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讲《妙法莲华经》讲记第3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宏圆法师所有开示-> 宏圆法师开示法华经



 宏圆法师讲《妙法莲华经》讲记第3讲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妙法莲华经》的五重玄义,对于这部经的大义有了大致的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释经文。

  晋朝的道安法师弥天高判,把经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本经共二十八品,智者大师的分法是:第一品是序分;从第二品《方便品》到第十七品《分别功德品》的第十九行偈,总共是十五品半是正宗分;流通分就是从第十七品后半部分,加上后面的十一品,这十一品半是流通分。

  序分是叙述一部经的缘起。序分有通序和别序,通序就是指的六种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和众成就,这六种成就。诸经之首都有,因为都有,所以称为通序。有这六种成就,就能证明此经是佛所说,不是外道所说,所以也称为证信序。别序是一部经的发起之因,因为诸经发起因缘各各不同,所以称为别序,也称为发起序。

  我们先来看本经的通序。通序是从“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到“各礼佛足,退坐一面”这是本经的通序。大家请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如是,是证信之辞。阿难尊者在集结经典的时候,大众说:“如尊者所闻,当如是说”,阿难回答:“如是当说,如我所闻”。所以如是表信顺,是信成就。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所以信成就居六种成就之首。

  诸经之首虽然都安如是,诸经都有如是,但是如是中,同中有别,这个大家一定要体会。藏教经的如是,是信顺的偏空之理;通教经的如是,是信顺即空理;别教经的如是,是信顺次第理;圆教经的如是,是信顺圆顿中道理;本经是纯圆教,是信顺圆融三谛理。

  如是又是指法之辞,就是“如是《妙法莲华经》,是我阿难从佛亲耳所闻”,所以这里的如是通指下文全经。

  我闻,就是闻成就。我闻的意思是说“此经乃是我阿难亲耳从佛所闻,是耳提面命,亲承佛陀金口施教,不是道听途说、辗转传闻的”,这里阿难自称为我,无我见我慢。这个我,是随顺世间假名称的我,所以这里的我,不是凡夫的妄计为我、也不是外道的邪执我,是无我之大我。

  闻,是由耳根来闻,应当说是耳闻,为什么这里说是我闻呢?这是因为耳根是六根之别,我,是六根之主,我含摄六根,我包括了六根,这里举总摄别,所以说是我闻。阿难尊者以我、无我、空有不二之真我,空有不二这是真我,不住空不住有。闻、无闻、空有不二之真闻,来闻世尊金口宣说的《妙法莲华经》。

  一时,就是时成就。佛说法都是有一定时间的,为什么没有说某年某月某日呢?这是因为佛说法有时天上、有时人间、有时龙宫,天上的时间和我们人间的时间不同,况且天竺国与中国记载时间日期的方法也不同。既然佛讲经的时间不能确定在某年某月某日,所以就用一时。莲池大师说:“今止取佛及弟子,师资机感相遇之顷,说听事毕,便名一时”。意思是说,弟子们善根成熟,感得佛现身说法,佛把法说究竟了,弟子们听明白了,师资道合、说听周足,这就称为一时。

  佛,这是主成就。佛是梵语,译成中文是觉者,觉含有三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同于凡夫的昏迷;觉他,不同于二乘的自利;觉行圆满,不同于菩萨的执著两边。三觉圆满、万德俱备名之为佛。这里的佛指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

