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1044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不久--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1044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不久


 下载DOC文档  



  1044经所讲的话题比较沉重,我甚至不愿多做分解。本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不久,当第一次佛经结集之后,阿难尊者率众多年少比丘至南印度一带国家游化。而佛陀灭度这年,可能是老天爷也跟着一同哀鸣,以致久旱无雨,简直是百年一遇的大旱。其直接后果是“世饥馑”,对比丘而言,也必然是“乞食难得”。比丘连饭都吃不上,只好饿着肚子修持道心。对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现实,一部分比丘开始坚持不下去了,尤其是跟随在阿难尊者身后的那一批刚出家不久的年少比丘们,“不能善摄诸根,食不知量,不能初夜、后夜精勤禅思,乐著睡眠,常求世利”。正因为全印度正在闹饥荒,所以年少比丘们把吃饭当成了头等大事,每天一定要吃得饱饱的,唯恐第二天乞不到食物会饿坏肚皮。如此一来,这些小青年们都不思进取,一门心思琢磨着吃饭(“食不知量”),吃饭喝足后就开始犯困,然后整天睡大觉(“乐著睡眠”)。时间久了,这些人还会老老实实当比丘么?几乎不可能。修行既然没了指望,要么继续混日子,要么索性还俗。于是出现了令人痛惜的一幕:当阿难尊者所带的团队抵达南天竺的时候,竟有三十余名年少比丘舍戒还俗。

  后来,当阿难从南天竺返回到北印度的王舍城之后,跟随他身后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童子”(未满二十岁且尚未剃发得度的男子),也就是说,那些比丘基本上都跑光了。可以说这是比较严重的佛教事件,并引起了摩诃迦叶尊者的高度关注。

  阿难返回王舍城后,并去拜望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开门见山地问阿难:“汝从何来?徒众鲜少?”迦叶重点是想问后面一句,即你那些徒弟呢?怎么都不见踪影了?阿难如实相告:“从南山国土人间游行,年少比丘三十人舍戒还俗,徒众损减,又今在者多是童子。”

  迦叶尊者闻后质问阿难:“有几福利,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听三人以上制群食戒?”什么叫群食戒呢?就是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允许三人以上到在家人的家中接受饮食供养。哪些属于特殊情况?即“除了生病时、接受衣服供养时、缝製衣服时、僧众一同游行时、僧众一同乘船时、僧众集会时、外道沙门布施食物时”等七种情况可以集体受供,其余情况一律不得集体受供。佛陀为什么要制定群食戒?正如阿难所回答的那样,其原因有二:“一者为贫小家,二者多诸恶人以为伴党,相破坏故。莫令恶人于僧中住,而受众名,映障大众,别为二部,互相嫌诤。”第一条,即“为贫小家”,有些人家经济能力本来就很差,自己家里的温饱都无力解决,哪有能力去施舍众多比丘的饮食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对民众疾苦很是同情。第二条,是从僧团内部来说,最初制戒因缘乃是源于提婆达多为了勾结朋党收买人心,经常呼朋唤友一起去居士家大吃大喝,弄得名声狼籍,严重玷污了僧团声誉故而佛陀为了防止“多诸恶人以为伴党”,便制定群食戒,以约束不法僧徒。

  阿难的回答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因为阿难侍佛二十五年,佛陀的教诫绝大多数阿难都做到烂熟于胸,对于群食戒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迦叶也当然知道这个问题是难不到阿难的,然而他正是需要阿难这句话,以此可以进一步诘责阿难:“汝知此义,如何于饥馑时,与众多年少弟子南山国土游行,令三十人舍戒还俗,徒众损减,余者多是童子?”你阿难明明知道佛制此戒,为什么还要带着这些年少比丘跑到人家去大吃大喝呢?说到这里,迦叶似乎很生气,他指责阿难:“汝是童子,不知筹量。”大意是说阿难还是毛头小伙,没有“脑子”。

  阿难听了后有些不解:“云何,尊者摩诃迦叶!我已头发二色,犹言童子?”我明明两鬓斑白,怎么能说我是尚未成年的小伙子呢?迦叶的态度很坚决:你把徒众都弄得舍戒还俗了,你阿难与不懂事的小孩子又有什么差别?

  至于本经中涉及到的其他事迹,本文不再细述。(11.12.)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杂阿含》

乘宗法师讲杂阿含    

妙境法师讲杂阿含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