索达吉堪布:启动爱心--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索达吉堪布所有开示



 索达吉堪布:启动爱心


 下载DOC文档  



启动爱心

今天是个很吉祥的日子。日历中说,今天是成就怀业的“自在吉祥日”,做任何事情都会圆满吉祥。

利用今天这个时间,我想顺便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佛教徒应该做些善事。光是口头上说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白天晚上念念不忘,但在实际行动中,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一件好事,除了为家人付出外,从来也没有想过众生,这的的确确不太合理。

经过长时间学习《入菩萨行论》,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菩提心的威力,并对其不共殊胜性交口称赞。但在实际行动中,反观自己就会知道:我们的行为与发心并没有结合起来,很多人一直等成佛后再度化众生,而成佛之前的因地 ,却没有想过要行持善法,为众生做点有利益的事情。

当然,行持善法有不同的深度。终年累月在山里闭关修行、闻思教典,出家守持清净戒律,做广大的出世间事业,是一切善法中至高无上的。但所有的佛教徒能不能做到呢?恐怕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要把菩提心只放在口头上,从来不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以前是这样的话,以后会不会这样也很难说。鉴于此,我现在有必要提醒大家,应该想办法做点事情,将自己的悲心、慈心、爱心献给一切众生。

大概十多年前,我在小范围的僧众中说过:“屠刀下的众生极其可怜,我们一定要救护它们!”后来在上师如意宝的加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放生一事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在也算是一种缘起吧,我们的目光不仅要放在旁生身上,而且要关心身边那些可怜的人类。

当今社会上,经常有一些爱心人士,尤其是其他宗教徒,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处处散发着爱的滋润、爱的光芒。而我们佛教徒,本来学的是大乘佛教,在利益众生方面更具优势,但由于很多人只关心自己,并没有关心其他众生,以致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趋愈下。

所以我想呼吁大家,也是提醒大家:作为大乘佛教徒,应该尽己所能地去做一些善事。我们做的善事跟其他宗教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其他宗教所做的善事,虽是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但只能暂时让众生的生命获得安乐,让他的痛苦得以平息,无法考虑到他的来世,乃至生生世世的获得佛果。而大乘菩提心并非如此,她所散发出来的,是最究竟的爱。

当年弘一大师出家时,他的日本妻子实在没有办法,准备返回日本时说:“我问你最后一句话,什么叫做爱?”弘一大师回答:“爱就是慈悲。”虽然这是一种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白,但由此可见佛教爱的范围很广大,不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应该无条件地去帮助。否则,亲友生病时就愿意帮助他,而毫不相干、素不相识的人遇到灾难,我们就置之不理,自己发了心以后,行为上还是这样的话,确实非常非常惭愧。

因此,我个人从今年开始,想发心做一些事情。自己以后能活多长时间也不好说,寿命无常,已经到了这种年龄,哪怕是活一年也好,活几天也好,就想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众生,奉献给整个人类,这样的话,自己来到这个世间、活在这个世间,也算是有意义了。至于从中获得快乐恭敬、得到名声赞叹,我从来也是没有想过的。

其实,做这件事情并不是心血来潮,很多年前我就有过这种打算,但当时因缘没有成熟,所以一直拖到现在。现在要做的话,可能先从自己的周围做起。记得有个人在获得世界和平奖时说:“所有的人都需要爱,如果我们要奉献自己的爱,则要从爱身边的人开始。”从与自己有关的人做起,也符合大乘菩提心的轨则。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菩提心修法时说,先要观想母亲的恩德和慈爱,对她生起报恩之心,然后将这种对母亲的爱,逐渐遍至一切众生,这样自己的悲心才会慢慢扩大。因为凡夫人始终有一种毛病,对自己的亲人非常执著,对自己的家乡非常执著,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非常执著,所以我们理当从自己的身边做起。

这次我选择的是自己的家乡——炉霍,希望通过做些事情,能改变一些老观念和老传统。去年我去了那里,离开家乡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色达,偶尔回去办个佛事,几乎很少在那边驻留。当时我先去了自己的小学母校,看到那里的墙壁破破烂烂,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室和宿舍,看了以后令人非常伤心。里面有一群孩子,我专门去了六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只有两个学生,老师面对面地授课,讲完课以后,就和两个学生面对面地坐着,我跟他们说:“你们三个人是不是在喝咖啡啊?”而五年级只有四个学生。整个学校的建筑惨不忍睹,让人实在不敢相信,当今时代还有这样的学校。

