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杂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N 1177经:本经由佛陀所说的一个譬喻而来,这个譬喻的重点是描述名叫“灰河”的种种恶劣的生存环境。 |
|
1177经:本经由佛陀所说的一个譬喻而来,这个譬喻的重点是描述名叫“灰河”的种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关于灰河这个词,我们在《长阿含经·世记经·地狱品》中见过,它是指灰河地狱。而此处的灰河,则是佛陀说法中的权巧譬喻,比喻我们现在所处的五浊恶世。在此恶世之中,诸多众生皆有不同的表现。 佛陀对弟子们说:“譬如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在于闇处,众多罪人,在于河中随流漂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就很聪明黠慧,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中有一人,不愚不痴,聪明黠慧,乐乐厌苦,乐生厌死”,于是想种种方法意欲出离此灰河。接照这种意愿,此人便“以手足方便,逆流而上,渐见小明”,终于依稀看见到微弱的灯光;后来看见平地,看见大石山,登上大石山后,看到“清凉八分之水”,于是便饮水解渴,“饮已安身”,并到水中沐浴。接着,他又进登大山之上,见到七种华,“闻花香已,复上石山,见四层阶堂”,又见“五柱帐”,看到里面设施相当豪华,“种种枕褥,散花遍布,庄严妙好”,最后“而于其中自恣坐卧,凉风四凑,令身安隐,坐高临下”。不仅自己获得了灰河解脱,而且也开始向那些尚未脱离灰河之苦的众生演说解脱之道。 佛陀以此譬喻的用意是:“灰者,谓三恶不善觉。云何为三?欲觉、恚觉、害觉。河者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综合起来,便是三界皆为河;在三界之中,我们都时时为欲、恚、害三觉所束缚而不能自拔。那么经中这位“不愚不痴,聪明黠慧,乐乐厌苦,乐生厌死”的高人是谁呢?佛陀在经中说是“菩萨摩诃萨”。我们知道,原始佛教一般不太会出现“菩萨”这个词,即使出现了,这与大乘菩萨是有很大区别的。原始经典中的“菩萨”,一般是指佛陀在因地时(未成佛之前)的专称。所以从经中内容看,此处的“菩萨摩诃萨”,乃确指释迦释尊无疑。(12.24.)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