  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这是处成就。王舍城是摩竭国的都城,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说,在阿闍世王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做摩竭陀国王的时候,都城是在上茅城,不是在王舍城。当时上茅城百姓家里经常失火,一家起火就会殃及四邻,人们的心不安,怨声载道。国王说因为我没有德,使得百姓遭受祸患,要修什么样的德才能避免呢?大臣们就建议,是大王德化百姓不严,请大王制定严格的制度,来惩罚这些有过失失火的人,如果再有家里失火,就让他们搬到寒林去住。这个寒林就是丢弃尸体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不祥之地。到寒林里去,就如同被舍弃的尸体一样被舍掉,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去,这样大家都小心翼翼了。由于国王下了这样的命令,人们都非常的谨慎,不再失火了。没想到的是,百姓家里不失火了,而王宫却失火了,这个国王治界很严,他就自己搬到寒林去住了。搬到寒林去以后,当时的吠舍厘国的国王,听说频婆娑罗王住到了野外,他就召集他的军队来讨伐。频婆娑罗王听到奏报之后,于是就在寒林建城而居,因为寒林是国王先到这里居住,所以就称为王舍城。本来是别人舍弃尸体的地方,因为国王自己惩罚自己,搬到这个寒林去住,所以就称作王舍城。

  王舍城是都城的名字,耆闍崛是山的名字,耆闍崛山不在王舍城内,在王舍城东北十四五里的地方。耆闍崛山译为中文是鹫头山,也译为灵鹫山,由于这座山的山峰像鹰鹫,所以就称为鹫头山。智者大师解释说:“前佛今佛都居住在这座山上,佛灭度后罗汉住,佛法灭后辟支佛住,无辟支佛后鬼神住,因为是圣灵所居,所以就叫做灵鹫山”。

  我们再来解释住。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从事相来说,住就是指佛居住在山中教化众生,从理上来说,住就是以能住之智居所住之理不落二边、咸归中道。空不执著、有也不执著,不落二边,咸归中道,这就是处成就。

  下面我们介绍众成就。与会的大众分为三类:第一是声闻众,第二是菩萨众,第三是杂众。好,我们请看经文: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声闻众中包括比丘众和比丘尼众,首先来介绍比丘众,再介绍比丘尼众。与,是共的意思,大比丘有七种共相:共一佛世时、共在一处所、共持具足戒、共一心智、共一无漏正见、共修七科道品、共证解脱,有这七种共相,所以称为与。大比丘的大,梵语摩诃,我们都知道摩诃是大的意思,大含有三义:大、多、胜。这些比丘都被天王大人所恭敬,比如憍陈如是梵王之师,迦叶是帝释之师,所以说是大;遍知内外经书,见识多广,所以说是多;超出九十五种外道之上,所以是胜。比丘是梵语,含有三义。乞士,外乞食以资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第二是破恶,修戒定慧三学,破身口意十恶;第三是怖魔,比丘登坛受戒,白四羯磨完毕,得无作戒体,成比丘性,入僧宝数,此时地行罗刹高声唱言:“这里有善男子,如法出家,受具足戒,当使诸天增胜,修罗减损”,空行夜叉听了以后也如是唱言,声音传到四天王天,天人也如此唱,辗转能够传到梵天,魔王在他的宫殿中听了以后,因为此人能出三界能够化导众生,魔王害怕自己的子民会减少,所以心生恐怖,这就叫做怖魔。

  大比丘众这个众,梵语僧伽耶,译为和合众,有六种含义: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众含有六合敬的意思。万二千,标明比丘的数目。俱,万二千人俱这个俱,意思是说,这一万二千大比丘都聚集在此处。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比丘是罗汉因,罗汉是比丘果。比丘有三义,阿罗汉也有三义,第一是应供。比丘因地是乞士,外乞财资养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这里因地是乞士,所以果位就名应供。因地乞食资养色身,证阿罗汉果,应受三界人天供养,这是乞食果;还有内乞法财以资慧命,证阿罗汉果,以法普施众生,也就是普应法供养,这是乞法果。

  第二是杀贼。杀贼就是断见思烦恼,也就是杀尽烦恼贼。因地是破恶,断身口意十恶,果位即能杀见思烦恼贼,所以杀贼是破恶果。

  第三是无生。阿罗汉见思烦恼已断,三界无受生之处,再也不会受生,所以称为无生。我们凡夫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轮回六道,都是由见思烦恼所致。阿罗汉断尽见思烦恼,当然不会再来受生。

