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指归(1-5集) |
|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一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1 诸位同修,古大德常说,《无量寿经》是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指归。这次一些同修来找我,希望将《无量寿经》再讲一遍。我想这部经过去曾经讲过九遍,这一次这边的同修们又非常热心,将录音带写成了讲记,我从头到尾细细看过一遍,这就等於第十遍,这部经就等於讲了十遍。我自己年岁也大了,过去黄念祖老居士曾经劝过很多次,告诉我,讲经够了,不必再讲了,希望我多用一点时间,写书重要,培养学生重要。我说我知道这两桩事情,但是世法、佛法都讲因缘,没有这个机缘,我们想做也有许多的障碍,很难做得圆满。这一、两年看起来缘分逐渐成熟了,这个事情我们应当要放手去做,特别是帮助初学讲经的同修们,无论是出家、在家。 黄老居士写的《无量寿经》注解,的确费了不少的精神,也费了不少的时间,这部书总算是完成了。注解里面所引用的经论、祖师大德的语录很多,如果参考他的注解,他所引用的这些经论原文,我们也应当略略的明了它的精义,这样对我们学习、弘扬才能有帮助。所以这次,我们也想了、考虑了很久,就选择这种方式,题目订的「大乘无量寿经指归」,指归的意思就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内容是从一切经里面节录下来的,所节录的这些句子都是赞叹净土、赞叹《无量寿经》,讲解就与过去弘一法师编的《晚晴集》的方式完全相同。节录的顺序,完全依照黄老居士的注解,所以里面的段落统统都保存著,就是便利於以后学讲经做为一个参考资料来用。这是我们首先把讲「指归」的因缘说出来。现在我们就可以看本文,一条一条的来介绍。 第一个大段,这是属於玄义的,玄义第一个大段这是「前言」,在这段里面一共节录了六条。 【清代彭绍升曰。】 彭绍升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间人,黄念祖老居士介绍的时候,说他在当时也是属於高干子弟。因为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相当於现代的国防部长。他的父亲是部长的阶级,所以说他是高干子弟。但是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在弱冠的时候就考取进士,弱冠大概就是二十岁,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因为他家庭环境好,所以虽然是有作官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去作官,反而去学佛了。在佛法里面,佛门当中,确实他很有造诣,通宗通教,而且修持也非常之好,很难得的。著述也很多,近代黄念老曾经讲了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这个论的原文就是彭绍升作的。这个地方引用他这么一句话,他说∶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 这个话可以说是彭绍升最早讲的,称赞《无量寿经》。『如来』就是讲的真如本性,《无量寿经》这部经,就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圆满大教。由此可知,这部经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是佛自性流露出来的,一切诸佛说这个经,都是从自性流露的。『众生本具之化仪』,「仪」是仪式,或者我们今天讲方式,「化」是教化,也是变化,是我们从凡夫变成佛、变成菩萨的方式。什么方式让我们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诸位要晓得,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说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接受,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修行证果,也是自性本具的。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然后对这部经典才能产生圆满的信心。尤其是现代一些年轻人,受过一些科学教育,自尊心很强,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太容易接受。这是你自性的,自性本具的东西,你要不要接受?这是自己的东西,不是别人的东西。所以,很能够说服现代的这些知识分子们,这些话都是真实话。第二条∶ 【日本释道隐曰。】 道隐法师是唐朝时代的人,到中国来留学的一位高僧,在隋唐时代,日本派遣很多的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几乎中国著名的这些大道场,都有日本跟高丽、朝鲜(那时候韩国是三个小国家)派遣的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回去之后,把大乘佛法也能够在韩国跟现在的日本发扬光大。尤其是《无量寿经》,日本人在《无量寿经》上的这些著述、论著,超过我们中国。这是道隐法师所讲的: 【如来兴世之正说,奇特最胜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十方称赞之诚言,时机纯熟之真教也。】 这几句话,赞叹到极处了,实在说,这是过来人的口吻,如果他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这个话是说不出来的。他能够说得出来,换句话说,《无量寿经》的真实利益他得到了、他晓得了。『如来兴世之正说』,这是有典故的,因为善导大师说过,很可能道隐就是善导的学生,我们没有加以考证,但是他们是同时代的人,相距很近。善导大师曾经讲过,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为一切众生宣说净宗法门。经上记载的话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两句话是善导大师讲的。他前面这一句也正是这个意思,「如来兴世之正说」。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正说」这两个字。由此可知,世尊当年出世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以《无量寿经》为正说,其他所说的,可以说都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这个话让我们想想善导大师所讲的这两句,那是毫不为过,确实是这个意思。我们要问为什么?以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来讲,唯有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就是「正说」的意思。其他经论,可以令少数真正当机者也能成就,不能够普遍令一切众生成就。像禅宗,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大师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换句话说,上上乘人才是他的当机者,非上上乘人,他那个法门就不能度,就用不上。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包括文殊、普贤,下根包括五逆十恶、地狱众生,都能够平等得度,这才叫正说。 这样的法门才真正是『奇特最胜之妙典』,「妙典」就是指的《无量寿经》这部经典。「奇特最胜」就是指它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从等觉菩萨到阿鼻地狱,这是最殊胜的。最奇特的是什么?是平等得度,这个不可思议。绝对不是说,上上根人往生就上品上生,造作一切罪业的人往生,就下下品往生,不是这个意思。平等得度,这就奇特。不错,经上是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是这么说的。古大德也曾经表示过意见,大概上三品,上辈往生上三品,可能是十方世界菩萨去往生的,中三品大概都是阿罗汉这些大修行人去往生的,下三品可能才是凡夫。古大德有这些说法,这我们都在经论注疏里面看到的。可是善导大师的讲法不一样,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不同,都在遇缘不一样。我们听到他老人家这个说法,真的可以说一切疑惑都解除了。三辈九品都在遇缘的不同,无论什么人,如果你遇到的缘殊胜,你的品位就高;遇到的缘不胜,品位可能就低。由此可知,不在乎你修证的功行,重要关键是在遇缘。 什么样的缘胜?你遇到是真正的经典,不是伪造的;你遇到是真正善知识,对於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有相当透彻深入的理解,这个缘就胜。从这个缘里面生出信心不逆,《金刚经》上讲,到信心不逆,就有成就了。所谓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修不行,有了这样的信心,哪有不成就的?这样的人往生,必定是上三品往生,所以这是最为奇特。 『一乘究竟之极说』,「极」是到顶点,他这句话说得有根据的。一乘大经,首推《华严》,在中国佛教,古大德几乎一致赞同的,《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梵网》是一乘,这三部经几乎是共同承认的。《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就是「一乘究竟的极说」。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就是归《无量寿经》,这个意思后面还有说到,我们后面还会见到。 『速疾圆融之金言』,「金」是比喻,比喻宝贵,这个教训太宝贵了,「速疾」是快,任何一个法门修行没有念佛往生来得快。这个法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需要多久?一天到七天,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还有哪一个法门能比得上?所以,法相宗,在中国法相初祖是窥基大师,窥基给《阿弥陀经》做了个注解,我们这边都有这个本子,叫《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大师做的。窥基大师也承认这个法门是顿教,顿教就是快速,为什么?人家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修行证果之快是哪个法门都比不上净土法门。这是讲快。不但快,它「圆融」,如果单单快速,不圆融,这并不是真正的可贵,圆融就不可思议。什么叫圆融?圆融是没有阶级,这一点诸位总得要清楚。西方世界讲四土、讲三辈、讲九品,这都是有次第的;而实际上来讲它是圆融的,圆融是平等法界。诸位看看四十八愿就清楚了,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上上品到下下品它是圆融的。为什么会圆融?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平等。如果离开了佛力加持,才有差别相。 所以,彭绍升居士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他为什么不把它比《法华》、比其他的经,他比《华严》?《华严》的教义是「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这个道理、这么一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果然如是。行布就是次第,四土三辈九品是行布、是次第,虽是次第,但是它圆融的,圆融是平等,没有次第。次第跟无次第是一不是二,这不可思议,这就是《维摩经》上所讲的入不二法门。由此可知,我们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圆融的,圆融里头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立的,法法圆融,这就可贵了。由此可知,《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圆融。 『十方称赞之诚言。』在《弥陀经》上,六方佛赞叹,我们大家念罗什法师的本子念得很熟,六方佛赞叹。而罗什大师翻译,把这段文省略了,我们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是十方佛赞叹,与《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样,《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十方佛赞叹是真实的赞叹,诚实的言语,没有丝毫夸张,确实像《金刚经》上所讲的真语、实语、如语,一点也不过分。『时机纯熟之真教。』这两句话对我们来讲,尤其是重要,十方诸佛称赞就是十方一切诸佛为我们介绍。我们接受《无量寿经》,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说谁教你的?十方一切如来教导我的。十方一切诸佛劝我们修这个法门,这不是假的。我能不能修?「时机纯熟」了。怎么晓得纯熟了?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肯念佛,你只要有这三个真实,那恭喜你,你的时机纯熟了。这是一切如来对於时机纯熟人的真实教诲,你依照这个教,一定是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一段的意思是隋唐时代日本高僧道隐所说的,道隐有《无量寿经》的注解。第三段: 【梅光羲居士云。】 梅老居士是我们民国初年,近代的一位大德。这位老居士,我跟他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还连带著一点关系。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我们有这个师承的关系。而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他是黄老居士的舅舅。这一位大德在民国初年佛教界里面,也是备受大众尊敬的一位大居士。在当时,在家人学佛当中,号称为「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北方夏莲居,这两个人都是名重一时。夏莲居是山东人,梅老居士江西人,这是江南的,所以「南梅北夏」。他老人家有这么几句赞叹的话说: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 这一句跟彭绍升说「如来称性之圆教」,意思是一样的。稍有差别,圆教是圆满的教学,『极谈』是达到了顶点,说尽了,也是我们一般人所谓和盘托出,后面没有了,全部拿出来了。 【众生本具之化仪。】 这跟彭际清居士说法是一样的,前面这两句可以说是引用彭绍升的。后面说: 【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 一乘经,刚才我们说过,有《华严》、《法华》、《梵网》。『一乘之了义』,意思就是一乘经当中的一乘,是一乘的精义、精华。『万善之总门』,如果我们讲到修善,诸位都能够体会到,至善是成佛,没有比成佛更善的。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也就是说还有一丝毫的遗憾、欠缺,没能达到圆满。成佛才圆满,这部经就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我们说善,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这是「万善之总门」。我们今天要学经,佛门《大藏经》那么多,学哪一部好?你要听懂了梅大师这几句话,我相信你一定会选择《无量寿经》。 【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净土经论哪有这么多?我们现在晓得的是五经一论,过去所听到的是三经一论,三经一论是专讲净土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五经,五经怎么来的,后面还会说到。《普贤菩萨行愿品》,实际上说《行愿品》,只是《行愿品》末后的一卷而已。《普贤菩萨行愿品》有四十卷,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现在只取它最后的一卷。这是清代咸丰年间魏源居士提出来的,把《行愿品》末后这一卷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他这个作法做得非常之好,令人敬佩。因为《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四土三辈九品,从下下品到上上品,全都是修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能说彭际清居士(就是彭绍升,他的别号叫彭际清),他讲《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很有道理。《华严经》提倡的是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是纯熟的普贤行;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把这一卷经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四经,这是理所当然,做得太好了!整部《华严经》不是专说,但是末后这一卷是专说。 到民国初年,我们净宗当代的祖师印光老法师,他把《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这章经文不长,全文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他把它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这个作法实在也是妙绝了,符合底下这句话,『一大藏教之指归也』。「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的心经,我们平常念《般若心经》那是《大般若》的心经,「圆通章」是念佛法门的心经。不但是念佛法门的心经,实在讲是一大藏教之心经,它提倡的是专修专弘。我们曾经听过,许多的古大德都说,修行要一门深入。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修一门深入的样子,没想到大势至菩萨给我们做了个最佳的榜样,他那真的是一门深入。你看经文一开端,「我与五十二同伦」,这句话很重要,这五十二位就是从初信位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位,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就成佛,加上这两位。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什么?一句名号!这才叫真的是一门深入。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法门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要不要借别的法门来帮忙?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必借重任何一个法门。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一句佛号,几个人能相信?还有许多人对我们修净土的人批评,这些年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依一部经来修行,我都听到不少人批评我这个讲法有问题:哪有一部经能成功的?大势至菩萨一部经都不要,一句佛号。一句佛号能不能成功?我们在历史上、在现代看到,一句佛号往生的人不少,我们看到了。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说的,谛老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不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的。他一部经没听过,他不认识字,《弥陀经》也没念过,就学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老和尚教他的方法,「你就老实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他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人家成功了。这是现前的见证,民国十几年之间的事情,距离我们不远。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方法教给我们了,简单明了。所以它是净宗的精华,也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是「一大藏教之指归」没有错! 『净土群经百数十部』,这是指世尊在讲经说法里面赞叹净土的,指导大众应当发愿求生净土的。虽然不是专讲净土,是附带讲到的,确实有百数十部之多。过去日本人曾经查过《大藏经》,好像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的样子,这么多的经论里头佛说到净土,确实是「百数十部之纲要」。这是梅老居士所说的。第四段是蕅益大师讲的。 【弥陀要解曰。】 《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作的,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之人,他出生的时候在明朝,圆寂的时候在清朝。所以他的著作,后人给他编纂流通,有的时候写明蕅益大师,有的时候写清蕅益大师,他是一个人跨越两个朝代。这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大德,后人称为「明末四大师」,明朝末年佛门里面四位大德,憨山、紫柏、莲池、蕅益,这是四位可以说是中兴佛教的大德。他有《弥陀经要解》,这本书分量虽然不多,可是对於《弥陀经》的解释实在讲是太高明了。民初印光法师对於《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越其上。这是把蕅益大师的《要解》捧到顶点,诸佛再来做个注解,也做不过他,也不能超越他之上。所以有些学教的法师看到印光法师这样赞叹,不以为然,认为印光法师捧他捧得太过分。我也碰到有些法师来问我:你看怎么样?这个话是不是说得太过分?可是我觉得,印光大师的赞叹是赞叹到恰到好处,绝不过分,他确实把佛的意思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段话尤其是不可思议,蕅益大师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的。 蕅益大师这段话,有没有出处?有,就在《阿弥陀经》上。