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1992年51-55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1992年51-55集)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  (第五十一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1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五面第二行,最后两个字开始: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这是「如贫得宝第三十七品」,前面讲到佛陀教化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世界都有真实的利益。那么这一段佛是以大慈悲来勉励我们。『我哀汝等』,「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哀」是哀怜,怜悯众生在六道里头长劫的轮回,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太长。如果遇不到佛法,实在讲,佛法里面一定要遇到这个法门,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是很不容易超越轮回的。这是佛的慈悲、怜悯,为众生宣说这个法门,在经典里面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这个恩德就太大了,所以说是:

  『甚於父母念子』,父母对於子女之恩德是一生的,不能延续到生生世世,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只有佛菩萨怜悯众生是生生世世,永远都在那里看到,都在那里照顾到,这是佛家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通常我们听这一句话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对佛法能有相当的理解才懂得这一句话的含义。那是诸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照顾。那么既然时时刻刻照顾我们,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触到?为什么还是作恶?还是堕落?还是搞生死轮回?佛菩萨虽然照顾我们,我们不能接受,换句话说,这个过失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边。

  『我於此世作佛』,我们善根、福德、机缘成熟了,成熟就是能信、能接受,佛就来了,来为我们讲经说法,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环境,帮助我们解决这一个无始以来没有法子解决的生死大事,这个机缘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今天虽然没有生在佛同一个时代,而是在佛法末法之中,虽然佛不在世,佛的经典还遗留在人间。我们遇到经典了,读到经典,就如同佛亲自跟我们说法没有两样,能够善於体会,依教奉行,必定能得利益。

  佛教给我们『以善攻恶』,我们「恶」的习气太多了,恶的念头太多了,恶的行为太多了,必须认真把它改过来。「善」的标准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

  『拔生死之苦』,「拔」是拔除。为什么会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轮回?这一个原因一定要知道。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个绝对不是一、两部经,少数经上所讲的,佛是普遍在说,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见思烦恼」。什么叫「见思烦恼」?「见」是讲错误的见解,「思」就是错误的思想。你的想法、看法错了,这才造成生死轮回的现象。哪些是错误的见解?当然这个见解与思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佛说法常常用归纳的方法,把许许多多错误把它归纳为一类一类,这就好说了。错误的见解可以归纳成五大类:

  第一个就是「我见」,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这一个看法错了。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身不是我,那什么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如果是我,这个身死掉了,我不就死掉了。诸位要晓得,死:身死,我不死。我要死掉了还会去投胎吗?还会去堕三恶道吗?那就没有了。真正的我跟这个身是两桩事情。所以身是我所,不是我。

  所以佛法无论是大小乘佛法,讲善恶的标准,为什么常常讲凡是於自己有利益的都是恶,凡是於众生有利益的都叫做善。为什么说於自己有利益的叫恶?增长「我见」。佛教给我们拔除生死根本从这里拔除,你天天增长「我见」,那怎么能出得了三界?这一关就很难,非常非常难。必须认清楚这个身是我所有的,是个工具。当然也得要爱惜它,好好的利用它,利用它做什么?利用它来修道,利用它来修清净心,这叫「借假修真」,这个「假」就是身。要借这个工具来修真正的我,借「假我」来修「真我」那就对了,这个就没错了。

  第二类叫「边见」,「边」是两边。第一个是叫「身见」,第二个叫「边见」,「边」是两边。两边为什么也是错误?大乘佛法里讲得非常清楚,就以六祖的话来说,《坛经》实在是六祖大师的语录,里面所说的都是佛法基本的道理以及修学的原则。他老人家讲「本来无一物」,如果我们执著两边,那就不止有一物了,就有很多物了,那当然是错了。「边见」,今天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就是两边。科学家知道,我们这一切众生都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里面,他看出来了,这个发现也是难能可贵。可惜这些科学家没念过佛经,佛在三千年前就讲「相对论」了,就讲相对的了。这个相对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所以不能够去执著,要晓得它的真相。

  第三类跟第四类用我们中国话来讲叫「成见」,「某人成见很深」,绝对是错误的见解。凡是「成见」,可以说都是错误的。「成见」里面分两大类:一类是修因,一类是证果。这个两类,譬如讲修因,「因」错误了,决定不能得到结果。这个世间人,连佛在世的时候都不例外,把这个因果看错了的很多很多。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决定得恶报,这个一点都不会差错的。

  印度有一些修行人定功很深,诸位要知道,得定,他就有神通,也就是我们六根的能力,最常见到的是天眼,这个是最容易得到的,稍微有一点定,他看东西就不一样了,他能够看到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在古印度有一些修行人看到这个牛,耕田的牛,牛死了,它的灵魂生天了。这是真的,他亲自看见的,於是乎他就觉得很惊奇,人死了会堕三途,牛死了会生天,於是乎他就学牛去,叫「持牛戒」,牛吃草,他也吃青草;牛替人耕田,他也替人耕田,认为他这样修行,将来就可以生天了。佛举这一个例子,这个修行的「因」错了。他能不能生天?决定不能生天。他这样修行,他来生得什么果报?来生必定去做牛去。因为他学牛,天天心里想牛,那当然就变成牛了,他不能生天。他不知道这个牛生天是它前世修的有生天之「因」,在这个时候,它的寿命尽的时候,它这个善因成熟,它是因这个生天的,不是因为做牛这一生「行业」会生天。这个就是「因地」上误会了、错误了。这个世间类似这样错误的人,我们常常见到,他很执著。

  第二种是「果」上的错误,这个见解错误。许多人以为生到天上就究竟了。世间人一般宗教徒他们的目标都是生天,认为天是永恒的、永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不过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个定数,时候到了一样还要堕落,还要轮回。这就说明天并不是究竟的,这个执著、看法是错了。一个是「因」上错误,一个是「果」上错误。

  除了以上这四大类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总归一类叫「邪见」,不是正知见,是邪知邪见。所以这个「见惑」有五大类。

  「思惑」是错误的想法,也有五大类。这个五大类,第一个「悭贪」,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法、对出世间法,你生了贪爱之心就错了,你就想错了。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愚痴」就是是非、邪正、善恶颠倒了,想错了,颠倒了,这叫「愚痴」。第四类是「傲慢」。第五类是对於佛菩萨所说的话「怀疑」,不能够深信。这个五大类是属於思想的错误。

  你有了这许多错误,这个错误的想法、看法,所以才有六道轮回,这个是这么来的。那么我们要想把生死根本拔除,那就是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就是把这个错误的想法、看法要把它纠正。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小乘圣者断了「见惑」,这个「见惑」,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讲品类有八十八品,才证得「初果须陀洹」,小乘初果。证得这个地位,佛告诉我们,他入流了,入哪一流?入圣人之流,他就是圣人了。从此之后,他虽然没出三界,还在三界里轮回,他不会轮到三恶道,他三恶道缘断掉了,他那个轮回就是天上人间,就是这个两道来来去去。来来去去多少次?七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的「思惑」就断了,绝对不要等到第八次,七次一定成「阿罗汉」。这是遇到有佛讲经说法的时候,他证「阿罗汉果」。如果没有佛在世呢?没有佛在世,他还是能成就,因为他这个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他证「独觉」,就是「辟支佛」里面的一类。没有佛出现在世间,他能够成「独觉」,跟「阿罗汉」地位完全相同。所以决定没有第八世,他就是七生,决定不会等到第八生。这是讲「拔生死之苦」,这个说起来实在是非常非常的艰难,不是普通人在一生当中能做到的。

  所以这一个法门就殊胜了,这个法门叫不需要「断」,就以一句「阿弥陀佛」,以这一句佛号,佛号念到功夫得力,这个「见思烦恼」虽然有,只要它不起作用,这就能脱离轮回了。所以比起其他的法门,这个「见思烦恼」非断不可,不断就不能超越三界。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只要把它伏住,像石头压草压住,用这一句佛号压住,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瞋痴慢,念念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成功了。这个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称为第一殊胜方便。这个经典里面称「胜义法门」,「胜」是殊胜,「义」是特别,这个法门特别,这个法门殊胜。

  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人人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你要肯做,没有一个做不到的。其他的法门,你就是去做,你也未必能做得到,这是真的,未必能把「见思烦恼」断掉。伏没有用,伏烦恼生天,天人修定,这个四禅天、四空天都修定,所以叫「四禅八定」。那个修定,定就是把烦恼伏住。伏住,你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我们这个用一句阿弥陀佛,也就是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个方法叫「念佛三昧」,叫「一心不乱」,它的力量跟其他法门修禅定类似,而且实在讲还不需要有很深的定就成功了,这是这个法门的好处,真正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

  『令获五德』,这个「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善」,也就是清净的戒律。『升无为之安』,「升」是晋升、提升,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获得「无为之安」。「无为」跟「有为」是相对的,「有为」是生灭法,「无为」是不生不灭,在此地就是指往生不退成佛,就是指这个。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那么佛这几句话在今天是完全应验了。『般泥洹』就是佛示现「入灭」。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示现「入灭」,离开我们人间。我们一般人讲释迦牟尼佛的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常讲八十岁,那是讲虚岁,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般泥洹」就是圆寂,是梵语音译的。

  那么离开这个世间,时间慢慢久了,『经道渐灭』。佛的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逐渐逐渐在这个世间消失了,为什么消失?没有人相信了,没有人修学了,逐渐就消失了。现在虽然印刷术很发达,科技很方便,好像佛教是非常兴旺的样子,其实不然,我们每个同修都了解。佛法有没有消失?消失了,不过没有完全消失,变质了。虽然同样是一部经典,经典上一个字没有改变,讲错了。同样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是修错了,这大有人在。把佛经颠倒讲,我们台湾同胞叫「黑白讲」,真是看得真痛心。讲错了、修错了,方法也错了。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智」是真正有智慧,就是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话。那要什么人来说呢?一定要有真正修行的人来说。真正修行,他有心得,他有感应,他能得到三宝的加持,才能说得彷佛,不太走样子。如果完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来看佛经,解释佛经,没有不说错的,这太多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要真正发心学佛,先要念经、要读经,读经是什么?学文言文。我文字上没有障碍,我直接去研究经典,不必要跟著别人走,那靠不住,他讲错了,我们接受了,那不是一错到底!这个事情麻烦了。我自己有能力读经,这是最好了,直接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要经过别人的解释,这是最上乘法。文字在今天是一个障碍,在从前大家都读文言文,是没有障碍的。现在我们把文言文疏忽掉了,所以经典文字上成了障碍。中国人毕竟在内心里面还是有自己文化的根存在,我们要想恢复不难,能有一年的时间足够了,认真去读经,就是用这一部经本都好,一天念个两遍,一年的时间决定恢复,你决定有能力去读经。

  读古人的注解,为什么我强调古人的注解?这有个很简单的理由,古人的注解传到今天总有几百年,那个古注是一千多年,传到今天绝对没有人情的关系。大家看到他这个注得真好,我们才会给它流传下去。如果觉得他注得不能满人意,早就被时间淘汰掉了,谁肯花钱去印它?从前印,在宋以前要靠手抄,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抄这些没用的东西?以后这个木刻版发明了,是木刻的,那个工本很高,所以经书流通相当不容易。不是真正好东西不可能流传到今天,这就是古人的注解可靠之处在此地。他们真正有修行的功夫,真正有心得,这是比较可靠的。今人呢?不太可靠,今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暂时把它放在一边,先读古人的,因为那个靠得住。今人的时候,我们现在还找不到标准,还不敢说;古人那个标准已经存在了,那已经可靠了,所以我们读古人的注解作为参考,那么这样就好。

  这个「经道」逐渐逐渐变质了,渐渐就消失了。『人民谄伪』,他为什么会「谄伪」?「伪」是虚假,又要造作罪业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第一,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很重,这是「因」。其次,没有圣贤人的教化,必然会受社会恶的这个风气影响,这个是恶缘。内有恶因,外有恶缘,他怎么不作恶?所以『复为众恶』,就是前面讲的「五恶五烧五痛」。

  『久后转剧』,「剧」是剧烈,这就是一代比一代严重,这个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能够观察出来。而这个严重的程度是加速度的在增长,这非常非常可怕。我们在小时候常常听著老人讲「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听了耳熟,但是没有感觉,不晓得什么叫「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细细想一想,我们比上一代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比他们是进步很多,但是在道德、在修养、在精神,不如,确实不如。不但不如上一代,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细细来观察,如果是以十年、十年作一个阶段来说,今年就不如十年前。我的感触比你们要敏锐得多,因为我天天在外面跑。我到美国来十年了,我第一次是八二年来的,每年都来一、两次,年年不一样,一年比一年差,不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年年不一样。那么我们看台湾或者看其他地区,亦复如是。这看了真可怕。这是因。既然造恶因,后面哪里会有善果?不可能的。这个是我们一定要很冷静、很仔细的去观察,善恶祸福自然就明了了,如何趋吉避凶,自己就有方法了,就知道应该怎样做法才能够避免这个灾难。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

  【汝等转相教诫。】

  这是佛教给我们。在这个社会不断不断在转变,世风日下,这个环境里面佛弟子应该如何相处?佛教给我们『转相教诫』,就是互相劝勉,这就是这个意思,要互相劝勉。我们亲戚朋友,凡是认识的人,都要尽一分力量去劝导他。他能接受,很好,他就转过来了。说实在的话,一百个人当中,九十个人造业,有十个人修善,这个社会还能保存安全,毕竟还有人真正在修善。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修善,那就不得了,一定会有非常惨烈的报应,所以我们尽量劝人修善。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接受到佛法,他就会回头。纵然不能接受,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佛法这个善的种子在他的「阿赖耶识」,我们常讲八识田中,给他种下去了,这也是很好。

  【如佛经法。】

  这就讲「转相教诫」,转相劝导,互相勉励。『如佛经法』,就是如佛经上所说的修学,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认真把它做到。经典是理论,「法」是日常生活的规范。

  【无得犯也。】

  我们决定遵守不犯。这是佛在此地再次的劝勉我们。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

  世间人造恶,受这些苦报。『如是』就是跟佛在此地所说的完全相应,佛一句话也没说错。那么这个经文,我们想到从第三十二品一直到此地,总共是六品经,到这里是一个大段落。这六品经都是给我们说是非善恶,给我们讲善恶报应,讲得非常详细、非常的明白。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纵然没有时间每天把这个经念一遍,至少这个六品经每一天要念一遍,提醒自己,检点一日的思想行为,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这也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这个六品经就是戒律。所以我在台北,我们的小道场里面,我们的早课诵经就是诵这个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就是诵这一段,三十二到三十七,诵这一段作晚课。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

  佛为我们说得这么详细、说得这么明白,实在是大慈大悲,哀愍众生,希望这一切众生都能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得生净土,这是佛的愿望。

  【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这是弥勒菩萨,也是代表我们大众,表示完全接受佛的教诲。那么这边这一个『重』字,它是个破音字,念重(ㄔㄨㄥˊ;chongˊ)也行,是念重(ㄓㄨㄥˋ;zhongˋ)也行,都可以,意思都讲得通。重(ㄓㄨㄥˋ;zhongˋ)是重要的教诲,重(ㄔㄨㄥˊ;chongˊ)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断重复的教诲,显示出佛的苦口婆心。所以两个意思都好,它是破音字,你怎么念都可以。『不敢违失』。再看下面第三十八品:

  【礼佛现光。】

  这一段也是属於劝勉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显示出佛菩萨说法,所谓「三转法轮」。这个「三转法轮」用现代的话来讲是教学法,三种方式。第一种叫「示转」,是给你讲道理,也就是给你说明事实真相,跟你讲理。这个根性利的人,一听就觉悟,就完全承受而没有怀疑。善根弱的还不行。第二种方法就是「劝转」,这个劝里面就有很深的感情,显示出佛对我们真正爱护,以这个来动你的心,这好像不学对不起老师,老师对我们过分的爱护了,这是「摄受」的方便。假如善根更差一点的人,他还是不能接受,那必须什么?必须要拿出证据,现代人什么都讲证据,证据不拿出来,他不相信。那么这一段就是「作证转」。在前面佛是正说、劝说,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这一品里头要给我们作证。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

  这就叫著『阿难』,叫著「阿难」这是一个习惯,下面就有很重要的话讲,提醒大家的注意。『若曹』就是你们大家。要想『见无量清净平等觉』,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阿弥陀佛也叫做「无量清净平等觉」,「觉」就是佛的意思。可见得经题里面这个「清净平等觉」就是西方世界本师的名号。这个意思是你们要想见阿弥陀佛,要想见『诸菩萨』以及『阿罗汉』,要想见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见极乐世界是见环境,有没有方法见到?有。这个地方教给我们,你想见不是见不到。

  【应起西向。】

  这是求感应。极乐世界在西方,你就听佛的话,所以真正念佛人时时刻刻都向西方。站,面向西方;坐,面也向西方;睡觉都向西方,念念不离开西方,这个感应就很快。

  【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你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就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实在讲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楞严》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念深了,你就会见到。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我很想见佛为什么见不到?不是佛不现身给你见,佛一现身就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掉了,太可惜了,所以佛这个时候不来。你们自己冷静想一想,假如现在佛一现前了,我们马上就欢喜,「我见到佛了」,你看,那就完了,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也没有了,这「清净平等觉」马上就失掉了。到什么时候你会见到佛?你的心清净,如如不动,会见到。换句话说,佛菩萨是帮助成就你的清净心,决定不会破坏。所以现在现身的时候,你受不了,一见就乱了,还是不见为好,道理在此地,所以一定要修一心不乱。纵然见到佛了,见如不见,这就对了。

