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信法师:听少林方丈永信法师说人生 |
|
听少林方丈释永信说人生 ◎彭明榜 李阳泉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盛况空前。一时间,少林寺和少林方丈释永信成为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其实,少林寺和释永信方丈这些年来已经不止一次成为焦点了。少林功夫全球巡演、打商标官司、开办实业公司、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武功秘笈网上公开、全球海选功夫之星……这些在常人看来与清净佛门似乎毫无瓜葛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少林寺,发生在少林方丈释永信身上。 2006年4月10日,我们赶在永信方丈参加世界佛教论坛前奔赴嵩山少林寺,采访了永信方丈。 我要为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负责 记者:大师,您好1 2000年我们杂志曾经采访过您,当时我们杂志评出了“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个青年人物”,其中就有您。以您今天的成就来看,我们的评选可以说名副其实…… 释永信:我不过是身居深山的一个和尚,哪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记者:您过谦了,相当长的时间内,您和少林寺一直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关注。今天的少林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是驰名中外,与您的领导是分不开的。那么,您能谈一谈自己的经历和管理少林寺前后的变化吗? 释永信:我是1981年来到少林寺的,被行正长老收为徒弟。说起来,我的佛缘真是不浅。那一天,师父正要为我在立雪亭举行皈依仪式,正好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到少林寺。我和海法方丈也认识,他便做了我的引进师,行正大师则做了我的剃度师,并赐我法号为永信。两个名寺方丈为一个年轻人举行皈依仪式,这样的机缘实在是不容易获得的。 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香火也不旺盛。因此,我们必须靠种地养活自己。那时候,我们几个年纪稍轻的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说实在的,那时候的生活真是苦,但是,师父一再对我说,艰苦的岁月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就平常心,便有可能通往大道。几年以后的1984年,师父让我负责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助师父处理日常寺务。那一年,我19岁。1987年,师父圆寂,我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担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1999年正式升座为少林寺方丈。 这十几年,少林寺的变化确实不小,但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就好像少林寺有今天,也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仅仅因为一部电影《少林寺》。应该说,少林寺的发展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国家宗教政策的恢复是根本原因,而其他的,都是相对次要的。 我全面主持少林寺的工作以来,在寺院的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上花的力气很大。寺院的建筑多次翻修,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少林寺又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这些年,我们对少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也相对比较集中,开通了少林寺网站、办了《禅露》杂志、少林书局、召开了几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许多少林文化图书、并在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提议下开始了“少林学”研究……应该说,这些都还算是一点成绩吧。 记者:请问下一步您会把少林寺带向何方? 释永信:少林寺从北魏时期建立到现在已经1500多年了。早期的少林寺是以翻译经文著称的;达摩祖师来之后慢慢变成了一个禅修中心。 。 现在正好赶上一个世界变革的历史时期,能否把握好方向,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能够把握好方向,才能找到彼岸。我希望能够为少林寺的下一个1500年负责,这当然主要是如何把握好方向的问题。我想,少林寺的未来发展,主要应该集中在如下3个方面: 第一:传承。少林寺的僧团建设是保证少林传承的核心所在。自元代雪庭福裕大师建立了少林寺子孙庙的传承制度以来,少林寺的传承一直没有间断过。 第二:修持。加强少林寺僧人的修学,使禅宗祖庭成为当代禅修的中心。 第三:教化。包括少林慈善活动、学术交流、出版活动等等。 围绕这3个方面,深入扎实地做。如果把现代化比作潮流,我们佛教就是一条船。我们要面对潮流,把握好方向,要明了该干些什么,不该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稳当地航行在潮流之上。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少林CEO”,您如何看待少林寺的商业行为? 释永信:没有商业,物品就不能流通,人们的生活就不方便。我们的商业运作,和一般的商业运作有本质的不同。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我们是以自养为目的。事实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农禅并重的传统,僧人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但是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耕种的层面,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其他类型的自养活动,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以我们投拍《少林寺之僧兵传奇》为例,我们就是以少林寺的正史为背景,争取最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的真实。因为戏说多了,真正的历史就没有了,尽管那样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由于少林寺1500年来的传承没有间断过,而又地处嵩山,作为中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对少林文化的弘扬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我们的许多商业行为是与国际上最有名的机构合作的,这无疑会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有智慧的人不会烦恼 记者:我们在一些媒体上也看到了个别对少林寺和您本人的质疑性文字。请问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您是如何调节的? 释永信:应该说,少林寺所走出的每一步,总遇到一些阻力。我们出家人做事是为了信仰,而不是其他。因此,只要这些质疑还不是信仰层面上的,我都不会理会。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你对所有人的评价都非常在乎,因此畏首畏尾啥都不做了,那就让那些质疑的人得逞了……(笑)由于是在信仰的层面上做事情,我很容易做到“劳身不劳心”。 