实在讲我们天天念,粗心大意没看出来,他老人家为我们一指点,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看这段文: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像这些话,若非过来人说不出的,他能说出,就晓得他是过来人。这个意思说,释迦牟尼佛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哪一尊佛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真的,我们从前没听人家这么讲过,他真有根据,根据就在《弥陀经》。我们这些年来,可以说涉猎大乘虽然不多,也不算少,也有相当程度的领会。在理论上讲,如佛在《华严经》上所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大乘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根据这些道理,明白了一个事实,我们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心想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领悟了,我们也肯定了。所以一切如来成佛,他是怎么成的?当然是他心里面想佛、念佛,佛境界才现前。他要不念佛他怎么能成佛?念菩萨成菩萨,念佛成佛。释迦牟尼佛当然也不例外,也是念佛成佛。 念哪一尊佛?念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十方一切诸佛都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指一个人,诸位要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你就错了,就误会了,一切佛都叫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他的名号是「无量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若非无量觉就不能叫他佛,佛都是无量觉。由此可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一切诸佛的通号,所以佛才称赞「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念阿弥陀佛,净土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刚才这个说法就是自性弥陀。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成佛,都是成自性佛,就是自性弥陀。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的有一尊阿弥陀佛?有,他就用这个做他的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藉这个名号把自性弥陀念出来,就成佛了。他给我们做缘,我们自性弥陀是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缘,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结果就是自己成佛。 特别是在『五浊恶世』,这是最难、最不好的一个环境,「五浊恶世」是极不好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里面能成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他在这个里面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上正等正觉的修学方法。无上正等正觉修学的方法,就是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妙!千经万论,不要说是修无上正等正觉,单单修正觉就不容易、就不得了,哪里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方法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要是真的明白、真的通达,当然你就死心塌地放下万缘。不但世缘放下,《大藏经》也不要了,太麻烦了,你就是拿在手上也很笨重,你看那一大册也很笨重。你放下多自在,全身轻松,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相信的人,就是前面讲时机纯熟,不相信的人,你的时机还没成熟,你慢慢去搞《大藏经》吧!你时机没成熟,成熟了,统统放下。 『今』是今天。释迦世尊把『果觉全体』,果是他证果,证到无上的佛果,把他自己证无上佛果的方法,圆圆满满的传授给我们。他是在五浊恶世成就的,我们今天在五浊恶世,这就说明,五浊恶世众生可以当生成佛,世尊做给我们看的。 『乃诸佛所行境界』,这个境界太奇特、太殊胜,所以诸佛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在这种恶劣生活环境当中,造作五逆十恶的凡夫,一生当中能成佛,谁能相信?谁敢相信?所以这是佛的境界,不但一般人不敢相信,菩萨也不敢相信。什么人相信?佛相信,一切诸佛相信,诸佛对於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完全了解,所以他相信。『唯佛与佛能究尽』,他们能相信。 九界众生,九界从菩萨,菩萨、缘觉、声闻,下面到六道众生,如果不是得佛力加持,他自己要想信、要想理解,实在讲不可能。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能信,我们也懂得、也能讲,诸位也能听,听得也很欢喜,诸位要晓得,我们是蒙诸佛的加持。所以,讲这部经的讲堂,气氛跟讲其他一切经的气氛决定不相同,诸位如果要细心去体会,你能感受得到。如果你们常常听经,你们看看听讲别的经跟听讲《无量寿经》,你留意,你去体会,气氛不一样。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磁场不一样、不相同,实际上是佛力加持不相同。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它是圆满的,所以你进入这个讲堂能生欢喜心,能生恭敬心,法喜充满。其他讲堂、其他经论虽然也有加持,力量没有这么大,也就是我们讲气氛没有这么浓厚,在你感受不会这么样的强烈。这是我们自己只要稍微心地细密一点,能体会得到,才晓得这里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来的,很不容易!第五段讲: 【观经云,是心是佛,又云,是心作佛。】 这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之一。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要,说实在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对於极乐世界的理论、事实、因果都讲得很清楚,做为一个整体的介绍说明,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净土概论。《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还有很多重要的意思,佛在《无量寿经》上没有细说。像这两句,是理论的补充,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然。在这个里面重要的是补充了三桩事情。第二就是补充修行的方法,《无量寿经》里面只讲了三辈往生,修行的方法则说得简单,没有细说,可是《观经》里讲十六种观法,这个说得详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总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观,方法说得详细。第三个补充是因果,九品因果。主要是补充《无量寿经》这三桩事情。 这两句非常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特别是信仰宗教的人,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天主教的,一听说佛,就躲避,赶快躲,好像佛都是妖魔鬼怪,怕得不得了。而我们要把佛教介绍他,往往也搞错了。佛是什么?佛就是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就是佛,佛不在外头,你怕个什么?你要怕,你心都不要了?佛就是你的心。总得要讲清楚,心是佛,「是心是佛」,心本来就是佛。心本来就灵就知,佛就是灵知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心的觉是本来就觉,不是从外头学来的。我们为了把这桩事情说明,提出纲要来讲,真诚是佛,清净心是佛,平等心是佛,觉心是佛,《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佛是什么?佛就是清净平等觉,你怕不怕?问你怕什么?我们现在要修清净平等觉,那就是「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现在我们的心又要作佛,就是心本来是清净平等觉,我们现在又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是净宗之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你念佛会成佛?就是你的心本来是佛,你现在又念佛,那怎么不成佛? 我们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信心就建立了,正如《金刚经》上所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就现前。如果对於这些道理不搞清楚,净宗是难信之法,搞清楚了,你就真的相信。这个信心是从自性里面建立的,不是听外面人说说我就相信,没有那么简单。 【彭绍升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为什么自古以来,这部经弘扬的少?修净土的经,一般都弘扬《阿弥陀经》,这么重要的一部经,为什么宣扬的人这么少?因为它没有善本,这到后面会介绍。《无量寿经》最早传到中国,第一个翻译的大概是安世高,安世高的本子失传了,最后一次翻译是宋朝。从后汉到宋朝八百年,八百年当中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古人说,翻译之多,次数之多,无过於《无量寿经》,总共十二次翻译。但是现在我们《大藏经》里面只有五种译本,其中七种译本失传了,但是在目录上有,经文失传了,现在只有五种原译本。五种译本里面,经文出入很大,这是不像其他的译本,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大藏经》上都有,但是你拿来看看,里面的意思大同小异。唯独《无量寿经》,各种译本差别很大,特别像四十八愿,汉译本里面是二十四愿,二十四跟四十八差一半,宋译本里头是三十六愿;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这差别太大了。所以古人判断,原文决定不是一个本子,如果原文是一个本子,虽然很多人翻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异。於是乎判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讲《无量寿经》不只讲一次,才会有这个现象。所以许多大德主张,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诸位要晓得,佛讲任何经,一生就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多次宣讲,所以不同的原本就多了。我们要读《无量寿经》,就要所有的本子都要读,意思才完整。所有的本子都读就麻烦了,何况在古时候不容易找得到,这是困难之处。这是没有善本。 因此,古人就想到,如何把这几种本子合起来,编个会集本。最早做这个工作,是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他编了个会集本,经题叫《大阿弥陀经》。但是他所会集的,后头会介绍到,只看到四种本子,唐译的本子龙舒居士一生都没有见到过。才晓得古时候经典少,流通很困难,以他那样的身分,这五种本子都不能搜集全,你说多遗憾!所以他这个本子里面就有漏失,不完整。到清朝魏源居士,编了一个会集本,叫《摩诃无量寿经》。还是有缺陷,缺陷是取舍不当,这是被后人批评的。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二年间,夏莲居居士再做第三次的会集,我们现在采取这个本子,到这个本子才算是完备了。梅光羲老居士做了一篇序文,我们这一段就是序文里面他引用经论、古大德的说法,今天这段就是梅大师序文里头的一段。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二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2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概要」的第一段,「教起因缘」。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黄老居士在注解里面,第一科目「教起因缘」里面就引用了《法华经》上世尊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几乎历代所有讲经的法师都引用这两句。佛为什么要出现在世间,为什么给一切众生说法,道理在哪里?《法华经》上这两句,可以说讲得简单明了而且透彻。所以古今的讲经、注解,莫不引用。这里面提出来的就是『一大事因缘』。什么是「一」?什么是「大事」?什么是「一大事」?这三个字里面含有三个问题,这三个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通常我们讲一心、一真,唯有一才是真的,才是事实的真相,这个意思非常深广。《维摩经》上说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一就是不二,可见得这跟《维摩经》上讲的没有两样。 如果我们深入大乘,才知道这个字的义趣。二就是虚妄,就不是真实,唯独一是真实的。什么是一心?一心就是真心,也叫真如、也叫本性,佛经上也叫第一义谛,世尊在经论里面所用的名词术语将近一百多种,都是说这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要说种种的名相?这是佛说法的善巧处。佛教给我们,听佛说法要能体会他的意思,所谓是「愿解如来真实义」,著相就不能体会。《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说种种名相,意思就是叫我们不要著相,著相就错了,要体会里面的意思。这个意思,的确可以神会而不可言传,你要执著在言语、文字上,你决定没有办法领悟,一定要离开言语、文字,你才能够悟入。为什么?言语、文字是二法,不是一。一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个一怎么能说得出?一开口就落二、三,就不是一了,一动念头也落二、三。二、三是什么意思?二就是意根、意识,就是末那与意识。我们不说这些名词,名词不太好懂,我们讲它的意思,就是分别、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这就是二。三,再加上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落印象。所以起心动念就落二、三,要懂得什么叫二、什么叫三。二就是分别执著,就是第六识、第七识,三再加上阿赖耶识;换句话说,落到一个虚妄的境界里面去,不是真实的。 心心所法,你看《金刚经》上末后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里面,心法是有为法,八识是有为法,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全是有为法,有为法是梦幻泡影!它存不存在?不能说它不存在,也不能说它存在,所以佛用两个字做比喻,如露亦如电,这我们在讲般若经的时候详细介绍过。如露是比喻它相续的存在,相续存在也不长,也很短暂,要是讲到事实,是刹那生灭;如电,它是生灭同时。所以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但是所有一切幻相的本体是一,一是真心,一是本性,一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可见这个意思非常的深广。十法界的众生,不要说九法界了,十法界里面如天台家所说,藏、通、别、圆四教,四教都有佛。藏教佛、通教佛是十法界的佛,没有见性,也就是说没有见到一,他还在二、三里头。别、圆佛见到一了,别教的佛入了这个境界,但是没到究竟圆满,圆教佛才彻底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一。换句话说,除了佛出现在世间之外,谁知道一?没人知道。没有人知道,那佛非出世不可,佛是为这个而出世的。不但我们世间人没法子解决,声闻、缘觉、菩萨、权教的佛果都不能够解决,这是世尊不能不出现在世间。 第二,「大事」。什么是大事?大事当然是对小事而说的,除这个大事之外,其他都是小事,都不足以称为大事,这个大事叫生死大事。确实,古今中外聪明人太多了,没法子解决这个问题。生死里面还有许多层次,知道的人也不多。佛告诉我们,从大别来分,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可以分为这两大类。这两大类的生死我们统统都有,但是没有人能够觉察得到,唯有佛陀对这个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要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宣说。由此可知,这个大事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理事、因果,这就是生死大事。所以『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这是我们讲到虚空法界无量刹土里面,佛在其中现身说法,为的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由此可知,只要是世间人有能力解决的,佛菩萨不会多事。古德跟我们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人生最高的享受,给诸位说无事,无事是最高的享受,不是有事。唐朝庞蕴居士就为了说这句话,做了个非常善巧的表演。他也是一个大富长者,全家学佛,而且他跟他的夫人,大概他只有一个女儿,都悟入这个境界,就是悟入一真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讲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了。入这个境界之后,他在生活上得大自在,把他家里所有一切财产、财物装上一条大船,将这个船放到长江的中心,把它沉下去,全部沉下去。他这么做,当然就引起许多的人注意,一定会来问他,你这是为什么?他说,我放下了,不要了,统统放下,财产是累赘、烦恼。是真的,一点都没错,那个东西是烦恼,烦恼舍掉了。别人就问他,你既然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也很好,也能帮助不少人!他留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人心里都无事,天下太平。天下为什么搞得这么乱?就是每个人都要管一桩事,就管乱了,不晓得无事是佛菩萨。佛菩萨即使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也是无事。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从来不跟人讲话的,没话好说。佛讲经说法,都是别人向他请教,提出问题来问,佛再给他解答,无问自说太少了。我们读到的《佛说阿弥陀经》,那是无问自说的,这种情形太少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无事,无事,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面有一个念头,这五个都没有了。真诚很不好懂,一般人都以为自己的心,我们学佛了,我的心很真很诚,其实他不知道,他错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诚心?在前清,曾国藩先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真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经所说的非常接近。他说什么叫做诚?「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心里头动个妄念就不诚、就不真,心里有个念头,诸位想想,哪里算清净?哪里算平等?哪里算慈悲?全都没有,这个意思懂得的人不多。由此可知,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真心,一心就是佛心。 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迷了一才变出来的,觉悟了,没有十法界。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说得很好,说「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是迷,说是明明有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悟之后,不但轮回没有了,四圣法界也没有了,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没有了,那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我们常讲的,通俗的讲法大家好懂,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一大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是真相之体,大事是十法界真相的作用。 佛为众生说明的目的何在?『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示」与「悟」是省略的文字,要是具足的说出,是「开示悟入」四个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所知是对於理说的,宇宙人生的道理;见是对事相上说的,宇宙人生种种的事相,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看的是真的,没看错,我们完全看错了。佛对我们是开示,佛帮助我们的,诸位要明了。开是个比喻话,我们中国辞汇里头也有,譬如我们听人家说一席话,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了,常讲茅塞顿开;本来我们是闭塞的,都不懂,听人一讲,我们都觉悟、都明白了,茅塞顿开,这是开的意思。