  东晋慧远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初祖,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一生曾经见过三次,就跟此地讲的完全一样。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罗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见到了里面的状况,他说跟经上所讲的完全一样。他见到了,是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是见如不见,如如不动,这就对了。这是佛示现来给你作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一点都不假,这个感应是非常殊胜的感应。所以慧远大师在临终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告诉大家「我要走了,西方世界以前见过三次」,他才宣布,才告诉人,说完了就跟阿弥陀佛走了。没有走之前,决定不告诉别人,这个就对了。

  那么小的感应,见到佛相、见到佛光、闻到异香,这常有。有许多同修是因为见到这些才产生信心的,原来怎么讲他也不相信。我们达拉斯那边有一位同修见到阿弥陀佛,这才相信了。他是怎么见到的?他父亲生病,在台湾,回到台湾去,父亲病重的时候回到台湾去。他父亲临走的那一天,阿弥陀佛现相了,这个佛相是金色的,是佛的坐像,不是站到的,是坐在那个地方的。这个相不高,大概只有两、三尺高,现在窗户上,他说时间大概有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绝对不是眼睛看花的。他是从这个地方信佛的,这是说他信佛的因缘。那么他父亲过世了,走了。以后他做生意,不晓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古董佛像,他看到一尊佛像就是他所见到的,他父亲走的时候所见到的,所以他就把那一尊佛像请回来之后供养在家里,现在送给我们达拉斯佛堂里面,佛堂里供著。他所见的佛像就是这一尊佛像,而在窗户上现这个相的时候,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分钟。那么这个境界比较常有,这是现的、看到的是佛像,是一个雕的佛像;窗户上确实没有这个,但是他见到。

  见到光,闻到异香,这一种机会就更多,这是学佛人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多半在初学。所以有一些同学来问我,他说「法师,我刚学佛的时候瑞相很多,闻到异香、见佛、见光,现在都见不到了,是不是我退步了?」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没有退步,你的功夫很正常,如果你现在常常见到,你就著魔了,那就错了」。为什么初学的时候?初学来给你增长信心,已经相信了就不能再现了。再常常现,那就不是好境界了。到你功夫到某一个阶段,等於来考试一样,给你做一个证明,也给你一个安慰,也看看你自己的定力。那么这些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

  那么阿难,当然这都是圣人,与会的大众都是大菩萨再来的,所以他们的感应就非常殊胜。那么佛教给他这个方法,阿难尊者立刻就照办: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

  面向西方『合掌』,「合掌」是表敬。什么是敬?一心叫敬。我在求佛的时候,或者我们诵经、我们拜佛、我们念佛,都要一心念,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这个念才得力。这个「合掌」,十个指头代表散乱,把一切散乱收起来合而为一了,表示一心。「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是真正的恭敬。

  【顶礼白言。】

  『顶礼』是拜佛,向著西方合掌拜佛。

  【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阿难顶礼当中有发愿,『愿见极乐世界』,见极乐世界的依报;愿见『阿弥陀佛』,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供养奉事,种诸善根』,这是阿难之所求,也是阿难之所愿,他的愿求。愿意「供养奉事」,用什么「供养」?如教修行「供养」。辗转劝化就是「奉事」。这两种是一心一意自行化他,就是「种诸善根」。阿难在此地这个愿行也是教导我们的,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做了一个示范。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这个感应非常之快,实在讲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合作,立刻就兑现,佛就现前了。诚则灵。你们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到画符念咒。有人画的符,这符很灵;有人念咒,咒灵。有人念咒不灵,画符也不灵,什么原因?不诚。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心是清净的,里面只要一个念头,这心就不诚了。所以画符,这个符籙家画符的人平常要练,那个符要练得很熟,因为什么?他要快,一笔就画下来。他这个笔点下去,没有念头,一道符画下来一个念头没有,这个符灵。如果在画符还想别的事情,这符就不灵了。

  念咒也是如此。所以你们持咒的人,像这个楞严咒、大悲咒很长,那一个咒里头从第一个字到末后一个字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咒就灵,打个妄想,这个咒就不灵了。所以古德跟我们讲「念经不如念咒」,什么原因?经太长了,咒比经短。这一部经从头到尾,一个妄念没有,这经就灵了。太长了。「念咒不如念佛」,这一句佛号四个字,四个字里头不打一个妄想,容易办得到。所以这个咒愈长愈不容易,心地清净愈不容易。

  他们是「感应道交」,诚则灵,诚心诚意,一个妄念都没有,所以感得阿弥陀佛现身了。现的这个身相是大身,我们常讲是报身,阿弥陀佛的报身。那么佛的身体是金色光明,所以比喻作『黄金山』,高出一切世界之上。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这一小节也是不能缺少的。世尊给我们介绍说『阿弥陀佛』功德巍巍,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谁见到了?谁听到了?现在在这个法会十方诸佛都出现了,证明释迦牟尼佛讲的话没有错,是真的。在这个法会上,诸位要知道,不是阿难一个人见到,除了十方世界来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罗汉,这些圣人我们不问他,单单讲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比丘众、比丘尼众,在家的男居士、女居士,还有一些护法众,国王大臣,这些在家的皈依弟子,经典上告诉我们,参与这个法会是两万多人,人人见到。不是某个人见到,大家统统见到,这个不能不相信。那么这是本经佛给我们讲十方佛赞,《弥陀经》里面讲的六方佛赞,在此地我们都看到了。

  『无碍无断』,这是讲诸佛如来无碍的辩才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这个赞叹就是指为一切众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部经就是对西方世界的赞叹。「无断」是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念诵是赞叹,我们持名,这一句名号也属於赞叹。所以净宗修行人修行的要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不夹杂就是真诚,不能夹杂一个妄想。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阿难见到了,也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观无量寿佛经》,阿难与目犍连跟著释迦牟尼佛到韦提希夫人的皇宫,见到西方世界,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比较之下,极乐世界是无比的殊胜庄严。所以阿难说了,『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阿难的善根比前面阿闍王的善根就不一样。阿闍王子听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只动个念头,希望将来自己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想往生,还没想去。阿难就不一样,阿难听了、见到了,就发愿求生净土。所以诸位要问「阿难尊者现在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知道的?」「这经上有。」阿难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证明。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阿难发愿求往生,释迦牟尼佛不辜负他,立刻教给他求往生的方法,这个几句话就很重要了。「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叫做「三资粮」,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信、愿」,阿难具足了,怎么个修行法?佛在此地这几句话我们要注意到,佛说『其中生者』,凡是生到西方净土的人。『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正应了《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纵然是下下品带业往生的,过去生中都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我们想想前面阿闍王子才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很多了,跟无量还差很多。所以供养四百亿佛,听到这个法门还不动心。我们今天劝人,人家不愿意往生,这有什么奇怪?这很正常的现象。你一劝,人家马上就听,那才叫真奇怪。为什么?你就晓得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劝归劝,他不肯听、不相信,我们知道很正常。他一听了就接受、就真干,是很不正常,这个要知道。真的不容易。

  『植众德本』,这就是福德,多善根、多福德。这个「德本」有两种,一个是「勤修六度」,一个是「一向专念」,这个是「植众德本」。假如这两种都做到了,他决定往生。两种当中做到一种,这一生能不能往生就不能够确定。两种统统做到,「勤修六度,一向专念」,这就对了,这是我们往生的保证。

  底下佛劝阿难尊者,『汝欲生彼』,你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一心归依瞻仰』,注意这个地方,「一心归依」,「一心」是专,二心就不行。我又想亲近阿弥陀佛,还想亲近弥勒菩萨,这就不行了,恐怕两边都去不了。所有学佛的人,辛辛苦苦学一生,最后没有结果,都是三心二意,拿著佛法当人情,认为什么?我要专念一尊佛、一尊菩萨,那些佛菩萨对不起他。或者怀疑什么?我念阿弥陀佛,不念他们,他们见怪,还打这个妄想。认为佛菩萨也跟自己一样,你不来念我,我就找你麻烦,我就怪你。那这样佛菩萨就变成凡人了,甚至於连凡人还不如。凡人当中,贤人、君子你得罪他,他都不会怪你。这是很大的罪业,把佛菩萨看作凡夫,还看作下等凡夫,你说这怎不糟糕!这大错特错!实实在在奉告诸位,过去不管你念什么经、念什么佛、念什么菩萨,你今天专一念阿弥陀佛,那些佛菩萨都鼓掌,都说你对了,你没错,都赞叹你,都祝福你。你还继续那么念下去,这些佛菩萨看了摇头,为什么?不能成就,心不能专一,这就错了。所以一定要「一心」。

  「归」是回头、回归。从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追求这些,世间的荣华富贵,都追求这些。今天学佛了,我不追求这些,我从这里回过头来,我一心一意只求西方净土,这是回归。从世间法里面回归,依靠阿弥陀佛。还得从佛法里面回归,以前我修学许许多多经论、宗派、法门,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完全了解了,我要把那些统统放下,从今天起一心一意专修阿弥陀佛的法门。我们礼拜,专礼阿弥陀佛;我们思惟,专想阿弥陀佛;我们口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身口意三业皆专,这叫「归依」。净土现在有五经一论,有六样东西是专讲净宗的,最好这五经一论我们专依一部经,省事。专依一部经修行,其余的五种可以做做参考。实在讲做参考,行。你不去理会,也行。专主一门,这就对了。这个五经当中随便专主哪一门,都决定成就,因为这个五经一论统统是教给我们专修专弘的。这叫「归依」。

  此地「瞻仰」两个字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仰慕,像这个童子仰慕父母一样,常常会想著,看不见就想,要用这样的心态来对阿弥陀佛,来对西方净土,这个西方净土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小孩离开家久了,他想家,他要回家。你看一、两岁的小孩,他会说话了,出去玩久了,他要回家,他想家。看不到父母了,他要问他的父母在哪里,他想父母。他那个脑袋里头没有别的,只想父母,只想家。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当作家,阿弥陀佛当作父母,时时刻刻想,时时刻刻恋慕,这样的心态来念佛,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的,所谓「万修万人去」。所以佛这个地方两句话,「应当一心归依瞻仰」,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广,我们要细心体会,这就是决定得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五十二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2

  请掀开经本七十六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於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前面讲到这个感应的不可思议,这是佛当年说法与会的大众,这经典上记载是两万人,这两万人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其他像这个国王大臣这一些护法的人数没有计算在内,如果统统计算在内,当然是一定超过两万人。这样一个盛大的法会,阿弥陀佛在这里现身,是每一个人都看到的。这是昨天跟诸位报告了,这「三转法轮」里面,这是「作证」,阿弥陀佛来给我们做证明。不但他们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而且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见到了,今天这个经文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阿弥陀佛从『掌中』放『光』,这个不是身光,是放光。身光是属於常光,这是放光。这个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诸佛国土大家全都见到了。见到了,看得就非常真切,经上讲『如处一寻』。这个「一寻」是我们世间这个度量的距离。在中国古老的度量衡当中,「一寻」是八尺,换句话说,不到一丈,这么近的距离当然看得很清楚。这个「一寻」是两个说法:一种是八尺,一个就是我们自己手张开,这个距离叫「一寻」。可见得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就在眼前这样的距离,显示出十方一切诸佛的刹土,统统都看得很清楚。

  『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殊胜』第一,就像佛在前面赞叹的话,所谓「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一切诸佛的光明都比不上阿弥陀佛,在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得到证实。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殊胜光明,极清净故」。因此这个世界,平常我们肉眼不能看见的,在佛光普照之下都见到了、都看到了。

  这个现象现代的科学能够理解,但是还做不到。现代人的知识比从前是丰富多了,知道这个光有许许多多种,像光波长度不相同,人的肉眼只能见到这个光波里头极小一个波段,比这个波段长的我们看不见,比这个波段短的也看不见,可见得这个肉眼的能力非常非常有限。我们这个耳也是如此,像个收音机一样,只能收到固定的这个音波,比这个长的、短的都收不到。现在我们利用机械,但是机械的能力还是很有限,比这个波度长一点的或者短一点的,我们已经能够探测出来了,像现在的X光、紫外线,这些都是我们肉眼不能见的,我们用仪器可以把它探测到,可以证实。我们用收音机能够收到不同波的这个音声,这就证明宇宙之间无论是音声、无论是光波,实在讲是无量无边。

  佛的光明,注意这里一句经文,『极清净故』。我们今天的心不清净,所以能力丧失掉了,眼不能看到所有一切的光度,耳不能听到所有一切的音波,是心不清净。因此我们能够体会到古德所说的「修定」。为什么说禅定能发神通?这个道理不就明显了吗!禅定是什么?心清净。心清净,能力就恢复了。清净一分,恢复一分;清净两分,恢复两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那个光波,他能看见,听不到的音波,他能听到,就是这个道理。阿弥陀佛是「极清净」,这是大众藉阿弥陀佛的威神,让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也看见了,听不到的也听到了,这是弥陀「极清净」心的作用。使我们能理解这个定功深的人,他能够见到许许多多常人见不到的境界,譬如六道里面的事情,这是比较浅显一点的。

  这个『黑山、雪山、金刚、铁围』,佛在经上常讲的娑婆世界这些大山,而我们一般人确确实实不知道它的所在,也没有人见过。『大小诸山、江河、丛林』,这是指我们凡夫平常能够见到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天人宫殿』,这是我们见不到的。欲界天、色界天在这个时候全都看到了,在佛光照耀之下全都看到了。下面有比喻说:

  【譬如日出。明照世间。】

  这两句是比喻,我们在黑夜的时候对於外面的境界看不清楚,太阳出来了,把一切境界都照明了,我们见到了,这个比喻阿弥陀佛的光明,把这个六道、三界、十方诸佛的刹土统统照明了,使我们样样都能看得清楚。

  【乃至泥犂。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

  前面跟我们讲的是诸佛世界、是我们天、人两道的居住环境,没有提到三恶道,这里给补出来了。『泥犂』是地狱,『溪谷、幽冥之处』,这个「溪谷」里面有龙蛇,这就是畜生道,「幽冥」是饿鬼道。这个两句是讲三恶道也在佛光普照之下,也让大家都见到了。

  阿弥陀佛有这种殊胜的能力,可是诸位要记住,这个能力不是佛独有,不是佛专有。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以这个能力不是奇怪的,是属於我们的本能。佛在《华严》、《圆觉》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本能的起用。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本能显现不出来?本能到底到哪里去了?佛告诉我们本能决定不会丧失,如果会丧失,这有生有灭了,这就不是真的。真正的智慧能力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自性的起用。现在智慧能力不起作用了,是因为有障碍把它障住了。佛家常讲二障、三障,二是二种,二种障碍,三种障碍,把我们的自性障蔽了,就像阴天云层很厚把太阳光遮住一样,道理一样。阳光有没有丧失?没有,只是被云彩障住了,不能够起作用。

  这两种障碍是什么?佛在《华严.出现品》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能,统统有,决定平等的,成佛是平等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道破了,我们有妄想、有执著,这个妄想、执著就是障碍,就是二障的根源。这个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二障的根源就是妄想、执著,妄想发展就变成了「所知障」,执著发展就变成了「烦恼障」。你有烦恼,你有妄想,刚才讲了,你的心就不清净、就不定,所以这个能力大大的丧失掉了。如果这两种障碍去掉了,你本能再恢复了。纵然像阿弥陀佛这样完全圆满的恢复,你有没有得到?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本有的。如果不是本有的,那是真正我有得到了。本有的,你得到什么?所以《楞严》里头说得很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不过是恢复自己的本能而已,哪有新东西?绝对没有新得的,只是恢复本能而已。

  所以诸位同修千万记住,恢复本能一定要「修定」。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道不一样,也就是讲修行手段不一样,目的是一样,统统是恢复清净心而已。这个清净心也就叫做「禅定」,那么在净土宗叫「一心不乱」。一心就清净,二心就不清净;一心就是禅定,二心就不是禅定。所以名词术语随便怎么说都没有关系,它的意义、境界是相同的,是一桩事情。

  那么由此可知,佛法所讲决定不迷信,所说的全都是事实,不要把它看作这是神话,那你还是自己蒙蔽了自己,为什么?你依照这个方法,心地果然清净,这个境界你看见了,是事实。我们今天因为这个妄想、执著太重,这个境界隐没了,见不到了,佛给我们说了我们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这叫「迷」。所以佛法所说的全是可以证实的,绝对不是说佛讲了算数,我们凡夫说的不算数,佛没有这么武断。佛给我们讲的一切境界,希望我们自己统统把它证实。什么方法证实?你把心清净,你就证实了,才知道佛所讲的究竟是有、还是没有,是真、是假,必须自己要用一点功夫。下面还用比喻来说: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

  这个『劫水』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谓的洪水。这是整个世界都淹没了,他用这个「劫水」来做比喻。『弥满世界』。

  【其中万物。沈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这个比喻是比喻佛光。因为佛光不现的时候,日月都有光明,所有日月灯光它都有光明,但是它那个光明小,所照的范围有限,而且这个光明是有障碍的,只要有东西障住它,它就照不到了。不像佛光,佛光能透视,没有障碍,佛光是透视的。那么这就是说在佛光之下,所有菩萨有光明,声闻、缘觉有光明,天人也有光明,日月也有光明,这些光明都显不出了。好像我们在太阳底下点个灯,这个灯我们觉得亮度还不错,可是在太阳光之下,这个灯就显不出它有光明了。这是把佛光比喻『浩汗』的大水,其他光明统统掩蔽了,这是形容佛光的殊胜圆满。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

  这是刚才所说的,前面是比喻,就比喻这桩事情。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明耀显赫』是形容阿弥陀佛所放光明的殊胜。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

