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忍法师:愿与行--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法忍法师所有开示



 法忍法师:愿与行


 下载DOC文档  



愿与行

第297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引言

  就上两篇文章讨论过「厌离心」,现在希望进一步谈谈大家在修行上有关「厌离心」的问题。曾经有信徒问及:我们要念佛才可以跟随阿弥陀佛回西方极乐世界,其实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只要我们临终时肯念佛,阿弥陀佛都都会带我们回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话,我们还需要发「厌离心」吗?

  愿与行的界定

  有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我们还未晓得把「发心」(愿)与「念佛」(行)划分、归类。「厌离心」是「发心」、「发愿」的部份,而念佛、积累资粮是「修行」的部份,两者在概念上和实践上是有分别的。如果只是临终念佛即可,莫非我们现在什麽也不用做了,不用修行,不用做善事,不用发愿,临终才来念佛就可以了?其实这中间还有一点关键,还欠了一个基础,这就是佛门中所谓的「愿心」。

  往生极乐净土的修行次第简介—信、愿、行

  1. 信与愿 如《慈云净土文》中有指出:我们在订立求生净土的目标之后,便应发愿,希望临终之时可以「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净土信仰之中,重视「信、愿、行」,「信」是信有阿弥陀佛,信有极乐国土,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信这些大愿与我们有关,就是念佛可以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我们。但是,临终时才来发愿可以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信了阿弥陀佛以后,如果我们不厌离娑婆,就是连第一步也没踏出去,怎麽会得生净土!厌离娑婆,然后才生菩提心,但我们的「厌离心」若只厌离不喜欢的东西,那是无法出离世间的。愿生净土的心不是到临终才来发的,应该现在已经发了,这是看你往生净土的愿是否恳切,而那基础就是厌离心。怎样才叫恳切?娑婆实在有太多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厌离娑婆,愿生极乐国土,但还要注意,这个愿不是单纯要往生极乐净土,而是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希望可以令衆生解脱苦,得极乐,这种愿心就叫菩提心,也可以叫四十八愿相应心,一样的,与四十八愿愿愿相应的就是「为救度一切众生而愿成佛」的菩提心。

  2. 行—累积资粮 再説,如果一生没有为得生净土而积累资粮,我们根本不可能在临终之时可以清醒而了了分明地念佛。正如上面所指的,我们为什么要愿临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为的就是有这些善因缘可让自己清晰地念佛求生净土。

  信、愿、行互为因缘

  假设我们在这期生命中念了四十年佛,做了四十年善事,如果我们那一念心不是坚决要得生极乐、广度有情的「厌离心」;反而是只厌离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之「我执心」,结果我们的善法资粮只会令我们得到享乐的福报,但这些世间的享乐是不能令我们脱离娑婆、得生极乐的!

  而且,如果我们一味以世间「我执」的心念去累积善法资粮,那么临终时我们便不可能得到「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的因缘。这就糟糕了,可能是儿孙满堂来送终,哭哭啼啼,小孙子喊一声爷爷,我们便放不下了!还会、还能念佛吗?因此,要做到临终一念乃至十念,要靠我们平日求生净土的资粮,而这些资粮不应该只是放到了儿孙、福寿、荣华上面,以致到头来想不起要念佛;而是,真正放在「求生净土」之上。

  总而言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厌离心,是厌离世间,还是只是我执心,认清楚了,我们再去累积善法资粮,临终时才可以做到一念乃至十念,而得生极乐净土,永不退转。如果善法资粮投资错误,到最后我执心还在作祟,那麽就算临终时有人劝我们念佛,我们便也念不了!

  在此祝愿大家能发起真正厌离娑婆的心,而得生净土,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法忍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