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信法师:电影《少林寺》 |
|
◎释永信 我出家的第二年,电影《少林寺》热映,在一毛钱一张票的时候,创下了过亿的票房,确实是个奇迹。为此,这些年来,不少人问我,是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才有了少林寺如此兴旺的今天?许多文章还根据门票统计说:“从1974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左右,而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 对于“是电影成就了少林寺,还是少林寺成就了电影”这类问题,很难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来回答。但一提到电影《少林寺》,我就会想到一位重要人物。 这位重要人物就是廖承志。电影《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亲口对我说过,是廖承志提出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廖承志传》里也有关于廖承志与这部电影的记载。 廖承志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港澳办负责人、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文革”后邓小平亲自推荐他出来工作,邓小平说:“侨务工作恢复,要有庙,还要有菩萨,这个菩萨我给你们请来了,就是廖公。” 廖承志对文艺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武打电影情有独钟。据说他和他的姐姐廖梦醒都曾经跟孙中山的保镖学过武术,所以他懂得武术。他看了香港著名武打影星李小龙主演的影片《精武门》后,赞不绝口说:这不是一部很好的爱国影片吗?他一再鼓励香港的电影摄制人员,不要有条条框框,要敢于用最新的理念去拍摄一部有关少林寺的电影。 当时,香港的一家影片公司写了剧本,廖承志看了,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并要求调整演员。他说:必要时可以请日本的演员,日本有一个少林寺拳法联盟,已付了买片的定金。廖承志一再要求“要找真有功夫的人当演员,而且要到内地实景拍摄” 。果然不久后,中原电影公司就邀请了李连杰等几位武术高手担纲,在河南省嵩山实地拍摄了电影《少林寺》。 筹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香港的摄制组甚至都不知道少林寺在什么地方,有人说在山东,有人说在福建,最后北京说少林寺就在河南嵩山。他们从广东买了火车票到郑州火车站下了车,登封的革委会开着吉普车去接他们。电影从立项到拍摄,都一直叫《十三棍僧救秦王》,直到最后公映之前,才改为《少林寺》三个字。 影片拍摄完成后,廖承志主张大力宣传,并建议在春节期间上映,因为春节看片人多。在廖承志的精心策划下,电影《少林寺》一炮打响,轰动海内外,港澳人人争看《少林寺》,台湾有人专门到香港看片,美国也放映了这部影片。内地当时刚开放,可看的东西太少,除了样板戏,除了那几部红色电影之外,没啥东西看,所以《少林寺》电影一出来,轰动了很长时间。 廖承志有眼光,精通中国文化,对国家无限忠诚和热爱,“文革”后敢于拨乱反正;他负责统战工作,了解世界的情况,会用国际的眼光处理各种复杂的事件。他熟知少林寺的历史,了解少林寺的价值,也清楚少林寺在海外的影响力。真是有识有胆,有智慧有勇气。 上面提到“日本有一个少林寺拳法联盟,已付了买片的定金”,指的就是1979年少林寺接待的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该联盟的负责人宗道臣对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说,自己早年从中国的少林寺出家,学得少林拳;现在,要回中国少林寺朝拜祖庭。廖承志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为他亲笔题词:少林豪杰横眉前领,中日友好前程似锦。 正是因为这件事,中央统战部才允许少林寺僧人身着僧衣接待外宾。今天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当时全国佛教界还是首次,它标志着国家宗教政策由此解冻。 再说,当时的少林寺,主角不是僧人,而是县政府的有关工作人员,是宗道臣让少林僧人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接待来访的客人。这种主角的待遇,对少林寺僧人的激励作用非常巨大。 尽管少林寺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很深的文化底蕴,但到了“文革”的后期,已经折腾得差不多了,仅一座破庙,几个和尚而已。如果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没有廖承志的鼎力推荐和精心策划,会有一部以少林寺为题材的轰动全球的电影吗? 只要历史出现转折,少林寺的生存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你就会发现,少林文化依旧是那么灿烂,依旧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电影《少林寺》,不少是用少林寺的素材和实景来拍摄的: 白衣殿内,一面是和尚练拳术、对搏的壁画,另一面是和尚练刀、剑、戟的壁画,个个栩栩如生。白衣殿的后壁是纪实壁画,描绘着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电影《少林寺》就是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创作的。 千佛殿内绘有五百罗汉的壁画,形态各具特色。铺有四方砖头的地面,明显留有48个陷坑,这是少林武僧当年练功时留下的痕迹。电影《少林寺》中师父率领众棍僧苦练少林拳术便以此为实景。 自电影《少林寺》拍摄成功后,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少林寺为题材的电影陆续有几百部。 《少林寺》由廖承志倡议,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配合宣传国家的战略,由政府主导拍摄的一部电影迅速风靡全球,那个时候的确给衰败中的少林寺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这种作用和效应,当然是不可低估的;对少林寺和少林文化的宣传来说,今后也是难以超越的。 这就是电影《少林寺》产生的大背景。所以,与其说是这部电影成就了少林寺,不如说,是改革开放大背景推动了电影《少林寺》的热映,从而拉开了少林寺再次中兴的序幕,使这座佛教圣地、禅宗祖庭,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 电影放映后,许许多多向往着能够成为武打明星的少年,慕名来到少林寺,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座破旧的庙宇和二三十个和尚,看不到电影中所展示的情景。 这使我们感到,仅有一部电影是不够的。电影《少林寺》能为我们带来人气,但要使这股人气持续下去,还必须依赖于少林寺自身的发展。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后《少林寺》时代”。少林寺电影效应之后这20多年,还得靠我们自己做出来呀。 电影放映前的少林寺,尽管破旧,但还显得清静;电影放映后的少林寺,不但是破旧,还添加了杂乱,游人的增多,吸引了无数的小商小贩。人们印象中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情景不见了,佛门应有的清静与超脱看不到了。少林寺的生存环境,又面临着另一种考验。 尽管如此,电影《少林寺》仍使我们感悟到了少林寺的力量,发现了少林寺与外界的连接点,看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力量,是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禅宗祖庭释放的力量,是历经1500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所产生的力量。 这个连接点,就是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名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语出清代名著《坚瓠集》),至今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这个机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少林寺的历史始终告诉我们少林僧人一个道理:少林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国家好,你才会好;国家兴旺发达,政通人和,你才能做到稳步发展,实现中兴的可能;当然,国家的需要,也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 《少林寺》电影放映后的几年,我师父的身体越来越差,寺庙的很多事实际上由我在主持。我知道,少林寺要想继续发展,要中兴少林,传承人的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以求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我们开始慢慢地修建破旧的庙宇,以恢复禅宗祖庭的气势;我们开始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不让少林功夫在我们手中失传;我们坚持佛教徒的戒律,坚持坐禅、考功、打禅七,定期举办机锋辨禅,为的是坚持修炼,坚定宗教信仰,为的是培养佛教人才;我们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机构和少林武僧团;自1990年开始,我们跨出国门,如今不仅已走过了六七十个国家,还设立了几十个少林寺的海外中心;我们将少林功夫向联合国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然而,有些事的发生,实在是意想不到,以至我们卷入一场又一场的是非纠纷之中,遭受一波又一波的质疑。这些纠纷,如果关系到少林寺的生死,我们必须弄个明白,图个圆满解决;这些质疑只要不涉及信仰层面,我们一般都不去理会。出家修道,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永信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