  无生是怖魔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众生有见思烦恼就有生死,有生死就是魔王的子孙眷属,如果能证得无生理,就不会在三界受生。超出魔王的管辖范围了,并且还能劝化其他的众生修学佛法,使魔子魔孙减少,所以说无生是怖魔果。阿罗汉是总说,下面的经文是别说,都是赞叹阿罗汉的功德。

  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这是赞叹杀贼,阿罗汉三义杀贼;逮得己利是赞叹应供;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是赞叹无生。我们一个一个的来释义。

  诸漏,诸包括三种,有三种漏:欲漏、有漏和无明漏。欲漏就是指欲界的众生这些烦恼,欲界众生之所以住在欲界,就是因欲烦恼。因为欲界烦恼,造作种种的恶业,不能出离欲界。欲界的烦恼主要是对欲望的执著,沉溺于欲乐之中不能自拔,这是欲漏。第二个是有漏,指的是色界无色界的烦恼。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对于欲望的执著没有了,但是还是执著有,所以称为有漏。什么是无明漏呢?三界众生,无论是沉溺于欲还是沉溺于有,都是由于无知之力所造成的,三界无明就称为无明漏。

  诸漏已尽,就是说三界中的这些烦恼都没有了,烦恼的现行、烦恼的种子全都消灭了,所以也就是无复烦恼了。不会再有烦恼了,也就是杀尽烦恼贼,这就是赞叹杀贼;逮得己利,阿罗汉断尽见思烦恼、证有余涅槃、了脱分段生死,这才能称为己利,真的是大的利益,己利具足才能应供,这就是赞叹应供;尽诸有结,心得自在,这是赞叹无生。

  有结,有就是二十五有受生处,这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是四恶趣的四有;再加上四大洲的四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再加上六欲天,四天王天、夜摩天、忉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这是十四有。色界七有: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大梵天、净空天、和无想天,色界七有。无色界四有: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总共是二十五有。结,就是生二十五有之因。尽诸有结,就是生二十五有之因都没有了、都尽了,心得自在。自在就是什么原因?定慧具足。

  我们今天不自在,心不定,心总是被种种的欲望、种种的因缘所左右,所以我们没有自在。如果你能够定慧均等,你自己的心能做得了主,那才是真正的自在。心得自在,就是定慧具足。既然二十五有受生之因都尽了,并且定慧具足,那么何生之有呢?所以得无生。

  下面是列举出居上首阿罗汉的名称,总共列举了二十一尊,大家请看经文: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㝹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解释。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阿若译成中文是无知,这个无知可不是无所知,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而是知无,这是倒装句,是知无的意思。这个无,是作灭作空来解。有的经论把阿若译为了本际,或者是知本际。本际是什么意思?就是诸法性空的意思。如果从依真俗二谛来说,知本际就是知真,通达真谛;如果依苦集灭道四谛来说,知本际就是知灭的意思。这里的憍陈如就是知灭。憍陈如译为火器,火有两个含义:一是照,照明照亮;二是烧,燃烧的烧。照则暗不生,烧则物不生,所以㤭陈如是不生的意思。

  很久以前,佛还在因地做菩萨时,当时正值饥荒之年,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佛就化作一条大鱼,闭不喘气,装死来供养众生。有五个木匠,最先拿刀来砍鱼的头,佛心里发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先来度化他们,这是佛成道后先度五比丘的因缘,憍陈如就是五比丘之一。释迦如来作太子的时候有五位侍者,憍陈如是其中之一,太子出家后,他们奉净饭王的命令,和其他四位侍从陪伴太子在树林中修道。这五个人当中,有的赞成修乐行,有的赞成修苦行。当悉达多太子修苦行的时候,赞成修乐行的就离开了。太子每天只吃一麻一麦,瘦得皮包骨头,但是也一无所获。于是就放弃了极端的苦行,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供养的乳糜。看到太子接受乳糜,放弃了苦行,这些赞成修苦行的侍者也都走了。太子吃完乳糜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夜睹明星,觉悟成佛。成佛后,他到鹿野苑去度化憍陈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闍、跋陀罗闍这五位侍从。

