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梦参老和尚所有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十轮经 |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无依行品第三 |
|
梦参老和尚主讲地藏菩萨的戒律法门第三册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第三〉 梦参老和尚主讲 “尔时会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久植善根,住第十地,具诸菩萨摩诃萨德。即从座起,合掌礼佛,而说颂曰: 功德藏慧海 我今问所疑 愿慧海垂听 为我除疑滞 我等今渴仰 德藏胜法味 及最上义味 举众咸欲闻” 这个偈颂是赞叹佛的功德,“藏慧海”是指着佛说的。佛是含藏一切的功德,含藏一切的智能,像海那么深,像海那么广。他说,“我今问所疑”,我现在有点疑惑,可不可以请问,可不可以请求。“愿慧海垂听”,愿佛怜悯,可以听我说一说。那么就可以为我消除这个疑惑。疑惑就是滞碍,有滞碍就不能前进。把疑惑去除了,我就能修了。 我们与会的大众都渴仰,渴仰什么呢?“德藏胜法味”。“德藏”是称赞佛,称赞世尊是含藏一切的功德,有殊胜的法味,这个法味就是佛说法的时候有一种味道,就像我们饮食的时候,感觉到生起妙味,这是诸法妙味。像你生起欢喜心,生起踊跃心,生起精进心,生起忏悔心,这包含很多,随各人闻法的慧力,以及自己的善根力量。“最上义味”就是闻到法味,闻到最上的第一义谛,这个义是指第一义,谁都想得到这种殊胜的第一义,有智味,而且能得到饱足。闻到法味而饮食受用,那就自己去作!去行!所以,现在大家都想听一听。 我们要先知道〈无依行品〉的涵义,才知道这个法味的意思。“无依行”就是行无依。这是说在你行法的时候,生起的善根功德所依处,但却没有依处!“无依”就是没有依处。行法本来是能功生德善根的所依处,这是无依,没有所依处。为什么没有?或者你缘念邪知邪见,作种种的业。或者是恶缘,没有遇到明师,遇着恶友引诱你,那么你行法的时候,没有功德善根为所依止,你的所作所为就不能产生善根,不能产生功德。那会产生什么呢?产生罪过。以下一共有十种。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如来今者恣汝意问,当随问答,令汝心喜。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颂问曰: 利慧修定者 安住不放逸 为住胜义谛 为依止生死 昼夜于法义 精勤而诵习 为渡烦恼海 为退堕恶趣 勇猛勤营福 为定趣涅槃 为处生死中 退堕于恶趣 聪慧刹帝利 成就十种轮 为沉生死中 为当升佛果 杂染心难伏 诸烦恼所乱 以何净其心 修定福诵业” 佛就称赞天藏大梵天所问的问题。佛告天藏大梵天说:“如来今者恣汝意问,当随问答,令汝心喜。”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颂问曰”。他先请示,前面这个颂就是请示佛,我有疑问,可不可以给我解答。解答之后,使我们都闻着胜妙的法味,闻着最殊胜的义味。法味义味,法里含着有义理。佛又答应他,“随汝所问”,你要问我,就给你解释、答复你。 大梵天就用这个偈颂来问,他一共说了五颂,每颂是四句。他说,有智慧很聪利的人修定、修三昧,能够不放逸。这个不放逸包括不掉举、不昏沉。像这一类众生是住胜义谛吗?还是随着生死流转呢?还是依止生死流转呢?是依止胜义吗?还是依止生死流?假使有这么一个利慧修定的人,他安住不放逸的精进修行,他是住在胜义谛?还是依止生死?这是一个问题。 “昼夜于法义,精勤而诵习,为渡烦恼海,为退堕恶趣。”法就是佛所说的经,经里头就含着有义理。每部经都有义理,是无上义,是第一义谛。所以每一法都叫谛法。他对佛法的义理,昼夜的诵习读诵大乘,而且是精进勇猛,精勤的不懈怠。这是不是能够渡烦恼海?他这样作是渡烦恼海吗?还是退堕恶趣?这跟前面是一样的涵义,一个是修定的,一个是读诵大乘修慧的,修福的。 下面是营福的,“勇猛勤营福”,作一切佛事,还是勇猛精勤的去作。“为定趣涅槃,为处生死中,退堕于恶趣。”营福业的这一类众生是不是能够以他的福德力量趣向于涅槃呢?还是处在生死当中呢?退堕到恶趣呢?这又是一个。 第二个问题,聪慧剎帝利成就十种轮。“为沉生死中?为当升佛果?”前面所说的剎帝利王种,剎帝利灌顶王,他成就了十种王轮,登了金轮王位,或者铜轮王位。剎帝利有四种,我们举的都是金轮王,具王四洲的。他成就了十种王轮了,他还是在生死当中浮沉呢?还是当升佛果呢?能够成佛果呢? “杂染心难伏,诸烦恼所乱,以何净其心,修定福诵业。”这是总说这些偈颂。现在的众生,不论修定的也好,修诵业的也好,营福的众生也好,他的心是杂染心。剎帝利灌顶王,他为什么这样问?营福能不能趣向涅槃?持诵业能不能成到佛果?修定能不能成就三摩地?一正一反,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杂染心难伏”。众生的烦恼心、杂染心很难调伏,往往在行道的时候,他那个心不能专注一境,会受到烦恼扰乱,以什么方法才能使他的心清净下来修定修福?作这样殊胜的事业? 现在当前的时代,就是末法的时候,有好多的道友修定,乃至于读诵大乘,订成日常的功课,每个寺庙的早晚功课,都是读诵大乘。还有一些密咒,作佛事,或者诵经、礼拜。或者有道友们、斋主来请求,或者设斋营福。那么,作这些福业能不能成道?能不能成佛果、成道业?为什么这样问呢?因为他作的时候是杂染心,杂染心是善恶两种心都有,他的心不能专注一境。 诵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不容易贯注经文的前义、中义、后义。从第一句开始念经题,以至于最后回向,完了之后,这中间有没有杂乱妄想?心是不是清净的?我们自己都可以判断。有的时候清净,有的时候念的念的不知念到哪儿!念的打瞌睡的时候也有。在没有用功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你一用功,昏沉、掉举全来了。一下子就想到别的事,一下子又就想到其它的事,这两者是最容易干扰的。在这里念经,口里是在念,好比你念熟了,念了好多年的〈普门品〉,你念了十年以上了,都会背了。就像我们拜忏,拜没有好久,大家都背得了。背得了之后,更容易散乱。口里在念,心里跑到别处去了!这样有没有福报呢?我认为有的。起码他的口业身业是定的,只是妄想不能够清净。 他所问的问题是怎么样能净其心!要净心修定、修福,乃至于这样子来读诵,这样的效果才大。如果以杂染心,烦恼把你扰乱了,是不是还有功德呢?佛有没有善巧方便的方法,令这众生去掉杂染心来修定、修福,来习诵?他问的涵义是这样的意思。 “尔时世尊告彼天藏大梵天曰:善哉善哉!汝善辩才,能问斯义,汝于此法已作劬劳,汝于诸行已得圆满,汝于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已勤三业,兴隆正法,绍三宝种,今为饶益无量众生,复问如来如是深义。善男子!有大记别法名无依行,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 佛就答复这位天藏的大梵天说,你问的很好,你是辩才无碍的,善于辩才所以能够问出这种道理。“斯”就指他上面所问的这些问题。“斯义”就是这些的义理。“汝于此法已作劬劳”,说你对这个法已经修了很久。“劬劳”就是赞叹他很辛苦,很精进,因此你对你所问的诸法,已经圆满了。诸行已经得到圆满了,他已经到了十地,住到十地的菩萨,到法云地,已经将近圆满了。你不但现在问我,在过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尊所,你也如是问。 这种深义都是你经过修持的,经过自己作的,有经验的,他已经知道。在修定的时候,修读诵大乘修慧业的时候,修福的时候,那是杂染心,烦恼所恼,能不能了生死?能不能证到佛果?他是经验过的,用杂染心是不可能证得的,必须得清净心。有什么方法能够使他心不妄动呢?能够证得清净心呢? 所以佛就赞叹说,你在无量的过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尊面前,你的身口意三业,精勤修行,护持正法,兴隆正法,绍三宝种,也如是这样问过诸佛世尊。为了饶益无量众生,现在你复问我如是深义,这个道理是很深的。你说杂染心,没有福报,净心又从何而得?善根是逐渐种的,惑业是逐渐消的。诸佛菩萨都是经过无量劫的修行,释迦牟尼佛是示现的化身,修三大阿僧祇劫,何止三大阿僧祇劫?地藏菩萨的修行是无量无量劫,好多个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佛道难成! 善男子!有大记别法名“无依行”,诸佛都如是。“大记别”就是授记,佛本来预言未来如何如何如何,这叫记别。乃至于佛证实了某个弟子,说你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经过多少劫,你要成佛了。成佛的时候,你叫什么名号,那国土叫什么名字,那世界叫什么名字,这叫授记,这是指法说的。 “大记”,是指法,不是指人。说未来的一切众生,如何如何如何,这也是记别。正法、像法、末法,这也是记别的涵义。末法时代,众生如何如何,乃至佛法稀少,作业的多,断见、常见、恶见很多。 “现在十方诸佛世尊,亦为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亦为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汝于过去诸如来所,已具得闻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我于今者,亦为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汝应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三世诸佛为了让一切众生断他的业,断他的惑,断他的烦恼。让他成熟,离开生死,证得涅槃,成就三乘果位,不再在六道轮回,也宣说这个无依行的大记别法,而且三世诸佛是这样说的。“汝”是指天藏大梵天,说你在过去诸佛所,已经得闻了此无依行大记别法,你都听说过了,但是你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又来请我说。我现在也是为了成熟一切诸有情的缘故,让一切有情断烦恼证菩提,为令他们厌离生死,为令他们得证涅槃,为令他们证了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速成圆满,也要宣说此无依行的大记别法。 “汝应谛听”,你要好好的听,如理的听。佛对问者的答复都是如理听、谛听。十地果位的菩萨,乃至于文殊菩萨问、地藏菩萨问,佛都是答复谛听、如理听,就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一定要如理的、审思的,这叫作闻,就是听。听闻就是闻慧,闻思修,不闻你怎么能思惟呢?不思惟,你怎么能修呢?否则是盲修。你必须知道怎么修,怎么去作,作有作的方法,所以叫他谛听。 “尔时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尔时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我一定照佛的嘱托,我愿谛听,很希望听到佛说。“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这是说有十种无依行法,他行法的时候无依,不依着三宝,不依着佛的教法,这样修定不得成。 这十种无依行法,有一种都不能成就,连欲界的善根尚且成就不了。如果他先成就了,他行法的时候,十种无依当中,有一种无依,他以前有的都会退失。我们的善根,我们的福报,不是无限量的。如果今生不修,今生就退失以前的福报。今生享受完了,就没有了。 学道者,要是不精进,一懈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勇猛精进,未达到不退位的时候,还是会退的,除非成了佛。成佛就是他的身口意不需要再加护念,不需要再加作意,自然的,没有一点的不善。像那大菩萨摩诃萨八地以前的菩萨都要护念,阿罗汉虽然是证得了,他认为是涅槃不动,他要护他的身口意,这叫有护。佛已经到了不护的地步,到了不护地。 这十种的无依行,你有一种,想成就欲界的善根是不可能的。以前成就的,现在有了无依行,有那么一法,你就退失。你要想修禅定,得禅定,不可能,一般禅定都得不到。色界的禅定,无色界的禅定,都得不到。也就是四禅四空定,八定一个也得不到,何况你说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果位,一乘也成不了,就是这样的涵义。以下就说十无依行。 “何等为十?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乱彼此。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何等为十?”征启的意思,哪十种呢?“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你要想修定,得有资粮,先备办资粮。修定资粮有两种,你要有个寂静的处所,有人护持你,衣食住行什么都有,不要再操心,不要起心动念。这都是行道的资粮,更重要的是法的资粮。你要修定,要先修加行。你先忏悔忏悔,消除业障。我们受过三归,受过五戒,都先忏悔,就是这个意思。 你没有资粮,要想修定、静修,办不到。办不到,你心里头的妄想一定会生起的,吃了这顿没下一顿,怎么办呢?还在那儿坐静的时候,就想起来了,明天还没有下锅的米,或者你穿的衣服不够,不能御寒。或者你修道的处所蚊子很多,咬你叮你,定力还不够的时候,你是定不住的。想住在山里,找一个寂静处,山林不是那么好住的。在中国讲,你未破参的时候,不能住山,也就是你定不了,没有那个定。第一种就是无依,没有资粮所依,这样去修行,是不成的。这是第一个。 “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犯了戒,破了戒。尸罗是保护你的,尸罗是生善的根本,是防非止恶。如果你犯了戒,破了律仪,你想修定是不可能的。没有守戒就是犯戒,犯戒就是行恶行,行恶行要想去修定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二个无依行。 “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想要修定,就用颠倒见,吉凶祸福,吉凶祸福包括很多。顚倒见是什么?看见这个房子,或者住宅,一进去看,就说你这个地方不对,这个窗户没有开好,这个门没有开好,这样开了要招凶,你要改正一下。要怎么样才是吉,这叫顚倒见。吉凶祸福是由你过去的业,过去的因而定,而且吉人处恶地,恶地也变吉了,恶人处吉地,吉地也变恶了。一切在人,不在那个处所,也不在那个屋子。 你有顚倒见的时候,妄执吉凶祸福,身心很刚强,他不接受正知正见的。佛没有这样说,乃至说神通,乃至大妄言,那不属于这里头。乃至吉凶祸福医人星相这一类,这一类就是顚倒见。顚倒见是在什么地方顚倒?因果顚倒了,不相信善恶因果。 “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心定不下来!掉举就是妄念很多,非常杂乱,也就是诸根烦躁。修定的人,起码六根要收摄一下。为什么我们习定的时候,眼睛要张三分,闭七分,眼根不向外头去寻伺,到处看!要静下来!眼对境的时候,要静下来,耳闻声的时候,要静下来!为什么要找寂静处呢?没有吵扰。你住在大路上,汽车来往的声音,你那定怎么修得下去呢?修不下去。这都是属于掉举。心掉举,没有按圣贤的教导去作,诸根很烦躁的,身体坐不下去。眼耳鼻舌身这六根都轻躁浮动。 “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就是破戒的现象。前面说那破戒的,挑拨离间,如果不说挑拨离间话,他过不去。也就是看人家好了,他还有一个嫉妒心,他在中间造谣生事,彼此说破坏话,这个我们不需要举例,谁都懂得这个道理。 “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口里说话,尽带不干不净的,带很污脏的语言,就是粗恶言。或者是“毁骂圣贤”,这里头包含着谤佛、谤法、谤僧,乃至贤人、道友之间。人家修道,他就生起障碍。这个中间都含着有争利,争名也含着在里头。不过是粗恶语,他不是无缘无故就骂人,总有个涵义。说这种语言的,是无依。你要修行无依,有恶依,没有善依。 “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虽想修定,这杂秽语就是绮语。绮语,说话没有意义,也就是闲聊,或者聊天。聊天,在此方叫冲壳子(闲聊天),好像那个粮食,要是把外壳去了,现了真实的壳子,冲的还很有意义的。但说这些没有意义的话,杂秽还加上不干不净的话,杂秽言虚诳语、说假话骗人,就是妄语。 “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悭贪嫉妒,这以下是三个贪瞋痴。他自己贪,他没有得到,看见别人得了,他生起嫉妒。看人家受恭敬、受供养,或者经营商业,或者不管作什么,得了利益,他不但不随喜,不生欢喜,反而嫉妒。嫉妒,他就破坏了,于他所得到的利养,不生恭敬心,不生欢悦心,就生起嫉妒障碍。 “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瞋恨心对别的有情,他总是看的不顺。或者看别人的行动,他也不顺。看人的言语,他也不顺。他自己心里头有一种瞋恨心,有瞋恨心就有愤怒。愤怒,瞋在心,忿在相,他的相就显相,而对一切的有情,他常生起一种忿恨心。这个不涉及利害关系,就是他对一切众生,就是我们所说的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上,他非常嫉妒,非常贪,由于他没有得到,嫉妒人家得到了,所以他常生慎恨。 “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邪见就是愚痴,也就是贪瞋痴的痴。愚痴,邪见,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因果,就拨无因果,不相信作善得善报,作恶受恶报。不相信因果,这叫拨无因果。 “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佛又对天藏的大梵天说,你应该知道,上面我所说的,叫作十种无依行法。行法的时候,不依善法而作种种的恶业行,行就是作恶业,无依就是没有善法的所依。要是修定的修行者,行人随着十种当中有一种,他想成就欲界的善根,生到天人,得福报。转到大富,转到来生的时候,很安乐很愉快的过一生,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的一生很愉快,我们应当感谢自己的过去。求人不如求己。你过去作的有善根,今生自然就享受。你过去伤害别人很多,今生也受人家伤害很多。过去你无意的伤害别人,自己还不知道。你今生,也是受别人的无意伤害。就像台湾的飚车族,警察把他逮捕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什么要杀人?跟他有怨吗?有没有认识吗?不认识!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要这么作!这就是共业所感。这不是一个人的业。 我们想要修善根,转变我们过去的业。怎么可能?今生所修的都是无依行。怎么样叫有依行呢?下面会讲。我可以先说一下,像我们归依三宝,受了三归五戒。受了三归五戒,那是依着善行,有依,是依什么呢?依三宝,依着佛所说法的教导,相信因果,那当然就有依。有依,不但是你遇见善根能成就,三乘果位也能得到,一定能成佛! 但是一天当中有很多杂染心,我们随作随忏。当忏悔的时候,拜忏的时候,你就回向。回向今生所作的错误事情,所起的杂念,所起的不正确的念头,身体所作的不端正的行为,甚至破戒。破戒,随时忏悔,忏悔了还复清净。 这是有所依,依佛所教导的忏悔法,依着三宝而修行。佛有一定的教导,就像这部经,是修持来去念。这是有依,依正法而修定,修行十善业。这叫有所依,能够成就三乘的道果。不止这十个无依,下面还有。 “复次大梵,又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何等为十?一者乐着事业,二者乐着谈论,三者乐着睡眠,四者乐着营求,五者乐着艳色,六者乐着妙声,七者乐着芬香,八者乐着美味,九者乐着细触,十者乐着寻伺。” 前面那十法是初行。还有十法,如果具足这十法,你想修得诸定,高深一点的定,三摩地就是三昧,过去生所成就的,今生有了这十种的无依法,随有一法,也会舍掉,也会退堕、退失,没有了。这十种名词,下面会一个一个解释。 “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或被呵骂,或被捶打,或被断截肢节手足。由是因缘,或成重病,长时受苦,或疾命终,于三恶趣随生一所,乃至或生无间地狱,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达多,如是等类,退失静虑,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 “大梵当知”,佛又叫这位大梵天,跟他说,他是当机众。这十种的无依行法,要修定的,随有一行,也不能成就诸三摩地,想求三昧求得深定, 是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成现生的,过去有的,“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犯诸过罪”,是说定修不到,还有别的善法呢?所余的诸善法聚。“所余诸善法”,是指什么呢?没有得到定,那么我们诵经,作佛事,这也是善事,这也是善法聚。有这等事,假这个余善法去追求享受,追求受用就是享受,受人家的信施因缘。因为信三宝的人,布施供养了。 因为有这个因缘,他就去追求。追求就去化了,这是化缘的意思。化缘的时候,有时得到了,有时得不到。他的心里,就生起恶念。恶念,心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是与心相应的,而且是同时发起的,与心同时发起的。心只是八识心,心所有法有五十一个。但是心生起个恶念与心相应的忿随烦恼都来了,那是与心相应的、一起同时发起的。 在这个国土里,在这国王大臣等所,他会犯很多错误的,因为他追求这个受用,以这个心识缘去追求。去追求了,就会犯很多的过错,犯了过错就被这个国王大臣诃责,或者被捶打,或者是被截断手足、胳臂、肢节,也就是四肢。或是受了捶打,之后,或者成了重病,或者长时间受苦,或者因此而命终。命终之后堕到三恶趣了,随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乃至生到无间地狱了。 这里佛只是举个例子,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这三种是外道。提婆达多是佛的堂弟,阿难的哥哥,他是犯五逆罪的,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他想当佛。像如是等类,他们都退失静虑,也就是退失定。过去有的,乃至于习静虑、习定的时候,不但退失了,而且堕到无间地狱了,受无量的种种难忍大苦。苦难很多,“难忍大苦”。 你们看《地藏经》里当中有些苦,如果以我们这个肉体去承受,是无法忍受的。如果你想那个苦,你会受不了。但是受到了,你无力抵抗,也就受了。身心所受的折磨,那就是我们过去受了,都忘了。无量劫来,谁都受过,但是都迷了,也就忘了。如果那个境界再现前的话,修道的心,可能可以成就的快一点。知道苦,就不敢再造业了。 这几个外道都是修外道定的,也是修定的。提婆达多修道修了十二年,最初出家的时候是很好的,后来他没有成道,他就抱怨,去找外道,去学神通。神通学到了,他就作恶事了,这就退失了。 “尔时世尊告阿若多侨陈那言:吾听汝等给阿练若修定苾刍最上房舍最上卧具最上饮食,一切僧事皆应放免。所以者何?诸修定者若乏资缘,即便发起一切恶心心所有法,不能成就诸三摩地,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 所以修定必须具足因缘,资粮必须得具足。佛又重说了。佛最初成道之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侨陈如是上首,是上首出家的第一个,这是佛的上首大弟子。受比丘戒的当中,他是第一个,他们一共有五个人。这五个人就是五上首,也叫五比丘。他们以前是在皇宫随着佛一同出家的。他看到佛在苦行之中,跟佛一起修,后来看佛受牧羊女的乳酪,他们以为佛退道心了,不修苦行,他们也就离开佛了,到鹿野苑去修。鹿野苑离菩提迦耶没有好远,佛在迦耶菩提场成道之后,就到鹿野苑去,先度他们五个,给他们说法。他们五个是最先得度的。 所以说阿若侨陈如是最上首的弟子,他是管理一切的分配。佛为什么要跟他说呢?因为房舍、卧具、饮食,都是听他的安排。佛就跟他说,我许可你给那个修定的比丘,给他最好的房舍,最好的卧具,最好的饮食,他在一切的僧事上,应当劳动的事都免了,叫他安心修定。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所以者何?这就是征启的意思。我为什么要许可你对这修定者,给他们这么好的照顾。 佛就跟他说,如果习定的人,没有资粮,没有很好的环境,他就会生起恶心。恶心虽然不是很严重的,可是他会抱怨,在修的时候,不安心。是这样的意思,这种情形,大家可能有经验过的。 我在上房山时,那些住茅蓬的道友们,有时候大家碰到一起,到常住领完下来,拿了一小包用纸包的盐巴。“常住好悭吝,才给我们这么点的盐呢?这三十天怎么办呢?一个月才发这么一点的盐巴?”他说,常住苦,没有供养。那时候我们北方是发小米,发玉米还好一点,经得起饿,小米就不太经得起饿。哪有小米粥?是小米,三十斤,常住还留三斤。那么,三十斤留三斤,一共发给你二十七斤。这一点盐巴,你拿到茅蓬去,只能煮稀饭,修定的人需要的粮食不多。 我要说的就是他的抱怨。资粮不足的时候,怎么修行得下去?那就去攀缘了。像我们那时候出家不久,并不是老修行,也没有缘份。老修行就想:“哪个施主该照顾我一下,该给我送来!”或者他心里就想这些,那定怎么修?佛是了解众生心,了解一切的事物。所以免了他们一切的劳务,照顾的特别好。特别好了,能不能修呢?两者都不可以,增长贪心也不可以! 在河北省有一位大德,他发心要供养修禅定、住静的人,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些人就到常住处,要最好的毛毡,他也给买,要好表,他也给买。而且每间屋子有暖水瓶,那时候是很高级的。他要那些人在那儿住定下来,每个屋子要暖水瓶,他给每人买一个。身体住的不好,要吃饺子,在北方能吃饺子就是很高级的,他照样给他煮饺子。而后,他这个禅定是不是修的很好呢?不是!到了最后,他的福德不够,修禅定的人渐渐的都跑光了,一个都没有剩下,他也结束了那间道场。那是一九三几年的时候,三五、三六、三七,大概不到三年,就结束了。 过份苦不可以,过份好也不可以。好了,他又放逸。苦了,他就抱怨。可是,资缘是不能够缺乏的,否则会引发起恶心所。但是资缘特好,特方便,他的恶心所也成立了。攀缘、贪求,他定不下去,也修不下去。所以不能成就三摩地,甚至堕到到无间地狱,受无量难忍大苦。 “修定行者若具资缘,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终不退失。由此不起一切恶法,广说乃至不善寻伺,往生天上,证得涅槃。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诸三摩地,初夜后夜当舍睡眠,精进修学,远离愦闹,少欲知足,无所顾恋,一切贪瞋忿覆恼害,骄慢贡高,悭悋嫉妒,离间粗恶,虚诳杂秽,一切人间嬉戏放逸,皆悉远离。如是行者,应受释梵护世四王转轮王等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况刹帝利、婆罗门、筏舍、戍达罗等,未得定者,尚应受此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供养,何况已得三摩地者。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修定能断惑 余业所不能 故修定为尊 智者应供养” 修定的行者,一定要具足资缘。那时候,诸三摩地未成就的能够得成就。要是先成,已经成就的,那就更增长,再不会退失。那么,有定力,心能降伏得住,一切恶法部不起。“广说乃至不善寻伺”。寻伺,是追求的意思,不去追求的意思。这样子,可能往生到天上,证得涅槃,更能够修成。或者修四禅四定,或者四空四定,就可以生到天上,乃至再深入的修诸三摩地,乃至于究竟证得涅槃,乃至证成三乘果位。 这是佛赞叹修定的。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作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得。你们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是环境,外面的客观的情形,你都应当注意。 如果你还没有成就三摩地,也就是还没有得到定之前,你就要辛苦一点。初夜、后夜,你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应当辛苦一点。如果在初夜的时候,以现在十二小时计算,你在中夜的四个小时可以休息一下。初夜跟后夜这八个小时,你都应当精进的修行,不要太贪睡,“当舍睡眠”,四个小时是不够的。这是指真发心要了生死的人,我们想断烦恼,像这类的修行人,真正的信仰佛所教导的。 我所指的这个信心并不是我们一般的信,而是真正的深信不移。你相信佛的教诲,佛告诉我们怎么作,我们就怎么作,这样的话,才能够入道。现在我们自认为都是很信佛的,我个人感觉到是不够的。我们并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只睡四个小时,其余的二十个小时,我们都能行道吗?像我们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是专业的,专业都作不到,像大家学佛修行都是副业,并不是专业的。 大家知道,在我们出家之后,有早晚课,我们都是两点半起来,每间寺庙都是两点半。这个规定,你到哪个庙挂单都是两点半起床,这里含着很多的意思。以前大陆上,寺庙里没有晚饭,他叫药石,也就是吃药。现在,末世的身体,不像过去古人那样的健康,就得吃药,拿这个晚饭当药。但是寺庙里正常规矩,这个药是稀饭、臭咸菜,你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就算了。 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子,大家如果到寺庙去吃晚饭,还是吃得很好的。有的小师父还到外面去下小馆,像我们下边那个门口,尽是小馆,这样还能修道吗?种个善根而已!真正要修行的,你应当不要太贪睡,睡眠是一盖。我们算一算,我们这一生当中,睡眠的时间占去多少?占去很多时间!但是有些人为了经营事业,或者作工人的,还得加班加点,有时候为了赚钱,他睡的也很少,那跟这个没有关系,这里是专指修行者说的。你要想修定的时候,应当要精进,不要懈怠。睡眠,这是懈怠!你把好时间都耽误了。 有的道友们发了心,想住山里,或者我们有好多的道友居士想学古德,不睡眠的,这也很多。甚至也有不吃饭的,打一个七两个七,把时间集中起来,要修道,目的是想得定。得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是知道的,一有定,就能开智能。在定中的时候,你什么都明了。就像那些阿罗汉,你要是请他给你回向,他在未入定的时候,跟我们差不多。他一入定,观照起来,智能现前,他才能知道。他舍了报,就入了三摩地,证了空理。 所以,在修定还没有成功之前,要舍掉睡眠,要精进修学。学什么呢?学禅定,要习定。但是你待在市中心可不成!汽车的干扰,让你不易入定。人声嘈杂,也不能入定。愦闹的地方是不成的。 少欲知足,知足者常乐,不要贪求太多。我们因为贪心太大,没有觉悟到我们的肉体是幻化的,没有把肉体认定是无常的,就给他找舒服,怎么调和,怎么舒适。多欲而不知足,好多人都不会满足的。有时穷人看到富人,他很奇怪,他有那么多钱,这辈子吃得了吗?富人看穷人,说你不修福,该受罪,你穷是应该受的。 这是教我们少欲知足,像我们有些大德住在山里,他的福报很大,但是他都舍弃了,这样才能得到快乐。知足者常乐,少欲者自安。少欲,你才会平平安安的。无求,你也不伤害谁,因此,必须少欲知足,无所顾恋。顾恋就是贪恋的意思,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就我们来说,衣食住行,吃的、穿的、住的,还有一个代步的,对这个不贪恋。对于贪瞋、忿覆、恼害、骄慢、贡高、悭吝、嫉妒、离间、粗恶、虚诳、杂秽,你要具足慈悲喜舍,对治贪瞋痴爱。顾恋就是贪的意思,瞋就是不如意的时候,会生起烦恼,瞋就是瞋恨心。 这是罪业的三根本,贪、瞋、痴。痴就是没有智能。骄慢,每个人都这样想,我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有什么骄慢?但是,事实上不然,每个人,你回想在同辈、同事当中,总觉得我比别人强。骄,简单说就是骄气,广泛的说,就是矫揉造作。矫揉造作的事太多了,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明明不成,自己还认为自己了不得,为什么把骄跟慢连在一起,这个慢就是傲慢的意思。 穷人也会傲慢吗?穷人更傲慢。他感觉到自己很清高,特别是读过一些书的,古来穷秀才,现在有些是大学毕业的,现在大学毕业就差一点,博士学位的,硕士学位的,我记得二十几岁在上海的时候,博士是不少,在北京,博士也不少。我曾经遇到两个博士都是在美国学的,一个在康乃尔学农业的,他在大学当教授,骄傲还可以。把他捉起来关到监狱,他总以为比别人高,“我是博士住监狱!”我说:“我是和尚住监狱!”叫我陪他,他总感觉更骄傲。他这个骄傲、慢,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表现出来。任何时候,他总比人强。恐怕是下了地狱,他还觉得只有他才够这个资格下地狱。你没作这个业,你还来不了这个地方。 像我在监狱里,住的时间太久了,跟犯人打堆的多。到了那个地方,犯人跟犯人,他也认为我比你们这些犯人都强。每个人都有这个表现。这就是俱生我执。这个很厉害!因为我比人家强,女道友无论多丑,她认为自己是很美的,一天总是照镜,都在擦洗。为什么?骄慢、贡高。 悭,就是贪的意思,很吝惜。舍心不重!我们讲的舍是什么?是布施,慈悲喜舍的舍,舍要从你自己心里舍,不只是物质。除了物质以外,先舍心。如果你心里头舍得清净了,那就成功了。悭贪没有了,反过来就是布施,就是慈悲,就是舍。嫉妒呢?那涵义就更多了,嫉妒人家的好事,要是有利害关系,你嫉妒还可以理解。跟他毫无相关,只要是几个人,一说别人的好事,别人赞叹别人,他就说破坏的话。“他算老几,他有什么了不得!”这就是嫉妒。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 在〈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第五大愿随喜功德,看见人家好事,你要赞叹,赞叹随喜,他的好事就分给你一半。我们要经常随喜诸佛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大家都知道,愿力大,下地狱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愿力也很大,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文殊菩萨十大愿,我们都随喜。随喜,就分一份,看见别人作好事,我们没有那个力量,作不到,我们就随喜。随喜他,见面分一半,我们中国是见面分我一半,但是我们佛教不讲要物质,我就随喜,也不伤害他原来的,就是随喜功德,这样就可以消除嫉妒了。 “离间粗恶”,离间就是挑拨离间。看别人要是成功了,他就要破坏。还有两舌,搬弄是非。 像上面所说的贪瞋忿覆、恼害骄慢贡高种种的粗恶都是虚诳,脏的、秽的,也就是垢秽的。不只是放弃这些,人间的嬉戏放逸,皆悉远离。像在家里看电视,这算不算嬉戏呢?看你怎么看。如果发心的人,修道的人,你在那个情境的时候,看你怎么用心?你定不定得住?如果定得住,你那个嬉戏,就变成精进,嬉戏放逸皆变成精进。“那伽常在定”,佛大菩萨作一切随顺众生的事情,他常在定中。这些事情翻过来,就是精进。如果我们作不到,我没有这个定力,顶好远离一点,自己检点一些。有些人经常拿这个当借口,“哪有放逸!我在修道呢!” 那是自己骗自己。如果是我们二十四小时,虽然不能够作二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可以不?作不到!五个小时可以不可以?作不到!两个小时可以不可以?还是作不到,一个小时可以不可以?也作不到!那你早晚的时候,临睡觉,临起床,念上十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恐怕还是作得到吧!或者你再多一点,念上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乃至到十者普皆回向,背背普贤大愿王的十大愿王。这个可以吧!如果这个也记不得,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念普贤菩萨,念念地藏菩萨。但是,我们习惯上还是念观世音菩萨跟地藏菩萨的时候多。这个念上个十几声,恐怕作得到吧!作什么事,你念上十几声,都可以吧! 这样可以对治很多的烦恼,就是这么一点点,时间虽然很少,可是利益非常之大。