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愿法师: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三) |
|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印光大师开示: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三)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念佛,不问时节久近」念佛,不论你念佛念了多久,念了几年还是一样,就是一句佛号一心专念。念念不舍者,念念不舍弃这一句佛号,念念想念阿弥陀佛,不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每一个念头都想阿弥陀佛,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念阿弥陀佛,这当然我们做不到。就如刚刚师父所说的,你有时间就多念,不要有时间不念佛,到处讲东讲西,闲言闲语一大堆,这样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生命浪费在讲是讲非,实在很可惜。生命用在念佛多么珍贵,对不对?对。 「顺彼佛愿故」,这一句话善导大师讲得很好,顺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哪一愿是用名号要对十方众生绝对的救度?就是第十八愿。所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根据第十八愿修学,顺阿弥陀佛的愿力,你就跟阿弥陀佛相契相应。所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与阿弥陀佛的佛愿,相契相应感应道交,当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怎么念佛?就是这一段善导大师所开示的念佛方法念佛,就是这一段印光大师,所开示的念佛方法念佛。用比较白话一点来说,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以外,其他的时间有空就念佛,就是这样子。 继续看底下,「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这一点很好,有机的认知,你内心比较容易常生惭愧心,比较容易生忏悔心。我们要受八关斋戒,或者受菩萨戒都要先经过忏摩,忏摩就是忏悔。忏悔会念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而且是用唱的。经常念佛、拜佛、忏悔,灭罪的功效特别好。但是忏悔是要真心忏悔,你如果没有真心忏悔,纵然你忏悔文唱得很动听,那也没用。所以经常生出惭愧心跟忏悔心,能够灭除业障。 请看讲义第二十六页,注释第五十一: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此为普贤十大行愿之忏悔业障。】 普贤十大行愿是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修的科目,法身大士修普贤十大行愿,第四就是忏悔业障。如果连法身大士都要忏悔业障,请问诸位:你我凡夫要不要忏悔业障?当然要。 所以上个月师父到苏州皇罗禅寺弘法,每一天我都留下一个钟点的时间让他们发问,其中有一位男众居士,他就问我这个问题,请问信愿师父:我们念佛的人要不要忏悔?现在这个问题师父来问你们,念佛的人要不要忏悔?当然要忏悔。我们业障那么重不忏悔怎么行,就是用念佛拜佛的方法来忏悔。因为「忏悔」这两个字,要先知道意思,我们先看解说: 【忏悔者,慧能大师《六祖坛经》云: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把「忏悔」这两个字,解释得相当的完善。忏就是忏其前愆,以前所造过的罪业忏除,这就是忏的意思。悔就是悔其后过,以后不要再造了。如果同样的过失,重复每天的再造,譬如口业恶口骂人,每天经常恶口骂人,然后骂人之后又在佛前忏悔了,明天又骂人,明天又在佛前忏悔,后天又骂人,后天又在佛前忏悔,请问这样有没有真心忏悔?没有,这样有忏没有悔。所以忏悔要真心的做到,要不二过,同样的过失不能一再重复的犯。所以做到忏悔当然就能灭罪。 《观经》下品下生讲,至心称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念佛忏悔的功效非常的好。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凡是任何的忏法都忏除不了的,念佛一定可以忏除。有的忏法能忏除贪欲,但是不能忏除瞋怒,念佛一切的贪瞋痴,三毒烦恼都能忏除。所以一边拜佛一边念佛,忏悔业障这样效果很好。所以为什么我们每天订功课,要拜佛、念佛,通常师父会鼓励大家,每天拜佛三百拜、念佛一万声,这样修行持之以恒,三年五载下来,有一天当你临终的时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问题。