  可见得这个事情不是阿难一个人见到的,是当时参加法会大众统统都见到的,这跟我们做证明,这个不是假事情。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阿难尊者负责集结经典,参加集结经典的人都是阿罗汉,也就是都是阿难的同学,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集结之严格,不是少数服从多数;集结的方式,就是阿难把佛当年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就是「覆讲」,重复讲一遍,所有的这些同学来做证明。阿难所讲的,每一个人听到都同意,佛确实是这么说的,这才能记录下来。如果有一个人提出怀疑、提出反对,这一句话就把它删掉。所以不可以有一个人反对的,这个是对后世人负责任,告诉我们经典字字句句可以相信。不是说多数人同意「佛是这么说的」,还有一部分怀疑「我觉得佛不是这样讲的」。现在是少数服从多数就可以决定。那个时候集结经藏的时候,一个人提出意见都不行,保持这个经典流传的纯正。

  那么阿难重复给我们说出这个状况,当时没有人反对,人人都同意阿难尊者的说法,为什么?他们也曾经参与这个法会,阿难所见到的,他们大家统统同时都见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相信。我们再看这个经本是会集本,我们仔细去看一看原译本,五种原译本里面都有这个经文,都有这一段文字,有这一段记载。由此可知,它真实不虚。

  『此会四众』,当时佛讲经这个法会参与的这些听众们,「四众」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还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这是指一切护法神,我们凡夫肉眼见不到的。这一些数量必然不少,他们统统见到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这是见「依报」,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

  【阿弥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

  这是说见到『阿弥陀佛』。佛坐在『高座』上,这个位子特别的显著,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他们所看到的。

  【声闻菩萨。】

  这是指佛的学生。我们晓得,这是从前面经上读下来,我们都知道西方世界只有菩萨,没有声闻,也没有人天,即使下下品往生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的菩萨,我们常讲古大德所说的「圆证三不退」。

  虽然带业往生,确确实实是凡夫身分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到达极乐世界,这是接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就像此地一样,佛这一放光,这个光明的加持使你有能力看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有能力看到我们这边六道的状况,这个不是普通人能看到的。普通要有这种能力见到这个境界,这是常说的八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此地情况差不多,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使你的能力的恢复几乎等於八地菩萨。但是你的烦恼没断,所以跟他方世界做个比较,那你是人天身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等於他方的声闻。

  所以佛在此地给我们说『声闻菩萨』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就断烦恼层次上来说,等於他方世界的菩萨、声闻、天人,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说这些人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们去往生的,就是人天;证得阿罗汉去往生的,那叫声闻,是这个意思。西方世界,记住,是平等世界。我们可以说一切诸佛刹土都不平等,唯独西方世界很特殊,它是平等世界。这个平等是弥陀本愿威神所致,这个道理在此地,完全是佛力加持的。这是看到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有无量无数的学生在那里听讲,这个是「声闻菩萨」:

  【围绕恭敬。】

  是在那里听讲。

  【譬如须弥山王。出於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这一段用『须弥山』来比喻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个「依报」就是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事环境,以人事跟物质环境就可以把整个都包含了。这一小节里面虽然是比喻,我们容易体会它的意思,可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注意的,『清净平正』,我们要用功的也在这个地方。清净心、平等心、正直光明,或者中国人所讲的正大光明,这才能相应,整个世界是如此,无论是人事、是物质环境,无不如此,所以『无有杂秽』。

  『及异形类』,这一句要紧,假如里面真的有声闻、有菩萨,那就不一样了,那就有「异形类」。没有「异形类」。那个「无」是连下来的,「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就是也没有「异形类」。这是证明那个世界纯一菩萨,纯一『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这个经文从前面一直读下来,是非常明显的看出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界。凡是往生的人,全都是普贤菩萨。《华严》上告诉我们「不修普贤行」,这是讲菩萨,菩萨要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华严》之殊胜,菩萨统统修普贤行,这才能够圆满成佛。西方世界纯粹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它有「四土」、「三辈」、「九品」,实际上就跟我们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从初信位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级,像学校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二年级。这五十二个阶级全是修的普贤行,年级低的是小普贤菩萨,年级高的是大普贤菩萨,这些小菩萨、大菩萨全是普贤菩萨。

  在一般理论上讲,事实上讲,确实还有大有小,可是到了西方世界没大没小,这是奇怪,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为什么没大没小?被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这小菩萨全部提升都变成大菩萨,这就是讲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种种一切受用都等於八地以上的菩萨,这是一下提升上去了,是弥陀本愿的力量。可是他自己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实际上见思烦恼还没断,尘沙无明也没断,这从他实际上,所以他到那边还要努力进修。如果用功很勤奋、很精进的,他成佛就快,如果懈怠一点,他成就就比较晚,早晚都成佛,都是一生之事。他的寿命长,无量寿。这是它最殊胜、最圆满之处,寿命无量。

  修行勤惰这个事情在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再懒惰,他不会留级、不会退转,就是说他进得比较慢一点就是了,绝对会进步。他为什么不会退步?修行的环境太好了,老师是阿弥陀佛,同学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做同学,你跟他们天天在一块,你还会退步?那不可能嘛!这就是修学环境太好了,你想退也退不了,有许许多多人帮助你。所以那个地方是「圣贤共住」,就是小本《弥陀经》上所说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此地这个「圣贤共住」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一个意思,完全相同。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

  『阿难』尊者见到,当时与会的『菩萨』们见到了。那个『众等』就是等同下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这个国王大臣、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没有一个不『作礼』,就是礼拜阿弥陀佛。「皆大欢喜,踊跃作礼」。

  【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这是阿弥陀佛的圣号,后面『三藐三佛陀』是梵语,「三藐」翻作正等,「三佛陀」翻作正觉,正等正觉,要是完全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南无阿弥陀正等正觉。我们正等正觉,现在用一个「佛」字就全都包括了,不必这么麻烦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南无』两个字也是梵语,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敬礼的意思。我们敬礼,向阿弥陀佛敬礼,向阿弥陀佛致敬,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在许多意思里面,是以皈依这个意思最为殊胜,因为皈依才叫真正的恭敬,才是真实的恭敬。「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世法、从佛法、从一切法里面回过头来,专依阿弥陀佛,这就是真实的恭敬。阿弥陀佛在哪里?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我们今天完全依据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境界来修学,那就是真正皈依阿弥陀佛。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

  这底下是讲一般人,是六道的凡夫,指一般人。乃至於畜生,『蜎飞蠕动』是畜生。

  【覩斯光者。】

  他们也见到。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是平等加持一切众生,并不是只有菩萨、罗汉才能见到,我们六道人天也能见到,不但我们能见到,动物也能见到,饿鬼也能见到,地狱也能见到,一切众生统统能见到,这个才叫真正的慈悲。所以佛心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这个光明才这样的殊胜,才有这样的功能。那么六道里面,特别是讲恶道众生,这个三恶道的,三恶道苦,见到佛光,这个苦难就中止了。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

  这个光明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地方是从果上讲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

  六道的凡夫为什么受苦受难,它一定有原因。今天这个社会上有不少高级的知识分子,认为这个世界苦难的根源是众生生活程度差距太大,所以这个社会才会动乱。这个看法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第二面,所谓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一切众生生活享受能平等吗?给诸位说,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平等。它为什么平等?它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所以才达到平等。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为什么不会平等?各人所造的业不相同。业因不相同,果报怎么可能相同?所以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社会安全动乱真正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在教育。我们中国古老的圣贤知道,你看这个《礼记.学记》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使每一个人能明理,心就平了;富贵的安於富贵,贫贱的安於贫贱。富贵的,他前生修的福,今生应该得的果报;贫贱的,前生没修,那今生受这个清寒,这是应有所得,就不会怨天尤人。每个人都过得很自在,都过得很快乐,社会没有争执,这要靠教育。

  佛给我们说的因缘果报,这是真理,这是事实。众生所求的,不外乎富贵、智慧、健康长寿。这不管中国人、外国人、古人、今人,哪个都想求的,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你要不修因,哪来的果报?看到人家有这个果报,人家前面修因。富贵,佛告诉我们从布施得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得这三种福报,你要修三种布施。每个人修学的「因」不相同,所以他得的「果报」不一样。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天下就太平了,社会就安定了。这个事实真相,唯有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们知道。

  佛的光明不仅仅是明亮,佛光能启发我们的智慧,能够消除我们的无明烦恼,它有这个力量,所以接触佛光,他会回心向善。这个恶道是恶习气重,遇到佛光,他也能『慈心作善』,能够回心转意,『欢喜快乐』,他就能够离开恶道,就能够离苦得乐。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这一句经文是讲的不思议的瑞相。那么这些瑞相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天神在那里演奏?也有可能,但是也不尽然,为什么?性德的功能是圆满的。六祖大师在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五祖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虽然言语不多,但是将性德作用都说尽了。他里面有两句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就是性德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的,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此地天乐鸣空是性德的显露,这能讲得通,所以纵然是殊胜的感应,依然不离自性。能生万法,天乐鸣空这也是一法。『皆作五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交响乐,极其美妙的音乐,供养佛、供养菩萨、供养一切大众。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於虚空散作供养。】

  这个境界也是阿弥陀佛威神所致。弥陀的威德,一切诸佛敬仰赞叹。佛光遍照,使尽虚空遍法界变成一体,所有的隔碍都没有了,障碍都没有了。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我们能见到,他们那边人说话声音我们能听到;我们在此地,他也看到,我们这个地方讲经说法,他也听到,完全没有障碍了。今天看到这个十方世界的天人,看到这个释迦牟尼佛在此地宣扬《无量寿经》,赞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劝勉大家往生净土,这些人见到欢喜,自自然然就来供养了,以这个香花在虚空散花供养。

  【尔时极乐世界。过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

  这个一段经文就说得更亲切了。佛的威神使极乐世界跟我们的距离就像面前,面对面一样,你就看得非常清楚,也听得非常清楚。我们今天看电视,电视是个画面,是个平面的,虽然现在这个立体的电视已经发明了,还不普遍。佛的威神变的,这个不是平面的,这是立体的,使你感触里面完全真实。

  【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里面的菩萨看到我们也像在面对面一样,彼此看得清楚、听得清楚。

  【悉覩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我们在这里所有一切活动,他们也看得很清楚。如果我们对於经典这一段的记载深信不疑的话,我们现前这一会,我们眼睛看不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看得到我们,我们这一会所有一切动态,他们也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用功念佛,哪一天往生,他们都知道,到时候来迎接绝对不会耽误的,这是靠得住的。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这一段经文以弥勒菩萨来给我们做证明,证明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它的旨趣是要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慈氏菩萨』就是弥勒菩萨。这两个人是这一次法会里头主要的当机者,就是要接受,将来还要负责承传,要弘扬的,他们有极大的责任。

  【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这是佛问他们两个人,西方世界这种种状况你们是不是看清楚了,跟佛以往所说的是不是一样,有没有出入,问他们,现在你们是亲自见到了,亲眼见到了。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徧佛刹不。】

  『欲界诸天』,这是讲六欲天。从四王天向上至忉利天,这个两层我们叫它做「地居天」,他居住在地面上;夜摩以上居住在空中,叫「空居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个都叫做「欲界」。这个六层天。再往上去就是色界,四禅十八层天;色界的天顶叫『色究竟天』。这一些天人散花供养。

  前面说过了,西方极乐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哪里来的「诸天」?怎么会有天人散花?给诸位说,天人散花是庄严道场。这个里面也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们在《弥陀经》、在《观经》里面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鸟,鸟是畜生道,那些鸟不是真的畜生道,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换句话说,你喜欢什么,阿弥陀佛会变化什么,变化所作。这些诸天何尝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阿弥陀佛这些菩萨们变化所作,菩萨们游戏神通供养老师、供养同学,不妨表演表演,这个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统统有能力。只要到达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他的能力就跟《普门品》里面所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能够自在随意变化,变化天人散花供养,供养老师、供养同学。这是这么一回事情。绝对不是真正那个世界怎么又有六道,天是六道里面的,那里头没有六道。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阿难』答覆得非常肯定,『唯然』是应允,非常恭敬的答应,已经看见,如佛所说。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这是问他们,『阿弥陀佛』在那里讲经说法,你们有没有听到?「阿弥陀佛」讲的什么经?说的什么法?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如果你们在外面遇到人,人家知道你学佛了,问你一句,你们佛教的经典很多(这是真的,世界上所有一切宗教的经典,没有佛教这么多),在这么多的经典里面讲的是什么?你要有能力答覆出来。

  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归纳起来,不外乎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一句话就解答了。佛学的术语叫「诸法实相」。讲「诸法实相」,不学佛的人听不懂。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本人,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佛经所说的是我们自己跟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这个要不要紧?他如果要真正明白了,他一定会学佛。为什么?在这个世间没有第二桩事情比这个更重要了。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生活环境,这叫迷。因为迷,所以你有很多事情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也说错了,这才招来的苦果。你如果都明了、都清楚,你的想法没错、看法没错、做法也不错、说得也不错,那你就得乐了,你就得自在了,佛教学的目的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那不知道,人家问的时候,「这个佛法那么多经典,说的什么?」「我不知道」,不知道也就是迷信,那你当然是迷信。一定要晓得。所以真正搞清楚,你才晓得佛陀教育之伟大,真正了不起,人人都愿意接受。

  我们在美国,实在讲现在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否则的话,外国人对佛法会喜欢得不得了。我这个达拉斯佛堂建好之后,我们举行开幕头一天就招待我们的邻居,附近那些外国人,招待邻居,我们邀请他们,他们也很喜欢到佛堂来。我给他们简单介绍佛法是什么?他问我:「我们供的是什么?」「我们是净土宗,供的是阿弥陀佛。」他问我们:「阿弥陀佛什么意思?」我找同学给他翻译,我说:「阿弥陀佛这第一个意思,长寿」。他听了很欢喜,他说:「我们也要长寿」。「快乐。」「这个也需要。」「清净。」他说:「这个我们统统需要」。我说:「你统统需要,每个星期六我这里开放,欢迎你们来,这个地方你一定可以得到长寿、快乐、清净」。

  他们真的需要。而且很坦诚的告诉我们,他说他们有许多事情,他们都是基督徒,在教堂里面不能解决,虽然信神,虽然每天去祷告,心里面总疑惑神太不公平了。这是他们告诉我的,太不公平了,还有怨气在。我说佛给我们讲因因果果,决定公平,到这里来,你的疑惑、你那个抱怨都会化解掉了,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这个佛法确实是能做到的。

  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就是一切诸佛所说法的总纲领。『宣布一切世界』,一切世界里面理事因果的真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化众生不』,「化」是教化众生。这是问阿难、弥勒菩萨,你们有没有听到。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都听到了,都见到了,都听到了。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徧至十方供养诸佛不。】

  佛再进一步问,问什么?问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那边的人,他们日常生活的状况你有没有看到,这些事情是我们最关心的了。

  『净行之众』,这个「净行」要注意,唯有「净行」才能得生。这个念佛诵经,「行」不清净不能往生,这个要晓得。「行」是行为,行为太多太多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佛在经上讲「身口意」,这个三大类全部都包括了。「身」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一切造作,这是身业的行为。「口」是言语,言语是口业的行为。「意」是思想、见解,这是意业的行为。身口意三业行为要清净。有恶念恶行,不清净;善念善行,也不清净,这个诸位要知道的,善恶两边都要舍掉。恶业,这个恶的行为变三恶道,善的行为变三善道,换一句话说,超越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净」业,这个「净」业就是两边都不染,两边都不执著,当然恶一定要断,善一定要修,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就清净了,像般若经里面所讲的「三轮体空」,这样就对了。如果我们对於般若经上讲的理论、方法不熟悉,不知道怎样用功,那么最简单的,执著名号,用这个方法一门深入就行,自自然然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心里面不思善、不思恶,专思阿弥陀佛。

  像前面跟诸位报告的,我们每天拜佛,拜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每天要拜佛,何况拜佛对於健康长寿有一定的好处。世间人实在讲他不懂得养生之道,所以他的衰老、死亡、疾病都多,而且快速,他不懂得养生之道。人是身心,佛法讲的色心集合的一个体,心要清净,身要动。身是机器,不动就生锈了,就不起作用了。身要动,心要不动。现在人,他的身要不动,要很舒服,心在那里动,恰好颠倒,那他的问题就严重了,什么怪病都会生出来。

  所以佛法用轮来做标志,叫法轮。轮的心是圆心,你们想想圆心是什么样子?圆心是有,当然有心,不能说没有心。心在哪里?找不到,心是空的,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你要常常想心是空的,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圆心。我们养心,心要清净,什么都没有,这个心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实在讲,它根本也染不上。心要净,心要空;身要动,身要劳动,这样身体才会健康、才会长寿。

  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是心动才生的,所以心里面的污染比环境污染严重。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知见的污染,是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那个真正念佛人,心地清净,他不生病。他临走的时候,预知时至,他不生病,他可以站著走,可以坐著走,自自在在。你问他为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就是「净行」,没有别的。如果我们懂得这一个事实的真相,认真的来修学,我们就不会生病,我们就不会衰老,我们将来走的时候也会很自在,这是佛法真正的利益。

  所以佛法,我过去也常常在讲席里头向大家报告,这个方法是道道地地、确确实实能叫我们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其他这个世间学术统统做不到,这个东西可以能做到。这三样也是大家都要求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到佛门里面来求一定可以得到的。所以「净行」就非常非常重要了。中国人念《金刚经》多,《金刚经》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的,你想它干什么?你执著它干什么?应当放下。所以只要好好的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东西统统放下,我们三业就清净了。心净则国土净,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一的一个条件。所以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修「净行」的。

  『游处虚空』,这是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地面、空中,随心所欲,得大自在。『宫殿随身』,我们今天到远方去旅行也要乘飞机,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去旅游不需要,自己的房子可以跟著自己一起飞到那个地方去,而且你居住的这个房子随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想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随心所欲在变化,这叫圆满。如果不能随心所欲的变化,那就不圆满,那就不自在了,一切随心所欲。

