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H 第96经(婆罗门经)--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H 第96经(婆罗门经)


 下载DOC文档  



  第九十六经(婆罗门经):

  本经是有关行孝道的话题。主要内容是讲一位老婆罗门为了儿子操劳一生,结果反被儿子遗弃而以乞讨为生。佛授其一偈,其子闻偈而顿生悔悟,最终迎父回家供养。

  在佛教故事中,有一个关于“弃老国”的传说(该传说出自《杂宝藏经》)。该故事梗概: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国家名叫“弃老国”。此国法律规定:“若有老人,必须驱逐。”

  有一大臣,其父老迈,依照国法应遭遗弃,但大臣禀性孝顺,于心难忍。于是掘地造一密室,供其父居住,以便随时奉养。

  有一天大臣早朝,见有一天神捉二蛇置于金鸾殿上,声称若能分辨此蛇为雌为雄,国家可得久安;若分辨不出,此国国王以及国家将在七日后覆灭。国王闻之大惧,遍询群臣。大臣回家后将此事禀告其父,其父乃教导其分辨之法。此后天神更出种种难题试王,王皆藉大臣之力而一一解决。天神乃因此而应允拥护其国土。

  后王究问大臣缘由,大臣乃以实情相告,谓其违反国法,将老父藏置地窖之中。称因承父教,故得以为王解困,然甚盼国王能解除禁令,准百姓孝养老。王闻后深以为然,遂下令国中当奉老养老以尽孝道。“王即叹美,心生喜悦。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

  当然,本经之中与这个故事稍有差异,但是佛经所言并非空穴来风。料想在古印度某一时期,或许弃老之风俗抑或存在,并约定俗成蔚为风气。而在婆罗门教的四行期之中,其第三期为林栖期,指年事渐长,弃家隐居森林,从事苦行,以磨炼身心;第四期为遁世期,即舍弃一切财富,云游四方,乞食为生,严守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忍耐、离欲),以期获得肉体与精神上的究竟解脱。

  本经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四行期中的第四期,从经中我们隐约地觉得,所谓舍弃财富而云游乞食,也并不是所有的婆罗门皆能达到此种境界。像经中的这位老婆罗门,就是不太情愿舍弃家庭之典型代表。经中说,有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中去乞食(注意,佛陀住世时是亲自托钵乞食的)。在乞食的过程中,他遇见一位“年耆根熟”(年迈老朽)的老婆罗门,“执杖持钵,家家乞食”。在这里,所谓“执杖”,说明老人家年迈体弱,需要借助拐杖方可正常行走;所谓“持钵”,则说明“钵”并非比丘专用,在古印度实为平常饮食器具,为僧俗大众普遍使用;所谓“家家乞食”,说明乞食之艰辛,或许家家乞遍,饱受白眼欺凌(有时富庶人家竟放出恶狗加以驱逐),钵中却依然空空如也,其情其景,令人心酸落泪!

  佛陀见后,顿生慈悯之心。他上前软言询问:“老人家,看您如此高龄,却要拄着拐杖外出乞讨,所为何因呢?”

  婆罗门闻后,神情黯然:“大师!我家中所有财物悉付其子,为子娶妻,然后舍家,是故拄杖持钵,家家乞食。”

  佛陀听后,便对老婆罗门说:“汝能于我所受诵一偈,还归于众中,为儿说耶?”

  婆罗门白佛:“能受,瞿昙!”

  佛陀而说偈曰:

  生子心欢喜,为子聚财物。

  亦为娉其妻,而自舍出家。

  边鄙田舍儿,违负于其父。

  人形罗剎心,弃舍于尊老。

  老马无复用,则夺其麦。

  儿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

  曲杖为最胜,非子为恩爱。

  为我防恶牛,危险地得安。

  能却凶暴狗,扶我暗处行。

  避深坑空井,草木棘刺林。

  凭杖威力故,峙立不堕落。

  纵观佛陀在偈颂中所言,实为至诚至切之语。作为父母的,当喜得贵子,自然是欢喜异常,然后开始为儿子的未来憧憬着、筹划着;父母省吃俭用,处处精打细算,拼命攒钱,目的无外乎就是为了他们的儿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当然,儿子长大了,还要为他娶妻生子,并当牛作马地为儿子看孩子、照顾家庭。可是我们当子女的,有时却是“人形罗刹心”——也就等同于披着人皮的白眼狼。到了这种地步,作为父母的才真正地意识到,原来生儿育女,到头来还没有手中的拐杖亲呢,“曲杖为最胜,非子为恩爱”。

  其实类似老婆罗门的遭遇,在中国可谓比比皆是。很多父母含辛茹苦,费尽心思把子女都拉扯大,为其买房、操办婚事,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子女。可是他们一旦到了丧失劳动力后的晚年,处境凄凉,其生活衣食、疾病医药等事,再也无人问津。此时无论是老人们本人、街坊邻居,还是新闻媒体,对于子女的不孝自然是责骂与谴责声不断,声称“他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然而细细忖来,其中似乎也有探讨的余地。窃以为,作为晚辈,似乎也有其难言苦衷。时下就业空间狭窄,生存压力空前,很多年轻人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起,哪有精力去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生活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要么照顾老人而丢掉饭碗;要么保住饭碗而背上不孝的骂名。若二者兼顾,固然最好;若在鱼和熊掌之间只能选择其一,我们该如何抉择?而反观这位婆罗门子,其弃老行径固然可恶,然其弃老,是否存有某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隐?其老父持佛之偈颂于“大众中为子而说”,其子必然是碍于情面(名声等原因)而“愧怖”,将老父“还将入家,摩身洗浴,覆以青衣被,立为家主”。至于以后是不是就真的把老父亲当作活菩萨般地尽心供养,谁也说不准。

  “百善孝为先”,此话诚为至理,然也是自古以来谈论不休的永恒话题。在面临人口普遍老龄化的新的时代大环境下,如何行孝尽孝,如何完美行孝,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妥善解决行孝与生存二者之间的矛盾与落差,使其齐头并进相得益彰,需要大家共同倾心倾力予以关注与思索,方能获得相对的圆满。(元月27日)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杂阿含》

乘宗法师讲杂阿含    

妙境法师讲杂阿含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