示是指示,比开更进一步。佛讲经说法,上根人开悟了,一听佛说法就明白了;中下根性的人,听了佛说法也不会开悟,必须让佛一桩一桩指示给他,他才恍然大悟,他才明白。佛对於我们,这就是老师教导只能做到开示,开导指示你,可是做学生的人要有能力悟入;如果学生没有能力悟入,老师没有办法教。在中国,譬如孔老夫子,《论语》里面有说到,夫子教导学生他也有个基本的条件,那就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不愿意教他。像我们一个房子四四方方的,告诉你这个角是直角,你就想到那三个角也一样的,孔老夫子会教他。教了这个,那三个呢?那三个不知道,夫子不愿意教。所以孔老夫子比佛还是差一截,佛不怕麻烦,佛还是要教,「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你肯跟佛学,佛还是要教,再笨的人佛也教。可见得夫子教学生,他对於学生还是有个标准的,他要选择。 觉悟已经是很难得了,佛菩萨所讲的事实真相,领悟了。可是悟了,自己要是不能应用在生活上,没有用处,《无量寿经》上讲的「真实之利」你得不到,也就是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无法享受。入,就是你能够享受,你现前过的生活,实在讲你的生活并没有改变,跟你往常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样的生活环境,可是你的境界、领略就大大的不相同了,那叫入。入,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证果,证得了,果报我们亲自受用到。学佛的人,自古以来,学了一辈子,没有开悟的人很多;再有一些开悟了的人,没有入境界,太多了。入了境界才有作用。所以,悟入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老师教导我们是开示,我们要有能力悟入。我这个讲法,初学的同修们我想还是搞不清楚,听了好像是清楚了,实际上没懂。怎么知道没懂?你不会过日子,你日子过得那么辛苦,你没懂。你要是真懂、真入进去,你的生活会快快乐乐、幸福美满,你才真的懂了。由此可知,这个事难,真难! 譬如佛在《金刚经》上,开端为我们表演、为我们做样子的。他是个出家人的身分,出家人的生活,在那个时候每天例行要出去托钵,出去托钵是出家人每天必行的一桩大事,跟外面众生接触。要严持戒律,不犯威仪,做个好样子给人看,衣服要穿得整齐干净,托钵要端庄。行,那是走路,没有车,行路要徐缓,每个动作都是给一切众生做示范的,正是所谓的一举手、一低头都是大圆满。所谓大圆满,就简单依我们净宗学会所标榜的修行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统统在其中,那叫圆满。穿衣,穿衣是圆满的;吃饭,吃饭是圆满的;你散步,步步都是圆满的。那叫入,真正是悟入了。所以入了这个境界,你的生活是大圆满,你怎么不自在、怎么不快乐?法喜充满不是形容词,是实实在在的。 我这次在休士顿做了一次公开的讲演,有位同修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我讲演当中也提到大圆满,菩萨行,菩萨修六度万行。她提出一个问题,她说:「我们做家庭主妇的,每天在家里打扫、烧饭、洗衣服,天天干一样的工作,苦不堪言,哪来的大圆满?」这就是她虽然是学佛的人,没有悟入;不但是没有入,悟都没有。我就告诉她,佛门当中讲修行,行门当中的纲领叫观行。诸位看大乘经,祖师的注解里面,这两个字用得太多了。观行,观是观念,行是行为,修观,就是把你的思想、见解修正过来,修行,就是把你的言语、造作、行为修正过来,观行是行门的总纲领。我说你的观念错误了,我们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来跟你说明,让你自己好好的去想想。菩萨也有做家庭主妇的,每天干的跟你一样,人家修的是菩萨行、修六度万行。第一个,布施波罗蜜。家庭主妇从早晨起来,扫地、抹桌子、洗衣、烧饭,这是布施一家人,布施供养,她在修布施波罗蜜。用自己的体力、劳力来布施,是内财,财布施有内财跟外财,种种这些物质的供养是属於外财。内财、外财统统做一个圆满的布施供养,供养你一家人。你每天做这个工作做得很如法,你做事情有先后次第,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的意思是守法、如法。你有耐心,很耐心的去做,忍辱波罗蜜。不但做,希望明天比今天过得更好、做得更好,家里各个人都感觉到更舒服,精进波罗蜜。虽然这样做,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会怨声载道,禅定波罗蜜。样样事情做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迷惑,般若波罗蜜。菩萨家庭主妇,她的家庭就是道场,她修的是圆满波罗蜜,她哪有烦恼?你为什么做得厌倦?你没有修菩萨行,你修菩萨行就自在、就圆满了。 你这一个家庭做得整整齐齐,一家和睦,你的邻居看到了,对你赞叹、恭敬,效法你,你的六波罗蜜就往外延伸,就度到你的邻居、街坊、邻里乡党。再往外延伸,无限的延伸,你这个家庭的道场六波罗蜜就度了虚空法界。她怎么不欢喜?她怎么不是大圆满?无论是从事,无论是从心,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举一个例子,每桩事情都不例外,都是究竟圆满,她生活在一真法界里面,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 那天讲演完了,有些同修送我回旅馆。旅馆大厅上很多人在那里吃点心、饮茶,我们也去坐了两张桌子,叫了一点冷饮。大厅的一个角落里面,许多外国人放了音乐在那里跳舞,我们坐在这儿欣赏。我就告诉他,那也是圆满波罗蜜。他们都奇怪,眼睛瞪起来。我说这些跳舞的人,你看看他们舞姿都很美妙,他们在那里以这个娱乐供养我们,我们在观赏,他在那里修布施波罗蜜,他来供养我们。经里头有,诸佛说法的时候,我们看到天人歌舞、音乐的供养。他们在供养我们,他修布施波罗蜜。你看他跳舞,每一个动作跟音乐拍节完全相应,一点都不错,持戒波罗蜜,持戒是如法,他没错。他跳半个钟点、一个钟点,那要有耐心,忍辱波罗蜜。他尽量表演得好,让我们欣赏,精进波罗蜜。禅定,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如果表演,心里若无其事,心地清净,禅定波罗蜜。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般若波罗蜜。你想想看,哪一个不是六度万行? 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苦恼凡夫。觉悟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自在随缘,菩萨大圆满的生活,大圆满的日子,就在觉跟迷。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点点滴滴都是六波罗蜜,都是十大愿王,都是三福,都是六和;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我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统统是大圆满。今天学佛的同修不但不入,入就是你真正享受到这个生活,你已经把你凡夫的生活一转变,变成佛菩萨的生活,那是入了。不但没有入,悟都达不到,对这个事情尚且还不十分明了,这是我们讲到学佛不容易的地方。所以生活不得自在,日子过得这么辛苦。要深入经藏,要细心去领会,如何能把佛经上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在我们自己现实的生活当中去兑现,你才能享受到。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第二段很难得,老居士第一段引用的《法华》,第二段引用的《华严》,这是大乘经论里头两部最重要的经典。 【华严性起品云,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起正法不可思议,所以者何,非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者何,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 实在讲,《华严经》上这一段跟《法华经》上所说的内容是无二无别,不过《法华》里面讲得简单,《华严》里面说得详细,说到最后是一桩事情,『一大事因缘』。『如来、应供』,这是佛的十种通号之一,十种通号是从性德上建立的,也就是真如本性有无量的德能,从德能上来讲的。无量德能哪能说得尽?佛以善巧方便把它归纳为十大类,用十个名号来做代表。第一个是「如来」。如来的意思有很多的说法,说得最好的实在是无过於《金刚般若》。《金刚般若》为我们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说得妙!诸法,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如同我们平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也是诸法。「法」是从相上说的、从作用上讲的,「如」是从体性上说的。诸法无量无边,皆不离自性,不但不离自性,而且即是自性,这个意思就深了。性体是什么?性体空寂,不但空寂,灵明。一切诸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古德用比喻来说明这桩事情,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金做成器皿,那就多了,几千种、几万种,花样各个不同,但是质料全是黄金,都是黄金做的;几千种、几万种样式不相同,全是黄金。把不同的样子比作法相,法相无量无边,真如本性比作黄金,它是一个体,所以讲诸法如义。相如其性,就好像器如其金,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跟器没有差别。黄金在哪里?拿到器就是金。我们要问,真如本性在哪里?相就是性。 可是,我们今天见到相,相不是性。为什么相不是性?我们迷了自性,执著幻相。怎么晓得相就是性?这个意思的确有相当深度。《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怎么说?皆是虚妄就是皆是自性,因为所有现象当体皆空,了不可得,那就是自性。自性绝对不是六根能够缘得到的,你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手也摸不到,心里也想不到,可是自性就在面前,从来也没有离开。六根接触不到,那是如如之体,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理事一如,理事不二。世尊二十二年所说的般若,就是说明这桩事情,如果你真正明了通达了,前面所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然就现前,那不需要学的。为什么不需要学?是你自性里本来具足的德能,自性的智慧德能就现前。这是如来的意思。《华严》里面,每一法至少都有十种解释,它讲得很细、很繁,诸位要想多知道,可以读《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的注解。 「应供」就是应当接受供养,因为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德号。他成了佛,智慧、福德都圆满,应当接受九法界有情众生的供养。为什么?九界有情众生都要修福,佛是无上福田,供养佛这是修大福报,修真实的福报。所以有应供的意思。『等正觉』也是十号之一,「等正觉」实在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也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不是从外头来的,全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十号只说了三个,其他的省略掉了,但是诸位一定要晓得,有了三个,其余七个就含摄在其中,虽然不说,意思是圆满的。 下面讲『性起正法不可思议』。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在十法界,我们世间人常讲缘起,在凡夫是讲缘起。缘起不仅是六道凡夫,声闻、缘觉、菩萨都说缘起,但是缘起不能对佛说。佛怎么说?佛是「性起」,不是缘起;缘起是有条件的,性起是无条件的。最低限度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已经破无明、见法身,见法身就是见到自性。从圆初住以上,他用的都是用真心、用本性,不用阿赖耶识,所谓是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个时候他的应化就是性起。如果还没有能转阿赖耶成大圆智,他的兴起是缘起,缘起跟性起差别在此地;换句话说,一个是有条件的,一个是无条件的。无条件怎么会出兴於世?所谓的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的感是缘起,佛的应是性起,自自然然的,没有丝毫作意在里头,就是没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这是性起。 性起的是正法,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法,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不是从意识心里头出来的;从意识心里面出来的,那叫缘起。因此,我们对於佛甚深的大教很难悟入,原因就是我们用的是心意识、用的是妄心。佛说法是从真心起来,我们这个妄心永远没有办法体会真心的境界,这是佛法的难处。所以佛教给我们,怎样才能够入佛的境界?诸佛菩萨最直接、最简单的开示,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能这样做就能够快速入佛的境界。无住是放下,你要真正能放得下,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样「本来无一物」,你看那个心多干净,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一个妄念都没有,那个心是真心,那个心是清净心,那就是佛性,跟十方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就契入了。如果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起心动念,那就像《金刚经》上讲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非菩萨,凡夫一个,他四相没有放下。四相若放下,我们在般若会上说过,就超越六道;四见若放下,就超越十法界了,你就入一真法界,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大圆满。真的要放下才行!菩萨破了四相四见,那个时候他就是性起正法。 所以正法不可思议,思是思量,思惟、想像,不可以;议是议论,我们今天讲研究讨论,如来所说一切法,怎么可以研究讨论?为什么?不是凡夫思量的境界。底下说,『所以者何』,为什么?『非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前面一句是从理上说的,现在这一句,「所以者何」以下,是从事上讲的。事上讲,缘起;理上讲,性起。在事相上,佛法也是缘起,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告诉我们,连佛法都不可以执著,何况於世间法。世法、佛法皆不执著,就对了。这是讲佛法也是从缘生,无量因缘,不是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佛在这个世间示现修行证果。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印度,做那个样子给我们看。首先到处去参学,参学之后,觉得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满意,再到雪山去苦行,修定。六年的苦行也没有得到结果,然后把苦行也舍弃掉,在菩提树下,所谓夜睹明星,豁然大悟,这表演的,不是真的。世尊在《梵网经》上说,这一次来表演已经是第八千次,他表演得很纯熟,第八千次的表演。示现给我们看的,这是缘起。这是示现成佛,证等正觉,成佛。 在鹿野苑里面度五比丘,这是小乘人完全在迹象上来观察。其实佛示现成佛之后,在菩提树下,在定中,二七日中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我们世间人没有办法,看不见的。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树底下打坐,谁知道他在那里讲《华严经》?没有人知道,而且《华严》还七处九会,定中宣说的,不是我们凡夫能看得到的。凡夫能看得到的,他是从定中起来之后,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跟这五个人讲经说法。这五个人就发心出家,跟他作弟子,僧团从这个地方建立。这一段就是说这个,这个因缘也非常复杂。 『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这一句是解释上面一句的「非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於世」。底下就说「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这个数字用现代的话来讲是天文数字,我们计算不出的。『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把「无量因缘」归纳到最后,提出一个总纲领,就是一大事因缘,在《法华经》上所说的。所以《华严》说得详细,这一大事因缘怎么来的,这里讲得详细,比《法华》说得详细多了。说到最后,最主要的一个因缘,就是『唯为一大事因缘』,一大事前面解释过了。『大事因缘者何,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就是开示悟入佛知见故,这个意思跟《法华》可以说完全相同。第三条: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这部经就是《阿弥陀经》,玄奘大师的译本。鸠摩罗什大师翻这部经,把经题改成「佛说阿弥陀经」,这个题目是鸠摩罗什大师改的,其实经题不是这几个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玄奘大师的题确实是本经题的浓缩,『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是玄奘大师所译的。经中说: 【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 这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罗什大师的译本这一句他是「我见是利」,罗什大师的译本文字简单,他是意译的,玄奘大师是依照梵文文字直译的。所以要看梵本原来的样子,读玄奘大师的译本就非常接近。罗什大师是取它的意思,把文法完全摆脱掉。释迦牟尼佛看到『如是利益』,「如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摄受十方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这是讲的『利益安乐大事因缘』。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是大事里面另一种特殊的大事因缘,比前面讲的了二种生死,圆成佛道更要殊胜。为什么?前面所说的种种法门,了生死出三界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要经历许多的层次,不断向上提升,才能达到究竟圆满。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么麻烦、没有这么繁琐,直捷稳当,这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一切诸佛称赞。在西方世界,每个人都是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就圆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像他方世界,尤其是我们这个世界,修行修得好苦,还未必能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苦行,「极乐」世界,没有苦。这个大事因缘特别,十方世界所没有的,难怪诸佛赞叹。所以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说诚谛语』,「诚」是真诚,「谛」是实在,实实在在的。「诚谛语」是什么?就是全部的《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亲眼观看到的,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闻阿弥陀佛之名,求愿往生极乐世界,所得的种种真实的利益。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也为我们宣说,世尊这句话,就是「说诚谛语」,跟《金刚经》上所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意思完全相同。我们如果能够接受、能够相信、能够发愿,求愿往生,老实念佛,那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你现在都具足。这是不可思议的善根,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少善根的样子是什么?每天我们在这里讲经、在这里读经、在这里念佛,还是胡思乱想,这个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能不能往生?不一定,靠不住。不要以为你念佛念得多,一天十万声佛号也枉然,到临命终时业障现前,一样走不了,这个事情我们也看得很多。所以,哪一种人是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他妄想少、杂念少、是非人我少,他心真的得清净;换句话说,世缘、佛缘都放下。不但是世间事他放下了,佛缘也放下了,他一天到晚所依靠的就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他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人就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诸位要知道,这个不容易,三个条件具足是无量劫修行的成果,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是无比稀有的因缘,无比的殊胜!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三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3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倒数第四行,从「教起因缘」第四段看起。 