普通的、善根浅薄的,像诸位道友经常来听经,一听一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是文字,或者听到哪位法师所说的语言,能不能入你的心?用耳根闻了,闻了反闻闻自性,跟你的心性结合起来。佛所说的这些事情,好像我都有犯,所以我没有定。怎么办?我知道了之后,就应该渐渐的远离。 另一方面,要是贪瞋忿覆,乃至于虚诳杂秽的一切嬉戏放逸,这是不好的。不好的,要离开:好的,要精进,要作到。“如是行者”,也就是这个行道的人,这样修定的人,当然不一定是出家人,我们诸位道友,优婆塞、优婆夷、一切居士,凡是修定的,你要这样作,在寂静处去修道,精进减少睡眠,你不贪、不瞋、不痴、不悭贪、不嫉妒、不放逸,你应得到什么呢?得到大梵天王来护持你。还有四天王,或者人间的转轮王,也就是国王,他们都赞叹恭敬礼拜来承事你。乃至于对这个修定者,行道的人,布施百千那庾多供那么多,也就是供养很多的意思。 一个剎帝利种、婆罗门种,乃至筏舍、戍达罗,这四种种姓的人,他们在那儿习定的时候,虽然还未得定,他也是修行者,他都能够受着这些梵释四王的赞叹、礼拜、恭敬、承事、供养。如果已经得了三摩地,修定成就了,得了定,得了三摩地,那么所受的供养就更不可思议。这必须从两方面说,跟他过去多生累劫的善根有关系。 像在印度,有些罗汉证了四果阿罗汉,不但修定,而且他是得到三摩地的,得到空定的,得到自在的。为什么他去托钵去乞食,还是得不到呢?当时有人这样问世尊,佛就给他答复说,他过去多生累劫很少布施。慧的方面,虽然是成就了,但是福的方面很少。印度有句话:“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乞食乞不到。“修福不修慧,香象挂缨络。”国王骑的那些大象,挂些珠宝缨络庄严,它就是修福不修慧,堕到畜生道。罗汉,修慧不修福托空钵,也不是永远托空钵,偶而有托空钵的时候。因此知道一切事物当中,不论在内教,在外边的境界相上,不要钻牛角尖。有些人爱问这些,爱攒空字。我不修定,我也得到供养。或者这样说,得到供养,是因为你的福报,不是从慧所生长出来的。这是佛鼓励修定的人。 佛说法,都是给众生一点甜头,所以说地藏菩萨加持我们,能得到许多好处,他才肯念。〈普门品〉说,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可以得到很多的加持,免除了很多的灾难。那等于是加持。现在你要是跟众生讲空,“空,那我信什么?”他不信,这是他理解错了。你必须到什么程度才说什么话,就是这个涵义。所以,世尊就把上面这段话的意思用偈颂表达一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修定的人,他能断惑。惑者就是迷惑的意思,就是不明白,没有正知正见。起贪瞋痴,起忿覆恼害,他没有定力,他见到贪欲就定不住,随着境转了,心被境转,所以就堕落了。要是有定力,心能转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他说,虽然说了三个方法,修定、读诵大乘、乃至营福,这三个方法当中只有修定是最好的,“修定能断惑,余业所不能”。你作别种修行,不是修定的话,你想断惑是很难的。因此,“故修定为尊”,最尊重的、最尊敬的,是以修定为最好。“智者应供养”,有智能的人应这样作,供养承事。 “尔时天藏大梵天言:大德世尊,于佛法中而出家者,若刹帝利大臣宰相,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为当合尔?为不合耶?” 这是专指出家人说的。大梵天王称赞佛为“大德世尊”,在这个佛法中出家的,出家全是指比丘、比丘尼说的。出家的,离开世俗家,入了佛家。对于出家的比丘,要是剎帝利国王,或者是国王的大臣,或者是宰相,他们有势力,有权势,以那个鞭子或者棍子,打比丘的身,刑罚出家人。或者把他关到牢狱,或者呵骂他,斥责他。或者断他的四肢、肢节就是断他的四肢,断手断脚,断臂断腿,或断其命,乃至把他杀了。现在的说法,就是把他枪毙了。 这是对的吗?合适吗?或是不对呢?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具有很多的涵义。在末法的比丘,出家非常难,修道更难。在末法的时候,信佛的人很难,而且信心生不起来。不信者多,或者信了之后,进进退退。我有一次回南普陀寺,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位比丘尼,先是挂着比丘尼的名义,后来还俗了。她到大陆去,到处招摇,我们庙里的出家人居然跟她学,还认为她了不起。后来宗教局把她驱逐,这一撵,这些跟她学的出家人吓跑了,跑到老家躲起来了,现在就没事了。已经在佛学院毕了业,还读了几年佛学,怎么会还有这种迷惑呢?如果佛法听的少的人,遇着那种外道,遇着所谓的神通,所谓的开天眼,开三眼,看见这个,看见那个,就认为这是可信的,现在这种情形在台湾很多。 对于三宝,佛、法、僧三宝,你必须有宁舍身命不毁谤三宝,有这种信仰力,才能坚住你的信根。你的信必须生根,必须有力量。信的时候,信到念不退,乃至要修定,定不退,要修慧,慧不退。这是就初步说的,那个信心不是你修的,就能达到那个目的。就是那个信心,有这么信心。有慧,能辨别是非。有定力,不被境转。他说什么,你就从教义上看。他的定跟佛所说的定,四禅八定,乃至于这部经上讲的,持念来去,有没有这种功力?至于见鬼神,《地藏经》说的很清楚。 如果你想问一问,你拿地藏占察轮相问一问我们自己的业报,占察自己的业报。他或者是灵狐转世的,或者黄鼠狼那种鼬成仙的转世的,或他是报德通的。在各个国家,都会把这种人控制起来。他的眼睛能看地下好几千尺,能够看到未来的吉凶,能够说出种种的预言。 这是属于生死分的,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你不要信他,要具足正知正见。所谓正知正见者,你可以考验一下。他谈不谈一切的法都是无我,能不能观一切法无常,观一切法都是苦的,观一切法都是空的。能不能这样?能不能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用法印,用佛所教的法去印证一下,你一辨别就清楚了。你了解他到底对不对,必须得具足这种智能。不然在末世修道难,出家更难。 在末法五欲炽盛的时候,人欲横流。大家看一看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当前的社会是什么形态?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能修这么一年,我看比在极乐世界修一劫都强的多。极乐世界没人惹你,你犯不到错误,布施,你布施给谁?黄金,到处到都是奇珍、玛瑙珠宝满地,树也是宝,什么都是宝,没有一个人起贪心,太多就不贪了。 我跟人抬杠的时候,他说:“这个世上黄金最贵。”我说:“不见得。”他说:“你说什么最贵?”我说:“还是大米饭、馒头最贵。”他笑起来,他说:“大米饭一两块钱买好多大米?”我说:“在一般的时候,要是有大米饭,大米饭不値钱。如果发水灾的时候,一个馒头,你给他十两黄金,他都不卖给你。”国家动乱的时候,没吃的才乱,没穿的才乱,金子有没有,都没有关系。 有这么一个故事。黄河发大水,两个人逃离,一个人逃难带了一口袋金子。有一个人他就背了一些馒头。这个背馒头的人,他背的轻,他就爬到树上去了。那个背着黄金者,爬也爬不上去,他在那树的中间。后来两人都饿了。那背黄金的说:“我给你一块金子,换你一个馒头,可以不可以?”背馒头这个人一想:“这实在太划算了,好,卖你一个。”给他一个馒头,他就递一块金子。这个水简直不退,他随时拿黄金买馒头,水还是不退。那个背馒头的人把馒头都卖给那背黄金的人了。他以为很快会退,可是水还是不退。那个背馒头的人心里想:“水一退了,我就发财了。”那个背馒头的人就对那个背着黄金的人说:“这个黄金,你买回去!换馒头回来!”那个背着黄金说:“馒头,我都吃了,没有了!”其实他还有几个馒头,自己留着。上头那个背馒头的人饿死了,这个背着黄金的人因为有馒头,就活出来了。那个背馒头的人饿死了,背着黄金的人照样把换出去的黄金拿回来了。 这个故事,我们听起好像很好笑。你说,哪一种东西最贵重?我说,最贵重的是智能。本来他逃脱的时候,他背馒头是对的,因为他家里没别的东西,也没有黄金。他那时没想到,这个时候要钱作什么呢?钱有什么用处?贪心就不生了。 那个时候,国王大臣对待三宝,没有信心的。你们或者是想,国王剎帝利大臣宰相,他们都是有福报的,怎么会对三宝不恭敬?没有信心呢?怎么会还这样对待比丘?呵骂打解肢节呢?不相信,大家睁开眼睛看一看,不论是台湾,不论是大陆,还是美国,人家根本不懂得你是出家人,根本不管你这些。他懂得这些吗?到了印度,印度现在已经没有佛教的出家人。虽说印度还是有出家人,要到大菩提寺,这些出家人或者是从斯里蓝卡去的,至于印度人本身就没有了。 还有,有些寺庙,那是现代的西藏喇嘛到那儿修的,他本身的庙都被破坏了。这种情况在末法是普遍的。所以我经常说,《大集十轮经》是对我们末法的照相,是给我们摄影的。大家可以看一看,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子?还有宗教信徒,虽然不是比丘,但是他信教义的,总是作善事的、作好事的人。这样子,可以不可以,是不是对的?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刍,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 这位天藏大梵天是有智能的,他这样问是有道理的。所以佛就告诉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很少,一点点一片儿,也就是这个衣披上一片儿,“若持戒,若破戒”,出家以后,对于戒律很精严的,持戒,也就是不犯,持清净戒的。若是出家之后,犯戒,“下至无戒”,把戒全毁了。 “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这是依俗正法。而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偷人者就受牢狱之灾,也要关起来,也要判刑。也是依照世间的法律,一定要受到责罚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出家人也不例外。 从唐宋到现在以来,每个朝代都有。甚至于像紫柏老人这样的大德是死在监狱里的,憨山大师则是充军,也是住过监牢的。在明朝,皇太后是很信佛的,这种现象是常有的。唐太宗是盛世的皇帝,他也杀了很多和尚。因此,帝王都不免要造这个业的,他若依俗的正法,他是犯了错误,都不应该用那鞭杖,捶拷其身,或者闭牢狱,或者呵骂他,或者肢解他,或断其命。 “何以故?”为什么我这样说呢?“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那么持戒多闻有道德的,那就不用说。若有破戒的、行恶法的,内怀腐败,外在虽然出了家,他并没有真正的修行,没有去作,没有去行。 破戒就是行恶法,上面讲的贪瞋痴都具足了,“内怀腐败”,那脏的,似那蜗螺,也就是蜗牛。这个字有时候我念蜗牛,蜗牛缩到壳里头去。“螺丝”,螺丝在那螺壳里头保护它,但是那里头很脏,它在那里头吃屙,那是很杂秽的。那么,它是作了业,堕入那种道。 所以破戒的、行恶法的人,就像螺丝,像蜗牛似的。他虽然披着袈裟,出了家,但不是沙门。他自己说是沙门,自称沙门,自称是出家人,“实非梵行”,他所作的都不是清净行。他自己说是清净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烦恼胜过他的善业,恶业胜过他的善业,“败坏倾覆”,把他的梵行、清净行都败坏了。佛门都被他败坏了。像这样破戒的恶比丘,他也能够给人天作福德。 “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只要他是佛弟子,只要还他披一片袈裟,就能示导八部鬼神。 在印度有一个住坟地的人,他看那个恶龙,沿路上吃人,那个坟地里头有位比丘圆寂了,之后那个袈裟破了,掉了一片,他赶快把那袈裟顶到脑壳,那恶龙就不吃他,恶龙就过去了。这个故事是说,虽然他是恶比丘,但是他披着袈裟,也能够示导给八部鬼神,因为那片袈裟就含藏着无量的功德珍宝伏藏。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他那片衣,那叫三宝种性。 “又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覩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何等为十?谓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或有见已,生于念佛殷重信敬殊胜思惟。由是因缘,终不归信诸外道师书论徒众,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见了这件袈裟,生起殊胜想,虽然他破戒,但是他是佛子,他表现的还是佛子。哪十种功德呢?“谓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或有见已,生于念佛殷重信敬殊胜思惟”。他破戒了,见了他的众生并不以为他破戒,有情只看着他身上是比丘,只见着你一个相,因为见着你是一位比丘,他心里头就生起殊胜想。因这个比丘而念佛、念法、念僧,念佛的生起了信敬的殊胜思想。他就这样想,他这个比丘是佛弟子,因此就想到佛的功德。 “由是因缘,终不归信诸外道师书论徒众。”这个人见到破戒的和尚,他想到佛,想到法,由于这个因缘,他就归依佛法僧。他不归信外道师,外道的论就是外道的那个书,也就是外道的法。徒众,就是外道的僧众,也就是外道的三宝,“不归依外道师书论徒众,乃至于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见了这个破戒的比丘,他生起殊胜的因缘,思念佛、思念法,乃至于恭敬这个僧。由于这个因缘,他就能够离了一切恐怖,证得涅槃,能够入定,能够证得不生灭。 “或有见已,生念圣戒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布施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得大财位,亲近供养正至正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有的人见了这位比丘,看见他的威仪,看到他是持戒的,他是出家人,就以能出家这一念,很不容易了。由是因缘,因为看见这个比丘是断贪瞋痴,不杀、不盗、不邪YIN,离虚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离饮酒,离诸酒生放逸处,不喝酒。也就是因为见着一位破戒的比丘,生起这么多的殊胜感。 他因为能够看见这个破戒的比丘,给他种善根,最后成道了,证入涅槃城。他看着一位比丘,他生起殊胜感。对他供养,生布施想,由是因缘得大财位。见着一位比丘,把他当成圣僧看待,他要生起殊胜想。因为他的形相,“亲近供养,正至正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见已,生念忍辱柔和质直殊胜思惟。由是因缘,便能远离离间粗恶杂秽瞋忿,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舍家法,趣于非家,勇猛精进,修诸胜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远离诸散乱心,静虑等至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心乐山林阿练若处,昼夜精勤,修诸定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智能殊胜思惟。由是因缘,欣乐听闻读诵正法,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宿植出离善根殊胜思惟,软语慰问,乃至礼足。由是因缘,当生尊贵大势力家,无量有情咸共瞻仰,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覩其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是故一切刹帝利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 “或有见已,生念忍辱柔和质直殊胜思惟。”这是忍辱波罗蜜。“由是因缘,便能远离离间、粗恶、杂秽、瞋忿。”离了瞋恨心,离了杂秽。杂秽就是粗恶语,不恶口。就是因为见了这个破戒比丘的形相,使他能这样的思惟,乃至于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胜思惟。”他出家就是无欲无着,清净潇洒,破戒的比丘也很潇洒。 大家看到道济禅师,他示现的是逆行,虽然是逆行,其实是行菩萨道。哪知道他是圣僧?不知道的。看他喝酒,下馆子,甚至上妓女院去度人。听我这么一说说,他上妓女院,大家或者会怀疑他,不是的。我记得看《济公传》的时候,我那时候也是生起殊胜想,他是怎么度人呢? 有一天他到他弟子那里,在苏州的西门住的一个员外,叫苏北山,他到那儿去看苏北山。他问:“你今天有事没事?”弟子:“没事。”道济禅师说:“没事,你跟我去个地方。”弟子问:“师父到什么地方去?我跟你去。”道济禅师说:“你多带点钱。”“师父你喝酒,我供养得起你,没有关系。”道济禅师说:“我今天不喝酒,我要去个地方。”他问:“到什么地方去?”道济禅师说:“我到花街去。” “师父,你到那个地方干什么?”“你不要管,你跟着我去。”那徒弟摇摇头,好吧,就去妓女院。去了,那里有一个新来的妓女,是名妓。道济禅师说:“要就要这个妓女,董春香。”董春香一看这位和尚又脏又邋遢,那个样子很难看的。但这个员外看起来不同,有官位又有大财富。她对那员外很献殷勤。道济禅师就说:“你过来。他不能救你,救你还得我。”她问:“大师你要作什么?”道济禅师说:“你过来我跟你说!闲来无事且开怀,和尚也要乐一乐。叫声春香你过来,你到我这儿来,不要到他那儿去。”董春香就问:“师父,你要作什么?”道济禅师说:“快快解开香罗带”,那董春香就诧了。道济禅师又说了:“赠与贫僧捆破鞋。我这个草鞋都掉了,你把那个带子给我捆鞋,没有别的意思。” 道济禅师是去干什么?那个董春香是被人害了,卖到妓院去。道济禅师是为度她才到那儿去,让苏北山拿钱把她买出来,送她回家的。这个女孩子不知道,她妈妈跟她已经脱离关系了。道济禅师是有神通的,就让她找苏北山的管家,送给她妈妈一些钱,道济禅师是去救人的。 还有,有一个老和尚也是如此。他收四五岁的小孩,带他回到山里头去了。住在山里,这个小孩,除了看着这个木头,山流水,再就是看见野兽、老虎,其它的什么也没有看见。等这孩子十八岁长大成人,他师父就带他到街市上走一走。哇!这小孩一看见玲琅满目,应接不暇。最后走到妓女院,那些姑娘擦胭脂抹粉的,那些妓女,他师父领他看一下子。他徒弟问他说:“师父,那是什么?”师父答说:“老虎。”山里的老虎都是吃人的。回到山里后,他师父问他:“今天你看什么东西最好呢?”他说:“什么都不好,就是老虎最好。” 这叫惑。惑,就是迷惑,也就是俱生带来的业。贪欲是难断的,我们每个人就验证验证自己。破戒的比丘,他也能给你断贪欲,因为你只是从现象上看。那些圣人,那些阿罗汉,他示现逆行,像道济禅师,他就到酒馆去,从茶馆出来。他一天就这么样子,你看他也不修行,也不干什么的,拿着瓶子酒,怀里揣着狗肉。道济禅师能在净慈寺的井里头捞木头,你能不能捞?那是修净慈寺的。现在你要是到大陆杭州,你到净慈寺去看一看,那个井里头还有一个木头搁在那里。最后说,够了,就不捞了。那个木头就一直在那儿。 你信不信?有些是事实。道济禅师确实是事实。但是,也有些不是事实,是小说编的。他的出家,疯疯顚顚的,你以为他是破戒和尚,其实是内密菩萨行,你并不知道!所以你只能恭敬三宝,你不计较他犯什么戒,跟你没有关系,他受报是他的,你把他当成圣僧看,你把一切众生都是当成佛看,当成菩萨看。苏东坡跟佛印禅师的故事,也是这样。你用佛性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这样看的很少,观想的时候,还不见得是这样。 “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若有依我出家的,犯戒恶行,犯什么?就像蜗牛,虽然他作这样的业,你也不能轻视他,他能够示导无量的功德伏藏。这个比丘,虽然不是法器,不是一个盛法的好器皿。一个好的器皿,是盛载饮食,盛上好的饮食。一切的出家人,或者四众弟子,都是盛法器的。佛所说的一切法都盛入,他虽然不是很好的法器,但他剃除须发,披了袈裟,他的举止威仪还是一样的,跟贤圣一样。“同诸贤圣”,因为一切的无量有情见到他,就能生长善业,况且,凡是出过几天家的,他再少再少都会说几句佛法,又能够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止路”。 虽然他自己不修行,但他告诉你,怎么信仰三宝,怎么修行,如何恭敬,如何布施。因此,大家对外道,对邪师,不要产生恐怖感。如果你有恐怖,对着佛菩萨、对着经书拜就好了,那是可以避邪的。只要你心正,有正知正见,邪见不会侵入的。 “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譬如牛、麝,身命终后,离是无识傍生死尸,而牛有黄,而麝有香,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破戒苾刍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 因为这个缘故,凡是依我出家的,不管他是持戒的,还是破戒的,下至连戒都没有的,我不许可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世间法来捶拷他,乃至于鞭杖打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他命,况于非法。”非法更不成,更犯罪。“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虽于我法毘奈耶名为死尸”,在我们佛教内部,如果破了四根本戒,杀、盗、YIN、妄,四根本戒,破了四根本戒名为死尸。比丘戒有七聚法,七聚法在辞典上是不翻的,但是总的内容可以知道一些。七聚法说的四根本就是四波罗夷法,就是弃罪,驱逐佛大海之外,把他摈出佛教之外,叫波罗夷法。在比丘戒里,这是不通忏悔的。 依照大乘法,像我们拜〈地藏忏〉,或者拜〈大悲忏〉、〈占察善恶业报忏〉,还是可以忏悔的,但是必须忏了之后,见了好相。你拜忏见了地藏菩萨,拜〈观音忏〉、拜〈大悲忏〉见到观世音菩萨,你的罪就清净了。但是在戒律里面,比丘戒里是不通忏悔的。要忏悔的时候,也是大众僧经过二十个清净僧,给你说,你忏悔完了,自己单住,单叩头礼拜,依佛的教导。这个也是拿戒法讲的,这是专对比丘比丘尼讲的。第二种是僧残法。僧残者就是还有一口气在,还未死。在处理的问题上,我只说个名词而已,大家知道就是了。 七聚净戒,是专指比丘说的,这些戒他不是全部都犯了,只要犯了四根本,在律宗说名为死尸。死等于尸体一样,也就是犯了弃罪。“有出家戒德余势”,虽然是破戒了,但是他最初出家的时候,还是持清净戒。持清净戒的那个势力,还没有完全尽。那种势力,就像牛是有牛黄,牛要是吃了灵芝草,牠的胃就消化不了。有如癌症,长一个瘤子,这瘤子里头含着什么呢?这叫牛黄。马要是吃了灵芝草,就叫马宝,狗要是吃了灵芝草,那就叫狗宝,这都叫宝。 所谓宝者,有什么功能呢?解除病苦。牛黄夺不治之症,牛黄割一点点入药,就给你除病了。麝是麝香,獐子牠命终之后,虽然是捨了,死了,麝香还是值钱的,还是宝。牛虽然死了,牛黄还是宝,并不是每头牛都有。但是这种麝香獐子,它一死的时候,就把肚子鼓起来,往地上把它蹭破了,让它流失,让打猎的人想得也得不到。 鹿子有鹿茸,你要是打那个鹿子,把它打伤了,或者打死,猎人先抱住脑壳,不然它就会往那树上撞。鹿茸就是血,那血一出去,就没有用处了。人打鹿子,就是为了它的茸,人射獐子就为了它有麝香。牛黄就不一定,有时候,那头牛病死了,医生判断说这头牛死了,它虽然是有牛黄,那主人并不知道,把它埋了,或者是把肉割着吃了,那就错误了。这个要兽医断定的。 身命终后,虽是无识的傍生死尸,虽然是畜生,没有识,没有知识,是个死尸傍生的,而牛有黄,麝有香,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给它作药,能够医好多人的病。破戒的苾刍,亦复如是,他虽然于法的毘奈耶中,在律里头名为死尸,而出家的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 “大梵!譬如贾客,入于大海,杀彼一类无量众生,挑取其目,与末达那果和合捣簁,成眼宝药。若诸有情盲冥无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宝药涂彼眼中,所患皆除,得明净目。破戒苾刍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威仪形相,能令无量无边有情暂得见者,尚获清净智能法眼,况能为他宣说正法。” 海里有一类众生,鱼类,那个贾客,杀了那一类众生,把它的眼睛都取出来。“末达那果”,也叫醉人果,但是有毒。把它跟鱼类的眼目、眼珠子,掏成一起,成了医眼的药。有些众生,盲冥无目,生来就是瞎子,都管用,乃至胞胎而生盲者,也就是从胞胎一生下来,就是个瞎子。把这个宝药给他一抹,他就看得见了,眼珠就恢复了。 破戒的比丘也是这样。虽然是在我法的毘奈耶中,叫“死尸”,他有出家的威仪形相,能使无量无边的有情,即使暂时见他一下子,都可以获得清净的智能法眼,这是你种的善根。如果没有这个因缘,连破戒比丘的形相都见不到,也见不到这个披袈裟的,乃至于这么一见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在大陆上,从五零年到八零年之间,你想看见一位穿出家衣服的僧人,全部没有了。 我记得大光法师,他是写〈影尘回忆录〉,他跟我讲,他说:“我到上海去,就作怪。”我问:“你作什么怪?”他说,他穿了黄袍子,披上红祖衣,手里拿个锡杖,也就是地藏菩藏拿的锡杖,专到上海外滩,南京路,到那里去钻,那里的人把他围得人山人海。大家都说这是个怪物,不晓得是什么东西。完了,警察就来了,把他带走。一看他是香港来的华侨,立刻驱逐出境。那个时候要是有人穿和尚衣服,就是犯法的。这样就犯法,何况为他宣说正法?要是这个破戒比丘还能说法,那更不得了。 “大梵!譬如烧香,其质虽坏,而气芬馥,熏他令香。破戒苾刍亦复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虽恒昼夜信施所烧,身坏命终堕三恶趣,而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谓皆令得闻于生天涅槃香气。” 烧香,它的质虽然是坏的,但是气味还是芬馥的香,人受到它的熏染,也就有香气。破戒的比丘也是这样子的。由于他破戒的缘故,不是好福田了,但是他恒昼夜的信施所烧的,身坏命终堕三恶道,他自己受人家信施供养,死了之后,就堕了三恶道,到地狱了,下到三恶道,但是他能够给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另一方面说,他自己破戒,还是要受报的,但是他能给这个一切有情作好事,一切有情在他的分中,还能够得闻到生天涅槃的香气,他身上还有香气,还有他以前受戒、持清净戒的香气。 “是故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我唯许彼清净僧众,于布萨时,或自恣时,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不听受用,一切沙门毘奈耶事,皆令驱出,不得在众,而我不许加其鞭杖系缚断命。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 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刍 犹胜一切外道众” 他这样子的横行,那是不可以的,僧众会举行布萨制裁他。所谓布萨就是我们出家人,初一,十五,十五半月,半月要说一次戒,布萨就是说戒。你在庙上得挂牌,有的写布萨,有的就写诵戒,就把戒拿出来读一遍。这个时候,就把他叫出来,将他驱逐出僧团之外。凡有供养僧的,和合僧所享受的饮食,资生资具,衣、单,他这一份永远没有了。如果大家半月半月诵戒的时候,再不许他来了。凡是作羯磨法的时候,只要作律事,就把他驱出去,不得在大众中,但是我不许可对他加以鞭扙系缚断命。 比丘虽然是破戒了,就像印度的瞻博迦华似的,他的香气萎悴,都要胜过余花的,比其他的花还要好。虽然破戒恶性的比丘,他对一切外道众,一切恶众,比他们还强!这个意思就是不听许在家众谤毁比丘。我以前跟道友说,比丘再坏,你也不要说四众过。 有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也不泯灭的,不因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面会说。 这点,请诸位道友注意。这个只能跟佛弟子说,不信佛的,他当然不信。他连好比丘也不信,管你是什么比丘呢?反正他不信你的。像以前的香港,如果早晨看见一位剃了头发的出家人,广东人就骂说,他要倒霉,今天的生意,可以不用作了。“和尚!您在早晨的时候,不要上街!”现在好了,因为和尚多了,现在作佛事的也多了,渐渐知道了。要是他不知道,你也没有办法。 以下很长的经文,都是讲对比丘的尊敬,这并不是佛护短。也不是因为是佛的弟子,他怎么坏,你们都要恭敬,怎么坏都要恭敬,不是这个涵义。因为佛看的很远,能看见我们过去的无量劫,也看到未来的无量劫,他看见很多人因为谤毁三宝而堕落三涂的,有恭敬三宝而得到无边的幸福。我们认为好的比丘,我们当然是恭敬的。那些坏的破戒比丘,不可以对他毁谤,不可对他进行处理。 前面讲过了,若是看见有些比丘,他心里头喜欢脱离尘世,要到山林里头修静。住静的比丘,修定行的比丘,若是见了他,你能生长智能。像这些涵义,你怎么解释呢?为什么见了他就能够生长智能?见了他就能够得到定?大家天天见着我,你有没有生定呀?有没有生了智能?这不是暂时的。你见到他,你若生起了对三宝的恭敬心,你就能把过去世以前所种的善根,渐渐成长了。 因为我们种在地里头的苗稼,经过水土的滋润,像我们要是见到僧宝,见到法宝,见到佛宝,会滋润你一次,你又培育了,又粗壮了一下。就这样子种下了,久了,善根增长,久了,你自然就得成就了。学佛乃至于行道,不是一蹴而成的,因为无量劫来,作恶造罪,不是一下子造成的,而是多生无量劫的累积。现在你想要消除无量劫的罪,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练。 因此,读到这一段经文,就要体会到,为什么破戒的比丘,乃至于没有梵行的比丘,我们还要恭敬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看到他是佛的弟子,因为我们尊敬三宝,尊敬佛,是这样的一个涵义。你要是认为说,明明知道他很坏,我们见到他披片袈裟还是很恭敬他,这个不合理?不是这个涵义,并不是对着他这个人。他既然是佛弟子,当他没有这个法服,没有剃度之前,若他犯戒了,侩团要开除他,他就没有法服了,那时候他就不是了。只要他还披着袈裟,他还在僧宝之中,就算犯了很多戒,破了戒,那破戒比丘,他也不会跟你说,我是破戒比丘,他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吗?你根本不知道他破戒不破戒。所以,他只要现着僧相,恭敬他,就对了。 为什么律藏上讲,要发露忏悔。有了罪要忏悔,若是隐瞒,就是欺骗。除了他本身所犯的罪之外,他的隐瞒欺骗又犯了罪。这是罪上加罪,那就很多了,忏悔的时候,总是很不容易忏清净。过去我们这些错误,犯得太多,我们不开悟,乃至于人生当中害病,很多不如意的事,人家是顺顺当当的,你就是棍棍棒棒的,走不通,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无量劫来这事作的太多了。一时忏悔,还是很不容易忏悔清净的,你必须长时间的忏悔。 “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若人于此五无间中,随造一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犯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如是之人,已有出家威仪形相,我亦不许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 这叫五无间,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如果这五种罪,随造一种,不合出家,不能收他出家,更不能给他受具足戒。当你出家时,你的师父要问你,你在出家之前,都作些什么事情,有没有犯过这件事情?如果有犯过这件事情,他不敢收你。还有六根不全的,现在佛门也有,瞎子、瘸子、跛子、神经病患者,这都是不可以的。 还有,五种不男,也就是不男不女,这是不许的,你必得如实说。你不说,那个师父也不会检查你,你要自己坦白说,如果欺骗不说,就是犯欺骗罪。你混进来了,护法龙天会对你产生种种障碍扰害,这是不能欺骗的。 等你受戒,登戒坛的时候,他要问遮难,像五无间就是难。还有许多遮止的,你不能受戒。像五不男,不男不女,他跟男众在的时候,他就是女众,跟女众在的时候,他就是男众。或者是半个是男,半个是女。上面是阳,下面又是阴。像这种都是五种不男。像太监是不能出家,不能收的。 所以作比丘是很难的。最初的时候,你若过去有五无间罪的时候,那就注意了,它有个“故”字,“故思杀父”。思就是准备,乃至于这里头,杀因、杀法、杀人、杀业,那必断命根,死了就是算数,就是这个罪成立了。要是不是故意的,无心的,那就不犯根本戒,那是相似罪。 所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前面都有“故”字,这三种都有“故”字,也就是故意。有心,乃至策划筹谋,这三种是这样。“倒见破声闻僧”,倒见不是正知正见,邪知邪见顚倒,破和合僧,把僧众一众分成两众,好比我们这间庙里有三十位出家人,经过你一挑拨离间,分出去三个以上的僧众,就是破和合众。挑拨一个人,不算。如果挑拨了七个八个的,分开了,那就是破和合僧。大家共同在和合修道的时候,你破坏,就叫破和合僧,这只限于声闻众。出佛身血得恶心,恶心有谤毁心,甚至有忿,有瞋,这都算是恶心。出佛身血,这只是佛在世的时候。 有道友问我,纸像的佛像,我们没有注意,或者把它扯毁,或者在那儿挂着,你往下摘的时候,把它扯坏了,这样算不算出佛身血?这样是不算的,只能算是轻微的过失。只是你心里头不太尊重,只能算这样,不能算是出佛身血,纸像不会出血。泥像木雕的,会出血吗?没有血,这是指现前的境,是真实的境,这样才算是五逆罪,这叫五无间大罪。无间就是受苦无间,受苦从来不间断。你临命终的时候,入地狱的时候一点也不间断,快速得很。 于这五种,随造一种都不听许出家,连出家都不可以,受戒更不可以。受具足戒,也就是比丘二百五十戒。假使这位师父,令他出家,或者使他受具足戒,这位师父犯罪了。要是收他,这位师父本身就犯罪了。那么他所收的这些徒众呢?具足这些遮难的人,要把他驱逐僧团之外,不能留在僧团之内,要把他摈出佛教之外,在佛法之中是不收的。用个比喻,就像淹到海里头的死尸,海浪一定要把它翻出来的,海里是不容死尸的。佛的法海,不容破戒之人。乃至于他破五无间罪,他的师父把他收了,也受了具足戒,还未摈除,还混在出家人之内。 他有了出家的威仪形相,受了具足戒,还披上衣,这个袍子是无所谓的。我们这个袍子就是汉人的服装,汉唐宋明都是这样的。不过,口袋没有这么大,袖子也没有这么大,略微增加一点。那个时候就是指这个衣,现在这个衣也改良了。 有些人说,我们这个社会变化了,应该改良,现在的挂钩是我们中国出的。就是这样,印度原来也是那样子,现在的印度人穿衣服也是这样子。我们这里有很多印度人,你看男众女众一披往上一搭,就是这样。 他具足了出家人的威仪,出家的威仪,有好多呢?三千。古来形容出家的威仪,如果你上殿,走路的时候,眼睛视力不能超出面前五呎。如果脑袋东看西看的,像波浪鼓似的,这是不许可的,已经犯了威仪。走路,有一定的限制,这都要学。乃至于吃饭,不是像我们这样。饭碗怎么搁,筷子怎么拿,吃的时候怎么吃,特别是吃面的时候,如果发出声音,那还得了。 在鼓山的时候,过堂的有一千多人,从在斋堂门口过,你是听不到里头有一点儿的声音,这还没有说碗筷子,连吃饭的声音都没有,哪像千八百人在里头吃饭,你还不知道这里头有这么多人呢!那时候,我刚到鼓山,我说这间庙这么大,怎么这么空,一进去,还有点恐怖感。走廊上一个人也看不见,等到一出梆,一到上殿的时候,每个小门,看的很小,都住着出家人。那个时候,总共住的有八百七十多位出家众,还有一千多位净人。净人就是给庙里头服务的、种地的,经管果园。像这个都得具足出家人威仪。 你在庙里当净人,得具足威仪,只要进了庙,那就跟世俗的不同。不过现在也进步了,这些都不要了,感觉太啰嗦。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把一个人束缚起来,成为一个样子。在那个时候,在那里头生活的僧众,他也不感觉,已经习惯了。从受戒,一直到住丛林,到大庙。你出家一定得住丛林,才知道威仪的形相。只要他有威仪形相,不管他过去犯五逆罪,乃至他混到僧众里头来,还未把他摈出去的,都不应当对他责罚、鞭打,或者系闭牢狱,或者呵骂,或者解他的肢体,或者断命,这都是不可以的。就算过去有五无间罪的众生混到佛门来的,也都是不可以的。 今天有道友问我:“假使知道他犯过五逆罪的人,我对他的恭敬心就生不起来!”你生不起来,应当忏悔。因为你的心不是佛心,不是三宝心。你见三宝,你怎么会生不起信心?你认为他是破戒的,只要他有僧相,我们看到这个师父很好的,这个师父自己也感觉到很好的。但是他微细行所犯的戒,龙天鬼神是知道的,乃至还不知道自己犯戒了。从来没有学戒,他怎么知道犯戒了?虽然这样,龙天鬼神还是恭敬他。 “复有四种,近五无闻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何等为四?一者起不善心,杀害独觉,是杀生命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二者婬阿罗汉苾刍尼僧,是欲邪行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三者侵损所施三宝财物,是不与取大罪恶业根本之罪。四者倒见破坏和合僧众,是虚诳语大罪恶业根本之罪。” 这是说近五无间罪,并没有犯那么重。近五无间罪有四种,第一种,起不善心杀害独觉,不善心起恶心,起恶心杀害独觉。独觉是无佛出世,他在寂静山林之中修行,证到独觉果,证到二乘的独觉果位。独觉就是无佛出世,他开悟证道了,这就叫独觉。有佛出世,叫缘觉,依照十二因缘法觉悟。杀害了,这是近于五无间,不算五无间罪。 但是,这是杀生罪,是大恶业的根本之罪,但不是无间罪。二者YIN阿罗汉苾刍尼僧,不管他知道不知道,这是近无间罪的,也是大罪恶的罪。三者,侵损常住的三宝物,所施的常住三宝物,这是不与取的大罪恶罪。四者,倒见破和合僧。倒见破和合僧,只从他言语上作罪,在两众方面拨弄是非,只算恶语里头的,虚诳语,把他拨到妄语戒里,这就是杀盗YIN妄四根本戒。 “若人于此四近无间大罪恶业根本罪中,随犯一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得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如是之人,已有出家及受具戒威仪形相,我亦不许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 破了四种根本戒的人,也是罪大恶极的根本罪人,不过不是五无间,而是近于无间。这四种当中随犯一种,师父不能收他。如果问遮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杀过圣人?这也包括缘觉声闻二乘人,他说没有。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所杀者是不是圣人,他怎么知道?罗汉跟独觉不会说:“我已经证了独觉。”大家读过《金刚经》就知道了。须菩提说,证无所证,懂得这个道理就行了。这些虽然是根本罪,但是不能出家,是根本罪,不是无间罪。 犯四大恶罪的人也不能出家,这叫犯四根本。杀盗YIN妄,性罪上犯了,他还没有出家,还未有受戒的,他遮罪不犯。如果已经出家,他又受了比丘戒,两者都犯了,性罪、遮罪都犯了。明明知道犯罪了,你还要去受戒,罪加一等,自讨苦吃。你堕地狱,或者受双料的处罚,时间更长。假使这个师父把他收了出家,从一开始就欺骗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根本不知道,后来查出来了,这位师父就犯突吉罗罪,要向大家忏悔,那位老师就得忏悔,之后就把徒弟驱出去,佛法之内是不容许的。这些具四大恶罪的人,他已经混到出家里头来,佛也不听许鞭打他,乃至于呵骂他、解肢节断他的命。 “如是或有是根本罪非无间罪,有无间罪非根本罪,有根本罪亦无间罪,有非根本罪亦非无间罪。何等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谓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杀他已到究竟见谛人等,如是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此于我法毘奈耶中应速驱摈。” 用这四种来分别,有的是根本罪,但不是无间罪,就是他杀声闻、杀阿罗汉,乃至YIN罗汉比丘尼,这是根本罪,不过不是无间罪。有的是无间罪,非根本罪,这个罪一定要辨识清楚。它是五无间,不能算是根本罪的范围。反正,根本罪也好,无间罪也好,这两种都不能收他出家的。乃至于混进来了,受了戒,我们知道他是这样子,你也不能轻视他。得依僧法,把他摈除出去。 有的人是根本罪也有,五无间罪也有。杀业瞋恨心,乃至于杀盗YIN妄都犯的很重,两者都具足了,那罪就更重。有的就是不属于这两者的,也非根本罪,也非无间罪,两者都不是,那就是轻罪。轻罪在佛经上讲是“七聚法”之中的“僧残罪”,那也很重的。那得要在二十位清净比丘面前才能忏悔掉。在小乘教义上,这是不通忏悔的。 “何等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下文就一个一个的解释。“谓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杀他已到究竟见谛人等,如是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两者都具足了。如果他是出家之后,受了具足戒,有意的,“故”字就是有意,故意的。“思”就是想方法,是杀缘,就是杀因。有了杀因、杀缘,这样子去杀究竟见谛人,究竟见谛人是指阿罗汉,或者初果,见道位。见道谛理菩萨是指大菩萨说的,见道谛理,见者是见道位的意思,谛是理,证得了。如果受戒的人,如果把这个人杀害了,这样子就是根本罪也犯了,无间罪也犯了,两者都具足。 “何等名为是根本罪非无间罪?谓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杀害他异生人,下至方便与人毒药堕其胎藏,如是名为是根本罪非无间罪。此人不应与僧共住,诸有给施四方僧物,亦不应令于中受用。” 在律藏里头,犯这种罪,一刻都不能停留,一知道,马上就驱逐,速度快得很。“何等名为是根本罪非无间罪?”谓于我法中,先已出家受了具足戒,故思杀害他异生人,这只是杀人罪。“异”是不同,不同的形相,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色身,都叫“异生”。种种异相,就叫“异生”。“异生”就是众生,这种种的众生。“故思”,有意杀害这些人,乃至于使种种方便法,给人家毒药,堕胎,大家知道,这就是杀害异生人,杀害他人。这就叫根本罪。 大家知道堕胎是杀人罪,是根本罪,与杀人罪,同一论处。不过在世俗的法律上,并没有这么严重。犯罪是犯罪,但是在有些国家的法律是不犯罪的,有的国家还提倡堕胎。虽说是根本罪,非无间罪,但是这个人不应跟大众僧共住,也不应给大众侩所享受的四方侩物,供养大众僧的,他于中不能分一份,于中不能受用。 “何等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谓若有人或受三归,或受五戒,或受十戒,于五无间随造一种,如是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如是之人,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得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何等名为非根本罪亦非无间罪?谓若有人,或受三归,或受五戒,于佛法僧而生疑心,或归外道以为师导,或执种种若少若多吉凶之相祠祭鬼神。若复有人于诸如来所说正法,或声闻乘相应正法,或独觉乘相应正法,或是大乘相应正法,诽谤遮止,自不信受,令他厌背,障碍他人读诵书写,下至留难一颂正法,如是名为非根本罪亦非无间,而生极重大罪恶业,近无间罪。如是之人,若未忏悔除灭如是大罪恶业,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得罪,彼应摈除,令出我法,若已出家,或受具戒。犯如是罪,若不忏悔,此于我法毘奈耶中应速驱摈。所以者何?此二种人习行破毁正法眼行,习行隐灭正法灯行,习行断绝三宝种行,令诸天人习行无义无利苦行,堕诸恶趣,此二种人,自谤正法,毁呰贤圣,亦令他人诽谤正法毁呰贤圣,命终当堕无间地狱,经劫受苦,不可疗治。” “何等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若说要是有人受了三归,或者受了五戒、受了十戒,于这五无间罪随造一种,如是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只是受了三归五戒的,受十戒的,在这五无间罪中随造一种,故杀父,故杀母,这都算是无间罪,是无间罪,非根本罪。具足无间罪了,但是不能两者都具足。他只是具足一个,不是根本罪。根本罪轻一点,无间罪重一点。这种人也不能收他出家,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者,师便得罪。”这位刚出家的人,要摈出去,不许在僧众之内。 若是有人受了三归,受了五戒,于佛法僧生起怀疑,他又去归依外道。归依外道,以外道为师导,说了很多的吉凶之相。受了三归,受了五戒,你在佛法僧三宝之中生起怀疑心,又去研究吉凶祸福,归依外道。 我们现在多加一个,学气功。学气功对不对呢?若你作为锻练身体,打拳练气功,以为会得什么好处,那就错了。这就要看你的用心是怎么样?但是在佛教中,你受了三归五戒就不能作,那是外道,非佛教,也就是佛道之外的。要他来作你的老师,引导你,或者执着多少都不管,乃至于一点点吉凶祸福之相,甚至于像祠堂、祠祭、神宫。这个祠包括很多,祠堂祭鬼祭神,祭鬼祭神都要酒肉,拿素食到鬼神庙去祭供,你还不如不供,你供他,还会产生瞋恨心。 “若复有人于如来所说正法,或声闻乘相应正法,或独觉乘相应正法,或是大乘相应正法。”相应的意思就相合,你的心意跟大乘法、跟二乘法相应。“诽谤遮止”,或者别人去弘扬,令众生得度,你却在这个地方谤毁,劝人家不要信,说没有什么好处,乃至于说很多的破坏话,遮止别人,不准他去听,或者是不准他去受、去闻,或者不准他亲近,这都包括在内。 自己不信,还令别人背叛,乃至于让他对三宝生起厌烦心。或者障碍他人读诵经典,书写经典,包括了一颂四句,这不是根本罪,也不是无间罪,但是罪恶是极大的。所以说是谤法罪,这叫近无间罪,跟无间罪相近。 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把这个忏除,没有忏悔,没有除掉这个罪,那么有这个大罪恶就不能出家,也不能给他受具足戒。这都是不通忏悔的罪。假使说这位师父把他收了作徒弟,完了,还给他受具足戒了,这位老师得罪,他犯法,所犯的法是佛法,并不是犯俗家的正法,那么这位弟子就会被驱摈。 所以,若是已出家,或者受了具足戒,犯了这个,怎么办呢?要忏悔,忏悔的方式有很多。二十僧众给他忏悔,或者僧众给他作羯磨,让他永远作净人,在寺庙里永远行苦行。他要是忏悔,可能这样处理。要是不忏悔,很快的就把他驱逐出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两种人习行破毁正法眼行,他所作的,使这个正法眼藏,不能久住世间,会瞎人天的眼目,瞎一切众生的眼目。 没有佛法,我们就不明,有佛法就是照明的意思。同时他所作的是把正法像灯似的照明,给他隐灭,使他不显,乃至灭除。这种行为是什么行为呢?断绝三宝的种行,这叫断三宝种,令一切天人习行无义无利的苦行,堕诸恶趣,让人家都去堕恶道。 所以这两种人,他自己是毁谤正法,毁呰贤圣,而令别人毁谤正法,毁皆贤圣。命终了,当堕无间地狱,经劫受苦不可疗治,堕到五无间罪的时间非常的长。所以要是堕到无间狱,于贤劫的千佛出世,你一个也遇不到,你还没有离开地狱,千佛出世,你都遇不到,乃至经过无量的大劫,不是小劫,而是无量的大劫。 这一段专门指着破戒比丘,造大恶业的比丘,你不要谤毁他,应当恭敬,也不能够鞭打,乃至恼害。或者使他的生活资具不完全,将有一个施主要供养他,你说:“那是破戒比丘、坏人!”糟了,他马上就不供养,那你就犯罪了,你这个罪跟这个破戒比丘是一样的。 “复次大梵,或有遮罪无依行法,或有性罪无依行法,于性罪中,或有根本无依行法。云何根本无依行法?谓若苾刍行非梵行,犯根本罪,或以故思杀异生人犯根本罪,或复偷盗非三宝物犯根本罪,或大妄语犯根本罪。若有苾刍于此四种根本罪中随犯一种,于诸苾刍所作事业令受折伏,一切给施四方僧物,皆悉不听于中受用,而亦不合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如是名为于性罪中根本重罪无依行法。何故说名为根本罪?谓若有人犯此四法,身坏命终,堕诸恶趣,是诸恶趣根本罪故,是故说名为根本罪,何故无间及近无间根本罪等,说名极重大罪恶业无依行法。” 我们就讲性罪,性罪里头有根本、有非根本的。什么叫根本的无依行法呢?“若苾刍行非梵行”,行非梵行就是犯YIN戒,犯根本罪。或以“故思杀异生人”,若犯杀戒,犯根本罪了,或有偷盗非三宝物,犯根本罪了,偷人家东西。但是在印度,佛陀制戒的时候,他有个标准。在印度当中,这个东西要是值五个印度的钱,那也算根本罪,也就是盗戒的根本罪。 或者大妄语,大妄语在佛教是自己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叫大妄语。未得圣果,自己说证圣果,骗取人家的信仰。自己为了名利而骗取信仰,主要是为利。这四种叫YIN杀盗妄。因为在声闻法中,把YIN戒摆在前面的。你受菩萨戒的,他是杀盗YIN妄,把YIN摆到第三位的,这是有关系的。在菩萨,是大慈大悲为主的,以菩提心救度一切众生,怎么还会去杀众生呢?所以这个罪最重。在次序上,杀戒最重。偷盗,行菩萨道,要布施,第一个要布施众生,拔众生苦,怎么还会偷众生的东西,来营养自己?所以他犯的很重。这叫四根本。 YIN杀盗妄,此四根本罪中,随犯一种,于诸苾刍所作的事业令受折伏,你这种事业会抹黑清净的比丘众们。折伏的意思就是被人所折伏,或者是自受折伏,乃至于说犯了这种根本罪的人,他是在比丘所作的事业上,受了挫折。对于一切施主所供养的四方僧物,都不给他受用。一切房舍,衣物,乃至于僧众的东西,都不能分给他。也就是取消僧人所应当享受的福利。虽然是这种人,“而亦不合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如是名为于性罪中的根本重罪无依行法。”因为这些都是不生善法的、不生功德的无依行法,我们前面讲了,所作的就是不能生功德的,这叫无依行法。 何故又说名为犯根本罪呢?下面就解释什么叫根本罪。假使有人犯此四法,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看他犯时的情节。在律戒上讲,要研究你犯戒的时候,心猛利不猛利。猛利也有关系,有意无意也有关系。或者当你杀异生人的时候,你的瞋恨心非常重,那就是猛利。你要是想杀又不想杀,这种心情是不猛利,也就是你杀的时候,感觉自己在犯罪,自己心里也很难过,但又不得不杀他。不杀他,恐怕就要受到危害,这个罪就比较轻一点。 所以为什么要学戒呢?就是学这几种,一个是因,因就是猛利不猛利,一个是缘,促成的缘,缘的情况很复杂,这里头都要加以分别。当他犯罪的时候,如果学过法律的,他就懂得这个。世间法也如是,这叫根本罪,名为根本罪。若要是有人犯了这四法,身坏命终,堕了恶趣。有的犯YIN邪行,要堕鸳鸯,堕畜生道,要堕傍生道。傍生也是指畜生,但不是飞禽。畜生包括很多,有海里的、陆上的,都有所不同。什么叫无间及近无间呢?根本的罪呢?说名极重大罪恶。这是所造的罪业,是无依行法。 “善男子!譬如铁抟铅锡抟等掷置空中,终无暂住,必速堕地,造五无间及近无间四根本罪,并谤正法疑三宝等,二种罪人亦复如是。若人于此十一罪中随造一种,身坏命终,无余间隔,定生无间大地狱中,受诸剧苦,故名极重大罪恶业无依行法。犯此极重大罪恶业无依行法补特伽罗,于现身中决定不能尽诸烦恼,尚不能成诸三摩地,况能趣入正性离生,彼人命终,定生地狱,受诸重苦。” 拿铁丸或者铅丸,凡是重的,你把它往空中掷去,它落下来非常的快,一时都不停,重的物品,掷往空中,在空中不能暂住。这是说,犯了这种罪的人,一命终,一念之间,马上就堕地狱。这人死了,你把他摆七天也好,当时把他烧了也好,毫无价值,没有关系。在佛教,人死了之后,他的尸体最少要停留三天,乃至于七天。 为什么呢?他的神识未离体,善恶业都不猛利。善业猛利,一念间生极乐世界,一命终,一念之间就走了。或者生天,一念间就走了。他没有,善业不猛利,恶业也不猛利,就是他趣向未来受报的时候都不猛利。不猛利,他就很缓慢,他的神识就不离开他的肉体,还眷恋他的肉体,舍不得走。神识未离体,就因为这样子多搁几天,等他确定死了,身上都冷了就走了。 这在经上讲得很详细,有些人走的时候先由下部凉,或者由头部凉。从头部凉的,堕三涂的多,从下部凉的,生天的机会就多。这种测验都是对二不定的。但是对于作业猛利的时候,堕地狱如射箭,就像铁丸、铅丸,反正是重的,你把它往空中丢,它很快就堕了,终不能暂住,必速堕地,一定要堕下来的,堕的还很快。造五无间及近五无间,乃至于四根本罪,并谤正法怀疑三宝的二种罪人,也就是近四无间、近四根本罪这两种罪人,也是这样子,很快的就堕地狱。 “于此十一罪中随造一种,身坏命终,无余间隔。”上面五无间罪是五个,叫五无间。四根本是四个,这就是九个。还有,“近于根本”、“近于无间”两种,这样就有十一个。随犯哪一种,身坏命终,无余间隔。中间命尽了,中间一点儿间隔都没有了,“定生无间大地狱中,受诸剧苦”,这种苦难非常的剧烈,故名极重大的罪恶业。“无依行法”,犯此极重大罪恶的无依行法的补特伽罗,这一类众生,于现生中,决定不能尽诸烦恼。 今生你想除尽烦恼,证得佛果,是不可能的,乃至于得定也不可能。尚不能成就三摩地,况能趣入正性离生吗?离生正性就是指涅槃说的。而见道的正性离生,离开生死的烦恼,那叫趣入正性离生,趣入涅槃,离开生死。彼人命终,定生地狱,不但证果不能,生天也不可能,再转人道都不可能。 “受诸众苦”,从无间地狱出来,时间非常的长,即使会出来又托生到人。可是由于过去的业力,他会变得盲聋喑哑,四肢残缺。这种人,就是从三恶道中出来的,或者从地狱出来的,大概从五无间出来的这类人很多。他所投生的家庭,还是恶行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种罪可作不得。 但是透过拜忏,称名号,〈大悲忏〉也好,〈地藏忏〉也好,我们拜的〈占察忏〉,拜〈千佛名忏〉,都能消除这种罪业,这叫大乘法。你念地藏圣号、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这几位大菩萨,乃至于念佛号,都能消灭你的重罪。不过,当生想得成就,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翻过来说,现生得成就的人,那是过去他积的业很善、很大,修的道将成而未成,就在今生完成,是这个涵义。你看见别人受供养,你要随喜赞叹,因为他有功德、福报。你虽然没有得到,因为这一随喜赞叹,你就有了一半,一定要随喜功德。十大愿王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是我们种善根,乃至于培福,这是最好的方法。 你看着街上,不论是三宝弟子或是一般的人,随便作什么好事,看人家放生的,你虽然没有出钱,但赞叹随喜一下,你跟他是一样的功德。见了善事,你都应该随喜。见了恶事,你一定要忏悔,帮他回向,这样子你自己就是行菩萨道。第四大愿是“忏悔”,忏悔完了就随喜,这应当是随时要作的。这是资粮,备办这种资粮,对未来成道有很大的关系。 “复次大梵!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净信心,归依我法,或趣声闻乘,或趣独觉乘,或趣大乘,于我法中,净信出家,受具足戒,于诸学处深心敬重,于四根本性罪戒中,坚固勇猛,精勤守护,如是之人,常为一切人非人等随逐拥卫,名不虚受,人天供养。” 前面是说作恶的、破戒的。这里是说持戒的,两者相互对比。若有男众女众,有这些很善良很好的男子、很好的女人。净信心,信心我们都有,净,就很不容易。我们总说,不为名,不为利。想求圣道,不是偷闲,看见和尚,以为和尚很好当。过去有句诗,是羡慕和尚的生活:“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侍漏五更寒,日出三竿侩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我出家之后,就感觉这首诗根本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日出三竿僧未起”,他看见和尚在睡觉,可是并他可不知道和尚两点半就起来了,上完殿,喝完粥,过完堂,回去重新休息一下。他看见的是和尚还没有起来。有的睡一下,有的去打坐,他看见的是这一段。和尚两点半钟就起来了,你到寺庙去,钟鼓一敲,还不起来?那大鼓大钟,满寺院的人都起来了,你不能缺勤。以这样的心态来出家,羡慕和尚的生活安闲,或者躲债,或者避难,来到和尚堆里,这种人是不能作到好的和尚,但是你也不能够轻视他,有这个涵义。这个是有净信心的。 归依佛法之后,他求修道,或者是修苦集灭道四谛,修十二因缘,或者修六度万行,我们总说,拿这个作代表,这叫三乘法。那么他以清净的信心来出家,受了具足戒,“于诸学处”,就是戒,受了戒,得要学,比丘戒必须得受后才能学。菩萨戒是反过来的,先学好再受戒。三归五戒,那是容易的。你可以先学再受,也可以受之后才学,那是方便善巧、摄引的。但是比丘、比丘尼戒就不同了。 受了戒之后,比丘出家的前五年,一定要学戒律。戒学精通了,才能学经学论。戒律是最先的。同时学的时候要具足深心、善心、净心,深心就包括很多了,这个地方讲的深心,是要有至诚恳切心。 〈大乘起信论〉上讲深心,深心要具一切善法,而大菩萨所作的只是这个深心,也就是至诚恳切。这样子才能在杀盗YIN妄的四根本戒中,坚固勇猛,精勤守护。受戒容易,守四根本戒很难。所以必须要坚固,坚固的意思就是非常的坚强,受任何的挫折都不退心。你才能守得住四根本戒,不然很不容易守。因为有过去无量劫的习气,但是这只限定在比丘戒相,你把相守住就行了。 在菩萨戒,也是讲心。像在四根本戒,瞋恨心不起,没有杀人之心,不可能。当你恨人家的时候,什么心都会生出来,先不说杀人,你看蟑螂,或者老鼠,它把你的东西咬坏了,把你的饮食给破坏了,你的瞋恨心马上就来了,你想把它整死,这就是杀心。所以,你必须有深切的信仰,这是坚固的、勇猛的意思。这四根本戒,你不能退却。你稍微的一退却,那就完了,虽然没有犯到根本,没有犯到究竟。但是一方便,你又犯了。要精勤守护,一点也放逸不得。 “防意如城”,守戒就像如意玉的洁白无瑕,不能有一点儿玷,有了,怎么办呢?错了马上就忏悔。半月半月布萨,就是要把自己所作的错事提出来,让大众僧知道,你清净了,又还愿。这等于是我的衣服脏了,洗一洗,洗了,它不又干净。衣服破了补,补比洗可就难了。虽说补上,还是有个疤。破了戒,虽然是你忏悔了,但是总也是污点。所以你精勤守护,要不犯,这样子才能得到人天的供养,“人非人等”,“非人”就指是神鬼,他就拥护你,受人天的供养。 “于三乘中,随所欣乐,速能趣入成办究竟。是故真实求涅槃者,宁舍身命,终不毁犯如是四法。所以者何?诸有情类要由三因得涅槃乐,一者依止如来为因,二者依我圣教为因,三者依我弟子为因。诸有情类依此三因,精勤修行,得涅槃乐,若人毁犯如是四法,我非彼师,彼非弟子。” 在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法中,随你所欣乐,就是你前生的因,跟现在外边的助缘,因缘成熟了。那么,你学四谛法,或者是学因缘法、六度法,四根本戒不犯,其它的细行威仪,你犯了,一忏就清净了,不会障碍你的修道,不会障碍你的成就。犯四根本戒就会障碍你的修道成就,你修道时就无法进入。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是成办究竟,这样子才来求涅槃,求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道理。所以你守这个戒,应当坚固的守到什么样程度呢?“宁舍身命”。 在佛经的戒律里头,不杀生到什么程度呢?绑上一个草,那盗贼抢他的时候,没有甚么可以绑的,就拿条绳子,就把他栓到草上。他知道比丘不敢动,他一动,那个草就被拔了,这样就破戒了。印度的那些盗贼,对出家人都这么相信。这叫草系比丘,要是那样,他就成道了。这叫勇猛精进。 我们都会有善巧方便,为什么把他绑在草上?你把他绑在树椿上,他都想办法解开,自己跑了,是不是这样呢?这是说持戒坚固的事,他宁可舍掉他的身命,终不犯如是四法,不犯YIN杀盗妄这四戒。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所以者何?”说一切有情类,要由三因,得涅槃乐。 这三种因,这上面说的是依止如来,“依止如来为因”。开阔一点,要依止善知识,依佛,要依圣教,要依法。如来为因,圣教为因,就是法为因。还要依我弟子,也就是依止侩,这叫依止三宝为因。那么还再接受教导,这个法里头经律论三藏都包括在内,并不是专指戒律,经论都包括在里头。一切有情类,一切众生,依着这三因,就是依着佛法僧勤修行,就能证得涅槃乐。 这些我在台北清泉会馆讲了四次,就讲归依三宝。也就是依着三宝修行就够了。依着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昼夜的持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样就功德无量了。所以,以此为因。 还有,助缘!有这三因,精勤修行,精进勇猛不懈怠的修行。《大集十轮经》所讲的修法是持念来去,观出入息,这都是修行的方法。所以三宝为因,就是你不去分别他什么犯戒、没犯戒,不管他,就管你自己的心好了。这个因是种在你的心里头,对我一切的弟子,佛说了,你不要去分别他。你对一切僧众平等,圣僧,我也一样,凡夫僧,我也当圣僧,对圣僧、凡夫僧不起分别。 不说这个僧有修道,他修行得好,我要供养他一点,福报就大一点。这个僧是破戒和尚,我供养他,恐怕我福报就减少,你别这样去分别!如果你没有分别心,都当成圣僧去供养,那么你所种的福报、所得的福田、所行的道,就如是。 如果你看这是泥塑木雕的像,说这是纸像,纸像、泥塑、木雕的,当然不灵。纸有什么灵呢?你当成是真佛在,他就灵,是你的心灵。这是佛法僧三宝在你的心里头,给你作修道的因。你得有净信,有清净信心,才能进入,才能够达到无分别。如果没有清净信心,怎能无分别?我们两个眼睛,用意识眼识,他就分别了。习惯了,还不等到舌根去尝,你也知道苦辣酸甜,苦瓜一定是苦的。 这种道理要时时的防护。这是说一切诸有情要依止这三因,精勤修行,就能得到涅槃乐,要是毁犯了如是四法,犯了YIN杀盗妄,我不承认他是我的弟子,“我非彼师,彼非弟子”,要摈出佛法之外。 “若人毁犯如是四法,则为违越我所宣说甚深广大无常苦空无我相应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别解脱教,若越如是别解脱教,则于一切静虑等持,皆成盲冥,不能趣入,为诸烦恼恶业缠缚,于三乘法亦为非器,当堕恶趣,受诸重苦。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于我所说别解脱教所制四种根本重罪清净无犯,我是彼师,彼是弟子,随顺我语,善住我法,一切所作皆当成满。此人善住尸罗蕴故,名为善住一切善法。或名具足住声闻乘,或名具足住独觉乘,或名具足住于大乘。所以者何?若能护持如是性罪四根本法,当知则为建立一切有漏无漏善法胜因,是故护持如是四法,名为一切善法根本。” 若人毁犯如是四法,则为违越我所宣说的甚深广大无常苦空,无我相应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的别解脱教。违背了,越过去了,也就是犯了。违越什么呢?就是我所说的一切法,总说,就是无常、苦、空、无我,这四法是与涅槃相应的。这跟不生不死,乃至于成就道业,是相应的。如果这四法不犯,跟苦空无常无我的四圣谛相应,能够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乃至于使一切众生能够解悦,这是专指或说的。 别解脱,你持一条戒,就解脱束缚,持一条戒就是把束缚解脱一些,这就解脱了。二百五十戒清净不犯,证阿罗汉果,如是分别解脱戒。若是超过,就犯了。“则于一切静虑等持,皆成盲冥”。等持就是等持一切法,平等持一切法的法义。盲冥就是瞎子,冥就是黑暗,就是在你习定修法的方面,乃至于学教义,你都不能趣入,黑暗一片。盲,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有眼目不是盲,但是在明中没有灯光、没有日光、没有月光,没有三光的时候,你也是冥的,也看不见。所以,不能趣入。你怎么能趣入涅槃呢?为诸烦恼的恶业所缠缚,“于三乘法亦非法器”。这样子为了烦恼恶业,恶业所作的业都是不顺法性的,对于解脱戒不相应的,这就是恶业。 或者说我们的烦恼很多,这是因为我们所作的事,尽是产生烦恼,不产生功德的。功德无依,你所行的是无依的,是生烦恼的,不能够生功德的,不能生善法的。因为恶法把你缠住了,一天在烦恼当中,你还怎么修道呢?乃至于你修道的好坏,信佛之后,不论你念经习定,这是最好的检查,感觉自己的烦恼如何,你见着什么,心里都不痛快。你信佛之后,归受三宝,受了三归,乃至于五戒。你之所以没有得到利益,因为你还在烦恼当中。烦恼是跟恶趣相应的,是跟不善业相应的,是跟恶业相应的。不烦恼是跟善法相应的,是跟善业相应的。 如果能够守好四根本戒,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作,“随顺我语,善住我法”,依教奉行,佛怎么说,他就怎么作,常住于佛法中。这个法是什么法呢?佛法就是你的心法。文殊菩萨教导我们就是“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就是断烦恼,随时随地把你的心用得很好,用到善上。我们很多人是善用其恶,他以为自己有好多点子,好多主意,好像很有办法,但他是恶念,在善上,不大管用的。你所作的事业怎么会能成就呢? 如果是“随顺我语,善住我法”,那么他一切所作的皆当成满,圆满成就,无欠无缺。“此人善住尸罗蕴”,尸罗就是律,尸罗的涵义,你善住防非,止恶生善法,这就是尸罗的涵义。蕴是蕴藏着,尸罗里蕴藏着无量的善法,无量的功德,这才叫“欣善住一切善法”,“或名具足住声闻乘”,“或名具足住独觉乘”,“或名具足住大乘”,这样就住于三乘了。 大家想一想YIN杀盗妄这四戒,过去虽然没有犯那么严重,但是在心里头,我制止不住。我看见人家好的东西,心里就想得到,想占为己有,这是犯盗戒。生起过份的想,好比花在那儿有主的,没主的不算,山上的不算。有主的这花是供佛的,你到那儿闻一下子,这是盗香,供佛的香,买香的时候,买花的时候,你不要先闻。如果你不买它,不是供佛的,你的意念没有作过供佛用,那你可以闻一下。 如果你已经确定,我买这花是要供佛的,闻一下,就是盗香,你没有得到佛的许可,你拿着就闻了,那不成。盗戒是非常难持的。我没有偷人家的东西,我还犯盗戒?好多人说他犯盗戒,他不承认!“我偷人东西?”你一天当中都是偷心、偷业、偷法、偷缘,多得很。 所以弘一法师单作一本盗戒戒相,盗戒戒相是很难持的。但是,对我们来说,举离本处为犯。好比这朵花,我把它拿了,离开原来的地方。后来我又后悔了,把它搁下,犯了,还是要忏悔。只要举离本处,就已成犯了。第一念完了,成了事实,后悔。第二念,我是持戒的,我怎么能犯这个!这是犯五戒的,YIN杀盗妄四根本都具足了。赶紧又搁回去,已经犯了,搁回去也得忏悔。不过这是轻微的。 实在的说,如果四根本法不犯,是建立一切有漏无漏的善法胜因。在有漏法中,他也是殊胜因,你想得到人天的福报,想得到荣华富贵,那也得要依这四种法,也就是世出世间法。有漏是指世间法,无漏是证了佛法的果位。佛法是无漏的,证得了这个果位。这是一切善法的胜因,最殊胜的。因是因能生起,能生起一切善法的,最殊胜的因。是故护持如是四法,名为一切善法的根本。因此,你要护持这四法,这一切善法的根本,就因此而产生的,从此而生。 我们回顾一下,就说这个性罪,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人跟人的交往当中,大家想想看,不犯这种四种罪的人能有多少?大家是从台北来,大家再看看在台北不犯这四种罪的人多不多?很多,冤枉杀的,害人家的,捏造事实陷害别人的,恐怕都很普通。真正的要是护持四法不犯的,反而成了少数,犯的成了多数。 所以《大集十轮经》跟我们日常生活很有关系,我们应当随时的观想,这个四种很容易记,你观照起来也很容易,起心动念的时候去观想也很容易。假使不清净的话,没有坚固信心,这个里头生出的烦恼太多了,千千万万,有种种的方式,种种的不同。 大家知道学戒是很难学的。弘一老法师,自从他出家之后,就圈点南山三大部,三大部就是三部论,他并不是去批注,只是圈点一下,句点,逗点,圈点一下,都费了好些年的功夫。如果我们打开看,有文学底子的都不容易看的懂,他写的时候是没有句点的。戒律是很难学的,所以我们受了三归五戒,一定要遵守好三归五戒。五戒就是四根本,能持好五戒,一切善法的根本都具足了,乃至能够逐渐的成佛。 “如依大地,一切药谷卉木丛林皆得生长,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一切善法皆得生长,如依大地,一切诸山:小轮围山、大轮围山、妙高山王,皆得安住。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诸声闻乘,及独觉乘,无上大乘,皆得安住,如依大地,求得一切世间美味,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求得一切念定总持安忍圣道,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四根本戒就是YIN杀盗妄四根本戒,五戒当中的饮酒戒不算,饮酒戒算是轻微的。这四根本戒,不论是归依三宝的、受三归五戒的弟子,八关斋戒的弟子,乃至沙弥尼、式叉摩那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女、比丘、比丘尼七众弟子,是共同遵守的。为什么叫根本戒?因为根本戒能生根本智能。如果犯了这个戒,智能生不了,福德也都丧失了。如果是破了四根本戒,所有的一切善法你都不能安住。 佛就比喻说,因为有这个大地才能够生长一切,各种的粮食、各种的药物、各种的花卉,乃至于树木。我们知道,没有树木,我们是不能生存的,树木是制造氧气的。如果城市的树木少了,就不能调剂氧气。如果没有大地,一切事物都不能存在,就是这个涵义。如是者,就拿这个大地来作比喻,我们要护持四根本戒的目的,就是生长我们的一切善法,像大地似的,一切山得依靠大地而安住。 一切善法,都是靠护持四根本戒。如果受三归之后,没受五戒的,他根本不犯。如果他犯了这四根本戒,他是依着国法制裁的。犯这四根本戒,从古至今,国家法律都要制裁,那么他就不犯遮罪。但是他所得的功德、所得的善法,也就不能生长,生长得非常慢。 你要是入了佛门之后,要想得禅定、得三昧,“总持”就是三昧,得陀罗尼,乃至于得六度万行,乃至于成佛。如果不护这四根本戒,你想求得念清净,得定清净、得三昧,这些都是不可得的,成佛更是无望。像大地,它是没有选择的,它是平等的。 所以,他不管你在这个地表上有什么干净的、不干净的,它没有分别。平等的任持,它没有选择,不能够说清净的,我就任持,不清净,我就不任持。佛拿这个是比喻破戒的比丘。如果犯了四根本戒,又怎么办呢?我们前面讲的,说剎帝利帝王,或者是婆罗门,乃至在家的两众弟子,这一切的人类,对于出家人要尊敬,不能破坏,不能说他的过。 “又如大地,于净不净皆等任持,极善护持四根本戒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亦复如是,于其法器及非法器,其心平等,不讥不弄,不自贡高,不率呵举,能为一切善法生处。又如大地,一切有情皆共受用而得存活,极善护持四根本戒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正法,生长第一欢喜净信,于诸有情无差别想,以四摄法平等摄受,一切有情皆共依止,受用法乐而自存活。” 以下说的是出家人对出家人,和尚对和尚。对这些破戒的比丘应当怎么办呢?这个僧团就像大地一样的,净不净,持清净戒的、不持清净戒的,还是平等对待他。但是,护持清净戒的,容易成圣道,容易脱离烦恼,容易离开苦难。你过去破了四根本戒,虽然经过无量亿生都得受苦恼的。就算再变成人类,或者四肢残缺,或者精神不正常,或者没有福德智能,那就是对我们前面所讲的修定、持诵,乃至营福,都没有了。如果过去破根本戒的,他现在乃至再闻法,那就很难了,不知道要经过无量亿劫,很难得遇着三宝。 所以说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护持戒的,应当像大地一样。有的是法器,闻法,就能够受持,也就是盛法的器皿。有的他虽然闻法,不是盛法的器皿,他就漏落。像我们装水的碗,或者缽,你不能有一针孔大那么大的破洞。如果有漏处,那就有漏,水总是盛不住的,总会漏完的。但是我们可以补一下,找个补碗的补一下。现在更有办法,拿胶布在底下黏上,把洞黏上,他就漏不出去。但是,还是有残缺,这大地对一切的染净都能平等对待。 所以僧之内的僧宝,对待这些出家的,或者是对待在家受五戒的,也受四根本戒,他破戒了,你的心还是平等的对待他们,不要讥讽他们,不要笑他们,不要对他们表示:“我是持清净戒的,你是破戒的”。在我们道友之间,有很多这些问题。佛就专门针对这些问题指出来,大家要特别注意。要以平等心来对待,不要轻率的呵责他,乃至于揭发他,揭举他的过错。像我们道友之间,虽然是同一个师父受的三归五戒,还互相指责,不是同一个师父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是错误的。 如果这样来护持,就使一切善法能生,那些已经作錯事犯了戒的人,就想求忏悔,忏悔之后就清净了。但是不能忏悔的,只要他有惭愧心,有悔过心,不继续再作,他所犯的一切,知道是错误的。虽然他没有忏悔清净,他不再继续作。作罪恶也如是,作善也如是,好像有个习惯。他作惯了,不作,他心里很不舒服。 我住监狱的时候,问那小偷,为什么要偷人家的东西?偷了,你又不享受!他说,他见东西不偷,心里手痒,也没有办法睡,饭也没有办法吃。等把它偷了,自己也不用,拿了又把它丢了,或者给人,他就心安了。还有,你问作屠宰业的,他不作,心里不安。他作某种业,那种业力使他继续作恶,他就是不能忏悔。佛教僧海里也如是,就如那大地一样,大地的一切有情,大家共同享受,能够共同生活。这四根本戒,就是我们要使我们的僧团好,要使佛法能够兴盛,能够久住于世间,那你就护住四根本戒,佛法就能久住世。 什么是第一欢喜净信呢?于一切众生一切有情不起分别心,没有差别想。但是这里头又有一个问题,没有差别想。为什么比丘、比丘尼一样出家的,女众的戒律那么严呢?有三百四十八!为什么男众只有二百五十?这不是差别。