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明一法师所有开示-> 明一法师开示与祖师同行 |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文摘17 |
|
《与祖师同行》文摘17 ——破五通仙眼喻 《百喻经》中有一则破五通仙眼喻,是这样比喻的,从前有一个人,他上山修道,学得一种法术,能看到埋藏在地下的一切珍宝。这事传入国王耳中,国王听了心中很是欢喜,便对臣子们说∶“我要邀请这个人,长期住在我国,不让他到别的地方去,使我能得到藏于地下的更多的珍宝。”当时有一个臣子,立刻到这个懂法术的人那里把这个人的双眼挑了出来,拿回去呈给国王,说:“臣已经取来他的眼了,他再也不会去别处,会常住在这里了。”国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真的太笨了。我所以要这个仙人常住在这里,是因为他能见到地下埋藏的珍宝,你今已毁了他的双眼,还有什么用呢!” 这故事比喻:世人有看到在山林郊野中刻苦清修的高僧们,非常恭敬地把他请到家里来供养,不知道这样做会使他不能刻苦用功,甚至毁破他的善法和戒行,使他不能成就道果。这是在家佛教徒常常会犯的毛病和过失,护法不知法,供养不如法,或以世俗情谊妨扰出家大德的戒定清修,自他两受其害,过失是很大的。 下面是《百喻经》中,破五通仙眼喻的原文。 昔有一人,入山序学道,得五通仙,天眼彻视,能见地中一切付藏,种种珍宝。国王闻之,心大欢喜,便语臣曰;“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国,不馀处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宝?”有一愚臣,辄便往至,挑仙人双眼,持来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国。”王语臣言:“所以贪得仙人住者,能见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毁眼,何所复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见他头陀苦行,山林旷野,冢间树下,修四意止及不净观,便强将来,于其家中,种种供养。毁他善法,使道果不成,丧其道眼,已失其利,空无所获。如彼愚臣,唐毁他目也。 还有一则寓言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刻舟求剑》,大家一定还有印象。说的是,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他顺着船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佛经里面也有一则类似《刻舟求剑》的公案——《乘船失釪喻》。这个公案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人,乘了船过海,不小心,把一只银杯失落到水中去了。他立刻用手指在船面画个记号,画了后,仍旧乘船前进,心中想:“我已记牢,这银杯是从这里失落到水里的,以后可根据我画的记号打捞起来。” 经过了两个月,他己走过很多的地方。那天到了狮子国的国界,看见了一条河,他就想跳入水中,去捞起那只失去了的银杯。别人看见问他说∶“你到水里寻什么呀?”他回答说:“我要打捞失落的银杯哪。”人家又问他:“你失落在什么地方呀?”他说:“我在两月前初入海时失落的。当时我在船面上画过一个记号,并且牢记着。今天,我看到船面这个记号,所以跳到水里去打捞。”大家听了,呵呵大笑说:“水虽没有分别,地已相隔千里,这里怎能捞得到呢?” 我们来看一下《百喻经·乘船失釪喻》原文: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坠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 诸人问言:“欲何所作?” 答言:“初入海失。” 又复问言:“失经几时?” 言:“失来二月。” 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 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 又复问言:“水则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 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因,以求解脱,状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 中国的文化很多来自佛经,很多的名词等等是从佛经里面来的。这个公案只是一个类似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多多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与祖师同行》 没有内容!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