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仁清法师所有开示-> 仁清法师开示大悲咒 |
仁清法师:诵大悲咒得十五种善生 |
|
得善生 第二,得善生。得善生是十五种善生,十五种善生,经上是这样说的。 【经文】: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 “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既然有轮回,只要是你没有了脱,你要有轮回,也叫有来世,你生到哪里呢?假如你是人的话,你生到一个国家,碰到一个非常仁慈的国王,非常有福报的国王,治理国家比较有方的国王,我们沾他的光,得相应的受用。因为国王是一国之主嘛。那么他的臣民统统是他的眷属了,都会受国王的恩德嘛。就是这个含义! 【经文】: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四者常逢善友。 “二者常生善国”,同样的含义。“三者常值好时”,“常值好时”:一是平安;一是五谷丰登;日月和顺等等。不是灾乱,不是那个慌乱的年代。“四者常逢善友”,“常逢善友”就是你感得很多有福报,非常慈悲,非常好交的人作为你的朋友、亲戚或者家人。善友有很多,父子也是善友,母女也属于善友,夫妻之间也属于善友,这是一个家庭来讲的。作为一个单位来讲呢,同事是善友,作为一个城市来讲呢,同时在那个城市里住的那些人同为善友,把它扩大了呢?你能有缘接触的一切众生,如果是善的话可能你就处处顺。 【经文】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身根具足”从两个层面来解释,第一个层面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你生下来就是天然的残废,生活难以自理,你不要说修行了,连日常生活就不能自理。很麻烦。再一个问题身根不得具足,特别是“聋、盲、喑哑”,正是人对于修法来讲的八种障难之一,叫“八难嘛”。“聋、盲、喑哑”,这个“身根”实际上指的“六根”,这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常得具足圆满,是这个含义,所以身根不得具足对于修行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们修行常得身根具足最起码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健康,能够身心愉悦,再就是如果得闻佛法能够精进佛道,最后圆满佛果。 【经文】:六者道心纯熟 得闻佛法以后,能有坚定的道心,不是通过佛教的修行来达到自己的私欲。知道修行佛法就是为了了脱。如果对于出家人来讲呢?出家的目的纯正,道心纯熟,道心坚定。 【经文】:七者不犯禁戒 由于有福报,有善根,“不犯禁戒”,他所受的一切戒法能够持得住。不觉得是一种约束,如果你受了“五戒”,能够持住“五戒”。如果受了“菩萨戒”,你就能够持住“菩萨戒”。如果你受了“出家戒”,你就能够持住“出家戒”。末法众生根性差一些,业障重一些,有很多人难持戒,当然有一些是来自外部的因缘。这个外部的因缘也是众生的共业所感召。比方说过去出家人不拿钱,不动钱,因为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全国上下都知道供僧。到吃饭的时候,僧人就托着个钵出去,一般的家庭是这样,做完了饭等,到中午了等出家人前来托钵化缘,出家人来了,供了僧以后他再开饭。都有这个概念,除非他没有这个能力。现在你出去托钵,试试!因缘变了,还是众生业报所感召。所以很多很多非常细微的戒律,难以持住了。 【经文】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 “所有眷属恩义和顺”,刚才讲了“眷属”的概念了,和“善友”一样,有的人父子也打,夫妻也闹,这就叫不和顺,不协调,怨亲债主讨债的。“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财食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么资具呢?基本的生活用品,这个我们大家知道就行,很好理解。 【经文】: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随。 被别人“恭敬扶接”,被别人拥卫,这个就是一种福报,一种善人,大家比较倾向他,恭敬他。这是修行善法而得来的。“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你所拥有的那种财富没有被骗没有被坑,没有被盗,没有被抢,没有耗散,这是福报。“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随”。你的一切善愿皆悉满足,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是福报的一种体现。当然这里仅限于善愿,我们讲大悲咒的时候才开始讲了满一切善愿,经上是这样说的,【引经文】:唯除不善,除不至诚。除非你是拿着大悲咒来作恶,那个不灵。“除不至诚”,除非你没有深信它,没有诚信它,没有好好如法的去修,那样很难相应。 【经文】: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天龙八部,佛教的共同护法和不共护法,“恒常拥卫”。对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九条再展开讲,在这里不讲了。“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你看慢慢趋于了脱,“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就是你能生到有佛法弘扬传播的地方,能够有缘得闻佛教正法。得闻正法了,并且能够如理如法的修行,能够产生正确的觉受,然后一步一步地去成就,就是这个含义。这是第二条得善生。 摘自仁清法师《大悲咒的功德与妙用》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仁清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大悲咒》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