为什么受菩萨戒的出家人,受菩萨戒一定得受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可以受六重二十八轻?这不是法的差别,而是根基,有的接受得了,有的接受不了。但是都要求你有一个清净的信心,不要生差别想,三乘法是平等的。 对于这个根基,他只能接受到这个程度,就给他说苦集灭道。对哪一个根基,因为程度不同,就给他说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能,给他说六度法。这不是差别,而是真正的平等。他能接受多少,就给他说多少。 佛有这个四摄法,是平等摄受的,布施是不择对像的。说他是佛菩萨,我们就供养,他是苦众生,我们就施给他。布施不一定就是给点钱,也包括法施,像你给他说法,第一个就是布施。像爱语,跟人家说使他喜欢听的话,不要出恶语,不要随便呵责别人,对任何人都如是。就是连几岁小孩,都有自尊心,你把他呵责惯了。当父母的不如意的话,顺手就给他耳光,或者打他两下子。他稍微错了,就骂他、呵责他,这是不可以的。 还有,对他作有利益的事情,利行。无论在言语行动上,或者财利方面,任何对他有利的事情,多作利他。同事,你如果想度他,他作什么,你就作什么,你才容易接近他,使他的心接受。佛教导我们用四摄法,去摄受一切有情。这样他就容易接受。因为佛法在世间的时候,一切有情皆共依止。依止,他就能够得到法的欢喜,能够得到法的快乐。这样存活包括两种,一种世间法的存活,与世无争,生活的烦恼很少。另一种存活,在教内,在佛法之内,经常这样的行道,长养自己的法身。 佛说这段话,优婆离尊者感觉有问题,问佛:“我对于恶行比丘应该如何处理呢?”下一段文就是这样的说法。 “尔时尊者优波离闻佛所说,从座而起,整理衣服,顶礼佛足,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极善护持四根本戒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其法器及非法器,其心平等,不讥不弄,不自贡高,不率呵举。若如是者,于未来世有诸苾刍破戒恶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诸苾刍僧,于是人等,云何方便呵举驱摈?” 优婆离尊者是佛弟子当中持律第一的。律藏结集就是以优波离尊者为主结集的,他是护持戒律的。他听佛说,对一切都要这样平等,那恶行破戒的比丘还对他不呵责,要是这样的话,僧团怎么办呢?他就问佛,前面是指请问的时候所作的仪式。他问,照佛这样说,护持四根本戒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法器,要是对非法器破戒的,破了四根本戒的,怎能对他平等?还不准讥讽他,不准戏弄他,那个持戒的比丘,不能贡高我慢的,不能轻易的就呵举这个破戒的比丘。要是像这样子,未来那些破戒的恶行,根本不是沙门,自称沙门,他所作的都是污染的。他自己说是梵行,是清净行,于大众之中,要怎么样制裁他呢? “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刍罪,我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若不依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或复驱摈,便获大罪。” 在佛的法中,外道就不是佛教内的,还有在家人、俗人,乃至国王、大臣,不许他们说出家人的罪,不许他们治出家人的邪。即使要呵举他们的时候,得依法。依什么法呢?佛对于犯戒的比丘有七种制裁的方法,哪七种制裁法呢?也就是作法事,第一是现前法,第二是忆念法,第三是布施法,第四是自然制法,第五是逆罪向法,第六是多人与法,第七是草敷地法,要依这个作羯磨法。 说比丘过,要依法,也就是要呵举这个破戒比丘,得众僧,一个人不行,起码要有三个僧僧以上,才能举比丘过。你跟他不如意,你看他破戒,内心生起烦恼,你随便就呵举、呵责这个破戒的比丘,或者就把他撵出去了,驱摈了,“便获大罪”。这个是你自己的罪,要受这个罪责的。这个大罪当然不是僧伽布萨,也不是波罗夷那样的罪,也就是犯于呵僧之罪,轻视三宝罪,破坏三宝罪,你的罪很大。所以,佛说完了之后,就跟优婆离说: “优波离!汝今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二者不和僧众,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三者不和僧众,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八者众多苾刍苾刍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你现在知道“有十种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符合这十种呵责比丘的罪,就成立了,有智能的人不应当这样作。何等为十呢?我说的十种非法,哪十种呢?“不和合僧众”。这一条要非常注意的。凡是僧人意见不和合,利不和合、意见不和合,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争执很多。利不和,就是分配常住物,分配的不合理,这个当然会不和合。 大陆也如是,当家师、知客师,庙里的老和尚,他拿二十块钱,你拿一块钱。佛在世,这是不行的。佛在世,佛也是一块钱。我只是举例,其实,佛在世是没有人供养钱的,佛也不收钱的,持金银戒。供养衣服僧衣,要供养这个衣,就是一人一件。 迦留陀夷尊者死后,他所有的财产值六十万,那个时候的六十万,不知道值多少钱。迦留陀夷尊者在佛在世的时候,他表现的是贪,故意作样子。他是证了阿罗汉果的,得了无我。他为什么还要这样作呢?示现的,这样才好制戒。我是举这个例子。 所以有这么十种,不许呵责破戒比丘。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和合僧,你不能作佛事,本来是不和合。或者在国王面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国王到寺庙来,那破戒比丘当然他不受,他也看不起国王,破戒比丘是很骄傲的,他连戒都不受,他还干什么呢?二者是不和合僧,在那个梵志修清净行的,就像中国儒教的长者、学者那一类的,在他跟前,不能呵责比丘过。 三者不和合众的僧众,在长官、地方官、或是高级官员面前,你不能呵责比丘过,责备他什么错,这是不可以的。四者不和合僧众,于诸长老长者居士众前,就在家俗人长者居士众前,不能轻易的呵责破戒比丘过。五者在女人面前,不能呵责破戒的比丘过。 六者在一般的俗人男子众前,不能率尔的呵责比丘过。七者在净人众前,率尔的呵责比丘过,这个净人是在庙里住的,不是出家人。像我们有打散工的,作义工的,那叫净人。但是长期住在庙里头,不能在他们面前呵责比丘过。第八是众多苾刍、苾刍尼前,大家正在众会,很多比丘比丘尼前,你不能够去呵责比丘过,哪怕这个比丘是破戒比丘。 九者是宿嫌怨前,这个比丘跟别的人有嫌怨,你当着跟他有嫌怨的人,去呵责他的过,这是不可以的。第十是内怀忿恨,你心里已经起憎恨心,你就呵责比丘过,不可以的。虽然他破戒了,你不能轻率的、未经过合法的去指他的过之前,你不能这样的呵责比丘过。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破了戒比丘,佛还这么保护他作什么呢?为什么还不许人呵责他?还不许人说他的过?过去的一切诸佛都如是。他虽然是破了戒,他的清净种子还在,当他一念受戒,那一念间,乃至他出家的那一段过程,将来一定能成佛。由于这个,我们就联想到所有闻到佛法的一切众生,能够亲近佛法的补特伽罗,一定能成佛。什么时间成佛呢?那就不一定,时间就很长,他这个种子种下去,他一定要生根,茁壮,成长,一定能成佛。 “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就是他所犯的错误,犯戒是事实,也就是事实的情况。应当在僧众依照僧伽的法,举他的罪。有二十个僧人、十个僧人或者三个僧人,那么依着羯磨法来举他的罪,下面有例子。要是不这样作,那是非法的。况且那个事情,你是听来的,是不是事实,还待考察,这样就来呵举他是不可以的。凡是这样来呵举比丘,亦得大罪。诸有受者而依事实呵举他尚不应受,何况不依事实呢?这个“受”字是指什么说的呢?有人检举,让大众僧来作法的时候,不应当接受,应当先调查,调查清楚了,再接受。既然是事实了,也要愼重,这样很容易破坏僧团。 像大天比丘,在印度就受到呵举,他就单分那一众,成了五百众,单立他的法,就有大天法,大天有五法。这就是在戒律的名相,因为意见不合而分裂的。佛涅槃后,戒律集结,就分成二十众,当时就分为二十个部派,这是因为意见不同的缘故。你赞成这个比丘破戒了,要作羯磨法,我不赞成。你这一班人赞成,你一班人作,我这一班人也不赞成的,我就分开一班,当时就分二十个部派,这要学了戒律才能知道。这是专指比丘和合众的,佛对这个问题非常愼重,说的非常多。 “复有十种非法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亦不应受。何等为十?一者诸余外道呵举苾刍。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举苾刍。三者造无间罪呵举苾刍。四者诽谤正法呵举苾刍。五者毁呰贤圣呵举苾刍。六者痴狂心乱呵举苾刍。七者痛恼所缠呵举苾刍。八者四方僧净人呵举苾刍。九者守园林人呵举苾刍。十者被罚苾刍呵举苾刍。如是十种非法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亦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不能接受,不能领纳这种问题。何等为十呢?诸余外道呵举苾刍,外道呵举比丘是不可以的。不持禁戒的在家白衣呵举比丘,那个禁戒,是在家的。你受五戒或者八关斋戒,是佛所禁止的,依律说的。在家白衣,你不能呵举比丘。三者造无间罪的呵举苾刍,你造过无间罪,更不能呵举比丘,你虽然忏悔了也不能呵举比丘。四者诽谤正法的,不能呵举比丘。 五者毁呰贤圣呵举苾刍,这也不可以呵举比丘。所以在家白衣呵举清净比丘,你犯罪,造无间罪。破戒比丘,你也不能呵举他,你先得检查自己清净不清净。前面是和合僧众,若是僧众不和合,不能举比丘过。 “六者痴狂心乱呵举苾刍”,你的内心都不正常,说了不算话,连这个呵举都不算话,这也犯大罪。他有精神分裂,那是不可以的。“七者痛恼所缠呵举苾刍”,他自己的烦恼缠缚他,去找比丘的过失,呵举比丘。“八者四方僧净人呵举苾刍”,四方的僧净人,在僧伽里头的净人,这个净人专指着在家人,并不是指出家人,在庙里作事的,也就是僧伽净人。九者守园林的人,守园林的人是指僧伽园林,守护园林的,也就是守护僧人财产的,不能呵举比丘。“十者被罚苾刍呵举苾刍”,你自己都被处罚了,没有权力再去呵举比丘。 如上者十种,“如是十种非法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亦不应受。”僧团不应当接受,就是他们上面这些人说的是事实,也不应当接受,就叫非法。何况他们所说的不是事实呢?谁要是接受了,谁要是呵责比丘谁就犯大罪。这样子说来,破戒的比丘还可不可以跟僧共住呢? “复次优波离,若有苾刍,毁犯禁戒,与僧共住,于僧众中,有余苾刍,轨则所行皆悉具足,一切五德无不圆满。应从座起,整理衣服,恭敬顶礼苾刍僧足,便至破戒恶苾刍前,求听举罪,作如是言:长老忆念,我今欲举长老所犯,以实非虚妄,应时不非时,软语非粗犷,慈心不瞋恚,利益非损减,为令如来法眼法灯久炽盛故。长老听者,我当如法举长老罪。彼若听者便应如法如实举之,彼若不听,复应顶礼上座僧足恭敬白言:如是苾刍犯如是事,我依五法如实举之。时僧众中上座苾刍,应审观察能举所举,及所犯事虚实轻重,依毘奈耶,及素怛缆,方便检问,慰喻呵责,以七种法如应灭除,若犯重罪,应重治罚,若犯中罪,应中治罚,若犯轻罪,应轻治罚,令其惭愧忏悔所犯。” 他毁犯禁戒。佛禁止的戒,他犯了,但是他还在僧团里跟大众僧共住,那么守规矩的、不犯戒的清净比丘,他所行的持戒清净皆悉具足,一切五德,无不圆满。 这五德恐怕跟平常所说的五德不同。五德是结夏安居的日子,可以自咨举罪。怎么叫自咨举罪呢?自咨就是随意的意思,自咨就随他人的意,也随你自己的意,叫自咨。咨意,咨是就意字讲,随你自己的意,也随他人的意见,那么就互相举发过错。也就是安居的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结夏安居,安居圆满,就忏过去的罪。这是指现生的,短期间的,一年结夏安居才一次。这一年之中,你有没有作过什么错事?对大众,你自己可以说你自己的,别人也可以揭发你的。这里包括了见、闻、疑。连怀疑都可以说的,但是不成事实,不能忏罪。 一位比丘他有瞋恨心,说另一个比丘犯不净行,但是,事实上,他举什么?他是看着公羊跟母羊在行不净行,他说这个比丘也行不净行。这种事情也算是事实吗?这叫“所见非实,所举也非实”,这叫怀疑,像这种的不算。虽然面对其它比丘公开忏悔,但是得看罪恶的大小。罪大的三个比丘,再大的十个比丘,忏悔清净了,完了再好好的修行,这叫自咨。自咨,有自咨五德的,有自己说,对自己不碍、不愧、不怖、不疑。“自咨不自咨知之”,自己认为我这个罪,是不是真正犯罪?我自己还不能知道,说出来让大家给我证实一下。大家说,你这个不犯罪,那你就不犯。要是说你犯罪,你就忏悔,这叫“自五德”。 第二个,举罪五德,也就是“他五德”。“知时”,你要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举比丘罪。知道什么时候,也就是自咨于大众僧忏悔的时候,这是时。平常,大众僧聚会,你出来先请示,如果他当人承认了,你举那个,他承认了,你可以举。若是真实的,若对他有利益,对自己有利益,对僧团有利益,要柔和善顺的,还要有慈悲心,这叫五德,叫“自他五德”。那么具足五德,自他五德都圆满了。这样的一位比丘,从他的座位起来,把衣服整理好,“恭敬顶礼苾刍僧足礼大众”。这个时候,他又到破戒的苾刍前说:“我要举你的罪,你许可不许可?”“作是言”,怎么样跟他说呢?说长者忆念,你得想一想,思惟想一想,忆念一下,我现在想要说你所犯的罪。 “我今欲举长老所犯”,我说的可是事实,不是虚妄的,我现在这个时候是应时的,不是非时的,我现在跟你柔和、善顺、轻语的说,不是粗犷的粗恶语,我没有瞋恨心,我要使僧团清净,使你清净好修行,我是慈心的,不是瞋恚的,我是利益你,不是损减你的道德。为令如来的正法眼藏,如来法灯永久炽盛于人间,是这样子的,我来请你长老允许我说你的过。 “听者”,如果前面比丘听他说的是对的,许可他检举,那他就可以如法的来举这个罪。要是那个人,被检举者,他不听,不理他,说你所说的不对,我没有犯错。那他该怎么办呢?他就应当顶礼上座。 “上座”,或者优婆离,或者出家久的,也就是上座大德出家的、僧腊高的,主持这个法会的,就向上座顶礼,也要如是恭敬白陈。说如是比丘犯了如是罪,“我依五法如实举之”,这个五法就指他前五重戒,波罗夷、僧残、九十波夷提、乃至于三十三尼沙波夷提,也就是四法,再加上一个二不定。但是这二不定就不算了,可以取消。还有,百众学法。这就依着戒条的戒文,必须如实举之。 另一个五法是羯磨法,这是出家人的事。这个羯磨法,只能跟出家人说,不能跟在家人说。 另外五法就是大众僧集合了,要唱。“举筹”就像选票似的,你们赞成不?要举他的过。如果有一个人不赞成,不能举。还有很多法,这只是对出家人说的。那么这个僧众,上座比丘应当观察,“能举所举”,能举的人跟所举的人,能举的事跟所举的事,跟所犯的事,是假的,是真的,是虚的,是实的,是轻的,是重的。那么再依照“毘奈耶”,也就是依照律藏,“素怛缆”就是经藏,依照佛所说的经,依佛说的戒律,方便就是善巧方便,就检验一下子。这个时候,又安慰他,又呵责他。 “以七种法,如应灭除”,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七种法,忆念法、自咨法、自说法,乃至于最后他犯的大小过错太多,如草伏地,就这样对大众忏。但是不是四根本,四根本就不行了,应重的就重治法,应轻的就轻治法。“令其惭愧忏悔所犯”,达到什么目的呢?令破戒的比丘,一定要表示忏悔,以后再不作。大众僧给他制裁,叫他拜忏,叫他面壁。禁足,不许他出去,这都是制裁的方法。看看当时的情况而定,现在这种法已经没有办法行了。而僧团的本身就不是那么和合,现在就是你说他,他说你,僧团更混乱,只有依着经,自己去忏悔。像这样作可以吗?所以,优波离尊者又向佛请说。 “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若实有过恶行苾刍,恃白衣力,或财宝力,或多闻力,或词辩力,或弟子力,以如是等诸势力故,陵拒僧众上座苾刍,持素怛缆及毘奈耶、摩怛理迦者,如法教诲,皆不承顺,如是苾刍,云何治罚?佛言:优波离!上座苾刍持三藏者,应和僧众,遣使告白国王大臣,令助威力,然后如实依法治罚。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若彼有过恶行苾刍,以财宝力,或多闻力,或词辩力,或以种种巧方便力,令彼国王大臣欢喜,皆住破戒非法朋中,容纵如是恶苾刍罪,不听如实依法治罚。尔时僧众应当云何?佛言:优波离!若彼苾刍行无依行,于僧众中粗重罪相未彰露者,是时僧众应权舍置。若彼苾刍行无依行,于僧众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是时僧众应共和合,依法驱摈,令出佛法。优波离!譬如燕麦,在麦田中,芽茎枝叶,与麦相似,秽杂净麦,乃至彼草,其穗未出,是时农夫应权舍置。穗既出已,是时农夫恐秽净麦,并根剪拔,弃于田外。行无依行破戒苾刍亦复如是,恃白衣等种种势力,住于僧中,威仪形相,与僧相似,秽杂清众,乃至善神未相觉发,于僧众中,粗重罪相未彰露者,是时僧众应权舍置,若诸善神已相觉发,于僧众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是时僧众应共和合,依法驱摈,令出佛法。” “摩怛理迦”是论藏,也就是三藏如法的教诲,皆不承受。无论僧众怎么教诲他,他也不接受,“如是苾刍,云何治罚”呢?像这种恶性的比丘,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佛就告诉优波离尊者,“上座苾刍持三藏者”,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应和僧众”,应该联合整个大众,在会大众一体,派一个僧众去向国王大臣说,希望国王大臣不要跟恶行比丘合作,要增长我们僧团的威力,然后如实依法制裁,就来治罚他。 优波离尊者又说,世尊,要是有过恶的、有恶行的这个苾刍,他有财宝力,买通了国王,买通了大臣,钱能通神,大家都知道,佛在世就有这种情形,不然怎么会制戒呢? “或有多闻力”,他听得经多,辩才又很有词辩力,词辩力就是辩才无碍。他有罪,说成无罪,把黑的硬说成白的,这种人也有,他还会举经举论,也有。“或以种种方便力”,想种种的方法破坏僧团,让你治不了罪。或者是他令彼国王大臣欢喜,以种种的方法向国王大臣行贿,或者顚倒黑白。这些国王大臣都是破戒比丘的羽党,他是他的朋友,住在他那一党当中。纵容如是的苾刍罪,那国王大臣不会帮助清净僧众的。“尔时僧众应当云何?”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又怎么处理呢? “佛言:优波离!若彼苾刍行无依行,”“无依行”,那是不生功德,不生善法,不依佛所教的道去行,这叫无依行。但是“于僧众之中”,他犯的,不论粗罪、重罪乃至轻罪,还未有显露,不是公开的,不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未显露的。这个时候,僧众应当权巧方便,暂时不理他,“舍置”就是不问他,没有办法,把他舍置不问。“若彼苾刍行无依行,于僧众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在僧团之中,大家都知道了,那时候僧众应当依法,依照我所教法,驱摈他,把他摈出僧团之外,令他出离佛法。 佛又跟优波离说,譬如燕麦,燕麦是麦子里头不结子的麦子。它在麦田里,它的芽梗枝叶跟好麦子是一样的,你分不清楚,只是它没有颗粒,没有结子。“杂秽净麦”,杂染跟清净的混杂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它还是小苗,“彼草”,它的穗未结子之前,你还断不定它是燕麦。你处理它,别人还不承认,等那个穗已经长出来了,它就不是麦子。它当然没有穗,没有粮食,没结果实。那时的农夫,才把它拔出来丢弃了,那时候刚初出芽时,农夫也辨别不出来,等它的穗长出来了,断定它没有结果实,那么农夫就把燕麦子连根拔除,弃于田外,丢到田外。行无依法的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他仗恃白衣种种势力,住于僧中,威仪形相,跟僧还是一样相似的。 “秽杂清众”,使这个清众大众僧中污秽,不能清净。同时,善神也没有发觉出来,善神没有检举,护法神没有检举,于这个僧中粗重的罪相,还未彰露。这个时候,僧众就不要理他,把他舍置。善神已经发觉了,护法神已经发觉,于僧中粗重罪相已经彰露,这个时候僧众应共和合依法驱摈,令他驱出佛法僧团之外。 “优波离!譬如大海,不宿死尸,我声闻僧诸弟子众亦复如是,不与破戒恶行苾刍死尸共住。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若彼破戒恶行苾刍,僧众和合共驱摈已,彼恶苾刍,以财宝力,或多闻力,或词辩力,或以种种巧方便力,令彼国王大臣欢喜,皆住破戒非法朋中,以威势力陵逼僧众,还令如是破戒苾刍与僧共住,尔时僧众当复云何?佛言:优波离!尔时僧中有能悔愧持戒苾刍,为护戒故,不应瞋骂破戒苾刍,但应告白国王大臣,或恐陵逼而不告白,应舍本居,别往余处。” 你要是跳到海里死了,海水一定用浪把你把冲回到岸上,海里是不留死尸的。“我声闻僧诸弟子众亦复如是,不与破戒恶行苾刍死尸共住”,绝不跟他共住在一起。 “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若彼破戒恶行苾刍,僧众和合共驱摈已,彼恶苾刍,以财宝力,或多闻力,或词辩力,或以种种巧方便力,令彼国王大臣欢喜。”国王大臣皆住到破戒的比丘一边,为法朋党之中,以威势力,陵逼僧众,令如是苾刍与僧共住。过去,在印度的国王,这种事很多。所以,就把和合僧分成两众,破戒的比丘还是有赞成他的,像懈怠放逸的比丘就跟他共住。所以佛在世的时候,僧众分裂,就有这种现象。 那又怎么办呢?摈了,他不走,他在僧中住。“佛言:优波离!尔时僧中有能悔愧持戒苾刍,为护戒故,不应瞋骂破戒苾刍,但应告白国王大臣,或恐陵逼而不告白,应舍本居,别往余处。”这就分裂了,怎么办呢?处理的方法就是好的比丘走开,自己另外找地方住,你惹不起他,躲吧!就是这个涵义,还不准制罚他,这说明了国王的善信,那时候为恶势力所围绕。 提婆达多跟阿阇世王,他要夺王位,就让他去夺阿阇世王的父王的位子。他说:“你当皇帝,我来当佛。”佛在世的时候,这种事就发生了。而且,他又很恶,有势力,他是阿难的哥哥,也是王族。所以,他以种种的方式害佛,在山顶上,用石头砸佛,砸佛没有砸到,反而把佛脚砸出血,出佛身血。当时,大地就裂开,把提婆达多给摄进去,身陷地狱。破坏和合僧团的,也如是。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德世尊!颇有佛土五浊恶世空无佛时,其中众生烦恼炽盛,习诸恶行,愚痴很戾,难可化导,谓刹帝利旃荼罗,宰官旃荼罗,居士旃荼罗,长者旃荼罗,婆罗门旃荼罗,如是等人,善根微少,无有信心,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不见不畏后世苦果,离善知识,乃至趣向无间地狱。” 在优波离问完之后,地藏菩萨就从座而起,向佛说,大德世尊,在末法的时候有很多的佛国土,不只我们这个佛国土,“颇有佛土”,那就不只是娑婆世界,其它的无量世界、无边世界当中,有的佛国土,也示现五浊恶世的。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是五浊。这个时代,很不清净的。也就是这个世间的时候,很恶,又没有佛,空无佛世,前佛已过,后佛还未降生。这个时候,这个世界的众生,佛土的众生,烦恼重的不得了。 “炽盛”,很强盛,就像大火那样子。好事不作,恶行,人人都去学习。像对五欲境界,争相学习杀盗YIN妄。现在就是这样,你可以拿佛经对照一下。愚痴,也就是瞋恨心很重,无明很重,非常的狠,戾是凶暴的意思,这个“很”字,应当拿笔钩一下,这凶狠的“狠”是犬字旁的,这个“很”不好化导,刚强难调难伏。 有的是恶帝王,剎帝利,那国王是旃荼罗,是恶人,旃荼罗就是代表恶的意思。也有宰官的旃荼罗,“恶官”,有恶国王就有恶官。这个居士不是受三归五戒的居士,居家的人就是在家人。居家士旃荼罗,长者旃荼罗,长者不是十善的?有时候,长者有财有富,有大威力,他也变成恶人,长者之中的恶人,恶长者,婆罗门旃荼罗如是等人,善根微少,没有信心,谄曲愚痴,曲者不直,其心不直,谄媚不直。 你看那个人,对他的长官,对他的上级,谄媚得不得了。在长官的办公室,他弯腰屈膝,站得毕恭毕敬的,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对待属下一定是骄慢的。上谄者下必骄。这人没有智能,是愚痴的人。但是他仗着自己的聪明,很会逢迎。奸相、奸臣,人很聪明,他作坏事,非常的聪明,因为他作坏事很聪明,他就骄慢,看谁都不如他。但是他对未来的苦果,将来受报的苦果,他见不到,也不生恐惧,也不相信。如果我们跟他讲善恶业报,讲未来如何,他根本不相信,他只看见活人受罪,没看见死人扛枷。 我就遇见一个很恶的人,他现在也老了,过去是当刽子手的。现在改成用枪毙的,他就没有职业了,现在很老,很穷,很苦。他还是改不了那个习惯,我也跟他聊过天,我劝他信佛。我说:“你可以改善未来的恶果。”他说:“我哪会信你这一套。”不信就算了,我也跟他谈谈话,他向我讲,他的刀不是像我们所想像的,以为杀人一定是用很大的刀,不是的,他的刀很小,就像水果刀那样子,但是很锋利,很薄。他杀人的时候,不是像我们起狠式就去砍的,并不是这样子。他的刀是放在他的衣服袖筒里,到了杀你的时候,把这衣服往你脖梗子一按,脑壳就落了,非常的锋利,很薄。他看见人,不论他的妈妈、他的爸爸、他的亲人,他会看看他们的后脑勺,在哪个地方下刀,他专门看那个刀缝。他看到一个人,这个骨节有刀缝,有个空间,除了那层皮之外,他就在那一挫,就像那宰牛的,一头牛,他卸的很快,他把骨缝找得很好。这种恶人,心里尽想的是恶事,他只知对他有利益的事就好了。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个人也受害过,你害过人?也许害过人。在利益关系上,完全未害过人的人,我想还是少数。真正要是有这种人,真的是菩萨。在这五浊恶世,我们不要以为这个时候不好,在这个时候,你能够三归五戒,你心里向善,比你在清净的世界,也就是这个世界有佛的时候,比他行了十年、百年、千年的功德还大。因为这个时候不可能行善了,没有力量去行善,没有力量去冲破现实的环境。 所以,你要是不作恶,你就受作恶的一切攻击、压迫你。你处处受到制约,换句话说,你处处倒霉。我们说,护法神会保护你,有时候护法神的力量也不足够。为什么呢?恶鬼、恶神比护法神的力量还要大。人间还没有乱,天上先乱。阿修罗先跟天人打,恐怕此时的天人也在打仗,恶人的势力就增强了。所以像这种的后世苦果,离开善知识,趣向无间地狱。 “如是等人为财利故,与诸破戒恶行苾刍,相助共为非法朋党,皆定趣向无间地狱。若有是处,我当住彼,以佛世尊如来法王,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上微妙甘露法味,方便化导,令得受行,拔济如是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令不趣向无间地狱。” 这就是地藏菩萨的发愿,这是《十轮经》的重点。地藏菩萨先向佛表白说,在这个末法五浊恶世的时候,没佛时,众生的烦恼太盛了。人也有恶的,国王也恶,宰官也恶,人民也恶,乃至于标榜是长者,他也是恶长者,婆罗门的学者也恶,也都是旃陀罗。像这些人,善根没有了,又没有信心,又不至心,又不畏后苦果,《占察善恶业报经》对他们来讲,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他不信,有什么作用呢? “皆定趣向无间地狱”。为什么?他为了利,像这种的还不是为名,专为利。为名的人,他还好一点,要顾面子,要保持好名声。贪财利的人,一切都不管。这些坏人又跟这个破戒的恶行比丘交织在一起,还会假检举,这类人哪里都有,你在佛教界里头,在和尚界里头也有,趋炎附势的也有。当初出家的时候,思想有问题,并不是清净出家的。也有师父收他,就是建立在财利的关系上。有些庙为了保存自己,要害别人,不害别人,保存不了自己,害别人才保存自己,但实际上,你念经、念佛、礼拜、持诵也能够保护你,善法护法神就是保护你的。 不过,现在,连善法神也保护不了,恶神太多了。所以地藏菩萨就发这个愿,要是有那个地方,我一定去,“我当往彼”,就把佛法如来的法王的法,安乐这一切有情,使他们得到无上微妙的甘露法味,方便的化导,令他们能够受行,不趣向无间地狱。 我们说《十轮经》的目的,就是说明地藏菩萨功力之大,他专门度这些不能教化的众生,就要下地狱的时候,去教化他。等他到那里去受苦的时候,或能转变一下。不过,这也很难说。 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位老和尚,他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太牵着一个小孙子,祖孙二人要饭,他看着就发起可怜心。但是他也是还俗了。不过,在我们讲,他还是叫老和尚,他自己有个住处,住处很宽大,他跟这老婆婆说:“你让你这小孙子跟我出家,你也来当净人,我们一块儿住,何必要饭呢?”这不是好意吗?那老婆婆就发火说:“我们讨口子,已经倒霉到了顶点,还去当和尚!”他向我说:“法师!现在的人真的没有办法!”我说:“怎么呀?”“像我想让她们安居乐业,跟我一块生活不是很好?”她却说,她已经够倒霉了,还要当和尚?还说,当和尚比那个讨口还倒霉。他就对我说:“你还是不要当法师,不要回到庙里。”我说:“我还要当犯人!我还没有完全恢复!”他说:“算了,将来要是恢复的时候,不要再当和尚了!”唉!真是可怜,如果那样子,佛法就没有人说了。你说这个社会恶不恶?恶到把和尚看成这样子。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诸众生烦恼炽盛,习诸恶行,愚痴很戾,难可化导,谓刹帝利旃荼罗,宰官旃荼罗,居士旃荼罗,长者旃荼罗,沙门旃荼罗,婆罗门旃荼罗,如是等人,善根微少,无有信心,谄曲愚痴,怀聪明慢,离善知识,言无真实,不能随顺善知识语,常行诽谤,毁呰骂詈,于诸正法犹豫倒见,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常乐习近诸恶律仪,好行杀生,乃至邪见,欺诳世间,自他俱损。是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坏乱我法,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毁破禁戒,乐营俗业,彼刹帝利,乃至婆罗门等,恭敬供养,贪利求财,有言无行,传书送印,通信往来,商买贩易,好习外典,种植营农,藏贮宝物,守护园宅,妻妾男女,习行符印,呪术使鬼,占相吉凶,合和汤药,疗病求财,以自活命,贪着饮食衣服宝饰,勤营俗务,毁犯尸罗,行诸恶法,贝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彼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爱乐亲近,恭敬供养,听受言教,此破戒者,于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亦乐亲近恭敬供养听受言教。若见有人,于我法中,得出家已,具戒富德,精进修行学无学行,乃至证得最后极果,彼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反生憎嫉,不乐亲近恭敬供养听受言教。” 正法好像是毁灭了,众生的怀疑心特别重,颠倒知见特别严重,甚至入了佛门,他还生起颠倒见,还去信那些邪魔外道。这是因为他在佛法之中,在佛教当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我想大家也许有这个怀疑。他信佛很久了,没有什么收获,因为他有求得之心。求什么呢?佛菩萨保佑我发财,佛菩萨保佑我家平安,佛菩萨保佑我家人都平安无病,任何的灾难都不要降到我的头上。那么,我要作什么生意,作什么事都要发财,乃至于我要害人,也要帮助我,可以害到他。 这些事,我都遇到过。他说:“能不能帮我?”我说:“干什么?”他说:“那小子特坏,我非得整他不可。”我说:“我不能帮助你,我一帮你,他会把我杀掉,我怎么帮助你呀?”很多人误解佛法,佛法就是见解的问题,你必需认识清楚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你自己的心法,你要觉悟,就是你,你自己就是自己。自己认识自己,不要颠倒知见,这才是真正的正知正见。 说话要正语,作事要正行,身语意,正见、正语、正意,都要正,一切都要正,不要颠倒。要相信你今生作一点点害人的事,以后要十倍偿还,还要加上利息。花报、果报、余报,像你经常的害病,这是你杀生杀得太重,你要还命债,还命还不够,还要有利息,还要受余报。 你的身体不健康,这是果。随便你找什么医生,找阿弥陀佛、找释迦牟尼佛、找药师佛,他们这些医生差不多都可以治好你的病。你找世间的医生,是治不好的,要你从因果报应上治,像这样欺骗世间,自己害自己,自他俱损。所以剎帝利旃荼罗乃至于婆罗门旃荼罗,“坏乱我法”,就把佛法给破坏了。 这些旃荼罗,是有权力的、有势力的、有财富的人,他是怎么坏得了?他勾结沙门,勾结沙门就坏了。所以《大般涅槃经》上,佛涅槃的时候,魔王波旬来了,那时候佛还没有决定涅槃,还在看众生的机根。如果那时阿难在波旬之前,请佛住世,那就没有事。阿难在波旬之后才来了,就不行了。波旬先来,他就跟佛说:“世尊!你该走了。你把我的魔子魔孙度了好多,我将来还要破坏你。”佛就问:“你怎么破坏我?”他就说了怎么破坏佛法,那么破坏佛法,佛都笑说:“你破坏不了。”他又说:“我还有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我的魔子魔孙都去当你的出家人,当比丘、比丘尼,吃你的饭、穿你的衣服,不作你的事,这就破坏了。”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它先从内部腐烂,而后虫才生,一切东西都是这样。所以,外人破坏佛法破坏不了。那么,和尚比丘尼穿和尚衣服,作坏事,别人一看见,这是出家人,佛法就是这样子,你看见没有?谁还信,他就破坏了。你要知道这坏和尚、那坏比丘尼,都是魔子魔孙来的,这是有预言的。但是恭敬、供养这些恶的剎帝利,恶的婆罗门,乃至于一切前面所说的恶居士,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善信,是颠倒见。他供养那个贪财求利的,只有言说而不去作的。甚至于传书送信的,通信往来的,贩卖商贾的,好习外典的,种种营农藏贮宝物,守护园宅。 结缘可以,不为求利,专为利益众生,还是可以通融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融。所以这些有利可图、通融的,我们跟地藏菩萨,通融通融,也是可以通融的。 那么地藏菩萨,念他的名号,学习他的《十轮经》,念《地藏经》,这也就是跟他通融,但是这是善法的通融,不是恶法的通融。那个时候,通讯往来,学外典,搞贩卖,经营商业,现在日本寺庙都是公司,中国寺庙现在也这样学习。恐怕大陆上快学习好了,已经开始这样作了。自力更生,你作生意,政府鼓励,现在还要门票,进寺庙去,我们烧香礼佛,那得拿钱来买,得买门票。 我去南普陀寺,一毛钱,我们现在回去,就是一块钱,未来还要涨到五块钱。需要门票,不然五百多人的生活拿什么?得靠那门票。你朝佛、礼拜、烧香也得花钱,也得买,这是没有办法的,这叫末法。 还有划咒,驱使鬼神,占相吉凶。还有卖药,合和汤药,卖假药就糟糕了,卖真药还好一点。现在卖假药的很多,特别是山里的,说是我这是福建武夷山的,哪个庙里头制的,哪个老和尚制的。得了,这就值钱了。有很多这种事,“以自活命,贪着饮食衣服宝饰,勤营俗务,毁犯尸罗。”“尸罗”,就是戒。 佛所制定的不许作的事情,他们都作了,犯了,最主要的是四种清净明诲,也就是四根本戒。那么,四根本戒都可以犯,别的错误更多,身的杀盗YIN,口的两舌、妄言、绮语、恶口,乃至意的贪、瞋、痴,这些都可以作,这叫行恶行。 “贝音狗行”是一个学习狗的方法。末世的比丘相互诽谤,彼此猜疑嫉妒,沉溺于无益之中而不能自拔。以狗来譬喻,“彼之行此法,谓之行狗法”,也就是贝音狗行,行狗的方法。这样作的时候,他已经失掉沙门的体,犯了四根本戒,不是沙门,不论在义上、在体上,失掉沙门。但是他自己不肯忏悔,如果他自己不能够遵守,是可以退戒的,感觉到对自己不适合,你可以退。但又不退,还在僧众之中混,退戒就是罢道还俗。为什么他要这样作呢?他退了,就没有地方找饭吃。在寺庙里头,僧众很多,总会有德者,有德者感应来的衣食住行,他要去享受。所以像这一类的,他实行狗的方法,所以说“贝音狗行”。 他自己所作的不是清净行,梵行是指净行的意思,自己作的是污染行,他还自称为是梵行。这是形容像这一类破戒的比丘,还是有一类信仰他的人。如果恶的剎帝利王,凡是加个“旃荼罗”,都是属于恶人的意思,上面再加个旃荼罗,就是恶的国王、恶的婆罗门,他很愿意亲近这类破戒比丘。这就是所谓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臭气相投,还要亲近他,跟他结为朋党,作为朋友。恭敬供养,所谓恭敬供养者,就是恭敬、供养这些破戒的比丘。“听受言教”,对于不行梵行的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语言,他愿意听,愿意受他的教化。 这个破戒者,对于剎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他们乐于亲近供养,听受言教的。