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N 第81经(富兰那经)--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N 第81经(富兰那经)


 下载DOC文档  



  第八十一经(富兰那经):

  本经主要叙述佛陀破斥富兰那外道的无因无缘之说。

  若从语言表述风格上看,这部八十一经(《富兰那经》)与中阿含经中的很多经典非常接近。其中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还有外道高声谈论、盲目吹嘘的一些记载,显得很有情趣。

  故事从一位名叫离车族(毗舍离国的剎帝利族)的一位名叫摩诃男的长者说起。从经中的表述中可得知,这位摩诃男居士与佛陀以及诸大弟子们关系很熟悉,经常去拜望佛陀,一遇见问题便向佛陀讨教。经中说他“日日游行,往诣佛所”,便可知其生活安逸,家庭富足,而且知识道德也很出群。

  在某一天的大清早,摩诃男便准备去拜见佛陀。走至半道,他忽地想起“若我早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识比丘皆悉禅思”。怎么办呢?还是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吧,“我今当诣七庵罗树阿耆毗外道所”。这个阿耆毗外道是属于各种外道中的哪一门?很显然,他们是属于古印度比较时髦的裸形外道。这些外道除了不大喜欢穿衣服以外——也不能说他们整天光着身子,或许说他们在穿着方面极不讲究,有时只用些稻草或树叶象征性地遮隐一下阴私部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便是喜欢聚在一起“高声嬉戏,论说俗事”。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中阿含经或长阿含经中,均有着详细的描述。

  这群外道的首领名叫富兰那迦叶(即不兰迦叶,六师外道之一)。迦叶是其姓氏,富兰那是其名。从种姓上说,富兰那是婆罗门种,手下据称有五百弟子跟随着他,很是得意。据说其很有法力,对佛陀很不服气,曾经与佛比试道力。结果遭惨败后羞愧不已,投江自尽。

  在学术观点方面,本经之中对此描述为:“我闻富兰那为诸弟子说法: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在《长阿含》卷十七《沙门果经》称:“彼不兰迦叶报我言……于恒水南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而在《大般涅槃经》卷十九对其表述为:“有大医名富兰那,……为诸弟子说如是法:无有黑业无黑业报,无有白业无白业报,无黑白业无黑白业报,无有上业及以下业。”集中为一点,就是富兰那否定因缘善恶业报,认为人的行为与果报无关。作恶无罪报,行善无福报,杀人与布施的价值是平等的。因此,有的学者将富兰那的学教归纳为“道德否定论”(黄心川,《印度哲学史》第四章,商务印书馆,1989)。

  如上所述,在这部经中,摩诃男与富兰那进行了一番对话。

  摩诃男对富兰那言:“我闻富兰那为诸弟子说法: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有此论,汝为审有此,为是外人相毁之言?世人所撰,为是法、为非法,颇有世人共论、难问、嫌责以不?”——你经常给弟子们说法,称世上没有什么因,没有什么缘,而自会有垢秽;众生并没有因,也没有缘,而自会清净。这样的话是你富兰那亲口说的呢?还是别人毁谤你的呢?

  富兰那听后说,这些话的确是我本人说的啊!“实有此论,非世妄传”。他声称这种观点是一种“顺法”,也就是道出了事物的真相,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没有任何人反对责难他。

  摩诃男是一位佛教信徒,他在佛陀座前听闻正法,因此知道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的。但是他做不到口中无怨与心中无嗔,结果“心不喜乐,呵骂已,从座而去”。我想,作为佛弟子,心胸是不是可以再宽广一些。对于一些外道的邪知邪见,大可不必破口大骂,而是和言悦色、如沐春风般地道出自己的一些不同意见,似乎更妥。

  摩诃男从富兰那之处出来后,便直接去了佛陀那里,并将前后情况一一作了禀报。佛陀对此观点是:

  “彼富兰那为出意语,不足记也。如是,富兰那愚痴、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所以者何?有因、有缘众生有垢,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佛陀的回答就很有艺术水准,他评价说富兰那的这些话,其实是“不足记也”,也就是没必要去记取的,没必要费功夫去计较的。为什么?因为他说的本来就是在胡说八道,是愚痴之言,是不辨是非的糊涂人所为。对于这些人,我们还跟他计较些什么呢?无因无缘肯定是错误的,造成善与恶、垢与清净的后果,肯定是有一一的根源存在,怎么能说都无因无缘呢?拿五阴中的“色”来说,如果我们意识到色是苦的,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色产生兴趣与迷恋。相反,如果认为色是快乐的,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就会对其生起染著之心,就会生起系缚,就会有所贪恋。一旦产生了贪恋,那对不起,又一个痛苦之源便宣告诞生。因此,众生产生“垢”的根源,乃是我们认为色是快乐的、永恒的,不会磨灭的,继而产生了贪恋,最后产生了数不尽的烦恼与忧愁。故而,垢的产生是有因有缘的,如果说垢的产生是无因无缘的,自然无法成立。

  与“垢”相对应的是众生的“清净”。什么因什么缘造就了众生的“清净”?其实原因也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我们对于五阴,认为它是非乐的,是苦的,是麻烦的制造者;在此基础上,我们产生了厌离,产生了解脱之心,继而践行厌离解脱,最后便获得了身心的究竟清净。因此我们可以说,众生产生“清净”,也是有因有缘的,而其中的因与缘,就是从认识到五阴的本质入手,最终产生了厌离并努力修行而获得的善果。

  关于因与缘的话题,我在后面的相关文章还会连续不断地谈到,因为它们是构成佛教庞大繁浩理论体系的基石,绝非我们理解的那般简单。(元月18日)

  (最后说明一下:近段时间工作上的事务比较多,很多经句来不及细细思考,因此在观点及文字上皆较为粗浅,甚至谬误百出。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对之处,祈请教友及时批评指正,以免本人误入歧途。界定作礼)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杂阿含》

乘宗法师讲杂阿含    

妙境法师讲杂阿含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