  这五位侍从认为世尊是退转的,退转净行的沙门,约定等到世尊到了的时候他们都不起立、都不问讯。但是等世尊到了以后,这五个人都不由得自己,都起来起立敬礼,有的为世尊敷座,有的帮世尊来拿衣钵。世尊就问,你们已经约定了在见我的时候不起立,现在又为什么供我来使役呢?这五人深感惭愧,就问世尊:“瞿昙,修道有进步吧?”瞿昙就是世尊的姓,这个话说的有些不太礼貌,没有恭敬了。称呼世尊的姓,直呼其姓,而且问世尊修道有进步吧?世尊说:“你们怎么能够对无上之尊称姓呢?虽然我心如空,无所分别,但你们这等骄慢将会招感不善之报,你们不能以你们小智的思量我成道与没成道,我已舍弃苦乐,行于中道,远离生老病死等苦,得成正觉”。世尊是慈悲他们,怕他们对无上的圣人没有恭敬心,将会堕落恶道。所以就对他们五个人说,我已行于中道,得成正觉,这五个人听了欢喜踊跃。世尊就为他们说了苦集灭道四谛,说四谛修行的法门,憍陈如最先证得初果须陀洹果。因为憍陈如闻法得道在一切人天罗汉之前,所以称他是佛最长子。《增一阿含经》中说:“我佛法中,宽仁博识,初受法味者,憍陈如为第一”。就是说,憍陈如在佛弟子中最先证得须陀洹果的。

  摩诃迦叶,这位尊者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是大的意思,迦叶是他的姓,他是以姓为名。佛的弟子中叫迦叶的不止他一位,在同姓的佛弟子中,他的年纪最大,所以在迦叶前面加个摩诃,称他为大迦叶。迦叶尊者名字叫做毕钵罗,这是因为他的父母是在毕钵罗树前,祈祷树神而生的他,所以用树名来作他的名字。尊者又叫做饮光,这是因为他往生修的功德感得身上光明,他的光明能隐蔽日月之光,所以叫做饮光。迦叶尊者的家里,是摩竭国中非常富有的人家,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富可敌国,非常的富有。可是在他出家以后,把他所有的财产都布施出来,而且专修头陀苦行。尊者日中一食,晚上露宿,露天静坐,或者睡在白骨遍野的坟冢间。他不怕狂风暴雨,也不怕日晒夜露,虽然年纪很大了,也能如法的修行十二种头陀行。有一次,佛不忍心看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继续修苦行,就劝迦叶尊者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说:“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此为苦,反而感得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愁,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修头陀苦行没有欲望,都是随遇而安的,所以不会为食愁,也不会为衣愁,更不会与人之诤,就是他与世无争,心里空空,所以非常的快乐。佛听后赞叹他说:“迦叶能这样修苦行,我佛法一定会久住于世”。所以摩诃迦叶是头陀第一。

  在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传佛心印。佛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已付嘱摩诃迦叶”,所以迦叶尊者也是禅宗第一代祖师。佛又把金缕袈裟和钵交给迦叶尊者,让他将来把衣钵献给弥勒尊佛。

  我们再来看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三迦叶是兄弟三人,在没有归依佛之前,他们是事火外道。优楼频螺译为木瓜林,因为他是常年在木瓜林中修行所以得名,他被摩竭国的国王奉为国师。伽耶迦叶,伽耶译为城。那提迦叶,那提译为河。优楼频螺迦叶这是大哥,他有五百弟子,他们住在尼洛河的上游,再往下游住着他的两个弟弟。伽耶迦叶有三百弟子,那提迦叶有二百弟子,这迦叶三兄弟共一千位弟子。佛在鹿野苑度憍陈如五比丘之后,观察这迦叶三兄弟机缘成熟,就来到他们修行的木瓜林,作十种神变来度化他们。这十种神变是:毒龙不中、龙火不烧、恒水不溺、三方取果、北取粳粮、忉利取甘露、知嫌隐去、知念现来、火灭还然、斧举不下这十种神变,佛现这十种神变来度迦叶三兄弟。