要是见到有人,“于我法中”,“于我法”就是于佛法之中,出了家,受具足戒,前面说是坏比丘,这儿说的是好比丘,出家以后,受戒之后,能够遵守,能够持戒。“富德”,道德很丰富的,富有的德,就是具足戒的德。又能够精进的行,学行就是修行,学是学法,就是有学位的,无学行,乃至于证得阿罗汉果。从初果算起,证果的圣人,他不像我们一样的学,他学的是无学,乃至于最后证得佛果。 但是这个说的可能是阿罗汉果,从初果到四果。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剎帝利旃荼罗、婆罗旃荼罗,他对于恶行的比丘,亲近供养,听受他的言教,对于有道德的比丘,不但不亲近不供养,反而憎嫉。僧是憎厌,嫉是嫉妒,就是不乐于亲近,也不乐于恭敬供养,也不听受这个有道德的,乃至证果的这些比丘,他不亲近,不接受他的言教。 “善男子,譬如有人,入宝洲渚,弃舍种种帝青、大青、金、银、真珠、红莲华色吠琉璃等大价真宝,取迦遮珠,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亦复如是。入我正法宝洲渚中,弃舍种种具戒富德、乐胜义谛、具足惭愧学无学人及善异生,精勤修学六到彼岸,具诸功德真圣弟子,取诸破戒,好行众恶,无惭无愧,言辞粗犷,身心憍傲,离诸白法,无慈无悲恶行苾刍以为福田,恭敬供养听受言教,如是恶人,师及弟子,俱定趣向无间地狱。” 迦遮珠也是一种摩尼珠,但是比起吠琉璃就差多了,也就是次一等的。好的,他不取,他取次的,这是佛作譬喻,说在末法的时候,我这个佛国土,有的是剎帝利的恶王,有的是婆罗门的旃荼罗,恶婆罗门,亦是这样的。对于有道德的比丘,他不信不亲近,不听受言教。对于破戒恶行的比丘,跟他臭味相投,还要向他求,听他的言教。 到了我的正法宝渚之中,却弃舍了种种具戒的富德,弃舍乐胜义谛的,胜义谛就是实相义。《占察善恶业报经》,那个实相境界,就是胜义谛,最殊胜的义理。也弃舍具足惭愧“学无学人”,学人就是还未证果位的,无学人是已经证得果位的。“及善异生”,就是善的补特伽罗。乃至于也弃舍优婆塞优婆夷,真正修行,真正信仰正法的,恭敬正法的。乃至于弃舍精勤修学六到彼岸,就是行六度波罗蜜的,具足功德真圣的弟子,这是真弟子。 “真圣”是指佛说,就是真正佛的弟子,他都不亲近,反而“取诸破戒,好行众恶,无惭无愧,言辞粗犷,身心憍傲,离诸白法,无慈无悲,恶行苾刍以为福田。”这样会得到什么结果?“如是恶人,师及弟子,俱定趣向无间地狱。”你受他的言教,信仰他,你就跟他一同下地狱,这是决定无疑的。那就产生一种邪知邪见,在当前的末法时代,真正不少,如果大家依照教典来用你的智能,用你的正知正见,你可以分辨出来。 这对现在是非常的具体,也很现实。但是你可以用佛所教导的法来判断,不依自己的意见,以佛的教典,以佛的法为师,不以自己的心为师。你可以看得出来,哪些是引导你下地狱的,他也作佛事,他把佛事歪曲了,用颠倒见作佛事。佛的法本来是明心见性的好方法,他拿佛法来作名利,作生意交易,那不下地狱吗?所以,佛说了十种轮,这十种可不是善轮,而是恶轮。 “善男子!有十恶轮,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宰官旃荼罗,居士旃荼罗,长者旃荼罗,沙门旃荼罗,婆罗门旃荼罗,如是等人,于十恶轮,或随成一,或具成就,先所修集一切善根,摧坏烧灭,皆为灰烬。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前面那恶行比丘,破戒的比丘,婆罗门旃荼罗,“如是等人”,从一般的国王,到百姓,到平民,乃至到出家人,乃至到学者,都包括在内,有这么一批人,以下说的这十恶轮。“或随成一,或具成就”,具足一轮,或者具足两轮,或者具足三轮不一定,或者仅有一轮。他把他前生多生累劫所修的善根,积的善根,都摧坏了,都烧灭了。十轮如果成就一个,就把他多生累劫所有的善根,所行的善念都化为灰烬了。 因此,我们感觉到只种善根,只学习佛法,并没有真正的断烦恼。到了未来,你可能也会走到这十恶轮里头。因为一转世了,如果你没有修得宿命通,容易为名利、爱欲所缠缚,容易堕到十恶轮。 我们学过《十轮经》,学过《地藏经》,读诵《地藏经》,乃至于读《大集十轮经》,乃至于得到地藏菩萨加持,使我们今生能够有这样的善根,有这样的因缘。跟地藏菩萨结了缘,我们不会堕十恶轮,因为这是地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保证的。我们读《地藏经》就可以体会到,体会那些大菩萨,凡是在《地藏经》出现的菩萨,乃至《地藏经》的第九品的,<佛名号品>,我们随持一个名号,永远不堕三涂的。 我们要坚固建立这样一个信心。十恶轮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不会堕落的。什么原因呢?地藏菩萨的加持力,也就是地藏菩萨会加持我们,使我们不堕恶轮,乃至于在末法,有一微尘,那么一点,亲近佛门的,入了佛门的事情,地藏菩萨一定加持你。但是你如果拒绝他的加持,乃至于跟他挂不上钩,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情。 “不久便当肢体废缺”,就是指现生。“于多日夜结舌不言”,不能说话,六根已经丧失作用了。“受诸苦毒”,这种苦连说都说不出来。我们看见很多人被汽车撞了,之后变成植物人。我以前认为植物人可能没有很多,但是一九九三年,我到台湾,去荣总医院、林口长庚医院,我才看到医院里的植物人太多了。因此,上面的写照就是指那些人。受了苦毒,身上烂了,说也说不出来,那比什么都废缺,都厉害。他的脑子废缺了,变成植物人。或者他今生的业,或者前生的业,痛切难忍,还不用说他死后,就是现在他活着的时候,痛切难忍,受到肢体的残缺。具足十恶轮的,一定生无间地狱。 “何等为十?如是破戒恶行苾刍,有刹帝利及宰官等,忍受恶见,谤阿练若清净苾刍言:诸仁者!如是苾刍愚痴凡猥,诈现异相,诳惑世间,为求饮食衣服利养恭敬名誉,自赞毁他,嫉妒斗乱,贪着名利,无有厌足,应当摈黜,勿受其言。如是苾刍专行妄语,离谛实法,于此皆无得道果者,亦无离欲永尽诸漏,但为利养恭敬名誉,住阿练若,自现有德,慎莫供养恭敬承事,如是谄曲,非真福田,非行道者。时刹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于阿练若清净苾刍,不能生实信心希有之想,心无恭敬,意怀陵懱,不乐亲近承事供养,所有言说,皆不听受。轻毁如是住阿练若清净苾刍,即是轻毁一切法眼三宝种性。” 以下就逐一的说明十恶轮。“如是破戒恶行苾刍,有剎帝利及宰官等,忍受恶见”,对于恶行比丘这个恶见,这个剎帝利宰官旃荼罗,他们是忍受的,也就是信他的,听他的,乃至于跟他共同作恶。作什么恶呢?“谤阿练若清净苾刍言”,谤这个清净的比丘。阿练若,在寂静处,山林,棕榈树下,以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山林里头修,自己清修。他会谤毁他们,他说些什么言语呢?恶行比丘对剎帝利宰官说,那些住山林都是很愚痴的。他现的其他相,故意的表现他的修行,他是欺骗人,“诳惑世间”的,“为求饮食衣服利养恭敬名誉,自赞毁他,嫉妒斗乱,贪着名利,无有厌足,应当摈黜,勿受言。” 这是恶行比丘说清净比丘。这一段话就是他谤毁的言词:“如是苾刍专行妄语,离谛实法,于此皆无得道果者,亦无离欲永尽诸漏,但为利养恭敬名誉,住阿练若。”说他们实际上没有得到道果,也没有离欲,也没有尽诸漏,只是为了利养恭敬名誉,他们是为了这些,才住到清净处寂静处的。“自现有德,慎莫供养恭敬承事,如是谄曲,非真福田,非行道者”,这是恶行比丘谤毁清净比丘的一段言词。 “时剎帝利旃荼罗,乃至婆罗门旃荼罗,于阿练若清净苾刍,不能生实信心希有之想”,他对这好的比丘生不起真正的诚信。希有难找,难当善知识那样想,所以他没有恭敬心,心怀陵懱。陵者是欺陵,我们说是盛气陵人,就是那些涵义,懱视他。 轻毁如是住阿练若的清净苾刍,即是轻毁了一切法眼三宝种性。这样一说之后,这个恶行的比丘谤毁清净比丘,取得了这些剎帝利乃至于婆罗门这些恶人跟他共同的谤毁。这产生什么效果呢?因为他已经毁灭三宝种性了。 法眼,眼者是观察之义,没有法了,把清净法毁灭了,那些众生所作都是恶的,没有正法眼,就颠倒了。把善说成恶,把他自己所作的恶,反而变成善。这样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时彼国中有诸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互相谓言:仁等!当观此刹帝利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皆悉轻毁一切法眼三宝种性,损减善根,由恶友力,摄诸罪业,当堕恶趣,我等从今勿复拥护此刹帝利旃荼罗等,并其所居国土城邑。作是语已,一切天龙药叉神等皆悉弃舍,不复拥护彼刹帝利旃荼罗等,并彼所居国王城邑,于彼国土一切法器真实福田皆出其国,设有住者亦生舍心,不复护念,由诸天龙药叉神等,及诸法器真实福田,于刹帝利旃荼罗等,并彼所居国土城邑,皆舍守护不护念已。时彼国土,自军他军,竞起侵陵,更相残害,疾疫饥馑,因此复兴,彼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一切国民,皆无欢乐。先所爱乐今悉别离,朋友眷属更相瞋恨,潜谋猜贰,无慈无悲,嫉妒悭贪,众恶皆起。所谓杀生,乃至邪见,无惭无愧,食用一切窣堵波物,及僧祇物,曾无悔心。彼刹帝利旃荼罗王憎嫉忠贤,爱乐谄佞,令己官庶互相侵陵,愤恚结怨,兴诸斗诤,共余邻国交阵战时,军士离心,无不退败,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这些护法善神起了瞋恨心。“互相谓言”,是神跟神互相说:“仁等!当观此剎帝利、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旃荼罗人”,说现在这个国土里头,从他的国王,乃至到他的宰官居士、长者,甚至于出家人,婆罗门,这些都是旃荼罗。旃荼罗就是恶人,恶人行恶法,他们就谤毁三宝,一切法眼三宝种性,损减善根,而这个国土的人没有善根,由恶友力,摄诸罪业。由这恶力的力量来造这一切的恶业。“当堕恶趣”,一定堕三涂。 “我等从今勿复拥护此剎帝利旃荼罗等,并其所居国土城邑。作是语已,一切天龙药叉神等皆悉弃舍。”好神离开这个国土,就剩下恶罗剎夜叉。以后这个国土就不吉祥了,这些护法善神不再拥护。“设有住者亦生舍心”,或者是有少数还住着未走,对他不护持,心生舍心。那不只是神,就是我们出家人,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现象。 而善良的比丘,于剎帝利旃荼罗等,并彼所居国土城邑,皆舍守护,不护念已。不再护念了之后,“时彼国土,自军他军,竞起侵陵。”自军就是本国的军队跟本国军队打,像中国大陆,共产党军跟国民党军打,打了好多年。完了,“他军”,日本人就侵略我们的国家。“他军”,人家打完了,自军又打,更相残害,乃至于疾疫饥馑。还有,水火之灾。“复兴”,是指这灾害复兴。“彼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一切国民,皆无欢乐。”欢乐不起来!“先所爱乐今悉别离”,过去所享受的,所喜欢的,那些快乐的景象,没有了,都离开了。 “朋友眷属更相瞋恨”,自己的亲人跟自己的亲人互相的瞋恨恼害,这个不需要解释,不但台湾多,大陆也多,你天天都可以看到,像我们看选举也在打。“无惭无愧”,那时候“嫉妒悭贪,众恶皆起”,所造的都是恶业,乃至杀业邪见,“无惭无愧”,邪见包括很多。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他吃别的众生时候,他说那个众生生下来就是给他吃的,这叫邪见。什么是猪羊一道菜?猪羊生来就给人吃的,那么鸡生来也吃给人吃的?那么,人生来也就是给狼吃的,给老虎吃的?他才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这样说,这叫邪见。邪知邪见,无惭无愧,甚至于寺庙的钱,他都要抢来花,他不怕下无间地狱,所有寺庙的钱,他都抢来用。僧祇物,就是大众僧的寺庙里的供养东西,他都抢去用,一点悔改之心也没有。 这些人,“彼剎帝利旃荼罗王憎嫉忠贤”,僧嫉好人,谄媚奸佞。“佞者”,就是奸臣、坏人。我们把他说成坏人,已经做官,乃至于已经选上议员,都互相侵陵。有的时候从私利出发,有的时候从我这一党出发,从来没有考虑到全国人民如何。虽然标榜是我考虑全体人民,就拿这个来成就自己的名利。“互相侵陵”,当时他的力量敌不住你,你就把他杀害了,或者把他的家族杀害了,他的忿恨之心,就恚结于心,愤恚者就是愤怒的力量发不出来,结于心者就会恚怒。这就是结怨,乃至于临死的时候说:“我变鬼,也要报仇!” 那就是恚结,恚结于心。来生再来,若相遇到,他能对你好吗?为什么有人见到人,跟他毫无关系,也拿枪打他呢?这不是今生,而是过去生结下的,就是他看见了,就非把那个人打死不可,因为那个人前生打死过我。因为他没有看见前生,这是恚结。 “兴诸斗诤”,提倡斗诤,宣扬斗诤。乃至斗到子跟父斗,夫妻相斗,家族相斗。“共余邻国交阵战时”,像这类的国家,他的军队士兵也不能打仗,要跟人家打仗的时候,那个军士,也就是作战的兵员,他的心已经离开了,不想保护这个国家,不想为保护这个国家而舍身命,所以一跟敌人交战就败了。 “彼剎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说到这些人,或者被人家杀害、残害的,或者自己生病的,反正不管怎么样,生了恶病不能治疗,很长的时间。多日夜,有舌头不能说话,有嘴不能吃东西。 “复次善男子!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随恶友行,善根微少,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此有一类,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缘觉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 这是另一种恶轮。有的国王是恶国王,他所有的宰官、臣民、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都是恶人。“随恶友行”,恶友行就是我们举那个破戒的沙门,乃至于冒充沙门。现在有很多冒充沙门,一位在家人,也自称法师,也穿上和尚黄袍红祖衣,也上座说法,把佛的法另作一种解释。我在台湾就听到过,你可以在电台收得到。他买一个节目说几分钟,这是颠倒的。 像这样的人,随恶友所作的是什么事呢?“谄曲愚痴”。他还以为自己很聪明。所谓聪明者,就是他认为他的邪见很聪明,聪明到什么程度呢?对三宝无所信心,没有淳净心,没有恭敬心,不信因果,当时就可以显出了,他是不信因果。信因果,他就不敢作这些事,这是不学佛法的人。有时候他的心不敢作恶事,他作不下去,因为在我们的国土里头,就说我们中华民族,儒教也好,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也好,虽然没有佛法,他也知道这件事不能作,不作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儒教的教导也如是。非礼勿视,不合乎道理的不能看,不合乎道理的不能去作,不合乎道理的音声不能去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这跟佛教有些相合的,这就是注重因果。 “害人者人恒害之,杀人者人恒杀之。”但是他不信,以为自己很聪明,你要是跟他说声闻法,他说:“我是大乘!”你要是给他说菩萨法,让他行菩萨道,他说:“我是小乘,是自利的。”究竟他是哪一乘呢?他哪一乘也不是,他是地狱乘,也是三涂乘,他乘那个车子,那个车运载他到三涂里去,甚至于以得少为足。 或者在这个因缘法,他懂得一点,他就谤声闻法,谤大乘法,谤六度法。或者他学声闻法,学了苦集灭道,就谤缘觉法,谤大乘,谤六度法。他认为自己是圆满的,自己是学大乘法的,对小乘法,生起毁谤。对于小乘法,佛也是赞叹的。学大乘法的,以为不用学二乘法,佛可没有毁谤二乘法。佛是对大乘机的人,跟他说大乘法,既然你发了菩提心,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能度,何况是二乘圣人呢? 因此,三乘法都是对的,要体会到佛是对机说法的,不是专说哪一法。若有这类根机的众生就给他说这类的法,面对另一类根机的人,就给他说另一种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方法很多,看是对哪个人说的。这个对他说,不适用,就不能对他说,是这样的意思。 体会到这层意思,对三乘法都应当学习读诵,不应当毁谤。这里又说,对于这些出家人,好像对优婆夷居士,居士跟居士之间,说出家人跟出家人之间,在家的净信善男女,对待四众弟子,互相的关心,应当尊重。像前面那一个破戒比丘,应该如何对他呢?他是他的因果,你照样把他当成圣人来看,你以圣人之心,看一切人都是圣人。这三乘法乃至于受持读诵,下至一颂。 “复有一类,于缘觉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烬,断坏一切八支圣道,挑坏无量众生法眼。若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佛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及大乘法,障碍覆藏,令其隐没,乃至一颂。” “复有一类,于缘觉乘得微少信”,实在是愚痴。他没有证得缘觉道,自己以为自己聪明就谤声闻乘法。这都叫毁谤正法。 “唵嘛呢叭弥吽”,你知道是甚么涵义呢?你必须用显,用语言显示出来,解释一下你才能知道。“唵嘛呢叭弥吽”,观自在菩萨的所有经论都可以包括在这六个字里头,乃至于包括在一个字当中,“唵”一个字就具足一切。没有显教的基础,你不懂,怎么入得到呢? 这就是教导我们对于三宝的正法,要能护持,不要加以毁谤。如果毁谤的话,你就毁谤正法,这是三世诸佛的法藏。不论显密各宗各派,你认为那个不对,你不学就好了,这不对你的机,你要去找对你的机的法。毁谤,等于“焚烧断灭”。挑坏无量众生的法眼,使众生都变成盲人,没有法的智能。 “若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佛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及大乘法,障碍覆藏。”使他不能弘扬,“令其隐没”,那部经不讲,那部经就渐渐不住世。为什么有的人说,法灭的时候,《阿弥陀经》还住世一百年?因为弘扬净土的人多。甚深的教义,解释的少,无论哪一部经,现在的藏经,有很多好的方法,很多都隐没了。 如果阅藏,你可能感觉到这部经,对你很适合,又没有人讲,没有人弘扬,没有人提倡,没有印行。我们除了《金刚经》、《阿弥陀经》、《药师经》这几部经之外,很多经渐渐不讲了,也就渐渐隐没了。没有人弘扬,就埋没了。弘扬《阿弥陀经》的多,因为这一法对应我们末法的机,确实是当机。你别的学不会,念句阿弥陀佛,该可以吧!那就念句阿弥陀佛,念句阿弥陀佛也能得度。但是要学就要学好,怎么叫学好呢?念阿弥陀的方法有很多。先清净你的心,先问问你自己用什么心来念,念佛不是口念,念佛要从心起念。念念要归于心,念念从心起,念念归于心,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阿弥陀佛就是你自己,你自己能放出无量光,但是你必须学透,要是你加以毁谤,那个法就障碍了,就逐渐毁灭了。 “当知是人名不恭敬一切法眼三宝种性,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大狱。” 毁谤法的人当知,谁毁谤,谁就是“不恭敬一切法眼三宝种性,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那个鬼神信的有根底,不是随便动摇的。无动坏者,没有动到他的信心,坏他的信心。这样的天龙药叉神,一般的天龙,药叉神就是夜叉,有善有恶的,人有善有恶,神也有善有恶,这是一样的。 护法善神,他对于旃荼罗剎利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剎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谤法的人,“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大狱”。这跟前面一样,定生无间大狱,也就是无间地狱。 “复次善男子,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随逐破戒恶苾刍行,广说乃至于彼国中有诸法器真实福田,于刹帝利旃荼罗等,皆住舍心而不护念。虽居其国,而依法住,常不喜乐俗间居止,亦不数数往施主家,设令暂往,而护语言,纵有语言,曾无虚诳,终不对彼在家人前,讥毁轻弄诸破戒者。于诸破戒恶行苾刍,终不轻然辄相检问,亦不现相,故显其非,常近福田,远诸破戒。而彼破戒恶行苾刍,于此持戒真善行者,反生瞋恨,轻毁侵陵,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在家男女大小等前,种种谄曲,虚妄谈论,毁呰诽谤此持戒者,令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我弟子少欲知足持戒多闻具妙辩才诸苾刍所,心生瞋恨,种种粗言,呵骂逼切,令心忧恼,身不安泰,或夺衣钵诸资身具,令其匮乏,或夺所施四方僧物,不听受用,或闭牢狱,伽锁拷楚,或解肢节,或斩身首。” 这段经文就是说,这个恶王乃至于恶人,这国土的善神都舍弃他们,不护念他们。也有居这个国土之内的,有的离开了,有的未离开,虽然是未离开,也不管了,不护念国土,不护念以上的这些人。这种人不喜欢在世间住,喜欢居寂静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住寂静处,那叫阿兰若。他也不常常到施主家,也就是有信心的施主家,“设令暂往”,或者有事情的时候暂时去一下子,他对他的语言,善护语言,不说虚话,不说诳惑人家的话,也不对这些在家人的面前,“讥毁轻弄”那些诸破戒者,也就是不说破戒比丘的过,不论当着谁,不论是当着国王,前面举了很多的例子,不说那个恶行比丘的过,“故显其非”,故意的显那些破戒恶行比丘过。 “常近福田,远诸破戒”。他本人对那个破戒比丘,不跟他共住,而彼破戒恶行苾刍,于此持戒真善行者反生瞋恨。因为善人、善行比丘,为了护持的言语行动,不说他一句坏话。 而这个恶行比丘,他就不同了,他反过来“轻毁侵陵”,侵陵这个善比丘,对着“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或者在家的男女,不论大人小人前,种种的谄曲,虚妄的谈论,“毁呰诽谤此持戒者”,说这个清净者,说这个清净比丘。令这个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恨,乃至于说“种种粗言,呵骂逼切,令心忧恼。”令这个好比丘,修行的比丘,身心不得安泰,或者更进一步抢夺善比丘的衣钵,资身工具,令其匮乏。或夺所施的四方僧物,人家供养给好比丘的,他们都给抢了,不听他们受用。更有甚者,“或闭牢狱,枷锁拷楚,或解肢节,或斩身首”。这种种的刑罚,是非理相加的。 “善男子!当观如是诸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亲近破戒恶行苾刍,造作如是种种大罪,乃至当堕无间地狱。若诸众生作五无间,或犯重戒,或近无间性罪,遮罪犹轻。如是诸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亲近破戒越法重罪。善男子!如是破戒恶行苾刍,虽作如是越法重罪,而依我法,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我尚不许国王大臣诸在家者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国王大臣诸在家者,若作此事,便获大罪,决定当生无间地狱。于诸破戒恶行苾刍,犹尚不应如是谪罚,何况持戒真善行者?善男子!若有苾刍于诸根本性重罪中,随犯一罪,虽名破戒恶行苾刍,而于亲教和合僧中,所得律仪,犹不断绝,乃至弃舍所学尸罗,犹有白法香气随逐,国王大臣诸在家者,无有律仪,不应轻慢,及加谪罚。如是苾刍虽非法器,退失圣法,秽杂清众,破坏一切沙门法事,不得受用四方僧物,而于亲教和合僧中,所得律仪不弃舍故,犹胜一切在家白衣。犯性罪者尚应如是,况犯其余诸小遮罪,是故不许国王大臣诸在家者轻慢谪罚。” “如是种种大罪”,就是对善良的比丘,持戒的比丘,修行的比丘,加以种种迫害,这就犯了种种大罪,“当堕无间地狱。” “若诸众生作五无间,或犯重戒,或近无间性罪”,近无间罪,还没有犯到五无间大罪。我举个例子,杀人没有杀死,这个人虽然被杀了之后,往后没死,这个罪就是近于五无间罪,还不是五无间罪。没有作成,还不算犯根本戒。但是对于这个恶行比丘,这个破戒比丘。“善男子!如是破戒的恶行苾刍,虽作如是越法的重罪”,他已经作了这种重罪,无间罪。但是,他是依着我法剃除须发的,被服袈裟的,进止威仪的,还同诸贤圣。 就是国王对这个恶行的比丘,也有善良的国王,不完全都是恶性国王,恶性国王是跟他混同一体的,当然不会杀他,不会害他,认为他是对的。善良的国王,对于这个恶行的比丘,虽然不能够依着正法,或者是偷盗,或者他杀人,那应该要偿命,依照正法,就要断他的生命,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他已经示现同贤圣相。有受戒善根的僧宝的,还有善法的余势,那个势力还未有消尽,不应该断他的命。况依非法呢?依着合法,也都不可以这样作,依着非法更不可以。 所以,“国王大臣诸在家者,若作此事,便获大罪。”要是对于这位破戒的比丘作了这些事情,惩罚他,那就犯大罪,“决定当生无间地狱”,你等于是杀生。于诸破戒恶行的苾刍,犹尚不应如是的谪罚,何况持戒的真善行者?对于破戒比丘都不可能这样作,乃至于修行者,真正持戒的比丘,乃至于弘法的比丘,乃至真正住持正法的比丘,那就更不可以这样作。这样作,罪更大。 杀盗YIN妄四戒,随便破哪一戒的罪,就叫破戒恶行比丘,而于亲教和合僧中所得的律仪,犹不断绝。他受律仪的戒体,还没有完全丧失,还没有断。乃至于弃舍所学的尸罗,就是这个破戒的比丘,他把这个戒完全弃舍了,不学了,但是他还有清净法的香气。他那个戒香的余势,随住他,檀香烧过了,烟已经没有了,但是你在那个屋子待久了,你身上还有那个香气,还有檀香、沉香的香气,就是这样的涵义。 “国王大臣诸在家者,无有律仪,不应轻慢。”国王大臣,你自己也没有受戒,没有这个戒的律仪,你怎么能还来轻慢他呢?何况再加以谪罚呢?“如是苾刍虽非法器,退失圣法,秽杂清众,破坏一切沙门法事,不得受用四方僧物,而于亲教和合僧中,所得律仪不弃舍故”,因为他最初受戒,是跟他的亲教师学律,跟和合僧中所得的律仪,他还没有完全的舍弃。因此,他还胜过一切在家的白衣。 已经犯了根本戒,“犯性罪者尚应如是”,犯了根本戒,在家的白衣,或者是国王不应该轻视他,不应该谪罚他。那些破戒的比丘,乃至犯的小遮罪,更不应该作,更不应该惩罚他。 如果是国王大臣诸在家,轻慢了,谪罚了,那就不对,不应该谪罚轻慢他。这样说,佛好像很护持这个弟子,破了戒的,还这样的护持他!并不是这个原因。不是护持他,而是护持你,护持这个在家谤毁者,怕你的福德会丧失、会堕地狱。不是护持那个人,我们要是观察错了,好像佛护持他的破戒弟子,好像我们在家人护持自己的子女,好像我的公司护持我的职员,用这样的观念来认识佛就错误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是护持你,不要作罪,并不是护持那个破戒比丘。谁谤毁他,他作他要受报的,你要是谤毁,你就要受罪,这是护持你,不要这样作。 “所以者何?善男子!乃往过去有迦奢国,王名梵授,勅旃荼罗:有大象王,名青莲目,六牙具足,住雪山边,汝可往彼拔取牙来。若不得者,汝等五人定无活义。时旃荼罗为护身命,执持弓箭,被赤袈裟,诈现沙门威仪形相,往雪山边,至象王所。时彼母象,遥见人来,执持弓箭,惊怖驰走诣象王所,白言:大天!今见有人张弓捻箭,徐行视觇,来趣我等,将非我等命欲尽耶?象王闻已,举目便见剃除须发着袈裟人,即为母象而说颂曰: 被殑伽沙等 诸佛法幢相 观此离诸恶 必不害众生时彼母象以颂答言: 虽知被法服 而执持弓箭 是恶旃荼罗 乐恶无悲愍时大象王复说颂曰: 见袈裟一相 知是慈悲本 此必归佛者 愍念诸众生 汝勿怀疑虑 宜应速摄心 被此法衣人 欲渡生死海” 这是佛自己举的例子。有个大象王叫青莲目,六牙白象是宝象。牠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雪山边。过去有个迦奢罗国,这个国王叫梵授,他找几个恶人旃荼罗,旃荼罗种姓的恶人,他跟他们说:“有大象王叫青莲目,牠六牙具足的住在雪山边,它的那牙是宝牙,你可以到那个地方去,把它的牙给我拔来,你若不把它的牙拔来,我就把你们全杀了。” 这五个旃荼罗人没有办法,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命,他们就去杀那个象。他们知道以他们的力量一定会被这象给踏杀了。因为象的威力很大,他们怎么办呢?他们就带着弓箭,距离那象很远的地方,他们化装成沙门,头发剃了,找了赤袈裟,诈现沙门的威仪形相,“往雪山边,至象王所”。这个象王它有母象,那母象遥远的见到有人拿着弓箭来了,很恐怖的跑到象王跟前说,称赞象王、称赞大天,“今见有人张弓捻箭,徐行视觇。”牠说,他们恐怕来伤害我们的。他们一边走,一边占察巡视,“来趣我等”,就是来趣我们的处所,将非我等命欲尽耶?是不是我们命终呢? 象王闻已,举目便见剃除须发的袈裟人,即为母象而说颂曰。“被殑伽沙等,诸佛法幢相,观此离诸恶,必不害众生。”牠说:你错了,这些人穿着袈裟,是在恒河沙数那么多诸佛种的善根,他们穿的衣服,就是一切诸佛的法幢相,就是这袈裟,他们已经离了诸恶,怎么还会害众生呢?这是象王说的。这母象就答复牠:虽知被法服,而执持弓箭,是恶旃荼罗,乐恶无悲愍。对他们不能悲愍,他们就喜欢作恶事的,这些都是恶旃荼罗,虽然是披着法服,披法服怎么会拿着弓箭呢?他们是假的吧! 大象王又说,又复说颂曰:“见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牠说:不管他们吧!只要看见袈裟,这就具足慈悲。披袈裟的人都是慈悲的根本,一定慈悲一切众生的。“此必归佛者”,这些人一定是归依佛的,一定是佛弟子。“愍念诸众生”,慈愍哀念一切众生的,“汝勿怀疑虑”,你不必过份疑虑,“宜应速摄心”,你把你的心收摄回来,不要这样想。披此法衣的人都是想渡生死海的,要了生死的,怎么会害众生呢? “时旃荼罗即以毒箭,弯弓审射,中象王心。母象见之,举声号咷,悲哀哽噎,以颂白言: 被此法衣人 宜应定归佛 威仪虽寂静 而怀毒恶心 应速蹋彼身 令其命根断 灭此怨令尽 以射天身故 时大象王以颂答曰: 宁速舍身命 不应生恶心 彼虽怀诈心 犹似佛弟子 智者非为命 而坏清净心 为度诸有情 常习菩提行 时大象王心生悲愍,徐问人曰:汝何所须? 彼人答曰:欲须汝牙。象王欢喜,即自拔牙施旃荼罗,而说颂曰: 我以白牙今施汝 无忿无恨无贪惜 愿此施福当成佛 灭诸众生烦恼病” 正在说的时候,这个旃荼罗的恶人就用他的毒箭弯弓射中象王心,射到那个象的心脏。“母象见之,举声号咷,悲哀哽噎,以颂白言:被此法衣人,宜应定归佛,威仪虽寂静,而怀毒恶心。”他的威仪看起来很好的,可是心太坏了。“应速蹋彼身”,母象说,我把他们杀了,“令其命根断”。把他杀了,就是命根断了。“灭此怨令尽”,这种怨恨心,我非把他灭了不可,消灭他们,我这个恨心才能消失,怨才消失。大象王不许,以颂答象母:“宁速舍身命,不应生恶心。”劝这母象说:你千万不要生恶心,我舍身命可以,“彼虽怀诈心,犹似佛弟子。”他虽然不是真佛子,他是欺诈的,但是他相似。为什么呢?他披佛弟子的衣。“智者非为命”,有智能的人绝不会保护自己这个生命,“而坏清净心”,坏了我们的清净心,身命舍了,没有关系,清净心是不能坏的。“为度诸有情,常习菩提行。”这就要发菩提因,修菩提行,有清净心就是菩提行,一定能证菩提果。 “时大象王心生悲愍”,它对射它的人,不只不伤害,反倒悲愍他们。“徐问人曰”,徐就是慢慢的、柔和的、善顺的,“汝何所须?”问说你们为什么要射我,你们需要什么呢?彼人答曰,这旃荼罗就答复牠说,“欲须汝牙!”想要你的牙,象王听见很欢喜,就自己拔牙,施予旃荼罗,就布施给他们了。“我以白牙今施汝,无忿无恨无贪惜”,我没有贪心,我对我的身体没有贪心,我也不顾惜,你射我,我也不愤恨你,不怨恨你。我的目的是愿以我布施你这个牙,以这个布施的福德当成佛,我将来一定能成佛,也能以这个功德灭众生一切的烦恼病。我发愿让一切众生烦恼都灭掉,病苦都灭掉。 “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象王,虽受无暇傍生趣身,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能弃舍身命无悋,恭敬尊重着袈裟人,虽彼为怨,而不加报。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实是愚痴,怀聪明慢,谄曲虚诈,欺诳世间,不见不畏后世苦果。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诸弟子所,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决定当趣无间地狱,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 这象王本来是畜生,受的傍生畜生。“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能弃舍身命无悋。”弃舍身命不悋惜,不怨恨,而能恭敬尊重着袈裟人,恭敬这个穿袈裟的,这袈裟就是忍辱衣。袈裟的涵义很多。“虽彼为怨而不加报”,他射死它,它应当仇恨,应当怨,但是它不报复。如果以象王之力报复他,这五个人是不得活命的。 “然未来世有剎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实是愚痴,怀聪明慢,谄曲虚诈,欺诳世间,不见不畏后世苦果。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法器就是持戒弟子,非法器就破戒弟子。 不论法器非法器破戒的比丘,一切的俗人,不论国王大臣庶民都算上,如果对比丘的呵骂,恼乱,鞭打乃至系闭牢狱,乃至断命,这个就是破坏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诸佛的佛法,灭正法眼藏,那就犯大罪。“决定当趣无间地狱”,决定下地狱的,而且善根永断。这种的罪恶,相续不断的,像火一样,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这种罪恶、这种的事情,一切有智慧的人绝不作,远离这种恶事。 “彼既造作如是重罪,复怀傲慢,诳惑世间,自称我等亦求无上正等菩提,我是大乘,当得作佛。譬如有人自挑其目,盲无所见,而欲导他登上大山,终无是处。于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亦复如是,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诸弟子所,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趣无间地狱。” 假使有的剎帝利王乃至于婆罗门剎利门人等,作了这个罪,他自己还是很傲慢的。“诳惑世间”,怎么样诳惑呢?“我等亦求无上正等菩提”,我们也是求正等菩提的。还说什么呢?“我是大乘,当得作佛”,这就是欺诳。他作了恶事,还骗人说,自己是学大乘法的,不着于相,诸法皆空,诳惑世间。 “譬如有人自挑其目,盲无所见,而欲导他登上大山,终无是处。”如一个人把自己的眼目搞瞎了,完了,他还要当导师,还要领导别人上山,这可能吗?无有是处,绝对不可能。 上面是譬喻,现在就是说法。于我的法而出家者,在我法中出家的,依法而出家的,或者是法器,就是清净比丘。或者非法器,也就是破戒比丘,在我这“诸弟子所,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趣无间地狱。”这都是重复的,每句的前面、后面都是相同的,只有中间几句的情节不同而已。 “彼既造作如是重罪,复怀傲慢,诳惑世间,自称我等亦求无上正等菩提,我是大乘,当得作佛。彼由恼乱出家人故,下贱人身尚难可得,况当能证二乘菩提,无上大乘于其绝分。” 他欺骗什么呢?这就是欺骗的言词。这种人都是欺骗世间的,他还能成佛吗?他恼乱出家的人,连得个下贱人身再来转人,都不可能,都得不到, “尚难可得”,他还要说得二乘的菩提,乃至于大乘的究竟菩提?对他而言,这是绝不可能的。 “又善男子!过去有国名般遮罗,王号胜军,统领彼国。时彼有一大邱圹所,名朅蓝婆,甚可怖畏,药叉罗刹多住其中,若有人见,心惊毛竖。时国有人罪应合死,王勅典狱缚其五处,送朅蓝婆大邱圹所,令诸恶鬼食噉其身,罪人闻已,为护命故,即剃须发,求觅袈裟,遇得一片,自系其颈,时典狱者如王所勅,缚其五处送邱圹中,诸人还已。” “过去有国名般遮罗”,这是印度十六个大国之一,叫般遮罗国。这个国王,号胜军,他是这个国的国王,统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有一个地方名朅蓝婆,翻成中文就是大邱圹。什么叫大丘圹呢?大邱圹就是坟冢,也就是人死了之后,丢到没有地主的地方,也叫乱坟,谁都可以葬的。而且是荒野,人烟稀少。“大邱圹所”,就是朅蓝婆。“甚可怖畏”,那个地方非常可怕,人是不到那个地方去的。罗剎、药叉,都会到那个地方去,都在那个地方居住。假使有人看见那个地方,到那处所,心里会害怕,汗毛都竖起来了,“心惊毛竖”。 这个时候,这个般遮罗国,胜军王,有人犯了罪,这个罪应当处死,那国王就告诉执法者、典狱,把他系缚五处,两手两脚,把两手绑开,两脚拿绳子穿上,把脖上穿上,这叫五处。就把他捆绑起来,送到这个大圹所,也就是朅蓝婆的大圹所,让这些恶鬼把他吃了,就算了,不要杀害他。因为这个国王,他不杀害众生,就把这个罪人丢到那圹野,施给鬼神。 