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印光大师所有开示-> 印光大师开示文钞 |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27 禅净料简 |
|
一、文钞原文:27.禅净料简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 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四日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P1215) 二、白话译文:译者慕藏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 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达到三业清净,自性圆明,五蕴皆空的境界。这样,一切苦就都度脱了。教是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底证悟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见性成佛。然而,这只是指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并不是说成就证得菩提道的佛。密是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这也是只把当生了脱生死就叫做成佛,不是指福慧圆满的佛。这三宗,都可以归于禅,因为气氛相同。所以,佛法的修持,总的来说,不过禅,净两个法门。 禅是专靠自己的力量修,所以,不是宿世慧根成熟了的,不能真正得到实际的利益。净则是兼靠佛力。凡是具有真正的信愿行的人,都可以带业往生。这中间的难易,真有天壤之别。所以,宋朝初年的永明寿禅师,以古佛之身,投生在世间,为我们作示现。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每天行一百零八件佛事,夜晚到别峰去行道念佛。他深怕后世的学者不明白宗要,特地作了一首四料简的偈子,让后人知道修行的趣向。 第一偈是这样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因为既然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能深入经藏,明了如来的权法实法,而在各个法门之中,又更能只以信愿念佛这一法门,作为自利利他的通途正行。《观无量寿经》中记载,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犹如戴角虎”,因为这个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声丧胆,犹如老虎张着犄角,威猛无比。有来学的人,就随机说法,应该以禅净双修接引的,就以禅净双修接引他。应该以专修净土接引的,就以专修净土接引他。无论上等,中等,下等根基的人,没有一个不蒙受他的恩泽的,这难道不是人天之师吗!到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到上品,一弹指的工夫,就花开见佛,证得无生法忍。最次也能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也有顿超诸位,直接证得等觉菩萨的。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就能现身到上百个法界成佛,何况再往上的品位,更加殊胜,直到第四十一位,等觉果位呢!所以说,来生做佛祖。 第二首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因为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却决志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在往昔曾发过大誓愿,摄受众生,如同母亲思念自己的孩子一样。众生如果能象孩子思念母亲那样,志诚念佛,就能感应道交,得到佛的摄受。努力修行戒定慧的人,固然能往生。即使是造作五逆十恶重罪的人,临终的时候,被种种痛苦所逼迫,而发大惭愧心,称念佛名。或者十声,或者只一声,命终也都能蒙佛的化身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万人修万人去吗!然而这样的人,虽然没念几声佛号,因为他的心极其猛烈,所以能获得这么大的利益。不能以泛泛悠悠的人与他比较念佛的多少。往生西方后,见佛闻法,虽然有快慢的不同,然而已经高高在上地加入了圣人的行列,永远也不会退转。随着各自根性的浅深不同,或者慢慢的,或者很快地证得各个果位。既然都证果了,开悟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所谓的“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第三首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而随他去。因为虽然彻底了悟禅宗,明心见性,但见思烦恼不容易断除,还需要经历各种境缘来锻炼,才能令它净尽无余。这样分段生死才能出离,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即使最后有一毫没能断净,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还没到家,寿命就到了。大悟的人,十人中有九人是这样的。所以说,十人九蹉路。蹉就是蹉跎的意思,就是通常所说的耽搁。阴境就是中阴身的境界。就是临命终时,现在生以及历劫所造的善恶业力所现的境界。这个境界一现前,眨眼之间,随着最猛烈的善恶业力,便到善恶道中去受生,一丝毫也不能主宰。如同人负债,强者先牵,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世做了苏东坡,草堂青又做鲁公,这还是好的呢。所以说,阴境若现前,瞥而随他去。阴,读音和语义与萌一样,是覆盖的意思。就是说,被这业力覆盖住,真性不能显现了。瞥,音撇,眨眼的意思。有人把蹉当作是错,以为阴境是五阴魔的境界。总归是因为不了解禅以及字义,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谬误。哪里会有大彻大悟的人,十个有九个错走了路头,随着五音魔的境界去,而著魔发狂的呢!著魔发狂乃是不知道教理,不明白自己的心性,盲修瞎炼的增上慢人。怎么能把这样的不识好歹的事情,加在大彻大悟人的身上呢!这件事关系很大,不能不辨别清楚啊! 第四偈说: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有人认为无禅无净,就是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这是大错特错!法门无量,只有禅和净最适合众生的根基。既没有大彻大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的修其他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法仰仗佛的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的功德,感得来世的福报。现在生既然没有正确的知见,来生必然会随着福报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就难逃恶报。一口气上不来,堕入地狱,漫漫长劫之中,睡着洞燃的铁床,报着滚烫的铜柱,以偿还他贪声好色,杀生害命的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然慈悲,但因为罪恶业障,他也没法得益。清截流禅师说:修行的人,若没有正信求生西方,泛泛地修各种善事,这叫“第三世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今生修行,来世享福。倚仗福报,造作恶业,就会堕落。快乐短暂地出现于来世,痛苦永远地缠绕在将来漫长的岁月中。纵使地狱的罪业消完了,又会转生到畜生道,恶鬼道。要想再得人身,难上加难。所以佛以手掐起一小撮土,问阿难:“手中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阿难回答说:“大地的土多。”佛说:“得到人身的,就象我手中的土那么少;失去人身的,就象大地的土那么多。”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这也是局限于偈语的形式,而做浅白的说法。 永明禅师恐怕世人不能明白禅净的真义,不能观察清晰,所以作这首偈语来说明,真可谓是迷途中的宝笺,险道上的导师,功德无量啊!——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四日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P1215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印光大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