下罗科玛乡大概有550多户,2000多人,如果在别的城市里,肯定有很多孩子在读书。但我们藏族跟汉族有些不同,说实话,在有些观念上,藏族父母生来对孩子的智慧培养不重视,这是特别大的毛病。好的是,他们对出家人很恭敬,以出家身份来要求他们读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认可的。于是我通过各种方法来呼吁,让他们的孩子去学校读书。其实孩子们之所以不上学,一方面是父母的观念不对,另一方面,藏地很多学校的条件非常非常差,有些大城市的人看了以后,很长时间都睡不着觉。

去年,杭州有一群居士和非佛教徒,专门来藏地建希望学校,在路途当中,他们见到了很多藏族学校,孩子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有些年轻人回去以后,再也不买化妆品,也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了。他们说:“我们染一次头发的钱,就能帮助一个孩子,真的没有必要这样浪费。”这群人回到汉地后,都默默地发了愿:除基本的生活费用外,不随便浪费一毛钱,把钱全部积起来帮助藏地建学校。今年我在办学校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成员给予了很大帮助。

你们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藏地的情况,当然,我是一个区区小人,想完全改变藏民的观念,解决一些大问题,现在也是无能为力,自己的翅膀还没有丰满,就向往在世界的蓝天中高飞,因缘恐怕不一定成熟。但是从内心当中,真的想改变一些现状,有因缘、有机会的话,在很多地方建立学校,在老百姓里面开示佛法。藏地有个好处,每个人都信仰佛教,若以佛教的慈悲观来引导,人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去。其实,我的家乡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比那里还苦的地方,在我们身边非常非常多,大城市里的人恐怕根本不会了知。

所以这次不管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什么说法,我自己要大胆地发心。也许有些人对我有一份感恩之心,就我个人来讲,的的确确不需要别人的供养,也不需要别人的爱戴,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样过下去应该可以。平平淡淡地在学院里住了二十多年,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过高的要求,生活非常非常简单,十多年的房子也可以住,十多年的衣服也可以穿。现在身上穿的这件,倒不是今天特意炫耀,也是一种因缘巧合吧,是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1993年在香港时堪布南卓给我的。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一两个礼拜洗一次,洗完后又接着穿,完全是可以的。我现在用的这条腰带,是1990年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买的,已经十七年了,我有时候看一下,质量还是很不错,里面好像还没有烂,再用十几年应该没问题,也许人的寿命都不会那么长。

我一个人的生活非常简单,但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口上。有些人的生活不错时,觉得不可能有贫穷现象,这是因为你没有去实地观察,如果去一些牧民的家里,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苦。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老乡家,他家里只有一把茶壶、一袋粮食(估计有十来斤),其他什么都没有。我问他身上有多少钱,他说只有三十二块,这就是全部家产,他的母亲生病了,一直躺在那里。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非常多。

但是大城市里的人,高消费、高浪费的现象非常可怕,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慈善家,有段时间一些人问他:“你会不会到太空去旅游?”(有些人稍微有点钱,就要到九寨沟等地去旅游,认为这很了不起。现在人们的目光又转移到另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方,花几百万美元就可以到太空去旅游。)他说:“我的钱不会花在太空旅游上,只会用在慈善事业上。”

世间上有钱的人比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在一直扩展事业,拼命地做些事情,有些对社会和个人有利益,有些不一定有意义。我认为有钱人最好在没死之前把钱用上,否则死完了以后,家人分你的财产,那时候的发心不一定正确。前两天,演《红楼梦》林黛玉的陈晓旭去世了,前段时间她刚出家,出完家后最近离开了人间。据说根据她的遗嘱,家产分了三份,一份给家人亲属,一份捐给佛教事业,一份捐给慈善事业。当然,现在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动机,她能做到也是很好,但另一方面,死后的分配跟活着的分配还是有一定差别。

