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I 1172经(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物,譬喻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界。--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I 1172经(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物,譬喻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界。


 下载DOC文档  



  1172(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物,譬喻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界。此八种事物分别为:四虺(huǐ,古时毒蛇)蛇、五怨、六贼、空村、浚流、此岸、筏以及彼岸。

  佛陀在本经中作了种种譬喻,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箧中装有四种毒蛇,这种毒蛇“凶恶毒虐”,触之即死。有一士夫对另外士夫说:汝今取此箧盛毒蛇,摩拭洗浴,遇亲养食,接时养护。然毒蛇可谓喜怒无常,随时会伤人。此时此士夫弃毒蛇而躲逃。

  第二,此人在回家的路上,忽有五怨,拔刀随逐,要求欲杀。此人遂驱驰以走。

  第三,此人见到一间空舍,便进入稍作休息,然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

  第四,后来此人进入到一无人居住的空村,见彼空舍,危朽腐毁,有诸恶物,捉皆危脆,无有坚固,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不仅如此,此空聚落中还有群贼侍候。

  第五,士夫慌忙逃命,只见眼前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此河水流浚急,令人望而生畏。

  第六,在后有追贼,前有大河的情急之下,此士夫只得拾草木而缚束成筏,再籍筏而得以度脱至安隐快乐之彼岸。

  以上六种经过,可以归纳为三大譬喻,即毒箧之喻、空村之喻以及彼岸之喻。

  佛陀作此譬喻的本意为:

  1、箧者,譬此身色粗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秽食长养,沐浴衣服,无常变坏危脆之法。

  2、四毒蛇,譬喻四大,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四大不调能使人产生病患苦痛,四大散灭,则人身消亡,生命宣告终结。

  3、五怨,即五拔刀怨者,譬喻为五受阴(色、受、想、行、识)。

  4、六内贼:譬喻六爱喜(由六受而生六爱)。

  5、空村:譬喻六内入(眼、耳、鼻、舌、身、意)。

  6、空村群贼:譬喻外六入处(色、声、香、味、触、法)。

  7、浚流:譬喻四种烦恼的瀑流,分别为欲流(五欲)、有流(三种存在,即欲有、色有、无色有)、见流(诸多邪见)、无明流(无知及五盖)。

  8、河:比喻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9、此岸与彼岸:此岸喻为有身,彼岸喻为无余涅槃。

  10、筏:比喻八正道。

  在上述表述中,佛陀从我们形成有形的色身,一直叙述到证得无余涅槃,可以说分析得十分全面。色粗四大为我们身体形成并最后得以生活于人世的最基本条件,四大是生命得以延续的物质条件;五受阴、六爱喜、内外六入处以及众生居住的三界,都是我们生命中种种境相的展现。最后,我们凭借着八正道,从此岸得以度脱到彼岸。

  若要把这则经典讲得明白,可以参考印顺导师的《成佛之道》中的部分内容: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彼岸林泉乐,礼法离欲尊。

  这四句偈颂同样表现为两大譬喻,即丘井之喻和空村之喻。

  丘井之喻:有人在散步之时,一不留神跌落于枯井之中。情急之下,他只好拼命攀住井中的枯藤,使自己不至于落处井底——井底正好有四条毒蛇对他虎视眈眈。他仰头到藤上有蜂蜜,于是伸舌去舐舔,结果招来了一大群蜜蜂的锥螫;他在极度疼痛之余,却无意中发现了令他更为恐怖之事:一只老鼠正试图咬断那种救命的枯藤。这便是色身的无常,时刻皆有性命之虞,下有毒蛇,上有噬鼠,中有蛰蜂,可谓片刻不得安宁。故而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是“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空村之喻:一个人想逃避罪罚便四处躲藏,路过一无人的村庄,他想留宿一夜次日再走。结果一进村落,便听到人声:走呀,这是盗贼频繁出没地带,如果遇见盗贼,性命定然不保!于是此人慌忙逃遁。后来此人慌不择路,被一条大河阻隔去处。他此时顾不得许多,便纵身一跃跳入河中,然后奋力游到对岸,终于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我们学佛,目的是为了逃避魔王的掌控,于是开始学佛修行,然而对自家的六根门头却是把持不住,六根触对六境便引起有漏的六识,然后六识依据于六根,便生起贪嗔痴诸多烦恼,最终难以逃脱魔王的掌心。但是假如我们抛却一切跃过生死横流,便可抵达无忧常乐的彼岸。到此时,我们方可称之为真正的“离欲尊”。至于离欲的法门,自然是八正道。

  八正道是佛陀所说之法门,故本经的核心是在教诫我们要礼敬“法宝”。(12.17.)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杂阿含》

乘宗法师讲杂阿含    

妙境法师讲杂阿含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