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02--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大安法师所有开示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02


 下载DOC文档  



  第十九章行门

  第三节净业助行

  2.二乘福(戒善)

  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兹依次阐述如下。

  (1)受持三皈。

  众生归信佛门,首先得受持三皈,后受众戒,如法修行,可望契证圣果。

  三皈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即归投意,依即依托义。如人堕海,命如悬丝,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涅盘彼岸。

  接受三归,应在佛前,由法师授证,至诚发誓: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徒众。

  归依佛法僧,有事有理。事则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无尽三宝,理即归依自性之佛法僧。佛即觉义,即自性之智;法即轨则义,即自性之理;僧即和合义,即自性理智相契,一如不二。故三皈依有一从事向理、从他向自的过渡,通过住持三宝的归依,回到自性三宝的契证。佛为三界导师,法是群生眼目,僧乃六和上士。以众生善五阴为三归,以三宝为所归,以得救护安稳之益,超生死苦,达涅盘城,以亲证自性三宝。佛为般若德,法为法身德,僧为解脱德。三德圆融,周遍法界,是为自性无尽三宝。

  三皈是净业修持的必要前提。普愿法界有情,同皈自性无尽三宝,同证自性弥陀三德秘藏。然欲证自性弥陀三德秘藏,亟须从事相生信发愿,念弥陀名号,求生西方净土,舍此别无捷径。

  三归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课诵,皆有三归,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应以三归为宗本。故净业学人应重视这学佛的根基。

  (2)具足众戒。

  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①戒是一切善法之本,亦是念佛往生的重要条件。《观经》云: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斋戒,或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或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随愿往生,故袁中郎云:戒急生最稳。愿净业学人于斯瞩意。

  戒律的精神,一方面是防非止恶而远离身口意三业的过患;另一方面是修善利他而积聚功德。由戒生定发慧,圆成佛道。印光大师指陈持戒的本质要领:“但于心中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自可圆持。”②

  诸经论广赞持戒功德。《四分律》概括持戒十种利益。其一,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洁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其二,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其三,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其四,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其五,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其六,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其七,慕乐涅盘,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盘乐。其八,得无缠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缠缚患。其九,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诸有漏。其十,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以上十种持戒功德,亦仅略举,若广说之,不胜枚举。

  佛戒的种类与层次甚多,有五戒、八戒、八关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十无尽戒等,佛戒的层次虽多,然均以五戒为基础,即杀戒、盗戒、YIN戒、妄语戒、酒戒。古德常云,五戒法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五戒而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间法中,个人品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国家治乱等,概以五戒法为准绳。杀盗YIN妄语五戒,看似平常简单,但要切实地行持,却不轻松。近代弘一上人以学律持律闻名,但他自验,他非但不够比丘的资格,也不够沙弥的资格,甚至还不够一个五戒满分的优婆塞的资格。足见五戒的微细部分,难得清净。故吾辈净业学人,宜应精详研习五戒的戒相、次第、开遮持犯、果报轻重等。在谨守五戒的基础上,进一步求授奉持十善业、菩萨戒。出家大德自应奉持比丘戒,比丘尼戒。以清净的戒德,回向往生,增高往生品位。

  (3)不犯威仪。

  我国是文明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礼教甚为昌达,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云:“夫礼,先天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点示出礼仪的重大功能。人心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心一纵则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心者必以礼法,威仪即是制心的礼法。身口意三业,行走坐卧,皆能与一切戒作方便威仪,若轻重粗细,悉能护持,犯即悔过,常时行持,相习成性。

  儒家礼仪以诚敬为核心,佛家更以尊重恭敬赞叹作为威仪的基本精神。佛家威仪行持常有八万四千之称,实则量等尘沙。兹略举佛门敬佛法僧的数则威仪如次。

  (1)敬佛:凡佛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凡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世谛语言,即言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凡礼拜,必须从容,五体投地。

  (2)敬法:凡佛子读佛经律,必焚香正坐,如见佛然,不得依靠,不得污手持经像。欲读经,必先静坐少时,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念完,方合掌舒经。若经籍损坏,宜速修补,令恒常如新。凡持经像,皆当两手捧之平胸,不得只手携行,已持经像,不得向人作礼,并不得只手作揖及合掌,但两手捧经,齐眉一举足矣。

  (3)敬僧:凡佛子,见诸长老法师诸大德时,须端身齐足正立,不得坐而不起,不得背后说法师过。凡入僧室,须预先于门上弹指三下,内应则入。先向佛像问讯,次向大德看经桌前问讯。见法师大德时,当如见佛。凡途中遇诸大德,宜预先侧立,俟大德过再行。凡坐位,当让大德上坐。凡见诸大德,不得叉腰,不得摇臂摇身,不得蹲坐,不得跳行,不得走行等。

  凡入寺院,初进客堂,须云顶礼知客师,或当家师,见之即须礼拜,然后问答。过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右先右足,缘左先左足,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若于大殿中礼佛,不得拜中央位,不得擅自鸣磬。

  略举数端,诸如行走坐卧之威仪,不一而足,广如律中所明,文繁不录。从上数端可见,威仪有恭敬义,有防非义。净土经典对行人的威仪亦有诸多的开示,劝勉净业行人应:“中表相应,检敛端直,随经约令,若于绳墨,淡安无欲,礼义都合,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①能如是护持身口意三业威仪,冰操玉洁,定能得到天人恭敬,诸佛护念,成就净业。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大安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大悲咒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二河白道喻     

大安法师讲法华经     

大安法师讲公案     

大安法师讲观经     

大安法师讲华严经     

大安法师讲普贤行愿     

大安法师讲往生咒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信愿行     

大安法师讲一函遍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