  据《瑞应经》中记载,虽然他们见了种种的神变,仍然不肯归依佛,并且说:“瞿昙虽神,不如我道为真”。他们还执著自己的道为最好。佛就说了,“汝非罗汉,亦不得道”。三兄弟听了有所领悟,一同归依于佛。《阿含经》中说:“优楼那比丘,能将护四众,供给四事,令无所乏,最为第一;那提比丘,心意寂然,降伏诸结,精进第一;伽耶比丘,观了诸法,都无所著,善能教化,最为第一”。这是迦叶三兄弟,和前面的摩诃迦叶都是同名。

  下面一位尊者是舍利弗。舍利弗译为中文是身子,舍利译为身,弗译为子,他是因为母亲得名。舍利弗的母亲身形端好,因为他是他母亲的儿子,所以就叫做身子。又叫做珠子,因为他的母亲非常的聪明,人的聪明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都体现在眼珠,我们说灵,一个人灵不灵都看他的眼睛,所以他又叫珠子。《阿含经》中说:“我佛法中,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舍利弗第一”。舍利弗在佛弟子中是智慧第一。

  大目犍连,译成中文是大采菽氏。目犍连他的本名是拘律陀,是树名,和前面讲的大迦叶尊者一样,他的父母在拘律陀树前祈祷而生的他,所以以树命名。目犍连刚得六通的时候,想要救度他的父母,报父母恩。他观到他父母在饿鬼中见不到饮食,瘦到皮包骨,心里悲恸哀绝,求佛来救度。佛就为他说盂兰盆供,我们现在的盂兰盆会,就是目犍连尊者发起的。目犍连尊者在佛弟子中是神通第一。

  摩诃迦旃延,摩诃是大的意思,迦旃延译为文饰,他的文章写的非常的出色。他又叫扇绳,就是拴扇子的绳子。因为他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想改嫁,但是因为有了迦旃延就没法再嫁了,迦旃延就像扇子的绳子一样把他母亲拴住,所以叫做扇绳。他又叫做好肩,因为双肩长得好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思胜,就是思维敏锐。这位尊者擅长辩论,在佛弟子中是议论第一。有个执著断见的外道问他:“你们佛教说人死之后有来世,可是人死之后,没有见到一个人再回来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来世” 。迦旃延说:“就像犯了罪被关进监狱不能回家的,那些堕入地狱的人是不可能回来的” 。外道又说了:“可是生到天上的人是有自由的,怎么也没有见他们回来呢?”迦旃延说:“生到天上,就好像从粪坑里爬出来,谁还会再回到粪坑里呢?再说了,天上一日是人间一百年,刚生到天上两三天,还没想起来回来,假如过两天再回来了,那个时候你早已经死了,骨头都烂了,怎么还能知道他回来呢?”外道被迦旃延说的哑口无言。

  阿㝹楼驮,译成中文是无贫或者如意,阿㝹楼驮就是阿那律尊者。据《贤愚经》中记载,在弗沙佛末法的时候,世上饥馑,有一位辟支佛叫做利吒,有一天他出去乞食,整整一天托空钵而回。有一个穷人见他托着空钵,心生悲悯,就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稗子饭来供养辟支佛。辟支佛吃完,现神通、现十八变,然后离去。这位穷人就是阿那律尊者的前世。因为他供养辟支佛一点的、仅有的稗子饭,而感到九十一劫天上人间受如意乐。等到随佛出家,由于常在佛说法的时候昏睡而受到佛的呵责,阿那律尊者无比的惭愧,发誓永不睡眠,他七天七夜没有睡,以致双目失明。佛怜悯他,教他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久他就得天眼通。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就像看自己手掌中的庵摩罗果,所以阿㝹楼驮尊者,在佛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劫宾那,译为房宿。他刚出家的时候前去见佛,在路上遇到大雨,就夜宿在一个做陶器的人家,睡在一堆草上。后来有一位比丘也来投宿,劫宾那就把草推过去给那位比丘。到了后半夜,比丘问劫宾那要去哪里?劫宾那说想去见佛,于是这个比丘为他说法,劫宾那豁然得道,这位比丘就是佛。因为与佛住在一起并且得道,所以叫做房宿。《阿含经》中说:“我佛法中,善知星宿日月,明识图像者,劫宾那比丘第一” 。