  【无所障碍。徧至十方供养诸佛不。】

  比《弥陀经》上讲「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范围大得太多了。《弥陀经》罗什大师的翻译是别有用心,这个也很难得。其实西方世界的人,他们的能力是尽虚空遍法界,任何一尊佛的刹土随念都到。十万亿这个范围太小太小了。罗什大师翻十万亿是迁就我们这个世间人,这个世间人感情太重了,我们这个世界距离极乐世界是十万亿佛国土,所以他就用这个方法来翻。这就说明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随时可以回到家里来看看,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想家亲眷属,天天都可以回来,天天都可以来看看,是取这个意思。实际上他的能力是太大太大了,是『徧至十方』。

  上是『供养诸佛』,听佛讲经说法;对下来讲,他是菩萨的身分,度化一切有缘众生,这是说那边人日常生活状况。他们生活自在,不像我们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日子过得很辛苦。冷静想想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一场空,还要随业流转,苦不堪言。为什么不把念头转一转?修净业,这是应当要觉悟的。再往下看:

  【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

  这一句话很要紧很要紧。十方世界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念佛去的,到达西方世界之后,这一句佛号还是不停,还继续在念佛,换一句话说,法门没有改变。我们要问有没有改变的?有,当然有。在那个地方修学,随心所欲。可是不改变的也大有人在,就是用这一个法门修到底的,大有人在。哪些人?大势至菩萨带头,你看《楞严经》上所讲的,大势至菩萨与五十二同伦,这个「同伦」就是志同道合的,他是专修念佛法门的。这个五十二位是讲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个五十位,等觉、妙觉。所以这一帮人他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成佛之后还念佛,用这个法门成就自己,用这个法门度一切众生。

  所以夏莲居,你看这个《净修捷要》里面讲「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个说得很正确。在法界里面提倡念佛法门,专修专弘,是大势至菩萨。在我们娑婆世界提倡念佛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初祖。在中国是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他是中国的初祖。这个地方讲的是法界初祖,西方极乐世界专修这个法门的人很多很多,这一句佛号不停,不中断。

  【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

  这就跟《弥陀经》上、《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样,无数的化禽,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也讲经说法,也念佛、念法、念僧。那么这些事实,问他们有没有见到。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统统见到了,『佛』平常所讲的,现在全都见到了。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这很奇怪的事情了,问这个弥勒菩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胎生』的,你有没有看见。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於宫殿。又见众生。於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这个里面很有味道,而且对我们关系也很大。今天时间到了,下一堂跟诸位解释这个问题。

  无量寿经  (第五十三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3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九面倒数第三行:

  【边地疑城第四十。】

  在前面一品,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虽然是对阿难跟弥勒菩萨说,其实是对与会的全体大众来宣说,这是阿弥陀佛以及十方一切诸佛所展现的境界,当时参加法会的人是人人都见到了。这样的经文足以启发我们清净的信心,使我们对於这个事实决定可信,不至於再怀疑了。

  末后这是问到弥勒菩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部分是属於胎生的,问他有没有见到这些事情。弥勒菩萨答应了,他见到了。而且对於这一部分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生活的状况,可以说也描绘得相当清楚。他说这些人就像我们世间「夜摩天人」一样,那么样的自在、那么样的快乐。除这个之外,他所看到的有莲花化生的,这个莲花化生就是九品往生的。所以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往生的、还有所谓胎生的?其实西方世界决定没有胎生,这一点我们要晓得。那为什么说胎生?是他们这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障碍,换句话说,有苦。这个四种「生」:胎、卵、湿、化。西方世界里全是化生。以胎生最苦,所以他们在这里受苦比喻作胎生。

  他受的什么苦?第一个是不见佛,不像九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就见到观音、势至,他见不到。不能见佛当然就不能闻法。第二种苦,不能闻法。第三种苦,不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第四种苦,不能随意离开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闻法,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四种苦,所以叫他做胎生,实际上他也是莲花化生。为什么他们有这几种苦处?今天这一章就要详细的说明了,这与我们有很密切的关系。请看经文: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於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大致上堕在这个『边地』。实际上,这个「边地」不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边缘地区,不是的。只要有这个障碍,即使生在阿弥陀佛七宝莲池里面,也叫做「边地」。那么这个障碍不是佛给他的,是他自己找来的,还是自己的因,自己结果。当然佛力也加持,佛力加持,他自己的疑根不断,佛在这一方面加不上,力量加不上,他本身有抗拒的力量,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总而言之,他是『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一句是总说。

  对西方极乐世界怀疑,为什么还会往生?他这个怀疑不是完全怀疑,是半信半疑,「听说西方世界这么好,这么多人往生去了,我也试试看,那真能往生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这一种心态,这个就是「边地疑城」一类的人。所以他也真干,他不是不干。他是抱这么一个心态来念佛,他也念到能伏烦恼,能伏烦恼就能往生,还算不错了,还是很难得。生到西方世界所耽误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这个经上给我们讲五百岁不能见佛闻法。五百岁是个限度,换句话说,只比这个短,没有比这个长。五百岁是从哪里算起?不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前面讲过,它里头没有年月日时,所以这个五百岁,《观经》里面讲的这个时劫的长短,都是以我们这个世界算的。我们这个世界五百岁,在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讲是非常短暂的一个时间。换句话说,他到那里去之后,经过一段时期他就觉悟了,他这个疑惑完全没有了,那么他就能恢复正常。

  所以这是把所有一切疑惑分为两大类。这个第一大类是不相信佛的智慧是圆满的。这个底下就说了,『不了佛智,不思议智』,我们刚才念的这是第一类的,对於佛的智慧有怀疑。实在说,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明诸佛如来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但是佛说得很明白了,真正能接受的人实在讲太少太少。我们大多数人能够承认佛的智慧比人高,比我们一般人高,我们一般人没有能力讲出那么多经典、讲出那么多道理,所以承认佛的智慧是非常了不起,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但是说他是究竟圆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有不少人摇头了,就怀疑了,「这个话可能是对佛的赞叹,不是真实的」,抱这样态度的人很多很多。甚至於出家学佛修行一辈子,他也不相信佛的智慧是圆满的,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常常说法的时候还跟人说「佛也有不能,佛也有不知」,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那么他这样人如果念佛往生,那这都生到「边地」。

  我们必须要晓得这不是佛的惩罚,不相信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与佛不相干。关系在哪里?是不相信自己自性本能是究竟圆满的,这个问题严重。佛跟我们众生的差别在哪里?没有差别,佛跟众生完全相同,这是要知道的。佛是自性能力完全恢复了,我们的自性能力是因妄想、执著把它障碍住了,不能现前。如果我们把妄想、执著离开了,我们自性本能就完全恢复,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换句话说,不相信佛的智慧、德能就是否定自性智慧、德能,他的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与佛有什么相干?不相干。

  你这个一念疑情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所以这个「疑」是烦恼障,根本烦恼里面「贪瞋痴慢疑」,那个「疑」是什么?实在讲就是怀疑自己自性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没有那么大的智慧,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德,是不相信自己。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他「不了佛智」。佛不过是修证到圆满而已,我们今天修证的功夫不够。

  下面给我们举出「不思议智」,这个「不思议智」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他的能力,佛的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事物他没有一样不会,真是现在人所讲的多才多艺。双手万能,什么都会做,而且都做得非常非常的美妙,那么这个就是「成所作智」,「成」是成就,「作」就是所作所为,「成所作智」。

  『不可称智』,「称」是称说。实在讲「不思议」、「不可称说」,意思都相彷佛,说不出的,没有法子称说的,这个就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讲的「妙观察智」。我们讲佛的慧眼,我们凡夫看人看事看物常常看错,佛有能力看得清楚、看得真切,一点错误都没有,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能够看到十方世界,没有看错的,这个叫「不可称智」。

  下面一种叫『大乘广智』,这一句就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讲的「平等性智」,唯有「平等」,就广大无边。我们今天心胸都很窄小,为什么心胸窄小?有分别、有执著、不平等,心量就小。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的心是清净的,他的心是平等的。智慧是哪里来的?智慧是心的起用。清净平等心,这个心量广大无边,所以它起的作用叫「大乘广智」。广到什么地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就是一个真心。这一个清净平等的真心起作用了,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哪有一样不知道的!你要问他为什么会知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他怎么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迷失了自性,你才会不知道,所以不知道是不正常的现象,尽虚空遍法界一切都知道,这是正常的现象。要依六祖大师的话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是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的依正庄严,这个「万法」是指这个。既然是自性所生的,这个「生」就是显现、变现出来的,那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知道是正常,不知道是不正常,不知道叫「迷」,知道叫「悟」。

  佛法对我们的教学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所以佛没有东西教人。佛给我们讲的话是句句真实,佛哪有法教人?等到你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了,那是你本有的,你不是从外面新得来的。本来没有,现在有了,那叫你真正得来的。你所有的,还是你原先本有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新得来的。所以大乘经上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心经》大家常常念的,常常读到的,《心经》在末后讲「无智亦无得」,「智」是什么?就是此地讲的这五种智。这个五种智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怎么说「无智」?这是你本有的,不是你新得的。这个「无智」就是没有一样新得的智;「无得」,没有一样新的你所得,没有。你所知、你所得,全是你自性的本能,你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个叫「大乘广智」。所以「广智」就是「平等性智」。

  末后,『无等』,「等」是等於,没有跟这个相等的。『无伦』,「伦」是同类的,没有与这个同类的。『最上胜智』,这是什么?这就是唯识里面讲的「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真如本性的本体,前面讲的「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是它的作用,这个是它的本体,实在讲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如本性,也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它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在此地叫做「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佛这个智德都显现了,为什么?他障碍没有了,他这个迷惑都淘汰尽了,没有一丝毫障碍了,所以他的自性,体、相、作用统统都恢复了。而我们呢?真心自性在哪里还不晓得,还搞不清楚,听到佛给我们讲的,还在半信半疑,还在处处都打问号,那么几时我们才能够恢复自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晓得,佛在经里面说如来的分上,就是说到我们自己本性的分上。

  『於此诸智』,这个上面讲了五种智,那个总的是「佛智」。『疑惑不信』,对这个不能接受。但是对於佛所讲的这个善恶因果,他能接受,所以『犹信罪福,修习善本』,也就是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佛得生净土,这个他相信,他还可以接受。这个「修习善本」就是本经里面所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他还能做到,他以一个真诚的心来念佛,来求生净土。

  「修习」这两个字是关键的字眼。「修」是修正,修正,那就是断恶修善。恶里面范围包括非常的广泛,三恶道是恶,三恶道跟三善道比较起来,三恶道是恶,三善道是善;三善道要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三善道是恶,为什么?不能出三界,西方净土是善。你才晓得修行这个断恶修善,我们要断娑婆三界六道,要修西方四种净土,这叫「修」。不是这样修法,他怎么能往生?生在「边地」也是往生,生在「边地」也非常难能可贵,不能轻视他,他真的超越三界了,永远不再轮回了,也是一生圆满成佛。

  「习」是日常过日子,生活。换句话说,这个真正修净土的人,我们要过净土的日子,要把我们这个生活改变,我们不能过娑婆世界这一般人的日子,我们要过净土的日子。「习」是实习,就是生活。西方世界人的生活跟娑婆世界人的生活,差别在哪里?这个不能不知道。西方世界的人心清净,娑婆世界的人心染污,那么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样修学了。我们虽然现在身在娑婆世界,必须对娑婆世界一尘不染,那我们过的日子就与西方世界就相应了,这个气氛就差不多了。衣食住行,知足常乐,随缘而不攀缘,现前就得大自在,清净心就现前。所谓「心净则土净」,这一句佛号念得才管用,所以才相应。这个相应,与心相应,与行相应,与生活相应。『愿生其国』,自己有个强烈的愿望,希望来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一类生「边地」的人。可见得我们要想生「边地」,恐怕还靠不住。

  那么佛这一段经文,实在上说,教我们对於佛智、对於自己都不要怀疑。对於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怀疑,对於佛智、自性本能不怀疑,这个样子往生是九品往生,比这些人殊胜太多了。所以这一段经文主要的用意是在此地,真正是佛慈悲到了极处。那么再看第二类的: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个是一类。这一类跟前一类同样是有疑惑,不过疑惑的事项不相同。前面是疑惑佛的智慧,这个是疑惑自己的善根。有没有这些人?有,我就遇到不少,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他非常欢喜、非常崇敬,他不敢念佛。你问他「为什么?」「那都是佛菩萨住的,我一身罪业,我怎么能去!」不相信自己有善根、有福德,不相信自己能跟佛菩萨相处。这个障碍实在讲比前面那个障碍还要严重,但是他为什么也能生?经上也讲得很清楚。这一段经文前面这一半是说明他对於佛的智慧没有怀疑,但是这几种智跟前面所讲的名相不相同,如果是一个人翻译的,当然他翻译的就相同。因为这个本子是夏莲老会集五种不同的译本,保持五种原译本的面目,没有改动一个字。看看这个本子这样说的,那个本子是那么说的,文字不一样,意思相同。所以这是会集本的一种形式。

  他『积集善根,希求佛智』,向往「佛智」,仰慕「佛智」,所以对佛的『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说得很详细,这就是前面所讲的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意思是完全相同),这个他不怀疑。他所怀疑的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可以说都是大福德之人,那就是《弥陀经》上讲得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可以说凡是往生的,即使下下品往生的,都具足了圆满的善根、福德、因缘,否则的话,他去不了。他对自己的善根怀疑,实在讲是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一生,这一生做的善事不多,大概做的恶事超过了善的,这一生当中想一想,恶多善少,但是他不知道多生多劫的那个善根,他不晓得,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自己的前世。

  我们从这个经上读来,大家应当明了,凡是真正能够信受奉行的人、发愿往生的人,心地信愿坚固,那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是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说的。佛这一句话等於是给我们念佛人摩顶授记,这个我们要相信。像阿闍王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求生净土的意愿还不能兴起,你才晓得这个法门,那个西方极乐世界真的不是随便能去得了的。所以它那个世界特殊,它要求的条件,说实在话,我们能明白这个事实,才知道阿弥陀佛要求往生的人这个条件不简单的,不要把它看得太容易了。他这个生生世世累劫的修行,人家选的是这个,不是这一生。

  在这一生当中来看,那是太容易了,真是「万修万人去」。问题就是他肯不肯修?「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为什么不肯修?善根福德不具足,他这个心不会动。因此,我们也能体会到西方世界为什么各个都是上善之人,原来他的善根福德是累劫所修,绝非寻常。我们对於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了、明白了,自己要珍惜这一生的因缘。你只要真信真愿,那就证明你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你这一生超出三界成佛的机缘就成熟了,这是决定不怀疑的。如果还有犹豫,像这个经上所讲的,你并不是十分的成熟。换句话说,距离成熟虽然不远,你的因缘成熟了,善根福德还稍微差一点。因缘,就是机会碰到了,这也等於说提前往生了,提前往生没有入九品,上了预备班、预科也不错了。所以这些人实在讲也很难能可贵,不容易。所以他的『意志犹豫,无所专据』。

  在佛门里面,宗派很多、法门很多,他的心不专,一会儿想学这个,一会儿想学那个,我们也遇到不少人。我在台湾,过去一个老友钟景德老居士,我是好几年前在屏东碰到他,他那个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大概有八十五、六岁的样子,这是个老佛教徒,年轻的时候就学佛,学禅、学密、学教,学得很杂。碰到我之后,他就跟我讲,他说:法师,现在年岁大了,体力也衰了,想一想过去所学所有的法门都不成功,都用不上,我现在老实念佛了。我说:那很难得了,毕竟回头了。他告诉我他一天念三万声佛号。退休了,八十多岁了,没事情做了,一天到晚就是念佛。他念佛怎么念?他住在屏东乡下,每一天在外面散步,他说:我走一步念一声佛号,每一天念三万声佛号,走三万步。所以虽然八十五、六岁,满面红光,音声响亮,身体好,真好!心清净了,运动量也够了。老年人散步这个运动是非常之好,他一天走三万步,非常难得。他这个是到晚年意志才专,换句话说,八十岁他还不服气,他还不专,还「意志犹豫」;到八十四、五岁的时候这才专,他的寿命长,这很难得。在一般人没有这个好的身体,没有这么长的寿命,那就不行了,一生就空过了,那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专修。他的好处,虽然杂修,他这个念佛没忘掉,每一天还念几句佛号,这就讲『犹续念不绝』。

  最常见的就是修那个「十念法」,每一天早晚修「十念法」,平常有功夫去参禅、去念咒、去学教,叫杂修,这个就是属於杂修的,这不是属於专修的,属於杂修。杂修,他这个念佛一天都不中断,到临命终时,其他那个功夫统统用不上力,他那个念头一转转到这里,他能往生。可是这个也是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深厚的这个善根,临命终时那一念转不过来,那这一生就耽误了。只要转不过来,无论修学什么功夫,总而言之,出不了三界。这个事情很麻烦,也非常严重,我们要觉悟,不是个开玩笑的事情。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

  那么这一类人,一个是对佛的智慧怀疑,一个是对於自己善根缺乏坚定的信心,但是他们的好处,念佛功夫没有间断,所以也凭著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缘生到西方世界了。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够立刻见阿弥陀佛。这『无量寿所』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场所,他不能参加这个法会,见不到佛。『道止佛国界边』这就是前面所讲的边地。『七宝城中』,「城」是比喻,给诸位说,那边没有城,哪有城?这个「城」表示什么?不自由,把你关在里头,你出不去,是比喻。就跟前面那个「胎生」一样,也是比喻。「胎生」,你不自在,「城」,也是不自由,把你圈到里面去了,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有「七宝城」。