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应该分配好所拥有的财产,三分之一用来维持生活,三分之一捐给世界上的可怜众生,其实慈善事业和佛教事业并不是分开的,按照她的分法,慈善事业跟佛教事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认为只要以菩提心来摄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为佛教的大事业。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使你在闭关修行,也只是人天福报的因,不属于大乘佛教。我们在生前应将财富用来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否则,最后的分配也不一定有意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是非常著名的慈善家,他曾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当然,我并不是要求大家捐多少钱,这个动机绝对没有。我在信里也说了,我们这里的爱心成员,哪怕对身边的众生做一点帮助,哪怕对众生有一分微笑,也算是随喜我们的功德。但是这个道理应该明白,一个人如果有一千元的工资,每个月只要拿出十元钱,就能帮助可怜的众生。只不过佛教徒内部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没有能发大心的人,所以很多爱心无法付诸于行动。实际上,我们身边有许多失学儿童、伤残人士、没钱看病的可怜人,可是我们没有关心他们,也没有想过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读书,只想自己的老人得到照顾。很多人打电话也只是给家人打,出钱时也只是帮助家人,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人有没有读书的机会?有没有看病的费用?这样的话,行为往往会堕于小乘。

从现在开始,大家应该发大心,哪怕捐一元钱来帮助众生,也是值得随喜的。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吝啬心,假如本来不想发心,但看别人的面子而出钱,那没有这种必要。自己应该没有任何约束,在菩提心的前提下,自愿地做一点点事情,这才真正有意义。

其实,一元钱对我们来讲微不足道,也买不了什么东西,但对一个山区的孩子而言,可以用它来买铅笔,创造一些读书的条件。我看见山区里的很多孩子,铅笔都已经用到了尽头(也可能是孩子们把它吃掉了),当时就想:给他买一支铅笔该多好啊!

杭州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故事:有个新闻记者经常到山里去,山里有些非常贫穷的学生,他没有其他能力,就用工资买一些铅笔和本子帮助他们。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新闻记者在路上死了,当大家发现他的尸体时,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哭了。他们把他当作爸爸一样,长期以来的帮助,使他们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他没有大的能力,只能提供一些铅笔和本子,但对有些偏僻的地方来讲,真的是非常大的一种帮助。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不一定看得见,而人在有钱财、有地位、有名声时,很多人都想锦上添花。现在的一些名人或高僧大德,钱多得不得了,再增加一些钱财的话,对他来讲好像也没有什么。比如对一个大德供养一千元,当然如果他是大成就者,供养殊胜的对境有功德,这个我不否认,但从显现上讲,一千元对他来讲可有可无,但若给一个可怜的老人或穷山沟里的学生,那他们能用很长时间,能解决很多困难。

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办学校,是上师、大老板的事情,我可没有这个能力。”也不一定。甘肃一个地方有两位老人,丈夫姓陈,妻子姓张,一个是82岁,一个是81岁,本来应该是政府照顾的对象,但多年以来,他们依靠捡垃圾、给人打工,养了四十二个孤儿和残疾儿童。这么老的人都有如此毅力,我们虽不是大老板,但只要对众生有一份关爱,任何事情也都可以成办。

对于这次的发心,有人问:“你是不是今年才醒过来了?”我说:“也不是,很早以前就知道这种情况,但可能是《入菩萨行论》等大乘佛法的加持吧,现在从内心中感到:天天口头上说利益一切众生,不要说一切众生,连一个众生我都没有帮忙的话,临死之前会有点遗憾,所以在我临死之前,无论如何应该对众生做点有益的事情。这种有益的事情,不只是解决暂时的温饱,而是通过不同方式把佛教大悲心的观念灌入他们的脑海,这是我们佛教徒应有的责任。”这一点,我想自己应该能做到。去年我帮助了几个大学生,有些人本来对佛教有成见,但我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帮助其解决困难以后,他们逐渐发愿吃素,并对佛教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心。

所以,建学校并不只是社会名人做的事情,我们佛教徒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办学校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在有关经典中也有记载,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里也说:“境内办学堂,师资诸事业,田地当赐予,为智得增长。”意思是说,在自己的环境周围办学校,将老师的工资、田地等尽量安排,这就智慧资粮的分支。建医院帮助病人,龙猛菩萨将之安立为福德资粮;印法本、布施笔墨、传授法要,这些都是智慧资粮。

