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宏圆法师所有开示-> 宏圆法师开示法华经 |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18讲 |
|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偈颂中总明诸佛的第一施权,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显实。这里讲诸佛显实,是以释迦牟尼佛自己显实来解释诸佛显实。显实从四个方面来讲,显理一、显人一、显教一、显行一。好,我们看经文: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这是显理一。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前面长行中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正是因为此实相之妙法难思难解,所以佛不得已,在前四十年只能先说九部法,来引导众生入佛的智慧。 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这九部法是佛施设的方便,不是真实之教,所以佛在前四十年,从来没有说过舍利弗等千二百声闻弟子成佛有分。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那么佛为什么以前不为弟子们说大法、不为弟子们授记成佛呢?这两句经文就解释了原因。佛不肯早说大法,不是因为佛吝法不说,是由于说大法的时节还未到。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现在舍利弗等这些弟子们机缘已经成熟,所以佛决定显发佛之知见,为弟子们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佛在前面所说的九部法,不过都是随顺众生的根机而说的权便法,都是方便。前面说了,是因为众生的根机没有成熟,佛不得已,所以先说这九部权便法,来令大众最后根机成熟了入大乘佛法、入一乘佛法,所以现在佛为弟子们说此《法华经》,这是显理一。说此《法华经》,将弟子们引入大乘,这是显理一。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这一段经文是显人一。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佛子,这里就是指顿悟和渐悟的一切菩萨。这段经文也说明了菩萨的五德:心净,就是专求大乘佛之智慧,这就是心净;柔软,就是心常柔和,遭苦能忍,而且不仅能断自己的烦恼,还能耐得住劳倦度化众生;利根,慈悲淳厚,深心平等,闻法迅速、速入;无量,就是于诸佛所亲近供养诸佛;第五就是而行深妙道,意思就是能够修习善根,志求胜法。因为具此五德,所以佛为说大乘经。 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这个记,就是授记的意思;如是人,就是上文中说的具有五德的菩萨,具有五德之人。佛为五德之人授成佛之记。来世成佛道,那么佛为什么给他们授记成佛呢?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是因为他们深心念佛,并且修持净戒,这些人听闻佛为他们授记成佛,心生大欢喜。佛有化他之智,明了这些众生内心的境界,所以就为他们说《法华经》,说一佛乘的道理。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声闻若菩萨,这个若当“及”讲,就是声闻及菩萨,这是若的意思。声闻这里面也包括了缘觉,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到了法华会上,无论是声闻、缘觉、菩萨,听闻佛说《法华经》,乃至只听一偈,一个偈子,皆可成佛。佛这是为法华会中所有的声闻、缘觉、菩萨授记,授成佛之记。 由此可见,到了法华会上,听法之人皆可成佛,就不再分声闻、缘觉、菩萨,所有听法的人,这些声闻和菩萨将来都能成佛道,所以都是大乘根性的菩萨,这就是显的人一。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这是显教一。 十方佛土中,诸佛如来只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无二乘亦无三乘,二乘三乘是诸佛以这个假名字、来引导众生入一佛乘的方便之教,这个是最关键的。佛出世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些二乘和三乘都是方便说、方便之教、权便法,只是暂时借用,从究竟上来说,决定没有二乘和三乘的。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这是行一。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诸佛所以出兴于世,是为了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唯以这一大事因缘出世,二乘三乘都不是佛的本愿,诸佛如来终不以小乘来度化众生。那么诸佛如来为什么不以小乘度化于人呢?下面就作了解释。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佛既然自己住大乘,那么所得之法皆定慧庄严,佛以此定慧庄严之法度化众生。下面接着又解释说: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前面经文说的,是佛住大乘皆得定慧庄严之法,这里就说了,如果佛自己证得无上大乘平等之法,却又以小乘化度于人,那说明佛还有爱己之心、还没有平等。还有爱己之心,如果以小乘度化人的话,那必堕悭法之过。