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成观法师所有开示-> 成观法师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 |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8 |
|
3.十一善 论: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善」:何谓善?成唯识论说:「唯善心俱,名善心所。」必须是与善心一齐生起的,才能称为善心所。藕益大师云:「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此世他世」,即今世与来世。能令今世与来世,在福智上得到顺遂与利益的,就称为善;也就是,有助于福智增长的,就是善,否则即是不善。 「信」:信即诚信不疑。信心所的体性为:「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于有真实功德及能力之人,意即三宝(佛及三乘贤圣),他们所开示的正理、因果,皆能深信、忍可于心,且乐于闻持、修习;如是之信心,能令其心转为清净,以其信力故,不为邪理或谬事之所引转。这里所说的「忍」,即是胜解,也就是信受正因;「乐欲」即是欲,也就是信正果:以信正果,故乐欲求之。信心所之性能令人心清净,「如水精珠,能清浊水」(成唯识论),又如明矾,能令水澄清:所以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若坚定不动,且有力能令心清净,无邪无妄、无杂无染,则心水澄净:心之实相当即显现。)是故当知,「信心」有去除心中杂染、邪、妄、令心清净的性能。成唯识论又说:像「惭」、「愧」等心所,虽然也都是善心所,但它们并非以令心清净为相,因此「信心所」于诸善心所中,体性独特。再说,各种染一污法(即烦恼、随烦恼),各个都有其特别之相,唯独与「信」正好相反的「不信」心所,它的自相是浑浊的,而且又能浑浊其余的心、心所法。如极污秽之物,能自秽秽他。(「又诸染法各别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可知「不信」心所造恶(成就染一行业)的性能之大。而「信」正好与「不信」相反,因此「信心所」之性是清净。若把这知识运用到修行上,找们就知道,于正理有信心的人,其心易于清净;或者,唯有心清净的人,能于正理生信心。反之,心中杂染邪妄的人,不易有正信生起。再者,我们常常会觉得很奇怪,佛法这么好,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信呢?其原因就是:他们心中太染污,故无法令性质清净的「信」心所生起。又,为何众生心会染一污而不能生信?因为宿昔极重烦恼恶业所缠,故心不清净。其次,我们又可知,当今佛教界的一个很重大的现象,亦即:有些佛学家,或僧或俗,他们虽深入地研究三藏经论,而且有很多着游,但很多人读了他们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想,那就是:「令人越读越不信 佛法(或三宝)」,而且还对佛所说的道理,提出很多「修正」或「教理改革」的意见,令人对佛法产生疑惑、不信。例如令人不信「佛是一切智人」 (这就是不信佛、不信「一切智」及佛果功德,谤言是后世将佛「种格化」),不信大乘(谤言大乘不是佛说,这是总谤、总破大乘法)、不信真如、及诸佛净土(这是别谤无上法及如来之大悲大智功德)。这正好应了成唯识论中的话:因为那些人虽然研究三藏,但因为他们心中本来不清净、杂染太多,因此虽然研究,但却不信,而这不信,「自相浑浊……如极秽物,自秽秽他。」因此等于到处撒粪,令一切皆不净。是故成唯识论说,,「由此应知,心驷一昏。」也由此可知,为什么信与不信是勉强不来的,因为心清净与心染一污,是一下子勉强不来的:心清净是无量劫熏习的成果,故能生信—心。染污是无量劫造恶的结果,故无法起信。也因此须知:你若今世能于佛之正理起信心,那是你无量劫修行得 来的成果,故莫等闲视之,亦不可视为当然、或视为「平常」,当须善自珍惜、护持,并咀勉增长之。以上为解释「信心所」的体性。 至于信心所的业用,则是:能「对治不信,乐求善法」。