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玄义(第1-5集1994年)--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玄义(第1-5集1994年)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玄义  (第一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01

  这一次由本馆同修们启请,在这个道场这是第三次讲解《无量寿经》。一个道场重复讲三遍会不会嫌太多?老同修会体会到虽然同样一部经,每次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都有不同的启示。更难得的是新同修过去没有听过这一部经,或者是虽然听过没有能够完整的听到,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缘。古德当中有道绰大师,他老人家曾经一生讲《弥陀经》两百多遍。就是说古大德教导我们专修专弘。佛法跟世间法不相同,世法的教学,教科书,一个老师年年教这一门功课,他只要有一份资料就够用了。佛法为什么跟它不一样?这里面有修行体证的功夫不相同。我们修行境界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因此同样一部经典里面,我们所领略的广狭深度自然不相同。即使一部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其深广确确实实是无有穷尽。我们道场的老同修有不少能体会到这一层次。

  今天第三次宣讲,我们还是要从头开始,也就是先把大经概要的部分为同修们说明。在未讲经文之前,先对於本经的内容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这样可以提高我们修学研究的兴趣,也能够掌握到全经的纲要。这个笔记是早年写的,我们还用这个本子,讲法跟过去自然不相同。第一段是「讲述因缘」。

  首先要跟诸位说明的,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是最精采、最殊胜的一部分。大家都晓得,在大乘佛法里面《华严》是第一经、是根本法轮。《华严》所说的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也叫做莲华藏世界,说的是什么?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叫莲华世界。由此可知,这部经跟《华严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八十卷《华严经》叫大本,《无量寿经》叫中本,那当然还有小本,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三部经其实是一部,只是一个说得简略,一个说得详细,经典文字有广略不同,其中内容并没有差异,内容完全相同。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这是《华严经》最精采的一部分。《华严》能够在一生圆满,就是普贤菩萨在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这才圆满。本经自始至终完全讲的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就是《华严》的导归。所以在隋唐时代,古大德说《华严》、《法华》都是本经的引导。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一点都不过分。《华严》、《法华》引导我们归向净土,在净土里面得到一生圆满。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这部经读多了,讲的次数也多了。在这个讲堂这是第三次,除这个之外,其他地区我们也都讲过。在新加坡讲过,在香港讲过,在美国也讲过好几遍,在加拿大也讲过。讲的遍数愈多使我们体会愈深、愈广,使我们真正认清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这个殊胜就是断烦恼快,开智慧快,成佛快,度众生快。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都讲求快速,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速的。

  佛在一般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通常一个修行人从初发心,不是我们这个发心,我们这个不算。这个初发心是说的什么人?《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初发心。诸位要知道那个初发心是发心住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那叫做初发心。从这个地位起要修三个阿僧祇劫才能够成佛。第一个阿僧祇劫修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要一个阿僧祇劫。那个「劫」是大劫不是小劫。阿僧祇,天文数字。过去台中慈光讲座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这个数字,我们中国是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用这个兆做单位。多少兆?一千下面有八个万字,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个阿僧祇劫,才修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修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就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祇劫圆满,证什么果位?法云地的菩萨就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再上去是等觉、成佛。

  诸位要知道愈到上面愈难修。你看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修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阶段七个位次,第三个阶段三个位次,愈往上去愈难。可是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成佛就太容易了!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的。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现在才只十劫。诸位要记住这个时间,十劫,跟阿僧祇不能比。这十劫当中,第一劫去往生的人都成佛了,第二劫去的也成佛了。第一劫去往生成佛了,由此可知,他充其量十劫就成功了;第二个阿僧祇劫去成佛,那就不要十劫了,九劫就成功了。经上告诉我们,西方世界等觉菩萨的人数太多太多了,没法子计算,「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那就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成就了,证得等觉果位的人比我们新往生去的人要多。

  诸位想想,这十劫当中,第五劫去往生成就的,那西方世界等觉菩萨跟一般菩萨应该是一半一半,还不能占多数。可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是多数,多数就是第六劫去往生的也成就了。由此可知,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经,经里面含的这个意思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功了,这真正不可思议!他方世界修行要三个阿僧祇劫,西方世界只要三、四劫就成功。你们诸位想想,还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更殊胜的?

  因此这个法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这是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里面四次劝我们,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六方诸佛赞叹,那就是异口同音的劝勉我们。这就是看到了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如果不是最殊胜的法门,不是最圆满的法门,怎么会得到一切诸佛的称赞,一切诸佛的劝勉?我们如果还不能相信,对它还怀疑,那个业障就太重,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没善根,一切诸佛来劝,他都不听、都不相信,那这就无可奈何了。我们今天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之后,又能对这个法门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这才能死心塌地一门深入的修学。所以同修们启请,我毫不怀疑我就答应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再讲一遍。不但我们这边重复再讲,同时新加坡那边同修也启请再讲,他们希望这一次好好的做一套录影带,能够普遍的流通,让学佛的同修们都能够得到殊胜的利益。在会集本里面,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当中,为我们介绍这一部经:

  【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这一段文是把这一部经做了最精要的介绍。古大德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了一个区分,哪些经是属於人天修学的。在五乘佛法里面人天乘,这不能出三界,当然不究竟。哪些经典是属於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是我们通常讲的三乘佛法,如果讲大乘、小乘叫二乘佛法。世尊末后在法华会上告诉我们,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完全讲真实话,佛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我们才明了,原来佛讲的人天乘、声闻、缘觉、菩萨都是方便说,佛的本意真心实在讲只是跟我们说一乘法。

  什么叫一乘法?这一生当中就成佛,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这才叫一乘。密宗里面也常说「即身成佛」,那个成佛不是究竟了义。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多,那一种成佛,充其量成的是藏教佛,比法身大士还差得很远;换句话说,还没有到明心见性,这是我们要晓得的。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就是四种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此地所讲的一乘了义就是讲圆教佛,这个法门教我们一生成就圆教的佛果,所以它是『一乘了义』。

  世尊在一代时教里面,被后来这些古大德们尊称为一乘经的只有三部:第一部是《华严》,第二部是《法华》,第三部是《梵网经》,这是属於一乘了义。这三部没有包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怎么也变成一乘了义?如果不是彭际清跟我们说明白,的确我们会怀疑。《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华严》是一乘了义,这就是《华严》,那怎么不是一乘了义!《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如果说《华严》是一乘经,本经是一乘之一乘。为什么?《华严》的精华。《华严》的精要,岂不是一乘当中的一乘,了义当中的真实了义!我们要把这个法门认清楚,然后你才晓得这个经典之宝贵,你才能够万缘放下,知道这个经就是一切经,念这一部经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统统念尽了。何必要找那么麻烦。这都是真实的事理。

  『万善同归』。这句话我们也不能够轻易看过。此地讲的万善,不是我们普通世间人修的这点小善,这算什么!这个地方所讲的万善,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修因证果普度众生这个善。同归,归到哪里?都归在《无量寿经》。所以这四个字在本经那个意思就非常特殊,跟在平常看到这四个字的意思不相同,广狭浅深有很大的出入。诸佛如来所修的一切善都归在这个经典上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两句是讲这一个法门的当机者。什么人有资格修学这个法门?这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三根是讲上、中、下。我们不是上根人,中、下根也能成就,这就说明了,我们有分。佛在这个经典上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人人有分。不但人有分,一切众生都有分,乃至於饿鬼、畜生、地狱。我们看到一个小册子,书名叫《物犹如此》,我相信不少同修看过。那本小册子里面写的是什么?畜生念佛往生。自古至今很多很多畜生念佛往生。过去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他的老师谛闲法师早年在头陀寺当住持的时候,头陀寺有一只公鸡往生。鸡是畜生,畜生会念佛往生,饿鬼道里头也有念佛往生的,乃至於地狱道。

  虽然九法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业报不一样,但是信愿持名这是相同的,因此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是平等的。因平等,果就平等了。所以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这个法门是平等法门,因、果都平等,真正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国土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西方世界没有,它是平等法界,所以它那里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它那个地方是一真法界,跟《华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三根普被。

  「凡圣齐收」,这个「凡」我们就不说了,六道都有分。再看圣人,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几位代表,文殊、普贤发愿往生,善财童子也是修的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大圣都求生净土,我们仔细去想想,凡夫因为修学其他法门不能成就,不得已选这个简单容易的法门。这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毗卢遮那佛的左右手,他们为什么要求生?这我们想不出理由!可是诸位要把我头先说的话仔细去想想,你就明白了。修行证果往上面去愈去愈难。他们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圆满的佛果,在华藏世界一定是困难,一定是要用很长的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这些人去,一天就成功了,所以他赶快求生。道理在此地。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一去马上就成佛了。虽然成佛,依旧得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是圣人为什么求往生。我们要晓得这些事、这些理,然后仔细观察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

  「横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轮回,这一关非常难突破。自古至今多少修行人都没有法子突破这个关口。修得再好,生到天上,有很深的禅定,修到四禅天、四空天,就是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时候到了还是要往下堕落。这我们明白为什么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道理就在此地。这个地方修行有进有退,进得少退得多;西方世界圆证三不退,只有进步没有退步,所以他快。这是教给我们横出三界。「横出」就在人间,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超越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横超。像一般阿罗汉、一般菩萨,他是竖出,也就是他要经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样才出去。这个难,不像我们这个很容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四土。『迳』是快速。我们业障一品都没有断,带业往生,一品没断,可是生到极乐世界,在我们想自然是凡圣同居土。可是西方世界,刚才讲是平等世界,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不平等。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里面的圣人、罗汉我们见不到,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也见不到。这是什么?不平等。可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统统在一起,我们去了就与阿罗汉、菩萨、等觉菩萨天天生活在一起。它这个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这不可思议。这种境界在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样子。

  我们再问,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跟其他世界不一样?细读《无量寿经》,答案就在其中。因为十方诸佛刹土是佛的愿力,众生的业力。众生的业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是非常复杂的,这样感得的果报。而西方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阿弥陀佛以他的愿力变现出来的,到现在才十劫。我们娑婆世界已经历无量劫的无量劫了,西方世界才十劫。原本西方世界没有人,这个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的人从哪里来的?其他世界移民过去的,这个情形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世世老家在此地,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他们是新移民,新移民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阿弥陀佛条件虽然不多,但是他的确是很讲求的,到那边去心要清净,「心净则土净」。你也许问,我们的心不清净,饿鬼、畜生、地狱心就更不清净。清净心有两种方式可以得到。一种方式是依照规矩去修行,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方式是认真的忏悔。恶道众生去往生要忏除业障!用什么方法忏?今天有同修问:我们是不是要拜大悲忏、拜梁皇忏?不是的。诸位要晓得,大悲忏也好、梁皇忏也好,你的业障忏不掉,这是真的。从前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我们业障很重,所有一切经忏那个力量都没有办法消除我们的业障,都没有法子。一切经都不灵了,一切法门也不灵了,最后还有一个方法,阿弥陀佛。所以忏除业障用什么方法?念佛!

  念佛这个忏悔力量,决不是其他经忏能够相比的。你要再不相信,你看看本经佛说的,将来在佛的法运尽的时候,所有一切经教统统灭掉了,本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你就晓得它的功德多大。这就是说众生的病很深,所有一切医药都失效,都治不好了,还有这一服药还行,很灵。你才晓得这个经典的价值,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真实、不可思议!东西摆在我们面前,要识货,不识货就太可惜了。第一法门不要,去搞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你说这不叫冤枉!那个治不好你的病,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唯独这个法门有效。

  『极圆极顿』。这四个字也不能与一般大乘经论同样的去看待,这个地方讲的「极圆极顿」是第一极圆、第一顿超,独一无二,圆顿到了极处!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这是让我们认识这一部经。本经跟《阿弥陀经》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从哪里来的?也从《观经》来的。《观经》是讲念佛往生的方法,很可惜我们念佛人没有遵守这个方法,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大家只注重「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读《观经》的人都著重这些,他前面那个基础忘掉了。好像你学建筑,学建大楼,样样都学到了,把地基忘掉了。盖了大楼没有打地基,轻轻一摇晃就倒了。我们现在念佛,毛病就出在这里。

  地基是什么?三福!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求往生的方法,佛没给她讲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而且告诉她,这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话说得多明白。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都是依靠这三个基础,净业正因。也就是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以这三条为基础,这三条要是做不到,所有一切法门统统落空了。这三条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基础(地基),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

  第一条里面「孝养父母」,我们做到了没有?「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有没有做到?诸位要晓得,第二条是以第一条为基础,它这个地基是三层,第一条是最下一层。如果前面这一条没有,你的三皈、众戒也是假的,落空了,没基础。你受戒的时候,戒本里面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是什么?前面四句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做到了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资格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才落实,才不是落空。这是佛法初入门、小乘,我们今天修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然后才教你「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你想想看,原来信愿持名是要这样念法的,这才决定往生!所以前面这个基础我们疏忽了,把它忘掉了,信愿持名怎样做都不得力。我们平常讲功夫不得力,你念佛念了这么久了,这么多年了,往生有没有把握?没把握,没把握就是不得力。为什么没把握?你把那个地基忘掉了。这是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的。

  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孝养父母修起,孝亲尊师,从这里修起。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讲过许多,诸位可以从录音带、可以由许多小册子里面都有,大家仔细的去看。最近本馆印了一个小册子《认识佛教》,这是过去在美国迈阿密所讲的,讲得比较详细,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我第一次讲的是在旧金山妈祖庙讲的,那是从前流通的那一份,只讲了一次,一个半小时。在迈阿密讲了一个星期,大概有七、八个小时,所以讲得就比较详细。这一次印出来,我相信对於初学的同修会有一些帮助。