这个罪人,他听见了国王把他送到这个地方,大概是听到袈裟的殊胜,他就把头发剃了,化身为沙门,“求觅袈裟”,想找一件袈裟也没有找到,只得了一片,一片的袈裟,就只有一条袈裟,或者朽烂的袈裟。得到这么的一片袈裟,把它系到脖颈,那个典狱者就把他送到邱圹的地方。 这些人都回去了,到了夜间,这圹野地方的鬼神,白天是不会来的。鬼神是畏避太阳的,阴气是敌不住太阳的阳气。虽然我们怕鬼,其实鬼也怕人,特别是我们佛弟子,自己看不见自己的光明,鬼神看见他,但是他没有信三宝,也没有护法神加持,他身上的热能、火力、阳气,那鬼神是惧怕的。鬼怕人,人也怕鬼,人听到鬼就害怕,其实鬼怕人。你没作亏心事,哪怕鬼敲门,你作了,有事才害怕。而且正人君子不怕鬼,什么都不怕,你的心不正就怕。作了好多亏心事,对不起人的事,你心里就有鬼,你怕那鬼,是你心里的鬼,就是这个涵义。 “至于夜分,有大罗刹母,名刀剑眼,与五千眷属来入冢间。罪人遥见,身心惊悚。时罗刹母见有此人被缚五处,剃除须发,片赤袈裟系其颈下,即便右绕,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人可自安慰 我终不害汝 见剃发染衣 令我忆念佛 时罗刹子白其母曰: 母我为饥渴 甚逼切身心 愿听食此人 息苦身心乐 时罗刹母便告子言: 被殑伽沙佛 解脱幢相衣 于此起恶心 定堕无间狱 时罗刹子与诸眷属,右绕此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 忏悔染衣人 我宁于父母 造身语意恶 于汝终无害” 到了夜分,鬼神就来了。“有大罗剎母,名刀剑眼,与五千眷属来入冢间”,就到了这大圹野坟地。罪人遥见身心惊悚,吓坏了。这个罗剎母见了有一个“被缚五处,剃除须发”,还有一片赤袈裟缠在颈子下面,她很恭敬,即便右绕三匝,就像我们到佛殿里似的,右绕三匝。在大陆上,我们每逢进殿的时候,大殿一定是通的,一定许你绕的,不像我们这个殿,你从后头是绕过不去的。把殿佛像设到中间,围绕塔,一到塔里,塔的四边都绕绕三圈,或者七圈,你的福田就无量了。绕后,才能顶礼。进了门,第一个动作,就是围塔围绕三圈,绕塔而经行,这是佛的制度。所以这个罗剎母,她就随着这个一片袈裟人,绕了三圈,绕完了之后,“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说偈赞颂。 “人可自安慰,我终不害汝”。不要害怕,你自己可安安稳稳的,我因为见了你,“见剃发染衣,令我忆念佛。”我就想起佛,你不要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但是他的儿子,他的五千眷属就不同了。罗剎子就跟妈妈说,“白母言”,母亲!“我为饥渴”,我现在又渴又饿。饥就是饿,渴就是想饮水。“甚逼切身心”,我的身心很不安。“愿听食此人,息苦身心乐”,你可以允许我把他吃了。 罗剎母就告诉他儿子说,“罗剎母便告子言: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于此起恶心,定堕无间狱。”你可不能生起这个念,这是恒河沙诸佛的解脱衣,幢相衣是法幢,很殊胜的。于此相生起恶心,“定堕无间狱”,你一定要堕无间狱的,不要生起这个心。罗剎子跟这些眷属一听到罗剎母这样说,他们都学罗剎母,就围着这个人右绕三匝,而“尊敬顶礼合掌恭敬说颂曰:忏悔染衣人,我宁于父母,造身语意恶,于汝终无害。”说你放心,我们不会害你的,假使说对我父母的话不听,乃至于抵触我父母都可以,但是对你,我们不敢伤害你。为什么呢?你穿的是忏悔的染衣人,你是忏悔者,求道者,佛弟子! “尔时复有大罗刹母,名驴骡齿,亦有五千眷属围绕,来入冢间。时罗刹母亦见此人被缚五处,剃除须发,片赤袈裟系其颈下,即便右绕,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 人于我勿怖 汝颈所系服 是仙幢相衣 我顶礼供养 时罗刹子白其母曰: 人血肉甘美 愿母听我食 增长身心力勇猛无所畏 时罗刹母便告子曰: 人天等妙乐 由恭敬出家 故供养染衣 当获无量乐 时罗刹子与诸眷属,右绕此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 我今恭敬礼 剃发染衣人 愿常于未来 见佛深生信” 除了罗剎母的名字,跟前面的不一样,其它的都是相同的,都是重复的。还有赞叹的偈子,略微的有点出入。 “人于我勿怖,汝颈所系服,是仙幢相衣,我顶礼供养。”罗剎母看见这个犯罪的人,他颈上有一片袈裟,所以就对他说,你不要害怕,不要恐怖,我是恭敬你颈项上所系的袈裟服。这袈裟服是诸大仙,也就是诸佛,是法幢相的衣,我是顶礼供养的,也就是忆念佛的意思。 罗剎母是这样子,罗剎子也是想请求他母亲允许吃这个人。“人血肉甘美,愿母听我食,增长身心力,勇猛无所畏。”这个罗剎母的儿子就向他的母亲要求说,人的血和肉是很甘美的,这是就鬼来说的。“愿母听我食”,这个“食”,就是吃,希望你听我,准许我吃他,吃了之后增长我的身心力量,我就不害怕,勇猛无所畏。 那个鬼子母就告诉他说:“人天等妙乐,由恭敬出家,故供养染衣,当获无量乐。”人天之所以能够得到人天的福报,享受种种微妙的快乐,这是由于恭敬出家人,所以供养这个穿袈裟的人,可以获得无量的快乐,因此你不能吃他。 经过罗剎鬼子母这么一说,那罗剎子,还有他的五千眷属,也右绕这个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我今恭敬礼,剃发染衣人,愿常于未来,见佛深生信。”这就是他发的愿。这个鬼子跟这些眷属发愿说,我现在恭敬这个剃发染衣的,愿未来的时候,我再转世的时候得遇见佛,见佛的时候能生起清净的信心,脱离苦海,不再轮转。 “尔时复有大罗刹母,名鬇鬡发,亦有五千眷属围绕,来入冢间。时罗刹母亦见此人被缚五处,剃除须发,片赤袈裟系其颈下,即便右绕,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大仙幢相衣 智者应赞奉 若能修供养 必断诸有缚 时罗刹子白其母曰: 此人身血肉 国王之所赉 愿听我饮噉 得力承事母 时罗刹母便告子言: 如是染衣人 非汝所应食 于此起恶者 当成大苦器 时罗刹子,与诸眷属,右绕此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 汝是大仙种 堪为良福田 故我修供养 愿绝诸有缚” “大仙”是指着佛说的。佛的这件衣,像宝幢一样的,竖立这种相,这是什么意思呢?是离苦得乐的。有智能的人应赞叹供养恭敬。若能够修供养者,他就能断一切缚,这个缚有很多,若说出来就是二十五缚,三界二十五有,都可以束缚你,乃至于我们说烦恼,八万四千烦恼,这都是束缚你的,要有断烦恼的意思。谁若能够对于出家众能供养,一定能断这个结使、断烦恼。罗剎子也是向他妈妈要求吃这个人。“此人身血肉”,他身上所具足的血和肉,“国王之所赍”,是国王赐给我们吃的,把他搁到这儿。 “愿听我饮噉”,就是要求母亲听我,把他吃了。“得力承事母”,我身心健康,有力量,我好孝敬您。罗剎母便告诉她的儿子说:“如是染衣人,非汝所应食,于此起恶者,当成大苦器。”剃发染衣的是你不应该吃的,不但不应该吃,你要是对于这个生起恶念,生起恶心,你会变成受苦的。器是器皿,器皿是盛物的,这个器皿是盛苦的。法器就是盛法的,这是形容词。 “时罗剎子与诸眷属”,也是听罗剎母的话。“右绕此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汝是大仙种,堪为良福田,故我修供养,愿绝诸有缚。”“愿绝诸有缚”跟“必断诸有缚”,都是一样的,每个偈颂都是一样的意思,只是词句略微改变一下。 其实这些颂,只说明一个问题,对待出家染衣,是尊重那件衣,并不是那个人,罗剎都是有神通的,他知道这个人是犯罪份子,但是他披上这件衣,就不能伤害他的命,伤他的命就是毁灭佛的幢相,是这样的一个涵义。 “尔时复有大罗刹母,名刀剑口,亦有五千眷属围绕,来入冢间。时罗刹母亦见此人被缚五处,剃除须发,片赤袈裟系其颈下,即便右绕,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汝今被法衣 必趣涅槃乐 故我不害汝 恐诸佛所呵 时罗刹子白其母曰: 我常吸精气 饮噉人血肉 愿听食此人 令色力充盛 时罗刹母便告子言: 若害着袈裟 剃除须发者 必堕无间狱 久受大苦器 时罗刹子与诸眷属,右绕此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 我等怖地狱 故不害汝命 当解放汝身 愿脱地狱苦” 赤色是红颜色的,但是佛在世的时候,他的衣都是染坏色衣,不是正红,像喇嘛所穿的衣服,都是紫红,黄的也不是正黄。到中国来了之后,我们穿的衣服变成了正红、正黄。这是因为当时的国王,也就是剎帝王,他要这样作的,尊重他的意思,僧人都改了。但是我们出家人穿这个服装,方袍圆领,这是汉朝一般人穿的。 还有,我们的寺庙叫寺,那是汉朝官府的名字,那是办公的地点,政府的衙门。那时候,国外来的、印度来的都到鸿卢寺,等于是外交部招待所一样的,那里有很多房舍要招待他们。因此,建这个庙也不叫寺庙,也不叫僧伽蓝,就叫寺。寺,本来是汉朝的鸿卢寺,政府的各厅、各院,都叫寺,知道这个意思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的情形跟经文的涵义,有点差异。这个赤袈裟,就是红颜色的袈裟。袈裟衣,翻为解脱服,穿了这件衣服就解脱了。 但现在解脱不了,穿上衣的还是没有解脱,就好像我们前面讲,很多破戒比丘,佛还听许让你供养,还要维护他,不准伤害他。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也能给人看见比丘的形相,给人作福田的意思。现在,有时候连坏比丘也看不到了。末法在一万年以后,这些佛法僧三宝的相状没有了。大陆上曾有三十多年的时间都没有了。 所以这刀剑口的鬼子母,也如是。这罗剎母,我们都翻鬼子母,罗剎母有五千眷属围绕来入这个冢间。罗剎母见了这个人,缚五处,也是把一片赤袈裟系在颈上,右绕尊重顶礼合掌恭敬。 “汝今被法衣”,这就是修道的法衣。如果我们受了三归五戒的,五戒许可,需要一个礼忏衣,那也叫法服,这是佛所制定的,但是中间的只有五条,中间没有横条,有横条是表示什么呢?像田地一样的,那就是福田,给众生种福田的。你看见这个衣,你就种福田,如果能够礼拜,福更大一点,供养的福更大一点。而且只要你眼睛见到这件衣,就种下善根,所以叫法衣。 “汝今被法衣”,不管你是假的也好,真的也好,只要你被了,“必趣涅槃乐”,将来一定证得佛果,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故我不害汝”,因此我才不会伤害,“恐诸佛所呵”,我要是伤害你,诸佛就呵责我,或者谪罚我,我就受了罪。 “时罗剎子白其母曰:我常吸精气,饮噉人血肉,愿听食此人,令色力充盛。时罗剎母便告子言:若害着袈裟,剃除须发者”,你要是害出家人,“必堕无间狱,久受大苦器。”那就成了一个盛苦的器皿,长久受这个苦毒。 “时罗剎子与诸眷属右绕此人,尊重顶礼,合掌恭敬而说颂曰:我等怖地狱,故不害汝命,当解放汝身,愿脱地狱苦。”我们因为怕受地狱苦,恐怖地狱的苦难,所以不会害你的命,不然我们是要吃你的。“当解放汝身,愿脱地狱苦。”我把你放了,那么回向我自己,将来就再不受地狱苦了。 “时诸罗刹母子眷属,同起慈心,解此人缚,忏谢慰喻,欢喜放还。此人清旦疾至王所,以如上事具白于王。时胜军王及诸眷属闻之惊跃,叹未曾有,即立条制,颁告国人:自今以后于我国中,有佛弟子,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但剃须发,被服袈裟,诸有侵陵,或加害者,当以死罪而刑罚之。由之因缘,众人慕德,渐渐归化,王赡部洲,皆共诚心,归敬三宝。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噉血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 这包括前面所说的很多罗剎母子及其眷属,“同起慈心”,这个“同”字就是大家都生起了慈悲心。“解此人缚”,把五处的绳索或者刑具都给他解了。“忏谢慰喻”,同时忏悔、欢喜、慰问他。“欢喜放还”,说你回去吧,就把他放走了,这是夜间的事。 “此人清旦疾至王所”,清旦就是早晨,到了清晨,他还没有死,他很快速的,疾是迅疾,到了国王的地点,到了王宫里面。“以如上事具白于王”,把他昨天所遭遇的,罗剎母子没有害他的事,向国王说。 “时胜军王及诸眷属闻之惊跃”。这胜军王就是制裁他的国王,还有大臣,眷属,听到这个人这么一说,惊奇的不得了。“叹未曾有”,惊叹的意思,“即立条制”,要立条规。我们现在就是立了宪法,增加这个条款,召告于天下。“自今以后于我国中有佛弟子,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无戒就是他并未出家,因为要避难,离脱恐怖感,才找了袈裟,没有找到,只找到了一条,就是那一片袈裟救了他,这是无戒者。单是剃除须发的、被服袈裟的,不许任何人侵害他,陵辱他。如果你侵害他了,或者加害这个剃除须发的、被服袈裟的人,当以死罪而刑罚之。这是胜军王所订的法律。 “由之因缘,众人慕德,渐渐归化,王赡部洲”,这个胜军王由于他这样作,订了这种法律,就免除了死刑,免除死罪。这可不是对一切人,而是对出家人,要恭敬,要礼拜,要敬礼。因为有这么一个因缘,其它的国土,或者人民都渐渐仰慕他的道德,渐渐归化他。这个胜军王,他这样作了,所以渐渐的,提高了他的国王势力。 归化,我们大家都知道,到了加拿大,要入人家的国籍,这叫归化,你要宣誓的,还得赌咒。我在纽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归化回来的道友跟我说:“今天那个考核的人,问他说,假使说我们要跟中国打仗,跟你中国人打仗,我们派你去打仗,你去不去?”我说:“你怎么答复的呢?”他答复:“去嘛!当然去。”我说:“你这样答复,非佛弟子。”他很惊奇问:“我应该怎么答复?”我说:“你应该答复,我希望你不打仗。你派我打仗,我不去,不归化了,就算了。”为了罗剎鬼子母,要你归化,你也归化他,大家想一想,你可能不会被问到这种问题,但也许会有问到这个问题的机会。 凡是危害人的事,我不会作,畜生我们也不作。要我们去杀畜生,我们也不会去杀。连罗叉、夜叉,最恶的鬼,他都这样的,何况我们是人?无论你入哪一个国籍,让你去杀中国人。你能发这个愿吗?注意,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失掉未来好多的幸福。要是认为这是说话,没有关系。唉!你可不要以为只是说话,入籍时候的宣誓不是发愿,而是誓愿。宣誓完了,你不去作,你就是妄语,去作了,你又伤害人,连伤害畜生都不可以。 “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罗剎,虽受无暇饿鬼趣身”,“无暇”就是使学佛法的人没有闲暇,身体的受苦无暇。像道友们,有时都是无暇的,受无暇的这个灾难,自己想修行,不可能的。 “无暇”,有好多人发愿圆满听完这部经,一座不缺,不可能的。你还得作事,作事你就得离开这儿。或者因为病苦离开,或者因为事情离开,或者公司忙离开,不能听,这是懈怠、不精进,那是过去的业,或者因为业障,障住了,没有办法,这是小事。勇猛精进一下就能作到的。“八无暇十圆满”,想求得这么一个人身,都不可能的。 以我为例,我住了几十年的监狱,我还是想学佛法,礼拜、忏悔都不可能了,没有那个机会给你,这叫无暇。你想得个圆满身,很不容易的。他本来是当了罗剎鬼,已经无暇,是饿鬼。他能够见着这人而不吃,这是很不容易的。他是依靠吸人精气、饮噉血肉的,他的恶心是非常的猛厉,他没有什么慈悲的观念。而观一个没有戒的剃除须发的,只以一片袈裟挂颈的人,他还能右绕,还能尊敬他,顶礼他,恭敬赞叹,消除损害心了。 “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痴傲慢,断灭善根。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这些旃荼罗人作恶,比罗剎、药叉还过份。“愚痴傲慢”,他没有智能,自己没有智能,还是很骄傲。“断灭善根。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法器就是清净的好比丘,非法器就是破戒的比丘,但是他只要剃除了须发,被服袈裟的诸弟子所,在他们的前面,“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在三世佛前犯了最大的罪恶,断灭善根,过去有点善根,经过这次就断灭了。“焚烧相续”,这是形容词。“一切智者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要是犯这种罪的时候,那是决定了,下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昔有国王,名超福德,有人犯过,罪应合死,王性仁慈,不欲断命。有一大臣,多诸智策,前白王曰:愿勿为忧,终不令王得杀生罪,不付魁脍令杀此人。时彼大臣,以己智力,将犯罪人,付恶醉象。时恶醉象,以鼻卷取罪人两胫,举上空中,尽其势力,欲扑于地,忽见此人裳有赤色,谓是袈裟,心生净信,便徐置地,忏谢悲号,跪伏于前,以鼻抆足,深心敬重,瞻仰彼人。大臣见已,驰还白王。王闻喜愕,叹未曾有,便敕国人加敬三宝。因斯断杀,王赡部洲。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醉象,虽受无暇傍生趣身,而敬袈裟,不造恶业。” 这都是讲故事的,在故事当中,启发我们生起信心。过去有位国王,国王的名字叫超福德,有人犯罪,“罪应合死,王性仁慈,不欲断命”,他不肯杀这些罪人,不欲断命,就是免除死刑的意思。虽然犯了很大的过恶罪,应该受死刑的,就把他放逐。 “有一大臣多诸智策”,有一位大臣很有智能、有策略,他就向这位超福德国王说,“愿勿为忧”,国王!你不要为这个发愁,我会令王得到不杀罪,也就是虽然不杀,但也能够处罚他。 “不付魁脍,令杀此人”,“魁脍”就是刽子手。这位大臣,就以他的智能力,把这个犯人,“付恶醉象”,要一个畜生去执法,这只象是很凶的,拿酒把这个象灌醉了,人醉了都会失掉人性,那象醉了也失掉它的本性。这只象就用鼻子把这个罪人,“卷取两胫”,两胫就是两跨股那样子,把他卷起中间,“卷举空中”,用象鼻子把他举高高的。 “尽其势力”,那只象使尽了力气,想把他扑到地下来,把他从高处摔下来。但是这只象忽然发现这个人身上穿的衣服是红颜色的,“忽见此人裳有赤色”,裳就是衣裳,他的服装有颜色,它以为是袈裟,这个恶醉象就生起净信心。“便徐置地”,就慢慢的轻轻的把他放到地下来。 “忏谢悲号”,这只象就向这个人忏罪谢过,悲哀的哭,号是大声的哭泣。“跪伏于前”,跪在这个人前面,“以鼻抆足”,拿它的鼻子蹭他的脚,蹭这个罪人的脚。“深心敬重”,“瞻仰彼人”。“大臣见已,驰还白王”,这大臣看见很奇怪,就向国王说。“王闻喜愕”,王也很惊讶,有这等事。 “叹未曾有”,赞叹希有。便“敕国人加敬三宝,因斯断杀。”这个国家从此断了不杀生,都持不杀戒。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醉象,虽受无暇傍生趣身。前面是饿鬼,这是畜生,三恶道的畜生都对披赤袈裟的罪人生起这么大的恭敬心,“而敬袈裟,不造恶业。”可是人并不是这样。 “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诸罪业,过恶醉象,愚痴傲慢,断灭善根。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未来是什么时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现在叫末法。现在的社会,事实是不是这样子?像我们有佛法的地方,还懂得什么叫三宝,没佛法的地方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三宝。厦门南普陀寺的塑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圣像,他两边塑的是护法,一个是帝释天,一个是大梵天,也就是大梵天主,也就是天主。我们看见那个相,其它的地方不像南普陀寺那么显眼,大梵天也是护持佛法的、请法的,专门护持佛法的。 我看过几个美国出家人,他们自己打工,赚了钱,赚到一定的程度,就到闭关中心去闭关,交壹万块钱闭三年三月三天。有的人,他下半天去打工,上半天去学法。没有三宝的国家,现在是还多,像大陆跟台湾是有三宝的,是不是对比丘恭敬呢?多数人还是恭敬的,还是有一些人不恭敬的。对于破戒的比丘,不修行的比丘,不修行的比丘尼,他是谤毁的。那就读读《大集十轮经》,如果信的话,可能要好一点,不信的话还是照样的,这是佛说的。这些人,乃至于王臣民,“心怀毒恶”,没有慈愍,他照样作,比那个恶醉象还厉害,断了善根。 依我法而出家的,或者是法器,或者非是法器,剃除须发的被法服的,诸弟子的不生恭敬,没有恭敬心,恼乱呵骂,甚至于鞭杖楚挞闭牢狱。这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是相当的多,那个时候对寺庙里的出家人,一律迫使你罢道还俗,一直到八零年落实宗教政策,才又恢复了。那寺庙又发放还给和尚,一落实政策,要找和尚,找不到了,就把那些还俗安家的和尚找回来。最初的时候,从八一年到八三年,是这样的情况,穿在家的衣服上班了,到了寺庙上班,袍子衣被上。有事被上,完了是下班。那袍子衣往那一挂,回家去了。现在就不行了,在八三年之后,政策更进一步落实,僧像僧,庙像庙,从这个时候才又恢复原状。 “若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成就如是第三恶轮。由此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这是总说的,上面并没有这样分,都是恶轮。 “复次善男子!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随恶友行,善根微少,广说乃至不见不畏后世苦果。见有所施四方僧物,谓诸寺舍,或寺舍物,或诸园林,或园林物,或诸庄田,或庄田物,或所摄受净人男女,或所摄受畜生种类,或所摄受衣服饮食,或所摄受床座敷具,或所摄受病缘医药,或所摄受种种资身应受用物,如是所施四方僧物,具戒富德精进修行学无学行,乃至证得最后极果清净苾刍所应受用。” 总说是不相信因果的报应。不过,讲民主的国家还是信因果的,只是不像佛教信得恳切。但是他要作好事,西方国家是保护动物的,不过,他不是彻底的保护,也不是持不杀戒的保护。但总是有好处的。他是保护这个禽兽,爱护畜生,那也有仁慈心,他对未来的苦果还有所畏惧的。这是指什么呢?上面是对人说的,现在是对物说的。这些恶人、恶王,他把这个供养四方僧人的物品,或者寺舍,或者寺舍物,或者是园林、园林物,或者庄田、庄田物,或于摄受的净人男女。这国王乃至大臣,夺僧伽物是相当的多。 大家如果到过北京,北京有一间潭柘寺,座落在北京的郊区,土地差不多有一半都是潭柘寺的。那时候在庙里吃饭的和尚大概有三千多人,七处吃饭,七处开梆,九处上殿。现在有些毁坏了,又重修了。 夺寺庙的田园,夺庙里的房舍,造了这个罪要受报的。净人男女是这样子,寺庙里都是女人,那么大的寺庙住的都是男人,怎么叫净人呢?他发心,作义工似的,在庙里住,在庙里吃,在庙里庄园里头作工,或者是照顾这个寺庙里头,打扫清洁卫生,或者放生,由他看守。像鼓山的园林那么多,山上果树,橘子树就有几万颗,得有人摘,有人经营,这都叫净人。寺庙煮饭的,作一切杂工的,都是净人。比丘不能作,比丘作是犯戒的。这是那个时候,现在都得自己作了,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都是自种自吃,和尚自己种地,自己烧饭,自己生活,这得随着我们国家法律的制度。凡是剥夺僧物的,你要受报的,一定会受报的。 在寺庙里还有很多的东西,或摄受畜生的种类,或所摄受的衣服饮食,或所摄受的床座敷具,或所摄受的病缘医药,或所摄受的种种资身应用物,如是的所施四方僧物,具戒富德精进修行,学与无学行,乃至于证得最后极果,清净苾刍所应受用。上面的这些物品,乃至于动植物,植物就是园林,动物属于寺庙的。有的寺庙还有驴马,因为他们有庄园,庄园一定有驴马,有牛,这都是属于寺庙的。 还有人家放生物,这个山场里头大多数都是山,就放到那山上。那山场是属于寺庙的,也就是和尚所属的一切。乃至于人,乃至于物,这些都属于有道德的、精进修行的、有学位没学位的,他们所共有享受的。“有学”,就是未证得四果,“无学”,证得四果位,到了无学位就是证得极果。这些是清净比丘所应受用的。 “彼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以强势力,侵夺具戒清净苾刍,不听受用,回与破戒恶行苾刍,经营在家诸俗业者,令共受用,或独受用。破戒苾刍既受得已,或共受用,或独受用,或与俗人同共受用。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旃荼罗沙门就是破戒比丘,如果大家看过〈影尘回忆录〉就可以知道。倓虚老法师去接法源寺,就跟那些恶比丘打官司,他们想掠夺法源寺的宝物。那就是清净比丘跟恶比丘打官司。那时候东北军还在东北,杨凌阁是归依倓老法师的,虽然有势力,倓老法师并没有那么作,后来还是把这间庙交给那些比丘。 这些恶比丘怎么样呢?他得了这些东西,或者是恶比丘共受用,或者是他自己独受用,或者与俗人、与那些净人、与在家人共同受用,或者与旃荼罗那些恶人共同受用。因为这个因缘就惹了护法神,护国土的那些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的,他们就生起瞋恚心。 于这个剎帝利,于这个“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剎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 佛不是咒诅他,佛是看见因果报应,他一定要受这苦难的。不然你会说佛也咒诅人,这就像读〈普门品〉的时候,如果拿毒药害人家,还自受,你自己就服用了。有人就问我说:“大悲观世音菩萨不慈悲!”我说:“为什么?”他说:“〈普门品〉说,毒药害人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还让他自己服毒药,让他自己受害。”我说:“这不是观世音菩萨的意思,你解释错了经义,那是他自受报。”像这里佛所说的是,不久便当肢体废缺,这是佛看到他要受这个报的。 乃至“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活着受点罪,那还是好受的,比无间地狱还好受多了,死后一定下无间地狱,这个道理要正确了解,不然会说佛咒诅这些人都下无间地狱,并不是这样的意思。佛看到他的报,佛都不能救他,犯了这个罪,佛所不能救。 所以,地藏菩萨最后发愿要救他,说了这么多,就是显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这是《十轮经》,专显地藏菩萨的大愿,地藏菩萨到这些地方,专救这些人。 “复次善男子!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随恶友行,善根微少,广说乃至不见不畏后世苦果。见依我法而出家者,聪睿多闻,语甚圆满,或能传通声闻乘法,或能传通独觉乘法,或能传通无上乘法,令广流布,利乐有情。彼于如是说法师所,呵骂毁辱,诽谤轻弄,欺诳逼迫,恼乱法师,障碍正法。” 前面的恶轮是夺僧伽物,这个恶轮是跟恶人挂钩,也就是不畏后世苦果的人挂钩。看见那依法而出家者,“聪睿多闻”,睿是明白的意思,是有智慧的意思。多闻就是佛法听的多,他就开了智能。 “语甚圆满”,圆满就是他说法,解释佛所说的法,使法住世,使人得利益,或者是能够传达通达的声闻乘法。下面就是语甚圆满的意思。或能传通独觉乘法,或能传通无上乘法,就是大乘法令广流布,使三乘法广宣流布,利乐有情。“彼于如是说法师所,呵骂毁辱,诽谤轻弄,欺诳逼迫,恼乱法师,障碍正法。”不许他说法,恼乱他。 “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由于这个因缘,令维护这国土的、维护这个国家人民的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的,于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剎帝利旃荼人,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愤恨。生了愤恨,这些剎帝利的旃荼罗王,不久就肢节废缺。肢节就是四肢残缺不全,或者出了车祸,或者从山上掉下来,或者去旅游,乃至于掉到水里去,都是肢节不全的表现。 现在这个也变化了!我有这一次朝五台山的时候,从江边上一直到寺庙里这么长的路,两边尽是讨口的,那种种形相,你看了,会使你害怕。或者半边脸,或者一个眼睛,或者是那拐的也不同,左边手是抓的,右边腿又是撇的,种种奇形怪状,你想象不出来。现在没有了,是不是作恶的没有了?这种现象没有了呢?不是,以前可能是菩萨的示现,让你到那个地方知道忏悔,看见那形相。现在因为把那个地方当成商业来作,这些人就没有了,就看不见了。 由于这个因缘,使这个国家不得安宁,那些护法神不护法了。这个国家的怪事横生,自军他军,互相战争,灾疫流行,人民心里不安定,乃至于他们不久就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可以说跟现在的植物人差不多,痛切难忍,命终的时候一定生到无间地狱。 “复次善男子!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随恶友行,善根微少,广说乃至不见不畏后世苦果。见有所施四方僧物,寺舍庄田,人畜财宝,花树果树,染树荫树,香药树等,及余资身种种杂物。我诸弟子,具戒富德精进修行学无学行,乃至证得最后极果清净苾刍所应受用,彼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以强势力。或自逼夺,或教人夺,或为自用,或为他用。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这是随恶友行的,受那个恶人的挑唆,恶人的教导,乃至于不畏后世的苦果。见所施给的四方僧物,寺舍的庄田,人畜的财宝,花树果树染树荫树香药树等。染树结的果子是酸的,这种树有两种作用,那树生的果子可以染衣服,可以染色。 这都是重复的,中间稍微改变一点。在事上、境上,略微改变一点。前后的经文都是一样的。这是跟恶人一起互相夺僧物的。 “复次善男子!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善根微少,无有信心,谄曲愚痴,怀聪明慢,言无真实,远离善友,随恶友行。于诸圣法,心怀犹豫,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常乐习近诸恶律仪,好行杀生,乃至邪见,而怀傲慢,诳惑世间,自称我是住律仪者。彼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种种方便,毁灭我法,于归我法而出家者,数数瞋忿,呵骂毁辱,拷楚禁闭,割截肢节,乃至断命。我所说法,不肯信受,坏宰堵波,及诸寺舍,驱逼苾刍,退令还俗,障碍剃发被服袈裟,种种驱使,同诸仆庶。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 自认为很聪明,说话不真实。“言无真实”,不说真话。我们有些信佛的弟子道友们问:“师父我们作生意,不说假话,不打点妄语,生意没办法作。”我说:“我还没有到美国的时候,我没办法答复你。到美国之后,我看美国作生意的人,超级市场里头,没有人谁给你说话,你不用问价钱,他都标好了,你要买,你就拿,没有价钱可讲的,你要买就买。”他说:“总批发的要讲!”我说:“那个卖东西的人,他是总批发,他就是到那儿去订一批货,他也讨价还价的。”我说:“那也不是非说瞎话不可,你如实说,不一定非说瞎话才能赚钱。”那就是给他这个信心,不打折扣。如果现在我们所听到的,不论作生意,乃至不作生意的,他能跟你多说几句真话? 师父该不会说假话吧?这里有恶行沙门,还有旃荼罗沙门,言无真实,妄言绮语很难断。为什么呢?因为他“远离善友,随恶友行,于诸圣法,心怀犹豫。”他对佛法怀疑,他问:“佛说那话是真的吗?”还有一种说法,佛是两千多年前说的,现在已经不管用,现在是什么时代?还说两千多年前的话呢?我说:佛说的贪瞋痴,打妄语就是诈骗。这个时代,不论哪一个国家,你要是把钱骗了,犯罪不犯罪?诈骗犯罪不犯罪?也不可以。说假话还可以吗?欺骗不可以!还是崇尚诚实。杀盗YIN更不说了,杀盗YIN,在任何时代、任何朝代、任何国家,怎么改,杀盗YIN都是犯罪的。 “随恶友行”,他的善心没有了,他的心变成恶心,他对佛所教导的不大相信。“心怀犹豫”,不大相信。我们有好多道友,在这个问题上,心怀犹疑。有这个意念,在修行当中,他经常怀疑,不能诚恳的信。那你所修的、所行的,想证圣果、断烦恼,就很困难。虽然种了善根,还不晓得要经过好多年、好多世,得渐渐磨炼。如果你心里诚恳的,你就占了便宜,很快就能够得度,不一定说是马上证果,你三生两生,渐渐的都可以进入,你就能入门。 现在我们都是在佛门外,好像是信佛,实际上没有入门。原因是什么呢?“心怀犹豫”。这就像人喝水似的,是热的还是冷的,你自己会知道。不过,佛是这么样说的,我们要相信佛的话,也是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因为没有见到,就不恐怖。好多人是见到才害怕,见到害怕的时候,晚了,来不及了。后悔,悔之晚矣!不要犹疑。你能够分辨出来什么是恶友?什么是善友?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善恶总该知道,好人、坏人总该知道吧? 但是有些人外在作的是善相,心里却是很恶,你就不容易知道。你要多念,多求佛菩萨,占察轮上说:“我亲近这个师父,他是不是内里头有圣行?他是不是真正的一个好师父?”你可以知道的! 这是《占察经》说的,你不要说是梦参法师说的,这样大家又骂我。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卷说得很清楚,你要想亲近他,或者是跟这个人交朋友,作为善知识,你看他是不是善知识,善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 要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算是善知识?我们不要求太严,现在是末法,没有办法,总要好一点的!你先掷一个占察轮,若这个人你不能亲近,他内在没有实德,现在示现的都是假相;或者这个人你可以亲近,你能得到利益,《占察经》说得很清楚,你占一下子,就知道了。 “常乐习近,诸恶律仪”,恶律仪就不是佛制的律仪。恶律仪,我们举个例子,要祭天,祭神,要杀猪杀羊,甚至杀鸡。这叫邪知邪见。好行杀生邪知邪见,“而怀傲慢,诳惑世间,自称我是住律仪者”,自己还说自己是持戒的。 “彼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种种方便,毁灭我法”。他想种种方便,总想毁灭佛法,甚至于他也说药师法,也讲《药师经》,也拜药师忏,总要把邪知邪见加进一些。把道教的,乃至邪道的,巫教的,他都要加进一些。那么渐渐的,使众生分别不出来,哪是真,哪是假,哪是佛教,哪是道教,分不出来,这就是毁灭。 “于归我法而出家者,数数瞋忿,呵骂毁辱,拷楚禁闭,割截肢节,乃至断命。”我所说的法,不肯信受,“坏窣堵波”,也就是坏寺庙。“及诸寺舍”,这个寺庙是专指塔的,底下叫寺舍,也就是寺庙的精舍,这是翻译的。佛经的梵文,绝不是寺,这是我们翻译的。阿兰若,或者僧伽蓝,之所以翻译成寺,因为我们中国是用寺来形容。“驱逼苾刍,退令还俗”,不止现在,在唐朝的时候,唐武宗就开始驱逼比丘还俗。 “障碍剃发,被服袈裟”,不许你出家,就是种种驱使。“同诸仆庶”,把驱使出家人,驱使沙门,当成奴仆一样,这都是事实。 “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 这些话,那些人永远听不到,听到也不信。《大集十轮经》,他能听得到吗?他听不到。过去讲大乘法的,说这些话好像是也恐怕得罪人。当时要得罪那些国王,得罪那些大臣,这里头包括沙门、婆罗门,乃至于信奉佛法的,都包括在内,都应当检查,是不是有这些事?这部经开演的时候很少,我们就照经上这样说。 “善男子!若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上所说十种恶轮,或随成一,或具成就,先所修集一切善根,摧坏烧灭,皆为灰烬,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此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当来世,下贱人身尚难可得,况当能证二乘菩提,无上大乘于其绝分。如是恶人,大乘名字尚难得闻,况当能证无上佛果。是人究竟自损损他,一切诸佛所不能救。” 那十种恶轮说完了,这里头没有分,而是总的。“或随成一,或具成就”,十轮都有,或者只有一个,那么你所修习的“一切善根,摧坏烧灭”,以前的善根都被你这个恶轮毁灭了。 “皆为灰烬,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此剎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当来世,下贱人身尚难可得”。想再转人身是不可能的,要转下贱人也办不到。况当能“证二乘菩提,无上大乘与其绝分”,他就沾不到边,对佛法沾不到边。 “如是恶人,大乘名字尚难得闻”,连大乘的名号,《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乃至于《金刚经》、《地藏经》、《大集十轮经》,一切经的名字都闻不到,连经的名字尚难得闻,还能够证到佛果吗?“是人究竟自损损他”,就是自害自己也害他人。 “一切诸佛所不能救”,要具足这十恶轮,随具一轮,佛都没有办法救你。不过,地藏菩萨就到这个地方来救你。你下无间地狱,地藏菩萨就在地狱等着你,到那儿救你。是不是无间地狱的众生,地藏菩萨一说法,他就听见了?