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1--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成观法师所有开示-> 成观法师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1


 下载DOC文档  



  「轻安」:轻安心所的体性是:「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粗重」,指烦恼,或粗重的烦恼。因为心若有烦恼:心即有负累,因此其心即粗而沉重。心若无粗重烦恼,即如释重负,而身心顺畅,轻松、安适,故称轻安。

  「堪任」,即能堪修行。如人无包袱负累,身心又畅快,即堪能远行;故心得轻安,便堪修行。所谓的「修行」,这里是指修止观禅定而言。轻安心所的业用为:一、能对治昏忱,二、能「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伏除」,能降伏、断除。「能障定法」,会障碍得定的法。「所依止」,即是身心。谓轻安能够降伏及断除于得定有障碍的因素,也就是扰定之因素,因而令身心转为安适,从而速令得定。所以可知,轻安是修定时,在心已得定、或将得定时的一种善心所,此心所能令身心轻松安适,远离粗重。又,轻安有「身轻安」与「心轻安」二种,皆是在禅定中生起之善法,而令禅定之修习能持续进行。

  (成唯识论:「十徧善心,轻安不徧,要在定位方有轻安,调畅身心,余位无故。」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中亦如是说。)因此,若听人说:「我得轻安」,即表示他已得禅定(明•明昱法师亦云:「轻安一法唯定地有,欲界中无。」);如是说时,他不但得禅定,而且于禅定有相当好的境界,因为他在禅定中已有轻安的善法生起,能远离粗重烦恼。是故当知,不可随便对人说:「我觉得好轻安」,否则很可能犯下了大妄语过而不自知(以未证禅定而言已证故)。又,若已得轻安,则能对治昏忱,昏忱盖即可除,睡眠也自然大量减少,乃至全无(因为睡眠是大昏忱故) 。

  「不放逸」:「放」,放任、放纵;「逸」欲六尘,迷不知返。不放逸心所的体性是:,逃逸:心若放纵,即逃逝而逸入五「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成唯识论)三一根」,三善根;「精进三根」,谓依于精进与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对于所欲修、欲断之事,皆能防备、修断之,其善法令增长,这就是不放逸心所的体性。因此,所谓不放逸心所,是以「精进与三善根」四法为体,而能具防修之功能,非别有体。因此,窥基法师解云:「即此四法防修功能,非别有体」。不放逸心所的业用为:一、能对治放逸,二、能成满一切世间出世间善事。故知若欲成满世间、出世间一切善事,皆须修不放逸。是故佛于大般涅槃经中说:「我此法门名不放逸行。」此所舌不放逸者,有三种—身不放逸、语不放逸、意不放逸。又,禅门所说的「起心动念,念念分明」,即是「念念不放逸」;故知不放逸令人能修一切善法,能防护断除一切身语意不善,能持无上心地戒、能真实修习无上禅,故书不放逸能成满(成就圆满)一切世出世间事业。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成观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成观法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净界法师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宣化上人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