你们不要认为:“现在堪布是不是越来越老就越来越颠倒了?该强调的修行不强调,不该强调的办学校、建医院,天天都在讲,这不是世间人的做法吗?出家修行人为什么要这样?”可能会有各种不满的情绪。但不管怎么样,我想如果能成为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因,谁也不会不做的。现在汉地很多人印经书,认为这是智慧资粮的因,其实办学校、尤其是帮助学生,肯定能开智慧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文化的人非常非常可怜,不要说做有意义的事情,连自己的温饱问题也难以解决。我自身就有深深的体会:我的父母、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虽然想帮助他们,但只能帮助一两天,一直帮下去也没办法。假如他们自己有文化,发心大一点的话,为整个社会和人类做事情应该是可以的。他们的心地很善良,做事情很多都不为自己考虑,但是没有文化寸步难行。有时候看来,没文化的人活在世界上,尤其在科技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要活下去真的非常困难。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农牧民的孩子之后,真的很担心藏族人继续这样一代一代、祖祖辈辈都是文盲。以我家乡为例,上罗科玛、下罗科玛两个乡,大概有1000多户,5000多人,但受大专教育的一个人也没有。假如在其他地方,5000多人的村落中,不可能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然而在藏地,不仅仅是我的家乡,现在很多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人们都是在山上过一些特别可怜的牧民生活,终生这样的话,对佛教也生不起信心,即使生起信心,也是文盲的信心,几乎一点意义都没有。要知道,学佛、出家、做事情,有文化的人素养是完全不同的。包括在出家人当中,读过大学的人素质确实比较高,闻思学习、做任何事根本没有困难。但如果没有文化,不要说成办出世间的闻思修行,连世间的事情也做不好。

所以,慈善事业首先要从教育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比较累。按理来讲,晚年的时候应该去山里好好修行,但是人身非常难得,在短暂的人生中若没有做一点事情,自己还是有点遗憾。我翻译经论和闻思修行这么多年,起到的作用不敢说很大,但对个别人还是有点帮助。现在要将所翻译的、所学习的落到实处,真正付诸行动的话,应该要做一些事情。假如什么都不做,光是口头上说发心,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因此,自己在有生之年,愿将拥有的财产用在真正可怜众生身上。当然,造佛像、供养僧众,功德都是非常大,但很多人做善事的目的,就是自己获得快乐,自己获得加持,以这种发心来行善,功德不一定非常大。有时候我觉得,办学校或帮助可怜众生,比造佛像的功德还大。为什么呢?从一个角度来讲,即使造一尊小小的佛像,功德也不可思议,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众生才是大乘菩提的根本,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成佛是为了什么?就是要利益众生,并不是为自己快乐,一直住在极乐世界,整天在茶馆里享受。(极乐世界不知道有没有茶馆?但有些人说是有。现在的“人间佛教”有时候太白了,白得也是没办法解释,说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什么都是自由自在,有茶馆、有宾馆等等讲了很多,到底是不是这样也不好说。)大家在有些方面应该考虑一下,我们死的时候,反正一切都是要舍弃的,《入行论》也讲过:“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既然如此,那不如现在用自己的财富来帮助众生。

我们全力以赴地奉献自己,不图任何回报,但做善事的因缘不可思议,有时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前有个大学生,他读书时没有钱,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挨家挨户去推销商品。有一天中午他特别饿,就敲一家的门想要点东西吃。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那个大学生有点不好意思,但已经到了门口也没办法,就说:“我很饿,可不可以给我一点食物?”小女孩就给他拿来一杯水、几块面包。他狼吞虎咽地吃完后,问她要多少钱?小女孩说家里这样的食物很多,不要他的钱。很多年之后,那个小女孩也长大成家了,后来她得了非常怪的病,在医院里做手术花了很多钱,但是根本没有效果。有人就建议她去某某地方,那里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许能治她的病。于是她就到那个医院去,果然治疗效果不错,她住院的时间也比较长。最后出院时,她觉得住了这么长时间,医疗费肯定是个天文数字,以前治病花了很多钱,现在钱也没有了,所以结账时根本不敢看,害怕接受不了。后来她还是鼓起勇气睁开眼,结果账单上写的是:“一杯开水,几块面包,足够你所有的医疗费。”那个医生,就是她帮助过的大学生。

