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清法师:心法(三)《认识心性速证法身》之万法皆空(四) |
|
心法(三) 观照念头 远离烦恼 通过以上可知:眼识是“能”观之心通过眼根观察”所”观的色尘而产生的(眼)心识……同样,意识是”能”观之心通过意根观察”所”观之法尘而产生的(意)心识。即本体“心”的“觉性”,通过一定的渠道在觉知“法尘”。“心”和“法尘”是“能、所”关系,而“能、所“是相异关系,即“心”和“心意识中的法尘”不是同一体的。 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的心是指能观的本体心识和所观的对境“法尘”,“不可得”则是指它们的无自性、变化性。 笔者的房间里挂着一幅匾牌:“观照念头 品味觉受”说的就是用觉性去观照念头, 念头就是妄念,无论善的恶的都是烦恼,它的本质是法尘,它虽然是由心生起,但它不是心,是心的觉性感知的对境,它可分三段: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对于过去的追忆思维、对于现在分别抉择、对于未来的憧憬编织…… 对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可能不甚了解,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掌握观照的方法,即不要进入角色,不要把心和心的外境纠缠在一起、粘附在一起,要学会跳出事外,就会减少执着。所谓:青山不碍白云飘。:要学会用觉性观照念头:念头刹那生灭,但能观的觉性是清明的、不变的。这样修持,才会慢慢不被外境所转。 有个比喻帮大家理解:如果一场地震正在发生,你家的房子正在坍塌,你是不是会惊慌失措地逃离现场?如果你是坐在家里看电视,地震场面是发生在屏幕上的,你会有同样的反应吗?置身事外,会减少很多烦恼。 对于修行有功夫的人可以参考第二个比喻:绳蛇之喻。 如果你走路时发现路边一根草绳,误认为是一条毒蛇,你会瞬间惊悚起来,如果你看清了那只是一根草绳,便不会有可怕的心态。这两种情况下,草绳是一样的,但不同的认识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对于修行人来说更是如此,面对同一对境,在证悟空性之前和证悟空性之后的认识和心态是决然不同的,是凡夫与圣者的差别。 即使明白了法理,我们也应了知烦恼的不同显现,要知道修行的提高也是渐次推进的,大乘经典告诉我们,圣位的初地菩萨,处于见道位,降伏的是无始劫来的颠倒妄执,即见道位的初地菩萨会证得诸法无自性。 修道位的六地以前,虽然证得了诸法无自性,但会有粗显的烦恼习气时时生起。 修道位的六到八地前,通过作意,会降伏粗的烦恼习气。 修道位的八到十地,只剩很微细的习气需要净除。 第十地的最后,连微细的俱生习气也净除干净,进入无学道而圆满成就佛果。 除了修行位次不同的烦恼外显,圆睁怒目也往往是佛菩萨的大悲表露。《护诸童子经》上讲到:“魔王波旬与诸眷属,同往佛所”,“诈受佛降,”“当做一切种种魔事”,“尔时世尊,呵责魔王,”“我之法中,不容汝诈”。佛陀也曾 怒斥外道六师,呵斥弟子迦留陀夷,弟子长眉罗汉等等。 为了教化顽固众生,大悲著称的观音菩萨也不得不化现金刚愤怒相的黑六臂玛哈嘎啦护法…… 对于佛陀的呵责、菩萨的愤怒化现,你仅仅认为是烦恼吗? 孩子哭了塞给他奶头的可能是亲娘,但当孩子懵懂玩耍处于危险境地时,不呵责也不制止的,肯定是个没有责任心的亲娘! 关键是,以佛子自称的我们,面对呵斥,对于佛菩萨的滴着鲜血的那颗滚烫的心,能领悟多少?感恩几何呢? 在末法的今天,作为一个凡夫行者,如果你想找个 像佛陀一样圆满的善知识,只能拿个放大镜,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面对轮回的长河,期盼着期盼着未来佛的降临……前提是,你的放大镜是真的,不然用它来照弥勒佛,你也会发现弥勒佛也有你自认为的缺点…… 时时串习,就会时时提高,日积月累,才会有所突破。 若因缘成熟,以后会开设人数少的小班进行观修的现场指导加持。 接下来会有高位行者修持的秘密境界供养大家 (待续) 释仁清 拙笔 20/1/21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仁清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