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K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之术以及声闻的三种区别。--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K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之术以及声闻的三种区别。


 下载DOC文档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之术以及声闻的三种区别。

  佛告比丘,“世间有三种调马”。何等为三种?

  1、有马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

  2、有马色具足、捷疾具足、形体不具足;

  3、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与此三种调马相应,“有三种调士夫相”:

  1、有士夫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

  2、有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不具足;

  3、有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上面分别讲了三种马和三种人。第一种是“捷疾具足”,是指很有脚力,跑路很快;但是“色不具足”(毛色不好或外表不好看),而且“形体不具足”(就是体格不健壮)。第二种是脚力好,外相也不错,但是体格不达标;第三种是外表、脚力和体格都十分具足。只有三种优势都具备,才称得上是马中之骏,人中极品。

  佛陀用此譬喻的用意也是十分明显的,以三种士夫为例:

  第一种,“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

  捷疾具足:能证四谛之理,能断身见、戒取、疑三结,而得预流果。

  色不具足:“若有问阿毗昙、律,不能以具足句味,次第随顺,具足解说”。能证果位,但是对于论与律并不熟悉了知,不能做到对答如流。

  形不具足:“非大德名闻,感致衣被、饮食、床卧、汤药、众具”,就是在德行方面修得还不够,得不到居士们自发的恭敬与四事供养,贫困交加,孤独无援。

  第二种,“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不具足”,在证果(究竟苦边)与通达智慧方面无可挑剔,但是福德不够,得不到大家的衣食供养。

  第三种,可谓三者兼备,福慧双修。

  此三种士夫,可以说是声闻弟子中的三种表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后世对于罗汉的定位方面存有偏差,我们往往将声闻定位为第一种,即“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也就是只顾自己解脱,不愿意为众生说法,喜欢苦行,得不到或不愿意得到四众们的衣食供养,只顾自利不愿利他。问题是我们只着眼于第一种,却忽视了后面两种士夫声闻,实际上佛陀是很倾向于第三种声闻弟子的(“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第三种声闻可以说兼顾了自利与利他,而且也很好地处理了此二者的关系。我们有时讲“内修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或“内修声闻,外现菩萨”,都是在讲自利于利他的关系。但无论是属于哪一种声闻,其根基乃是“捷疾具足”,也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也就是一心趋于于自我解脱)。如果丧失了“捷疾具足”,无论其色(辩才无碍)其形(名闻利养)如何具足,都是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利再要紧不过。当然如果我们说“利他也是自利”也未尝不可。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自家功底不过硬,要想帮助别人恐怕也是心余而力不足。比如说我们撑船渡人,要想把乘客安全无恙地运抵彼岸,首先我们得保证渡筏本身完好无损(当然也需要撑船好技术)。如果这只渡筏行至水中央却自动下沉无力自保,弄不好乘客还会叫苦不迭:早知道坐这等破筏被水淹死,还不如在彼岸里受苦呢!为啥?在彼岸苦是苦点,但起码暂时还没有性命之虞啊。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没有金刚钻”,还是“别揽瓷器活”罢。(5.19.)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杂阿含》

乘宗法师讲杂阿含    

妙境法师讲杂阿含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