我们常说的吝法,必堕悭法之过,这样与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这个初心是相违背的,所以说此事不可为。 诸佛终不以小乘化度众生,这就是行一。就是佛以大乘度化众生,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行一,这个行就是佛的目的,就是以大乘度化众生,令众生入佛智。总明诸佛这个显实我们就介绍完了,下面就是劝信。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 这是举佛的内德。 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如来不欺,不欺,那所作都是真实,所作都是真实,这就是身业清净;如来不诳,诳是指说狂大话,狂大不实,如来不诳,就是如来所说不虚,都是真实语,这就是口业清净;贪嫉指的就是只愿自己好、不耐他人荣,就是只想自己好,见不得别人荣,见不得别人好,这就是贪嫉,贪自己的功、嫉妒别人。如来他心不贪嫉,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意业清净。 断诸法中恶,这里的恶就是指烦恼。由于如来三业清净,那么诸恶永断、正智圆满,所以佛能于十方世界无所畏惧,作狮子吼。我们为什么烦恼这么多?就是我们身口意三业不够清净,不够清净,所以我们这个恶念常出、烦恼常出。这个恶是烦恼,身口意三业给我们自己招感来的烦恼。这里如来三业清净,断诸恶业,断诸烦恼。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这是举佛的外德。 前面讲的是佛的内德三业清净,由于佛三业清净,感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庄严之身,光明烜爀,照耀世间,为无量无边的众生所尊敬,所以佛为一切众生说实相印。实相印是什么呢?实相就是真实之理。印,就是可信的意思,就像世间的公文盖上印章之后,就不用再怀疑它的真假了,决定是真实可信的。佛所说诸大乘经,都以实相之理的印定为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可破,所以为说实相印。意思是,现在佛为大众宣说的一佛乘,是以实相之理印定的,决定是真实之教,不是方便权法,这就是为说实相印。实相就是真实之理,印就是不假的,真实不假的。 这里是举果劝信,我们刚才讲的举佛果地上的内德和外德,来劝大众深信佛所说的大法,下面是举因劝信。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立下誓愿,是什么愿呢?就是欲令一切众生如我等无异,和我没有差别。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发愿要让一切众生和自己都一样得无上菩提,这就是四弘誓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 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今者,就是指的现在的法华会上。佛在因地时发愿,要令一切众生都圆满成佛,现在的法华会上,佛开权显实、说一乘法,令舍利弗等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也就是为舍利弗等一切众生授成佛之记,那过去发的这个愿也就圆满了,所以说“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可能有人心里就会有疑问了,佛因地时发愿是让一切众生都成佛,而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众生,怎么能说佛的愿满足了呢?蕅益大师在这里是这样解释的:“佛三世益物,无有已时,今且约现在机熟,名愿满也。”意思是说,佛自从成道以来,就一直不停的在度化众生,过去度化众生、现在度化众生、未来也是度化众生,但是佛度化众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度化,现在所说的愿满,是指的佛这一期,就是从他这一期的示现度化众生,到了法华会上,大众根机成熟,佛为他们授记成佛。就佛这一期的示现来说,度化众生的愿满足了。 这段是劝信,下面是第四举五浊。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众生遇苦、众生受苦,诸佛兴悲;悲与苦相对,所以称为相遇。还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遇字:众生有感,诸佛来应,感应潜通,称之为遇。 尽教以佛道,这是佛的本怀,佛遇众生,必定要说佛之知见,怎奈五浊障重,如果一开始不观机逗教,直接教众生一乘法,那么众生是很难教化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没有智慧的众生听闻大乘法,会错学乱行、心迷不信、疑惑诽谤、不能够领受。也就是说,这些人听闻大法,不但不能够受益,而且由于听闻大法,还会增加许多的过失,所以佛不能一上来就为众生说一佛乘,先要施设方便法门,将众生一步一步的引导到这个一佛乘上面来。这是总的说明五浊障重,下面分别来说明五浊。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这说明的是众生浊。 我知此众生,众生就是指上面说的迷惑不受教之人;未曾修善本,这个善、善本,是指出世的善根。这些众生无始劫来,没有听闻佛之知见,所以出世善根未修;坚著于五欲,五欲就是指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境。这些众生对于五尘境坚执不舍;痴爱故生恼,痴是无明;爱是贪爱。这些众生由于无明而心生贪爱,由于贪爱,就会生一切的苦恼。 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前面有贪爱的心,以内心的贪爱,这是因、贪爱的因,然后又遇五欲境、又遇这个缘;以贪爱为因,以五欲境为缘,因缘成熟。