  【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这一句说得好,这是说明了这一桩事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这个「边地」、「胎生」不是阿弥陀佛造出来的,阿弥陀佛没这个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身行所作』,还是你自作自受。平常我们只听说「因果通三世」,这是佛法常讲的,现在在此地我们又发现「因果通凡圣」,到西方极乐世界也离不开因果。我们做什么样的因,将来受什么样的果报,完全是『心自趣向』,与任何人都不相干,与佛菩萨不相干,与天地鬼神更不相干,这个是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真理。

  佛没有欺骗我们,我们求佛菩萨保佑,我们想想佛菩萨能保佑我们吗?不能。如果佛菩萨说「我能保佑你」,那是骗你,哪是真的?谁保佑你?自己保佑自己。你自己能行善,你所得的果报都是善的,都是吉的;你心行不善,你所得的果报就是不如意的。佛菩萨跟我们讲真话,不骗我们,一切要靠自己的心行。

  【亦有宝池莲华。】

  那么他生在「佛国边界」、「七宝城中」,这是比喻,他还是莲花化生,还是七宝莲花,换句话说,这个居住环境跟九品往生没有两样,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生活环境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提供的是平等的,不会说是你这个疑根还没有断,还有一点疑惑,你的待遇差一点,没有,西方世界真的阿弥陀佛很公平,对他们这个物质生活的提供是完全相同。所以他有『宝池莲华』。

  【自然受身。】

  『自然受身』就是化生,就不是胎生的了,胎生不可能「自然受身」,这个就是说明他也是化生。

  【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这个地方是佛说的。前面说他的快乐像「夜摩天」,那是弥勒菩萨说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他的快乐像『忉利天』。换句话说,这个生活的享受不是我们凡人能想像得到的。

  【於其城中。不能得出。】

  这是他第一种苦。换句话说,他离不开这个环境,不能够自由自在见佛闻法,这是他的第一个苦处。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

  他所居住的环境,佛提供的是没错,佛提供的九品往生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他不行。他这个房子在地,不能够升到空中,不能够自由变大变小,这就是他不自在之处了,他苦处了。

  【於五百岁。】

  这是说明他的时间,这个『五百岁』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

  【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这就是五百年当中,他见不到三宝,他的苦处就在此地。

  【其人智慧不明。】

  不见佛,不闻法,不能够参与菩萨大会,这个『智慧』进步就会很慢。一个人进修,所谓是「闭门造车」,进步慢,进度很慢;大众在一起共修,天天研究讨论,那个进步就非常快,这都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知经复少。】

  这是跟前面连到的,他不能够听佛讲经,也不能够每一天去供养十方诸佛。这每一天供养十方诸佛一定听佛说法,天天听佛讲经说法,这个智慧进步就非常非常的快速,所以他听经多。到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正听经多,同时听到无量无边的法门。

  【心不开解。】

  这个『开』就是开悟,『解』就是了解、明了的意思。

  【意不欢乐。】

  这个「心不开解」是「所知障」,『意不欢乐』是「烦恼障」,说明这两种障还相当深厚。

  【是故於彼。谓之胎生。】

  因为这个缘故,叫他做『胎生』。这个「胎生」是比喻的意思,不是真的胎生。胎生才不自在,所以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初期他很不自在。那么佛终於把这桩事实跟我们说清楚了、说明了了。

  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个结论。「念佛法门」是阿弥陀佛究竟圆满智慧所建立的,我们从这一部经,从第一品念到此地,对於这一个事实我们可以肯定,我们能相信,我们能承认。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不思议智」所立的,「不可称智」所成就的,「大乘广智」所感的,「无上胜智」所发的。所以这个法门为什么这样殊胜,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为什么一切诸佛尊崇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个尊称绝对不是偶然得来的。

  诸佛菩萨决定没有妄语,《金刚经》上说佛的言语是「真语、实语、如语者」。这个「如语」就是说得恰到好处,完全讲的是事实,也不给你添一点,也不减一点,不增不减,这叫「如语」。那么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那就是西方世界的事实,真实的状况。向下经文,佛勉励我们,希望我们断疑生信,生到西方就入三辈九品,不必耽误五百年,用不著耽误这个。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

  『明』是明了,『信』是深信。我们明白,我们深信不疑,佛的智慧确确实实是究竟圆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这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六祖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本来具足的,所以你相信佛的圆满智慧就是相信自己本性本来具足。

  【断除疑惑。】

  这是我们第一类的障碍没有了。

  【信己善根。】

  对於自己的『善根』决定不怀疑。尤其是读了这部经之后,这个经上等於佛跟我们授记,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一部经典,遇到这一个法门,这就不是寻常的事情,这是什么?这是因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遇到了。遇到这个因缘,就是我们俗话讲的机会,这个机会你碰到了,这个不是偶然。偶然会遇到,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哪有偶然的?必定过去生中修的有善根、福德,你才有机会遇到。遇到了,你能信、能解、能愿,那就是佛在经上给你授记了,你的「善根」就很深厚了,不是普通的「善根」。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善根」,要珍惜这一次的机会。

  【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个『功德』怎么个修法?依照世尊在这一部经上给我们所说的,我们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心里面念念有阿弥陀佛,念念有极乐世界,念念如同诸佛如来,将这个法门尽力的宣扬,也就是说尽自己的能力广为介绍,推荐给大众;我们得到利益了,希望别人都能够得到。至於他听了信不信,不必去问,为什么?那是他自己善根、福德的事情。他如果真正有大善根、大福德,他一听,他就接受,他就会有兴趣。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勉强,但是我们不能够不介绍,不能够不推荐,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就是「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这是说没有疑惑的,是九品往生的,这个跟前面不一样。『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这个三句是通指一般往生的状况,生到「边地」的也是这样的,也是这样往生去的。不同的呢?底下所说的就不一样了。九品往生的,『须臾之顷』,他这个果报就现前了。那个带著有疑惑去往生的,他要过五百岁之后,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殊胜的庄严他才能够得到,才能够现前。不是像九品往生的人这么快,到西方极乐世界「须臾之顷」。这个「须臾」是指快速,那么要照古人的说法,合我们现在大概是几分钟的事情,是非常的快速。

  他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阿弥陀佛本愿,这四十八愿里头有。『光明』也跟佛一样,『智慧』也一样,『功德』也一样。诸位要知道,我们平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如果心地清净,没有怀疑,心里面什么杂念都没有,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得了!把阿弥陀佛的智慧功德,就靠这个心念,念念的变成自己的。你要问有可能吗?为什么可能?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自性所生的,不是心外之物,所以才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用这个方法恢复自己的性德,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有什么不可能?你说不能,那才奇怪!说真的,用这个方法把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变成自己的,这是真的可能,这是事实。

  所以佛在一般大乘经典里面常说,一切诸法都是自己心里面变现出来的。我们如果细细的去思惟,明白这个道理了,肯定这个事实了,怎么不能转变!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识」是真心的起用,真心的作用。这个作用里面有觉、有迷。觉,就是本经上讲的佛的五种不思议的智慧,那是觉悟的「用」;不觉,迷了,就叫做「八识」,八识是真心迷了的作用,都没有离开真心,没有离开自性。所以把佛的光明、佛的智慧、功德变成自己的,这是决定可能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平常我们不懂方法,这个经上真的难得,经文并不很长,这些最重要的开示可以说一句都没有遗漏,所以这个经,古大德称为第一经,没有错。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这个『化生』就是讲九品往生的。『智慧胜』是什么?他不怀疑,断疑生信,所以他是入九品位。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胎生』,智慧弱一点,疑根没断,智慧差一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见阿弥陀佛,不能听佛说法,不见菩萨圣众。

  【不知菩萨法式。】

  这个『法式』就是『菩萨』修学的状况,他没有参与这个法会,他不知道。换句话说,不知道「菩萨」平常是怎么修学的,「菩萨」是怎么生活的,这些事情他都不知道。像我们现在一样,没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没有参与他们的法会,对这个不熟悉。

  【不得修习功德。】

  这个地方『不得修习』不是指个人的,是团体的,不能参与这个菩萨大众的共修。如果说要是自己修行都不能的话,他五百岁怎么能恢复!怎么能开悟!这是自己一个人关起来修就是了,不是跟大众在一块共修。大众共修的那个功德,殊胜的利益,那是不可思议的。

  【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他因为有障碍,在五百岁这个障碍当中,他还不能够亲近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是有障碍。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这是佛把他的原因告诉我们。这是什么缘故?这个人『宿世』,「宿世」是指这一生,并不限定指他的多生多劫,指这一生,这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个样子?多生多劫修习的善根,为什么这一生会有这个样子?这个还是善导大师把我们这个疑惑解答了。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观经》的内容主要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理论的依据:「三辈」、「九品」(这个「九品」的因果说得非常详细),还有「往生的方法」,所以《观经》上讲三个东西。在「九品」里面,大师就说得太好了,「九品」怎么形成的?是众生遇缘不同。那同样一个道理,此地我们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会生到边地?遇缘不同。就是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给他开导,他始终有这个『疑惑』。所以归结到根本的原因,确确实实是遇缘不同,这个说得太好了。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遇缘殊胜,上品上生我们有分;遇缘不殊胜,这个品位就下了,甚至於「边地」去往生了。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根熟众生。根熟是什么?你真信、真愿、真肯念佛,这就是缘都熟了。虽然大家统统根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相同,这个原因就是你遇缘不一样。

  在过去,过去的缘比我们今天的缘不一定殊胜,如果从遇善知识来说,过去善知识比我们现在多,这一点说的是他的缘比我们的胜。那个善知识能不能把这些事情辨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又不一定了。善导大师虽然讲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明白,依照善导大师去修学的人也不见得很多。因为《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还有一部智者大师的注解,在我们中国非常流行。因为智者是「天台大师」,「天台宗」在中国、在日本、在韩国都非常兴盛,所以智者大师这个注子,读的人、研究的人、依照修学的人比善导大师的还要多。

  那么讲起《无量寿经》,这是我们净宗第一经,净宗所依据的第一经,《无量寿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概论、概说,面面都说到,那过去就不如今天了,为什么?过去没有一个很圆满的会集本,五种原译本是很难有机会遇到的。会集本在过去有两种:宋朝王龙舒居士的《大阿弥陀经》;前清魏源(魏默深)居士,他是咸丰年间人,有一个会集本。这是古德公认他这个本子有瑕疵,瑕疵里面有取舍不当,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我们不要去论它,这一点太重要了。我们今天能遇到夏莲居老居士这一个会集本,确确实实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取舍精当,五种原译的精华全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印的《净土五经读本》,诸位可以去对照,这是我们今天的缘比古人殊胜。

  更难得的是黄念祖老居士,这是夏莲居的传人,受老师之命给这个经作一部注解。他也很难得,没有辜负老师,真的把这个注解做出来了,参考古今中外的大德对於三经的注疏,综合成一个新的注解本子。老师是会集五经,黄念老是会集古今的注解。他那个《无量寿经解》是《无量寿经》的大辞典,非常的难得,这是我们今天的缘殊胜。他也真正不可思议,三宝加持,在大陆上这样困难的环境。所以我那个时候怀疑,「你参考的这些书从哪来的?你怎么可能找到那么多参考书?」他告诉我,以前也是一个老居士、一个大德手上有这些书,请他代为保管,所以他能够看到不少的这些典籍,很不容易。因为在文化大革命,几乎东西都毁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平反之后回到北京,遇到这样殊胜的一个缘分。实在讲,这真是三宝加持,能够完成这样一部注解。

  完成之后,他告诉我,他说「我非常担心这东西恐怕不能出版,人家再把我丢到字纸篓烧掉,那就太可惜了」。所以D.C.同修请他到美国来,他赶快就带了一部来。因为初版是油印印的,油印印的数量最多不可能超过两百册,印两百册,腊纸都坏掉了。这是流通到海外的时候,东西才能够保存下去。我们在台湾看到这个本子,大量的给它流通,普遍给它介绍,这是讲我们的缘分在这一点说比古人强,古人没有这个缘分。所以要珍惜机会,珍惜这个缘分,相信自己善根,相信佛的智慧,决定不怀疑,我们这一生一定能圆满成就。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五十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4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一面: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这一品经是接著上一品而来的。我们既然知道这个西方「边地」往生的业因,当然最好是能够避免,也就是对於佛智、对於自己的善根要生决定的信心,这才是九品往生的基础。如果有怀疑,怀疑还是真正用功,这个「信愿行」还是要具足;如果怀疑,这个「三资粮」不具足,这是决定不能得生,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今天底下这一段文是说明「边地」往生的人,怎样他才能够恢复信心,再转入九品,要给我们说明这一桩事情。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牀。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佛在此地举了一个比喻,这都是对弥勒菩萨、对阿难所说的,对他们所说的,其实他们就是代表我们,对他们说的其实就是对我们说的。这是把『转轮圣王』比喻阿弥陀佛,「边地」往生的就是比喻犯了罪的王子,『七宝』牢『狱』比喻「边地」。

  「转轮圣王」这个名词出在佛经里面,是世界上众生多数都能修福,才能感应「转轮圣王」出世。可是现在人对这些事情不相信,几乎完全否定掉了,认为从前这个国王是家天下,一个人做主宰,这是很不公平的。现在要讲求民主,民主就是正确的,君主那就不知道有多大的罪过了,现在人的观念是如此。要扭转这个观念相当不容易,为什么?它已经成了风气,已经成了潮流。必须要非常冷静,非常理智,不要感情用事,细细的去念一念历史,读一读古圣先贤的教训,你才真正明白是非、善恶、果报的得失。

  「转轮圣王」是世间的国王,是帝王,是一个非常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一心一意为人民、为老百姓谋幸福的这样一个国王。这是圣人,不是普通人。众生要有福,才会有这个人出现。众生没有福报,这些圣贤人是不会出现在世间的。你要问什么原因?那就是俗话讲的「物以类聚」。善人跟善人聚在一起,仁人跟仁人聚集在一起,就这么一个道理。人心向善,大家有福,就会感得有大福德的人来替大家服务。

  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去读历史,中国历代许许多多的帝王都是很有智慧、很明理、很爱护老百姓,真正替老百姓谋幸福。凡是要为了自私自利,图自己享受,这样的君王要一出现,他这个朝代大概快要灭亡了,顶多传三代就完了,甚至於自己一生都完了,你看中国的历史就是如此。那么得到政权之后,这个开国的君王培养他的继承人,这是他最大的一桩事情。他在王子当中选择,选择的是德行第一,然后请国家最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他确实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知道仁民爱物,知道如何将这个政权维系下去,不至於灭亡。他的确负责任。可惜现在人真正读历史、读圣贤书的人少了,大家不念了,不念则人云亦云,这个在因果上讲也叫造业,造什么业?冤枉好人。帝王固然有糊涂的、有不好的,是少数,这个我们要知道。

  「转轮圣王」有四种,在佛经里面讲的是「金、银、铜、铁」,用这个来比喻。金轮王,这是最大的「转轮圣王」,他所统辖的区域是多大呢?在佛经里面叫「一四天下」,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他管一个太阳系。也许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这个「转轮圣王」,但是不住在地球上,他这个首都不在地球上。他来不来巡视?可能偶尔也派人来巡视一下。银轮王,就是这个「一四天下」的二分之一,也就是半个太阳系,一半的,这是银轮王,半个。铜轮王是「一四天下」,这个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太阳系的四分之一,这个里头的星球也不在少数。最小的是铁轮王,这个铁轮王照佛经上讲法,就是统治整个地球,这样的国王在我们有史以来还没有见过,没有出现过。这个是无论中国历史、外国历史,统治我们今天讲全球、全世界的,还没有这样的王朝。

  为什么叫他做「轮王」?佛说这个国王他有七宝,这个七宝当中他有「轮宝」,「轮宝」一定是非常的殊胜。这个「轮宝」是他的武器,他以这个,等於说是征服统治他的辖区。「轮宝」也是他的交通工具。在从前我们读经文,读这个很难想像,现在好像许许多多地方发现有飞碟,这个飞碟是不是「转轮圣王」的「轮宝」?常常出现这个东西,是不是「转轮圣王」派的这些人到这儿来巡视巡视?看看这边的环境,这都很难讲。那么要用现代的名词来讲,这个「转轮圣王」就是外太空人,不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在其他的星球上,属於我们这一个星系;这一个星系是他的势力范围,他这个势力就是他的「轮宝」能够达到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飞碟这个消息就想到佛经上讲的「转轮圣王」,这个的确是有可能的。

  飞碟,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情,因为我自己亲眼看见过的。这是在很多年前,好像那个时候我还没学佛,我在石牌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下午,突然之间看到空中有一个光点,愈来愈大,愈来愈大,到最后的时候,像一盏灯一样那么大,奇怪的就是它停在空中,它不动,大概停了有四、五分钟的样子。我还找了很多同事,指给他们看,他们都认为那是信号弹,放光信号弹。我们也不晓得是一回什么事情。看了之后,大家就晓得不对了,它慢慢移动,愈移动愈快,一刹那之间就不见了。到第二天,报纸上登了,有不少人看见,可见得这不是我们几个人看见的,报纸上登到出现这个不明的飞行的物体,是一个圆的,距离还是相当的远。所以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那么这是说「譬如转轮圣王」,这是世间很大福报的人。他这个福报是仅次於天神,比起「忉利天」、「夜摩天」,那他比不上;人间的富贵没有人能比得上「转轮圣王」。这是比喻他有「七宝狱」,这个监狱都是七宝造的,那何况宫殿,那都不用说了。『王子得罪,禁闭其中』。这个王子犯罪也要关到监狱去,这个监狱是「七宝狱」。监狱里面也是有『层楼』,有『绮殿』,有『宝帐』,有『金牀』,一切物质的享受跟在皇宫里面没有两样。那不一样的呢?就是这一些王子失去自由了,他们身上带著有刑具,『而以金鏁,系其两足』,就是脚镣手铐,这个脚镣手铐也是七宝的。那么佛就假设这么一桩事,就问这个弥勒菩萨『诸小王子,宁乐此不?』小王子住在这个七宝监狱里面,快不快乐?