  憍梵波提,译为牛呞,也叫牛迹。因为口业,堕牛道五百世,证阿罗汉之后,余业未除,还有习气。他吃完饭后又把饭吐出来,还在嘴里嚼,就像牛一样。因为怕别人犯嘲笑圣人的过失,所以佛叫他在天上受供。佛灭度后,迦叶尊者召集阿罗汉结集经典的时候,派人到天上去请憍梵波提回来,憍梵波提问,现在佛还在不在?那个人回答佛已经入灭了。憍梵波提说:“佛出我出,佛住我住,既然佛已经入灭了,我也入灭”于是他也入灭了。《阿含经》中说:“乐在天上,不乐人间,牛迹比丘第一”。

  离婆多,也叫离越,译为星宿。他的父母因为对着星星祈祷而有的他,所以就叫做星宿。《阿含经》中说:“坐禅入定,心不倒乱,离越比丘第一”。

  毕陵伽婆蹉,译为余习。他过去五百世中都为婆罗门,现在虽然证了阿罗汉,但是傲慢的习气、高傲的习气还在。因为常为婆罗门,总在印度的种族当中为第一,所以会有高慢的习气。他在过恒河的时候呵斥河神说:“小婢驻流”,河神就把恒河水分到了两边,让他过去。河神由于被毕陵伽婆蹉呵责,非常的生气,他就去到佛跟前去告状,佛就让毕陵伽婆蹉对河神忏悔。毕陵伽婆蹉就在大众前合掌忏悔,对河神说:“小婢莫嗔”,还带着小婢,大众都笑起来。河神非常委屈,就说了,你怎么忏悔还又骂我呢?佛就对河神说了,“他五百世来常在婆罗门家,一直都骄慢尊贵、轻视他人,这是他的习气,不是故意的。他现在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心里已经不再骄慢了。”《阿含经》中说:“树下苦坐,不蔽风雨,婆蹉比丘第一”。

  薄拘罗,译为善容,这是由于他容貌端正,所以叫他善容。他往昔持不杀戒,因为持不杀戒,所以感得九十一劫命不中夭。持不杀戒,命没有夭折,就是我们说的寿终正寝。在毗婆尸佛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患头痛,他把一个阿勒果布施给比丘,薄拘罗把阿勒果布施给比丘,比丘吃后病就好了,因此感得劫劫生生身常无病。他不但寿命长,而且还不生病,薄拘罗尊者寿命很长,活了一百六十岁无病无夭,他在佛弟子中寿命最长,爱乐闲静第一。

  摩诃拘罗,译为大膝,因为他的膝盖很大。他是舍利弗的舅舅,拘罗常和他的姐姐舍利在一起辩论,每一次都是他占上风。但是自从他姐姐怀孕以后,辩论的时候他总是输给舍利,他就知道他姐姐怀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还没有出生就这么厉害,那要出生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于是他就离家去南天竺精进修行。由于修行精进,没有时间剪指甲,指甲非常的长,人们都叫他长爪梵志。后来拘罗遇佛出家,得法眼净。《阿含经》中说:“得四辩才,触难能答,拘罗第一”。

  难陀,也叫放牛难陀,译为善欢喜。频婆娑罗王曾经请佛以及僧众,在王宫安居三个月,当时有个放牛的人住在附近,他每天都送乳酪来,三个月从没有间断,国王对他很是赞许,于是给他机会,让他拜见佛陀。牧牛人认为,佛虽然是有智慧的人,但是每天都是生活在王宫,肯定不懂牧牛的事,所以他见佛陀的时候,就请问佛牧牛之事。佛就以十一事为他说牧牛之法,这个牧牛人开始对佛生起了恭敬心,并且出家为佛弟子。为了与孙陀罗难陀区别开,所以叫他放牛难陀。