【弥陀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段话是莲池大师所说的,在《弥陀经疏钞》里面,也是为我们解释这一大事因缘。莲池大师说得非常之好,说『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这个「但」是只要一心持名就够了,现前就可以圆证三不退。这个意思确实很深,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说得出来;换句话说,他自己要不是深入其境,这个话不但他说不出来,他也体会不到。一句当中,关键就在「一心」,一心是因,不退是果。「一心持名」,这个事情实在讲很不容易,一般人念佛总不免有夹杂,甚至於有怀疑;只要有夹杂、有怀疑,就不是一心,一心里面必定是不怀疑、不夹杂,而且不间断。我们注意持名的「持」字,持是保持,使一切时、一切处中,我们真实皈依阿弥陀佛,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离弥陀的教诲,这才叫做持名。一心,是用真诚心、清净心来修。果然如是,当下就得不退转。所以不退转不是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证得,现在就证得,这是真实不可思议的法门。 为什么现在就证得?因为一心是真心,名号是性德,所以大师说『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一心就是凡夫的自性,持名就是究竟成佛。正如同前面《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心就是是心是佛,持名就是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现在又要作佛,他怎么不成佛?所以说「自心究竟成佛」,你才知道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佛菩萨在经论里面赞叹得太多了,我们节录这一本,都是经论里面对於念佛的赞叹。所节录的这些,实在讲是略举而已,《大藏经》里面没有节录出来的,比这个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这是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十方诸佛共同赞叹」,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完全是事实,我们要认识清楚。就是一心持名不可思议。 下面是大师对我们的劝勉,『若能谛信』,这关键的字眼在「谛」,谛是真实,你真的相信,完全肯定,依教奉行了。信里面必定是有解有行,这才叫做谛信;信里面没有解、没有行,这个信不能叫谛信。我们佛门里头有不少人说信佛了,其实他是不是真信,很有问题。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说是正信的佛教徒,正信跟谛信不一样,正信是他明白了、理解了,他不迷了,但是未必能做到。做到了才叫谛信,所以谛比正信又要提升一层。真正相信,依教奉行,莲池大师告诉我们,『何须遍历三乘』。因为一般人修行证果,必须要依照次第来修学,三乘就好像我们念书,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念书一定是这么个层次。在佛法里,一定是由小乘声闻、中乘缘觉、大乘菩萨,就跟念书三个阶段一样。要是一心持名,不必这么麻烦,用不著经历三乘,他修因就是证果,因果同时。所以这是成佛之道,一下手就成佛,不需要经过小乘、中乘、大乘,不需要经历,也不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你看『久经多劫』,通常人修行确实是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佛在经上常说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在我们现代人观念当中,已经是天文数字。阿僧祇的说法,经里头列有许多种讲法,都是很长的数字。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大专佛教讲座给同学们介绍「三大阿僧祇劫」一个计算的方法,那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对现代人来说。他说依我们中国数字的单位,中国人的算法,万万是亿,万亿就叫兆。以兆为单位,多少兆?他说上面是一千,下面是八个万,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是一个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你还要乘三倍,三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成佛,诸位要晓得,不是从我们现在算起,我们现在这个修学不算数。从什么时候算起?是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天算起;换句话说,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他们那里开始算起,也就是这四十一个位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完成。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以前所花的那些时间,没有算在内。如果把那些时间统统算在里面,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属於无量劫。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你才晓得成佛不容易,成佛真难! 依照佛在经典上所说的,这是讲我们现在是凡夫,我们想证得小乘初果,必须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证得。试想想现代的人谁能做得到?所谓的见惑,就是见解上的迷惑、见解上的错误。第一个,身见。这是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细说太麻烦,归纳这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所有一切六道众生,都把身当作我。提到我,身就是我,这是个错误的见解,身不是我。几个人知道身不是我,能把身见破掉?身不是我,是什么?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穿的这件衣服,衣服不是我,这个大家容易懂得。衣服是什么?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但是一切众生不知道身体也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如果是我,我就有生死,诸位要晓得,我没有生死。正如同衣服,衣服不是我,所以衣服破旧了,可以换一件新的。身不是我,身老了、衰了、不能用了,再换一个身体。六道轮回就是换身体,就好像我们衣服穿脏、穿破了,脱掉换件新的一样。所以一般人贪生怕死,他怕这个身要换身。衣服脏了,换件新衣服,你怎么不怕?你怎么很欢喜的就把衣服脱掉,再穿一件新的?是因为你了解事实真相。现在你迷了,以为身体是我,唯恐身体坏了,唯恐身体灭了,这错误的观念。几个人能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不再执著身是我? 身不是我,到底什么是我?西方的哲学家很聪明,他们晓得身体大概不是我,而我是什么?「我思故我在」。他想的,也很聪明,我能够思惟想像的,这个大概是我。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心,你心里在想什么?你能想,能想、能分别、能思惟的,他把这个东西当作是「我」。哲学家比一般人就聪明多了,实在讲,升了一级。其实这个东西还不是我,能够思惟、想像的,佛讲这是第六意识,这是属於心意识,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真心、本性,佛跟我们讲真如本性,那个是我,永远没有生灭,它是真正的无为法。所谓无为法,就是没有生灭;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我是没有生灭的。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不是没有我,真正有我,佛法讲的常乐我净,这四种是真的,真有。但是凡夫只有名词,没有实体,没有实质,有名无实。刚才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就找到了,真的我就找到了、就证得,法身就是我,是真正的我。这是第一类,讲的身见。 第二类错误的知见,叫边见。边见的意思就是相对的观念,我,我的对面是人,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这是错误观念。我们想想,六道众生哪个不是生活在相对的观念里面?想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那就太难了。相对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门,二就不是佛法。这个意思比刚才讲的身见还难懂,还不好懂。佛讲,二是错误的观念,二不是正确的观念,我们分人我、分是非、分彼此,都落在二里头。这个问题,在大乘经里面要深入细细去研究体会,你真的要懂得不二法门了,那就很值得庆幸,懂得是解悟,就看破了。看破之下,要真正把二放下,就是二边要放下;二边放下之后,你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一真法界。只要有二,你决定是在六道、在十法界,你不能入一真法界。真正修行人,心是清净的,清净心是一;二,心就不清净。譬如我们刚才讲的,有人我、有是非,心怎么可能清净?怎么可能平等?我们讲真修行,功夫在这里见。 你看《六祖坛经》,《坛经》上记载,惠能大师得法之后,因为同学们不服,嫉妒障碍,逼得他没有办法,跑到猎人队里面去隐居,躲避这个灾难,在猎人队里住了十五年。大家对他渐渐淡忘掉了,他才出来,到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涅盘经》。这很有缘分,所谓风动、幡动,印宗知道他了,知道他是禅宗第六代祖,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请教。问他:你在黄梅,五祖当年说法,对於禅定、解脱,他老人家怎么讲的?向他请教。六祖也没有答覆什么叫禅定,什么叫解脱,没讲,只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即不是佛法。他给他这么说法。这个答覆得究竟、彻底!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这是已经入了不二法门,他才能说得出来。你看看别人要是问我们禅定怎么讲,我们一定查很多东西,禅定怎么说,什么叫禅、什么叫定,给你解释这个,我们就没有六祖那套本事。说实在的话,六祖那套东西搬来,你对人讲了没用处,人家不懂。我们还是讲什么叫禅、什么叫定、什么叫解、什么叫脱,大家听了还津津有味,可是怎么样?没入。说老实话,戏论而已,确实不是佛法。 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是不二法。如何能入不二法门?二是边见,你看在见思烦恼里面,见惑摆在第二条,我们如何能突破?我们读《坛经》知道六祖突破了,所以他的心清净。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今天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他常生智慧。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人家入不二法门。我们为什么有烦恼?我们有是非人我,你说这个多麻烦!真功夫在哪里,要晓得。 第三个叫见取见,第四个叫戒取见,这两种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两种都是属於成见,成见为什么分做两个?一个从果上讲的,一个从因上讲的。戒取见是从因上讲的成见,见取见是从果上讲的成见,这两种也是错误的见解,不是正确的。最后一类,叫邪见,凡是不属於上面四种的一切不正确的见解,都归到邪见。所以把错误的见解归纳成这个五大类,五大类错误的见解都没有了,你才证得小乘的初果。如果修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五十一年级,恭喜你,你已经上一年级,上学了,正式是一年级的学生。难!不容易!我们在这个时代当中,看看所有的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能入这个境界,几乎都没听说过,别说看到,没听说过,所见所闻都是是非人我。才晓得这个事情难! 我们诸位在座的同修,绝非偶然,你能在此地坐一个半钟点,佛在本经上说过,《金刚经》上讲过,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大家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非常深厚。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无量劫来修积的善根,想想今天怎么样?还不过是如此而已。为什么修积无量劫还搞到今天这个样子?就好像是天天都在念书,好像也念得很认真,参加考试从来没有一次及格过,不及格,也就是说见思烦恼没有断。没断,下一次再得人身,遇到佛法,从头来起。无量劫来,每次都从头来起,我们搞的是这个。实在讲,这是佛讲的话,讲得好、讲得正确,进得少退得多,所以「久经多劫」。 幸亏过去世累积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想想看,自己的善根福德到底够不够?从哪些地方看?从信、愿、行上看。你遇到这个法门,真的相信,一丝毫不怀疑,真正发愿求生,老实念佛,那就恭喜你,你无量劫所植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了,只要你保持,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如果你对这个法门遇到了还怀疑,若信若无,想往生又留恋这个世间,那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有,不够,没成熟,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有问题。那个问题看什么?看你最后临终的一念,也许你的缘分很好,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大家给你助念,一提醒,在那个时候一念回心,真的就往生了。如果你遇到的缘不好,没有人给你助念,家亲眷属舍不得你离开,哭哭啼啼,你的心一乱,你就又回来了,再搞六道轮回。关键在那个时候。 所以,若能谛信,谛信就重要了,不必经历三乘,不必要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顿证菩提』,这个法门就是一句佛号,四字、六字都可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行,你念「阿弥陀佛」也行,一句。「不越一念」,就是这一念你就成功了。「顿证」是这一生当中就证得,这个快速。快到什么程度?经上告诉我们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根性利的人,一天就证得,根性再钝的人,七天也必定证得。所以净宗修行,古来祖师提倡结七念佛,我们现在人叫打佛七。打佛七的用意何在?就是求证一心不乱,就是为这个事情。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打佛七是时有所闻,每一个有佛教的地方我们都听到打佛七。佛七的法会非常殊胜、非常频繁,但是没听到一个人证果的,得一心不乱就是证果,没有听说。为什么这样频繁的佛七,没有一个人成就,原因在哪里?就在这个地方,「若能谛信」,他没有谛信,所以参加佛七也不能得一心。真正结七念佛,实在讲,跟我们现在打佛七不一样,它是七天七夜这一句佛号不间断,那个叫打佛七。不是像我们现在一天念几支香,一支香念下来之后还休息半个钟点,又是杂心闲话,那怎么能成功?七天七夜不间断,那个叫佛七。所以真正的佛七我们没见过,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佛七是佛七法会,大家在一块搞热闹,人愈多愈好,搞热闹,不是真正在用功。 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说,真正打佛七,人数不可以超过十个人,如果超过十个人,主七和尚他的精神就照顾不过来。主七的老师对於每一个用功的人,他的情况都必须观察明了,时时刻刻要照顾到,不能让他发生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走火入魔,这是要照顾到的,是日夜不能间断的。吃东西,有护七,有护持的人,把吃的东西做好,到时候放在一边,你饿了你自己去吃。吃的时候,念佛还是不间断,绝无夹杂。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招呼你说「吃东西时候到了」,那你夹杂了一个「吃东西时候到了」,这成什么话!不能夹杂的。不但没有言语夹杂,念头都没有。自己想吃自己吃,绝不照顾另外一个人,大家虽然在一块共修,各个人心都是清净的,都是没有一丝毫夹杂的,那才叫做结七念佛。这样殊胜的念佛道场现在也没有了,实在讲,如果有这么一个道场,招生恐怕都招不到。七天七夜不睡觉太苦了,不行,恐怕一个学生都招不到。所以现在才晓得,真干没有人来,凑热闹、干假的人就太多了,这样学佛怎么能成就? 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的方法完全遵守大势至菩萨教导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的结果就是顿证菩提。你看看,这『岂非大事』?这一大事因缘,莲池大师指归到「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一大事因缘。确实,除佛如来出世之外,任何一个人都办不到,也说不出。这是净宗的「教起因缘」。 【蕅益大师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蕅益大师这段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的,他对於《阿弥陀经》的赞叹,这几句话是赞叹到了极处。『绝待圆融』,就是我们今天所谓是绝对的圆融、究竟圆满的圆融。『不可思议』,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但我们凡夫无法想像,「不可思」就是无法想像,「不可议」,议是议论,就是没有办法说得出。言语说不出的,心思达不到的,这不可思议,即使等觉菩萨也不可思议。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很多这样的句子,等觉菩萨如果不得如来威神的加持,他也说不出来。我们今天在此地,能够说一点,诸位能够体会到一点,都是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的确无法体会。 下面这几句,举出几个实际上的例子,来证实此经「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大乘经里面,首推《华严》、《法华》,这两部经在佛法里面被称为是经中之王,也是一切经里头最高的、最殊胜的。『华严奥藏』,「奥」是深奥,「藏」是隐藏而不露的,也就是《华严经》最精深的一部分,最不容易说、听的一部分。说尚且难,何况人能听懂,这称之为奥藏。『法华秘髓』,「秘髓」的意思跟奥藏相彷佛,秘是深密,跟奥的意思一样,深奥。诸位必须要晓得,佛法里没有秘密,这个大家要记住。秘密的事情就是不可告人的,不可告人的一定不是好事,所以佛菩萨没有秘密。但是佛法里有深密,它太深了,理太深,讲出来人家不容易懂,这是事实,绝无秘密可言。髓是骨髓,这也是等於奥藏的意思一样,意思也是《法华经》里面最深奥、最精华的部分。这是指出两部大乘经,说这两部经就总含一切经,这两部经是一切经的代表。 『一切诸佛之心要』,这是从果上说。诸佛是修行达到究竟圆满之人,他证果了。证的是什么?证的就是真心。真心里面最精要的精华、重要的部分,「心要」是这个意思,就是精华、重要的部分。『菩萨』是正在修学的人,『万行』是讲菩萨在行门当中,他正在修。修行的『司南』,「司南」就是指南,这个意思是讲,所有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的指南,我们今天讲方向、目标,菩萨修行的方向、目标。『皆不出於此』,「此」是指的《阿弥陀经》;换句话说,《阿弥陀经》是华严奥藏,《阿弥陀经》是法华秘髓,《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之心要、是菩萨万行之司南。蕅益大师说的是《阿弥陀经》,我们今天研究的是《无量寿经》,因此我们必须要晓得《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的关系,否则的话,为什么把《阿弥陀经》的注解扯到这上来说?莲池大师讲了,《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就是它是一部经。《无量寿经》是细说,说得详细,《阿弥陀经》是略说,说得简单。所以他老人家讲,这两部叫大本、小本;也就是说,《弥陀经》的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因此,《阿弥陀经》里面的注解可以拿来注解《无量寿经》,因为它是同一部的。 从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这部经真实不可思议,确实超越《华严》、《法华》之上。若能谛信,依教奉行,《华严》、《法华》都应该放下才对。现在有不少人找我,希望我讲《华严经》,这个东西应当要放下。为什么还要去探讨《华严》?实在说,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太深。我们每天虽然读诵,有些人读诵超过一万遍,有没有用处?我看没用。为什么没用?一天到晚还愁眉苦脸,烦恼重重,这就是没用。他真要念懂了,我们刚才讲了,即使不入,他能够理解,他都法喜充满。他的人会变样子,相貌会变,体质会变,这是我们世法里头也讲相随心转,佛法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他会得受用。果然解悟,明白、了解了,刚才讲了,虽不入其境,他生欢喜心。道理明白了,佛法懂了,但是现在还没做到,欢喜心生出来了;欢喜心生出来,人的相貌就变了,何况能够实行!要能实行,他就是阿弥陀佛,他就是佛的化身,他要能做到的话。即使做不到,他的相貌也会变,体质也会变。 如果我们在相貌、体质上都没有改变,我们的佛法,实在讲只住在「名字位」中。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我们是什么佛?有名无实,虽然念了一万遍也是有名无实,没去做。如果认真去做,那叫「观行位」。观行就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观行两个字,观是观念,刚才讲,观念修正过来了;行是行为,生活行为改变了,你真正用功。佛法的修学,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这个佛法是假的,没用处。