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八)~F 第204经(如实知见经) |
|
第204经(如实知见经): 本经叙述如对于眼等如实而知见的话,则得解脱,乃至不受后有。 第205经(优陀那经): 本经似乎是某一部长经的一部分(是某一部长经的部分截取)。经中的“世尊说一切优陀那偈已”,然后对尊者阿难作了开示。开示的内容主要是对于六入和三受的分别观察,从而得出其无常、苦、变易、异分之法的实相。这里的“优陀那”,一般而言是佛陀的无问自说,一般表现为佛陀在无人请教的情况下的即兴而言说。这种说法因缘,有时候是针对某一事,也可能是针对某些自然现象,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种种情况,包括佛陀在参禅中有了新的感悟。而“优陀那偈”,就是将这即兴感言,通过诗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诗偈,从现代人的角度看,一般不能完全肯定为佛陀的原文,有可能是弟子们(或再传弟子)用诗一样的语言对经义进行重新表述。 第206经(如实知经): 本经叙述为了对于内六处与外六处的观实观察,必须要“当勤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在这里,佛陀提到了“此诸法无常有为”之句,说明我们所见的各种生灭之法,既是无常之法,也是有为法。它与涅槃寂静的无为法,是处于对立地位的(相对而言)。 第207经(三摩提经): 本经叙述如修习三摩提(禅定),即能如实而知。“三摩提”又译作“三摩地”,后一译法为我们所熟知。 第208经(无常经): 本经叙述过去、未来、现在之眼,是无常之故,圣弟子不欣乐,而生厌。 由于上述几经的内容所讲,与前面相关文章中所述内容大致相仿,所以就不再多作展开。这里需要对“无我”思想(即“无我观”)作些补充说明。 我们知道,“无我”思想是佛教几大理论基石之一,它几乎成了佛教人生思想的代名词。但是无我思想不仅佛教有,其他宗教也讲无我,而与佛陀同时代的六师外道,基本上都比较认同“无我”的观点。但是佛教的“无我”与六师外道中的“无我”,是存有本质区别的。印顺导师在其《错误的无我观》一文中,将外道们的无我观(或内含“无我”的观念)总共归纳为三种,即无作见(行为无效论)、无因见和空无见。六师外道的无我观,是走向了无我的另一极端。其中有些观点非常精深微妙,以致于很多人将之误认为佛教的观点而加以接受。即使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这些错误的无我观,仍然有其市场生存的土壤与空间。 1、富兰那迦叶儿——任何人不论在行善或作恶,都没有“自我”的存在。 这种观点认为世间没有什么功德与罪业之分,也没有善与恶,同时也没有杀、盗、违法犯纪——他们否定罪业、善业,否定果报。这种观点在今天来说,其集中表现就是不做好事,因为做好事得不到好报;只做有利己之事,哪怕是损人不利己,也极力去做;干坏事只要不被发现,就万事大吉;反正人活到最后,难免一死,只要活着潇洒快活,管他死后如何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十分危险的,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末迦利瞿舍罗——生命自然运行,没有力量能染污或净化它。 这种观点认为生命完全是处于自然状态,它们根据自己的特性自然运行。人类既不能使它成为行善或行恶的“自我”,也无法改变它,更无需担忧如何加速净化自己,以停止轮回或解脱。生命在生死轮回中滚动,同时它也会自己解脱,慢慢使自己变得纯净。这种观点否认善因与恶因,认为好的行为并非净化之因,坏的行为也并非染污之因。这种观点是很容易迷惑人的——佛教发展到后期,出现了“如来藏”思想,是否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不敢妄加评猜。 3、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否定任何事物的存在。 在某一时期,我本人也青睐于这种观点。我有时在妄想:任何事物都是一种表相,都是人的思惟感知的结果。思惟停止了,世间任何事物相对于此人来说,都是不存在的,都是虚妄不实的——即物质(或精神)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为我们感知的结果;感知存则物体存;感知灭则物体灭。而此派观点正暗合了我的妄想——世间完全没有任何事物的存在,它们都是虚妄的幻相,人只是各种元素的复体体,当分解时,所有的元素又分离并回归到原来的自然状态。从这种观点出发,世间的好人、恶人、智者、愚痴都是相对而言,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只是一种表象与符号而已。 4、波拘陀迦旃延——行为只是元素正向和反向的移换。 这种观点认为生命由七种元素组成(地、水、火、风、乐、苦、生命力),每一种不可再分。此七种元素任何外力无法改变它。比如说人,它只是由各种肢体的组合。如果一个人的脑袋被砍下来了,就好像刀子穿过水一样,并不能从本质上对人体造成损害,只是各种元素的移位(变换位置)罢了。世间的养育、压抑、杀害、支持、赞美……都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元素间的正向与反向的移换,元素并没有也不可能遭到任何破坏。 5、散若耶毗罗提子——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定义。 此种观点也十分荒诞——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被定义的,也不能以任何名字来称呼之,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任何东西(即不能用“东西”这一名相来进行表述)。 6、尼乾子若提子——消除罪业以证得永恒的“自我”。 尼乾子若提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耆那教的中兴祖师——大雄。此派在“我”的观点上,他们认为,人是充满着罪业的,要想成为解脱这些罪业,就必须努力修习苦行,以便最终达到四个重要的阶位——即以防范罪业之“法”来防范制造新的罪业,以行苦行来消除以前旧的罪业。当我们的罪业完全消除之后,就可以证得圆满的“自我”,获得永恒与不朽。 以上六种观点,从总的来讲,都是“无我”观的异样表现。相对于佛教的无我观来说,它们都是错误的或不究竟的。对于今天的学佛者来说,如果我们在佛法讲座中掺杂了一些外道的思想观点(在不明示的情况下),一般人是很难辨别清楚的。我们不要以为所有法师所讲的“法”,都是“了义”之法。事实上部分法师所讲之法,不仅“不了义”,有时简直是外道思想的现今翻版。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不盲信、不盲从,按照佛陀的教导,要于静处进行独立的思惟观察,“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此这般,我们才会有长进。如果我们一味地鹦鹉学舌、拾人牙慧,那么我们的脑瓜永远只是长在别人的脖子上,永远不会寻觅到真正的那个“自我”。(3月5日)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