  这是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的,所以念佛要晓得从什么基础上来著手。我们知道《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三福统统修成了。因为这是大乘法门,所以那个善男子、善女人是具足三福。三福里面比较难懂的是「深信因果」,这一句比较难懂。因为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那个因就是我们这个经上讲的「持名念佛」,就是讲的这个,不是指其他的因果,专指这个因果。这个修行方法确实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这个佛谁不会念?只要肯念,人人都能修,人人都会修。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是无量法门里面至高无上的第一法门,人人能修!所以大家要知道世出世法是一样的,愈是殊胜,愈简单愈容易。我们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叫《易经》,容易、不难!凡是很复杂、很麻烦的,那都不是第一等的。第一等的一定是很容易,任何人都能修学,这才叫殊胜,这才叫第一。所以这些观念我们一定要建立,不能够有错误、有偏差。这是第一殊胜法门在我们眼前,往往我们看错、疏忽了,把这个机会错过了,这叫真正可惜。所以此地讲:

  【圆满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极圆顿。】

  确实方便,有些法门方便不究竟,有些法门究竟不方便,唯独这个法门又方便、又究竟,这就真正难得。『一超直入』,超就是超越三界、超越轮回、超越生死。直入,入诸佛究竟圆满的果地,不是入别的,也就是圆教的佛果。所以它是『最极圆顿』。

  【以弥陀一乘愿海。】

  『一乘愿海』就是指的四十八愿。所以我劝勉我们专修净宗的同学,我们早课不必念其他经咒,早课就念四十八愿,晚课的经文就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把这两段选作我们早晚课诵的经文。早课的目的,希望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宏愿,我们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晚课,我们认真依靠阿弥陀佛的教诲,认真去反省、去检点,修正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经文就是佛菩萨心行的准则,哪些佛教我们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哪些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依教奉行,决定不做。所以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是修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错误行为,使我们的言行能跟诸佛菩萨一样,这叫真正修行。不是把这些经文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不听这些,是要让自己认真去反省、去检点、去改进。

  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方法太巧妙了,这个方法就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常听说,究竟怎样不可思议,我们就说不出来,就不知道了。必须要靠古来大德做重重的比较,我们对名号功德才渐渐领悟到一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真明白了,你才会放下万缘,你才会屹立不动摇,才肯定这个法门是至高无上。隋唐的古大德(那个时候包括现在的韩国跟日本的一些大德们),他们曾经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一个比对,对照对照,比较比较,哪一个经最好、最第一?比对出来《华严》第一。所以公认《华严》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轮,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华严经》是概论、总论,其他一切经都是《华严》某一部分的细说。《华严》是总论,所以称之为根本法轮。也就是说,《华严》是无量无边经论法门的总纲领,你就想它多重要!

  《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最后归《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的纲要。那《无量寿经》,我们今天看的这个本子,四十八品,我们再去找,哪一品第一?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介绍净土法门说了许许多多经论,都不出四十八愿的范围,不过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而已。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这也是古大德几乎公认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第十八愿说什么?十念必生,这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你才晓得,《华严》是整个我们今天讲的《大藏经》,《华严》是全部《藏经》,《无量寿经》是全部《华严》,四十八愿是全部的《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是全部的四十八愿。这一归纳、一比较,我们才晓得原来像一座大山一样,名号是尖峰!这才明了为什么一切经、一切忏法消不了的罪,这一句名号就消掉了。

  今天我们业障很深重,念名号为什么消不掉?实在说,你没念,你念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念就消了,假念消不掉。什么叫假念?有口无心。念佛那个念,我们中国的文字很妙,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极圆满智慧的符号,念是今、心,是心上真有,那叫念;心上没有,口上有,那个没有念。念才能消业障,口上有,心上没有,业障消不掉;心上有,口上没有,业障一样消除。所以这个「念」,诸位要晓得是在心上不是在口上。念佛是心里头真有佛,这才行。

  我去年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有一位老居士来看我,(我也忘掉他的名字了)。他告诉我,他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我就告诉他,念佛一定要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功夫就得力了。他也很老实告诉我:法师,我什么都放得下,就是孙子放不下。他的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此地,他口里念佛,心上有孙子。所以他念的是什么?念的是孙子不是佛。口里是佛,心里念的是孙子,你说这糟糕不糟糕。念孙子要搞六道轮回的,这不得了!所以我就劝他:你把你的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他平常手里拿著念珠,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没有念孙子、孙子、孙子,没有这样念法,他心里头真有孙子,没有阿弥陀佛。

  这个念,要懂得什么叫做念,一切时、一切处第一个念头起来的,那就是念,不是在口里的,是心上的。我们今天怎样把「阿弥陀佛」、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心里面的东西,这叫念佛,这叫念经。念经是心里头真有这个经,有这个经典的教训,有这个经典的理论,有这个经典的境界,这是你真的念经。不是口里头念的,念了之后就忘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不叫念。你心里头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佛跟经都没有,你怎么可能会成就?

  心上真正有,这才符合经典里面跟我们讲的理论的最高原则「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心里面想佛,你就作佛;心里面想孙子,不得了,将来死了以后再投胎,作孙子的儿子。这很多,因为他想孙子,不能离开孙子。不然就作孙子的儿子,不然就作孙子的孙子,就干这个事情去了。这还是好的,心善行善,五戒十善具足,不失人身才能得到。假如心行不善就变成畜生了,堕畜生道。堕饿鬼道,那就更糟糕了。堕畜生道也许跟孙子还可以在一起,变成孙子的宠物。外国人养的这些宠物,那都是跟他关系很密切,彼此心里头都挂念著,完全符合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这些道理、事实。我们应当觉悟,应当要明了,这样才知道如何取舍。

  最极究竟圆满、最有智慧的选择是选择成佛。为什么?唯有成佛才得大自在。在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自己做得了主宰,得大自在,这成佛!我们的家亲眷属,我们对他很爱护、对他很关怀,你自己没有能力,你还是无可奈何,你照顾不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真的有智慧、有能力,无论家亲眷属在哪一道、在哪一个地方,你天天看到他,天天听到他,机缘成熟你立刻就度他,这才叫真正的照顾。否则的话,都落空,心与愿违,那叫真可惜。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二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02

  诸位同学,请看讲义第六面第五行,我们把这段念一念。

  【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一段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说的,跟我们前面讲的意思完全相同。这在无量法门当中,可以说唯独这一门,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关键就在『一心持名』,关键在一心。法门这样殊胜,为什么我们学不好?为什么我们学的不得力?问题就出在我们念佛不是一心,我们是杂心持名,乱心持名,所以功夫就不得力。由此可知,只要我们把杂乱心换成一心,功夫就成就。这个杂乱的习气很深,也就是说,遇到什么经典都想看看,什么法门都想尝试一下,甚至於什么法会也都喜欢参加,去凑凑热闹,这就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夹杂,这个夹杂就不是一心。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而我们夹杂的毛病始终不能放下,这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病根之所在。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就要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真正做到一心持名,一心持名就是老实念佛;换句话说,杂乱心就是不老实。果真一心持名,不必等往生西方才圆证三不退,不必等,现在就得不退,即得不退。生到西方去,那个不退就变成圆证三不退,这的的确确是其他法门里面做不到的。

  下面是大师给我们说明『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什么叫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首先我们要晓得凡夫跟佛差别在哪里,佛的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佛,二心就是凡夫,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心?三心二意,这是凡夫。三心,即是《唯识论》里面讲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三心。二意是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平常我们已经用成习惯了,用第六识、第七识,第六分别、第七执著,所以用的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在《百法明门》里面明白的显示出它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可见得这是凡夫,这不是真心。一心是真心,如果有生有灭就是二心,所以诸位晓得一心是真心,一心是真如本性。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都是修的一心,我们净宗就叫一心不乱,禅宗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名字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由此可知,无量法门是修一桩事,就是修成佛。在我们本宗一心就是自心究竟成佛。莲池大师这句话说得好!若不是真正修行过来人,这句话说不出来,如果说这是直指凡夫自性成佛,这也许一般人还能说得出来,加上究竟这很不容易,若不是真正过来人很难体会。换句话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可以说他是自心成佛,不能讲究竟,为什么?因为他们还要长劫的修行,三大阿僧祇劫要长劫修行,我们这个法门不要,很快就成就,所以是究竟的法门。这在一切大乘法门里面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是把这个念佛法门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殊胜确实一语道出。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信不信。

  『若能谛信』,我们要是能都信,没错,是信不是谛信。谛是什么?谛是真实,我们是信不是真实信。怎么不是真实信?假如说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去赚一千万,你马上就去了,绝对不会来听经,今天晚上可以赚一千万,我到这里来听经干什么?这个信就不是谛信。谛信是一心清净心,确确实实一切万缘都放下,这才叫谛信,所以可贵的谛信是真信,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换句话说,还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谛信。真的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三乘是讲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讲证果的次第,就好像我们这一般学校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佛法修学里面也有三个阶段,小乘、中乘、大乘。我们学的是大乘法,怎么还有三个阶段?还是有三个阶段,因为依旧是要断见思烦恼等於是小乘,断尘沙烦恼等於是中乘,再断无明烦恼这就是属於大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一下就破无明,前面这个见思尘沙一样还是要破,这就是说所有一切法门都必须要通过这三个阶段,叫三乘。

  『久经多劫』,经文上讲的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短的不是长的,三大阿僧祇劫所成的佛就是前面讲的自心成佛,那不是究竟。如果要成究竟圆满佛,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那不是三个阿僧祇劫,是无量劫!时间更长,这是讲其他法门的修学,我们这个法门不须要那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一念就成功了,这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一念不但拣别修学的简单容易,而且确实快速。『顿证菩提』,菩提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圆教的佛果一念就能够顿证。此地这一念不是指的时间,时间哪有一念就从凡夫就成佛的?这个一念是方法,正如同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大势至菩萨修什么法门?就是一心持名,这个一念就是一心持名。

  至於什么时候能证到圆满的果地?那看你功夫的勤惰,你要是很勤快、很精进,时间就短,如果很懈怠不肯精进,时间就比较长一点。但是纵然说时间长,比起其他法门里面来,那还是最快的。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的,《观经》下品下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告诉我们,他要经历十二劫得百法明门。这个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二劫!时间不长,见性就成佛了。虽然这个时候见性成佛,不是究竟佛,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要达到究竟佛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快速,就是头一关难突破。这一关突破,往后一帆风顺毫无障碍,这是西方世界成就快。假如是下品中生,六劫,你就想想这个成就多快。

  所以我们把经仔细从这里观察,才知道诸佛祖师给我们说这个法门的殊胜,究竟殊胜在哪里,殊胜到什么程度,我们心里明白了,的确不是任何法门能够相比的,真的是快速。这个修行的关键就是谛信。所以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劝我们要相信,劝信、劝愿、劝行;蕅益大师的《要解》序分里面是这三桩事情,劝信、劝愿、劝行,正宗分、流通分还是这三桩事情,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要真正相信,真正相信就是这个方法很快就能证得究竟的佛果。『岂非大事』。这是真正大事,《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这也是讲到真实究竟。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

  这个直指顿超绝不是禅宗能比的,更非其他法门所能望及的。

  【以念佛心。入佛知见。】

  这个道理就是佛常常在大乘经论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心,心里头有佛,心里面想佛。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给我们讲的念佛的方法,这一念具足五门,五门第四就是观察,观察实在讲就是《观经》里面讲的「观想」,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这就入佛知见。

  【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

  净宗的兴起,绝对不是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的,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弘扬这个法门,都修学这个法门。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很多的诸佛如来,因此这个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新创的,释迦牟尼佛实在是承袭古佛而来的。这是把净宗之由来,净宗的地位,净宗的殊胜介绍出来。底下第二段要说明「本经兴起之因缘」。第一小段里面告诉我们,这部经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两句话很重要,凡是佛所说的经,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从如来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就是只要是佛经都是称性之说,但是没有达到极处,这一部经在称性里面达到了极处。如来所说的一切经都非正说,旁敲侧引,正说的是什么?就是这部经。换句话说,佛想教给众生,教什么方法?就是教这部经。那为什么说许许多多经?因为这个经你不能接受,你不能相信,这才说许许多多经论来诱导你,让你慢慢明白、慢慢觉悟,然后把这个传给你,这是正说。即使《华严》、《法华》要跟《无量寿经》来做比较,《华严》、《法华》都是属於引导,都非正说,引导归《无量寿》,这个古德有说明。我们看底下: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举出这两部,其他的不必说了。这在我们中国号称为经中之王,《华严》、《法华》经中之王!跟这个经比那它还要差一截,它不能算是极说。如果不跟这个比,跟其他的一般经典比,那《华严》、《法华》算是极说,但其归趣却在本经。《华严》、《法华》的归趣(归宿趣向)都在这部经。这才显示出这部经的的确确是称性极谈。

  【要解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要解》是蕅益大师说的。『绝待圆融』,就是我们一般讲绝对不是相对,相对是有比较的,他没有比较,圆融到了极处,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你要是果然信得过,要真的像前面讲,你谛信不疑,我敢说你把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你这一生专读这一部经,为什么?一即一切,这部经就是整个的《华严》。《华严》的奥藏,奥是玄奥、奥秘,藏是藏在这个地方。《华严》的精华就是《无量寿经》,《法华》的秘髓,秘是秘密,髓是精髓,也就是这部经。其他的不必说了,其他的总而言之,一切诸佛的心要,菩萨万行的司南(司南是指南),都在这部经上。岂不是读这部经就是一切经都读了,何必再要找那么多的麻烦。那些经都是枝枝叶叶,这部经是大根大本。根本得到了,所有枝叶全部都包括了,一个也不漏。