要晓得,佛法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学了马上就管用,就转境界,确实是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功夫才能得力,佛法的利益立刻就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如果把佛法,就是学佛跟生活脱节,认为是两桩事情,那就完全错了。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日道隐於无量寿经甄解中曰。】 我们先把这个题说一说。『日』是日本,日本的一位法师释『道隐』,他是我们中国唐朝时候人,也是日本出家的大德来到中国留学,很有成就的一位法师。他在中国的当时,曾经亲近我们净宗第二代的祖师善导大师,他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宗,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叫《甄解》,《甄解》就是他注解的名称。这个注解做得很好,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引用了很多。《甄解》这本书,现在在台湾有单行本流通,是从日本的本子里面翻印出来的。我不知道它原本是出在那一本书,可能是日本有一套《净土宗全书》,好像精装本有二、三十册,可能是那个里面,我看那个版本的样子很像。但是日本《卍续藏》里头收的也有。这两种本子,不晓得它是用哪一种版本来翻印的,印得不错,印得很好,很有参考价值。道隐法师采取的经本是慧远大师的本子,采取的底本,跟我们隋朝小慧远的《无量寿经疏》是同一个原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翻译的。注解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 这一段话是很感叹的话。『五浊恶世』是佛在经上讲的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一直到佛的法运终结这一万二千年,佛叫它做「五浊恶世」。三千年前那个时代,佛说这个名词,我们现代人想像很难接受。如果释迦牟尼佛在今天讲五浊之世,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点头,的确现在这个世间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我们从社会上来观察,现在大家晓得环境污染已经是非常的严重。可是一般人还没有意识到人性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於我们生理的污染,实在讲严重到极处了。科学家已经提出警告,他说我们现在环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个地球上五十年之后,地球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将来水污染,水有毒,空气污染,呼吸也有毒,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是极力在讲求环保。有没有效果?大家都看得到的,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佛法说的他不知道,佛法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性的污染。所以,防止污染要从哪里做起?从心理污染做起,如何防范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你要从这里做起,才能够生到效果,这是根本,环境污染是枝末。 我们看看,今天从根本上来讲,那不得了!不但现在人不懂得防止,而且加速度在制造污染,什么东西?电脑网路。你们想想这个东西多可怕!哪一家人有电脑,污染就到他家。什么污染?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精神污染,到你家了。特别是小朋友,他不懂事,打开电脑,你以为他在干什么?他在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污染身心的东西。所以底下一代的人,科学家讲得没错,五十年之后,地球上不适合人生存。太可怕了,浊恶到极处,浊恶到非常严重的时代。 『造恶之时』,人起心动念都造罪业,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都干这个事情,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在造罪业。『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圣道」是指佛法。佛法这样东西,在现代这个时代,众生不容易修学。『其难非一』,要想修行,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论哪一个法门都不容易,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才能超越六道,妄想、分别断了,才能超越十法界,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佛说种种法门,在我们今天,这些法门我们只是羡慕而已,没有法子修学。不但无法修学,甚至於我们想正确的理解它都不容易。我们去研究探讨,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曲解了,还自以为是。这是道隐法师在唐朝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就有这样的感慨。 【特此一门。】 在一切法门里面,『特此一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 【至圆极顿。】 『至』是达到顶点,这个法门圆融,圆融到极处,绝不亚於《华严》、《法华》,《华严》、《法华》都是圆教一乘大经,不亚於它们。『极顿』,这尤其是殊胜,顿是顿超,前面讲了,一生成就。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 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直捷了当,这里面决定没有委曲之相。没有委曲之相,他不必经历三乘,不需要多生多劫,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底下就下结论了。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 『出世』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说法,说种种法,说这部经才叫『正说』。像我们读书一样,这是主修的一科,其他一切法门是选修,可选可以不选。这个法门才是主修的法门,这个法门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正说的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 【一代所说归此经。】 『一代』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指归到净土法门,这是古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们这个讲题就用的是「大乘无量寿经指归」。一切经到最后总结,都结归在净土。 【如众水归於大海。】 这一句是比喻。中国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大陆上所有的河流,河水都向东流,都流入大海。这里比喻把一切经比喻作江河,江河虽然多,后面都归大海。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比喻作大海,所有一切水都流入大海,这意思就是所有一切经都归到净土。这对於净土的赞叹有没有过分?初学的同修,或者是不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听到这个话很难接受。你们修净土的人夸耀你们自己,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会不会有这个情形?不是的。我们从整个佛法里面能够看到这个事实,那就是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是《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所有一切大乘法的归宿,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你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了?都归到华藏世界。 到了华藏世界以后那个情形怎么样?华藏世界的佛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的当首(左右手)是文殊、普贤,西方极乐世界是观音、势至,毗卢遮那的左右手是文殊、普贤。你遇到文殊、普贤之后,这两位菩萨再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拐这么大的一个弯,最后还是到极乐世界去,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在《华严经》末后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华严》上我们看到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他们那个时候真正谛信了,决定不再怀疑。始终,始是初地开始,终是等觉,这里头包括十一个位次,从初地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证明,确实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净土。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 《华严》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大法会,这个法会是世尊在定中所显现的境界,不是在人间,展示出毗卢遮那佛的报土,华藏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里面,是小小的一点。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当中十万亿个佛国土,而佛讲的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好像二十层,我们娑婆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好比一个二十层的大楼,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是华藏世界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它一层里面的世界就无量无边,何况有二十层?佛告诉我们,在太虚空之中,像这样的华藏世界无量无边。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讲华藏世界是讲大世界。这个因缘就太复杂了、太多了,没有法子说,说『百万阿僧祇因缘』兴起的《华严》经典。 《华严经》的分量有多少?太多了,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就是大龙菩萨龙宫里收藏的原本全部的《华严经》,有多大的分量?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古印度计算书本文字是用「偈」做单位的,偈是什么?四句叫一首偈,无论句子长短,四句做一个单位。不像我们中国人,中国人算字数,一部书有多大的分量,说它有多少字。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微尘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把世界磨成粉、磨成微尘,一粒微尘是一偈,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你想想,这部经拿到我们地球,地球装不下。不但地球装不下,我们银河系也容纳不下,因为什么?银河系才只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偈,我们这一个银河系容纳不下。你晓得它的分量多少! 所以,龙树菩萨出了龙宫之后,在我们世间流通的《华严经》叫下本。当中有中本,中本就是节本,也就是《华严经》重要地方节录的。下本,就是小本,小本是纲目,就如同《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一样。《四库全书》分量很大,目录有个简单的介绍,叫目录提要。龙树菩萨传的是《华严经》的纲目提要,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但是这部经,就是目录提要,分量是十万偈,也就是四十万句,我们中文本只有一半。中文本的译本大概只有五万偈的样子,这部经少了一半。这么大的经典在古时候流传,的确很容易散失,所以我们翻译的本子是原文的残缺本,不是个完整的本子。在中国总共做了三次的翻译,整个合起来是原来的十万颂的下本经的一半,我们称之为略本。但是现在原文在这个世界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了,《华严经》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是中文的译本。《华严》之典是无量因缘以起的。 【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 《法华经》,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而为一切众生宣说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举这两部经,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 【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这句话真的是不容易说得出来。『由序』是什么?我们经一打开都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就好比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正宗分,这个比喻是太难得了;换句话说,《华严》、《法华》不过是个引导而已,真正的归宿就在此经。这是一千三百年前,日本的高僧道隐法师所说的,说得非常之好。的确是佛的意思,他没有说错。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四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4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七行,第七段看起: 【普贤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们接著念底下一首: 【文殊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这两首偈都出自《华严经》。《华严经》上,这两位菩萨我们都晓得,这是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华严三圣,文殊、普贤皆是列入其中者。华藏世界是一切大乘修学最后的归宿,为什么这两位大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我们在《华严经》上,曾经深深的思惟过这个问题,而后才知道,十方世界的修行人如果不能归心净土,就不算是圆满的成就。尤其是现代娑婆世界,世尊末法时期,正如前面我们所念过的,浊恶之极。现前这个社会的确是浊恶之极,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前面跟诸位谈过,断烦恼难,太难了!即使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也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而这一生能不能成就,也是个严肃的问题。过去李炳南老居士说过,他是以台中莲社做例子。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台中莲社的莲友,我在的时候,那是民国五十年代,莲友的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么多年来,我相信一定有增加,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人,一万个人当中,也不过是三、五个而已,实在讲,不成比例。 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都是在李老师指导之下,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虽然一个星期只讲一次,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中断。不能说莲友们没有听经,不能说他不明教理,当然透彻明了则未必,但是对净土多少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为什么不能往生?实在讲,毛病、习气断不了,这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给诸位提示,信、解是善根,念佛就是福德,你肯老实念佛,你就有福了。信、解、行都难。我们信了吗?说实在的话,嘴皮上信,没有真的相信,为什么?果然真的相信,你就没有疑惑。真正要发愿,你对於这个世间一切境缘你就会放下。你心里面还有张三李四,还有种种牵挂,可见得你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句佛号实在讲,若有若无。这样念佛,给诸位说,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要真成就,那就是前人所讲的,要真干! 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这两位菩萨是上首,菩萨众里面的领导者,他们率先做个榜样给我们看,首先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回过头来,劝导大众、同学,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五十一位法身大士,劝导他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自己先做榜样。所以你要问,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现在在哪里?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了,就知道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要问,华藏世界有没有他?华藏世界也有他。为什么他又在华藏世界又在极乐世界?这个并不难懂,何况菩萨有分身的本事,我们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分身的本事,千百亿化身。文殊、普贤都是千百亿化身,哪个地方不在?如果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也讲得通,华藏世界是他的家,他住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他的学校,他天天去上学,这有什么难懂的!正如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哪里?弥勒菩萨也在极乐世界。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呢?他在极乐世界上课,上完课他就回家,他的家在兜率内院。这并不难懂,合情合理合法。看到这两位菩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往生行吗?要往生,就在这一生!这一生不能往生,我们必须要知道,决定是六道轮回。 而搞六道轮回,又说个实在话,我们来生未必能得人身,这是事实。这个事实不需要问别人,自己冷静的想想就晓得了,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几成?此是大乘法,大乘法结罪在起心动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十善,身三善,不杀、不盗、不YIN;口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我们做到几分?有没有能力打个八、九十分?果然能够打八、九十分,来生可以不失人身,来生能得人身。如果说五戒十善我只做到一半,一半就靠不住,你来生未必能得人身。但是,你这一生念佛、诵经、修布施供养,讲经也是布施供养,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这是修福。福不会失掉,来生还是去享福,但是到哪一道享福就不一定。如果一失人身,大概最可能的就是到畜生道、饿鬼道去享福。 畜生道享福,我想同修们印象应该很深刻,你看现在外国人养的宠物,福报大,我们都比不上。我们生活没有人侍候,你看那个小动物,一家人老老少少都侍候它,前生修的福。饿鬼道修的福,在中国,城隍、土地公、山神,搞这些去了,初一、十五有些信徒去祭祀、拜拜,他去享这个福了,饿鬼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一定要认识清楚,这一生不能往生,真的就不得了!往生这个事情难不难?不难,你要真正把这个经里头所讲的意思都明白、都懂得了,依照这个道理、方法去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古大德所谓「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过失都在自己这边,绝不是佛菩萨经典那边有问题。这是两位菩萨给我们做了好榜样,现身说法教导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尚且求愿往生,何况凡夫!我们再看下面这条: 【唐海东元晓师云。】 提到『元晓师』,大概现在很多人都很熟悉,好像有个电视在演他的传记。他是现代的韩国人,他出生在唐朝时代,曾经到中国来留学。回到他自己国家之后,对於净宗极力的弘扬,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好像现在留下来两种注解都是他作的。他在注解里头有这么几句话: 【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 这个说得非常之好。四十八愿度众生,度什么人?度凡夫!