我有时候也这样想:“那些贫困的大学生,现在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且也很可怜,但是再过十几年,也许他真的成材了,对社会、对佛教、对整个人类有非常大的贡献。可是他若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根本不会有什么前途。”我的家乡跟我同岁的很多人,人格智慧等美德远远超过我,我们以前读书时,互相都了解,但后来他们没有继续上学的机会,现在连一般的事情也做不了,佛教方面的理解就更没有办法了。

而我之所以能读书,完全是拜我们那个村长所赐,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特别感激他。那个村长特别粗暴,村里很多人都怕他,他当时说:“你们家里必须让一个孩子去上学,不然就要罚款扣分。”我的家人比较害怕,不管是弟弟还是我,送一个到学校里面去。当时若没有他的忿怒相,可能我即生也没有读书的机会,现在不要说给你们传讲佛法,连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我经常想:如果自己没有读书,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可能像许多同龄人一样,现在到了春季,要到山上去挖虫草,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跟人争夺,结果什么也挖不到,根本赚不到钱,非常苦恼,我的处境肯定是这样。在座的很多人,如果父母没有供你们读书,恐怕现在也是非常可怜,就像盲人一样,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其实每个人身边有很多机遇,但自己没有重视的话,就会让它擦肩而过,所以我今天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今后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有能力就要尽量地帮助他们,实在没能力的话,也可以跟其他有能力的人一起做事情。

我前两天也考虑了很长时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顾自己面子不是很重要,如果在小范围中帮助几十个学生,以我的财力和能力应该可以,但如果大范围真的要帮助很多人,恐怕需要许多人的支持。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也设了一个慈善基金,即使我死了以后,对可怜的人也可以提供帮助。对那些穷苦的人来讲,哪怕是一份小小的发心,对他们也是有利益的。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只要有部分可怜的孩子、病人、老人得到帮助,我自己受到多少毁谤和不满,甚至受到一些其他的惩罚,我也心甘情愿。学习大乘佛法这么多年了,如果还天天想着自己、照顾自己,除此以外,根本没有帮助众生的话,那太愚痴、太可惜了。所以,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大胆地发出了这个呼吁。

希望每个道友对此反反复复地观察、分析,将我们的菩提心真正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我们的所作对人们有利,佛教的大乘理念一定会被世人认可的。就像基督教的有些善举,虽然他们的教义很简单,但他们的行为帮助了很多众生。特蕾莎修女在临终关怀院里,天天为病人清洗溃烂发臭的伤口,有个战地记者见过很多恐怖的场面,但看到这种景象后,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当即说:“天哪!就是给我100万,我也不干。”其他宗教徒尚能以如此爱心来帮助别人,而我们佛教徒呢?学大乘佛法的人非常非常多,按理来讲,应该处处都能发现慈悲为怀的精神,可是这种现象几乎没有。每个修行人口口声声都是我的修行、我的成功、我的上师,一直围着自私自利而转,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扭转这种局面,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佛教徒的慈悲,相信佛教徒会帮助所有可怜的人。

自己在享受快乐时,往往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很多利益众生的机会不能利用起来,所以我发愿:祈请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时时加持,如果自己今天所说的话和这次所做的事情,完全是出于自私自利,但愿诸佛菩萨和所有圣者让这些事情不要成功;如果对众生有一点利益,祈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顺利成办。以我看到母校的一个角落为缘起,也许能让一些可怜孩童的今生来世获得光明。

有时候缘起真的很奇妙。台湾的慈善家证严法师,最初的缘起也是看见其他宗教的人帮助别人,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触动了自己,从此之后发愿开始办医院,做遍及全世界的广大善事。还有一些著名的明星,也是因为自己孩子身体有缺陷,以此因缘劝发大家积资,免费帮助所有的兔唇病患者。当然,我并不是小山兔要跟老虎比跳崖,自己尽管能力有限,但也想从内心发出小小的光芒,遣除周围的一些黑暗。希望每一个人也共同发愿。

佛教的慈善,跟其他的慈善是完全不同的。其他慈善可以给人暂时的帮助,如临终时给予一点微笑、抚摩、安慰,让他在爱的温暖中死去。而我们,不但要暂时解决他今生的痛苦,更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让他来世获得究竟的解脱。这一点,我们完全有能力!