也不见得信,还得结个缘。过去无量生都没有这个因缘,那没因也没有缘。破戒比丘,就是有这点好处,他跟三宝结了缘,他真正信受了,还有余威,还有余德,还有这个种子。所以,佛说他还能得救,你不要对他轻视,是这个涵义。 “善男子!譬如有人压油为业,一一麻粒皆有虫生,以轮压之,油便流出。汝当观此压麻油人,于日夜中杀几生命?假使如是压麻油人,以十具轮相续恒压,于一日夜,一一轮中,所压麻油,数满千斛,如是相续,至满千年,汝观此人杀几生命?所获罪业宁为多不?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所杀无量无边,所获罪业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唯佛能知,余无知者。” 大家可能看过榨油的油轮。二麻粒,就是一颗一颗的,或者芝麻,或者菜籽。那个麻粒都上面有都会生虫子,很小很小的,你的肉眼很难看到,而且很多。他拿那个轮去压,或者菜籽,或者芝麻,那油就出来了。“汝当观此压麻油人,于日夜中杀几生命?”你说他一日一夜杀好多?他这个工房有十个压油的机器,日夜不停的这样作,那么二轮所压的麻油,就是千斤,“如是相续,至满千年”,一直压了一千年。这人杀了好多生命?“所获罪业宁为多不?” 这一段是地藏菩萨请法,佛对地藏菩萨说的,不要忘了当机众。佛就问地藏菩萨说:“你说多不多?”地藏菩萨说:“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所杀的众生无量无边,所获的罪业是没有办法称计的,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是譬喻他的罪恶。“唯佛能知,余无知者”,只有佛才能知道,其它的人都不能知道的。 “佛言:善男子!假使有人,为财利故,置十YIN坊,一一坊中,置千YIN女,一一YIN女,种种庄严,诳惑多人,恒为欲事。如是相续,至满千年,此人获罪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前十轮压油人罪,等一YIN坊所获罪业。又善男子!假使有人,为财利故,置十酒坊,一一坊中,种种严饰,方便招诱千耽酒人,饮兴欢娱,昼夜无废,如是相续至满千年,此人获罪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前所说十YIN坊罪,等一酒坊所获罪业。又善男子!假使有人,为财利故,置十屠坊,一一坊中,于一日夜,杀害千生,牛羊驼鹿鸡猪等命。如是相续,至满千年,此人获罪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前所说十酒坊罪,等一屠坊所获罪业。如前所说十屠坊罪,等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前十恶随成一轮,一日一夜所获罪业。” 开妓院,开十个妓院。一个妓女院,置上一千个YIN女。她还迷惑了很多人,“恒为欲事”,作这不净行。“如是相续,至满千年,此人获罪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前十轮压油人罪,等一YIN坊。”十轮的压油的人,十个罪恶只等于一个YIN坊,所获的罪业。这YIN坊比前面的,就重十倍,后者都比前者的重十倍。 “假使有人,为财利故,置十酒坊”。在菩萨戒里头,卖酒是根本戒,喝酒是轻微。卖酒,你迷惑别人。“一一坊中种种严饰,方便招诱千耽酒人”,一千个耽酒人沉迷于酒中,饮酒作乐。“饮兴欢娱,昼夜无废”,卖酒的地方,黑夜白日都在卖。“如是相续至满一千年”,此人的获罪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前所说的十YIN坊罪,等一酒坊所获的罪业。开十个YIN坊的罪,就等于一个卖酒的酒坊的罪。 那屠宰坊的罪更大。十个屠坊的罪恶,等于这些旃荼罗王,乃至沙门旃荼罗婆罗门的旃荼罗人,他们这十轮成一轮,不是十轮都成了,那更不得了。十轮成一轮的,一日一夜的罪恶,等于十屠坊的罪,十酒坊才等于一屠坊。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十压油轮罪 等彼一YIN坊 置彼十YIN坊 等一酒坊罪 置十酒坊罪 等彼一屠坊 置彼十屠坊 罪等王等一” 这等于是总结。由是十屠坊的罪,就是这个剎帝利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他们的一个罪,一个恶轮的罪,乃至于他作恶轮还不是长久,一日一夜,这是前面所说的恶轮,由一个罪业就是无量无边。 要是这么大的罪业,什么时候离开无间地狱?为什么作恶的人这么多呢?世界上的人还是很多,轮流的转,畜生道又出来了,畜生多还是人多?大家想想看!就拿一种畜生,蚂蚁,你说:“我们南赡部洲有好多蚂蚁?”不讲其它的,蚂蚁有好多,超过我们六十亿人口多少倍?还有其它的,他们渐渐的,报受尽了,又转人来了,地狱的、鬼道的,所有其它的诸道都要转人。天道的,有时,天的善业未尽,他又来到人间的。有些人说,天人转世,饿鬼出来的、地狱来的,跟天人来转人的,绝对不同。 这些恶业,像旃荼罗王,旃荼罗沙门,旃荼罗婆罗门,一切的旃荼罗众生,就是恶的意思,行恶的众生,作一恶业,受苦无量劫。我们如果想到这个,你还敢作恶?当你起心动念的时候,前念起了,后念马上遮止了。 你想到《大集十轮经》上说的,就跟其他经说的不一样,没有《大集十轮经》说的这么鲜明。我最初想讲《大集十轮经》,想了一两年,还是不敢讲。连我自己都恐怖,还讲给人家,担心人家生起恐怖感,或者还容易招谤。认为佛这么不慈悲,说的这么恶,这么凶,佛不是大慈悲?正因为他大慈大悲,他才告诉你这件事可作不得,你要是作了,我没有办法救你,就这样告诉你,佛菩萨都没有办法救。不过,后面地藏菩萨还是发愿去救他,但是救不了的,还是很多,能救的还是少数。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德世尊!若有真善刹帝利,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长者,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如是等人,能自善护,亦善护他,善护后世,善护佛法出家之人,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无戒,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普善守护,恭敬供养。又能善护声闻乘法,缘觉乘法及大乘法,恭敬听闻,信受供养。于住大乘具戒富德精勤修行,乃至住果补特伽罗,能善守护,助其势力,谘问听受,欢喜谈论,远离破戒恶行苾刍。于诸所施四方僧物,终不令人非法费用,勤加守护,供四方僧,于宰堵波,及僧祇物,终不自夺,不教他夺,亦不自用,不教他用。于能辩说三乘法人,恭敬供养,加护与力,不令他人诽谤毁辱,尊重安慰诸出家人,信受护持佛所说法,终不破坏诸宰堵波。亦常护持僧伽蓝舍,于剃须发被服袈裟出家人所,终不毁废,于十恶轮自不染习,亦常劝他离十恶轮,具学先王治国正法,绍三宝种,常令炽盛,恒乐亲近诸善知识,慈心抚育一切国人,随其所宜,方便化导,令舍邪法,修行正法。如是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得几所福?灭几所罪?” 这一大段的经文跟前面的经文是相反的。前面是作恶要下地狱,堕无间。这里是反过来说,如果是这些剎帝利,乃至婆罗门等,供养这些守护佛法僧三宝,他们的福德好大呢?这段经文都跟前面是相同的,一个善,一个恶。地藏菩萨在《大集十轮经》中,请法说法,以他为主的,所以叫《地藏十轮经》。跟此而来的,前面说了那么多十恶轮,如果反过来,不作那个恶了,乃至远离那个恶,他们有好多福德呢?地藏菩萨就是这样问。这个文字跟前面对照,必需要说一说。 什么叫真善呢?真善就是解脱,真正得到解脱,乃至于去修,就能证得涅槃,这就是真善义。真正修行的,真正解脱的,乃至信心坚定的,这些剎帝利宰官婆罗门居士长者沙门,这些人自己护念自己,善于护念。我们读〈净行品〉,不是有“善用其心”吗?涵义就是自己能善用其心,不但护持现世,乃至于后世。 以下就是三宝,护持佛,护持法,护持僧人,护持僧人当中,有的是好的,持清净戒的,有的是非法器,也就是破戒的。前面所说的破戒比丘,乃至下至无戒,只要他剃除须发了,被了袈裟。那么这些剎帝利,乃至婆罗门恭敬守护,向他们闻法,声闻乘法、缘觉乘法、大乘法,也就是三乘法,恭敬听受。信了就能够领受,受的就说他能行,不只信受而已,还要去作。供养就是布施。 与那个具足清净戒的,有德的精勤修行人,乃至证果的补特伽罗,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这完全是指小乘法说的,他善于守护,帮助他们修行,就是给他们作护法的意思。还向他请问佛法,欢喜谈论,远离破戒的恶行比丘,这是就好的方面。对于破戒的、不受破戒的比丘的熏染,对于僧伽蓝内所得到的四方供养,也就是僧物,他们不非法占用,也不非法夺得,而且还帮助守护。 那么,供养的四方僧,乃至于塔,还有僧伽物,就是僧伽蓝的大众供养的物品,“终不自夺”,就是这些剎帝利王,有权势的大臣,他们自己不去抢,不夺为己有,亦不自用,也不许其他人夺,也不许他人用。只要能说三乘法的人,他们都要护持恭敬供养,提供给他力量,更能精勤修行。前面说,如果在那儿修行,有那些恶比丘破坏这些寂静的比丘,也是恶婆罗门,破坏这寂静比丘,那么,他就保护他们,安慰这些出家人。信受护持佛所说的法,“终不破坏诸窣堵波”,也就是寺庙,或者塔。 前面讲了那么多十恶轮,他自己不受熏染,不去行恶法。他还劝这些人离开十恶轮,对有染习十恶轮的这些众生补特伽罗,这些剎帝利灌顶王,乃至于婆罗门,劝他们要离开十恶轮。 “具学先王治国正法”,这就是指这些譬喻,学过去诸佛所说的法宝,这样才能够使三宝不断。绍是继承的意思,“绍三宝种”,常令佛法僧三宝炽盛,也经常愿意亲近善知识,慈心抚育一切国人。那么“随其所宜”,随这个修行者,乃至于这些有恶行的比丘,他改正了。改正了也需要护持化导,要采取方便的化导,令他把邪法舍掉,修行正法。 “如是真善剎帝利,乃至于真善婆罗门等,得几所福?灭几所罪?”增福灭罪,更不论他修道,乃至于在世间上都能够幸福的生活,都能够修到出世法。前面说的是这些恶事旃荼罗剎帝利王旃荼罗婆罗门等,他们跟恶比丘破坏净行的比丘,乃至于迫使他不能修道,造了那么多罪,都是下无间地狱的。反过来,他是护持佛法僧三宝的,他们又能得到好多好处呢? “佛言:善男子!假使有人出现世间,具大威力,于日初分,积集七宝,满赡部洲,奉施诸佛及弟子众,于日中分,亦集七宝,满赡部洲,奉施诸佛及弟子众,于日后分,亦集七宝,满赡部洲,奉施诸佛及弟子众。如是日日相续,布施满百千年,此人福聚,宁为多不?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惟佛能知,余无知者。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于十恶轮自不染习,亦常劝他离十恶轮,所获福聚,过前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这善男子是称呼地藏菩萨说的。假使有人出现世间,这个人具足很大的“威力”,就是他作的福业,比这个剎帝利灌顶王护持这个善信的,降伏这些恶性的,那么他的功德好大?也就是说他的功德。佛是从比方说的,一层一层的说譬喻。假使有这么样一个人在世间出现了,这个人有很多的威力。 “于日初分”,太阳刚出来,“积集七宝,满赡部洲”。在日初分,这个人就能够以他的威力把这七宝跟玛瑙、珊瑚、琥珀集中了,总共有好多呢?南赡部洲这么多。在早晨拿这么多的七宝供养诸佛及弟子众。“于日中分”,中午亦集七宝满赡部洲,那个施完了,到了日中分,他又集了七宝满南赡部洲这么多。“奉施诸佛及弟子众,于日后分,亦集七宝,满赡部洲奉施诸佛及弟子众。”就这一天,日中、日末乃至日初,这三个时辰,也就是满南赡部洲的七宝,就等于以南赡部洲的三次集聚这样七宝,他布施供养了诸佛及诸弟子,还不是一天。 “如是日日相续”,天天如是供养,供养好多时间呢?“满百千年”,或者供养一百年,或者供养一千年,这是说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就拿这个七宝供养诸佛,每一天三时供养,供养百千年,这个福德多不多? 地藏菩萨就说:“甚多,世尊!甚多,大德!”这个供养不可思议,此人的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以数字算,每天都以这样的三时供养这么多七宝,他的福德用算数譬喻都算不出来。这种供养福德,“惟佛能知道,余无知者”,除了佛之外,其它的大菩萨都不能知道。“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你说的很对很对。 “如汝所说”,像你刚才不是问我吗?“若真剎帝利王乃真善婆罗门等”,他们对于十恶轮自己不去染习,也劝他人离开十恶轮,他所获得的福德究有好大呢?比我上面所说的这个福德,还“过前福聚”,聚是集聚的意思。说他的福德,集聚的福德,太大了,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的。但是这个善男子自己不沾染十恶轮,而且还劝人家,也不沾染十恶轮,离开十恶轮,他这个福德过前供养的福德,这是初步的。现在又进一步说: “又善男子!假使有人出现世间,具大威力,为四方僧营建寺宇,其量宽广等四大洲,上妙房舍,床敷衣服,饮食医药,资缘充备,令诸如来声闻菩萨大弟子众止住其中,精进修行种种善品,若昼若夜,无有懈息,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岁,供给供养,相续不绝,此人福聚宁为多不?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惟佛能知,余无知者。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营造僧伽蓝所住处,僧人所住处,这座庙有好大呢?营建这个寺院,“宽广等四大部洲”,四大部洲都成了一间僧伽蓝,这个人得有大威力,还有上妙的房舍,房里头还有生活的衣具、床、敷,衣服饮食衣,“资缘充备”。反正他生活所需要的东西都很具足,使诸如来,不是一佛两佛,使诸如来的弟子声闻菩萨众,共住这个他所造的寺舍。 “精进修行种种善品”,当然是诸佛菩萨要教导、要说法,说法还有很多众生,都能够精勤修行。善品就是佛的教导,如经上所说的。或者习禅定,或者读诵,或者礼拜。“若昼若夜无有懈息,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岁”,那庾多是亿,百千俱胝那么多亿,“供给供养,相续不绝,此人福聚宁为多不?”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甚多,世尊!甚多,大德!”世尊说这个人的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这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我们修一间一般的寺庙,像给孤独长者给佛修祇园精舍,他在造精舍的时候,第三天的夜摩天也在造宫殿,他在人间的精舍还未造成,那宫殿的福德已经造成了,这仅仅是祇园精舍,祇园精舍是舍卫国的一个园林而已,这个精舍有多大?他量等四大部洲。 这个功德当然比那功德大,死后福德当然也很大。但是出世间的福德跟世间的福德是不一样的,人天的福德再大也是虚妄的。他拿这个作比喻,就说此人的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惟佛能知,余无知者。跟前面一样的。“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佛对地藏菩萨说:你说的对,就像你所说的,这样的福德是无量无边。 “又善男子!假使有人出现世间,具大威力,为四方僧营建寺宇,宽广量等十四大洲,上妙房舍,床敷衣服,饮食医药,资缘充备。令诸如来声闻菩萨大弟子众止住其中,精进修行种种善品,若昼若夜,无有懈息,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岁,供给供养,相续不绝,此人福聚宁为多不?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惟佛能知,余无知者。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前面说四大洲,这里多了两倍半,也建造上妙的房舍床敷衣服饮食医药,资缘充备,令诸如来声闻菩萨大弟子等,止住安乐的在那儿修行,乃至于说法度众生,昼夜都没有懈怠,经百千俱那庾多岁,供给供养,相续不绝。不是一天两天,无穷无尽的时间,这个人的福聚多不多呢?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的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惟佛能知,余无知者。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你说的很对,这个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又善男子!假使有人出现世间,具大威力,为佛舍利起宰堵波,严丽高广,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所说为四方僧造寺福聚,类此所说为佛舍利起宰堵波所获福聚,于百分中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亦不及一,于俱胝分亦不及一,那庾多分、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为什么加个“具大威力”呢?若没有那种力量,怎么能造得成?这个人的福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又为佛的舍利起窣堵波,建造舍利塔,这个塔造的量,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那么广,那么高。如前所说,为四方僧造寺的福聚,类此所说,为佛舍利起窣堵波,所获的福聚,“于百分中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亦不及一,于俱胝分亦不及一,那庾多分、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泥杀昙分”,“邬波尼杀昙”就是极少分,极少数,极少数,“亦不及一”。 这就是翻过来说的。怎么叫翻过来说呢?前面先说这个数字,而后又拿这个剎帝利,剎帝利善王,真善剎帝利,他自己不沾十恶轮,劝人家也不沾十恶轮,远离十恶轮,功德一个一个比。现在又翻过来说,翻过来说就是不再先说那个真善剎帝利王,也就是那个功德,真善剎帝利王,他所作的福德就像给佛造的舍利这么多的功德,都赶不上他真善王的一分功德,也就是远离十恶轮的,劝人家远离十恶的功德,不但十分中不及其一,百分不及其一,乃至俱胝分也不及其一。 “那庾多分、数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也不及其一。”大家知道这段经文问的意思,就是显远离十恶轮的功德福德。佛越说越深,越深越多,越说越多。那个远离十恶轮,乃至教人家远离十恶轮的福德,简直不可称计的,比什么福德都大,因为这是出世间法,了生死,从此就一了永了,再不作恶了,是这样一个涵义。 “又善男子!假使有得波罗蜜多,具八解脱静虑等至大阿罗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稻麻竹苇甘蔗丛林,一切皆被坚缚五处。经百千年,时有一人出现于世,具大威力,乐福德故,悉解被缚诸阿罗汉,香汤澡浴,奉施衣钵,经百千年,给上房舍床敷衣服饮食医药,种种所须,如法资具。诸阿罗汉般涅槃已,供养焚烧,收取舍利,以妙七宝起窣堵波,安置其中,复以种种宝幢旙盖香花伎乐而供养之。如前所说为佛舍利起窣堵波所获福聚,类此所说解阿罗汉供养福聚,于百分中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亦不及一,于俱胝分亦不及一,那庾多分、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这就是说一个少分的功德,也比不上剎帝利王极少分的功德。 “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于十恶轮自不染习,亦常劝他离十恶轮,所获福德,过前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如生福数,灭罪亦尔。” 这个真善婆罗门十恶轮自不染习,亦劝他人不染习,所获的福德,过前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前面乃至于造塔庙,乃至于一个一个、一层一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都不如这个真善婆罗门等,自不染习这十恶轮,亦劝他离十恶轮,所获的福德“过前福聚无量无边不称计,如生福数,灭罪亦尔”。 他在生的时候,福德不可思议,消灭罪恶亦尔,也像这个福德一样。也就是说,他可以逐渐成佛,离十恶就是十善了。十恶跟十善有点差别,这是什么呢?他让一切众生离这个十恶,也就是恭敬供养三宝,住世三宝,使佛法永远在世间,使众生法眼不断,未来众生得度的越来越多,这是不可计量的。依此推断,那福德是不可思量的。示现的财宝,乃至于修窣堵波,乃至于所有的供养,这是有限的。为什么呢?这还是属于世间相。让人离了十恶,那是出世间的。 “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王,及诸真善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于未来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能善护持我之法眼,能自善护,亦善护他,善护后世,善护我法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无戒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普善守护,恭敬供养,令无损恼。又能善护三乘正法,听受供养声闻法时,于独觉乘及大乘法不生诽谤,于独觉乘及大乘人亦不憎嫉;听受供养独觉法时,于声闻乘及大乘法不生诽谤,于声闻乘及大乘人亦不憎嫉;听受供养大乘法时,于声闻乘独觉乘法不生诽谤,于声闻乘独觉乘人亦不憎嫉,于声闻乘独觉乘法不求趣证,唯求趣证大乘正法,于住大乘具戒富德精勤修行,乃至住果补特伽罗,多数亲近承事供养,深心敬重,请问听受。” 这一段经文,佛又举例来说。如果是离了十恶轮,“若有真善剎帝利王及诸真善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未来世的后五百岁,这个后五百岁是指最后的五百岁。这有两种说法,说正法五百,像法五百,末法五百,这是一种说法,也就是一千五。有的说正法五百,像法五百,末法一千岁。有的说,正法、像法一千岁,末法一万岁。这几种说法并不相等的。这只是说最后的五百岁。末法一万年,一万年过了九千五百岁,还有个五百岁,那个时候法要灭了。 有法的时候,那就说末法的时候还会延续很长,这是法欲灭时,是指最后的五百岁,那五百年当中,在那个时候,不论三武灭佛也好,我们认为还未到法灭的时候,使这个法能存留世间,他不但自己护持,也善护持他人,也善护持后世的我法的出家弟子。不管是持戒的,不持戒的,是法器非法器,乃至于没有受戒的,刚把须发剃除,“被上袈裟”,乃至于他这个袈裟是沙弥的袈裟,就跟我们的缦衣是一样,不是福田衣。 “普善守护,恭敬供养”,远离十恶轮,这个剎帝利王,“乃至婆罗门等”,他能够善护于佛法,能使佛法住世,令这些学法者不受损恼,对于三乘正法,平等护持。 后面这些经文,你懂得这么一个意思就行了。护持声闻法,他不谤毁独觉法,不谤毁大乘法。护持独觉法,不谤毁声闻法,不谤毁大乘法。那么供养大乘法的时候,他也不谤毁声闻法,也不谤毁独觉法。三乘,他信这乘,不谤那两乘,要三乘共护。也不侩嫉,也不谤毁,而是平等的供养。要像这个补特伽罗,是住果的,或者住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住果全指是罗汉乘声闻乘说的,他都“亲近供养深心敬重,请问听受。” “远离破戒恶行苾刍,于诸所施四方僧物,终不令人非法费用,勤加守护,供四方僧。于窣堵波,及僧祇物,终不自夺,及教他夺,亦不自用,及教他用。于能辩说三乘法人,恭敬供养,加护与力,不令他人诽谤毁辱,尊重安慰诸出家人,信受护持如来圣教,终不破坏诸窣堵波。亦常护持四方僧寺,于我出家诸弟子所,终不毁废还俗策使,于十恶轮自不染习,亦常劝他离十恶轮,具学先王治国正法,十善业道,摄化世间,常当亲近诸善知识,绍三宝种,常令炽盛,善护法眼,令不灭没。如是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由具如是诸功德故,名不虚受国人俸禄,一切天龙药叉鬼神,乃至羯吒布怛那等皆生欢喜,慈悲拥护一切法器,真实福田亦生欢喜,慈悲护念。” 远离破戒恶行的苾刍。恶行的比丘是可以转化的,这是指不能转化的,他不听受的,他于四方所施僧物,不能受用,他受用就是非法的。“勤加守护”,不给这恶行比丘,护持僧众清净僧的事物,不让他们受用。“于能辩说三乘法人,恭敬供养”。那么所有供养的是什么呢?就是能够说三乘法的人,恭敬供养加护与力。 虽然破戒了,他还能够解释诸法,也要恭敬供养他,请他说法,也不令他人毁谤,尊重安慰一切出家人。那么信受护持如来圣教,凡是佛所说的法,也就是佛所教导的都是圣教。大圣人,就是不破坏法,不破坏学法的人,也不破坏窣堵波,不破坏塔寺。有这些人,破坏塔庙,现在我们这边看不到,如果你去大陆旅游,不管到哪一个道场,你看看那塔庙被拆的,寺庙被烧毁的,这些所造的罪,是不可思议的。现在这里说的是好人,什么好人呢?真正善信,乃至于剎帝利王、婆罗门等。他不但护持真正的出家人,也护持这个塔,也护持寺,护持四方的僧寺,僧人所住的庙。 “于我出家诸弟子所,终不毁废,还俗策使”,他不策使出家人。寺庙毁了,不准出家,强迫他还俗,那就叫“策使”。大陆的僧人也如是。反正在毁灭的前因一定有的,不是无缘而生的。 像这样的恶国王恶罗剎等,乃至恶婆罗门等,那个护法善神不护持。“于十恶轮自不染习”,亦常劝他离十恶轮,具学先王治国的正法,具学诸佛的教导,对佛法说,十善业道,摄化世间,十善业道,有深有浅。我们若是自己能够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乃至于不起贪瞋痴,自身清净了,也劝一切众生都如是,不造十恶业,行十善业,用十善业来“摄化世间,常时亲近善知识”。有关善知识在〈菩提道次第〉讲的很广。 “绍三宝种”,使三宝的种性不断,佛宝的种性不断,就是有泥塑木雕的,乃至纸画的,都算是。这个佛宝,是佛宝的化身,我们看见纸塑也好,泥塑的,木雕的,我们就当这是诸佛的化身。佛在忉利天说《地藏经》的时候,去太久了,国王大臣诸大弟子就思念佛,请画师画像,画佛的像。释迦牟尼佛在天上又回到人间的时候,这个画像自己就出去迎接佛了。他有他的殊胜,人家才尊敬。你别看他是纸的,别看他是泥塑木雕的,你认为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你心里认为那是泥巴,认为是纸的,那就是纸画的。 单霞祖师劈佛,要在那佛像里找舍利,那个和尚跟他说:“那是木头作的,怎么会有舍利呢?”这个话不完全对,那是你修行的功力不够。有的纸像会出舍利,功力够了,纸像就会出舍利,看一看〈感应录〉上就有了。经书里头出舍利,《华严经》里头,清凉国师读《华严经》,《华严经》就出舍利,舍利会从经书里掉下来。过去这类的事情很多,这都是因为道德的感应加持,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你如果去修,也能得到。 有时《大藏经》里头,打开藏经诵的时候,会生出舍利。藏经里哪儿来的舍利?那是护法善神供养的。因此就看修道的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作这件事。这功德是由你心来定的,不是由所作的事情来定的,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知道了之后,当你诵经、学法、听法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心里的感应,并不是外头现个什么相,放个光,那也不见得是真的。只要你心里头断烦恼,那才是真的。心里不烦恼,经常的保持愉快清净,这就是真的,这就是你自己的法身显现。 对外面所见的现象,那都是别人的,不是你的。真正是你的,是你心里的清凉,永远没有热恼。人家打你、骂你、侮辱你,你都好,消我的业障。就像《金刚经》说的,被人家轻慢,侮辱了,你前生所作的罪业应该下地狱受报的,这下不受了,重罪轻受,你捡了好大的便宜。 谁要是骂你,你说阿弥陀佛,那个时候你念就恰当了。并不是打电话时,人家问你:“谁呀?”“阿弥陀佛!”那就糟糕,你不是阿弥陀佛,人家问你是谁?现在打电话经常都有,像问:“那位呀?” “阿弥陀佛!”我说:“你是阿弥陀佛呀?”我们有好些弟子,打电话来要跟我通电话,我就问哪一位呀?“阿弥陀佛”,我以为是阿弥陀佛来给我打电话。有些人认为,说话答复念阿弥陀佛,好像我很用功似的,处处都不离开阿弥陀佛,其实心里不晓得想到哪里去呢?所以这个法要会善用,要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教导我们,有智能的人善用其心,不要用错地方。用错地方,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坏处。别人听到,是很轻蔑的,要懂得这个道理。说我们不要念经、拜佛,要求什么感应、现光,灯前现花,这都不见得给你有多好的事,只是给你增加信心,使你信心更好一点,你没有得到什么实在的利益。什么是得到实际利益?该烦恼的时候不烦恼。在别人,这是受不了的烦脑,在你是欢欢喜喜,无愁无恼,寿命长一点,病也少一点。 所以有病了,还是要治。佛也讲治病,但你要知道病因。你过去所作的因,只靠世间的医药是不够的,你得还债。世间医药不能够把什么病都治好的。你要吃好一点,延长寿命,我看过去帝王将相,哪一个没有钱?哪一个皇帝吃不好?他的寿命能长吗?不会的。你去积福,多作点善事,多放点生,你别杀人家,人家自然不杀害你,你不伤害别人,别人不会伤害你。但你处处伤害人家,自然要遭报。好人跟恶人就在这地方划分的。要真正的护持佛法,常令三宝炽盛的,就像护持众生的眼睛一样的,这叫法眼,令他不没灭,不没灭之后,一切众生就有法可学了。学了之后,他就能悟道了。 “如是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由具如是功德故,名不虚受国人俸禄”。剎帝利王就是国家、全国人民供养他。那些大臣,“一切天龙药叉鬼神”,“乃至羯咤布怛那”,神就是神王,这个神王,都生欢喜了,连恶鬼王都生欢喜,“慈悲拥护一切法器,真实福田亦生欢喜,慈悲护念。” “由是因缘,所居国土,及诸有情,展转炽盛,安隐丰乐,邻国兵戈不能侵害,皆敬慕德,自来归附。由此展转劝修善业,枯竭恶趣,增长天人,守护身命,令得长远;自灭烦恼,亦令他灭,住持菩提道六波罗蜜多,破坏一切众邪恶道,于生死海不久沈沦,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恭敬承事,曾无暂废,不久皆当随心所乐,各各安住于佛国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这个国家非常的安定,生活非常的愉快,“安隐丰乐”,乃至于邻国也不能侵害。兵戈“不能侵害,皆敬慕德”,恭敬这个国家,赞叹这个国家的德行。他自然来归顺你,不需要你去争,不需要讨伐,只要是有德者,人家就恭敬你。你用暴力想把人打服了,今天打服了,明天又不服了,又叛了。 唐朝的国势最强盛,对待周边的诸国,像对待吐蕃,吐蕃也就是西藏,从青海到西藏,打了多少年的仗,经常的打,从唐朝一直到清朝。清朝乾隆皇帝的盛世,大小战争死了好多人。你从内地发兵来到了西康,乃至跟西藏接界前的地方,大金川、小金川,那地方战争连年的战祸,这还是乾隆盛世。如果不是盛世,战争更不用说了,互相侵害。凡是有战争的地方,有灾疫流行的地方,瘟疫流行的地方,风不及时,水灾的水不及时,火灾的火不及时,不该烧的烧了。这是四大种四界的侵害,没作好事,这就是报。 但是在末法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现象。什么不可能呢?人的心不可能。人心若可能的话,那就是正法了,不叫末法了。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全体那样,要求我们个人总该可以。如果从你的心里头,净作十善业,就是正法住世,我就是佛法住世,宣扬佛法,行十善业,不恼害任何人,任何人恼害我,我不还报,就是要求自己,这样就是行菩提道了。佛法就长住世,菩提道也住世了。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般若,六波罗蜜长久住世。“破坏一切众邪恶道,于生死海不久沉沦”,生死海就没有了,不存在了,沉沦就没有了。 “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大家不要认为朝五台山,种了大善根,不可思议。不错,你去朝五台山是种了大善根了。在五台山生长的人,他可不种善根,“名山底下无善人”。在名山住的,简直没有善人。 落实宗教之后,我带着中国佛学院学生,二十多个学生朝五台山,正赶上天气很热。五台山在台怀镇,也就是五台山的中心,每年到了七月,那个地方有个骡马大会,方圆一二十县的骡马都要到台怀镇去卖。我们当时要到那里去给能海上师扫扫塔,要上大(黛)螺顶,那个地方全是骡马,没有猪。学生就问我:“老法师,这五台山怎么这么多骡马?”我说:“你注意,要是修行不好,你就来了,可不是来人,就变成骡马了。”我说:“这个五台山的骡,就是五台山周围的这些人民,这些人民专门偷和尚,偷寺庙的东西,甚至于寺庙的石头他都搬。”你说恶不恶呢?是不是在普陀山的人,在那个峨眉山的人,就行善事,不会的!为什么?你们自己猜一猜,或者是参一参,想一想就知道了。 要是能够常常的“遇到诸佛菩萨恭敬承事,曾无暂废”,短暂的时间都不废舍,这就是“随心所乐”了。你所要求的生极乐世界也好,生天也好,永远是生于善道的,你或者是药师佛琉璃光如来世界,随便想到那儿,“各各安住于佛国土”,就是净佛国土,十方无量诸佛的净佛国土,你都去得到。到了佛净国土,还不成佛吗?一生成就,极乐世界再不受生死轮转了。时间再长,反正得到“无上正等菩提”,究竟了。 “尔时众中一切天帝及诸眷属,乃至一切毕舍遮帝及诸眷属,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于未来世后五百岁,于此佛土法欲灭时,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于十恶轮自能远离,亦能劝他令其远离,善护自他,善护后世,护持正法,绍三宝种,皆令炽盛无有断绝。以要言之,如佛所说,如是等人,于三乘法,恭敬听受,终不隐藏,于三乘人,护持供养,不令扰恼,于三宝物,勤加守护,不令侵损。我等眷属,于此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勤加拥护,令其十法皆得增长。” “毕舍遮帝”就是吸血鬼的王,毕舍遮是鬼一类。“及诸眷属”,这是菩萨化现的,别把他当成鬼,他是鬼,就到不了这个法会,那是菩萨化现的、示现的。像我们看《地藏经》有好多鬼王,那些鬼,都不是一般的。主命鬼王不是未来成佛吗?佛给他授记。七十劫他就要成佛了,那是大菩萨示现的。“从座而起”,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诸天帝释,天帝包括很多,还有来的都是他的诸多眷属,这个中间“乃至”就超略了。还有,八部鬼神众的鬼王,还有很多“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这是对佛礼敬的仪式。 “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于未来世后五百岁,于此佛土法欲灭时,若有真善剎帝王,乃至真善罗门等,于十恶轮自能远离,亦能劝他令其远离,善护自他善护后世,护持正法,绍三宝种,皆令炽盛无有断绝。”这段经文就是大家共称的,向佛表白。说在这个后世末法的时候,五百岁当中,佛法要灭了,这些国王、婆罗门等,他远离十恶轮,还能劝其它的人远离,善护自己,善护后世,护持正法,能够绍隆三宝的种,皆令炽盛无有断绝。“以要言之,如佛所说”,这段经文是不完全的,重复佛所说的话。“如是等人,于三乘法,恭敬听受,终不隐藏,于三乘人护持供养,不令扰恼”,扰是扰害。 “于三宝物,勤加守护,不令侵损。我等眷属,于此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勤加拥护,令其十法皆得增长”。这叫护法善神。我们经常说护法善神,护法善神有好多呢?那也是不可思议的数字。你有善,左右身边就有护法善神。你受了三归五戒,每一戒有五个护法善神,你破一戒,五个没有了,五戒都破了,二十五个护法善神就都没有了,所以要持戒,持清净戒。每一戒都有五个护法善神,只要你一破戒,就没有了。你也不可见相,要是破了戒,你感觉得懊恼,感觉得不舒服,那就是善神离开了,恶神就要来了。 在佛经、戒经里面讲,佛在印度那时候听许比丘吃肉,但是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等五荤是不能吃的。因为吃了以后,晚上睡觉时那个鬼王、恶神就到你这边来吃你,不是吃你的人,而是由你口里出气,他就吸那个气,他就饱了,跟他相投的。所以佛不听许比丘,乃至于他的弟子吃五荤,那个才叫五荤。