说明这部经对我们六道凡夫最为契机,这个法门就是度我们的,与古时候大德所说有很大的差别。古时候,那是隋唐以前,有些大德们认为,九品往生,大概上三品是菩萨往生的,菩萨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三品,像阿罗汉这些大修行人,他们往生大概是中三品,而凡夫往生只能在下三品。这是古时候一般人的见解。善导大师不同意这个说法,元晓也是亲近善导大师,是善导的学生。善导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这个注解我们通常叫它作《四帖疏》,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个注解我们曾经讲过,留著有录音带。大师告诉我们,他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确实把我们的疑问解决了。九品,不是菩萨、声闻、凡夫,原因不在此地,是在遇缘不同。假如你遇到的缘殊胜,你就是上上品往生。譬如说,你遇到的经典是真实的,你遇到真正善知识,为你断除一切疑惑,使你信心不逆,你懂理论、懂方法、知道境界,你往生品位就高了。如果你遇到的缘比较差一点,虽然也老实念佛,求愿往生,对於西方世界的道理、境界不甚明了,能不能往生?也能往生,品位就低一点。 所以品位高下,都在遇缘不同而有差别,与三乘圣者无关。元晓师这个话也是这个意思,主要是为凡夫。『三乘圣人』,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对他们来讲,附带的,最要紧的是度凡夫成佛。这个说法增长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死心塌地老实念佛,这一生当中必定成就。 《楞严经》后面有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现代佛门里面,无论是修学哪个宗派,皆有魔障,而这些魔障,在禅宗、密宗里头特别多。念佛里头有没有?不能说没有,只可以说少,念佛法门里面比较少,但是也有。为什么会有魔障?《楞严经》这两句为我们解释出来了。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两句话,我们要以通俗的话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懂。你在修学的时候,如果你不甚认真,大概没有什么境界出现;如果你很认真的去修,一定有境界。你参禅入定,定中有境界;你持咒,持咒的时候也会现境界;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时候,也有境界现前。这些境界所谓是感应道交。境界现前,你就生了欢喜心,觉得自己功夫很不错,你就入了魔境,就著了魔。你要问,为什么著魔?佛法的修学,这在前面说过,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的枢纽都是禅定。定是清净心,境界现前,你心里生起欢喜心,你的定失掉了。甚至於贡高我慢的念头生起来,烦恼现前,你看别人没有境界,我有境界,我很了不起,你们都不如我,这就著魔了。要怎样才不著魔?前面讲的『不作圣心』,就是见到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如如不动,那就是好境界。 像古时候,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他在一生当中,三次在定中,也就是我们讲念佛止静的时候,打佛七或平常念佛在止静、静坐的时候,见到三次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知道,慧远大师在庐山建莲社,提倡念佛共修。那个时候净宗经典传到中国翻成中文只有一部《无量寿经》,《弥陀经》、《观经》都还没有翻成中文。所以,净土宗最初依据的一部经,《无量寿经》。虽然见到三次,远公大师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若无其事,见如不见,这是好境界。到第四次西方境界现前,是他往生的时候,他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跟大家说出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现前了,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他往生的时候到了。於是他讲,这样的境界过去他曾经见过三次。这是人家心地清净,人家有定功。凡夫没这个定功,一见到之后就大声宣扬,唯恐别人不知道,那就入了魔境界,那就错了。所以,一些著魔的人,实在讲没有别的原因,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这就是著魔的因素。 《楞严经》上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无论什么境界,佛现前也好,魔现前也好,你只要把心把握得住,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都是善境界。如果动了心,那都是恶境界。见到佛,你生欢喜心,见到魔,你生了恐怖心,都错了,都是恶境界,要紧的是要不动心。 【十往生经云。】 这部经里面说到净土法门的事很多,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引用了不少。经上有这么一段: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段话很重要,问题是我们信得过信不过?我们能信得过,而我们念佛是真念还是假念?真念才有这个感应,假念没有!什么叫真念?这个事情总得要搞清楚,真念就是真正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人想移民,他移民的念头非常恳切,想尽方法要把这个目的达到。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也是想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愿望恳不恳切?是不是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除这桩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都不足於关怀的,那个念,你就是真念。念这个字,也是会意,「今心」,现在这个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就是真正念佛、真正求愿往生。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有牵挂的,那不是真念,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夹杂。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不能成就。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要领,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夹杂就不净,怀疑也不净。所以念佛要不怀疑、不夹杂,不但世间一切事不能夹杂,要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有一切佛法也要放下,一心念佛,这个才能成功。 果然是这样坚决的愿望、认真的态度,念佛求生净土,『彼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萨』保佑你。为什么佛要派菩萨来保佑你?这个事情实在说我们并不难以了解,我们在娑婆世界,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的这些恩怨,也是无量无边。这些恩恩怨怨,生生世世就是报来报去,没完没了,凡夫过的是这个日子。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无量无边,他来找麻烦,他来障碍你,所以要有菩萨来保护。『拥护行者』,这就是加持你、保护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干扰你,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报复你。可是,你要有真心、要有诚意,才能得到这个感应。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诚则灵,你要有真诚的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派遣菩萨来保佑你。 所以一个真的学佛人,要信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依靠佛,我们一入佛门受三皈依,皈是真的回头了,从迷惑颠倒回头,从一切邪恶回头,从一切污染回头,依觉正净。这是真正依靠佛,佛是觉正净。甚至於我们发心学佛了,一生都仰赖佛菩萨给我们安排,自己一生不要操心,随缘度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随缘度日。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是这样教导我的,他说你真正发心,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不要操一点心。我想这个很好,这个太难得了。我相信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切处境我知道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应当逆来顺受;换句话说,在环境里面,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知道在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才能与佛法相应。 《十往生经》里这段话,是佛说的,佛没有妄语,决定是真实的。我们要想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你就应当这样做。如果你的心行不相应,只是希求佛菩萨保佑,那是得不到的。你每天拜佛、诵经,每天供养佛菩萨,贿赂佛菩萨,没有用处,他不会接受的,他晓得你都是虚情假意。你依旧是跟烦恼相应,跟邪恶相应,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下面这段: 【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这是大势至菩萨自己说的。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缘分都很深,『此界』就是娑婆世界。这两位菩萨对於念佛人特别的关怀,与一切念佛的众生感应道交。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我们凡夫不认识,在近代,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这桩事情记录在印光大师《永思集》里面,在《印光大师全书》里头有。这段故事,我是在早年时候读到的,那个时候还没全集出来,单行本的《永思集》里头,我看到这篇报导,是大师一位在家皈依的徒弟说出来的。事情发生在印光大师往生的前四年,大师是八十岁圆寂的,这个事情应当是发生在他七十六、七岁的时候。那年,他老人家参加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在法会里面每天讲开示。大概他老人家一生参加公开的活动,就这么一次,所以出了个小册子,护国息灾法会的法语,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就在那年。 在那一年,地方我记不得了,我看这个文章大概总是三十年前,地名、人名都忘掉了,好在很容易查得到。有个小女孩,好像是念小学、初中的样子,年纪很小,她做了个梦,梦到观音菩萨叫她去找大势至菩萨。她说大势至菩萨是谁她也不晓得。观音菩萨告诉她,就是印光法师。她这个梦境非常清楚,可是他们家里并不学佛,所以第二天说明这个梦境,家里人都不知道。於是去找她亲戚当中有学佛的,问有没有大势至菩萨?有没有这位菩萨?打听很多人,才证实有大势至菩萨。然后再去找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知道的人不多,打听了一、两个月才打听到,原来在普陀山有位印光法师,现在正好在上海参加法会。他们一家人就去见印光法师。而且观音菩萨告诉她,大势至菩萨住世好像只有三、四年,不会很久了。她见到印光法师,就把梦中情形对老法师说,被老法师骂了一顿:胡造谣言,不准说,你要再说,以后就不准来见我。她就不敢讲了,全家在法会上皈依。过了四年,果然没错,印光法师圆寂了,她在写纪念的文章,把这段因缘写出来。所以大家才晓得,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我们仔细观察,印光大师一生的修持、他的行谊,确实像大势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来比一下,很像!所以这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他是我们净土宗当代的祖师,在这个世间『摄念佛人,归於净土』,一点都不错。在近代,清末民初,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影响最深、最广的,无过於印光大师。而印光大师的学生,几乎念佛往生各个都有成就,这是很难得的。我们在台湾看到几位老居士,李济华居士念佛往生,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印光法师的弟子。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对於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们的关怀、他们的佑助。再看下面一条: 【净修捷要云。】 《净修捷要》这个小册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编的。他编这个行法,完全是根据《往生论》编辑的,将《往生论》里面所讲的五门修法把它简化,非常适合於现代人。现代人工作、生活都很繁忙,压力很重,没有很长的时间来修行,所以他编了个简课。这个简课就是依照《往生论》的纲领,将净土三经的教义都会集在里面,他编得很好。这里头有一段说: 【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作大利乐,於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阿弥陀佛两位助手,就是观音跟势至,我们称为西方三圣。观音菩萨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专修专弘,我们在「念佛圆通章」上看到的。印光大师将这一段经文列在净土五经之一,非常有道理。我们一般讲到专修专弘,怎样才叫做专?专的定义很少人说得出来,可是在「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就非常清楚、非常明显。经文上说,「我与五十二同伦」,我是大势至菩萨自称,菩萨与五十二位志同道合,同伦就同类,志同道合。五十二是指什么?指菩萨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成佛了,这是五十二。由此可知,他真是专到了极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个方法,一句佛号。你看多简单,一点都不麻烦,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现代有人说我们提倡这部《无量寿经》太少了,不够用,哪有一部经就能成就的?大势至菩萨连一部经都不要,他一句佛号就成就了。诸位想想,一句名号能成就,一部经怎么不能成就?这个疑问自然就明了、就解决了。所以他是一句名号念到底,自己这样成佛的,成佛之后也就用这个方法度化一切众生。这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一点都不难,所以它叫做易行道。只要你肯念,死心塌地的去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它的效果,菩萨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讲念佛的效果。心开是什么?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心开,自自然然就到这个境界。而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念佛一定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叫净念,不间断是相继。只要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既然净念相继了,自然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你就不必再怀疑,净念相继就都摄了,都摄六根一定就是净念相继。 这个地方说的,『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观音、势至都在这个世界。所以,要求得大势至菩萨的高度智慧,这个高度智慧,显示在「一门深入,专修专弘」,这是真实高度智慧。『作大利乐』,这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安乐,就是念佛求生净土。那么我们要问,念佛的「利乐」,是在往生以后,还是在往生以前?我想这是许多同修非常关心的。往生之后是果报,不退成佛,还没有往生之前,花报;花报,给诸位说也是不退往生,花报的利益就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因为你一心念佛,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不但世间一切事放下了,佛门当中一切法也放下,世出世间法都放下,你那个心真的就跟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个心才叫做清净心,那个心是真心。 你的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了,心地清净平等,你的身体,我们现在讲身体细胞的组织就恢复到自然。自然就是最健康的,我们现在讲自然生态!身体每个部位细胞组织恢复到自然生态的平衡,你就是最健康的身体,百病不生。原来你有很多疾病,这时候那些病全部都好了,你一定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身心健康,这是你现在得到的利乐,哪有得不到的!所以诸位必须要知道,人有病痛,病痛从哪里来的?病痛从烦恼来的。古人常讲「忧能使人老」,忧虑会叫人很快速的老化,人无忧无虑,他就不容易衰老。忧虑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都这些东西,这个东西要把它放下,要把它舍弃。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过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现在虽然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切事情随缘就自在。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随喜就是自己不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什么意思?妄想分别执著,我不加一点妄想,也不加一点分别、执著在里头,你们怎么过,我也怎么过。你们快乐,我也很快乐,你有忧虑,我也表现个忧虑的样子,要不然你们看到我怪怪的!逢场作戏,游戏人间,你的身心清净,毫不沾染,这是你现在得的大利乐。 无量法门,特别是净土法门容易得到,为什么?它简单、它容易,不像其他法门,有许多理论的依据,繁琐的仪规,很不容易修学。前面曾经讲过,「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不容易修学,唯独这个法门容易成就。所以这个大利乐,是现前就能够得到的。你生活过得很艰苦,甚至於一身的病痛,没有别的,都是你烦恼、分别执著招来的,这个是病根;把这个东西除掉,你的病根就拔掉了。所以生病哪里需要看医生?哪里需要吃药?不需要!我教你,回家老实念佛就好了、就没事了,你能相信吗?你不肯相信,还是去找医生,你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你真相信,就没事了。 后面这句话,『令离三途,得无上力』,这两句是讲的果报,『於念佛人,摄取不舍』,这是花报,现前所得的利益。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这个几段所引的经论,都是说明一桩事情,念佛人有诸佛菩萨护持;也就是常说的,念佛人得到诸佛菩萨的保佑,那是比修学什么法门都可靠、都踏实。这《弥陀经》上讲的,还能错得了吗?经我们常常念,但是众生的习气健忘,念了就忘掉了,没有常常把它记在心里。可是这个地方也有条件,条件在哪里?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想想,我们善不善?不要自己以为我很善,你要知道善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观经》上讲的「三福」。第一条,人天善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的人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净宗是大乘法门,但是这个法门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只要具备这一条,也就列入善男子、善女人的行列。若非三根普被那个大乘法门,还要加上后面的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二乘善,声闻、缘觉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一条,是大乘菩萨众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果修学其他大乘法门,要具足这十一条!我们念佛人,四条就行了,因为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就能往生。这四条都做不到,这个地方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没有我们的分,我们不在其中。由此可知,佛法要在实行,不在言说,言说是空的,一定要照做,要把它做到。 像这些字眼,我们平常读诵常常把它疏忽掉,所以读了经,学佛学了几十年,没有感应,觉得佛菩萨不灵,靠不住。他自己没有想到,根本不是对我们自己讲的,自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 然后是『闻是经受持者』,「受持」是要做到,有很多人把受持又误会了,什么叫受持?每天念一遍叫受持,那个完全错了。