  【慈氏白言。不也。】

  当然弥勒菩萨跟我们看法也差不多,决定不快乐,失去自由他快乐什么。

  【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

  他失去自由,他不得自在。

  【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

  关在监牢狱里头,没有其他的念头,总是希望能赶快出去。王子跟我们世间都没有两样,在监牢狱里面的时候希望快一点能出去,能够恢复自由。

  【求诸近臣。终不从心。】

  这个事情找别人帮忙还找不上,这些大臣们都帮不上忙。

  【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一定要『轮王欢喜』,才能够自在,才能够『解脱』。这个地方把心比作「王」,「心王」;大臣比喻作「心所」,比喻作「诸法」。以其他的方法没有办法「解脱」,一定要清净心,甚深信心,这就得「解脱」了。所以此地「王臣」不是指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这个事情求诸大菩萨、求阿弥陀佛没用处,阿弥陀佛是巴不得你快快成佛。这个障碍是在你自己的身边,最重要是心理。所以「轮王」表心,你这个心不疑惑了,信心清净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个问题解决了。

  【佛告弥勒。】

  这底下合比喻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的事实,这是告诉弥勒说:

  【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这个生到「边地」的人就像这个比喻一样。

  【若有堕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

  这叫「边地」。可见得这个「边地」不是极乐世界的边界,不是,而是在『莲华』当中,这「莲华」不开,不能见佛,不能闻法,就称之为「边地」,这个意思在此地。原因就是前面讲的两种疑惑,一种是对於佛的究竟圆满智慧上生了疑惑,另外一种是对自己的善根有疑惑,这两种疑惑造成这样一个困难,一种障碍。

  他为什么能往生?『由闻佛名,起信心故』,换句话说,他对於西方净土,「信、愿、一心持名」,他做到了。阿弥陀佛跟我们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得生净土的条件就是这三个,「信愿行」。所以他具足这三个条件,他能往生。

  为什么生「边地」?虽然具足「信愿行」,对佛的圆满智慧有疑问、有怀疑。这个事实没有搞清楚,这才怀疑。虽然佛说一切五逆十恶的众生念佛都能生净土,总觉得自己一生造作罪业太重,不妨试试看,以这样的心态,他也能得生,这都是生「边地」的业因。

  【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

  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莲花化生。在莲花里面,这个莲花大小也不一定,大小是他念佛功夫浅深所成的。虽有怀疑,念佛念得很真、念得很诚,花一样很大,不见得「边地」往生的,花就小,你不能弄错。而且昨天跟诸位报告得很清楚,真正的事实是这个往生的人,这一生当中遇缘不同而造成的。如果他遇的缘殊胜,他遇到好老师、好的善知识,对於净宗的理论、事实、因果能透彻的了解,把他这些疑问全部都解除了,他就入品了,他怎么会生「边地」!或者是虽然一生遇不到善知识,听到阿弥陀佛,老实念,也能入品,也没有问题。

  怕的是遇到恶知识,这个事情麻烦了。恶知识问你「你一生造的罪业这么重,就凭你就能往生?」他这一听,这一怀疑,「果然啊!他讲的话很有道理啊!」,这就耽误了。这个叫遇恶知识。再有听人说「佛也有不能,佛的智慧不是圆满的」,对佛智就生起疑惑了,这个不是遇到善知识,是遇恶知识。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这些恶知识也很了不起,也能叫你很佩服、很敬仰,为什么?他通宗通教,他来给你说,引经据典,说得你不能不信。

  佛的经典,你要是初看,矛盾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这个经典讲「有」,那个经典讲「空」,那到底是「有」是「空」?这个经典上这是对的,那个经典上那是错的,那到底是谁对谁错?所以经典读多了,人就念糊涂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诸位一定要晓得佛当年在世说法是无有定法可说。佛说法是根据什么?根据众生的执著,根据众生的病,我把你的病治好就对了。你执著一切有,佛就跟你讲「万法皆空」,空是什么?破你执著有的,他对这种人说的;那个人执著一切皆空,佛就跟他讲是「一切皆有,一样也不空」,破他的执著,执著的不同,所以佛讲的都没有讲错。

  何况佛在《金刚经》上说,佛不但没有定法可说,佛根本就没有说法,哪有说法?无非是替众生解粘去缚而已。你有什么病,他教给你方法,把你的病根除掉就行了,教你恢复正常。佛哪有法可说!哪有法予人!你不明了这个事实,看到这里有,你就以为真有,就执著有了;看那个空,你又执著空了,那你就无所适从。这是你不善读经,不知道佛这一句话是对什么人说的。好像用药,这个药到底是给害什么病的人吃的,不能乱吃。

  所以《华严》上才明白的告诉我们「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世间再聪明智慧的人,也不会懂得佛的意思;不懂,就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我们要遇到这一类的知识,往往就被他误导了。纵然自己「信愿行」三资粮不缺,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堕在「边地疑城」,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为什么常常劝勉我们亲近善友,这个很重要。

  真正是善友,他成全你而不破坏你,那是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友必定有观机的能力。换句话说,他能了解你在一切法门里面,你适合於修学哪一个法门,真正善知识有这个能力,他会帮助你,他会劝勉你。

  在我们大藏经里面,诸位去看《高僧传》、《居士传》,在家修行成就的,这些人往往去亲近一个善知识,跟善知识见了面了,谈了几句话了,这位善知识就指导他,你到某个地方去,亲近某一个人,你的因缘在那个地方。他接受指导,到那个地方去,果然三年五载他成就了,他开悟了,他证果了。那我们要问,这个指点的人难道没有能力?没有能力他怎么晓得?他怎么指得那么正确?我们中国文字自古以来讲求简练,简单不复杂,所以文字里面虽然只是写了几句,其实谈话的时间很长,给你谈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记下来就是几个字。他必定问你,你到这个地方来向他请教,他一定问你「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在哪里?」像这些都不记录,文章上都没有,这必然的道理。「你住在什么地方?」「你为什么想学佛?」「你学佛多久了?」「你有没有听过经?」「有没有读过哪些经典?」他一定会问的。这一问问了很多了,这个善知识就知道了,你对於佛教经典、宗派你喜欢哪一方面的。他要说「我对於哪一方面有兴趣、有爱好」,那善知识就可以介绍了,「你喜欢禅的,某某是禅宗大师,禅宗道场,你到那里亲近他就行了」,是这样指引的。

  那么对於那个道场,对於那个法师,特别赞扬一番,增长他的信心。这个学业跟道业的成就,就看学生对老师诚敬的程度,像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这个善友就是一定要帮助他建立信心。这个学生对这个善友已经很佩服了、很尊敬了,这个善友说「我不如他,他比我强得多」,那他的信心就增长了,这个到那里去才能成功。他对我这里只有五分信心,我这么一加强,到他那里去,他有十分信心,他就有十分成就。

  所以古来的大德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你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成就众生。决定没有自赞毁他,自己赞叹「我怎么怎么好,怎么了不起,他们都不如我」,那就完了,没有听到这种说法的,绝对没有自赞毁他的,都是赞叹别人。是这么介绍的。所以他为什么会有成就,这个善友对他的帮助非常大。所以那一种苦心、教导,跟这个亲自接引教授的那个老师,功德是相等的,没有两样。

  那么这是说明我们缘因之中,这个善友难逢。恶知识现在在这个世间多,就跟《楞严经》上所讲的,我们末法时期五浊恶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恒河沙」是比喻多。我们找谁?我们是肉眼凡夫,不认识,听这些人说得头头是道,我们没有能力辨别。实实在在说,佛是真正慈悲,在他老人家圆寂之前,给我们留了几句话,叫「四依法」,留了四条。佛不在世了,我们如果能遵守这个四条教诫,如同佛在世没有两样。

  第一条就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经」是佛说的,这就没错了。不依人,人所说的,人所写的,我们可以做参考,不可以依赖,为什么?他一百句里面,九十九句说的是对的,只有一句有问题,那一句就把你害惨了,这个要知道。这是最毒的,也最可怕的,最不容易辨别。所以「法」是经典。

  那么今天有人拿这个「四依法」,也是讲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四依法」是佛说的,用「四依法」来说明这个经典不可靠,你怎么办?为什么不可靠?「这个经典是会集本,不是佛的原本,不是原译本;原译本也不可靠,不是梵文本,是经过那个人翻译的,也许他把它翻错」,我们想想听听有道理,确实有东西被人翻错的。这样一来就没有依从了,梵文的经典到哪去找去?找到了也不认识,也没有人教给你。现在这样知解的人很多。

  所以在早年我对於佛经翻译,曾经向方东美先生请教过,我倒不怀疑别的,为什么?因为我觉得玄奘大师,这是唐朝时候人,佛教传到中国是后汉时候,这开始译经了,到玄奘那个时候差不多已经有六、七百年了,所译的佛经数量相当可观。玄奘大师为什么到印度去?就是多疑,怀疑翻译得不太可靠,不真实,所以自己亲自到印度去,直接去修学,这个很了不起。那个时候非常非常的艰难,他跑到印度去,在印度住了十七年。回来之后,对於中国古来所译的经,没有说一句话,那就是什么?承认了,没有错。这是给我们做了一个证明。

  特别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传到今天,居然有人说《阿弥陀经》是伪造的,不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根本没有这个东西,把阿弥陀佛看作什么?太阳神,这还是出家人来告诉我的。他们在佛学院念书,老师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太阳神」,这成什么话!他们来问我。这个上课的法师我也认识他,我也不能得罪他,所以我只好说「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大藏经我没有仔细看,含糊笼统浏览也记不得。哪一个法师讲的,请他把大藏经找出来看看,哪一段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真叫胡说。

  我们最有力的证明是窥基大师《阿弥陀经》的注解,就是《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是玄奘大师的传人,玄奘大师第一弟子。中国法相唯识宗,这个「法相」是玄奘大师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但是传到中国来了,并没有建立一个学派,没有成立一宗,而成立一宗就是在窥基的手上,所以法相宗第一代祖师不是玄奘,是窥基。

  我们知道玄奘大师翻译的有《阿弥陀经》,这是梵文原本,他带到中国来的,他重新做了一次翻译。那么他所翻的,他的学生窥基大师给《阿弥陀经》做一部注解,没有用老师新译的这个本子,还用旧的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这什么意思?如果说玄奘大师翻译的不及罗什,那就没有翻译的必要,如果说翻译的绝不在罗什大师之下,现在人讲学生注解应该是注老师的本子,新经,不会再去注旧经。古人跟我们今人不同,用心不一样,罗什的本子跟老师的本子一样好,罗什的本子已经流通了,不如就赞叹它,让它大量再去流通,不要再加以改了。窥基注解《阿弥陀经》,选择的本子是鸠摩罗什的译本,这就是师徒两个人都承认罗什大师译得好,值得流通。玄奘大师译得也不错,供给大家做参考,提供做参考。这才叫弘法利生,没有一点私心,决定没有名闻利养,这叫大公无私,利益大众。

  所以这两位给我们做了非常有力的证明,《阿弥陀经》当然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玄奘大师早就把它否定了,还要等现代人?现代人真聪明,古人都没有发现,现在人发现了?我们要被这些人误导了,那就惨了,这是无量劫难遭遇的机缘就被他给毁掉了,那就太可惜、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记住「依法不依人」。

  第二,也帮助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有很多人疑问的,翻译未必能翻得很正确。佛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只要意思对了就行了。语言记录下来的文字,文字翻的多也好,翻的少也好,这个翻也好,那个翻也好,只要意思对了就可以了。语言文字不重要,没有关系,意思对了就行了,这替我们解决了好大的一个难题。这个会集本我们正好「依义不依语」,它意思正确了,没有错。

  第三句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佛讲经有「了义」、有「不了义」,这是佛讲经的时候是别人向他请教,有些问题问的不是「了义」的问题,只要有人问,佛一定解答。有些问题问的是「了义」的,什么叫「了义」?能够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证佛道,这个经典方法叫「了义」的。如果教你断恶修善,来生得人天福报,还不能超越轮回,这个就是「不了义」的。不管你怎么修,修得很好,来生确实得人天大福报,那福报享完怎么办?总归在六道里头轮转,这一类的经典教学就属於「不了义」。但是世间人,眼光短小的人很多,你跟他讲超越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你给他讲得人天福报,他非常有兴趣。佛是非常慈悲,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想富贵就教你求富贵的方法,想儿女就教给你得儿女的方法,想长寿就教给你得长寿的方法。佛是什么都教,所以佛所教导众生的有「了义」、有「不了义」。那个心思远大的、眼光远大的,他所向佛请教是「了义」的,他说「六道轮回苦,我如何能超越?」这个就是属於「了义」的。

  末后教给我们修学态度,「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识」是感情。决定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

  这个四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如果能够遵守,就如同佛在面前教导我们一样。所以经典,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一定要依可靠的经典。这个不可靠的、伪造的经典,这个我们不能相信。可靠的经典在大藏经里面决定有出处,这部经典什么人翻译的,哪个朝代翻译的,在哪个地方翻译的,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这是可靠的。不可靠的经典决定不能够依从,我们就不会吃亏、不会上当,不会误入「边地疑城」。

  底下一段是说明他在莲花里面的生活状况。『彼处华胎』,这个「胎」就是比喻他有苦,他有障碍,他不自在,是比喻这个意思。『犹如园苑宫殿之想』,这个物质生活他很自在。

  【何以故。彼中清净。】

  莲花里面『清净』,没有污染。

  【无诸秽恶。】

  『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染污,它没有,它里面是清净的。『恶』就是十恶。不但没有恶事,连恶的念头都不会生,那确实是非常清净安乐的环境。那么他的苦,苦在什么地方?

  【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这就是他的苦处,他要耽误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在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讲是很短的,不算是很长的时间,他『不见三宝』。

  【不得供养奉事诸佛。】

  凡是入品,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人,像经上所讲的,每一天他们都能够『供养』十方无量『诸佛』,这个很自在,来来去去,听佛讲经说法,遇到有缘的人也能够教化众生,真是「上求下化」,他这个生活非常舒适、非常自在。他得不到,他不能离开这个莲花,所以不能像入品的那些人那么样自在去供佛闻法。

  【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

  这个『一切殊胜善根』都是指供佛闻法,「供佛」是增长福德,「闻法」是增长智慧。由此可知,佛给我们讲的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到极乐世界,这一句话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做得到的。我们这个地方法门无量?法门有量,哪里是无量!释迦牟尼佛讲的四十九年就是有量的。四十九年天天讲,他也不会讲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没人听。顶多每天讲个三、四个小时,充其量讲八个小时,不得了。四十九年是有量的,哪里是无量。无量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那是无量的。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定到西方世界才能办得到。你有时间,你有无量寿,你有能力,念念都可以参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有这个能力。

  所以他的福德、他的智慧,佛在经上常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无量劫修积来的,不及人家一天,你想想对不对?人家一天亲近无量无边诸佛,闻无量无边法门,我们不是;我们无量劫到今天,抵不到人家一天。所以「积功累德」要到西方世界去才真正能做得到,在我们这个地方,这是有名无实,说说听听而已,做不到的。这是事实,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就真正是『苦』事情。

  【不生欣乐。】

  所以他在这个里面不像入品那一些菩萨们那么快乐,他没有。他在那里,关在那个地方独自在进修,不能参与大众共修的法会。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这就是说明必须要忏悔,要忏罪,他就离开「边地疑城」了,他就入品了。在这个地方佛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最长的时间是五百岁,他一定会后悔,不会有更长的时间。还有一些到「边地」,到那个地方一、两天他就后悔了,那就很快,一后悔马上就离开了。像我们《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的袁中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生在「边地」,但是他悔过非常快,到那个地方去,几乎立刻就知道自己错了,所以他很快就离开「边地」了。这就是给我们证明,你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边地」?你什么时候悔过,什么时候就离开,知道自己疑惑错了。他离开「边地」就跟其他入品的人一样了: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

  只要能悔过,能知道自己错了,这个就是觉悟。所以他在过去这些疑惑、这些障碍,全部都化除了,这个时候他就见到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

  【久久亦当开解欢喜。】

  这个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一段时间究竟多长?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长一点,有的人很短,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

  【亦得徧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既然见阿弥陀佛了,当然他的智慧、道力、神通、受用,也都跟诸菩萨们一样,每一天一定也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那就『修诸功德』了,这个「功德」是福慧双修。

  【汝阿逸多。】

  佛在此地叫著弥勒菩萨的名字,『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名字,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下面这个开示就非常重要了:

  【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往往对佛、对菩萨没有真正的信心,学佛是半疑半信。如果真的学佛了,还去找鬼神吗?还去算命、看相、看风水?还去搞这个吗?搞这个,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相信佛菩萨。虽然信佛念佛,对佛菩萨确实没有信心,还要求吉凶祸福,这个心里面夹杂,不干净,那么对於你这个利益就有很大的损失。利益是什么?利益是「清净心」,在我们净土宗是「一心不乱」。你什么时候能得一心?什么时候能得禅定?什么时候能开智慧?这些全都是障碍。

