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佛门里常讲善根,善根从哪里看?--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佛门里常讲善根,善根从哪里看?


 下载DOC文档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一开端说『若能志心归敬』,这个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志心」,可见得绝非形式的皈依,是从真心,真正有忏悔、改过的心,真心皈依。『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这跟《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修法没有两样。十大愿王里面,第一个「礼敬诸佛」,你看瞻礼;「称赞如来」,你看赞叹;「广修供养」,看到了吧?这广修供养。十条此地只说了三条,为什么后面没有了?诸位要晓得,说了这个三条,后面都包括在其中。不要认为他没说,没说大概这三条就可以了,那你就错了。明明白白的开示你这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是一乘圆证修行的纲领,所以他一生成就。能依十大愿王修行的叫做修普贤行。一生,就是我们肉身,因为在华严会上,善财童子是肉身成佛,就是这一生,分段之身,一生圆满菩提。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唯独《华严经》里面示现的肉身成佛,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如是奉事』,这里面就包括后面的七条。「奉」就是遵照,遵照佛的开导;「事」就是要照做,依照佛的教训来做,完全把它做到。换句话说,要将十大愿王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

  学佛,这个三条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修行人的根本,我们佛门里常讲善根,某人善根深厚、某人没有善根。善根从哪里看?给诸位说,不是聪明智慧,善根就看看他在生活里面他做了多少,从礼敬、赞叹一直到普皆回向,他做了多少,这是善根。有些善根深厚的,一教,他就做到。不必人教,生下来他就会这么做,他就晓得对别人恭敬,他就晓得自己谦虚,当然那是少数;多数的一教,他就肯学;还有教了,他不肯学,那就善根比较薄的,虽然教了他还不肯学。所以诸位要知道,你要想这一生成就,一定先修礼敬。佛法如是,世间法也如是。诸位晓得,孔子、老子出世的年代跟释迦牟尼佛相去不远,他们彼此没有见过面,没有在一块做过学术的讨论,可是他们的见地许许多多地方相同。譬如《礼记》我们一打开第一句话,《礼记》一掀开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就是礼敬诸佛。儒家教人,第一句也是教礼敬;佛法教人,第一句还是教礼敬。由此可知,礼敬是世出世间法的大根大本。

  我们对谁礼敬?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要礼敬。诸位必须要知道,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每一个人都有大烦恼,《唯识论》里面讲第七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这个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慢,慢的烦恼相当之大,你看看贪瞋痴下面就是傲慢。礼敬诸佛就是破傲慢的。所以首先要学敬、要学谦,要谦虚、要恭敬,首先要从这个地方学,这是破这个烦恼的。儒家的标准只到人天,他没有讲出三界,所以他不讲断烦恼,他讲伏烦恼。譬如讲到我慢,傲慢,他讲傲不可长,不增加,他只说到此地。可是在佛法则就不然,佛法的目标是要超越三世,要超越轮回,要见到本性,明心见性。性就是禅家所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换句话说,找回真正的自己,找回真我,佛法目标在此地。所以它要求的标准要比儒家高,它要断烦恼。十大愿王跟六波罗蜜,以及《华严经》上讲的十波罗蜜,都是帮助我们断烦恼,找回自己本来面目的方法,所以不能不学。你要是不肯认真的学,换句话说,你就是不肯认真的找回自己的真性。

  修行修的什么?就是修的这个,修是修正,有错,错的把它修正过来,这就叫修行。原来我们对人都是傲慢的,现在我们修礼敬,礼敬就是对治傲慢。愈是聪明人,愈是能力强的人,愈瞧不起人,古今中外几乎统统都一样。佛是世间智慧第一,你看看经典上记载佛的行谊,佛是谦虚到了极处,对一个童子、对一个老太婆、对一个贫贱之人,佛都非常的谦虚。所以他老人家不但是以言语来教导我们,他在世的时候,自己以身作则,他都做到了。如果论世间地位,他是个国王的身分,他是皇太子,继承王位的,出世间是无上正等正觉,世出世间没有能够比的,他还这么谦虚,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这么恭敬。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佛。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的,应当要学习的,不可以轻慢任何人。