  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信得过。所以为什么从前道绰法师一生专讲《弥陀经》,《弥陀经》就是这部经,所以我们听到古人讲《弥陀经》,不要想到《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还是《弥陀经》,大本、小本,这两本都叫《弥陀经》。一生讲《弥陀经》两百多遍。他为什么不讲别的?他信得过,他知道这个经是一切经的精髓。底下这一小段引用的是日本道隐法师所说的一段话。

  【日道隐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於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经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

  『道隐』是中国唐朝时候的人,是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土,他在中国当年是亲近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学生。五浊恶世,造恶之时,这当中还有一句话,圣道难修,其难非一。这特别指出来末法时期,唐朝那个时候比我们现在修学环境好得太多太多了,人家还是这样感叹,那要是生在这个时代,那还有什么话说。

  在那个时代,他就说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就感觉到很难修了,修行环境不好。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恶就是造恶业,一切众生造作十恶业,杀盗YIN妄,古时候造作恶业的有,是少数。纵然造作恶业也没有造得现在这样的深、这样的广泛。因为一个造作恶业的人,在社会上一般人都瞧不起,不像现在,现在造恶业的人造得愈多,造得愈重,愈受到社会的尊敬,愈受到社会舆论的赞叹,报纸上天天登他。这跟从前相反,现在这个社会鼓励人造恶,造善行的人没人知道,也没人表扬你。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修行,你就晓得更难!隋唐那个时候,修学一切大乘都很难成就,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没指望了,这是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圣道难修,其难非一,不止一桩事情,非常非常复杂。

  『特此一门』,特是特别,也可以说是所有法门里面唯独这个法门,『至圆极顿』。讲圆讲顿,这个法门都是达到极处,没有比这个更圆满的,没有比这个更快速的,找不到。『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它简单容易,当中没有委曲相,直接痛痛快快为我们说出来。『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所以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他说话这个意思,这是善导的意思。这就是说明这个经是如来正说。『一代所说归此经』,一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最后统统归到《无量寿经》。所说一切法就像河川一样,《无量寿》是大海,所有河川都流向大海,大海是百川之归宿,『如众水归於大海』。底下这一句是比喻。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这是举两部最大的经典,一乘佛法,一乘了义,《华严》、《法华》。《华严》是无量因缘兴起的。『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法华经》是一大事因缘,亦唯为此法之由序。这是我刚才讲的意思,《法华》、《华严》跟这个经一比较,那两部经是引导,归到这个正宗。由此可知,本经确确实实是在《华严》、《法华》之上。古德讲的「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讲得不错,一点都不过分,所以我们读这部经就等於读了全部《华严经》,全部的《法华经》,也等於读了全部的《大藏经》。真的是一大藏教的精华,统统都得到了。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古德讲这些话不是随便说的,字字句句都有根据。《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大势至菩萨说的。大势至菩萨知名度没有观世音菩萨那么大,人人都晓得观世音,知道大势至的人不多。其实大势至菩萨是最早提倡念佛的。把念佛的好处,念佛的成就,念佛的方法,就在短短的二百四十四个字的这么一段经文里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印光大师将这段经文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称为净土五经。这确实提醒了我们重新肯定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我们仔细再一观察,的确了不起,不但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它的分量地位超过《般若心经》,般若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我们念佛的同修,怕罗嗦的人、怕繁杂的人,说《无量寿经》太长了,《弥陀经》也太长了,《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不长,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你每天就受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行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最精采的一段开示,「忆佛念佛」,忆就是想、观想,我们常讲功德,这是功、是功夫,念佛是德,忆佛是功,念佛是德,怎么叫念佛是德?念是心上真有,你不常常想,你心里头怎么会有?常常想佛,心里就有佛了,念佛是心里头真有佛,这叫念,念是今心,心上有叫念,口上有不叫念,口上有我们经典里叫称,称赞。称名是口念,用这个念,念佛是心上有。念佛又变成功,下面见佛就是德,忆佛是功,念佛是德,念佛是功,见佛是德。见什么佛?功夫差一点的人就见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功夫好一点的人就见自性佛,自己就成佛了。功夫差一点也不要紧,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加持你、会帮助你,叫你很快就见到自性佛,这才到究竟圆满。

  功德要晓得,要认识清楚,不是到寺庙里捐一点钱,去帮帮忙,这就叫功德,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看看过去梁武帝当权的时候,有权有势,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个道场,度出家人几十万人,自己很骄傲,功德很大。达摩那个时候到中国来,见到他,他就问达摩: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头上,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不护持他。所以达摩没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等了九年,等一个慧可,他修的那是什么?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生死的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一定要功德。通常我们讲持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戒、定、慧!在此地也一样要认清楚,忆是功,念是德,念是功,见是德,你看这说得多简单,真的把修学的总纲领,真实捷径传授给我们了。这的确是佛祖的真传。下面给我们讲的方法,怎样修功。

  【净念相继。自得心开。】

  净念相继是修行的方法,而自得心开是你所获得的成就,我们中国人常讲的耕耘收获。自得心开是收获。方法的关键就是净念相继这四个字,在经里面,前面还有四个字叫「都摄六根」。在这个地方我们把都摄六根省掉,因为净念相继一定是都摄六根,所以都摄六根就不必说。我们要问:什么叫净念?这要清楚,净是清净,清净心念佛,我们今天纵然做到了念的功夫,为什么还见不到佛?那个念不清净,念里面有夹杂、有染污,所以你见不到佛。

  可见得净就很重要。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哪些东西是夹杂?我在这里就不要多说,觉明妙行菩萨那一段的开示,我们印在佛卡片的后面,印得很多,大家自己多看看,看看你有没有夹杂,你就晓得。不能有一丝毫夹杂,不能有一丝毫怀疑,那叫净。怀疑是无明,夹杂是烦恼、是浊恶,这个东西障道!那用我们此地的话讲,障道就是障见佛,不但自性佛见不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也见不到。见不到佛,诸位要晓得,往生就没有把握,可见得这个问题严重,我们万万不能够掉以轻心。这非常严重的大问题,一定要做到净念。只要净念相继,相继就是保持不能中断,要把净念保持,这样自自然然心开意解。心开就是前面讲的见佛,禅宗里面讲的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禅宗的话。由这个开示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奇妙疾捷。莫过於是。】

  这个事情太奇妙了,奇是不寻常,妙是不普通,疾捷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更快的,像闪电一样。莫过於是,就是指一心持名这个法门。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

  『本怀』就是本愿,佛的本愿就是要度众生成佛道。用什么方法度一切众生成佛道?只有这一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是如来正说,这个如来不是指释迦一个人,十方如来。说十方里面就包含了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确确实实唯此一门。这个地方说『一切众生由此得度』,不但指我们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这是圆教的等觉菩萨,还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得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著上至等觉下至地狱众生,九法界的众生这一个法门统统包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遇到这个法门,谛信不疑,依教修行,佛看到怎么不开心?无比的开心。佛怎么不加持?所以这个法门真的要是谛信一心,发心修学的话,一切诸佛本愿威神统统加持你,你修其他法门得不到,唯独这个法门得到。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佛唯一的心愿,所以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我们要认真、要努力的去修学。

  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来看我。他最近到大陆去参访,跟著一位法师,大概是有一个佛教的团体,他可能是第一次。今天来看我,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很深的感想,看到大陆念佛人是真修,我们比不上他们。他们听到这个法门之后,确实诚心诚意在修行,他说我们台湾这个佛教徒跟大陆一比较,我们是在玩佛教(玩弄佛教),就像从前唱戏的,捧戏子一样,不是真修,大陆上人真修。这是他在大陆转一圈深深感触到,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记得我在过去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去年带了一个团体到大陆上去参学,他们去的时间长,一共七十多天,看了许多道场。回到新加坡之后,正好我在新加坡讲经,他说从前总觉得自己修行还不错,南洋的佛教还很兴盛,结果大陆上去看了之后,才晓得自己不行,跟人家比起来是天壤之别,差距太大太大了。他们在那样清苦的环境当中,他们送他的钱不接受,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送他衣服也不接受,问他要什么?要经书,要录音带,他们要佛法,除佛法之外,这物质的享受他一概不要。送他的经典不是手上捧到,是顶在头上接受,那种恭敬心听经、听录音带,这他们看到的。我讲经这些录音带,他们拿去拷贝再拷贝,那个声音几乎都听得不清楚了,专心在听,把那个录音机放在讲台上,大家在下面统统跪在地下听,他们看到很感动。为什么不坐?他们不坐,一个个都跪在地下听。

  所以新加坡的同修回去之后才发心做CD,才发这个心。因为录音带在大陆上,特别是在北方气候变化很大,录音带很容易变质;冬天很冷,夏天很热,所以这个带子很难保存,这样回去才想到做CD片。他们也很诚心,派了五个人到我们图书馆来住了两个多星期。我们馆长也被他感动,把我们的母带全部送给他,他们现在正在新加坡做,人家真干,知道这是真正的宝!确实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他知道真做。我们说老实话,虽然天天在这里讲,讲还是不识货,讲了在这儿点头,出了门之后又忘掉了。

  【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

  《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如来,这个如来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不是指一个人,是一切诸佛。真实,经上明明白白给我们讲了三个真实,这是在一切大乘经里头很希有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讲的是真实利益;住真实慧,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相;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作用。体、相、用都真实,真实纯一之法!诸位要晓得,这三种真实贯彻全经,贯彻经文里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这三种真实,所以这是正说。

  【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

  也就是说,佛说一切经是说一部分而不是说的全体,这一部经里面说的是全体。虽然言语不多,文字不多,因此它涵盖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因为他说的是全体,『和盘托出』是比喻,好像我们供养别人,我们有吃的东西招待别人,总是拿一点出来;这是整盘拿出来,盘子都端出来了,再没有保留的,全部拿出来了,是这个意思。佛说其他的经还有一点保留,还没有连盘子都端出来,说这个经是连盘子都拿出来,再没有保留的。举这个比喻,毫无保留!《法华经》有没有保留?有,后面还有《无量寿经》,还保留这个在,还没有全部拿出来。到《无量寿经》推出,是全部拿出来,再没有保留。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真正是称性。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

  『一切含灵』就是讲九法界的众生,九界众生因这部经、因这个法门真正得度,究竟圆满的得度,所以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

  【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实在说,我们是真幸运遇到这个经典,对这个经典认识了,许多人这个经典摆在面前不识货,还以为其他法门、其他经典比这个更高的,去学其他东西去,那不识货。我们非常幸运遇到,非常幸运明白、了解、认识它,这是非常非常的希有而难得。我们晓得,这是佛法里头至高无上的经典,第一殊胜的法门,我能不能学?想到自己一身的罪业,我行吗?有些人自己没有自信心,这个称性极谈大概是要大菩萨他们学的,我们业障深重,还是学个小乘法。这是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没信心,这也难怪,为什么?因为对於事实的状况并没搞清楚,看到菩萨大人,不敢跟他平起平坐。下面这一段,为我们解决这问题「三根普被,圣凡齐收」。说「三根」我们下下根也有分,说「圣凡」,我们是凡人也可以修。说出我们有分,只要能够谛信,只要能够依教奉行,就能成功。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

  这是讲三根,最上根,没有比他更上的,文殊、普贤,圆教的等觉菩萨。这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凡夫重感情少理智,因为佛在根本教轮里面教导我们要孝亲尊师,我这一开头学佛皈依某一个法师,跟这个法师修学这个法门,那不是这个法门,我现在听到这个法门,要再改修这个法门,我师父不答应,我要舍弃师父,我对不起老师就不尊师,这个麻烦大了。那怎么办?还是遇到这个殊胜法门舍弃掉算了,这一生不求往生了,还是跟老师轮回。这就是什么?重感情少理智,这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我们这个师里头有根本的老师,根本的老师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门谁教给我们的?本师教给我们的。本师教我们这个法门,那本师的徒子徒孙学别的法门,我们到底是跟徒子徒孙学还是跟本师学?徒子徒孙违背了本师,我们要不要违背?希望大家多想想,於是乎你想通,你就没有违背本师,就能够真正做到奉事师长。何况佛在圆寂之前,特别垂训后世的弟子们,佛教给我们四依法,第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今天在法门里头遇到第一法,我当然依第一,不依第二。

  我过去早年学佛,我那个愿,心里面的喜爱是《华严》,对於《华严》特别欢喜。实际上,也没有念过《华严》,也没有听过《华严》,但是对《华严》就有那个偏爱,这大概是过去生中的习气。在台中求学,听李老师讲《楞严》,真的生欢喜心,全心投注!遇到这个法门,《楞严》、《华严》都放下了,都不再搞了,为什么?依教奉行,依如来教,这可不可以?看到这一段就晓得可以,为什么?普贤、文殊的老师是谁?毗卢遮那如来,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的学生,他念佛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生不生气?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生气,也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去障碍他。这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跟哪个老师修学,都应当亲近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你的本师一定非常欢喜,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往生,毗卢遮那佛也不例外。一切诸佛如来里头,包括毗卢遮那佛在内,你亲近阿弥陀佛,你的本师怎么会不欢喜?鼓掌欢迎,好!做对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是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知道情与智的抉择。实在讲,这种抉择是不是忘情?是不是负义?不是的,不但不是忘情负义,而且是真正的奉事师长。因为师长没有能力教你一生圆满成佛,介绍你、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一生圆满成佛了。正如同一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儿女一样,自己没有办法培养你成硕士、博士,一定要把你送到学校去念书。今天我们这些老师把我们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我们的家长父兄送到学校里面去读书成就,一个意思。这就是真的孝亲尊师,做到了真正的圆满,所以决定没有过失,决定是正确的。文殊、普贤给我们做这个榜样,这真的叫现身说法。