  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告诉我们,这一些事叫「世间意」,世间的意思。吉凶祸福,这个看相、算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都是世俗之意,佛跟我们讲「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不可以的。你相信佛,真正信佛,没有不吉祥的。尤其是信这个法门,这个法门,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前面跟诸位说了,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你不必要去找人给你灌顶,人的能力比佛差远了,何况不是一尊佛,是一切诸佛,你还求什么?再有求於人,岂不是对佛菩萨不相信?这就是怀疑。

  所以『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对「菩萨」来讲都是「大损害」,何况我们初学?那这个损害就更严重了,更可怕了。『为失大利』,菩萨要疑惑,不能往生,不求净土,这个利益就失大了。我们对於这个法门、经典要有疑惑,决定轮回,决定堕三恶道,我们所受的害比菩萨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

  末后佛在此地劝我们,因为这个缘故,『应当明』,「明」是明了、明白。可见得这个信不是迷信,你得把这桩事实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深信不疑,相信诸佛无上的智慧。『诸佛』给我们说的,「诸佛」教导我们的,决定没有错误。正如同我们自己一样,我们自己如果是将妄想、执著断尽了,自性的智慧能力完全恢复了,我们教别人会有错误吗?我们会误导众生吗?不可能的。诸佛如来他们的业障完全消除了,没有障碍,所以自性智慧能力圆满的现前,这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恢复自性无量的德能,应当学佛,依照他这个样子来学习。

  【慈氏白言。】

  弥勒菩萨又对佛说了。

  【云何此界。】

  『此界』是指我们娑婆世界,也就是指我们地球上的这些众生。

  【一类众生。】

  这不是完全的,就是有一部分人。

  【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他也『修善』,他也学佛,他也真正用功精进,但是他不愿意『求生』净土。这个问题也许我们都有,弥勒菩萨替我们问出来了,他为什么不愿意生净土?净土这样殊胜。还有最奇怪的,什么呢?他也讲《弥陀经》,也劝你修净土,他不修净土,他不念阿弥陀佛。大概弥勒菩萨所问的就是这一类的怪人。劝人修,自己不修,别人虽然听了他的劝,也都怀疑,怀疑什么?「大概不是最好的法门,最好的法门为什么你不肯修?你来叫我修?」

  【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这是佛说出原因。什么原因?那些人认为这个法门高,那个法门胜,净土法门没有什么,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经典就三经一论,现在顶多五经一论,这个宗派经典这么少,方法这么简单,这个是安慰一些老太婆、没有能力的人,学别的法门他没有能力,就学这个简单容易的,安慰安慰你,未必是真实的。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大错特错,实在是『智慧微浅』,佛讲的是真对。他如果稍微有一点智慧,他在这个经上念到,连文殊、普贤都求生西方,那文殊、普贤也是老太婆啊?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他每一会都听到的,没有一会是遗漏的,他在这个法门里讲他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也要求生西方。难道阿难的智慧不如我们?比我们差?所以确实是贡高我慢,「智慧微浅」,业障深厚,那没有法子,他不肯修这个法门。

  『分别西方,不及天界』,他修「禅定」、修「四禅天」、修「四空天」,他搞这个。实在讲这个难,很难很难。他要以这种功夫转过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差不多都是上三品往生的。很可惜他没有这个愿望。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弥勒菩萨在此地跟我们做证明,这个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晓得『轮回』不容易出去。佛在大小乘经典里面都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凡夫有三大类的烦恼,盖覆了本性,所以虽有「性德」,这个「性德」一点都流露不出来,得不到受用。三类的障碍,第一类就是「见思烦恼」,第二类叫「尘沙烦恼」,第三类叫「无明烦恼」。整个佛法的教学是什么?把这三种烦恼去掉而已,没有别的,佛教给我们就是断烦恼。

  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这个三大类的烦恼具足,统统都有。佛给我们说了,六道从哪里来的?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三大类里面的一类。只要「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超越了。那么现在问一问,你的「见思烦恼」你有能力断得了吗?断烦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功,一种是智慧。有定功,能把烦恼伏住,它不起现行,但是要很深的定功。佛在经典上把这个定功也分为等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往上去,要到第九个等级才能出得了三界,很难。

  第一种定是「初禅天」,第二定就是「二禅天」,到第四定就是「四禅」,「四禅」再往上面去是「无色界」,就是「四空天」,所以这八个定叫世间禅定,就是「四禅八定」。到第九定,这超越三界了。第九定是什么人?你得到第九定就是「阿罗汉」,你的名字就叫「阿罗汉」,「阿罗汉」才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试试看有没有这个能力?不要讲第九定,讲第一定,最初的禅定。最初的禅定是什么境界?五欲「财色名食睡」,七情五欲不动心了。不是说没有事,是不动这个念头,你有资格到「初禅天」了。你们想想看,试试看,能不能做得到?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我面前,动不动念头?如果还起一个念头,你在「欲界」,「初禅」没分。纵然修定,那个定叫什么呢?叫「未到定」,功夫还不到,为什么?还会起心动念。这个不是骗人的,这个不是假的,自己可以冷静去观察观察,想想看自己功夫能不能到「初禅」。往上面去,愈往上面去,定功愈深。那个深的定不说,就是起码的这个「初禅」,我学佛想想不行,会动心,会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不要说三界出不了,「欲界」都出不去,这个就糟糕了。「欲界」出不去,「色界」都没分,何况「无色界」?这才知道真难。

  所以虽然大乘八个宗派这么多法门,没有办法,这个七情五欲摆在面前,真不动心了吗?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所以这个不是骗人的事情。骗人好骗,骗自己骗不过,自己清楚,真的没有能力。所以幸亏有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这个法门,我烦恼不要断,只要一句佛号,一句顶一句念著,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就行了。这个比修定要方便太多了。「未到定」不能生「初禅」,「未到定」能往生,能带业往生。那个带业往生的利益比生「初禅天」,那个不能比。「初禅天」、「四禅天」、「四空天」还要搞「轮回」,他六道没出去。咱们这个只要「未到定」就可以超越三界了,那这个利益怎么能比?不能比。所以这是一定要知道的。

  弥勒菩萨这一句话是对我们当头一棒。这些众生『虚妄分别』,不肯老实念佛,自以为是,所以『不求佛刹』,「不求佛刹」是什么?就是不求往生,怎么能够脱离轮回?我们要把这个事实看清楚了,把这一桩事情想通了,我们对於念佛求生净土的信心自然就坚定了,自然就不疑了。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包括「四禅」、「四空天」都不是真实。人生像梦一场,你要生到「四禅天」,你的感觉也是梦一场,绝对不真实。天天在作恶梦,很苦恼。

  唯一的真实,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这样告诉我们,十方一切如来异口同声的劝导我们,西方世界是真实的。那么你要问为什么真实?最简单的这个现象,第一个是「无量寿」,第二个是「没有生老病死」,这就真了。我们这个世间,纵然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还有终了的时候。三界之内不免生死,所以叫「生死轮回」。

  西方世界没有生死。怎么没有「生」呢?是生著去的,不是去投胎,投胎才有「生」,不是去投胎。像我们从台湾移民到美国来,我到美国来了,我有没有「生」?没有「生」,我从那边来的,不是到这边来投胎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活著去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不是死了去的,是活著去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生苦」,没有「生」。怎么是活著去的?你在临终的时候没断气,没死,你的头脑很清楚、很清醒,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跟他去了,是这样走的。没有说是人死了以后,佛来接引,没有。都是佛来接引你走的,所以在你自己感觉当中的时候,你没有苦,纵然害病了,佛来一接引,佛光一照,病好了,跟他走了,你的感觉是「病好了,跟佛走了」。所以他不是去投胎,他没有「生」,等於是移民过去的。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跟佛寿命相同,是「无量寿」。一生当中圆满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千真万确不死的法门。人都有死,唯独这个法门不死,就是他不需要再投胎。它是真的,古人讲「当生成就」的佛法。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当生,不是来生来世,是当生,这一个事实必须要搞清楚、要认识清楚。时间过得很快,到这个地方也刚好是一个段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好了。

  无量寿经  (第五十五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5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三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前面佛给我们说明了边地疑城的业因,以及生在那个地方的众生他们的生活状况,乃至於五百岁之后,他必定会忏悔,一定也能够入品。佛把这些事情说清楚了,弥勒菩萨随著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综合他的意思来讲,就是许许多多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就不说了,学佛的人为什么不求生净土?佛的答覆很清楚、很明白,他的智慧不够。所以这个法门是要大智慧,他才能够选择这个法门。

  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表法,你看本经开端,这是五位常随弟子来表法,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代表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第一得度、第一成佛的法门。接著就是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目犍连在《弥陀经》里面也是他们两位摆在第一,但是在此地,他们排在第二,虽排在第二,那个表法的义趣跟其他经典不相同。因为他上面有个第一,这个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像舍利弗代表第一智慧,目犍连代表第一神通。如果不是第一,就不会选择这个法门,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是大善根、大福德,这个我们从经读到此地,这个意思非常非常的明显,应该都能够体会得到。

  佛说了这个原因之后,弥勒菩萨就非常感叹的说,如果不求往生,有什么方法能出轮回?实在讲没有法子,怎么能出得了轮回?出不了轮回的原因在哪里?「虚妄分别」。

  诸位要晓得,虚妄分别是「所知障」,比「烦恼障」还难破;破烦恼障容易,破所知障难。「所知障」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求知欲,你对於知识要求的这个欲望,这就是所知障,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哪一个人不求知?佛给我们说的,你所求的知都是虚妄知识,不是真智慧。什么叫真智慧?真智慧不要求,一切通达。佛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一切众生给他提出问题,随问随答,佛没有考虑,没有思惟,也没有到哪里学习过了再告诉你,没有,那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你自性里面的本能,自性本来具足的,佛教给我们要开这个智慧。世间你所学的都不是真实智慧。

  所以纵然佛给我们讲经,我们听他老人家开导,佛也特别警告我们,不要把佛所讲的,把它记住了,当作一种知识,错了。那是什么?不但你不能破所知障,还增长所知障,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个是学佛最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那听经、读诵用什么态度?马鸣菩萨告诉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个重要。「离言说相」,听佛讲经不执著他的言语。「离名字相」,佛经里面所有的名词术语,你体会它的意思就行了,决定不要去执著。「离心缘相」,就是你听了之后,决定不要去想它,为什么?一想就错了,一想的时候是我自己的意思,落在第六意识里去了。那怎么听?听懂就懂,不懂也不想了,不要理会它。换句话说,佛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佛教给我们听法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

  听经是什么?你要是会听的话,是定慧等学。听经是什么?修定。你只要不著言语相、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你是在修定,你是在如如不动,同时又在修慧,修慧是什么?听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修慧。这样听经会开悟,会有悟处。所以你看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阿难,佛的弟子一听经,开悟了。我们为什么不开悟?他会开悟呢?我们不会听,他会听。会听的人他是修定修慧,我们不会听的人在这里增长烦恼障、增长所知障,唯恐二障还不足,还要添一点,一听还得胡思乱想,这就是不会听,所以是错解了佛的意思,这个是学佛很难很难的一桩事情。

  这就是今天这个经文,佛就说了,说这些学佛而不求生净土的,他们是『所种善根,不能离相』,著相而修。著相就是什么呢?他有分别,他有执著,他有妄想,只要你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就是著相而修。这个著相修,『不求佛慧』,说老实话,如果他真正用功还算得力,他能得一点定,决定不能开慧。你要问为什么不能开慧?他有分别、妄想、执著,就与慧不相应了。定,小定可以,大的定不相应;大定他没有,他能得一点小定。所以他「不求佛慧」。

  『深著世乐』,「深著世乐」是烦恼障,对於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他还贪恋,他还舍不得放下,所以这是烦恼障。那个地方是「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是所知障。这个两种障太重了,业障深重啊。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他这个修行,现在佛门里面常常在外面喊得很好听,叫「人间净土」。「人间净土」是什么?就是人天果报,就是人天福报,搞这个。

  『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这个人天之福也要真正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在大陆访问,遇到有一些人,总希望把自己的儿女亲属送到外国去,想方法送到外国,认为到外国他将来就有希望,在自己国家好像就没有前途。这一种想法错了,大错特错。一个人有没有前途是他的福报,命中注定的。命里头有福,无论在哪个地方都享福;命里头没有福报,到哪里都要受罪,这不在乎环境,在乎你自己本身积功累德,父母祖先也是修福积德。在我们中国《易经》里面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道理在此地,他不晓得。

  真的是事实,有很多从大陆来的,好不容易到美国来了,住了一、两个月,他住不惯,他又回去了。你问他为什么?这个地方太苦了,我吃不消。为什么?工作太紧张了,太忙了。大陆上悠闲自在。你说他收入少,他生活程度低。他那个地方人民币两百块钱,合我们这儿多少钱?现在一百块大概是六百多块,那是高待遇,大学教授一个月才人民币两百块钱,大概合我们这里三十块钱的样子。他过得很自在,他租一间房子,人民币只要十几块钱。我们这个地方房租十几块钱能租得了吗?他收入少,消费也少,所以他悠闲自在。所以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要看整个生活程度比例来定。你从生活程度比例来看,他们的收入不薄,我们这边收入不高。

  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要知道因果的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要真正真心去断恶修善,去修福。那么这样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他到人天里面是来享福的,这是个有福报的人。享福又能修福,他这个福报就绵绵不断,换句话说,这一生享的,来生还享福,他种福嘛,修福嘛。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相当的智慧,什么叫做「福」?他搞不清楚。

  我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里面含义非常之深,这是任何国家文字不能跟我们比的。你看看我们中国这个「福」跟「祸」就差一点点,看错了就把祸看成福了,那个麻烦就大了。祸、福只差一点点,要没有真正的智慧,往往就把它搞错了、搞颠倒了,自己以为在修福,实际上在造业。这是中国文字含义之深。

  纵然他是真修福,享福的时候「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佛是把「三界」比作监狱,这个监牢狱,你在这个里头不自由。换句话说,得人天福报是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这个福享尽了,你八识田中还有无始劫以来的那个恶业种子,那个遇到缘要受报,恶业种子就报在三途,所以这是人天、三途来回轮转,没完没了。这是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的人,佛说明他们轮回的状况。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

  这是指你的家人,无论是长辈、是同辈,或者是晚辈。

  【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你的家亲眷属当中,或者有正知正见的人想来救你,来救你,你要能肯接受才行,换句话说,你要能把你的成见舍弃掉,对他所说的正知正见你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这才行。如果你固执你自己的邪知见,不肯接纳正知见,你家里头亲属再有智慧、再有能力也帮不上忙。这个阻碍就是此地讲的『邪见业王』,「邪见」是指错误的想法跟看法,你坚固的执著;「业王」是你造作的这些业,这个业力非常强大,它牵引著你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它作主宰。因此,你就常在『轮回』,在「轮回」就决定『不自在』。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前面是讲修福的,这一段讲修福的人都不能出离生死轮回,何况不修福?这是不修福的,『愚痴之人』,不信因果,不能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不信因果。我在《观经》三福里面讲了很多遍,《观经》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条是为菩萨说的。「三福」第一条是人天福,第二条是二乘福,第三条是大乘菩萨福。菩萨不信因果,那是什么因果?不是普通这个善恶报应,这个善恶报应我们都晓得,菩萨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是念佛成佛,念佛是因,往生不退成佛是果,这是很多菩萨都不知道,菩萨都不相信。这是说这就是「愚痴」。

  『不种善根』,这个「善根」就是念阿弥陀佛,不肯念佛。『但以世智聪辩』,世间的聪明智慧他有,他也很自负,也自认为有道,自认为有智慧、有学问,他也有辩才,「世智聪辩」。反而什么?『益』也是增加,增长他的邪知邪见,他认为他的知见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这些错误的知见,我们时时会遇到,时时会听到,不但在家人有,出家人也不少。

  我出家的时候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就遭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许多长老都不原谅,认为出家人不应该跟在家人学,这个话是人说的,不是佛说的,我们「依法不依人」。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知道维摩居士讲经说法,我们看《维摩诘经》,这就知道了,维摩是居士,他有太太,有妻子儿女,在家居士。他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舍利弗、目犍连去听经,也要顶礼三拜,右遶三匝,跟对佛的礼节完全相同,佛这些弟子没做错事情。而且佛是鼓励他们去听经,去听维摩居士讲经,怎么可以说是出家人不能听在家人讲经?就把在家人一贬就贬得那么低,这个错误的。

  晚近,欧阳竟无居士,这很了不起的一个人,民国初年办「支那内学院」,他负责主持这个内学院的教学。内学院实在讲只办了两年,但是这个两年对於民国初年的佛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法师、大居士们都是内学院出身的。大家知道的梁启超先生,就是内学院的学生。他在内学院院训里面就引经据典讲得很清楚,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老师第一大,只要是老师的地位,不管他是在家人、是出家人,男女老少都不论,他是老师,学生就必须要尊师重道。他引的经论很多,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我们听人家说话,自己要有能力辨别他这个话说的是对还是不对,有一些似是而非,我们不能被人迷惑了。这个就是常常讲的「增益邪心」。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唐朝时候的傅大士,这个诸位要知道,这是在家居士,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多少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拜他作老师,跟他学的,在家居士主持道场的。在家居士主持道场弘法利生,自古至今很多很多,成就不亚於出家人,所以要是说出家人不能跟在家人学,这就错误了。

  我学佛的时候初到台中,那个时候我过去一个老校长周邦道先生,在抗战期间的时候他是国立第三中学的校长,我在那个学校念书。遇到老校长,老校长是一再勉励我,那个时候我出家了,再回到台中去,他说一定要尊重老师,特别嘱咐学道没有先后。他真的有德有学,我们就跟他学,不管他是在家出家,真正有德有学就行了,足够作我们的师长。不要认为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身分,我们今天是出家人,就不好意思跟他学了,这个观念就错误了。