如果造作的是纯不善业,贪爱的因遇贪爱的境,五欲的缘,然后造作不善业,造作都是恶业,那可想而知,堕落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就是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 下面是,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如果以诸欲的因缘,贪爱的心又遇五尘的境缘,造作的如果是杂业,什么是杂业?就是有恶业也有善业。造作善恶业,那就会轮回六道,备受诸苦。我们众生这个轮回呢,临欲命终都是重者先牵,你造作的善业重,临欲命终这个善业先现前,你先受善业的报,那恶业存不存在?因果不虚的,等你机缘成熟,接着还会受恶业的报。你心里有恶的种子,早晚会遇恶缘,这个恶缘呢,种子熏习气,有这个种子,习气又染种子,最后善业,最后也造着造着,恶业越来越重,早晚还是要回三恶道受报的,所以这里说“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这样的众生可以说是浊之极也,所以叫做众生浊。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这说明的是命浊。 微形,是相对于我们广大法身而言,众生本具的法身原本是周遍法界、终不为五阴所缚,只因一念不觉,以诸欲因缘而受胎。据《瑜伽师地论》中讲,是中阴身,我们这个中阴身来人间投胎,人死了以后有中阴身,两种人没有中阴身:堕落地狱的,还有造善的得生天道的或者到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的,这个没有中阴身,一般都会有这个中阴身的。人死后有中阴身,中阴身来人间投胎,中阴身的寿命比较短,长的是七天,最多也不超过四十九天。 我们说中阴身投胎,中阴身投胎的时候是颠倒的,看见父亲不知是父亲,看见母亲也不知是母亲,它只随着自己的习气、贪欲、好乐来投胎。如果是投胎做男人的,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它喜欢母亲,喜欢母亲、和母亲的因缘,而不喜欢父亲;如果是投胎做女人的,它就是喜欢父亲,不喜欢母亲。我们世间不有一句笑话嘛,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看样子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投胎做女人的,它喜欢父亲不喜欢母亲。我们再看投胎以后,叫受胎之后,第一个七天,一七日内,第一个七天叫做杂秽,为什么称为杂秽呢?杂是因为父亲和母亲不净和合,父精母血、父母的不净和合,所以称为杂;秽,深可厌恶名秽,所以第一个七日叫做杂秽。第二七日叫做疱,疱,我们打一个比喻,就像我们上火了,身上起个疱,或者手被烫了,起了一个疱,是一层薄薄的皮,里面都是水,非常薄的,还没有形成肉,所以二七日内叫做疱。三七日内就叫做凝结,就是血稍微凝结了一样,已经形成了肉,但是还是非常的柔软。第四七日叫做凝厚,就是渐渐的增厚了。到了五七日内就叫做形位,肉团开始分出躯干和四肢。六七日内叫做发毛爪位,长出了发毛了。七七日内叫做具根位,长出了头、手、脚,这样都有初步的轮廓了。这样逐渐生长,到了三十八个七天的时候,这个胎已经长成,男胎居右胁,背靠腹部,面向母亲的背脊;要是女胎的话,居左胁,背靠腹部,面向母亲的背脊,这都是由于对父母生爱染而形成的。由此可知,我们人受胎是一种不清净的境界。窥基大师说我们的这个身体是“百恶所感,三十六物不净为体,如是恶身不可爱乐”,就是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是可厌可恶的。 世世常增长,这是由于业力牵引,这一世的生命结束之后,就又去投胎,这样生生世世轮转不息,世世常增长,就是轮转不息的意思。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就是那些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的众生,都是薄德、垢重、福少、业深,所以他们才会一世接着一世,受生老病死等众苦的逼迫,这就是命浊。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这是见浊。 众生无始以来被众苦所逼迫,虽然也想离苦,但是由于分不清邪正,误入外道不正见中,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以称做邪见。稠林,稠就是比喻密的意思,这个稠林就是密林的意思,比喻各种邪见交加,像树林一样的稠密。 若有若无等。这里的有和无,指的就是五见: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和邪见。五见也叫五利使。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这四见,没有邪见,这四见是属于有见,所以“有”指的是这四见。还有一个就是邪见,五利使中的邪见。邪见是指的拨无因果,拨无因果之见,以为世间没有可以招来结果的原因,也没有因原因而招来的结果,这就是不信因果。这种邪见是邪中最邪的。《地藏十轮经》中说:“拨无因果,断灭善根。”有拨无因果人断善根,所以把拨无因果称为邪见。这里的无,指的就是五利使中的邪见。这五利使: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和邪见,这五见都不合正法,所以五见皆邪,都可以称为邪见。等,经文中的等,就是种种的烦恼,是显示种种的烦恼。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顽固的执著、依止这些邪见,又生出很多种邪见,总共是六十二见。据《大般涅槃经会疏》中说:“我见有五十六,边见有六,合我见和边见,共为六十二见。”我们想想,众生有如此多的邪见,所以成见浊。 