  【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彻上、彻下』,下面『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真的是九法界众生对於这个法门,人人有分。我们在本经末后第四十八品里面看到的,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无上菩提,没有发这个心,没动这个念头。今始初发,听到这个经,真的发心。什么叫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讲过,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读到这个经,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清楚了,这个心坚定了,肯定了,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是这个时候才发。发了之后,就认真修行,依教奉行。这就是经上讲的「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

  到了西方之后,皆当往生。这是说明发了这个心,他决定得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於彼如来土,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这几句话等於佛跟我们授记。我们将来到西方世界,在西方世界成就,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地方很多,哪里有缘到哪里去示现作佛。就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就是到他方世界去成佛,成佛叫什么名号?妙音如来。你要晓得妙音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叫妙音?妙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妙!我们是因这个音成就的,也用这个音来教化众生,跟大势至菩萨一鼻孔出气,就是这个道理,妙音就从这儿来的。所有一切音声没有南无阿弥陀佛妙,因为这一个音能够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其他的音不行,妙音是这一桩事情。同名妙音如来。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三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03

  诸位同学,请掀开讲义第八面从第一行看起。

  【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世尊在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前面曾经说过),本经字字句句都具足三种真实,因此这些话我们要格外的珍重它。值是遇到,遇到这部经典能读能解,能够依教修行,无论是现前、将来的果报,也就是我们讲的好处利益,都是『随意所愿』,正是平常所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随意所愿就是有求必应。但是在此地我们要特别明了,不要一昧去求人天福报。现在学佛的人实在说,大多数都是求人天福报,升官、发财、长寿都求这些,而把往生不退成佛疏忽掉,这真叫可惜!末后这句话就提醒我们要得度,什么叫得度?要超越轮回往生净土,这才叫得度。『皆可得度』,那就是人人都有分。刚才讲了,只要遇到这部经典的人,你能读、能解、能信、能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得度的,这正是前面所讲的「三根普被,圣凡齐收」,这是经典上给我们作了证明。

  【末法众生。福薄障深。】

  我想这一桩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深刻的体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确实是福薄,从什么地方看?纵然你富有,纵然你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权位,你的生活是身心都不安稳、都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福报,这就是福薄之相;本身的烦恼,生活的环境都不利於修道,那就是障深。在这个环境之下。

  【唯此一门。】

  换句话说,只有这条路才能走得通,除这条路之外,其他的都很难走通。

  【但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

  这句话怎么说?修学其他法门,前面说过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法门一生当中就成就,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功超累劫』。

  【往生极乐。径登不退。】

  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

  【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

  这个彼岸就是了生死出三界,说明没有这个法门,凡夫是决定做不到。

  【元晓师云。】

  这是唐朝时候高丽的一位法师,好像现在也有电影、电视在演这个元晓大师。他说:

  【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净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明这个法门,就是帮助我们凡夫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坚定的信心,清净的大愿。所谓清净大愿决定不夹杂,唯求往生,除往生之外什么都不求,世法、佛法都不求,只求往生,这就对了。底下这一段「他力妙法,善护行人」。

  【末世修行。多诸障难。阴魔干扰。】

  『阴魔』是《楞严经》上讲的五十种阴魔。种是种类,五十大类,每一类里面魔子魔孙无量无边,魔在哪里?魔就在我们周边,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所接触的都是魔境!你说我没有见到。那是你迷惑颠倒,你果然见到了,那魔都害不了你,就是因为你不认识他,你把他当好人,所以他才障碍你。这个魔就是折磨,阻挠你修行,让你念佛不能得三昧,念佛不能得一心,这都是它在障碍。如果没有这些魔来扰乱,那我们这个地方学佛应当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很容易为什么?没有魔障,这是一定要清楚。

  【行人正见稍失。便陷魔网。】

  我们读到这两句的确是非常的感叹,多少好心修行人,行人就是修行人,见解稍稍偏差,偏在哪里?偏在神通。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喜欢知道前生的事情,喜欢晓得来生的事情,这就是正见偏差,於是怎么样?很容易上魔的当。魔跟你讲神通,魔跟你讲感应,魔来诱惑你,你不知不觉就入了他的圈套。原本好心发心学佛到后来变成魔,学魔了,还以为自己在学佛,还学得不错。这学佛变成魔,现在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见到太多太多。

  【楞严云。】

  佛很慈悲,《楞严经》上教我们一个方法。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四句是《楞严经》五十种阴魔里面,佛教给我们如何能够远离群魔,守住正念,这四句话就非常重要。这四句话简简单单的说,学佛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什么叫『圣心,圣解』?以为自己成了菩萨、成了罗汉,也有以为自己成了佛,这就是圣心。学佛我们目的是成佛,为什么不许有这种念头?诸位要懂得佛法基本的修学,讲到基本修学佛是破二执,破我执、破法执,《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他自己认为我证得阿罗汉、我成佛,你们是凡夫。你想想看,他有没有四相?我成佛了,我相;你们没有成佛,人相、众生相,四相具足,假菩萨!不是真的。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修行证果的人心地清净,决定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圣心、圣解就是分别执著,错!心不清净,这就上了魔的当,所以说『即受群邪』,邪就是魔,邪知邪见。

  【可见行人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

  『泥犁』是地狱,学佛学到最后,果报在阿鼻地狱,你说这冤枉不冤枉?不是佛法有差错,是他自己学错,佛法没有偏差,他自己心里有偏差。

  【念佛法门。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被。护持行者。魔不能扰。】

  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念佛人也著魔,那跟这个说的不相应?其实他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人,阿弥陀佛、诸佛如来都加持他,他是个假念佛人。什么叫假念佛?口里有佛,心里有魔,那是假的,得不到如来本愿的加持。这话怎么说?口里念佛,心里头还有名闻利养,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那是魔,所以嘴巴里有佛,心里有魔,魔的力量强,口里佛的力量弱,佛不加持。佛加持什么样的人?心上有佛,心里头有佛当然就没有魔,没有魔就是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瞋痴慢,心里没有,没有分别执著,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下面引《十往生经》一段话来证明,经上说: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愿往生』就是心里有佛,心里头有佛的,心里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见阿弥陀佛,这心上真有。

  【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就是佛加持。也许有人要问:世间念佛求往生的人那么多,除我们这个地球之外,还有他方一切诸佛国土,阿弥陀佛那些护法神哪有那么多?每个人都派二十五个护法神保佑的时候,哪来的那么多护法神?你看我们还没念佛,心里就怀疑、就分别执著,这就是知见错误。我们确实不知道佛菩萨的境界,那些护法神是什么人?都是菩萨化身的,你们诸位要是读《华严》,你就晓得。《华严经》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众散布在人间天上六道之中,其实这些神众到底是些什么人?全是大菩萨化身在六道里面,以种种方便去接引众生,所以这些护法神是菩萨化身。

  菩萨的能力跟佛一样,像《梵网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是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些护法神也是千百亿化身。我们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就没有怀疑,我们完全肯定相信佛经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实语。只要我们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见阿弥陀佛,必定得到诸佛护念,护法神的拥护。魔再多,力量再大,他也没有办法接触到我的身边,这些全都是事实。

  【弥陀经云。】

  《弥陀经》云,这就更直捷了,这是净宗的主要经典。经文里头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前面是讲护法神保佑你,这个地方是告诉你,一切诸佛护念你,你怎么会遭到难?你怎么会遇到魔障?这不可能的事情。这里面必须要注意到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我们自己是不是经上所说的这个标准,善男子、善女人是不是这个标准。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三福就是标准。净业三福我们都做到了,就是此地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怎么知道?大家念念《观无量寿佛经》就知道。韦提希夫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请求世尊教给她往生的方法,世尊没有教给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讲净业三福,从净业三福的基础上再教她信愿持名,她顺利的往生,达到她的愿望。所以净业三福里面的十一句统统都做到,才是这个善的标准。这是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的。

  『闻是经受持者』,闻这里面包含著理解,听到这部经,明白佛陀的教诲,依教修行,这就是受持。『及闻诸佛名者』,这个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六字洪名,一心称念。这个称念就是净业三福最后的一句利益众生,劝进行者。怎么劝?「南无阿弥陀佛」,别人听到了,这个佛号种子种到他八识田里面去了,时间久了人家也跟著念了,这就是劝进行者。所以称念是自行化他,这样的人,『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重视的「皆」。我能这样做,我也得一切诸佛护念;你能这样做,你也得一切诸佛护念。皆得!皆是平等的,并不是说菩萨念他得到,我们念就得不到,不是的,皆得,平等得到。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魔不会接触你,不敢侵犯你,你有佛护念,有菩萨拥护,护法善神保佑。再看底下一段「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这是说这个法门的微妙之处。这两句话怎么讲法?道妙就是真如本性,真心理体。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妙;就是大乘法当中常讲的本觉、自性、清净心。我们的信愿持名跟这个相合。这种相合一般人看不出来,所以叫暗合,一般人都很明显看出来了,那就不是暗合是明合,一般人为什么看不出来?迷惑,看不到这么深,看不到这么远,佛与大菩萨们清楚。

  【无念与无生。远非凡夫之所能。】

  『无念与无生』,这都是讲的道妙,『远非凡夫之所能』,这是真话。无念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本来无一物!我们会说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心里面,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不止一物,太多太多。不但我们做不到,天人心比我们清净,四禅天、四空天有很深的禅定,他也做不到。我们看起来他的禅定很深,诸佛菩萨看起来他的杂念还不少,比我们是少,比起如来清净心那还差得很远,凡夫做不到。

  【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也。】

  这我们才真正明了难到什么程度。『圆教八地』,四禅、四空天是凡夫,连个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如,距离圆教八地差得太远太远,八地菩萨才能做到。真的无念,无念就无生,有念就有生灭,无念才无生,真正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现象,不但自己不生不灭,所有一切万法都不生不灭。这个现象很奇怪,我们说奇怪,实在说我们对佛的教诲常常忘掉。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有生灭,想的时候生,不想的时候就灭。生灭心变现出来的境界就是生灭的现象。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都是生灭的相。八地以上的菩萨无念,因此他所现出来的境界也是不生不灭,若非八地所见到的境界依旧是生灭。

  我们如果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但是我们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所有境界不生不灭;换句话说,我们等於进入八地菩萨的境界。进入八地菩萨的境界就是八地菩萨,不是八地菩萨你怎么能入得了他的境界?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不是你自己能力达到这个境界,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使你跟八地菩萨一样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我们发愿求生净土,一生到净土就等於八地菩萨,你要是在这个世界或者是他方诸佛世界里修到八地菩萨,差不多要用两个半阿僧祇劫,你才能修得到。这前面跟诸位说过,我们在这个地方念佛往生不费功夫,你看就超过两个半阿僧祇劫,真的是顿超!前面讲的「功超累劫」,这话讲得不错。

  【如来悬知末代罪浊众生。】

  『末代』是末法,『悬知』就是早就知道,预知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

  【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

  本宗的教学是住心、立相,我们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上,这是『立相住心』,还没有办法往生。离相是禅宗,立相住心你都做不到,要叫你离一切相那谈何容易!这两句话比较禅与净的难易,那么禅就太难太难。底下说明。

  【此方便门。指方立相。】

  明明白白指示西方极乐世界有方所,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相,好修。比那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好修得太多太多。

  【摄心专注。】

  这个心先不要找什么真心妄心,不要去搞这些,这太麻烦,真心也好,妄心也行,只要你『摄心专注』。摄心专注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只要你一心一意就行,不要三心二意,一心一意、老老实实的修行。

  【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

  念佛功夫这么成就的,人家要问你为什么要念佛?你不念佛的时候就念妄想,就念一些拉拉杂杂的。念其他的,跟诸位说果报是六道轮回!我们很冷静的、细心的一观察就明白,我们不念佛心里想什么?贪瞋痴慢、是非人我。我贪瞋痴慢也没有,是非人我也没有,好像不错,结果心里一塌糊涂,念的是无明;换句话说,你不是念无明就是念妄想,不是念妄想就是念无明,总而言之,你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这麻烦在此地。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超越,这一句阿弥陀佛既不是妄想也不是无明,一句阿弥陀佛把妄想无明都破掉,这个方法妙,真正是妙!

  【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便契无住生心之妙谛。】

  你看用这功夫,只要功夫用熟,自自然然达到这个境界,比禅宗的方法巧妙、可靠、稳当!到不了这个境界也能往生,这个便宜就占大了。到了这个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实报庄严土往生,到不了这个境界是凡圣同居土往生,统统成就。如果你要是用禅宗这个方法,你成就,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境界,不成就?还是搞六道轮回。这里面的功德利益我们要明了,两相一比较才晓得净宗法门真是殊胜。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

  这就是即念离念。即念,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离念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念佛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别的念头都离开了,这是即念离念。

  【潜通佛智。】

  『潜』是暗暗通达。

  【暗合道妙。巧入无念。】

  『巧』是讲方法巧妙,只要功夫纯熟自自然然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的功夫相等,自然入这个境界。

  【即凡成圣。见性成佛。至哉妙用。不可思议。】

  这两句是赞叹。后一段说。

  【念佛乃修行之径路。持名又为四种念佛之径路。称为径中之径。】

  净宗有一部小册子,叫《径中径又径》,这个名称就从这儿来的。

  【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

  这是跟《弥陀经》说法不一样。小本《弥陀经》罗什大师翻译的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个标准很高,不是一般凡夫这一生当中所能得到的。在梵文原本的《弥陀经》里,世尊用的词句不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用意思来翻,不是原文。玄奘大师也曾经翻译过《阿弥陀经》,我们现在这个本子都有,大家合起来比较比较看看你就晓得。玄奘大师译的是直译,照著原文翻译,罗什大师是意译,但是玄奘大师并没有说罗什大师这一句翻得不对;换句话说,玄奘大师也承认罗什大师翻得好,决定没有错。但是原本的经文上确确实实不是一心不乱,这又是一回什么事情?诸位要晓得这一心不乱是生到净土那一边的事情,我们自己做不到。我们往生的条件,常言说得好,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临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佛光先照你,佛光一照就把自己的功夫提升了一倍,我们原来是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得没错!