要知道,佛教大悲心的力量非常强大,可是很多人没有利用起来,而其他宗教和世间善良人士充分利用了这种慈悲心,在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所以,大家不要再把慈悲心留在口头上,应该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佛教的慈悲是广大的博爱,而不是极端的偏爱,她可以让爱的光芒遍满每一个众生的心田。

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每一个发心,每个佛教徒都不能忘记。因此,非常非常希望以菩提学会为主的所有道友,今后在实际行动中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不仅自己心里踏实,对众生也是有利益的。希望大家用慈悲心和菩提心拥抱整个世界,祈愿人类的未来越来越光明、越来越美好,谢谢大家!

 

附:

问:慈善事业是老板、明星做的事情,您作为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为什么也如此重视?

答:慈善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不一定只是富翁、明星做的事情。慈善本身的意义是做善事,佛教的基本理念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既然不信佛教的人都能做善事、帮助众生,我们佛教徒为什么不能呢?

世间上有些善举非常感人,前段时间我研究有关慈善的问题时,看到一个叫李春燕的人,她是个普通医生,也是大学文凭,本打算在苗族那里办诊所来维持生活,后来看到当地的贫民非常苦,她不但没有赚钱,反而把所有的钱全部用来帮助别人,甚至结婚时丈夫给她的戒指耳环也卖了。这些世间人是不信佛教的,他们都有这么强的利他心,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更应该付出自己。所谓的菩提心,实际上就是付出,没有付出的话,不叫真正的爱。

现在有些明星做善事,也许是钱实在没办法处理,人们都说慈善很好,他就去做一些;也许是想通过做慈善事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一些隐藏的目的。而我们大乘修行人,最好不要有任何自私自利,应该以纯洁的心无条件地帮助众生。因此,慈善应该是佛教徒主要做的事情。

问:基督教大力提倡慈善事业,您现在也这样效仿,是否和他们一样?这二者有什么差别?

答:他们没有要求让众生发悲心。我们在帮助众生的同时,还要把他们的心摆正过来。

去年我帮助了几个大学生,在他们放假的时候,和慈诚罗珠堪布专门抽时间给他们作了一些佛教方面的慈悲教育,告诉他们社会上可能没有这种教育,他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了解自己的今生来世。后来我在成都时,几个大学生都来了,有些已找到其他人的帮助,现在不需要继续资助了,但是他们强烈地要求,以后办培训班时,一定要通知他们,他们一定要来参加。原因是什么呢?虽然他们在学校里受了十几年的教育,但从来不懂今生来世、没有听过佛教对科学的剖析,没有受过这些甚深的教育。

我刚才也提到了,其他宗教都在提倡爱心,《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庄子和孔子的教言中也经常讲仁爱,《论语》中“仁”出现了十几处。但是他们的理念只局限于今生,即使承认有来世,也是自我的解脱,转生天界。而利益天边无际众生的博爱,只是在佛教中才有。佛教不离世间觉,我们所做的慈善事业,是为了众生的今生和来世,让他们得到的是暂时与究竟的利益。

那天有个人也说:“我应该帮助你,一方面能帮助这些孩子的今生,一方面也会为他们来世种下菩提的善根。”有些人也有这种看法。所以,我们跟其他宗教的慈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问:做这样的慈善事业,对您个人修行是否有影响?

答:是有一点影响。我在平时念诵修行的时间中,专门抽一部分时间来做这些事情。有时候修菩提心或者修密法时,心不知不觉就浮现出孩子们的面孔。但是大的方面不会有影响,毕竟受了佛教的教育这么长时间,一般来讲,在世间散乱的环境中还是能把握自己。

虽然多多少少有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我也是愿意的。因为自私自利的修行是不是解脱的因也很难说,我有时候真的感觉我们佛教徒太自私了,世间上的好人太多了。以前我知道一个老师叫王文福,他在麻风病的群体中呆了十八年。要知道,麻风病特别可怕,传染性很强,他在这样的群体中呆了十八年,而且在那里培养了四百多个学生,后来都在麻风病的学校里当老师。听说他女儿现在也是大学毕业,又回到他父亲的岗位上继续做。

作为大乘佛教徒,让你呆在麻风病的群体中,你愿不愿意?你敢不敢?每个人可以想一想。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承诺要度化众生,但是让有些人去麻风病学校里教书的话,不要说十八年,十八个月恐怕也要提很多要求。所以,我们应该要作一下对比,这个很有必要!

