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3--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成观法师所有开示-> 成观法师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3


 下载DOC文档  



  6.四不定

  论: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三八不定四者」:「六」,第六类心所有法,也就是最后一类心所法,是不定法。「不定」之义为:

  一、指此类心所,于三性中,没有一定;一切法共有三种性质:善性、恶性、无记性。而这一类心所,其性质不一定是善、不一定是恶,也不一定是无记,故称为「不定心所法」。

  二、此类心所,不一定徧一切心行(故与「徧行心所」不同)。

  三、此类心所,不一定徧一切地(故与「别境心所」不同)。

  由于三性不定、不定徧一切心、不定徧一切地,故称「不定」。不定心所共有四个。

  「一睡眠」:「睡眠心所」的体性是:能令身不自在(不能自主),令心转为合昧忽略。谓睡眠心所一起的时候,能令全身的肢节都废懈,不能支撑,卧亦眠、坐亦眠,有时连站着、走路都会睡着,即使别人摇他,也没什么感觉。这是指身体方面:在心方面,则睡眠心所能令心黑暗无光、冥昧不灵,且作用简略,不能明利精审。这些是睡眠心所的体性。睡眠心所的业用为:能障碍观智。因为在睡眠位的人,其身不能自主,心又极黑合、弱劣,这是由于人在睡时,前五识并不往外缘境,只有单独一个意识在「内门」(心内)合劣而转(起作用、运作),但其运作也并不如醒时的活泼、灵动、精明,而是很简略、合昧。人在入定时,其心、心所法也都寂静,五识亦不缘外尘,但「入定」与「睡着了」不同,其因在于:定中的心是「明」的,而睡眠时的心是「暗昧」的。至于睡时兴醒时的心不同之处,在于睡时的心简略,醒时的心则精审。这也表示,人睡

  眠时,并非在「无心位」,也不是死掉了,因睡时仍是有心(仍在「有心位」),只是其心之体用暗昧、简略而已;故「睡」与「死」不同,亦不同于「入定」 ,如前说。

  再者,睡眠并非无心位,因为人睡眠时,是有一个「睡眠心所」在作用,而此「睡眠心所」是有法体的,且此法体是心相应行法,因此在五盖中有个「睡眠盖」(五盖为:贪、瞋、睡、掉、疑),八缠中有个「睡眠缠」(八缠即八种根本烦恼,八缠为:1无惭、2无愧、3嫉、4悭、5悔、6睡眠、7掉举、8昏忱。)

  又,睡眠于三性中不定,因为睡眠有善性、恶性、及无记性。一、善性的睡眠,例如日常适当的睡眠,或运动、劳作后的小睡,有益于体力的恢复、及维持身体的健康,那是好的,故称为善性。二、恶性的睡眠,如懒惰、懈怠而贪睡、多睡,造成其心昏昏忱忱,不能明觉,不能精勤修行,这就是恶性的。三、无记性的睡眠,例如非甚必要的多睡一、二小时,然亦不造成任何大碍,故其性非善、非恶,称为无记性的睡眠。然依理而言,无记性之事熏习久了,是会增长无明的,故究竟而书,无记性也不是好的。

  附及,因为人都要睡眠,而佛法中又有「睡眠盖」及「睡眠缠」的道理,然而修行人应如何看待睡眠呢7[?]应知,佛法是很理性、讲实际、以及讲究修行次第的,修定者虽然应离睡眠的盖、缠,但并非一开始就能作到,而是于修定中,心渐渐得定,故心渐明,明则不昧,故能离睡眠之「暗昧」;因此,修行者于修行上有进步的第一个具体征兆是:睡眠减少了,那是因为心比较不杂染、不散乱、不暗昧的结果。而这三者都有连锁关系:以不杂染,故不散乱;以不散乱,故不暗昧。以不暗昧,故睡眠减少,其心灵明,乃至于得初禅时,可完全离于睡眠。因此,睡眠减少,是修行的境界所致,不能勉强。有很多人不知此理,因此不去修定,而去修所谓「不倒单」 ,那是求果不求因的颠倒。若不修定,不得定,即使勉强行「不倒单」,也不能持久,且身体会熬不住。笔者即见有人长期「练不倒单」(两年之久),终至肝火上升,且患精神衰弱症。若不修定,光练不倒单,那只是「熬夜」而已。故须知,「不倒单」不是练来的,应是得禅定的自然作用。是故当知,「不倒单」不可修、不可练,应修禅定——莫颠倒修。

  虽然睡眠量减少,是修行自然的成果之一 (减少睡眠盖),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贪睡、多睡,至少也应在合理范围内,尽量节制、减少睡眠。适当的睡眠量,例如在家成人为六至七小时;出家比丘、比丘尼至多为五、六小时。又,若想要睡眠量少,须少吃;饮食若多量,即增加昏忱;因为吃太饱,血液长时间集中在胃、肠、肾中,努力消化、故心、脑缺血,因而昏昧,容易睡着。尤其是修定者,更须自制,不可多食、贪食,以致增长昏忱、睡眠。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成观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成观法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净界法师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宣化上人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