  这一心不乱是佛力加持,不是自己功夫,所以他翻的不算翻错。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品位,这是讲真实的都是位不退,那位不退就是一心不乱,这是佛力加持的。而在智慧、道力、神通上来讲等於八地菩萨,当然不是自己修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说自己真正的功夫只有初信位的,这是自己真实的功夫,但是佛一加持把你拉到八地,这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议之处。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这回事情,唯独西方这第一殊胜,这就是说明为什么诸佛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处就在这里。本经就更清楚、更明白不是讲「一心不乱」。

  【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

  在三辈往生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比一心不乱容易多!使我们真的信心具足。这一看到一心不乱,难!难!恐怕我做不到,没有信心;一看到这个地方?这「一向专念」,这行,我可以做得到,信心具足!可是诸位要记住,上面那一句可不能疏忽,「发菩提心」,你有一向专念,你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说老实话,如果不发菩提心,你一向专念,那个专里头一定还有夹杂,不是纯专。如果你有发菩提心,你那个专是纯一不杂,可见得菩提心是什么?就是一心一意想生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心叫菩提心,这个念叫一向专念。这是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

  【但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故更为明确简要。故称净宗第一经。因其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利济众生。此经为最。】

  这几句话确确实实是过来人才能够说得出,不是过来人,这几句话说不出。末后这一段:

  【大圣垂慈。特留此经。】

  我们在这一段里面更深入了解,这一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的价值。

  【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又法灭尽经中。亦具无量寿经。最后入灭之说。】

  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经、法门就好像世间药物一样,药是治病的,病有许多种,所以药也有许多种。这个人得了重病,所有一切药都无效,都治不好,你药就没用处。法就灭尽,最后还有这一服药有效,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法门,所以这个经法灭罪第一!为什么念佛的人不生病?为什么念佛的人不衰老?老跟病都是不正常,所有一切法门都治不好、治不了,念佛这个方法就能治,就能对治。只要你真心念佛,就像经上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因为你用的药是第一好药,所有病都没有了,不但疾病没有,衰老的病也没有。你要真正肯信,要真正肯用,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这是真正为我们说明。

  我们今天常常讲业障很重,学佛的人都求消灾,用什么方法消灾?拜大悲忏、拜梁皇忏、作水陆法会,作完之后灾还是消不了。你就晓得你的那个业障多重,怎么办?念佛就可以消除,偏偏不相信,偏偏不肯念,那就没法子,诸佛菩萨也救不了你,为什么?你不肯,佛菩萨的药你不肯用,不肯服,那有什么法子。

  【今於末世。浊恶弥深。众根愈劣。垢重障深。恶浪滔天。毒焰遍地。】

  这几句话确确实实把现代的社会,我们生活环境显露无遗,真的说出来了。『浊』是污染,我们的环境真的是非常严重的污染。『恶』是恶业,几个人不造恶业,恶业的根就是贪、瞋、痴,我们在这个世间仔细去观察几个人没有贪瞋痴?学了佛,吃了长素,世间法不贪,贪佛法,在佛门里面搞贪瞋痴,别人修行比我精进,我看到不顺眼,心里就难过,你看看,世间法贪瞋痴没有,佛法贪瞋痴来了,还是贪瞋痴,还是造恶业。学佛再造恶业,这个罪过就更重、更大,你说怎么得了!

  因此我们的根性愈来愈劣,一世不如一世,原因在哪里?我们造的罪业是不断在造,不学佛的人在造,学佛的人也在造,所以才产生底下这三句的现象,果报的现象。『垢重』,垢是污染,这是讲我们心里的污染,今天所谓思想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见解的污染,造成障碍就深。『恶浪滔天』,恶浪是指这个社会,造作恶业的人太多太多,到处都是。『毒焰』就是贪瞋痴。看看这个贪瞋痴没有见得减缓,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这是佛道衰灭的原因。

  【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经以作慈航。正显本经兴起之胜缘。持名法门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难报。】

  这是我们应当深深体会的。在这样的恶劣环境当中,我们想修行得度,实在讲只有这个法门,只有这一部经典。我们自己必须要坦诚自己的业障深重,要有这个勇气承认,然后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大藏经》摆在旁边,无量无边的法门摆在旁边,我业障深重,其他的经论法门度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病,治不了怎么办?我们就舍弃不要再碰它,这个法门能治病,一门深入,等到哪一天病好,回过头来再去浏览《大藏》,再去涉猎一切法门,那就对了。病重的时候,病危的时候,还要搞乱七八糟的法门,那你是决定轮回,出三界的指望就没有了,这是我们要深深体会。明白这个事理,自然就专心,自然就放下,不但世法放下,佛法也放下。

  第二大段是介绍「本经体性」。体是理,也就是说,佛说这个经是根据什么理论说的,他总要有个依据,如果没有依据,佛说的我们怎能相信?他要有真正的依据,那我们可以相信,这在五重玄义里面叫辨体,辨体的用意在此地,使我们对这个经典深信不疑。

  【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体。实相者。真实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讲,『实』是真实,『相』是相状,这个名词简单的说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佛是依一切法真相为我们说的,所说的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实相是『平等一相』,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深。现在科学相当的进步,使我们对佛法里面所讲的甚深的理事,藉著科学家帮助,使我们更容易的体会了解这个事实。在过去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果然是平等一相。科学家讲所有一切物质,动物、植物、矿物都一样,把它分析,分成了分子,分子再分,分成了原子、电子。继续不断科学愈来愈进步,工具愈来愈精密,从前认为不可分的,现在还可以继续分,分成所谓是基本的粒子,发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同一样的东西组合的。就是组合、排列的形式不一样,这科学名词讲「方程式」,方程式组合的不一样,分解开了到最后都是一样,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都是同一个物质组合的。这是科学家发现,使我们知道这个「平等一相」。

  在佛法里面怎么讲这个现象?叫四大,四大就是最基本的物质。这四大是它有四个现象,最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现象,因为有四个现象,它才会组合。这四个现象在佛家就用地、水、火、风来表示,地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很小,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看到它是个物体。地是代表物体,它是物质;火是代表它有温度,水是代表湿度,它带的有湿度,现代的名词叫带电,带阳电、带阴电,阳电就是火大,阴电就是水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动就是风大。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现象,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这是发现平等一相。

  【实相无相。】

  这是讲体。

  【离一切虚妄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金刚经》上说的。这说的体,这就比刚才讲那个又进了一步,现在科学家也观察到,真的是很难得,现代科学家。从前科学家认为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组合成一切万事万物,现在科学家知道,那个基本的物质没有,不存在。到底是一回什么事?现在观察到是波动,比从前真的进了一大步,根本没有物质存在,波动的现象,像电波一样,光波一样,再粗一点像水波一样。我们讲水波看到波浪,有没有浪?没有浪,是波动的现象,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这个跟大乘佛法里讲的完全相合。

  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生灭是同时,没有先后,要有先后,那就有生有灭,这是不生不灭。《法华经》上佛也是这样告诉我们,这一些经文句子是最难懂的,为什么?因为远远的超越了我们的常识,无法体会,这讲的真相。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众生心,这个众生心就是众生的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什么东西随著你的众生心?法性!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没有相。众生心就是波动,随著这个波动现象。说实在话,这藉著科学家的观察,我们对《楞严经》这个句子恍然明了,我们看古人的注解看不懂,事实真相如是!体没有相,作用就有相,作用就是随众生心,就是从心想生。

  【实相无不相。非顽空与断灭。】

  『无不相』就是有相,到底是有是无?有跟无是同时,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能把它分开说两桩事情。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梦中那个境界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你说它没有它有,你说它有它确实没有。我们众生的迷就是分别执著,有决定就不是没有,没有就决定不是有,这就是分别执著。殊不知真相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跟无是一不是二。所以《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有,空就是无,色即是空,有就是无;空即是色,无即是有。因为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这里面不可以有分别,不可以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就见到。真相就是实相,就见到。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永远见不到实相。佛跟我们讲,我们也体会不到,原因就是我们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大白。所以《金刚经》上说: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来」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见性,见性就成佛,我们今天见不了性,就是有分别、有执著,而分别执著永远不肯放下。哪一天放下,哪一天你就见性,你就成佛,不肯放下永远不能成就。

  【实相离言说。南岳云。】

  『南岳』,怀让禅师。

  【说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换句话说,事实真相不但说不出,我们心思都达不到,为什么心思达不到?心思还是个妄念,还是个分别执著,分别执著决定达不到,言语也是分别执著,离分别执著,这才能现行,你用分别执著如何能达到?所以佛给我们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都是讲真话,没有讲假话,我们要能信得过。事实归事实,我们凡夫真的达不到,真的达不到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是无量劫以来就用它,现在想舍舍不掉,难就难在这里,怎么办?这佛讲:好,你不要舍,你就用执著,执著名号;你就用妄想,想阿弥陀佛。这个办法好!这办法我们这个功夫才用得上力。这就是前面讲的指方立向,我们靠这个方法,我们这一生当中能成就,不用这个方法,是决定不能成就的。底下所引用的经论:

  【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圆觉经》过去我们也讲过几遍,这两句经文意思很深很广,『幻』是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尽了,妄怎么会尽?心净了妄就尽,只要心动,心有想就有妄相,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原来心不动这个妄就没有,妄想就没有。佛家修行的枢纽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什么?是定,不动就是定,觉就是慧,几时我们这个心不动,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执著,心不动,这个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这定慧!然后才能看到诸法实相。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在佛里面也叫法界,名词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这一桩事情。你才见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是大涅盘的境界。所以修行的总纲领、总枢纽就是底下这两句话,『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个「见」就是你的思想见解,你只把这两样东西舍掉放下就成功。所以不要以为你的见解很高,你的思想很纯洁,全是妄想,你有这个念头就堕落在群邪,为什么?你还是有妄想,还是有杂念。如果这个妄想、杂念实在是断不了,把它转成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四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04

  诸位同学,请掀开讲义第十一面,从第一行看起:

  【实相离言说。南岳云。说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这些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万有的理体,也就是大乘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一切法,我们现代人常讲的宇宙人生,也是一切法的意思。『实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世间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对於这个问题的解释很多,但都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於是这所有一切的解说,我们都是用存疑的态度来看待,这也是事实,为什么?因为所说的人自己并没有见到,宇宙人生真相自己没见到,没有见到能说出一些,那么是从判断上说的、从推理上说的,所说的究竟真实不真实,的确是有问题。佛所讲的跟他们讲的确实不一样。我们没有见到诸法实相,但是仔细看看佛在经上所说的,比这个世间这一些学者们,乃至於宗教家们所讲的,的确要圆满,比较起来佛讲的圆满,似乎可信。

  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所凭藉、所依据的就是「实相」,也就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出,一切经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出发的。实相也就是真心,也叫做真如,也叫做本性,也叫做佛性,也叫做第一义。佛经里面的名词,我们随便找找就几十个之多,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字?当然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实相没有名字,任何一个名字加给它都不太恰当,为什么?只能显出这个实相里头之一部分,不能显示它的全体。佛不得已用许许多多的名词把它显示出来,佛经上这几十个名词是不是就能把实相让我们明白一个大概?说明白一个大概还可以,勉强说得过去,要对於它彻底明了,这十几个名相是决定不够的,为什么?实在说它涵盖了世出世间所有的名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了解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字。

  第二在教学手段上,佛用许多名词来说一桩事情,有他很深的用意。这个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不要执著名字,因为名都是假名,不可以执著。众生跟佛的差别,佛菩萨没有执著,没有烦恼,没有妄想,众生之所以变成众生,就是天天打妄想,一切法里头总是分别执著。佛为我们说一切法,我们在这一切法里面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这叫不叫佛法?这不叫佛法,是世间法。同样一个道理,在一切世间法里面,如果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关键就在此地。佛为我们说种种名词,就是教给我们不要执著,让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就对。

  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面有专门探讨的、专门解释这桩事情的,这一类的经典就是大乘宗派里面的唯识、法相宗。它主要的经论有六部经十一部论,这是主要的,确实是很繁重、很大的部头,来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它的总纲领就是心跟识,《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本体,识是心之作用,心里面起用,体它现相,所现的相它有变化,怎么会有变化?识在主宰著变化,所以唯识所变。因此像《心经》里面给我们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不一不异。不异,一切法是相同的,从体上讲完全相同没有两样。

  所谓是生佛平等,万法平等。从体上讲。从相上说、从作用上说那就不一样,千差万别。识所变的所以就不同,相上讲就不同,古德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事实。把这个心,能现比喻作金,像黄金,把这个识所变的这些相比喻作器,金是一个,可是要做出器来,那就千千万万种,你喜欢做什么都能做出什么,可是它的体都是黄金,都是一样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金上看完全相同、平等的,平等一相;从器上来看,譬如说你们常见到的有手镯、有项炼,那相不一样,所以从相上讲就不一样,作用上讲也不一样。