  孙陀罗难陀,孙陀罗是难陀妻子的名字,难陀是他的名字,译为欢喜,为了与其他叫难陀的人区分开,所以在他的名字的前面加上他妻子的名字,孙陀罗难陀。他是佛的亲弟弟,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他的身高是一丈五尺四寸,佛我们知道是丈六金身,他比佛矮四指。这个丈六金身不是我们现在的丈六,一丈六尺。古时的度量跟我们现在所用的标准不一样,古时的丈六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八尺,也就是比我们现在的人两米多稍微高一点,大家有这个概念就好。他的容貌端正,佛是三十二相,他是三十相,他比佛缺少的是白毫相,还有一个就是耳垂比佛的短。这些微小的不同,一般的人离远看就看不出来,所以经常把他当成佛。难陀的妻子非常的漂亮,长的非常的好看,所以他出家以后仍然不能放下他的妻子,几次回到他妻子的住处。后来佛以种种的神通方便来教诫他,他才断除爱欲,证阿罗汉果。在佛弟子中,难陀是调和诸根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译为满,是他父亲的名字,弥多罗译为慈,是他母亲的名字,西域人的习惯称男子为那,所以叫他富楼那,西域人称女人为尼,所以就叫她弥多罗尼。这位阿罗汉是以父母的名字而得名,所以叫做满慈子,我们通常都称为富楼那尊者。富楼那是佛弟子中杰出的布教师,他善于随机说法,方便说教。他对医生说:“医生能医治人们身体上的病痛,却不能医治心理上的贪嗔痴的大病。只有佛陀的教法,如同甘露法水能洗涤众生的心垢,戒定慧三学能医治众生贪嗔痴的心病”,这是他对医生的教化。他对官吏说:“官吏能治犯罪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治人不犯罪,只有佛陀的五戒十善、因果轮回的道理法则,大家信受奉行就可以不犯罪”。他对农民说:“你们种田生产粮食资养色身,也要种福田养慧命。信奉佛教、奉事三宝、恭敬出家人、孝养父母、不杀生灵、热心公益,这些都是种善种福田”。当频婆娑罗王被他的儿子囚禁后,富楼那去探望,他对频婆娑罗王说:“在监狱里被监禁了是失去自由,其实没进监狱的人,同样是被金钱名誉和美色所囚,娑婆世界就是一个大监狱,不论坐牢还是不坐牢,都不免一死,唯有称念弥陀圣号早生极乐,才是真正的解脱”。《阿含经》中说:“善能广说,分别义理,满慈子第一”富楼那尊者第一。

  须菩提,译为空生。因为在他出生的时候,家中所有的财宝都不见了,装财宝的地方都空了,所以叫他空生。他的父母非常的惊异,就请相师来占卜,相师说,这是一件大吉大利的事,将来这个孩子不会被名闻利养所束缚,所以大家就叫他善吉。须菩提随佛出家后,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他不仅擅长说空法,而且他的行住坐卧,都能表现在空性之理上。有一天,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回到人间,当佛还没有回到僧团的时候,知道消息的弟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迎接,只有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当中端坐,观诸法空性。佛对第一个抢先来迎接他的莲花色比丘尼说:“第一个迎接我的人是须菩提,他现在正在石窟当中,观诸法空性。见法的人,才是第一个来迎接佛陀的人”。在佛弟子当中,须菩提是解空第一。