问:现在人都认为募捐比较敏感,很多人虽有这种想法,但都不敢做,您这次设立慈善基金,难道不怕会谣言四起吗?

答:是有点敏感!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是做一件事情的话,人们肯定有各种想法。最初我推广学习《入行论》,当时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看到效果以后,大家也比较认可。

我个人来讲,二十多年中不管是在汉族、藏族,都没有特意地化缘募捐,不但是没有,而且对这种事情一直在课堂上做过批评。这次我也想过会不会受人毁谤,或者自己的行为不如法?但我的行为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自心是清净的。然后别人对此会有什么看法,那是别人的事情,正如《入行论》中所讲,众生的意乐千差万别,佛陀也难以一一取悦,何况是我这样的人了。

只要能帮助可怜的孩子、可怜的人,我愿意牺牲自己,这一点我也早有考虑。在因果方面,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这确实是一种善事,能帮助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也是开许的。至于别人的想法和说法,对我来讲不太重要。如果顾及别人的诽谤,做事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可能我永远也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就随缘而去吧!

问:作为初学者,慈善事业会让自己散乱,在慈善事业和闻思修之间,应该选择哪一者?假如自己先成就,即便获得阿罗汉果,那时候再利益众生,能力会不会更大一些呢?

答:若有把握即生成就,依靠禅定神通来度化众生,那也可以。但从我现在的状况来看,马上获得神通神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发心先做一些慈善事业。

至于阿罗汉的小乘果位,恐怕度众生的能力不是很强。《中观宝鬘论释》讲了一个比喻说:如意宝虽放在肮脏不堪的粪土里,但它的价值仍非常昂贵;假的珠宝虽放在无量宫殿中,也无有丝毫价值。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有菩提心,即使毁坏戒律、毁坏行为,但始终会发出利他的光芒,跟如意宝没有差别;如果自私自利地修行,即使得到声闻阿罗汉的果位,也是一种假的成就,跟假宝没有两样。所以,与菩提心的利益比起来,作为一个初学者,自己应该明白如何选择。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是否会因此而散乱,应以自己的境界来观察。假如是上等修行人,可以像禅宗和大圆满的成就者那样,终生住在森林中,成就后显示神变来度化众生。倘若无法做到这样,那么现在有机会的时候,最好不要错过,利益众生的机会是很珍贵的,我们有了机会的话,理当尽量地帮助众生。

问:您现在办的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答:现在政府批准的是小学,批准六百多个学生。以后因缘成熟的时候,等各方面能力、条件具足了,政府也答应我可以先办中学,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即小学六年、中学三年。

虽然办学是一种散乱的事情,但我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间。中午用来处理学校和慈善方面的问题,上午和下午有一段时间可以实修,也可以翻译论典。

昨天有些人让我不要做慈善,不然我以前翻译过很多珍贵的经论,现在这样做了以后,肯定会散乱的。但我已经发了愿,中间退下来是不可能的。这方面我自己也想过,翻译和修行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只不过是时间没有安排好,安排好了的话,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只要少睡一点,可以空出时间来。

问:这个学校是不是跟世间的学校一样?

答:这个学校是公办私助的学校,教学内容和国家教委规定的没有差别,但平时对学生的引导,会跟爱心、慈悲心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政府所推行的教材,内容应该说非常好,在藏文教材里面,也有《萨迦格言》、《水木格言》,学了这些教言以后,对孩子的人格完善会有很大帮助。

前段时间我去了炉霍的城小,那里有几百个学生,我去每个班的时候他们都很恭敬,然后就开始读诵藏文课本,让人看后非常高兴。他们读诵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山上有很多孩子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们要是也能这样读诵的话,即使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自己也不会变成文盲。只要有了文化,对今生来世都会有一定的利益。”

问:学校的老师是从外面请的,还是国家分配的?

答:外面请的也有,国家安排的也有。你是不是想去那里教书啊?(众笑)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索达吉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法华经     

索达吉堪布讲公案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萨埵心咒     

索达吉堪布讲俱舍论     

索达吉堪布讲六字大明咒     

索达吉堪布讲普贤行愿     

索达吉堪布讲入行论     

索达吉堪布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