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K 第270经(树经):本经重点是教导我们修习五阴为无常的观想。 |
|
第270经(树经): 本经重点是教导我们修习五阴为无常的观想。如观五阴为无常,便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最终可得涅槃。 佛陀在这部经中,再一次郑重地告诫弟子们,对于“无常想”,要“修习多修习”。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修习无常想,“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有人或许觉得很奇怪:不就是“无常”吗?人生无常,万物无常,这个道理谁不晓得?很浅显的道理嘛,没必要把无常抬得这么高。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似是而非的。不错,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可以发出“世事无常”的感喟,文人墨客们的诗文中对此描述屡见不鲜,比如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等等,都含有“人生无常”的内容。但是,能不能说他们都真正悟到了“无常”,进而修习无常呢?不能这么说。我们在思想上的确会时不时地闪烁着“无常”的火花,但是这决不能说他们已经悟到了无常真谛所在。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把思想与实际行动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光有思想却不付诸行动,那不是真正的“修”,更不是真正的“悟”。佛陀在这里交待得非常清楚,我们存有“无常想”,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无常之想不仅仅是短暂的思想火花,而是将这种思想火花在我们每一次起心动念之中,都含摄于内,即我们念佛法门上的“念念相继”——这个“念”,便是“无常想”。第三步,我们需要把“无常想”与实际修行结合起来,做到断除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乃至“掉慢”与“无明”。如果只有“无常想”,而无“无常行”,则是浅层次的,不究竟的,甚至是流于空谈玄谈;具备了“无常行”,就必须具备“无常想”——没有“无常想”作指导,“无常行”也有可能会不得要领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把无常想与无常行结合起来,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出问题。 佛陀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举出譬喻: “譬如田夫,于夏末秋初深耕其地,发荄断草。”——修习无常想,犹如耕地拔草根; “如人刈草,手揽其端,举而抖擞,萎枯悉落,取其长者。”——修习无常想,犹如割草摇堕枯草; “譬如庵罗果著树,猛风摇条,果悉堕落。”——修行无常想犹如猛风果树; “譬如楼阁,中心坚固,众材所依,摄受不散。”——修行无常想犹如楼阁中坚; “譬如閰浮提一切诸河,悉赴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悉摄受故。”——修行无常想,犹如大海悉摄诸河;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暗冥。”——修行无常想,犹如日出驱除暗冥; “譬如转轮圣王,于诸小王最上、最圣!”——修行无常想犹如转轮圣王最圣。 不仅如此,佛陀还进一步提到,通过修行无常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无我想”。如果将无常想与无我想都修到了极致,即“圣弟子住无我想”,则“心离我慢,顺得涅槃”,通往涅槃将会变得一路坦途,没有丝毫障碍。 我们万万不能小看“无常”与“无我”,因为它们是通往涅槃必经之路。若离开无常、无我而去空谈“自性”,则会失去立本之基。用现在的话讲,叫“脚根不着地”。坦率地说,学佛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我们不仅要“老实学佛”,还要“塌实学佛”,一步一个脚印,切莫指望一口吃个胖子。再说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大有都在忙着制订“瘦身计划”,一旦发“胖”发福,弄不好会百病缠身。因此,我觉得学佛还是少一点浮躁,少一点铅华,而多一点沉默,多一点低调。(5月31日)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