  阿难,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就是阿难尊者,译为欢喜、庆喜、无染。因为阿难是在佛成道日出生的,当时举国欢庆,所以叫做庆喜。无论阿难尊者随佛去天上人间或者龙宫,心无染着,所以又叫无染。阿难是佛的堂弟,他为佛做了二十五年的侍者,记忆力极强,对于佛所说的法都能记住,从不重问一句。佛入灭后,大众集结经典,阿难登狮子座,相好如佛。迦叶尊者赞叹说:“面如净满月,眼若净莲花,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如来宝藏,现在能流通于天上人间,真的要感恩阿难尊者。阿难入灭时,在恒河中入风奋迅三昧,分身为四份:一份给忉利天,一份给龙宫,一份给毗舍离国,一份给阿闍世王,各造宝塔来供养。在佛弟子中,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

  罗睺罗,译为覆障。他是佛的儿子,由于过去世中做小孩子的时候,用木头把老鼠洞堵了六天才打开,所以以此恶业,感得今生在母胎中住胎六年,所以叫做覆障。佛做太子的时候想要出家,但是净饭王不允许,对他说,如果你有了一个儿子就可以出家。太子随即用手往耶输陀罗王妃腹部一指,王妃就怀孕了,净饭王就允许太子出家修行了。但是在佛出家修行六年后耶输陀罗才生下罗睺罗,六年,太子的家人就认为耶输陀罗不守妇道,生下的孩子不是太子的。在众人的逼迫下,耶输陀罗造了一个大火坑,火上放木柴,引火点燃,她发誓说,如果是我不守妇道,我和我儿子就会被大火烧死,如果我是清白的,就请天神拥护,跳进火坑也烧不死我。说完,她抱着罗睺罗跳下火坑,当时火坑化作一池清水,水里生出莲花托住母子。净饭王见了非常欢喜,觉得虽说儿子走了,但是又有一个孙子,将来还有人继承王位,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但是到了后来,佛又要求罗睺罗也出家,这个时候净饭王就不同意了,耶输陀罗就带着罗睺罗登上高楼,目犍连飞空把罗睺罗给接走了。佛度罗睺罗出家,对罗睺罗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教育他严净毗尼、精进修道,罗睺罗默默无声的修行,证得圣果。佛赞叹说:“在我弟子中,罗睺罗比丘密行第一”。因为他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而且从不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地修持,密行第一。

  好,我们看经文: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如是,是指以上列举出的二十一位阿罗汉,这一万二千阿罗汉中,除去以上的二十一位,其余的都用等来包括了。众所知识,闻名曰知,见形曰识,也就是说,听说名字叫做知,见到人叫做识。意思就是说,这一万二千阿罗汉,都是人天大众所共见、所共知的大阿罗汉。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小乘四果的圣人中,前三果是有学,为什么称为有学呢?因为他们的见思惑还没有断,还没有证阿罗汉果。到了证阿罗汉果,断了见思惑,见思惑断尽,了分段生死出三界,才能称为无学。这里说,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依照清朝智祥法师注解的《法华授手》,这里的两千人指的是有学位的圣人。智祥法师说:“此二千有学者,将研真断惑,希证四果,是学彼无学之人。”我们以智祥法师的意思来说,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意思是说,这两千位有学圣人,是向无学圣人学习之人,就是这个意思。到这里,我们把声闻众中比丘众介绍完了。下节课,我们介绍比丘尼众、以及菩萨众、人天众等。

  好,谢谢大家。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宏圆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般若经     

宏圆法师讲地藏经     

宏圆法师讲华严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俱舍论     

宏圆法师讲普贤行愿     

宏圆法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法华经》

传喜法师讲法华经    

慈法法师讲法华经    

大安法师讲法华经    

法闻法师讲法华经    

海云继梦法师讲法华经    

化永法师讲法华经    

净慧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宽运法师讲法华经    

妙境法师讲法华经    

明海法师讲法华经    

明旸法师讲法华经    

蕅益大师讲法华经    

圣印法师讲法华经    

圣赞法师讲法华经    

索达吉堪布讲法华经    

悟显法师讲法华经    

贤顿法师讲法华经    

宣化上人讲法华经    

XC法师讲法华经    

印光大师讲法华经    

印泉法师讲法华经    

月悟法师讲法华经    

智泉法师讲法华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