意即,你本来若有信心,但偶然看到或听到不信、或染一污的书籍或书说,因为猛然间心中没有提防,不期然而被那些言论所影响,于是心受染污,因此也会有些「不信」之念生起:然而心中却很不乐,很是冲突,好不烦恼:不过因为原本是有信心的,毕竟这信心已在你心中生根,所以原有的信心势力比较大,因此:心中虽暂时被无意中摄取到的杂染信息搅合、染一污了本心,但只是局部的染一污与动荡:很快的,当心稍为静下来的时候,这原本具有的「信心」之力,便会有如白血球一样,去逐渐吞噬血液中、或身体中的病毒,而令身体再度康复。「信心」亦如是,若有「不远」而来之染一污与「不信」侵入,本具之「信」即能起而抗拒、击破闯入的「不信」,令心再恢复本有的清净,如药治病,故称「信能对治不信。」然而,这是指本来有正信之人,接触到「不信」之信息,才能以其本有之「信」力,对治突发的「不信」。至于原本无信、善根微薄之人,若接触到「不信」、染法的信息,因心中无「信」的白血球可以对治这些「不信」的「病毒」,因此,此人的法身慧命很可能就这样被毒害了!那样实在是冤枉、可怜。更有进者,有一种人信弱德薄,其心染一污,一闻谤佛毁法之语,不但不起烦恼,反而信乐其言,一拍即合,随之附和,而成断善根种性之人。此即是为所谓「善知识」所误。因此佛一再说,修行须「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然而怎样判别善知识与恶知识呢?最简要的方法,即是:如果某人所说之法,令你越听越对三宝生起信敬,乃至令你发心如法去修行,那人即是善知识;反之,若有人,虽然他本人看似很有学问或很有修行的样子,但他所说的法,却令你越听越对三宝没信心,越听越对法有疑、乃至不信,对佛所说的,也有很多意见,很多不赞同,觉得佛所说的法有很多因为时代或种谨因缘不同,「须要商榷 、修正、改进」;如是非法说法,法说非法,自己浑浊,令他浑浊,因此令你于法有疑、有犹豫、不确定,不能确信,于三宝态度模糊,因此你迟迟不能真正起修,而但溺于言说戏论,自不修行,心中却总对三宝有无尽的抱怨——这种人就是恶知识,或伪善知识;为佛弟子,于此恶伴应当觉知,应速远离,否则你的法身慧命,迟早要葬送在他手中。以上解说「信心所」的第一个业用:能对治不信。其次解说「信心所」的第二个业用:能令人乐求善法。因为有信,心清净故,故与一切善法(佛正法)相应,而能起欲,爱乐修证世出世善法,以求得其善果为乐。故知,真正有信心之人,对他来讲,修行不是件「苦差事」 ,也不是件勉强的事。反之,若以修行为苦事的人,即表示其信心尚未真正发起,因为若真有信心,即能于三宝的真净德中,深信而生喜乐,且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其有力,能得乐果,能成圣道,而起希望之欲,而乐修乐求,以修行为乐。因此,佛说若欲出家,须以「正信出家」,即是此义。若非正信出家,即是非如法出家,或即是「随业出家」(由于业力的牵引而出家,非自知自觉发心出家),如此即不能于出家后,乐于修行、如法修行。因此可知,信心所的业用,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可对治不信(防治不信病毒),又可令行者乐修善法,不以修行为苦,而以修行为乐。 再者,关于信的重要性。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信为一切修道的根源,一切功德之母,以能出生一切功德故。)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佛的一切智海,唯有具足信心之人,才能得入,唯有具足智慧之人,才能横度,而得其宝藏。)又,信根是一切善根之本,故恶知识坏人之信心,即是坏人善根之本,亦即是坏人修行之本,故即是「根本坏」;若信根坏,即一切皆坏,一切善法顿时不能生长、顿时萎缩,法身慧命即速断绝,以信不具故,成一阐提人;大般涅槃经说:「一阐提人名信不具,断善根种性,当堕地狱。」故修行人当知信根之重要,当善自护持,如护眼目,莫为恶人所害,徒自受苦。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成观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