在人们心中,值得尊重的出家人似乎应该是除了念经什么都不做的。我不这样想,我觉得僧人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修行,勇猛精进;另一方面还要争取为更多的修行者创造好的修行条件。 我们出家人做事讲究“可愿不可求”,就是要发大愿,但是不作强求。因此,我们不把碰到的阻力当成压力。相反,我们认为阻力是一种因缘,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行的法门。这样想,也就无所谓烦恼,无所谓调节了。 记者:可是现在青年人面对很多压力,许多人会有许多苦恼,他们很难拥有您这样的超脱…… 释永信:我们佛教讲“智慧”二字,有智慧的人不会烦恼。还有一句话是“烦恼即菩提”,也就是说在烦恼中我们可以历练自己从而获得法喜,这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只要我们变换一个思路,就可以把苦恼战胜,获得轻松的心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好高骛远,这可能也是烦恼产生的一个原因。年轻人最应该在“踏实”二字上下功夫,不能总是对自己期望很高。过高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时代,对待自己的生活。对修行者而言,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修起,从小事修起,从眼前的一件一件小事修起。把自己听到的正法,悟到的真理,融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我认为这才是学佛修行的大道。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社会上的青年人,理想要有,目标要有,但是一定要切合实际。 记者:我们这些俗世中人要产生大智慧有没有方便法门? 释永信:当然有!佛家认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关键看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好的话,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你自然就不会有烦恼,于是就不会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耗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当,那样不烦恼才怪。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不论是在庙宇中修行还是在各个行业工作,有一个规律都逃不脱,那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生、理解人生。有的人做的是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未必不空虚;有的人做的是社会的边缘事业,但他未必不充实。因此,佛家认为,不一定个个都要出家,不一定个个都做一些好的行业。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 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自己的一生 记者:现在一些青年人抗挫折能力相对脆弱,他们一遇到失利或者失败,往往会对生活心灰意懒,极端的甚至想以遁人空门为解脱。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释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要有信念。各个行业里都能完成人生的追求。没有了信念,即便进入空门,也一样会有很多烦恼,不是有人说“披上袈裟事更多”吗?说这话的人就是对出家生活准备不足,说到根本处是信念不坚定。其实出家修行的生活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风明月、诗情画意。出家人同样要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如果信念不坚定,就会陷入新一轮的烦恼;相反,如果是以积极的心态出家,信仰很坚定,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出家本不是消极的,如果信念不坚定,而认为可以在出家后得到解脱,一样会因为不坚定的信念而出问题。 记者:您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释永信:只要努力了,尽心了,就成功了。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不一定所有的人经过努力都会春暖花开。因此,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框框来框定什么是成功。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了。现在青年人常常说要实现某种理想,要我说,树立一种理想远比真正实现了更重要。树立人生的理想,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发心”。我们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说:“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 现在我们的教育,往往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优劣,我觉得这不是最科学的。要看一个学生将来有没有可能成才,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问题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怎么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呢?六祖惠能的话就可以作为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方法。我们不妨把佛教徒的解脱成佛的目标兑换成大家的人生最高理想,所谓“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说,既然我们已经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奋斗。不能确立了目标还在不断摇摆;尽管树立了大的目标,可在现实人生当中,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精神的、物质的等等。佛教称之为“烦恼”,因此非常需要“自性烦恼无尽誓愿断”。光有了坚定的理想还不够,还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方法,佛教称之为“法门”,所以要“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要排除万难勇猛精进,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放到人生中就可以这样理解。 记者:您如何看待金钱? 释永信:金钱是社会的必需品。用得恰当可以培植福报,比如做慈善事业等。如果不好好利用,则可能招致很多麻烦。因此,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让金钱在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千万不要把拥有无限多的金钱当成一种人生目标。 记者:您认为自己成功吗? 释永信:我认为,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自己的一生,不是简单的一个结果。我的成功不是媒体和舆论所关注的那些流于表面的新闻事件。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更好地弘法,为了佛教的传承、僧众的修持以及对信众的教化,是一些方便法门而已。对于我个人而言,成功应该意味着见地、解脱和人格上的完成。 (《中国青年》2006年4月10日)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永信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