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这是说明烦恼浊。 虚妄法,就是上面见浊中所执著的各种邪见,因为对这些邪见的执著很深,所以坚固领受,才不肯放弃这些错误的知见。 我慢自矜高。如果从一个有智慧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执著邪见的人,会觉得他们非常的可怜,但是这些有邪见的人,反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反而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与自己知见不同的人,修的都是邪道、不如自己,所以生大我慢,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们看邪见坚固的人,我们也经常的见到,这里我们要先说明,一定要同情一切的众生。有因缘,一定像这里一样,先以方便法、先以权法,然后再帮助他们入大乘佛法,千万不要去歧视任何的人。我们学佛读经,绝不批评任何人,我们要包容一切的众生,要悲悯一切的众生。好,我们回到经文,我们看这些有邪见的人,你给他讲正法,他认为你不行,他那个邪法很了不起、非常的好、你不如他的,你想把他转正过来很难很难的。 谄曲心不实,谄曲就是奴颜卑膝,谄媚于人,希望别人都能够支持他、都能够听从他的安排。这样的人,表面一套心里一套,表里不一,所以说是心不实。这里略举了根本烦恼中的贪和慢,这个贪是贪著虚妄法不肯舍弃,还有小随烦恼中的谄曲,谄曲是小随烦恼。有根本烦恼的贪和慢、还有小随烦恼中的谄曲,那也就是把其他的烦恼也都包括在内了,这就是烦恼浊。 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这是说明劫浊。 劫是指的时间,就是于千万亿劫这么长的时间,都不能听到佛的名字,也不能听闻佛法,这就是劫浊。窥基大师说:“善人皆修四亲近行”,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如说修行这四种。这些人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怎么能亲近善友呢?这些人既然不能见佛、也不能闻法,那就更不可能如理思惟、如说修行了。所以说,窥基大师说的这四亲近行皆没有的。所以说这样的人甚为难度,更不可能一开始就教他们大乘法的,教了也没有用。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这是说明为五浊众生故说小乘。众生被五浊障碍,不能听闻大法,所以佛一开始不说一佛乘,先为众生施设方便,说四谛法,先帮他们息苦。说诸尽苦道。苦就是四谛当中的苦谛,苦是怎么来的呢?苦是集的果,集谛嘛,苦是集的果;集是招集苦的因,以果摄因,集谛说苦谛,那集谛也是含摄在内了;尽苦之道,这个道就是道谛。示之以涅槃,涅槃就是灭谛,苦集灭道小乘四谛。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这是说明为大施小,为了让众生得无上菩提,而暂时说小乘法。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佛随顺众生的根性,开示小果涅槃,许二乘人得灭,但是这只是方便设权,并非是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二乘人是灭色取空,不是真灭,灭色取空,因为他们断的只是见思惑,了的是分段生死,无明惑还在,三界外的变易生死还没了,他们了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还没了,不是真灭,如果能体达无明本空,那么诸法何有呢?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又何有呢。其实诸法就像有眼病的人去看天空,他看到天空中有花,这个花相本虚,天空中的这个花相,花相不是实有,空中哪有花呢?是因为有眼病障碍了。虽然诸法常寂灭,但是如果你不修道就不能契会,你就见不到诸法的寂灭相的,所以说,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也就是说,诸法的寂灭相虽然是本有的,但是你要通过修行去证得,才没有障碍,才能见到诸法的本空寂灭相。就像空中虽然没有花,如果不治好你的眼,不治好你的眼病,你就不能见到空中是清净无浊的,就是这个意思。第四举五浊就介绍完了,下面是第五说无虚妄。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这两句是说释迦牟尼佛以方便力开示三乘。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这是诸佛显实。这里释迦牟尼佛和诸佛互显,释迦牟尼佛开示三乘,是为了说一乘;诸佛说一乘,也要开示三乘。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这四句是讲,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所说毕竟无二。释迦牟尼佛说三乘,是为了显一乘;诸佛说一乘,也要施设方便开三乘,释迦牟尼佛和诸佛所说没有两样。佛佛道同,都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诸佛的本怀,都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现在在法会中的大众,都应当相信佛语不虚,都要将释迦牟尼佛以前开示三乘,现在又说一乘的疑惑去除。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宏圆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法华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