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O 第82经~第87经 |
|
从第八十二经,到第八十七经,各经中所述义理基本相同,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因此对于以下六部经典,只能略而述之。 第八十二经(竹园经): 本经主要叙述多闻的圣弟子,见五阴为无常,为苦,为无我,而得解脱。 第八十三经(毗舍离经): 主要叙述多闻圣弟子,若不见五阴为我、异我、相在,故可得解脱。 第八十四经(清净经): 经中主要叙述多闻圣弟子见五阴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观察诸世间均无所取、无所著,便可以取得涅槃。 第八十五经(正观察经): 本经所述内容与第八十四经基本一致。 第八十六经(无常经): 该经叙述色为无常、苦空、无我,若于此生厌、离欲、不乐,便得解脱。 第八十七经(苦经): 本经叙述色为苦,五阴为苦,为无常。由此观察而解脱诸苦等事。 至此,《杂阿含经》第三卷内容基本告一段落。 话说至此,我似乎也该收笔了,但今日读到一篇文章,倒使得我感慨良多。该文章标题叫《贾平凹的平常心》,刊登在2009年12月29日的《杂文报》上,作者叫张达明。我们知道,在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他的作品我看过不少,比如说《高老庄》、《怀念狼》以及《秦腔》,都是很不错的作品。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废都》。文章说,老贾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怀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平常心”是密不可分的。该文作者举例说,当年贾平凹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但“因为年龄小和个子矮的缘故,便有人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绰号叫‘菜子’,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小’”。贾平凹对此含有贬义性质的绰号,虽然心里面有些生气,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每当别人高声称他为“菜子”时,他总是答应得很爽快。“以至到了后来,竟忽略了他的真名真姓”。文章写道,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菜子”,“却悄无声息地把自己播种到湿润温暖的泥土里”,“苦心经营着自己文学的‘一亩三分地’,默默无闻,耕耘不辍”。据说贾平凹为了体验拾荒者的生活,竟与那些拾荒者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到那些拾荒者为了生计而艰难奔波。作者在文章中似乎要表达这样个观点,“对于贾平凹的一系列看似古怪的举动,其实用这样一句话就可以理解:拥有平常心,轻松活人生。” 坦率地说,对于作者有着“平常心”的这种观点表述,我十分赞同。但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贾平凹大学毕业的时间是1975年,也就是说,他进入到出版社当编辑的时间,应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似乎是一门令人尊敬的且十分吃香的行业。单单“作家”、“编辑”的头衔,就足以让人脸上觉得十分光彩。就连作者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旦到了出版社,往往就会为能当上编辑而自我陶醉,不但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吹捧’,受著书立说者的‘尊敬’,而且还能吃香的,喝辣的,有着高人一等的自豪感”——这种情状在当时是实际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当时,只要你做上编辑这一行,就等于是从此端上了铁饭碗,也就等于具备了某种“平常心”的物质条件。进入八十年代,像诸如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控诉文学纷纷出炉,都曾经盛极一时。在此基础上,那些追寻陈年旧事、重温旧梦文学又粉墨登场,也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子。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铁饭碗的砸破,自负盈亏的时代正式到来,高雅文学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使得九成以上的作家、编辑们的心境,从此再也变得“不平常”起来。也就是说,“平常心”的时代似乎宣告结束。 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冷静的、深入的沉思——当然,在现今大环境下,想把自己弄得“深沉”一点,似乎已显得很不合时宜。比如说当今佛教界,大家都在宣讲大乘经典,都在走人间佛教的道路。而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却反其道而行之,却一门心思弄起了被贬为小乘经典的四部阿含,这不仅是故作深沉的问题,更是涉及到不和谐、不适应的不识时务者。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自然要罚坐冷板凳,自然要牢底坐穿。现如今,法师们都在一个劲地讲“平常心是道”——这句话似乎很流行,很摩登,甚至很罗曼蒂克!可是我们若稍作“深沉”一下,便可发现,首先,我们具备“平常心”的条件么(社会的、自然的、制度的、心理的,甚至是伦理的层面)?其次,我们在“平常”的表层下,或者透过平常面部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不平常”:我们心潮起伏,斗志昂扬,进取心十足。说白了,我们的名闻利养之心,却几乎从来没有“平常”过。当然,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堂而皇之的、理由充分的、充满鄙夷的、随波逐流的),为我们的“不平常”而文过饰非。但是,从责任上讲,甚至从良心上讲,我们没有把“平常心”真正地夯实础基,没有把释迦世尊的那份嘱托践实履行,的确是一种罪恶。 “以戒为师”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然对于戒律,我们若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结果是连最基本的戒条也无法持守到位。在更多的时候,尤其在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往往比高喊“以戒为师”的空口号更加务实。因为,在难以具备“平常心”的天气条件下,若大家真能够持守一颗“平常心”,乃是真佛子、乃为伟丈夫也! (界定,2010年1月19日,于南海普陀山)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