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


 下载DOC文档  



  第四十一经(五转经):

  这部经有些复杂,主要是指里面所阐述的内容。所谓五转,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各有五种“如实知”,分别是:

  1、色: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味如实知、色患如实知、色离如实知;

  2、受:受如实知、受集如实知、受味如实知、受患如实知、受离如实知;

  3、想:想如实知、想集如实知、想味如实知、想患如实知、想离如实知;

  4、行:行如实知、行集如实知、行味如实知、行患如实知、行离如实知;

  5、识:识如实知、识集如实知、识味如实知、识患如实知、识离如实知。

  一、色

  1、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佛陀对于“色”的初步界定。所谓色,即是地、水、火、风以及由它们相互发生作用后所产生的各种自然物质现象的总称。

  2、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是知。”——“色集”是指色的起因。色的起因是什么呢?便是对于诸色产生“喜爱”、贪染之故。

  3、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色味”,即对于色的贪著、喜爱、回味。当我们接触于诸色时,便不由自主地产生喜爱之心,进而在心中久久回味,不肯舍弃。

  4、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色患”,即诸色的种种过患。这是一种观照法,即观察到诸色是无常的、苦空的、变易之法。从表面看来,它们或许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然从深层地去观察,它们却是各种麻烦的制造者,是造成我们生死流转的罪魁祸首。

  5、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由于观察到诸色的种种过患,因此我们便知道了应该要远离它们,克制、调伏我们的种种贪欲,进而断除贪欲,并最终超越贪欲。

  二、受

  1、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所谓“六受身”,即六种感受,即由眼、耳等六根对于色、声等六境,而生起的六种感受。此处的“身”,当作“种类”解释。

  2、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受集”即造成“受”的起因。受的起因是什么?即六根接触与六境,进而产生六受。

  3、受味如实知:“缘六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

  4、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

  5、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三、想

  1、想如实知:“谓六想身”,“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是知。”——“六想身”,即六种想的种类。在这里,“受”与“想”是有区别的。“受”是六根与六境相接触后,所生起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直观的,未经过思惟处理的;而“想”,是在“受”的基础上而形成,它是“受”的理性化与条理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想”似乎可以等同于“思惟”一词。

  2、想集如实知:“谓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

  3、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是知。”

  4、想患如实知:“谓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是实知。”

  5、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四、行

  1、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六思身”是“六想身”的进一步理性化,它是经过思惟后而产生的各种意识与行动的总称,即意志与心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结果。

  2、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

  3、行味如实知:“谓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

  4、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

  5、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五、识

  1、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而六识又是在六想与六思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的。六识即六种认识作用,这种“识”,带有了知、分别、判断、归纳等性质。从产生结果的轻重上讲,意识更为根深蒂固,难以化解与根除,因此它所带来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当然,关于根、境、识三者是否相互依存,各派系并未有统一的意见。

  2、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

  3、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

  4、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

  5、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贪欲、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

  最后,佛陀对比丘们说:

  “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离欲向,是名正向(正确的趣向、正确的知见)。若正向者,我说彼入(入于正法与戒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如实见,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若心得解脱者,则为纯一(绝对的无有瑕玼);纯一者,则梵行立;梵行立者,离他自在,是名苦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09.11.26)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杂阿含》

乘宗法师讲杂阿含    

妙境法师讲杂阿含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