  所以在力用上来说,佛法给我们说了三个纲领戒、定、慧。戒定慧就是心识正常的发展、正常的德用。我们中国儒家、道家,实在说他们的境界的确相当之高,所以后人有说老子跟孔子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来到我们中国教化众生。这种说法在理上说得通,佛菩萨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教化,他就现什么身,但是在迹象上找不到根据,你怎么晓得孔子是佛菩萨来的?找不到根据。但是他们留下来的典籍跟佛经对比,相通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儒家讲的「精一」、讲的「中和」,精是精华、精纯;一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一就精,二就不精。起用的时候用中,中是中道;用和,我们自己能够守住中道的理念,对外面於一切众生守住一个和。儒家教学以礼乐为手段,而礼乐达到的目的就是「至中和」。至就是达到,希望达到中和这个标准,这社会和谐天下太平,这四个字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戒定,精跟一是定,中和是戒,从这个基础上再提升、再发挥,那就是智慧。《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就是佛知佛见,见是见解,慧是正确的判断,加上一个「佛」,佛是大觉,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是决定正确而没有错误的,这是定慧等持。

  戒定的作用,精一是性定,正如同《首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大定,这不是修来的,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就有的,本来具足的。而我们是因为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把自己真性里面本有的德能迷失掉,并不是真的失掉,迷失掉。几时觉悟这个能力立刻就恢复。什么叫觉悟?觉悟妄想执著是假的,妄想执著是错误的,能够把假的、错误的舍掉,这个人才是真正觉悟。而不是说每天多念几声佛号,多看几部经,这就是觉悟,那不见得,一样迷惑颠倒,一样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这不是觉悟。觉悟的人心地清净,所以它是属於性定,可见得儒家讲的也讲到这样的深处。

  而「中和」就是大乘法里面讲的大慈悲,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果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涅盘、大菩提,戒定的果是大涅盘,慧的果是大菩提,这是讲到心性平等。因此诸法一定要融通,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是自心所现,是唯识所变的,心跟识都是自己,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物。所以佛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桩事情!就好像金跟器一样,金跟器是一个东西。法法皆心,心心成法,这是事实真相。因此我们离了妄想,就达到《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离开一切执著就事事无碍,就入了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有障碍,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统统有障碍,佛与大菩萨没有障碍,他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就是我们所说没有所知障,没有执著,他没有烦恼障,他这两种障碍没有,这是对於实相最简单、最概要的说明。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佛说的这些名词都是勉强说的,你不要执著真的有这个东西,那你又错了,又变成执著。佛是叫你明白这个意思,不要执著,言语不能执著,文字不能执著。不但这些不能执著,这心里头有所想像也不能执著。你心里面想就是在打妄想,那怎么可以?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听教、说法一定要遵守的原则:「离言说相」,离就是不执著;「离名字相」,佛经里头名词术语,这都是勉强说的,不可以执著;「离心缘相」,这一条就更深,就是你决定不可以想像。你如果一听到,一接触到心里有领悟了,那行,那是你的悟处,你可不能想什么叫实相?去想这个,经上讲离相。这全是妄想,把妄想当作修行,那你还有什么好的结果?

  现在的确不少学佛的修行人,他修的是什么?他修的是妄想,他修的是烦恼,成天在搞是非人我,在搞贪瞋痴慢,这叫修烦恼。天天在打妄想,不想世间法,想佛法,想佛法也是妄想,这一种修行不但不能证果,见道都没有分!那怎么办?净宗法门叫你念佛修清净心,这就对了,念佛的目标在哪里?目标在一心不乱,这叫真功夫。老实念,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得一心不乱,这在教下里面常讲叫定慧等持,其实定慧等持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不乱,同一桩事情,非常重要!

  【论云。】

  『论云』,这个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说的。

  【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这是《往生论》里面,天亲菩萨一段很精采的开示。天亲菩萨是很了不起的人,兄弟三个人都出家,三个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后人著作介绍的无著菩萨是八地菩萨,弟弟师子觉尊者,天亲是老二,都是法身大士。著作等身,当时在印度号称千部论师,论就是著作,他写的书,写了多少?一千部。后来遇到净土法门,作了《往生论》,开头第一句「一心归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彻底放下,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求愿往生。这个净土法门要不好,他怎么肯放下;要不殊胜,他怎么肯归命,不是普通人!他们兄弟在法相、唯识宗都是祖师,你要问无著菩萨、天亲菩萨在哪里?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

  实在讲《往生论》就是天亲菩萨读《无量寿经》的心得报告。他真念,他把他自己念佛修持的方法传给后人,他念佛是用五念法,这一句佛号里面具足五个意思。第一个是礼拜。礼拜就是恭敬,用真诚恭敬心,这是礼拜的意思。所以大家看到那个礼拜,不是每天趴在地下拜佛,那你是依文解义,那个错了!礼拜是恭敬,真诚恭敬心,也就是一心。一心是恭敬,二心就不敬,我念佛心里还想著别的,这大不敬。称赞就是把佛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礼拜是敬,恭敬心来念这句佛号。第二个意思是愿。我念这句阿弥陀佛,我的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第三是观察。观察实在讲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观想,心里面想什么?心里面想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常常想这个不想别的。

  因为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跟《唯识论》里面所讲的「唯识所变」,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怎么想它就怎么变。所以你想佛就变现佛的境界,想菩萨就变现菩萨的境界,想什么就变什么。能变的心性真正不可思议,它什么都能变,我们为什么不变最好的、最殊胜?最好、最殊胜的是佛!为什么要去想三途?三途是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受三途的果报,但是你天天在想三途,你在作三途,你的果报怎么能免得了?

  三途。畜生是愚痴,每一天懵懵懂懂这是愚痴,哪有不堕畜生道的道理!所谓愚痴就是是非颠倒,善恶颠倒,真妄颠倒,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不知道,恶的当作善的,善的当作恶的,颠倒!世间这一些人就太多、太多,甚至於学佛这佛里头有真佛法、有假佛法,把假佛法当作真的,真佛法当作假的,还要毁谤,他怎么不堕畜生?所以愚痴颠倒是造作畜生的业因。一切贪欲是饿鬼道的业因,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对这一些贪爱,这是造饿鬼道的因,将来到饿鬼道去受报。忌妒、瞋恨这是地狱道的果报。所以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这不要看别人,常常想想自己,自己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搞这些?如果真的还是搞这些,我们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三恶道。三恶道怎么来的?是我们这个心变的,我们的心在造的,我们念头在造的,因为你有这个思想,它就会现这个境界。

  人道是五戒十善,可见得我们想什么,将来就现什么样的境界。由此可知,十法界的因果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支配我们。别人实在讲也干涉不了,都是自作自受,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道理搞明白,我们的心定了,不会再怨天尤人,晓得原来是自作自受,你心就定了。理明白,真相明白,所以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安,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心都是安定的。知道我应该要受的,果报是我过去造的,我应该要受,也知道现在应该怎么样造,希望将来得什么果。果报里面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不老实念佛?为什么不造这种业?既然从心想生,为什么不多想想阿弥陀佛?所以每天读诵经典,就是帮助我们多想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道理在此地。此地所讲的『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真实庄严佛净土,庄严阿弥陀佛,庄严海会大众。

  【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

  《往生论》实在讲并不很长,实在是非常的精采,方法精要,观察清晰明了。实在讲我们读经经文太长,观想不容易,而天亲菩萨把这么长的经文浓缩成二十一首偈颂,那就容易太多。帮助我们修观想念佛,他那个念阿弥陀佛,实在讲持名、观想、观像统统在一起,那个方法很妙!所以效果非常殊胜。

  【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

  所以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真正明白,我们对於佛讲的这个经能够信得过,建立坚定的信心,清净信心,从这个信心上发愿,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这是在没有讲经文之前,先要说明经典理论的依据是什么,为大家介绍清楚,使我们对这个经典产生信心。下面这一条是蕅益大师所说的:

  【要解云。实相无二。】

  『无二』就是一,这一句所说的就是讲的体,诸法的本性,也就是讲的心,真心,唯心所现的心,能现的心,不二!

  【亦无不二。】

  『无不二』,那就多!这一句讲的是相,现相,相是无量无边,所说的是作用。作用无量无边,体是一个,我们佛经里面术语,十法界依正庄严,体是一个,能变能现的体是一个,这一定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明了,诸佛菩萨证得,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大众,他的心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这个大就是平等,慈悲就是爱护,没有差别,没有等级,平等的爱护,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唯识所现的,不是外面的,跟自己同一个体,所以同体大悲!

  成佛之后,这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听这一句话要仔细的听,不要又想错了,诸佛共同一法身,我是凡夫不是佛,我跟佛一定不同法身,那你就想歪了,想错。十方三世佛包括你在内!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你是未来佛,你没有成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所以包括你在内,共同一法身。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同一个本体,同一个真心本性。你看这个关系多密切,比兄弟手足的关系还要密切。可是在众生分上?分自分他,这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知道。

  所以禅宗常讲悟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才说出「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意思就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这个意思如果还体会不过来,我想我们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到你作梦一下醒过来的时候,你好好的想一想整个梦境是不是只有一个自己?梦里头有你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说你作梦的时候没自己,这是不可能做这梦,有你自己,梦里面还梦到许许多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梦中那许多人哪里来的?山河大地从哪来的?都是自心变现的。全梦就是心,全心就是梦,能现梦境的心,我们比喻真的,所现的梦境是妄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你好好想一想这个境界,然后对佛讲的诸法实相,我想多少会有一点领悟,从这个地方能领悟到一点,对於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你才会产生信心。这是在经教里头很难懂的一部分。下面从现相作用上说:

  【是故举体。】

  『体』就是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

  【作依作正。】

  『正』是我们的身体,这两个是讲果报,正报,身体;依报,环境。像我们在作梦一样,梦当中有自己这个人这是「正」,梦当中梦到很多人,很多境界,那个是『依』。自己以外其他的人也叫依报,我们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物质都是属於自己的依报,正报就是自己的身体。

  【作法作报。】

  这是讲成佛,佛有法身、有报身,法身、报身还是这个体里头变出来的,离开本体之外,实在讲什么也没有。本体就是心性。

  【作自作他。】

  『自』是自己,『他』是别人,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还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

  【乃至能说所说。】

  这是指这部经,《要解》是解释《阿弥陀经》的,能说这个经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

  【能度所度。】

  佛是『能度』,众生是『所度』,这是佛跟众生。

  【能信所信。】

  『能信』的是我们的信心,是我们的觉心,常讲始觉,开始觉悟;『所信』的是佛给我们讲的这个法门,这一部经典,这个方法。

  【能愿所愿。】

  『能愿』是我们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所愿』的是我们向往、羡慕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愿意离开这里到达那一边。

  【能持所持。】

  『能持』是讲三业。天亲菩萨《往生论》的五念法,那才圆满身语意三业,身恭敬礼敬,口称赞,意观察、观想。常常把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放在心里,不要想别的,想这些!实实在在我们业障很重,无法观想,我们就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也想不出来,想佛像,我们每天自己家里供的佛像,天天看他,天天想他,这是最浅的方法。有能力的,经读得很熟,一见到这个佛像,想到阿弥陀佛,想他初发心,这经上记载的有;想他修持,他怎么修的,想他发愿,想他度众生,想他种种功德庄严,想这些,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唯独想这些,这不是妄想。除了想这个之外,你想其他的任何的都叫打妄想,为什么?因为你想这个,你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你想别的统统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利害得失就在此地,出不了三界没结果!

  所以,说实在话,你想世间法你脱不了六道轮回;除这个法门之外,你就想其他所有一切大乘法,你也出不了六道轮回,什么缘故?其他法门要断惑,你见思烦恼没断,想固然是好,想成了,来生生天上。天还是在六道之中,天福享尽,还要往下堕落,所以不究竟。这个法门叫你去想,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叫带业往生,见思烦恼不断也行,也能往生,好处在这里。我们一天到晚为什么要去打这些轮回的妄想?为什么不去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修行关键的所在,能持;所持就是名号。

  【能生所生。】

  『能生』的条件三个,信、愿、行,这叫净土三资粮,这三个条件。『所生』的西方世界四土九品。我为什么讲四土九品?诸位要晓得这个法门奇特,叫一生一切生,不是说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凡圣同居土里面还有下中品、下上品,还有中下品、中中品、中上品,还有上下品、上中品、上上品,我们哪一年才出头爬上去?西方世界奇怪,这一生一切生,四土九品统统在一起,得到一个全都得到,这个奇妙!这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所以那个世界叫平等的法界。四土九品有没有?有,但是在一起。因此像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上上品往生,他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同时也生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所以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众生也跟他混在一起,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这个四土九品是一个相,这是十方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不但没有这个事,听也没听说过,所以西方世界称之为难信之法,就在此地。

  【能赞所赞。】

  能称赞的,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诸佛」,六方就是十方,就是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极乐世界,所赞的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句话的意思,全都是『实相』,没有一桩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是比喻。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民主,官员的权威没有了,在从前帝王时代,那个官的权威非常尊严。「印」是代表他的权威,他这个印盖上,就是他所承认。发布的布告,布告不一定是他写的,别人写的盖上他的印就是他的,这把实相正印所印定的全部都是实相,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真相,一就是真,二就是假就不是真的,一是真。我们这个世界,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一样!我们这是虚妄的,这话怎么说?我们这个地方的相,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无常的,它会变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常住的,没有生灭相,没有变化的,完全是常住的,所以它那个地方是实相,是真相。

  【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里面讲了三个真实,这是所有大乘经典里面很少见到的。我们要懂得这三个真实的意思。『真实之际』就是体,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我们在这个地方修行,明心见性难,太难!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容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教学,他的宗旨方向就在此地,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第二句『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是作用。『住真实慧』,这是现相。这三个真实,体真实,用真实,相真实,体相用无非真实!

