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忍法师:离苦得乐与老实修行--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法忍法师所有开示



 法忍法师:离苦得乐与老实修行


 下载DOC文档  



离苦得乐与老实修行
第278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我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每个星期一、二的晚上都教授「学佛入门」班,课题是中国佛教的净土法门。当我与学生们讨论时,发觉大家对於「离苦得乐」有著很大的期望,而且亦是大家学佛的愿心。但是,为著众生这个共同的「愿心」,我们又投入了多少工夫,努力去修心和修行呢?而大家的「苦」与「乐」所指的又是些什么呢?我希望藉著这篇文章,与大家好好反思一下。

  基於对苦乐的不同见解,而有不同的修行内容

  佛陀认为「离苦得乐」是所有众生的共同愿心。但是,不是所有众生都以「脱轮回苦,得解脱乐」为其人生价值观;这是因为每一个众生对於「苦」和「乐」的定义都有不同的标准。因此,佛陀为了契合众生不同的根基,对「苦」的不同体会,以及对「离苦」的愿望和需要,而为众生开示了不同的修行内容及其成果,即「人乘」1 、「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个不同层次的佛法。2再者,以三乘的修行目标与内容为例,可见不同的目标亦同时订定了不同的价值观:

  1) 人乘――佛陀为那些盼望今生和来世都得到人间幸福和快乐的众生,说了「人乘」的教法,当中指出:众生希望来世能生在人间,现在就应该持守五戒;
  2) 天乘――为了那些希望来生得生天界享乐的众生,佛陀教这些众生要奉行十善,是基本应遵守的行为;
  3) 声闻乘――佛陀为了那些希望可以断烦恼,并得解脱生死轮回的众生,开示了「声闻乘」的教法,而「三学」、「八正道」、「四念住」等方法,就是这类众生的基本修行;
  4) 缘觉乘――为了那些善於观察因缘,而又希望可以断烦恼、脱生死的众生开示「十二因缘法」;
  5) 菩萨乘――为了希望能自利利他,并与众生同登彼岸、共证真常的众生,佛陀开示了四摄、六度等法门。

  从以上的五乘佛法可见,众生要是希望得生人、天界,就应该守五戒、行十善;或是希望可以解脱生死轮回,就应该勤修三学、观察十二因缘等来断烦恼。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往往都是「只畏果,不畏因」,而「临时抱佛脚」,又不愿好好老实修行,到了面对生死轮回时又后悔莫及。

  我们修行不老实?

  怎样的修行才算「老实」?还记得上课时,我有不少学生都自称希望可以得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但是问他们有没有「老实念佛」时,有的会告诉我:「师父,我一天念了一万句阿弥陀佛了!」或告诉我念了几串念珠;有的却说:「我最近比较忙!」其实,大家看了这些答案之后,都可以感觉得到这些人念佛不够老实,是吗?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将集中点放在念佛数目上面。其实念佛不但是要口念,还有意念,或是藉著咀巴念佛,进而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都忆佛、念佛,与阿弥陀佛建立起一种很绵密的关系,就如同子女忆念父母或父母忆念子女般。那么,修行人就可以常常记起所念的佛、菩萨或所观的净土庄严、所向往的解脱境界等,因此持名念佛的意义在於「忆佛」、「想佛」。而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指出:念佛人应以心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大势至菩萨在因地的时候,就是因为以念佛心,而入无生忍。再者,在念佛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只念一个佛或菩萨的圣号而觉得沉闷,更会愈念愈快乐,并一念以解脱作为我们念佛的目标,这样的修行才算得上「老实」的修行。

  在此,我希望分享一个「老实修行、念佛」的故事,以此作为榜样来增长我们修行的愿心:

  宋代有一位黄打铁,是潭州人。本来是一位军人,后来以打铁为生。在他得遇善知识教他求生极乐国土之后,他即以念佛为修行常课。每当他打铁时,每打一锤时,就念佛一声,从来没有间断。直至一天,他预知时至,而且身体没有什么病痛,却请邻居为他写下一首偈:「叮叮当当,久炼成刚;吾今念佛,往生西方。」随即便立在地上往生了!3

  就以上所引述的黄先生老实念佛之事迹可见,如果众生愿意老老实实的在修行路上一步一脚印,哪有不能解脱、不能断烦恼的呢!只是,如果我们将学佛、修行看成都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些休闲节目,以上道场、诵经、礼忏为假日的闲暇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可以说自己「解脱有分」了!

  为「离苦得乐」而修行

  最后,我希望提出一个给大家反思的问题――究竟我们是为了修行而修行,还是为了「离苦得乐」而修行呢?纵观古往今来的佛教界,有很多协助大家修行的辅助工具,由佛陀时代已有的念珠,到现代才有的「念佛计数器」;或是在佛陀在世时提倡的「安般守意」4法门,到现代不同的静坐班、静修营等。当我们运用这些修行工具(如念佛计数器)时,我们是重视念佛的次数,还是重视与佛相应,得生净土而离苦得乐呢?又或者,我们在参加一些修行班或静修营时,我们是否觉得自己是佛弟子,不去参加这次活动会不好意思呢?还是,大家以自己平日因外境纷扰而多生烦恼,因而觉得有自修的需要呢?我提出这些问题请大家反思,是因为我真切地觉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既得人身,又得闻佛法,为何我们不好好为了自己幸福的未来而老实修行呢?我们不要再停留在「为了修行而修行」的原地了!

  ----------

  1.乘:有车乘和运载的意思,这是譬喻佛法如车乘,能运载众生到不同的目的地。

  2.太虚大师把佛法的分为这为五个层次,又称「五乘佛法」。

  3.云栖袾宏,《往生论集》卷二。

  4.出自《安般守意经》,载於《大正藏》第十五册,页165上。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法忍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