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惑、业、苦就像恶叉聚,一生就是三颗连在一起 |
|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跟“涅槃”两种根本。这地方我们分两大段,先说明修行者跟一般凡夫的过失,过失是怎么来的。 先看凡夫的过失。佛陀告诉阿难说,一切众生(这个地方的一切众生指的是造恶凡夫)——造恶凡夫是怎么回事呢?他从无量的生命当中——他的内心当中,就遵循着这三个轨则: 01惑 第一个,颠倒。看到事情的时候,他先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他把一个染污的因缘当作清净的因缘。比方说,他认为杀盗YIN妄是安乐的,他一直认为做杀盗YIN妄能够让他产生快乐,起这样的颠倒。 02业 第二个,他有这样的颠倒思想,遇到了因缘具足,他就付诸行动,造业了。 03苦 第三个,自然。这个自然指的是果报。因为你有业,自然就招感果报嘛,地狱的刀山油锅的果报就会出现。 而这样的惑业苦就像一个恶叉聚,恶叉聚是一个印度的水果,它不生则已,一生就是三颗连在一起。 所以说,对一个造恶凡夫来说,他的生命永远活在一个恶性循环——起烦恼、造罪业、到三恶道去。三恶道出来以后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他又起了另外一个烦恼,因为他的习气还在嘛,他的等流性还在,他继续起烦恼,又造恶业、又堕落到三恶道去。所以他的生命当中永远是活在惑业苦的恶叉聚当中。这是第一个,凡夫的相貌。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 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有生死。但怎么会有生死呢? 答案只有一个:仁者心动。就是这样。 你自己动念头。 我们自己在清净本然当中,捏造一个妄想出来,然后带动了烦恼、带动了罪业、带动了生死果报。 所以我们要知道妄想的可怕: 第一个,它是不知不觉的; 第二个,它是辗转增胜的,势力会不断地扩大。你一旦开始修行、开始回光返照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妄想的可怕;我们一般人是不知道怕,因为你从来没有回光返照嘛! 所以在本经当中,我们的思考模式:不是向外去看谁怎么样,这跟你都没有关系。你开始修学《楞严经》以后,你开始远离你心中的颠倒妄想,你要慢慢地试着一步一步踏入回家的道路,才有可能达到临终的正念。 当然它的方法就是——不迷、不取、不动,看你是从理观下手,或者从事修下手,都可以。 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我对这句话很感动!一个人临命终时保持寂然无声,这是什么境界呢?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佛陀在临灭度时,色身败坏,弟子们哭泣着。这时佛陀内心的观照力现前,他能不随境转,这是一个重点。当然佛陀是示现告诉我们,不论一生中做了多大的事业,摄受多么多的眷属,盖了多少庙,这些有为法都是其次;临命终时是否过得了关,关键点在于“寂然无声”,内心是否能真实放下因缘,向内安住,这才是重点,修净土者更是如此。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自己一生中持多少佛号,这倒是其次;往生的关键,在于临终时是否能“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 首先自己内心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他绝对有能力救拔你;其次,你真实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心一意等待弥陀的现前;然后安住在现前佛号上。这才是关键! 如果平时虽念一万、二万声佛号,临命终时却起颠倒,东挂碍西挂碍,则这人决不可能往生,因颠倒错乱现前,没有安住在内心的正见与正念中。 所以临命终时要注意,你这时“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自己要安住在真理上,不能向外安住,若向外安住,“瞥尔情生,三界枷锁,万劫缠绕”。 一个人临命终时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又要从头再来努力几十年。平时的挫折,可能拜个忏,忏悔几天就走过去了,但临命终时的失败,却要付出另一期生命的代价。这有多可怕! 为什么临命终时会错乱呢?世间上的事情有它的等流性,有它的前因后果。 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若平时就很少在真理上安住,很少生起观照,则临终时就无法生起观照力。今生虽修习持戒修福的善业,来生就在三界得有漏果报,如此而已。 所以这段经文:“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非常重要!佛陀一生中虽也做了很多事业,如“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佛陀做了这么多事业,而在临终时,佛陀是以什么心态来面对灭度呢?“是时中夜,寂然无声。”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要这样修行。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界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