你不要小看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万声,有很多《净土圣贤录》,或者《佛祖统纪》,或者《往生集》,或者《善女人往生传》,这一些往生传记所记载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人,他们平生不一定能做到,每天拜佛三百拜、念佛一万声,如果你能够利用,早上拜佛一百拜,下午拜佛一百拜,晚上拜佛一百拜,然后一边拜佛一边念佛,慢慢拜、慢慢念,不要为了赶数目而拜得很快,为了赶数目而念得很快,这样只是为了应付数目,这样没有什么意义。真心诚意的慢慢拜、慢慢念,你这样一天拜佛三百拜,念佛一万声,功课用功下来不得了,你们要不要这样修行?一个。只有我们胡居士要,其他都不要。不要再睡觉了,要好好的听经闻法。 所以经常生惭愧心、忏悔心。我们来看「惭愧」这两个字的意思,惭愧乃惭与愧之并称,惭跟愧意思是不一样的。惭者,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自己反省自己所造的罪业,内心感到羞耻。我以前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实在非常不应该,我为什么那么愚痴,造作那么多的罪业?这就是惭愧的惭。 愧就是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愧是对别人,惭是对自己,对着别人想到自己。以前所造作的许多罪业,无颜面对他人,这一种心叫做愧。所以惭愧心就是,反省到自己以前有所过失,内心有羞耻之心,这一种人有救。如果造了罪业没有羞耻心,这一种人没救。我们总是凡夫遇到逆境恶缘,会造作罪业。有时候遇到逆境会起无明,难免都会,你们当父母难免会起烦恼,骂孩子对不对?你怎么那么笨,笨得像一只猪一样,这样口过造下了,要忏悔要有惭愧心,接着看二十六页的倒数第二行: 【据智者大师《摩诃止观》记载,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藉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 我们事忏如果能够做得好,那已经很不容易。对我们一般凡夫而言,我们要做到理忏不容易,事忏做好已经很了不起了。也就是借着礼佛、赞叹佛,或者诵经,或者念佛求哀忏悔,忏悔真心的流露是会流下眼泪,忏到真心的当下,不是流眼泪而已,流血,这一种忏悔就更真心了。你去看佛经里有一本书,有一本经叫做《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这一部经里记载,阿罗汉们听释迦牟尼佛讲《父母恩重难报经》,听了以后觉得自己生生世世不孝父母,忏悔到流血不是流泪,这是真心忏悔。你们去看《父母恩重难报经》,我们忏悔要忏除到流泪,就很不容易了,流血那更不用说,我们做不到。所以事实上我们凡夫还很难真正的有惭愧心、忏悔心,如果你真正有惭愧心、忏悔心,同样的过失不会再造。念佛人我们总是生生世世,有许许多多的业障,经常的忏悔确实有必要。法身大士都要忏悔了,何况我们愚痴的凡夫众生。 继续看底下,「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第七点这一点就是告诉我们,修行人要内心谦虚,讲义里讲得很清楚,我们看讲义二十七页的,注释第五十二: 【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此为谦卑自牧。】 意思就是内心非常的谦虚卑下。一个人不管有没有修行,有没有念佛,如果趾高气昂我慢高山,那这一个人一定会处处不受人欢迎。一个人如果很谦虚,那他的人缘一定很不错。稻穗长得越饱满,稻穗会越低垂对不对?对。所以真正有真修实学的人,内心是很谦虚的。 《易经》云:谦受益满招损。谦卑就能得受利益,自满会招来损害。以为自己很行,天底下别人都不行,自己最行。这一种很自我、自满、自大的人,人家不喜欢跟他在一起。「自大」这两个字把它加起来,就成了一个「臭」字,所以自大就是臭。你什么都认为自己很行,别人没有你的行,这一种自大人家看到你,就好像看到臭秽的东西一样。 【慧能大师《六祖坛经》云: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这是慧能大师对「功德」这两个字的解说。内心谦卑下气这就是功,外在行之于礼这就是德。 【罗状元《醒世诗歌》云:休怨境遇不如人,不如我者甚众,休夸德业能胜人,能胜我者尤多。】 罗状元这四句话就告诉我们,不要自卑自怨,也不要自夸自大。因为你如果自怨自卑,我不如人,我境遇怎么那么差,比我们更惨的还很多对不对?所以你不用自卑。不用自哀、自怨,因为你还有双手双脚,有人连双手双脚都没有。 你不要以为自己很行,自大、自满,我很有修行,我一天佛号念十万声,比我们更有修行的大有人在。所以纵然很有修持总是要谦虚,我的功夫很浅,不要矜夸,虚怀若谷,这是为人处世很基本的。修行也是一样,所以俗话讲,整瓶的不响,半瓶的响叮当。真正有学问的人,他不会夸耀自己学问很高,真正有修行的人都是很谦虚的,绝对不会认为自己很有修行,然后心高气傲,感觉让人家气势凌人,绝对不会的。印光大师告诉我们,「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这一点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 时间到了,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