我们往往把吃肉叫五荤,不是,这叫腥。腥不叫荤,葱蒜才叫荤。底下讲十法,令十法皆得增长。哪十法呢? “何等为十?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无难,三者增长无病,四者增长眷属,五者增长财宝,六者增长资具,七者增长自在,八者增长名称,九者增长善友,十者增长智能。大德世尊!若彼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于十恶轮自能远离,亦能劝他令其远离,具前所说诸功德者,我等拥护,定当得此十法增长。” 何等为十?一者增长寿命,长寿。二者增长无难,什么灾难都没有,人家的灾难到了你的面前就化险为夷。有时候在台湾,我看见出车祸的现场,在路上随时都可以看见,撞车,我就想就差那么几秒钟,他开快一点,就过去了,他开慢一点,也没有赶上。他不快不慢,刚刚赶上,这就叫业。 这是事实。你没有这个业,你的寿命长,增长无难,增长无病。我们发菩提心,还有个增长心,善根随时在增长,业障随时在消失。你这个寿命,寿命不是定的吗?还是不定的。像你这样作,就增长寿命。人的寿命本来是六十岁,我们现在可以增长到一百岁,就是这样子“增长寿命”,“增长无难”,“增长无病”,“增长眷属”。不但你自己吉祥,跟着你的人都吉祥,他愿意来亲近你,愿意跟着你。还“增长财宝”,“增长资具”,“增长自在”。这个就不容易,增长自在就是生活得很舒适、无烦无恼的,悠悠闲闲的,没有什么扰乱你的。做什么事,都感觉自自在在的。 “增长名称”,名誉就是名,现代人不是好名吗?那个名不是你求得来的。你若作好事,名称远播,你像释迦牟尼佛的名称,十方法界诸佛都知道。阿弥陀佛,每个佛土都知道,不只我们这个世界要念佛求生净土,十方的世界念佛求生净土太多了,就到那儿去参学。知道吧!他到极乐世界去参学参学,极乐世界众生要到药师琉璃光如来、不动如来,他到各地去参学参学。所以在极乐世界那些菩萨,莲池海会大众们早晨起来,吃饭的时候,他到了十方十亿佛土,上供回来了,他还未吃早饭呢!你可以参一参,这是什么意思? “增长善友”,好人要亲近你,坏人都离开你,这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这个涵义。最后是“增长智能”,要增长般若智能。“大德世尊!若彼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于十恶轮自能远离,亦能劝他令其远离,具前所说诸功德者,我等拥护”。前面所说的就是十种,我们都拥护,使他长寿,乃至于增长智能,使他有智能。“定当得此十法增长”,我们护持他,使这十法在他的分内增长。 “复次世尊!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成就如前所说功德,我等眷属勤加拥护,令于十法皆得远离。何等为十?一者远离一切怨家寇敌,二者远离一切非爱色声香味触境,三者远离一切障疠疾病,四者远离一切邪执恶见,五者远离一切邪妄归依,六者远离一切邪恶灾怪,七者远离一切邪恶事业,八者远离一切邪恶知识,九者远离一切居家淤泥,十者远离一切非时夭丧。大德世尊!若彼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成前所说诸功德者,我等拥护,定当得此十法远离。” 除了这增长的十法,还有远离的十法。“远离一切怨家寇敌”,你的敌人,反对你的都离你远远的,乃至于我刚才说的强盗,强盗也远离。“远离一切非爱色声香味触境”,你不爱的色声香味触境不得现前,你爱的才现前。非爱的就是你不爱的,你不爱的色声香味触法都不会现前。你的眼睛也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不使你的六根沾到,这就是护法神给你免了。 “三者远离一切障疠疾病”,传染病对你不产生效果,随便谁说得好厉害,你不用担心。我不是跟大家讲过,淋疯病就是眼眉脱落,那个心就渐渐的发疯了,完了他自己咬手指,一直在咬。在西藏要是得到这种病的人,就把他送到高山顶上,拿石头给他起间房子,家里人给他送饭的时候,都隔得很远,叫他自己来取,直到他死为止。 在大陆上得这种淋疯病也是有的,把你跟人群隔开,这种病很厉害。法国教堂专门收集淋疯病,天主教的精神不可思议,我很赞叹他们。他们几位护士小姐以及医生,没有一个活着回去的。他们就到这个里头来,多者五年,少者三年,再迟一点一定传染上。他们在那里头生活,是为了治疗病人,度拔他们的苦难。 我在监狱的时候,抓来这么一个人,六十来岁了,捉进来才晓得他是淋疯病者,就把他单隔一个房间,跟我们隔绝了。要有个人给他送饭吃,谁都不去。我说:“那我去好了。”那个差事很好,我也不用劳动了,什么也不干,我就天天给他送饭,那时候还喂他。到了后来,他已经混身烂了,问他痛苦不痛苦?他也不知道,他摆摆脑壳不知道,就是混身烂了。我从那屋出来,别人也不跟我共住了,我单住一间房。 后来很多医生帮我检查,说我没有受到感染,这个时候又许我共住了。后来我确实没有病,这个疾病不会传染到我身上,自己有信心。但是那时候为什么我那么作呢?我也是想死,这样死了也很好,烂死了,消灾免难了。但又不让我死,大概是等着我现在能跟大家共同学习。有好多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传染病非常的疠害。 但是有什么业呢?邪知恶见,我们还是有的,也不要认为我们信佛了,一点儿邪见没有了。我看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正见多了,邪见就少了,因为正见把邪见克服了。我们看问题,想事情,不对、不正确的地方多得很,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我们学的太少了,知道的太少了,而且知道了又不能去作,不能转变你的心。 贪瞋痴,我们都知道是毒,谁没有发脾气呢?就是我们佛弟子,未信佛的人不说了,谁不起贪心呢?贪心就包括很多了,包括我们学善法。例如说我们持七遍大悲咒,七遍不成,得念一百零八遍,这是不是贪?但是随善心所,这个不能划到贪里头,但是涵义是有的。如果你念一遍,真诚的,也是功德无量。一百零八遍尽打妄想,还不如一遍好,涵义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要一个诚心,真正的信心。 “第四远离一切邪执恶见”,有时候不那么善顺,不那么调柔,听见人家说了不去接受,我学这个学得好的,你们学的都不好,这还是属于邪见。这经文说,你学了声闻乘法,要是谤独觉乘法,要是谤大乘法,就是邪见。学了大乘法,要是排斥声闻法,排斥独觉法,就是邪见。正邪,就是一念之间。所以我们就随时多忏悔,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认为我看见的都是对的,那不见得。你看见是黄的,别人看就是白的。因为你戴的是有色眼镜去看,因为你有很多妄念,很多杂念,很多不正确的见解,怎么看得正确呢?只有照佛的教导来证明正确不正确。 你不要固执己见。说这个邪知恶见,也不要怕,因为你念阿弥陀佛,就是正见。你念阿弥陀佛也不排斥药师佛,因为你念阿弥陀佛,人家念《药师经》就不可以,你怎么不念阿弥陀佛呢?我往西边走,你往东边去,这不行,这样就不对了,这叫邪见邪见。你说:“我那儿也不去,我是娑婆世界人,我干什么去极乐世界,很难!”这也不对,也是邪知邪见。信未入位的时候,很难说你是正知正见。信了之后,就完全对了吗?都还不行,必须得到初住才不退,这叫发心住。再发菩提心,你以前发菩提心不算是,不是称真而发的。 “远离一切邪妄归依”,这就更多了,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去打卦,还要去信神。归依了三宝之后,要想住世一百年,或者一千年,学习气功,让我身体更好一点,可以为我治病,不是要保养身体长寿,只要赐我身体健康。要是真正严格说起来,佛弟子就是你受了三归五戒,要求很多。还有,我们有很多道友要受菩萨戒,你先学一学,你有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发菩提心。我一脱离了菩提心,就下地狱,犯了,我忏悔,可以。我反正要成佛,这一念心就已经胜过好多劫。 所以要受菩萨戒之前,先学一学,你认识清楚了,才能真正承担,这样才去受戒。三归五戒跟菩萨戒是必须受的,能承担也要受,不能承担也要受。为什么呢?可以种成佛的种子,犯了就忏悔。怎么样忏呢?拜佛念佛都可以忏,甚至于念地藏菩萨都能忏。《占察经》也这样讲,说修二种观,修不成“一实境界”,念我名字就好了,就称念地藏菩萨名号,也能入修观。 乃至于亦“远离一切邪恶知识”。你这邪恶见是从哪来的?就是邪恶知识教的,远离他们就没有了。“远离一切居家淤泥”,把居家当成泥坑,其实那些神,他也在淤泥里头,天人阿修罗六道都在淤泥里头。要是离开了,梵天就没有淤泥,完了还会堕到淤泥里,没有究竟,不是成佛的。 “远离一切非时夭丧”,死亡夭折,寿命未终,大家读《药师经》不是有九种横死吗?不该你寿终,遇见的时候不对,就像我刚才说的,早走一步没有那个业,晚走一步也没有那个业,你走快一点跑过去了,走慢一点没有赶上,就是不快不慢刚刚好,这一走,他的车子一撞,就出事了。 “夭丧”,很难得说,小孩从娘肚子里头还未出生就死了。胎死的也有,乃至于寿命,什么年龄死的都有,什么横死的都有。在香港也很多,他走在底下,上头修工,掉下一块砖,或者掉了什么,正打在他头上,他该死了,那怎么不叫不是该死。怎么办?他就死了,这种事很多,这叫“夭丧”。“ 大德世尊!若彼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婆罗门等,成前所说诸功德者”,前面说了,承前所说的功德,就是自己远离十轮,又劝别人远离十轮,成就这个功德,他一定得到这十法远离,远离这十种灾难。 “复次世尊!若有真善刹帝利王,具修如前所说功德令圆满者,我等眷属勤加拥护,令此帝王并诸眷属及其国土一切人民,令于十法皆得远离。何等为十?一者远离一切他国怨敌,二者远离一切自国怨敌,三者远离一切凶恶鬼神,四者远离一切諐阳亢旱,五者远离一切伏阴滞雨,六者远离一切非时寒热,烈风暴雨,霜雹灾害,七者远离一切恶星变怪,八者远离一切饥馑荒俭,九者远离一切非时病死,十者远离一切邪执恶见。大德世尊!若彼真善刹帝利王,具修如前所说功德令圆满者,我等眷属勤加拥护,令此帝王并诸眷属及其国王一切人民,定当得此十法远离。尔时世尊赞诸天帝及其眷属,乃至一切毕舍遮帝,及眷属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发此誓愿,此事皆是汝等应作,由是因缘,当令汝等长夜安乐。” 还有远离的,“何等为十?”“远离一切他国怨敌”,这个只说国王的。“远离一切自国怨敌”,自己国家没有怨敌,就不会叛乱,自军不相杀,他军也不来。“三者远离一切凶恶鬼神”,凶恶鬼神不能侵扰。“四者远离一切諐阳亢旱”,就是旱灾,简单说就是旱灾。“五者远离一切伏阴滞雨”,久阴不晴,完了就发大水。“六者远离一切非时寒热”,该冷的不冷,该热的不热,现在的气候顚倒,就是这样子。 我小的时候,东北是零下几十度,最近变了,顶多到零下十度就不得了,而且夏天特别的热,这就是风雨不及时,灾害频生。“烈风暴雨霜雹灾害”,霜雹灾害很多。“七者远离一切恶星变怪,八者远离一切饥馑荒俭,九者远离一切非时病死,十者远离一切邪执恶见”,跟前面有些相同的。“大德世尊!若彼真善剎帝利王,具修如前所说功德,令圆满者,我等眷属勤加拥护”。那么“令此帝王并诸眷属及其国土一切人民,定当得此十法远离”,这十法就是后面所说的远离十法。 “尔时天藏大梵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为未来世此佛土中,一切真善刹帝利王,说能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呪章句。由此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呪章句威神力故,令未来世此佛土中,一切真善刹帝利王,不为一切怨敌恶友之所摧伏,能令一切怨敌恶友自然退散,能善护持身语意业,为诸智者常所称赞,离诸恶法,常行善法,常离一切邪见邪归,常于大乘精进修行勇猛坚固,常能成熟无量无数所化有情,智不依他,自然善巧,具能修行六到彼岸珍宝伏藏,远离一切忿悭嫉等烦恼缠垢,常为一切人非人等恭敬护念,诸有所为,心无忘失,不舍有情,乐四摄事,常不远离法器福田。” 天藏大梵是最初开始请问的。“世尊!唯愿听我为未来世此佛土中,一切真善剎帝利王,说能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咒章句”,不退轮,不退什么呢?要持这个咒,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咒的威力,能够令末法的佛国土中,所有真正的好国王,“不为一切怨敌恶友之所摧伏,能令一切怨敌恶友,自然退散”。他想征伐你,自己起内哄,起变化了,他就退了就散了。“能善护持身语意业”,这个就不容易,能使剎帝利这个善王的身语意不作错事,不作诸恶,就是这个咒。 “为诸智者常所称赞,离诸恶法”,一切恶法都远离了,常行善法,常离一切邪见邪归,归于不正当的。“常于大乘精进修行勇猛坚固,常成熟无量无数化所有情,智不依他,自然善巧”,这就是成就的智能,不是依他而起的,而是自心的变化。我常常跟道友说,你读诵大乘的时候,读诵的遍数多了,这部经你本来不懂,读完了之后,全懂了。前后贯通,也不需要请问人家。这叫“不由他得”的这种智能,就从你精进修习中得来的,自然有善巧智能。 “具能修行六到彼岸珍宝伏藏”,六波罗蜜是珍宝伏藏一样的,能够从生死海,出离生死到达涅槃彼岸。“远离一切忿悭嫉等烦恼缠垢”,忿恨悭贪嫉妒障碍,这些烦恼缠扰着你,都是垢染。“常为一切人非人等恭敬护念,诸有所为,心无忘失”,得不思议智,也就是记忆力强,不舍有情,乐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就是四摄法,以这个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种来摄受一切有情。“常不远离法器福田”,常不离法,常不离法宝,这个福是无量的。 “佛言:天藏!吾今恣汝为未来世此佛土中,一切真善刹帝利王,说能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呪章句。由此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呪章句威神力故,令未来世此佛土中,一切真善刹帝利王,不为一切怨敌恶友之所摧伏,广说乃至常不远离一切诸佛及佛弟子。尔时天藏大梵即说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呪章句: 怛绖他唐言谓牟尼冒隶一牟那揭臘筏二牟尼纥梨达曳三牟尼嚧诃毘折 常列切隶四牟尼曷栗制五牟尼笈谜六束讫罗博差七初戒切钵逻奢博差八初戒切密罗博差九初戒切骚剌婆纥栗帝十妒剌拿纥栗折章列切隶十一钵怛逻叉纥栗帝 二十具具拏密隶三十唈乌合切筏叉萨隶四十遏怒诃祇筏五十牟尼钵塔筏六十莎诃唐言善说” 天藏大梵为了护持这位真善剎帝利王,使他的国家再也不受到灾害,说了这么一个咒,但是必须请佛答应。佛就许可他说,并且说这个咒很好,能够使这一切众生,使一切剎帝利王能够得到很多的大利益,许可你说。 “怛绖他”,“怛绖他”是什么呢?就是“即说咒曰”,每个经咒都有,经咒不是都很长的,但是“怛绖他”这个就是“即说咒曰”,也就是这才开始说咒,每个咒都有这句话。这以下才是真咒,上面并不是真的咒,〈楞严咒〉有很多不是真咒,〈大悲咒〉也是。你要知道,从“怛绖他”起,这以下才是咒语,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前方便,也就是讲经说法的仪式、仪轨。所以〈楞严咒〉好多?“悉怛多般怛那”就是〈楞严咒〉,这叫咒心。还有一个短的,那个短的,比楞严咒短了,可是也很长,比这个“怛绖他”要多,每个咒都是这样子。 “怛绖他牟尼冒隶”,“牟尼冒隶”本来应该说“摩尼”,翻的时候是随音翻的,“牟尼冒隶”。念咒的音,你别去咬字,你要把那字音咬准了,如果念字会把那咒念错了,你要是念“牟尼冒隶”就成了。“牟尼冒隶”略微不同。“牟那揭臈筏,牟尼纥梨达曳,牟尼嚧诃毘折隶,牟尼曷栗制,牟尼笈谜,束讫罗博差,钵逻奢博差,密罗博差。”这个“罗”字,在咒语上都念“喇”,“密罗博差”。你别念原音,念“罗”字就错了,念“密罗”应当加个口字,凡是音加个口字就念“喇”,“骚勅婆纥栗帝,妒勅拏纥栗折隶,钵怛逻叉纥栗帝,具具拏密隶,唈筏叉萨隶,遏怒诃祇筏,牟尼钵塔筏,莎诃。”“莎诃”就是成就,一切已经成就了。 “天藏大梵说是呪已,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诸大众,于我所说大陀罗尼皆生随喜。世尊告曰:善哉善哉。一切大众亦作是言:善哉善哉。” 天藏说完这个咒,他说:“我希望世尊跟一切大众对我所说的咒能够生欢喜心,能够生随喜心。”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好,我随喜,我随喜。”大众也都说:“善哉,善哉,我随喜。” “尔时世尊复告尊者大目干连,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汝等皆应受持如是天藏大梵所说护国不退轮心大陀罗尼明呪章句,传授未来此佛土中一切真善刹帝利王,令自受持,及令流布。由是因缘,彼诸真善刹帝利王并诸眷属及国人民,一切皆得利益安乐常转法轮,名称高远,威德炽盛,摧灭邪见,建立正见,守护法眼,绍三宝种,皆令炽盛,无有断绝,成熟无量无边有情,于大乘中,坚固净信,久住圆满,能具修六波罗蜜多,断一切障,速到究竟。” 天藏大梵天说完这个咒之后,他要求世尊跟着大众随喜,佛就告诉大弟子目干连跟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菩萨众的大弟子,目干连是声闻众的大弟子。弥勒菩萨是在印度降生的,示现肉身的,跟观世音菩萨不同,观世音菩萨不是这个世界的,而是化现的。 佛就对目干连跟弥勒菩萨说:你们都应当受持天藏大梵天所说的护国不退心陀罗尼明咒,让未来世的佛国土中,真正求解脱心的,作到真善的。这样的国王剎帝利种姓的国王,令他自己受。同时,以他这个领导的国家的人民,让大家都来受。这样子使这个国土得到利益、安乐。以此咒故,能使这个正法常住,法轮常转。 同时,国王的名称也是高远威德炽盛,那么这个国土里头的邪知邪见就少了,建立一种正知正见,这就是咒的加持力。这咒的加持力守护法眼,法眼就是佛法住世,等于眼目一样。人有眼才能看,没有眼根,什么也看不成,这样子才使三宝永远的常久住世,还能够发扬光大,永远不会断绝。有法了,就能够成熟无量无边有情,一切众生闻法就能得到解脱,就能得度。 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时候,就是让我们成就这个信心。那位发起的菩萨就叫坚净信,我们现在的信心,像空中的毛似的,随风吹的,遇着什么境界就吹到什么地方,既不坚定也不清净。坚固信心好像很容易,如果能够有信心,就可以成佛了。这是因,成佛是果。修清净信,要一万大劫,很不容易的。 我们现在所修的就是使我们这个清净信心,常时坚固不动摇。我们遇着一个境界,就动摇了,这样你要想得到圆满的佛果,是不可能的。要想修六波罗蜜,也不可能。必须有清净信心,六波罗蜜都能具足了,没有清净信心,你作什么事情都渗杂着污染、不纯。 例如,现在我们也行布施,也行舍。你那个舍,舍得不清净,好比现在冬季来了,我们有多余的衣物,舍一点,你当舍的衣物,你是什么心?这个关系就很大了。而清净信心,尊敬别人,不要当别人是讨口子。 我们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一再讲,在《地藏经》上,地藏菩萨来请示佛,为什么布施之后,有一生受福的,有十生受福的,有百生千生受福的,乃至有受福无量的?为什么同是一样的布施,同是这么多的物质,是在心上分别了。如果是尊敬别人的心,是供养心,如果是行供养,是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一般的经上差不多都是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尊重一切众生,他就供养一切众生。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还供养一切众生,就是鬼神,也把他们都当成众生看待,都是补特伽罗。 用这个心供养一切,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的,那样你的功德就大了,虽然施的物质不多,心量大了。我们忏悔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是说作的这个恶不大,但是昼夜相续,其心猛厉,那个恶就大了,那恶是遍法界的。我们为什么一直不得出离?不能圆满成佛?就是这样的原因。得用心忏悔,这样才能得到究竟。 “尔时世尊重显此义而说颂曰: 时天藏大梵 请问两足尊 利根等有情 乐修定诵福 聪慧王成法 为升进沉沦 所修三事中 唯除惑不退 世尊告彼言 若犯无依行 虽觉慧猛利 而趣无间狱 非真聪慧故 乐行十恶轮 断灭诸善根 速趣于地狱 定能断烦恼 非听诵福业 故欲求涅槃 常当修静虑 有慧勤精进 护持我正法 由敬信袈裟 能度烦恼海 乐处空闲林 远造无同类 敬持戒修定 能度诸有海 普信敬三乘 兴隆我正法 供养染衣者 当成功德海” 〈无依行品〉这一段经文基本上已经圆满了,佛又把这个涵义重说一下子。这一段偈颂就是天藏大梵请问的,把他的话重复一下。这个天藏大梵天,他来“请问两足尊”,这是世尊说的偈颂,不是天藏大梵说的。所以佛就在这个义意显完之后,再重说一下。 为什么呢?佛说法的会场上并不是一直都在这儿坐着的。也有中间来的,他这段经文没有听到,佛给他重说,再补充一下,不过说的没有那么详细。佛在世的时候,像迦叶尊者,像文殊师利菩萨,这些菩萨众、声闻众,他们经常有个人的化度事业,走的很远。佛在这个集会的法门,没有等他回来了,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又给他用偈颂说一遍。这些都是有智能的,略微一点,他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详细说。偈颂,有的很长,有的很简略。前面说长行的时候,说了那么多偈颂才一页,就把前面的意思概括了。 这个天藏大梵天问:“修定、修福、诵经,哪一个好?这三个里头,以哪一个为最上?有没有次序?”因为在他请的时候,佛就给他说过三种业,修定的业,持诵的业,营造福的业。 世尊就告诉他,“告彼言”,这三个都好。如果犯行无所依的时候,你这个行为不能生功德,不能生福德,修这无依行,也就是他所作的事业,是无依行的,没有依三宝,乃至于反其道而行,也就是不听如来的教诲。虽然他很聪明,有这个觉慧,也很猛利。但是他犯了无依行,前面讲了十种恶轮,随有一轮,他所修的都不成就,就算怎么聪明,怎么有智能,还是会下无间地狱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聪慧不是真的,“非真聪慧故”,真正的聪慧是什么样子呢?不作十恶。像前面说的十恶轮,他一个都没有,这是真正聪慧了。我们现在学过了十恶轮,自己可以拿来对照一下,我们有没有十恶轮的行为? 举个例子,吃荤吃素这个问题令人很困扰。有的他想出离也厌离生死,厌离世间苦恼,他也想念佛生极乐世界,东方是吃肉喝酒,他放不下。有的人认为要他吃素,就有困难,确实有困难,因为他自无始劫来的习惯,就有困难。他要是看见出家众,有的出家众吃荤,有的出家众是吃素,那么他就选择吃荤的。吃荤的,要是西方佛也要成,东方肉还要吃。你说这样子,从心理上,这个事情没有关系,看你解脱不解脱?但是从心理上犯了,这个不是真正有智能的。 还有,穿的衣服,我们穿衣服,穿好穿坏,我认为穿衣服应当注重。夏天要穿得薄一点,凉快一点,冬天穿保暖一点。衣服本来是保护我们身体的。现在是错了,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这个时代,兴时髦,穿衣服是给人看的,自己很受罪,把身体箍得很紧,很不舒服。像美国有一些公司规定,上班一定就要穿裙子。冬天这么冷,零下好多度,她穿的很漂亮,两条腿还光着,美国妇女的腿就产生很多毛病。特别是妇女,引起经血不调、下身的种种毛病,她也宁可舍生命都要穿得漂亮一点,怕不漂亮,引不起人家的爱。你们看,不论打口红、化妆,为什么要人家看得喜欢,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没有必要的。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他得了一份施主的供养,这一家子是从他修道的时候,都是这一家善施家供养,已经两三代供养他。他的寿命很长,老和尚在山里修行。有一次,这家人正在办喜事,这老和尚又来这儿,他来化缘了,来取米,他在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办喜事,就哭起来了。别人问他说:“老和尚,我们今天是大喜事,您到这儿来,怎么您给我们报丧,您在哭什么呀?”他说:“可怜我的老施主,可怜众生苦,孙子娶祖母。”他说:“这是我亲自看到的。他又来了,作人了,给他孙子作媳妇。”“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当他祖母结婚的时候,六亲都变成猪羊了。而现在这孙子结婚的时候,那些猪羊都在席上坐,那些锅里煮的,是过去那时候的六亲。他有神通,就这样看到,这都是警策的意思。我们为什么要放生?要救度众生忏罪,放生消业最快。你不想得病,放生就好了,让别人的生活愉快,你的生活也就愉快了。他把善根都断了,去行十恶轮。不下地狱吗?当然下地狱。 我说,“定能断烦恼,非听诵福业”,那么,定不是听诵的福业,这个福可能落到世间福,是这个涵义。你想要求涅槃,应当常时修定,修静虑。静虑不一定是禅坐,静虑是说你的心要常时的观察。或者止观察,止观察就是定,或者慧观察,慧观察就是修慧,也就是止观双运,定慧双修,是这样的涵义。要是有智能了,再加上勇猛精进的修行,怎么样修行呢?护持我正法,护法就是修行。 “由敬信袈裟”,就信这个衣。因为在前面举了很多例子,就是那个鬼、罗剎利鬼见了一片的赤袈裟,他都不吃那个人,也就是要敬信。恭敬生起清净的信,可别打折扣了。“能度烦恼海”,就是这么一个信心,能把生死苦海度过去了。 其次,不要找热闹的地方,找那空闲的林间,不要跟一些同类的恶人,乃至于社会的愦闹都要远离。那样你修定才能修得成功,持戒才能持得坚固。乃至于“敬持戒修定”,在那个地方,外面是客观的环境,不使你能够犯罪,犯罪的机会少。在那定境内,贪心也不生了,特别是在尸林里头坐,你看一下又送了一个死尸,一下又送了一个死尸,死完了腐烂,一看着就生起厌离心了,你也如是,自己的身体也会这样。 所以,那些在人间幻化度众生,他不把众生看成是真实的,他只看成是如梦幻泡影。要是众生都是真实的,菩萨一天的说大悲心,恐怕他自己就苦恼得要死了,他不会受这个境转的,他认为这是幻化的。像我们这样没有定力的,也没有很多善根的,只能远离,不要到愦闹的地方,这才能够度到这个诸有海。 “普敬信三乘”,在三乘之后,不起分别,声闻乘也好,缘觉乘也好,菩萨乘也好,这样才能“兴隆我正法”。“供养染衣者,当成功德海”,你想求功德,就多供养出家人,离欲清净。你不去分别这个是不是圣僧,那个是不是破戒的,你心里根本不起这个念头,一切都是佛子。 “能伏难调心 不举苾刍罪 修知足圣种 当成两足尊 远离恶苾刍 亲近圣行处 不食用僧物 速证大菩提 三界中安乐 皆由三宝生 故求安乐人 常供养三宝 旃荼罗王等 朋党恶苾刍 于三宝起过 速堕无间狱 十压油轮罪 等彼一YIN坊 置彼十YIN坊 等一酒坊罪 置十酒坊罪 等彼一屠坊 置彼十屠坊 罪等王等一 真善国王等 兴隆我正法 普供养三乘 当成功德海 七宝满赡部 奉施佛及僧 彼所获福聚 不如护佛法 为佛僧造寺 量等十四洲 彼所获福聚 不如护佛法 造佛窣堵波 量等三千界 彼所获福聚 不如护佛法 解阿罗汉缚 种种修供养 不障我正法 其福胜于彼 千俱胝劫中 智者勤修定 所生胜觉慧 不如护我法 真善国王等 远离十恶轮 护持我正法 及着袈裟者 不毁谤我说 三乘法及人 普听闻供养 护持说法者 不损三宝物 不障着袈裟 常敬器非器 福胜无伦匹 “能伏难调心”,把你的心调好就好了。这个心是难调难伏的,你信了佛,听了两部经,听到马上转变。不过心很难得驾驭,比任何事物都难驾驭。有的道友说:“我一打坐,妄念这么多。”就是因为打坐,你才认得妄念,不打坐,你哪晓得这是妄念,因为你就在妄念里头。苏东坡的那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在烦恼里头,是看不见烦恼的。因为你修定,或者听经一对照,这样是烦恼,那样是烦恼,不然,你怎么知道?因为你听了经,在这儿打坐,你又起个妄念,一个妄念半个钟头又过去了,就随着妄念转。 假使你没有学佛,没有干什么,半个钟头,二十四小时,你都随着妄念转,你怎么认识呢?醒的随妄念转,黑夜作梦还是随妄转,完全没有作主的时候。大德有时也作不了主,不是登地的三贤位菩萨,有时也作不了主。 阿罗汉也是断了见思惑,在没有入定的时候,他也作不了主。为什么他要灰身泯智,要把这个肉体烧了。尽管他有神通,上身出火,下身出水,十八变神通,自己把自己化了,没有这个肉体了,断了,这是真正入了涅槃。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又起了变化,不是那么的简单。 如果研究阿罗汉,阿罗汉有很多种阿罗汉,也有退地阿罗汉,他不往前进,不度众生,不利世。未成佛之前,非得到八地菩萨不动地,那才不退。不退,有位不退,有念不退,念不退很不容易,懂得这个道理就好了。 一切法要知足,“修知足圣种,当成两足尊”,主要是对着贪,特别的是我们生死流转的就是欲,爱欲,这是我们生死的根本。“远离恶苾刍,亲近圣行处”,亲近好比丘,不要亲近恶比丘。前面告诉你不要分别,那是说你供养的时候不起分别,你自己要想修行的时候,要选择哪个是善友?哪个是恶友?如果你有力量可以转恶,像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那些菩萨,他不分恶善,愈恶,愈度他。我们没有这个力量,一般的人没有这个力量,佛就告诉我们说,那个恶比丘,你少亲近他,你要亲近有圣行的,恭敬僧。 还有,千万不要用僧物,寺庙的僧,凡是提到僧,就是僧伽,僧伽就不是一个人,一个人不称为僧,只有出家是称为比丘。僧必须三个以上,僧物就是三个以上大众僧的物,你不要用。要是这样子,你亲近善友,不沾常住物,很容易就可以成到菩提果,这就等于不盗,亲近善友就等于尊敬僧。 恶比丘,你见他,因为你要受害,但是你供养他的时候,不因为他是恶,你就去批评。所以前面说了很多次,供的是赤袈裟,他披着袈裟了,你恭敬的是他的僧相。这样子在三界之中,你就能得安乐,使佛法僧三宝生起,所以想求安乐的人,“常供养三宝”,这就是有依。之所以无依,是因为他没有亲近三宝,无依了。下面就是有依,他所作的都是亲近三宝的,这就叫有依。 “旃荼罗王等,朋党恶苾刍,于三宝起过,速堕无间狱。”前面说了很多,现在的比丘还有拜把兄弟,我就遇见好多起,印尼的跟新加坡的几个人都是中年,五、六十岁了。现在的比丘跟比丘还互相拜把兄弟,你说这事对不对?我想谁听了都觉得不对,这叫结朋结党。这是恶比丘,他经常在佛法僧的面前作过罪,很快就下地狱了。 前面的“十压油轮罪,等彼一YIN坊,置彼十YIN坊,等一酒坊罪,置十酒坊罪,等彼一屠坊,置彼十屠坊,罪等王等一。”恶性王的罪,十酒坊的罪,你作国王的,随作一个罪就有如是十酒十坊的罪。因为国王,他的力量大,造的罪也大。修善大,罪也大。“真善国王等,兴隆我正法,普供养三乘”,对三乘不起简择,“当成功德海”,要这样的供养,功德很快成就了。 “七宝满赡部”,就是七宝满赡部洲,这是前面说的,“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佛法,使未来的很多人得度,这个功德无量。“为佛僧造寺,量等十四洲”,这个涵义,前面的经文都说过的,这是重颂。“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造佛窣堵波,量等三千界”,造那间庙,造得很大,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的庙,他所获的福聚也“不如护佛法”。“解阿罗汉缚,种种修供养,不障我正法,其福胜于彼”,这也是护法的。前面讲,把那阿罗汉缚起来,或者要迫害他,把他救了,解脱了。之后,又对这些阿罗汉作种种的供养。这些功德都不如护持正法好,不障正法的功德,他的福德胜过前面。 “千俱胝劫中,智者勤修定,所生胜觉慧,不如护我法”,你只为了个人修一千劫,乃至有智能,那么修定产生了胜觉慧,但是也不如护持我正法的功德大。那是只为自己,没有利益众生。只要有佛的法眼在,一切未来无穷无尽的众生都得度,所以大家要弘扬佛法,不要找借口说,我没有学问,我也不懂得怎么弘扬。你就劝别人念句阿弥陀佛,这就叫作弘扬佛法了。你给他说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说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说一部《妙法莲华经》,他听见这个法的名字都是弘扬佛法了,善根种了,人人都能弘法。 所以三宝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应该弘法。乃至我们经常对那畜生,也给它说三归,你说:“它听得懂吗?”你不要认为它听不懂,你要认真给它说,它就得度了。愈是小的众生,像蚂蚁就很多的,你家不是有蟑螂吗?不是有老鼠吗?你不要伤害它,你给它说三归,你说:“你在我这儿不适合,我迁你的单,你走开。因为我很容易伤害到你,别人看了也不清净,我会把你打死,你走!”你给它说三归,说法,你试试看,不要生起烦恼心,不要伤害它。 “真善国王等,远离十恶轮,护持我正法,及着袈裟者。”不但护法,还要护僧,不毁谤我说三乘法及人。“普听闻供养,护持说法者。”使你护持那个说法者,别的不会说,就念句阿弥陀佛都可以,善劝一切人。但是你可千万不要毁谤,凡是佛所说的法,佛所说的话都不毁谤。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任何只要是佛所说的法,你都不毁谤,乃至于护持的人。这是指说法者,你要普听,只要他说的是佛法,常听闻还要供养。护持说法者,或者凡是说法者,都要护持他。 其次,不损三宝物。佛法僧的物,你不要去毁坏。“常敬器非器”,是法器的也好,不是法器的也好。是法器的,就是清净的比丘,不是法器的,就是破戒的比丘。或者是清净的近事男,清净的近事女,就是他受了三归五戒,他是清净的。受了三归之后,告诉你,“归依佛,终不归依外道天魔等”,就再不拜鬼神,去求鬼神加持。任何情况之下都不作,乃至于失命。归依佛之后,就不归依鬼神。受三归,归依法了,不归依外道典籍,归依僧了,不归依外道邪众,这叫三归清净。有很多人三归不清净,更不用说五戒、菩萨戒了,三归都不清净,这应当注意。这是很重要的事。 “福胜无伦匹”,要是能够这样作,不管清净不清净,我都平等对待,并且我也不去求他的过。我怎么知道他清净不清净?因为你或者是听别人议论,或者你参与议论,你就知道他清净不清净。拿圣教量,就来量他一量,不要这样作,他有他的果报。 “如五日并现 大海皆枯竭 如是护我法 能枯竭烦恼 如风灾起时 诸山皆散灭 如是护我法 能除灭烦恼 如水灾起时 大地皆漂坏 如是护我法 能坏非爱果 如如意宝珠 随所愿皆满 如是三乘法 能满众生愿 如遇得宝瓶 除贫获富乐 如是遇佛法 灭惑证菩提 如十五夜月 明照满虚空 如是护法人 智能周法界 如虚空平等 无物亦无相 如是护法人 知诸法一味 如日放光明 恒除世间暗 如是护法者 常普照世间” “如五日并现,大海皆枯竭,如是护我法,能枯竭烦恼。”这个世界到了末日的时候,火灾就是这么生起的,五个太阳还不行,到了最后,出现七个太阳,七个太阳一烤,全都是火了,什么都焦了。山上也起火,石头也起火。你看原子弹,原子弹的火就是这样子,什么事物都是可燃物。那么五个太阳出来,所有的海水都干了,你要是护持佛法,你的烦恼都枯干了,五个太阳就变成了智能。 “如风灾起时,诸山皆散灭,如是护我法,能除灭烦恼。”风灾一起,把山都摧毁了,吹到空中就变成微尘了。这种情形大家可以看到,像龙卷风。“如水灾起时,大地皆漂坏”,整个大地都让水泡了。“如是护我法,能坏非爱果”,就证圣果,爱是不好的,非爱是好的,这就是坏的意思,坏非爱坏,使那个爱不能产生果。 “如如意宝珠,随所愿皆满,如是三乘法,能满众生愿。如遇得宝瓶,除贫获富乐。”这是神话,如果到过大海採宝,得到这个宝瓶,那个宝瓶里,你想要什么,宝瓶就生出了什么。大家有没有看过〈天方夜谭〉?看过〈天方夜谭〉,就晓得神灯之说。这可不是那个宝瓶,而是佛说的,要像那个观世音菩萨宝瓶里头,什么都有,像地藏菩萨宝珠里头,什么都有,这是除贫!那就获富乐。 “如是遇佛法,灭惑证菩提。如十五夜月,”如每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普照,“明照满虚空,如是护法人,智能周法界”,那智能遍于法,“如虚空平等,无物亦无相,如是护法人,知诸法一味。如日放光明,恒除世间闇,如是护法者,常普照世间。”太阳一出来,世间的暗都消了。所以谁护持佛法,他就像太阳一样的,普照于世间。护法有深有浅,就看你怎样护。 但是有一个条件,我们不要毁谤。不论谁说法,你都赞叹随喜,不说不,只说好,这样就叫护法,这也是护法。凡是有法宝所在的地方,你就恭敬他,当佛在一样,法宝就是佛的法身,也是你的法身。你这样恭敬、尊敬,我们有些体会不到,过去的大德很注意这种事情。 现在不论是在家的道友居士,即使是和尚,好多庙里的和尚也不大讲究了,一般的小和尚更不用说了。拿着佛经不够珍视,拿着佛经,像拿着一本书似的,甩甩褡褡的。我们在家的道友更不用说了,他要是能够把书捧着,总是这样尊敬的,这就是佛的法身,得要这样恭敬。 〈无依行品〉到此就讲完了。 无依行品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梦参老和尚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十轮经》 没有内容!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