每天念一遍是读诵,不是受持,但是学佛的关键在受持。受是完全接受,佛在经上讲的理论我接受了,方法我接受了,境界我接受了,统统接受了,接受了照做!不但接受,而且要保持,不能够失掉;不可以说今天我接受,明天我就不要它了,这不可以。尽形寿的受持,我活一天,我就要依教奉行做一天,一定要把它做到!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现前最要紧受持的一部分就是断恶修善,我劝勉同修们,把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当作晚课来念,目的在哪里?就是在受持。这段里面讲善恶的标准,可以说完全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哪些事情,佛教我们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应该去做。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千万不能做,教我们应当做的,要认真努力去做,这才叫学佛,才叫断恶修善,然后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才有分。这是《无量寿经》上讲得详细。 所以早晚课,诸位要知道,不是把课诵本念一遍给佛菩萨听,不是这个意思。很多人早晚课都做错了,还自己以为自己修持得不错,我几十年一堂课都没有缺,我是佛的好弟子、好学生。实在讲,他罪过无量。什么罪过?早晨去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去骗一次,一天骗两次,骗了几十年,你说他罪过重不重?根本就不懂得早晚课的意思。佛菩萨不在面前,泥塑木雕彩画的形像挂在这个地方,你都忍心去骗它,你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早课是提醒自己的,提醒我今天一天,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去行事,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忘了佛菩萨的教训。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对於佛菩萨的教诲有没有做到?已经做到的,明天还要做到,要保持;没有做到的,明天一定要把它做到,改过自新。这就叫忏除业障,这叫真正修行,才会有感应,才会得到阿弥陀佛、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佑你。而不是说挂个名,菩萨就保佑你,没这回事情,佛菩萨不容易欺骗。现在说老实话,世间人都不容易欺骗,何况是佛菩萨?所以著重在受持。 『及闻诸佛名者』,这句重要,「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名。这一句诸位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解释得很清楚,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诸佛名。所以这个地方不是闻其他佛的名号。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利益太大了,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会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之中,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没有一尊佛不敬仰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推崇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宣扬阿弥陀佛的功德。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都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们念他的名号,永远住在娑婆世界,没有!佛没有这样教我们。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 还有一类学佛的人,我遇到的,我在香港讲经遇到的,出家的法师,情执好重。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不念本师,去念阿弥陀佛干什么?不愿意往生,不愿意念阿弥陀佛,他们供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像,天天拜释迦牟尼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念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他看到我们念阿弥陀佛,他摇头,他说我们不对,他对了。有好多人来问我,我说我们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高兴。为什么?往生不退,一生成佛。连文殊、普贤都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何况我们!所以,一定要把理搞清楚,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虽然好像表面上对释迦牟尼佛很孝顺,其实错了。释迦牟尼佛对你的愿望你完全相违背,那哪里是孝顺!说个实在不好听的话,大逆不道!违背了佛对你的期望。所以,一切诸佛就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不止二十五位菩萨,得一切诸佛护念。 【弥陀要解云。】 《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作的。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要解》蕅益大师这段话,是从理上说的,事跟理我们都应当要透彻。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它是真实的,它决非虚妄。『此之法门』,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他」是阿弥陀佛,「自」是自性,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西方世界的佛跟净土,与自己的自性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称为自性弥陀,极乐世界称为唯心净土,自他不二,这就是入不二法门。要怎样才能入得了不二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好,要离四见、要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离开了,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了,你就入不二法门,那就是蕅益大师此地说的境界。如果著四相,诸位要记住,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我们真学佛人要常想想。尤其是看到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顺眼,那是什么东西?人相、众生相;有人相、众生相就有我相,四相具足,你是六道里的凡夫,你修什么行!《金刚般若》里面修行的要领没有别的,离相离见而已。见比相还细,见是念头,离了四见,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就入不二法门。如果你还有四见,你出不了十法界;你还有四相,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不知道自他不二。 在事相上,为什么又现出清净的境界?为什么会现出染污的境界?不是其他,是我们自性里面,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烦恼。阿赖耶识里面清净的种子现净法界,烦恼的种子现染法界,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个道理、事实都要清楚,然后你才能在境缘当中修清净心。你见到顺境,你也不会生欢喜,你的心是平静的;遇到逆境,你也不会嫉妒,你也不会瞋恚,你的心还是清净的。前面道隐法师所讲的「今时难修,其难非一」,这是很深的感慨。我们现在修行,说实在话禁不起风浪,不要说大风大浪,小风小浪都禁不起。一点点顺境就喜欢得不得了,要发狂了;一点点逆境的时候,那不得了,就气得要爆炸了,你说这样怎么能成就,这修什么行?修行在顺逆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那个叫真修行!离开一切染净的境缘,没地方修行,你还会有成就吗? 所以,这句跟《金刚经》上离相离念是一个意思,你完全要明了自他不二,《金刚经》说诸法一如。如果你还执著、还分别有『他佛』,你是『他见未忘』,就是四见未忘。你要『偏重自佛』,那你是『我见颠倒』,你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四相四见存在,是凡夫,不是菩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五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5 请掀开经本,第五面,从第十六段看起: 【善导大师四帖疏曰,今此观门等,指方而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能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似无术通人,居空安立舍也。】 这是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的一段话,说明净宗与其他法门修行方法的不同,而且比其他法门来得容易。譬如般若经上,我们最近讲过《金刚经》,《金刚经》上教给大乘学人修行的方法,是要离相离念。这个方法通於一切法门,换句话说,我们常听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原则都是离相;不离相,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你所修的都是福报,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这个不能算是成就。六道里面享福,时间都不很长,都很短暂的,实在讲付出的代价太多了。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到,富贵之人,一个做大官的、做总统的、做帝王的,在眼前我们能够记忆的,你看清朝末代的皇帝宣统,他一生享了几年福?他受多少罪?他造多少业?这是距离我们近的。再看看民国初年那些军阀,他们享几年福?仔细去体会、观察他的下场如何?如果你再看得近一点,诸位都是从台湾来的,台湾蒋总统今天的下场又如何?这是贵族,你再看看些豪门,发大财的,商业巨子的,你冷眼去观察,他享福会享几年?后来什么样的下场?他的子孙又如何?如果冷眼观察,你自然就意冷心灰,你才晓得佛在经上讲的「如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 古德告诉我们「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在你得志那个很短的时间,何必要造作罪业?罪业造了之后,果报是没完没了,非常可怕,何必造罪业?全是假的,何必去认真?再要深入观察,你就会恍然大悟,他那个短短几年的福报,或者是富、或者是贵,贵是讲他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权力,富是讲有财富,是多少生修善累积来的,你才晓得修因的时间长,果报的时间短。正如同我们种一棵植物一样,我们种一棵桃树,桃树种子种下去到长成树要三年,它开花能开几天?结果能有几天?如果从这个地方观察,人会觉悟,才晓得多生多劫修积的福,福报现前,几年就享掉了。几辈子修的,几年就享光了。有这样观察,有这种智慧的,实在是不多,只有佛菩萨在经论里面讲得透彻、讲得明了,讲得很多,世间典籍里面很少讲这桩事情。 一个人要想脱离生死轮回,不容易,脱离生死轮回要离相。《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四大类,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相全都包括在其中。离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几个人能做得到?不但在佛法修学,前面讲过,其他法门,你一生不能成就,就是念佛法门,你这一生能不能往生还是很大的问题。念佛往生比其他法门可以说容易太多了。容易在哪里?善导大师在此地就说了,『今此观门等』,「等」就是等行门,有观有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观是观念,怎样把观念转过来;也就是说决定不能够以世俗的观念,以世俗的观念来学佛,佛法也是世间法,世间的善法而已,佛法殊胜的利益得不到。一定要依经典教训,我们要修正自己的观念,以佛菩萨的观念做为标准,这样才行。 净宗的观法是『指方而立相』,它没有叫你离相,离相太难了,这个法门不要离相。「指方」,指定西方,它有方向,「立相」,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叫你去想这个。『住心而取境』,你的心就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叫你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方便太多了,比离相容易太多了,一切不著太难了。『总不能无相离念也』,这就是净土宗「万修万人去」的道理,就在此地。其他法门难是难在离念离相,这个法门不需要离念,也不需要离相,所以这是个特别法门。除这一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要离相离念,你要不从这里下功夫,你就不可能有成就,唯独净宗。但是净宗,告诉你,虽不离相,虽不离念,你住心取相要专一,决定只取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才行,所以叫一门深入!如果念佛人心里面还掺杂其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就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你这一生不能成就,只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法缘而已。就如同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累积下来这个善缘,这一生我们还是结个缘,这一生当中不能结果。假如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结果,要记住,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让心里面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极乐世界,那么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往生不退成佛,你才能成就! 这桩事情难不难?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容易?你放不下!你念念还有个「我」,这就坏了。有我,就想到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不能被别人破坏;有我,时时保护我,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成了。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你要不清楚的了解,就造成这一生严重的障碍。必须要晓得,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我们在这里讲得很多了,《金刚经》后半部尤其说得透彻。为什么还要执著?执著,一个是习气,一个是对於事实真相实在讲没有透彻的认清楚。果然透彻清楚了,他自然放下,他晓得眼前一切法,就像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事实真相是什么?说穿了就是因果报应的相续相,除了因果报应之外,的确没有一法是实在的,没有一法可得,这是事实真相。 一切众生迷惑颠倒,永远无有间断的在造业、在受报。虽然,造业跟受报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但是造业是现境界相的因缘。为什么会有这些现相?业缘。所现的现相,我们所感触到的,是个相续相,相续相也不常在,经上举的比喻,如露,如露是讲相续相,如电是讲刹那生灭相,都是非常短暂。这么短暂的相遇,何必还要造罪业?看这个事情不如意,看那个人不如意,这都是造业。所以我们冷静想想,你是个菩萨吗?四弘誓愿打妄语,「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人我不度他,你不就打妄语吗?自己还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其实认真去检点一下,罪过无边!所以『如来悬知』,「悬知」是预知,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今天这个世间相,『末代罪浊凡夫』,依靠其他法门修学,没有一个能够成就的。现在说实在话,参禅不但不能开悟,得禅定的都没有,几个人能够一入定,七天半个月可以不出定的?大概在近代我们只听到虚云老和尚一个人,他行,其他的人没听说过了。那个盘腿面壁两、三个小时,四、五个小时,这个我们自己也做得到,那不算功夫。得禅定的都没有了,哪来的开悟?学教的人,说老实话也不可能大开圆解!念佛人,我们有没有看到功夫成片的?有没有看到一心不乱的?没有看到。真正念得好的,有些感应,那就非常稀有了。 这次达拉斯的佛七,有位同修有一点点感应,在念佛、止静的时候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跟几个人说出来,但是我们能相信得过,从哪里相信?从他平常用功。他年岁大了,七十三岁了,儿女都成立了,没有牵挂,这些年来念佛功夫很得力,他一天念三万声佛号。这个老人身体健康,动作灵敏不亚於年轻人,无论在哪个地方,你看他站著、坐著,他的身体是笔直的,胸是挺起来的,七十三岁!他告诉我,他每天早晨拜佛拜一百零八拜,平常三万声佛号,晚上拜《净修捷要》,三十二拜连观想。他是世出世间什么事不闻不问,对待任何人都笑眯眯的,这就对了!这个世间是旅馆,是来观光的,与我统统不相干,过两天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回家去了,你们这里好也好,不好也好,与我统统无关,这就行。什么事情都不要操心,什么事情都不要过问,你的心才清净,你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你才能够念得有感应。虽然感应现前,也不放在心上,也是若无其事,这个念佛功夫得力了。首先我们看到他精神饱满,身体健康,动作灵活,跟年轻人一样,这个叫真用功。他过去在台中也是在李老师会下,跟李老师学了不少年,我跟他很熟悉。 现前正如同佛说的,『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佛号上,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上,都做不到!不说普通人,说我们一般学佛的人,我们的心还是安住在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上,这样念佛、学佛怎么能成就?这就是这句所说的「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像《金刚般若》讲的离念、离相更谈不上了。下面是个比喻,就好像没有神通的人,『似』是好像,『无术通人』,没有神通的人想要腾云驾雾,要升到空中去,那怎么可能?有神通的人做得到,没有神通的人做不到,在空中建楼阁,办不到的事情! 善导大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净宗跟其他大乘差别在哪里,容易的在哪里,这叫易行道!这个法门,我们如果真干,确实我们是有能力做得到的。只要能把外缘放下、舍弃,专取名号、专取净土,这就是「万修万人去」。这个里头最忌讳的是夹杂,凡是不能成就的,你仔细去观察一下,因素都是在夹杂。后面这段: 【日黑谷大经释云。】 『黑谷』是人名,『日』是日本,日本这位大德。『大经』是《无量寿经》,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在《无量寿》注解上有这么一段话。古来的大德们给《无量寿经》做注解,日本人超过中国人,在现在《卍续藏》里面,日本人给《无量寿经》做的注解,大概有二十多种。而我们中国古德给《无量寿经》做的注解,留传到现在大概只有三种,所以跟日本人比,相差很远,我记得好像日本大概有二十七种的样子。这些多半都是善导的学生,所以他们对於善导大师非常崇敬,日本有很多寺庙就用善导的名字做寺名,你看到善导寺,那就是净土宗的,以祖师的名字做为寺庙的名称。在台湾台北市有个善导寺,那个善导寺是日本人建的。所以看到善导寺,一定是净土宗的道场。 【於往生教,有根本亦有枝末,此经名根本,余经名枝末。】 我们先说这段。『往生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净土宗,专门执持名号求生净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往生教」。『有根本亦有枝末』,因为佛教导我们求往生的经论很多,在一切经论当中,以《无量寿经》为根本,《无量寿经》以外的,算是枝末。但是《无量寿经》之外,还有一个《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也是根本,因为《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一部经,是小本、大本,细说、略说。《无量寿经》讲得详细,《弥陀经》讲得简略,它是同一本,同一部的,所以它是属於根本。像《观无量寿佛经》就列入到枝末,但是这个枝末是跟根本最靠近的,虽不是根本,跟根本靠得很近,跟其他的枝末有很大的差别。其他的枝末,就是佛在一切经论里头附带所说的,附带所讲的这些经论至少有两百多种。所以古德说「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在这个小册子里面所抄录下来,诸位就看到,许多的经论是带说的,它不是专说,附带有几句话说到的,劝导我们往生。 【又此经名正往生教,余名傍往生教。】 这也是从比喻说的。『正』是正说,佛讲这部经,主要的宗旨就是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余』是其他一切经,佛并不是以这桩事情为主要的宗旨,而是附带的有几句话劝导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佛说其他法门,往往要附带劝我们念佛?