  现在还有一些出家的大德对於这本经排斥,为什么排斥?这是在家居士编的,所以他拒绝,他不肯采取这个本子,这个都是很麻烦的事情。那不用这个本子怎么办?五种本子都找来,念五种本子。五种本子不全念,经的意思就不圆满。实在这个经三次的会集都是在家居士,还没有出家人做这个事情。王龙舒居士是第一个,宋朝时候人;魏默深也是在家居士;夏莲居;三个人都是在家居士。就是彭际清的节校本,彭际清也是在家居士。对净宗有莫大的贡献。如果说是在家人会集的,出家人要排斥,那么莲池大师没有排斥王龙舒的,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里面引用《无量寿经》,经文一半以上都是引用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可见得莲池大师没有分别心,对於王龙舒非常赞叹。龙舒居士往生是站著走的,不简单、不容易。

  所以这个「世智聪辩,增益邪心」是非常可怕的一桩事情,不但误了自己,还障碍了别人,障碍别人必定要负因果的责任。如果这个人诚心诚意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劝,让人家把这个净宗法门舍弃掉了,跟他去学去了,这个罪过就非常非常大。明明人家一条了生死成佛道的光明大道,你把他从佛路上拉到轮回里面来了,这个罪过多大,所以他为什么会堕三途,误人罪大,误自己这个罪小,误了别人。

  『云何出离生死大难』,这个三途六道是『大难』。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个又是一类众生,都是说明没有办法往生,没有办法在这一生出离。这一类众生虽然『种善根』,这个「种善根」,他也是老实念佛,也专心念佛,认真的修净土。而且『作大福田』,他也肯布施,对於佛教的事情,大众公益这个慈善事业出钱出力认真在做,这个社会上很多人。他的毛病出在哪里?『取相分别』,「取相」就是著相,著相分别,这是属於所知障。『情执深重』,这属於烦恼障,就是感情太重了,世间恩爱放不下,这个也是麻烦大了。受了这个牵累,『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他也很想求往生,结果是去不了。

  这一桩事,我在初出家的时候看到,我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出家。临济寺在那个时候组成一个念佛会,叫圆山念佛会,会长是王大松居士,有一个副会长,名字我一下想不起来了,是福州人,他是台湾银行的襄理,在金融界地位很高的;对於念佛会非常热心,出钱出力。他也会打法器,所以在大众共修的时候,他也来领导大家共修。好像三年之后,他生病,得的是癌症。在病重的时候,念佛会的同修到医院里帮他助念,他听到佛号就讨厌,就把人赶走,所以大家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平时念佛那么样的热心,临终不念佛,听都不愿意听。结果他死了。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了,必定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虽念佛,虽求往生,世缘放不下,还贪恋这个世间,在临终的时候贪生怕死,机会就错过了,这个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魔障。

  我们看到别人这个样子,能不能保得住我们自己临终很顺利?会不会也像他那样子?很难说,太难讲了。所以功夫要在平常做,要怎样做法?前面所讲的五戒十善要真正做到。如果做得干净、做得清楚,无过於《楞严经》上讲的「四种清净明诲」,「明」是明白、明显,「诲」是教诲。释迦牟尼佛对我们明白的教诲就是四种清净,这四种清净是「四重戒」。四重戒里面,《楞严经》上的排列顺序,第一个是YIN戒,第二个是杀,第三是盗,第四是妄语,这四恶如果不从心地上根本拔除,遇到外缘就变成障碍,这个事情很麻烦。要真的把它断掉,要断得干干净净。内里面这个念头都没有了,外面的障碍就没有了。我们求往生,临命终时不遭魔难,没有障碍,这才是真正有把握往生。

  如果我们对於「杀盗YIN妄」这个心里念头还没有断,事没有了,念头还有,怕的在临命终时那个关键的时候,因为你根没有断,它又起现行,就完了,这一生就空过了,所以这个关系实在太大太大。真正求往生的人应该要提高警觉,日常生活当中修行用功,什么叫用功?把这个事情看得淡,这就是真正功夫。在一切时、一切境界里头,不动心、不起念,这叫真实功夫,这叫真正修行。修行不是修外表的样子,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我们看到往生自在的,预知时至,不生病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有什么本事?就是这个本事。他的心清净,「杀盗YIN妄」的念都没有了。我们如果到这个功夫,换句话说,你自己的生死就决定有把握,临终一样不生病,一样预知时至,喜欢坐著就坐著,站著就站著,爱怎么走法就怎么走法。

  《高僧传》里头有一个人,名字我记不得了,我也没有看到,是我们受戒的时候,戒和尚道源老和尚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有一个出家人临命终的时候,他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见过人死的时候坐著走的?」大家说有,有见过,也有听过的。他说「站著走的呢?」站著走的也有,虽没有见过,听说过。他就竖一个跟斗,头朝下,脚朝上,他说「这样走的,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没有。」没有,他就走了。游戏神通,真自在。你要说为什么?就是戒律清净,这个意念都没有,那念佛求生净土就得大自在。还有,意念清净的时候,给诸位说,百病不生,身体用不著保养,用不著进补,自然就健康。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是这些妄念,那个「杀盗YIN妄」的心叫妄想、妄念,那是病根。这是我们真的要把它记住,要认真的来修学。

  末后,佛在此地给我们做了一个结论,劝勉我们。那么我们已经晓得佛在前面说明,总有三类的人不能生净土,都是有障碍。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首先在此地佛教给我们要『以无相智慧』,「无相」是什么?无相是不著相,对於一切境界相不分别、不执著。见色闻声,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三昧现前,一心念佛。假如我们接触境界起心动念,怎么办?接触一定会起心动念,如果接触真的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已经是菩萨、是佛再来的,不是凡夫了,凡夫是一定会起心动念。这件事怎么办?第一个念头动了,第二个念头就转成「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妄念制伏住,所以念佛法门这个法子好。你用其他的方法,用禅的方法、用咒的方法,没有念佛的方法好。念佛方法简单、快速,一方面是自力,一方面有十方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决定有效。问题呢,要会用,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是第一念起来了,第二念就克服了,这叫会用功。决定不要叫这个妄念,念念增长,念念相续,那就造业了。这样念佛叫会念佛,会用功。一天到晚,二六时中,始终保持著身心清净,就用这一句佛号的方法,念念执著这一句佛号,其他的执著统统舍掉,单单执著这一句佛号,这就好修了,这个就叫做「无相智慧」。

  『植众德本』,「植众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执持佛号就是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是我们现前修学的成绩,是现前功夫得力。功夫之不得力就是身心还不清净,这是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了,身心一定清净,分别、妄想、执著决定少了,什么样的疑惑都没有了。

  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清净信心是非常非常重要。当然疑惑的问题实在是很多,无量无边,为什么?没有开智慧。没有开智慧之前,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给诸位说,决定不能解决。佛给你讲经说法不是替你解决的吗?佛给你讲经说法是骗你的,「黄叶止啼」。「黄叶止啼」是佛经上的比喻,小孩哭,哭怎么办?捡一片落的树叶,告诉他,小朋友这是黄金,拿去可以买糖吃了,他一欢喜就不哭了,目的是叫他不哭,目的就达到了。真的、假的,暂时不说,目的达到了。佛给我们讲经说法是「黄叶止啼」。

  聪明人在这个讲经说法里,他开悟了,那个不开悟的人,就教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见了阿弥陀佛自然就开悟了,这是古德所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一切的疑虑,这些问题暂时放在一边,不要紧,见了阿弥陀佛统统解决了。不见阿弥陀佛,佛到此地来怎么给我们讲,我们也不能明了,这是真的。真的话我们要相信,总是不要相信假的,要相信真的。

  所以这个经上句句真实,经上讲了三种真实,这是大乘经里头很少见的。经上一开端给我们说,「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三个真实。所以这是现前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没有别的,「身心清净,远离分别」。实在说,「远离分别」是因,「身心清净」是果,不能远离分别、执著,你的身心决定不会清净。身心清净之后,再不要搞分别、执著,不然又不清净了。一定要能保持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意愿,求生净土。

  『趣佛菩提』,「趣」是归趣,一心一意向往的无上大菩提,无上大菩提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心行像佛所说的,那佛在此地就保证我们「当得往生」、『当生佛刹』,你决定会生西方极乐世界,『永得解脱』。好,我们再看正宗分最后的一品: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这品经里面,世尊要告诉我们,十方世界菩萨无量无边,有许多菩萨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这还是要具足,不具足的时候,佛讲了,菩萨也不相信,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许多菩萨都不相信。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这个菩萨的根就很利了,一听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也求生净土。佛在此地要告诉我们这些菩萨的人数。十方菩萨尚且乐意求生净土,圆成佛道,何况我们?世间圣人常常教我们「见贤思齐」,菩萨是圣贤,我们看到他,那就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我们要向他看齐。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弥勒菩萨』的用意是劝我们拿定主意,下定决心求生净土,他的用意、目的在此地。所以问『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一个教区,这一个大千世界;还有十方诸佛的刹土,当然菩萨就更多,不是普通菩萨,『不退菩萨』。

  什么叫「不退菩萨」?通常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不退转有三种,第一种叫「位不退」,「位」是地位。那是什么样的菩萨?必须把见思烦恼当中,见烦恼,见惑断掉了。我们在黑板上写的那五种见,这个没有了,真正断掉了。这个不是伏,不是伏断,是真的断了,没有了。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八十八品见惑分成这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统统断掉了。断掉之后,在大乘,如果是圆教,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就是初果须陀洹,经上常念的须陀洹。证得这个果位之后,绝对不会再退转当凡夫,这叫「位不退」。但是他没有出三界,他还在三界之内。虽在三界之内,他只是人天两道往来,绝对不堕三恶道。而且人天两道的时候,他这个往返总共只有七次,七次之后决定证阿罗汉果,一定超越三界,等於说他得到保证了,这是绝对不再退转了。

  那么诸位要知道,经上常说凡夫修行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个三大阿僧祇劫从哪一天算起?从你证得这个不退算起。经上讲我们都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不知道是多少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为什么还没有成就?就是从来没有一次达到这个标准,这一生也是如此,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过。生生世世修行,考试都不及格,换句话说,那都不算的。从达到这个标准的这一天开始,证小乘阿罗汉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成佛的时候是三大阿僧祇劫,从这里算起。这叫「位不退」。

  第二叫「行不退」,「行」是大乘菩萨行,就是他绝对不会再退落在小乘。这个是圆教菩萨在八信、九信的位子,行就不退了。他们决定修学大乘,不会退堕在阿罗汉,不会退转当自了汉,这个叫「行不退」。第三种叫「念不退」,念是念念都向无上菩提。他不会有别的念头,只有一念求无上菩提,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

  此地讲的「不退菩萨」当然是指的「念不退」,不会指的「位不退」、「行不退」,一定是指念不退。念不退,三种不退都包括了。譬如证得位不退的,行不退、念不退他没有,他没有证到。证到行不退的,一定是位不退,但是念不退没有。所以证到念不退的就叫三不退。这个三不退就是圆初住、别初地以上,通常我们对於这些菩萨称为法身大士。《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此地所说的不退菩萨,不是普通菩萨。这是法身大士们,他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有多少?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

  这是数字说出来了。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

  这是释迦牟尼佛正答弥勒菩萨所问的。娑婆世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七百二十亿』这个数字不算很大,「七百二十亿」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人口才四十多亿,还不到五十亿,所以他是讲我们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是里面的一分子。在这一个大范围之内,我们就知道有无数的星球,有天人居住,佛常在这个地区现身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这一个教区也是具有四土,有「常寂光土」、有「实报庄严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凡圣同居土」,同样也是四土。这个里面法身大士当然比这个要多很多很多倍。

  这是法身大士善根深厚的,求生西方世界的有这么多人。他们具备哪些条件去往生的?下面这几句话重要了:『已曾供养无数诸佛』。《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一条是福德,这个福德多,曾经供养这么多佛。『植众德本』,这是善根具足了。「德本」有两种,一种是勤修六度,菩萨的德本就是六波罗蜜;第二种就是一心称名,专念阿弥陀佛。这些菩萨到底修哪一种?给诸位说,两种都修。唯有两种都修,他的因缘才会具足。如果专修六度而不念佛,这个机会就很难遇到。必定是六度、念佛兼修,统统具足,这些人当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答覆的法身大士,这个不退菩萨。下面弥勒菩萨没问,释迦牟尼佛也就附带说了:

  【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小行菩萨』,那连我们都包括在内了,我们去往生的属於「小行菩萨」。「小行」最低限度就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实在讲,他的善根之厚,跟那些法身大士没有两样,过去生中也是已曾供养无数诸佛如来,植众德本,也是这个样子的。

  生生世世虽然修,刚才讲了,没有成绩,始终就是没有能够拿到学位。这个三不退就好比学位,没拿到,不及格。虽没有拿到,善根、福德还是非常深厚,所以这一生要遇到缘,那个缘要遇到殊胜的话,也能赶上去,上品上生能迎头赶上。遇缘要是差一点,那就品位低一点,凡圣同居土下三品往生。所以这个品位高下实在是遇缘不同,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说的。我们仔细思惟他老人家所说的话,合情合理,我们可以相信的。

  这是在世尊他老人家教区之内有多少人往生,佛都知道,都预知。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因缘,不能错过这一生。真正得生决定有把握,除这一部经要认真去修学,经上所讲的,教给我们应当做的,认真去做;应该禁止的就决定禁止;教我们求生西方世界,我们一心一意就专想净土,要把娑婆世界能够放下,决定不能够贪恋。能够再读《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那就更好了。《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的方法简单明了,「四种清净明诲」对於不得往生的障碍说得非常详细,对我们是很好的警策,只要我们自己觉悟,我们自己能够咬紧牙根绝对不犯,那这一生必定往生。既往生,绝对不在下三品,总是在上、中品的样子,就是上三辈往生、中三辈的样子,绝对不在下三辈。再看第二段: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教化的范围无限的广泛,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佛在因地求学的时候,曾经遍历一切诸佛刹土,因此一切诸佛刹土跟阿弥陀佛都有缘。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佛没有缘的众生,他排斥,他不能接受,佛就没有法子度他。阿弥陀佛结的缘结得就太广了,尽虚空遍法界,他老人家统统广结法缘,因此他的教化区就不限於极乐世界了。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都赞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换句话说,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向众生宣传净土,代表阿弥陀佛接引一切有缘的众生。

  有缘就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因缘是诸佛如来、菩萨们介绍的,这是机会、是缘分;善根、福德是他本有的,他多生多劫修积的。这三样东西统统具足了,就决定得生。因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之多,没有法子计算的。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你就想像到每一天、每一个钟点,甚至於每一分、每一秒,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都算不清的。一切诸佛刹土往生的人都集中往那里去,这个状况如果我们冷静思惟一下,殊胜无比。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那是当然的,任何一尊佛的国土没有这个现象。所以有比西方极乐世界大的,有比西方世界在物质方面更庄严的,有,但是像这种盛况,十方世界统统都到那里去往生不退成佛,这样的盛况,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极乐世界,其他世界没有这个盛况。所以诸佛共同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个赞叹一点不为过,是非常正确的。世尊这一句话是总说,下面略举几个例子:

  【从远照佛刹。】

  世尊举他方佛刹,在此地总共说了十一个,这是略举几个例子。

  【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

  弥勒菩萨问的是不退菩萨往生的有多少?世尊此地讲的『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就是不退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证得三不退,证到念不退才叫做摩诃萨,这是大菩萨。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

  这个数字都非常可观,数量都很大。

  【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这是连著跟我们总共讲了十一个佛刹。佛刹的名称也不是一定的,这个诸位要知道,正像我们这个地球上某一个国家,它常常换名字的。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换名字,满清亡了之后,就换成中华民国,现在大陆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佛刹也在常常换名字,这是我们要知道,就是不要执著。但是佛刹名字必定是它现前的状况。像我们这个世界,佛刹就是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堪忍」,说明这个世界很苦,五浊恶世,这些众生在此地生活居然能忍受得了,是这个意思。

  所以佛刹名字好,那个地方众生福报大,在享福;名字不太好,众生在那里比较辛苦一点。我们从名称上能够看到众生的苦乐、世界的净秽,就是清净、污秽,众生苦乐可以从佛刹名字上能够体会到一些,它这个名称是这样建立的。同样的,佛菩萨的名号也不是一定的。不但名号不一定,形状、身体、容貌都不一定,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但他们不一定,你细细想想我们自己本身就不一定。你想想,你从小有个小名,到念书有个学名,到外国还要加一个外国名字,你这个名字也常常在改,常常在换,你的名字也没有一定。容貌就更不一定了,你看看年轻的照片、求学的照片、现在,变了,天天都在变化。诸佛菩萨没有定相,没有定相,相貌才叫圆满;有定相,这个相貌就有欠缺,就不圆满。

  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现的相是圆满相,这一种相好我们没有办法思惟想像,不可思议,说不出的;佛给我们说了,我们体会不到。诸佛菩萨在他方世界所现的相,那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著那个地区众生的福报,他有福,就现福德庄严之相;他没有福报,就现一个比较丑劣一点的相,为什么?相要跟他差不多,他才能接受。这个地方的人没福,他现个大富长者,那些人看到都跑掉了,那还能度众生吗?要现同类身,要现差不多的相,大众才能接受,所以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没有一定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示现,就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一样,随类化身,得大自在。

  随类化身,菩萨有没有心?没有心。众生有心,菩萨没有心,没有心才会应。像我们敲鼓、敲磬一样,鼓、磬没有心,你重敲一下,它就响大一点;轻一点,它就响得小一点。你有心去感,他无心而应,这个才圆满、才究竟。所以大家不要怀疑,到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身相?不要去怀疑这些,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好,到那里自然明了了。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