  第二就是「赞叹」,为什么要赞叹别人,赞叹如来?诸位要晓得,《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如来,除了自己本身之外,统统都是诸佛如来。《华严》、《圆觉》里面经文明白的开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问,礼敬诸佛是哪些佛?经文就给你很好的答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除自己之外,统统是诸佛、统统是如来。所以教你一切恭敬,一个都不能漏,一切恭敬,平等的恭敬。为什么?这样才能见性,因为真性是平等的。佛教给我们这些方法是有道理的,不是无理的。你不是要想见性吗?要见性就得这个修法。如果你觉得这个世间,哪些人值得我尊敬,哪些人我还瞧不起他,你修得再好,你这一生不能成佛。要是你问我,我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佛?那我就可以回答你,你几时真正做到对一切众生都跟对佛一样的礼敬,那一天你就成佛了,就这么简单。你做不到,做不到才说三大阿僧祇劫,才说无量劫。你要做到了,做到了一刹那就成佛了。佛心里面没有界限,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佛心是清净的,佛心是平等的。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为什么?有分别、有执著,念念都在打妄想。这个就是错误的,要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

  所以念佛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法,因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的意思就是皈依无量觉。觉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无念的。有了一念就不觉了。所以经论里常说,「不觉念起,而有无明」,可见得念头起来,极微细的一念,那都是无明。这种修行法就要从根本修,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在哪里修?在一切诸佛面前修。你要去问,我这一生福薄,一尊佛也没有遇到,我到哪里去修?刚才给诸位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从人事环境里面修,从物质环境里面去修,去修你的清净心。修什么?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除去你的分别心,除去你的执著心,除去你的妄想心,这就叫修行。果然肯这么修,你的业障一天一天减少,你的智慧一天一天增长,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不必去想福报,福报自然在其中,清净心里面有无量无边称性的福报。

  三毒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我们晓得,如果贪到了你就不会瞋恨。为什么有瞋心?我贪不到才有瞋心。那个三毒如果再归纳就是一个贪,贪是根本的根本,根本烦恼。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广修供养,广修供养能除贪、能除瞋、能除痴,能够帮助你断三毒烦恼。下面举出这几个例子,叫你修广修供养。「如是奉事」,这里头文章就多了,包括了忏除业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随喜功德,都含摄在其中。诸位要深入细细的去研究可以读《华严经》。

  下面的经文,这讲果报,你能够这样修因,后来一定有果报,这果报就是『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这个果报的时劫很长。所以很多人读经读的时候怀疑,好像依这个修行没修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果报?说一次生天,这果报就不得了,「百千万亿劫中」,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给诸位说,真的,一点都不假。诸位要细想一想我刚才所讲的,那不容易做到,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再说回来,这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乎你自己,你肯不肯做?你能不能克服你自己?换句话说,能不能克服你的烦恼、克服你的习气、克服你的贡高我慢贪瞋痴?果然能,你这个果报就像经中所说的没错,这是享天福。

  『若天福尽』,这一点诸位要记住,所以佛不劝我们生天,为什么?生到天上去之后,修行的事情忘掉了,这个事情很麻烦,不容易继续再修。为什么?天人乐多苦少,他的乐太多,苦太少。我们在经典里面所看到的,譬如欲界天,欲界天人之苦,只是在他临命终之前的七天,五衰相现前,他觉得苦;换句话说,他的寿命极长,受苦的日子不过七天而已。七天想修行,不见得能遇到机会,哪里好像这七天当中刚刚好遇到有佛菩萨、有善知识讲经说法?不见得能遇到。平常享福当中他太乐,纵然遇到佛菩萨他也不知道恭敬,他也懒得来听。这个就正如同《四十二章经》上所说的,「富贵学道难」,天人太富贵,不容易发心学道。所以天福会享尽。如果天人要继续不断的修福,那他这个天福就享不尽。可是天福享尽,他还有余福,这个余福到人间来享。

  『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这个地方又有问题,那就是他下生到人间来还要做很长很长时间的国王,人间的寿命短,他的福报大,生生世世做国王。他为什么?因为他不迷,这就是他「能忆宿命因果本末」,他记得前生。假如他一迷了,他就会堕落。他不迷。这是果报的殊胜。做为国王,乃至於做一个县市长,现在的县市长等於从前的诸侯,他要能行仁政,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大家造福,他这个福德是无量无边,我们任何人修福没有他修得大。你们念《了凡四训》就晓得了,《了凡四训》在最初,袁了凡先生发愿要行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不容易;到他做了官的时候,他发愿做一万条善事,他一念就圆满。为什么?他做县长,这个县他看老百姓负担太重,他把田租减少一点,他减租令一下去,全县的老百姓都得到他的福报,所以一万条善事一念之间全都圆满了。如果他要想修亿万条的好事,那只有做国王才能做得到。做国王,国家有这么多人口,他只行个仁政,全国老百姓都得到好处,福报之大不可思议。但是你要晓得,如果他要错了一个念头,用苛政,那可不得了,他造的罪业也是无量无边。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中国过去社会的地位为什么把读书人、做官的人列在第一,你就明了了。他能够修大福,他能够积大德,绝对不是其他阶里头的人士可以能够相比的。

  地藏经  (第十七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17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