那就是佛晓得,一切法门在理论上讲是平等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可是就众生根性上来讲,就不平等;诸位要知道,是众生的根性不平等,不是法门不平等。譬如《金刚经》,理论说得好,方法也简单,果然依照那个法门去做,跟净土宗成佛可以说没有两样!净宗一生成佛,《金刚经》也一生成佛,问题你能成得了吗?它的方法非常简单,离相、离念就成功了。离四相,就超越六道,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离四见,就超越十法界,你就跟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你看多快、多直捷。虽然直捷了当,一般人他离不了,想离也离不了,难在这个地方。所以不如净土宗,净土宗不必要离。这个不必要离,就叫做带业往生,带什么东西?没离相、没离念,带著这些东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佛知道一切众生根性劣,大乘小乘都难修,所以往往在讲经当中插上几句,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的大慈大悲。 【又此经名往生具足教,他经名往生不具足教。】 黑谷大师这几句话讲得也非常妙。『具足』是圆满的,《无量寿经》上确实,无论是理是事,性相、因果,面面都讲到,全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十方世界有缘众生往生净土的状况,它的确是「具足教」。其他经里面没有讲得这么全,没有讲得这么多,附带说几句而已,所以不能叫做具足,唯独这部经是具足。 「教起因缘」里面,摘录下的十七条就讲到此地。下面是概要里面第二部分,「二本经体性」,这个里面节录了十条。 【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 古德判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所以叫法印。我们中国人,对於印信非常的尊重,作皇帝,皇帝的印称为国宝。不像外国人,外国人习惯签字,我们中国人要盖印,签字不行,要盖印,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所以一切要凭印信。政府有些公告,如果没有印信,大家就不承认它,必须要盖上印信,用这个意思。这一切佛经,佛经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也得要有印信才行。如果是佛的印,当然这个经是真的;若非佛之印,这个经是假的。於是佛门当中就有所谓法印了。但是法印不是一个有形式的印信,世间的印信是有形式的,佛法里头没有形式的,没有形式,从它的内容。 小乘经有「三法印」,也就是它三个原则,不能违背这三个原则。无论它怎么说,如果不违背这三个原则,这是真正的经典。小乘三法印,三个原则是无常、无我、涅盘。不管它怎么说,说得再多,它都离不开这个中心思想。大乘经只有「一法印」,这个法印是『实相』,实相是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有一切大乘经,你要问它讲的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若不是讲宇宙人生真相的,就不是佛的大乘经。所以一切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像佛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内容确实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这里面不仅仅是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都含摄在其中,意思都包括在其中。这是我们在这个经里面很容易观察到、体会到的。第二段: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个经文是很简单,可是这个里头的意思真的是无限深广。『凡所有相』,不仅仅是我们这个世界,今天我们所住的地球。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利用科学技术帮助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明了、认识到太空。像我们这样的星球,在太空当中真的是无量无边,这是大世界。实在讲我们的科技还非常有限,说实在话,还是很幼稚,没有办法突破空间。今天科学家所讲的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已经证明确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在理论上证明,无法突破。因此,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看到一面,就像科学家说有十一面,我们才看到一面,那些都没有看到。如果那些统统都看到,这世界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譬如大家虽然没突破,但是人人都可以承认了,人跟鬼住在一起,人鬼杂居。但是人跟鬼是两个不同的时空,虽然同住在一起,也许人住的房子跟鬼住的房子是重叠在一块的,我们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确实是同住在一起的,是两个不同的时空。要突破之后,你要能够都见到,那完全就不一样了。 这个境界可能是比较接近一点,有能力突破的人似乎也不少。你要想突破鬼界,能够看到鬼,跟鬼打交道,实在讲,我过去从一些老同修们的经验当中,有三年的修学就可以做到。早年我有个同参,明演法师,在台湾台北大溪,在那个地方有个很小的塔。那个塔人家建没有建成功,所以只有底下两层,上面都还没有建好,就停工了,不知道什么缘故停工了。他就住在那个塔里面,在里面修行,我就叫他那个做半截塔,只有两层,上面没有修好。他在那里面跟屈映光学密,屈映光那个时候住在大溪斋明寺,他跟他学密,非常认真、非常用功。学密最初三个月要磕十万大头,所以他很辛苦,非常认真。他在那里修了三年,他告诉我,那绝对不是讲假话,这个人是很诚实的人,他见到鬼了。见鬼不是偶然,是天天见,跟见人一样。他说晚上,大概下午五点钟,街上稀稀落落就有鬼出现,因为那个时候是鬼道的早晨,很早,出来逛的鬼还不多。他说到八、九点钟就好多好多,都出来了。到天快亮的时候,四、五点钟就少了,大概六点钟之后就没有了。这就是人鬼杂居。 他跟他们往来也不害怕,就跟普通人往来一样,反正天天往来。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跟他讲,我说你本来是有意思学神通的,我们是好朋友,他说我讲经讲得好辛苦,舌头讲破了都没有人听,所以他去学神通,他说我神通一现,大家就会相信了!所以我跟他讲,你神通没有得到,你跟鬼通了。但是跟鬼这样常常往来不好,我看他的情况不好,他的面色发青,不正常,这个跟鬼往来是有关系的,身体虚胖,面色发青。我也为这桩事情到台中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人各有因缘,没有法子。以后没有多久他就过世了。他跟我的关系很深,我们小时候同学,以后在台湾同事,我学佛,他也跟我学佛,我出家没有多久,过了一年,他也出家,我们同时受戒,是一个很诚实、很用功的人。所以我知道,如果想跟鬼打交道,三年就可以了,这个时空可以能突破,可见得这并不难。 可是科学上依旧不晓得用什么方法,在佛法里头,用定功、用观想可以能够突破。而且佛法的禅定,实在讲,是能够大幅度的突破许多时空的界限,所以定中境界能见到诸天,能见到六道,能见到他方世界。可见得无限度的时空,禅定的功夫可以能够突破,你才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今天见到一部分,太小了,迷在这里面。但是,无论是哪一类的时空,哪一类的现象,在我们佛法大分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种不同维次的时空。十法界之外,诸佛菩萨所住的一真法界,那都有相,「凡所有相」就全部包括在其中,诸位要晓得,『皆是虚妄』,一真法界也是虚妄!为什么?所有境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没有相。一真法界还是自性变现的,能变的是真心、是本性,所变的是境界相,凡是所变的境界相都是虚妄的。这个虚妄怎么说?叫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一真法界是从无念里面现出来的,无念是说的无一切妄念,不是没有正念。正念也没有的时候,相没有了,哪里还有一真法界的相!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那都有相。所以它是正念变现的。 十法界、六道是妄念变现的,就是妄想变现的,妄想现四圣法界,分别、执著现六凡法界。所以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所有一切现相是从心想生,心想是能变,现相是所变,所变的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比喻为「梦幻泡影」。「梦」是总喻,是总的比喻,梦不是真的。「幻」比虚空,虚空如幻,虚空也不是真的。「泡」,水泡,比喻国土,我们今天讲的星球,太空当中无量的星球,就像水泡一样,水泡是很脆弱的。昨天晚上有个居士,影印了几张大概是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这些资料,我略略的看,还没细看,看了个标题。里面有个报导,观察到星星的爆炸,所以太空当中的星星,成住坏空,很明显的观察到。星球会爆炸的,会消失的,太阳会死亡的。太阳哪一天光没有了,所有的行星都死亡,所有一切生物要靠太阳的能源,太阳没有了,能源断掉了,这些生物都绝迹。实在讲,这个绝迹是它又转换到另外一个空间去,这是要晓得的。人身,身比做「影」,影不是真的,影子,梦幻泡影。 这所有的现象是不是真正的存在?下面有两个字的比喻,「如露」、「如电」。露比喻什么?比喻相续相存在时间的长短,相续相时间也不长。人生几十年,很短暂,那是相续相,像露一样。电是讲什么?讲刹那生灭,生灭同时。《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晓得我们的现相就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实在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知道『诸相非相』,「诸相非相」就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就『见如来』。「如来」是什么?你一看到如来,想到如来佛,那你就错了,你已经著相了。如来不是佛,如来是真如本性,如来是一切现相的本体。《金刚经》上解释如来的意思,「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得好。所以你就见性了,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南狱怀让云,说似一物即不中,又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这句话《坛经》上有,宗门语录里也有。『怀让』是六祖惠能的学生,他有两个徒弟,在中国佛教里头比老师名气还大,确实成就超越老师,这个人是明心见性。惠能大师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手下学生明心见性的一共有四十二个人,这是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真的是空前绝后。四十二个学生入这个境界,入一真法界,突破了十法界,这是其中的一个。他底下两个学生就是百丈禅师跟马祖,马祖是道一和尚,道一跟百丈这两个人建立丛林,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等於把中国的佛教带上了制度化。丛林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以前佛法的承传,好比是私人办私塾一样,规模都很小,他们两个正式的开办佛教大学,制订这些许多的制度、规矩。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这两个人发起的,都是让禅师的学生。 他这句话是自己开悟的时候,六祖测验他,等於考一考他,六祖就告诉他,你说说看,你说给我听听看。让禅师就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说不出来的,怎么样说也不能说得出来。六祖听了之后点点头,给他印证,证明他见性是真的不是假的。又说『凡有言说,皆无实义』,这也是真的,不但言说无实义,思惟、想像也无实义。无实义是妄想,言语无实义就是废话。所以,诸位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没见性,听到佛法,好宝贵,智慧的语言,欢喜赞叹,《大藏经》视为宝贝。要见了性之后,垃圾、废纸一堆,马上就不一样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了一大堆,废话连篇。为什么?你见到真实了。没见到真实,把这个当宝贝;见到真实的话,一文不值,这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佛还是要说法,经典还是要流通,为什么?给那些没见性的人去当宝贝,佛在经典上也有比喻叫「黄叶止啼」。小孩在那里哭,在那里闹,大人在树底下捡一片黄的树叶,黄的树叶落下来,青的不会落下来,黄的落下来,落叶,给小朋友:「不要哭、不要哭,这个很值钱,拿去买糖吃。」小朋友听了,拿著他不哭了,骗骗他,叫他不要哭而已。如果你真的见性之后,才晓得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这个《大藏经》,「黄叶止啼」而已。这是讲,真实的不但说不出,想都想不到,所以佛教我们不要去想,都是妄想!现在人学经犯的大毛病,就是要用思惟去想像,想想经里头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得出来吗?你所想的那个意思,说实在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假如你不想,那就是佛的意思。不想怎么会有意思出来?有,你不妨试试看,你就读经,不想,它会有意思;不但不想有意思,再给诸位说,不想还有言语。你上台讲经,有没有想?没想,没想说了几个钟点,没想。没想它的意思,也没想它的文字,可是接触文字就会讲出许许多多。讲完之后,给诸位说,刚才讲的是什么?不晓得! 这才与心性有少分的相应,我们体会到、明白了,知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动一个念头。他如果起心动念,他所讲的就毛病百出。他不起心、不动念,他的言语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把它记录下来就是经典,思想体系、言语结构自然完整,真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给我们,「不可思议」,不但对於佛法不可思议,对於所有一切法,因为你思是妄想,你议是在那里讨论、议论,都是错误的。这是怀让禅师所说的。底下一段: 【圆觉经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又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世尊在《圆觉经》上给我们提出这几个修学的大原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果然能够受持,实在讲是很有受用的。『诸幻』这两个字,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尽灭』,不是所有一切幻相灭掉了,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要是这样想法,你就完全搞错了。「尽灭」是灭什么?灭我们对於一切法那个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灭掉。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地清净了,什么都不会再放在心上,什么也不需要牵挂,知道一切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尽灭是这个意思,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统统灭尽,你知道一切法是幻,是梦幻泡影。这个时候,你的真心现前。真心是什么?真心是『觉心』,它『不动』。诸位要知道,会动的是妄心,我们常常觉得心不安,心浮燥,那个不安的心、浮燥的心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会动,前面讲了,「诸幻尽灭」就是妄心灭尽,真心现前,真心不动。唯有不动,它起的作用就不可思议,那个作用是一切通达明了,刚才讲了,无限的时空全部都突破。 由此可知,无量无边不同的时空从哪里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无尽的时空就合而为一,界限全部都破除了。这个时候,不但十法界你看得清清楚楚,无论哪一道你都能看得清楚,无论哪一道的众生在讲话,你也听得清楚,他们起心动念你都知道。不但十法界你知道,诸佛菩萨所住的一真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你统统都明了,你都见到,你都能接触到。真心才行,妄心不行。我们为什么偏偏用妄心不用真心?这个过失在自己,不在外面。所以佛法的修行为什么以禅定为中心?定是佛法修行的枢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定,修定就是修不动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法门就是无量的方法、无量的门径,修什么?修不动心而已。只要心不动,问题就解决了;若是心还在动,无论修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念佛也是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没成就,这是一般人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幻」是虚妄,「非幻」是真性。从理事、因果上来讲,幻就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里面包括心法,八心王;心所法,心理的作用;色法,一切现象;心不相应行法,所有一切的观念是不相应行法。这些统统都叫有为法。这些东西都灭了,「非幻不灭」,真的就现前。真的是什么?真心、本性,法相唯识里面所讲的四智。转八识成四智,八识是幻,转过来成四智,幻灭了,智现前,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有为法灭尽了,无为真性现前,叫「非幻不灭」。法相唯识宗修行的纲领,是修行要在转识成智,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转识成智。不能转识成智,那你就没有修行,这是法相宗行门的纲领。 底下两句是比喻,『譬如磨镜』,「磨镜」现在人不懂。现在人拿到镜子,那还能磨吗?愈磨就愈糟糕了,照不见了,怎么可以磨?这是说古时候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你们到故宫博物院去看看古人的镜子,铜镜要磨,常常要磨,不磨它就不亮。不像现在的玻璃,玻璃不能磨,愈磨就愈不亮。古时候的铜镜,因为铜镜时间久了,它就有肮脏的地方,甚至於生铜锈,所以必须要常常磨它,愈磨愈亮。从前是用这个镜子。『垢尽明现』,肮脏的东西磨掉了,它的光明就出现,这是把「垢」比做幻,「明」比做非幻,以这个来比喻。 『又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句话非常好,也非常要紧。我们许多念佛人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虽然很用功的念佛,很勤快的念佛,不能成就。他是什么?他要「求真」,哪里晓得求真的那个真也是妄,真哪能求?有个求的心就错了。我曾经遇到不少念佛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我念佛念了好多年,一心不乱怎么还得不到?」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你这一生不会得一心不乱。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你的阿弥陀佛里头,掺杂著一个一心不乱,你不就坏掉了吗?你怎么可能得一心不乱?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叫你老实念佛,你不老实,念几声阿弥陀佛,想到一心不乱,你说糟糕不糟糕!这个坏了。一句佛号念到底,什么都不能夹杂,还要想求个一心不乱,这就是这句话的开示。不要求真,不要求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就得一心不乱;如果你要是求一心不乱,你决定不会得到一心不乱,就是被你那个求的妄念破坏了你的功夫。念佛如是,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唯须息见」。 「见」是什么?四见,就是妄想。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把妄想给念掉,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就不打妄想,用念佛这个方法把妄想打掉,那就成功了。我们的妄想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熟了,时时刻刻妄念自然就起来,不需要去作意,它就起来了。佛号太生疏,怎么念,念念就断掉了,念念就跑掉了,为什么?太生疏了!古德教给我们一个方法,你只要把生处变成熟处,熟处变成生处,你的功夫就成就了。怎么个变法?加强念佛。古德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这是他的念佛经验,念佛的心得。用这个方法会有效果,这个叫老实念佛,少打妄想,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打妄想就是造业,造六道生死轮回的业,你说这个多可怕。 念佛是修净业,果报不在六道,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超越六道十法界。这些道理、事实不能不知道,彻底明了,才肯死心塌地,放下万缘,老实念佛,功夫自然就得力,效果自然就很显著。你要是问多少时间能够有效果?功夫好的人,真正肯放下的人,大概三个月到六个月就见到效果;你要不肯干,你一辈子也见不到效果。也就是真正能放下,几个月的功夫心就清净了,虽然没有纯净,比起过去一段时期要清净很多。心清净就生智慧,与佛菩萨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所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给放下,息是放下。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