  如果合在三宝上,这个意思也还圆满,「真实之际」就是佛宝,阿弥陀佛为代表;「住真实慧」,这是法,住是心安住。《金刚经》上所说的「应云何住」,我们这个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上,这是法宝!法里面如果细说、广说十方诸佛所有的法藏都是真实慧,如果略说?那就是本经,《大乘无量寿经》,实在讲《大乘无量寿经》十方一切诸佛法藏的精华,法藏的浓缩,法藏的纲领,我们不能够小看。而「真实之利」这僧宝,假如我们用人来代表,大势至菩萨代表慧,住真实慧,观世音菩萨代表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势至菩萨住真实慧。正如一句弥陀念到底,这是真实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才是真实慧。我们修净土,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才会死心塌地。这三种真实就是我们的自性三宝,就是自己全体德用,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我们修的什么?就是修的这个,觉、正、净,就修的这个。一切诸佛如来所宣扬的也就是这三种真实。

  如果要从究竟方便来说,这是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许许多多经论当中,有究竟但是不方便,譬如《华严》、《法华》究竟,修行的方法很复杂、很艰难,不方便。有一些经典方便,像许多小乘经论方便,但是它不究竟。说到最究竟、最方便,那就是这一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经都是究竟方便,任选一种都能成就。三种都学当然很好,如果嫌太多,我自己的精神力量有限,选一种同样有成就。如果从行门上来讲,就是归到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经上劝勉我们『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妙土就是西方净土,怎样庄严?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就是庄严,我们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这是真实的庄严。

  【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也。】

  一切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这是永脱生死,永脱轮回,在一生当中圆证三不退,圆满成佛。你想想看,还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更真实?找不到,《华严》、《法华》都比不上。《华严》、《法华》到末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你才晓得这是第一真实!

  【此三真实。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议。依正法门。举体皆是真实之际。】

  由此可知,我们发愿,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真实现在就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现在就加持到,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心这样做?真心这样做,那就要肯定随顺佛陀的教诲。经里面所教导的我们要真的把它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听话、照做!佛叫我们哪些应当做的我们就做,哪些不能做的我们就不做,完全遵照佛的教诲,这才能得到佛的加持,这才能得到这三种真实的利益。

  世间人想学佛又不敢照做,原因在哪里?理不明白,事实真相不清楚,他有恐惧感。佛叫我们布施,我布施光了,明天谁来养我,他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这些是什么?妄想!他会打妄想,於是妄想障碍了他的修行,他真实利益得不到。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到了明天自然有明天的果报现前。我们做的好因,一定有好的果报,哪里会我做的好因会得的恶报?没这个道理,没这个事情,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才有恶报。古来的高僧大德,尤其是出家,在家也有,比较少,他舍得干干净净,他也没饿死,也没冻死,不但没有饿著冻著,他生活的比谁都快乐。这些人现身说法,给我们做好榜样,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由此可知,信佛是多难的一桩事情,我们这些人能算信佛?不见得!

  我记得我出家,我是出家两年以后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向老师谢戒,李老师一见面就告诉我:你要信佛。我一听愣住了,我学佛学了好多年了,出了家,受了戒,还不信佛吗?要叫我信佛。然后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有很多人出家,当了一生的老和尚不信佛,佛教给你的没做到,没做到那就不相信!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佛叫你布施,很吝啬视财如命,那这就不相信;佛叫你持戒,偏偏破戒;佛叫你忍辱,偏偏发脾气,那怎么行?这个意思很明显的,不信!所以出家受戒有什么用处?一样还是不行。信很不容易,信了才有受用,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才能有成就。那没有信心,谈不上成就,一生还是造作罪业,还是要搞六道轮回,那就是真正可惜。

  这一段所介绍的佛说经的理论依据,佛是根据什么为我们说的,我们现在明白是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诸法实相是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说真相我们很难懂,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就生在虚妄的境界里头,一直就把这个虚妄当真实,乍听到真实,真叫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这必须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稍稍明白,从这上面建立坚定清净的信心,从信心里面建立的愿心,这个愿是真愿,真的想到极乐世界去。

  真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要放下,要彻底放下,一丝不挂。如果我们还有余福,还有福报,这个福报给众生去享,假如我们还贪图享福,那你就去不了。这个福报把你拉住留在此地去不了,福报要给大家去享。最好的方法,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印经布施,我们有这么多钱财印经布施,让大家共享这个福报。特别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或者今天讲的《净土五经》,这是如来唯一的真传,这一点不假。诸佛唯一的真传,我们得到再辗转流通传给一切大众,只要依照这个经典来修行,这一生当中必定也得这三种真实。我们讲作好事,作善事,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善事更善,没有任何一桩好事比这个更好,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五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05

  诸位同学,请掀开讲义第十二页第四行,这是概要里面的第三大段「一经宗趣」。说明这一部经的宗旨、归趣。

  【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

  前面的辨体是理。

  【宗是行。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

  这一小段实实在在把学佛精要的方法为我们说出来。许多同修们常常感到我们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原因不得力?实在讲就是不懂得修行的方法。念佛以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读经也认为这个经典从头到尾一天念个一遍、二遍也就行,这决定不是修行,而是发生了很大的误会。『行』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行是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有了错误,要把错误修正过来,这才叫修行。

  我们要问,我们念这句佛号,这些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有没有修正过来?我们每天读经,《无量寿经》念了一遍、二遍,有人念十遍、八遍,对於那个「行」有没有修正过来?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念佛读经,就是古人所讲的「口善」,只口善而已!除口善之外,什么好处你也没得到。口里没骂人,念经,这口善,因此功夫不得力。功夫要真正得力,要懂得修行、依教奉行!奉行就是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来修正我们的行为,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可见得这个经不光是念的,念当然很重要,念得很熟,常常记在心里。如果说忘掉记不得,那我们修行的标准就失掉了。所以首先要把这些教训牢牢的记住,这就读诵目的在此地。

  真正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的时候,能够想到经典里面的教训,我这个念头该不该有?我这话该不该说?我这事该不该做?经典是标准!依照经典要遵奉,这叫修行。所以一定要晓得依经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里面讲的教训,里面给我们说的标准,修行的方法,标准。

  『明其所为』,明是明了,佛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知道佛的心意。『识其所求』,求是希望,要认识清楚,我们喜欢什么,佛对我们的期望又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至是所达到的,『究其所至』,要穷究,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将来究竟得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至。这部经它的所至是无上菩提,是究竟的佛果;它的方法是往生不退,用这个方法来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一段是说明什么叫宗趣,我们在研究一部经论,宗趣究竟重要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几句话都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

  回过头来再看本经,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就把修行的方法纲领为我们指示出来。

  【而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它的归趣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非常殊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生四土』,诸位要重视「圆生」,重视这一句,这是真正的难信之法。一切诸佛都有四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四土。我们今天住的这个世间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也有方便有余土,也有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但是我们都见不到。见不到就是这当中有隔、有碍,有障碍。西方极乐世界特别,它也有四土,它四土没有障碍。所以凡圣同居土的人见到方便有余土,也见到实报庄严土,也见到常寂光净土,所以一生一切生。这些大阿罗汉们,他们住的是方便土,法身大士这些菩萨是住在实报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天天在一起,他住的是实报土,我们是凡圣同居土,它在一起,这就是圆生!这是非常非常的希有,可以时时刻刻不离开这些诸大菩萨,而且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利益就太大太大!

  可是修行的方法要注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句经文在「三辈往生」那一章里面。一向专念我们不难懂,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怎样发?这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不晓得怎么发法,那么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这个一向专念变成人天福报,修的是人天福报,不能往生,所以菩提心非常重要。从这个名词字面上来说,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不迷了,真的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烦恼可厌,烦恼不是好事情,生死轮回可怖,这很恐怖的,真正觉悟了,觉悟的人他不想别的,他就想怎样断烦恼,怎样了生死,出离三界轮回。真有这个心,这就是菩提心。

  我们学佛,每天也很用功,有没有这个心?觉得这个世界很可爱,这就不是菩提心。念得再勤,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没有离开娑婆世界这个念头,没这个念头,这样念佛就是没有菩提心,就是有一向专念也没发菩提心,这不能往生。一定要觉悟,这个世界虚幻不实,这个世界确确实实如佛在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恶达到了极处。

  佛又告诉我们,西方阿弥陀佛有一个清净的世界,只要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是统统都欢迎,决定没有拒绝的,所以说万修万人去。积德修善的人,阿弥陀佛欢迎;造作一切罪恶,临终真正肯忏悔的人,佛也欢迎。一忏悔就是好人,他回头了,所以说五逆十恶也能往生,显示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觉悟,要真正能够舍弃这个世界,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看底下这一小节,三明宗。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这就是刚才说的,因为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众生,这个十法界就包括了佛法界,佛也还发愿往生吗?要发愿,因为佛这里面差别也很多。天台的四教,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不是圆满究竟,他还要发愿往生,下至地狱众生。生到西方世界,说实在的话,其他尽管不平等,往生西方世界这个修因是平等的,为什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往生的。华严会上文殊菩萨是这样往生的,普贤菩萨也是这么往生的,我们今天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我们也是修这个因往生的。因平等,到西方极乐世界果当然平等,西方世界,平等法界。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西方世界清净法界、平等法界,因平等,果也平等。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

  这是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

  所以这两愿是大愿的核心。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这个话是古往今来净宗的祖师大德们所公认的,决定错不了,所以这两句八个字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核心,叫『本愿之心髓』、净宗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特别是这个觉心,真正是觉而不迷。我们实在讲,我们是长迷不觉,病根在此地,那要怎么办?读经,读经要每天经常不断的去反省、去检点,把自己的毛病、过失找出来。知过就是觉,迷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过失,知道自己的毛病,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觉悟。每天发现自己的过失,你就天天觉悟,你哪一天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你这一天就迷惑颠倒。改过就是修行,修叫修正,修正过失,修正错误。

  好善喜贤谓之有德。这个人有德,什么德?好善,喜欢善事,喜欢好人,对於好人、好事不嫉妒、不妨碍,看到了心里生欢喜心,而且还会很热心的帮助他,成人之美、成人之善,这个人叫有德!这有德。清净平等那叫得道,修行得道。得什么道?得个什么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心平等,心清净,你就得道!道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当然在其中;不觉你怎么会清净平等?这是真正的得道!这里头并没有什么玄妙,平平实实,没有一丝毫的迷信,我们只要细心体会佛在经上所讲的道理、愿望,教导我们达到这个愿望的方法,你去体会这些。经的文字虽然不多,可是里面所讲的义趣是无有穷尽,从初发心一直修到成佛,意犹未尽,这是经的妙处!

  这个经的好处、味道说不尽的,我们在这个讲堂里面这是第三遍,过去有录音带你们拿去听听,不一样!遍遍味道不相同,何况在其他地方讲的遍数就更多,遍遍都不一样。讲到成佛再讲这个经,那个味道还讲不完,这称之为「经」。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是性德的流露,自性功德无有穷尽。世间这些书籍那个味道有止境的,不是好的文学作品,看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兴趣没有了,那个味浅一尝就没有了。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你看一遍还想看,还有余味,但是看个十遍、八遍,不想看,味道尽了。儒家、道家的典籍,文学上乘的作品,的确可以让你念个一百遍、二百遍还有味道,它终究是有止境的时候,不像佛经。

  佛经确实这里头的味道,我们叫「法味」,永无止境!所以你真正能够尝到法味,你对於佛法的修学,跟没尝到法味,那个心态完全不同,不同在哪里?尝到味道、滋味之后他心是定的,没尝到他心是乱的。这个心乱就是这个也想学学,那个也想学学,那个也还不错,他要遍涉经藏,滋味尝到了,他没有这个念头。一门深入,为什么他不想再遍涉经藏?其实所有一切经藏味道他都尝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经藏虽然没有接触过,他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何必要找这个麻烦?他不要,这就是法味真正尝到,所以他心是定的。这一部经的味道,比起其他大经,给诸位说,格外要浓厚,下下根人也能够尝到,这是很了不起,那中上根就不必说,下下根都能够尝到。

  既然它是全部大经的宗要,这句话也是个双关语,我们要懂得。从狭义来讲,这个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换句话说,净土经的宗要;如果从广义来说,这两句是一切经的宗要,这个意思一般人很难看出,很不容易看出,必须真正彻底明了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从念佛法门演变出来,因此所有一切法门无不还归念佛法门。

  大、小本,《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佛明白告诉我们,西方净土的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是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就涵盖了无量无边的法门,离不开这三桩事情,觉正净!由此可知,这个念佛法门涵盖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往生必修之正因』。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要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决定,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来修学。

  『方便度生之慈航』,前面跟诸位说过,有许多经论究竟而不方便,也有不少的经论方便但是不究竟。最极究竟方便只有这一部经,不但是究竟方便,究竟方便达到了极处。『本经所崇』,崇是崇尚,全在於此,全在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行要径』,最要紧的一条路。『捷要』是最近的一条路。这个「径」就是快速,确实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来得快,所以古人讲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而且成就特别高,就是《华严》、《法华》也不能为比。《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就不圆满,没有达到最高峰,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下面又给我们来说明菩提心:

  【发心有二义。】

  发菩提心。

  【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换句话说,这是菩提心的障碍,你必须要离开,你要不能离开,这个东西障碍你的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发不出来,哪三种?

  【第一个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这个『自乐』,就是我们社会上一般人讲的物质的享受、五欲六尘的享受,要能够舍弃。所以大小乘教中,佛教导弟子要以苦为师。佛门,这是过去佛门不是现在。过去佛门常说「比丘常带三分病」,什么病?吃不饱、穿不暖,不是别的病,就是这个病。所以他常常觉得这个世间苦,他那个出离的心很强,所以过去学佛修道都清贫,贫僧、贫道;现在不一样,现在颠倒过来,整个社会都颠倒,现在是富僧、富道。从前有出离的心,现在没有,你看现在多少出家人:我将来来生还要做出家人,还要做和尚。为什么?富!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出离心。『远离我心贪著自身』,对於这个身体很贪爱,对於一切所有的我与我所贪著,这是菩提心很大的障碍。我们一般人想发菩提心,就是发不起来,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太珍惜自己的名闻利养的享受,所以这要有智慧。诸位晓得,如果你还是贪图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就要晓得你没有智慧,有了智慧这个东西自然他就舍离。

  【第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这就第二个要真正慈悲,要能够舍己为人,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拔一切众生苦』,就是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远离无』,无就是没有,没有什么?没有慈悲心。看到苦难的众生自己回避了,躲过去了,不理会了,这是菩提心的障碍。但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也不要一味去攀缘,那也错,那你这个烦恼也无边。一切随缘,遇到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没有遇到不要去找,不要天天去找去,那也是错误。随缘而不攀缘,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里头要有智慧、要有方便,尽心尽力就是圆满。有一些众生苦难,我们的力量没有法子,帮不上忙,这个没办法,我们只有唯一的方法,只有自己诵经念佛给他回向,除这个没有法子帮忙,有能力帮助他的,我们会尽心尽力的帮助。

  【第三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

  『众生心』是迷惑颠倒!世出世法的教学,过去都讲求的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师道的尊严。今天这个社会师道没有了。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学佛是磕头、顶礼去求法求来的,等到我们对现代的众生,我们要磕头顶礼送给他,他还未必要。你千万不要想到,我过去是那样求,你也要这样求我,我才给你,那你一生一个众生也度不到、也没有,他不懂!所以我们要磕头顶礼把佛法送给他,他要不要还不晓得。这个世界颠倒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怜愍一切众生心」,要怜愍他。

  如果我们要追究这个原因也不难明了,过去的人多多少少受过教育,现在人没受过教育。我说这个话也许大家听到很奇怪,我刚刚出家的时候,民国四十八年,我在临济寺(圆山)出家,那个时候的圆山临济寺跟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的圆山是乡下,台北火车站,开到那边的公共汽车(十七号车),一个小时一班,终点站就是在动物园,圆山动物园,都不过桥的,那是乡下,现在那个中山北路都是田地,人很少。临济寺周围环境很好,树木很多,所以我们早晨起来,扫树叶、扫院子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

  有一天早晨我在扫院子,有几个学生,三、四个学生从我们那边,那里有一条小路上圆山,他从那边上去,态度就很不好,我就很感慨,叹了一口气:可惜,这些人没受过教育。被他们听到,他们回过头来就找我麻烦,他说:你刚才说什么?我说:可惜你们没受过教育。他说: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你怎么说我没受过教育?我说:那好了,我向你请教,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这三个问题你答覆我。他们那几个人被我问倒,答不出来,回过头来问我,客气多了,态度就好多了。那个时候学生跟现在学生不一样,还是满可爱的。

  所以我就跟他说:你们不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你们连小学教育都没学过。他非常惊奇,他说:什么叫小学教育?我们为什么没有受?我说:扫地你会不会扫?吃饭你会不会吃?他说吃饭怎么不会吃?我说:我四个菜给你,这四个菜怎么摆法,你懂不懂?他说:那不是随便摆?我说:没那么简单,你去读《礼记》、读《月令》,这四个菜有一定的摆法,酱油碟摆在什么地方,醋摆在什么地方,不能摆错!一摆错,你没有受过教育,你外行。中国这几个菜摆的时候,它按照阴阳五行八卦,你懂不懂?洒扫、应对你都不懂,那是小学教育!

  他说:那我们现在念大学算什么?我说:我承认,你们接受过高等知识的训练,但是你们没有受过教育,教育是什么?就是教你做人。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教育教给你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夫妇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就是今天讲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教你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今天就讲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你这些都了解,你起心动念、举止动作那自然就很正常,与大自然能相感应!你对这个不懂,你没学过,你学过的是高等知识,所以大学正确的名称应该是高等知识传习所,这个名称很恰当,不可以称为学校。我说得他们都佩服、都点头。那个时候的学生还满可爱,你跟他说得有理,他还服你,现在不行,现在我不敢问那些学生,现在学生会打老师。所以这很不容易。

  佛教导我们什么?教导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生活环境,人生实在讲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事物的关系,让我们正确、清楚的了解。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我们心里要明白,不能求人家要尊师重道,不可能!现在在家庭里面,儿子跟父亲平起平坐。学生眼中,能够把老师看作朋友,已经很不错,很瞧得起你!

  【远离恭敬供养自身故。】

  在从前学生对老师要恭敬、要供养的,现在别指望!指望这个那就错了,那也变成菩提心的障碍。他能恭敬供养,很好,他不能恭敬、不能供养,很正常,一点不能怪他,这样才没有妨碍,所以这是障碍要去掉。自己要真正有智慧,了解现前的环境,佛法所谓的是契机、契理,这一个时代的根机要认识清楚,跟过去不相同,不能拿过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时代,那你就错了。所以现在父亲对待儿女拍拍肩膀,朋友,佛门里也是如此,师父对徒弟也是朋友,哪里可以看作徒弟,不可以的。大家在一起能够和睦共修,那这个道场已经算是很难得。这是三种妨碍菩提心,要懂得远离。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其次,这个要知道。第一个『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真正要能做到「无染清净」,一定要能放下,彻底的放下,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染,「本来无一物」,清净,一切都放下!佛菩萨念念度众生,度众生也要放下,度众生的事要不要做?要做,随缘、积极去做,心里头没有,决定没有执著。心里头常常要念做好事、度众生,这是心里还是放不下,所做的这些好事都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出世的正因,为什么?你心不清净,这一点很微细,必须要辨别明了。心不清净!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同修,不要说看外面,我们道场自己的同修,我们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我们都作三时系念超度的佛事,我们一看,你看这个牌位贴得满满的,我看到处都是,为什么?求消业障,求跟那些冤家债主把这个结解开,冤结解开,有没有效?当然不能说没有效,也许效果不大,什么原因?心不清净,心果然无染清净,你的业障也消除,怨结也解掉,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最大的麻烦,有我、有人、有我执。《金刚经》上讲四相具足。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这样忏悔,很难,只能修事忏,没有办法达到理忏,可以忏掉一点,不干净,拖泥带水。四相空了,连根都拔掉,这个要紧,所以诸位要真正想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丝毫障碍,要学无染清净心。

  「不为自身求安乐故」,没有这个意念,没有这个念头,身在这个世间,随缘。有好的、安乐的环境也不必回避,有苦难的环境也甘心情愿,这样就好。无论外面境界是顺、是逆,我们是以清净、平等心来处理。所以环境确实有顺逆,在清净心里面没有,为什么?顺境他没有乐受,逆境他也没有苦受,苦乐境界对他是平等的,从平等境里面养清净心,从清净心里面看平等境,这叫功夫、这叫修行,修的是这个。所以懂得菩提,菩提是觉悟,觉就是无染、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无染就是觉,就是智慧,就是般若。

  【第二安清净心。】

  我们中国人常讲平安,平是功,功夫。心平静、平等,苦乐境界,顺逆境界,保持心的平静不起波浪,这是功,功夫,所得到什么?得到是安,身安、心安,身心都安。安又是功,这是功夫。下面所得到的是乐,快乐。所以讲平安,平是因,安是果;安乐,安是因,乐是果,这个词句里都是有因有果。平里面,常说公平,这个心大公无私就平,有私就不平。『安清净心』。

  【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必须心安、身安才能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为什么?因为安定的心起作用就是真实的智慧,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帮助一切众生解决问题。众生为什么遭遇到苦难?没智慧。如果我们也没智慧,他也没智慧,我们去帮他解决,往往是问题是愈来愈糟,你去帮助他,愈帮助他愈痛苦。你们自己想想现在社会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少好人出来办好事,我们所受的好处就愈来愈多,你们想想什么好处?身心不安稳,无所适从。我们台湾过去选举好人好事,大概是在第二届,李老师很感概,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好人好事,然后用个粉笔把那个「好」字画个圈,好人好(ㄏㄠˋ)事。确实很感慨好事,多事。

  【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自己真的得到安,就有能力、有智慧帮助一切众生得到身心安稳,那要讲到乐?三界里头没有乐,这是真的,我们讲欲界、色界、无色界,不但欲界没有乐,色界、无色界也没有,真正要得乐?西方极乐世界。其他诸佛刹土里有没有乐?没有西方世界那么究竟,这是真的,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人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

  西方净土的成就,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时时刻刻提醒大家的。我们要顺这三种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所以一个学佛的人得到这三样,这个表现出来的,我们佛门常讲法喜充满,这三样东西得不到,你不可能有法喜,这三样东西得到,那当然得到的是浅深、多少不一样,可是决定表现出来的是法喜。这个法喜是什么?快乐,他活得非常快乐,这就是得到这一点。得到少分他的生活也非常快乐,所以佛法我们常讲宗旨,佛门的宗旨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常说的,真的离苦得乐。得不到乐,那我们又何必学佛?换句话说,学佛最浅显的目的,我这一生要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得到究竟乐是决定往生,而这一生当中也决定得生,往生不是一句空头的口号,决定是事实,我能得到,一切众生个个人都能得到。

  【元晓师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心有二。一随事发心。如四弘愿。二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这是唐朝时代,现在的韩国,有一位高僧大德元晓大师,好像现代韩国还拍了有元晓法师的传记录影带,这是一位高僧。他对於净宗的注疏很多,《无量寿经》他有注解。他说『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这跟我们中国古德看法完全相同,他又说这个发心,发心的因缘有两种,一种是『随事发心』,一种是『顺理发心』,两种因虽然不同,但是效果相同,这个功效是一样的。

  「随事发心」,他举一个例子,譬如依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事。四弘誓愿,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几乎每天都挂在口边上,都会念!但是没发的,怎么知道没发?譬如第一个这叫你发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看欢喜不欢喜,这个众生我喜欢他,我要帮助他、度他,那个讨厌才不度他,可见得这一愿就落空。「烦恼无尽誓愿断」,不但不断烦恼,烦恼天天增长,一面念佛还一面生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变成什么?盲修瞎练。「佛道无上誓愿成」,舍不得离开人间富贵,所以这是随事没发。四弘誓愿确实是菩提心具体落实在生活事相上,每天念,念,唤醒自己。念这四句偈,就要认真的反省检点,我这一天起心动念与这四句偈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赶紧改过来,要跟它相应。相应的程度不够,要想方法把它提升,也就是要认真的去做,这是随事发心。

  「随理」比较难,理是什么?『信解诸法实相』,那自然发心,这一句实在讲法身大士,真正的菩提心,所谓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心?因为事实真相见到了。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从一个理里面变现出来,这个理是什么?就是真心本性,在佛法里面也叫做「法身理体」,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一法身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见到,这个菩提心当然生,为什么?自他不二,万法一如,所以他关心一切众生就是关心自己,这是顺理发心。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

  这是他们的修行方法。这也有一点道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愿之有无,信愿就是发心;就是你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元晓讲的也满有道理。

  【善导。灵芝。】

  『灵芝』是宋朝时候人,他的著作也很多。

  【与日净宗。】

  『日』是日本,与日本净土宗诸家。

  【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

  他们看法不太一样,实在讲就是十八愿跟十九愿,元晓大师是以十九愿为正,十八愿为助。那么善导这些大师以十八愿为正,以十九愿为助,这是他们看法差别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决定都能往生。

  【莲池大师和会之曰。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这是莲池大师《疏钞》里面讲的,他把这几个不同的意见会合起来,他会合得有道理。持名是正行,第十八愿确确实实是古今净宗祖师大德们公认的。『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持名为什么?就是为了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个意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也把这个证明了,我们愈想愈正确,他讲的实在是合理。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前面两句是觉悟,后面两句叫修行,第一句就我刚才讲的知过。生死是最大的过失,生死轮回,怎么会搞这个东西?我们要知道。我这一次在美国,遇到一位蔡老居士,是蔡念生老居士的儿子,蔡教授。他现在年岁大了、退休了,住在美国休斯顿,我们在一起吃饭谈到这个,如何帮助现在这些苦难的众生。儒家的教育被这个社会舍弃掉,佛法的教育被今天社会也遗忘了,这用什么方法来唤醒?他讲在众多德目当中,我们想办法找一条来提倡,这是有道理的。

  在这众多德目里头应当选那一条?「耻」,管子所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我们知道耻辱,有羞耻心,知道耻辱,我们就有救。他这个提议很正确,我当时就表示赞同,我们来组织一个知耻学社,来推动知耻的运动。好!我就请他:你写一篇缘起。他写出来,写出来送给我看,里面有些地方不太妥当,我跟他讲你还得好好的修改一下。他说怎么不妥当?我说不太妥当,因为现在说话不能说得太刺激人,有很多人一看不能接受,我们这个运动就会受到障碍。委曲婉转,不容易!要唤起大众知耻的心。

  『真为生死』,知过,『发菩提心』就是觉悟;『以深信愿』,这就是改过,『持佛名号』,真修。我们看彻悟禅师这四句话,你细心的去体会,我刚才讲的知过就是觉悟,改过就是修行,他这四句话实在讲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我们菩提心发不出来是耻辱,我们世出世间法不能放下是耻辱,我们这句佛号念得不好、不相应是耻辱,我们得不到法喜充满是耻辱,念佛将来不能往生是耻辱。「知耻近乎勇」,我们才能有救。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