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六)~B 佛陀的宇宙观以及人类起源观--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长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六)~B 佛陀的宇宙观以及人类起源观


 下载DOC文档  



(二)佛陀的宇宙观以及人类起源观

  当今主导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或者说其他一些影响范围较小的教派,无论是哪种宗教,他们都试图对人类以及宇宙的起源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相对而言,佛教的宇宙观显得有些独特,在各个宗教中显得别具一格。当然,我们不能先入为主,以当今的一些科学发展的标准来衡量佛教的宇宙观以及人类起源观,佛陀并不是科学家,研究宇宙及人类的起源并不是他的强项,他只能站在佛教缘起,以及从人类所具有的“五欲”的基础上来谈起源问题。

  按照佛陀的观点,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会有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无论再坚固的物体,最终它总归毁灭,转而以其他种形态而出现。当然,世界的坏灭而自然的变迁会显得很漫长,往往用“劫”来表示。在很久很久劫以前,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归于坏灭了(当然,不一定是指地球,相对于无量劫而言,地球只是一个年轻的星球)。当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坏灭之时,所以的众生都命终而上升到光音天,在那里等候世界的再次成就。是时众生都是自然化生(变化而生),以意念为食。

  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光阴天呢?光阴天就是色界二禅的最高天,此天绝音无声,众生如要讲话,便自口中发出净光来作识别,故名光音。在光音天中,众生以什么形式而存在呢?佛经中没有交待明白。但是我想,无论如何不会是以像我们凡夫这样的色身而出现,因为在这样的天界里,众生都是以意念为食,都处在一定的禅定中,很可能是以一种“精神实体”的形式而存在,“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如果是我们人类,那么除非长着翅膀,还则很难做到在天空中飞行自如的。

  但是光音天的日子也不长久,等于另一个能够生存的世界完工以后,我们人类还是要重新去过苦日子。在这个星球刚诞生之时,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呢?是“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也就是全球一片汪洋,几乎找不到一块可以栖息的陆地——这是人类星球诞生的最早状态。我们来看看人类诞生的整个过程:

  第一步,后来大水逐渐消退,开始有大地的出现。

  第二步,此时大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很好吃,于是有人就用手指去醮一点尝尝,结果越吃越好吃,大家都跟着去争抢食用。

  第三步,甘泉这东西吃多了以后,人类的体型变了,变得身段也粗了,肌肉也坚硬了,原来的“妙色”也没了,连飞行帮手“神足”也丧失了,身上的光也消失了。这时候没办法了,只能靠我们的双脚老老实实地在地了行走了。而最要命的是,由于身上的光焰没有了(是不是有点像夏天满田野里飞的萤火虫呢?),导致“天地大冥”。

  第四步,“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象现于虚空”,开始有了白天黑夜的区分。

  第五步,人们开始吃地上的“地味”——什么叫“地味”呢?估计是地表里长的一些东西,会不会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观音土”呢,不得而知。这东西好不好吃呢?大约不是很好吃。多吃的人,“颜色精丑”,少吃的人,“色犹悦泽”——看来长得美丑,与我们人类祖先早期的饮食习惯很有关系了。贪吃的人,自然肥胖难看;而注意节食的人,自然是身材匀称苗条,看上去自然上眼了……要命的是,长得好看的,开始“生骄慢心,轻丑陋者”;而那些长得难看的呢,“生嫉恶心,憎端正者”。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谁也瞧不起谁,于是麻烦起来了,“忿诤”出现了。

  第六步,由于人类的憎恨心的出现,“甘泉自然枯涸”,然后地上有“地肥”生出来了。什么叫“地肥”,它大约和“地味”差不多,都是地上长得东西,具体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了。但是这个地厚大约比把上面所说的地味的味道要好一些,“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既然味道比先前的好吃,那么我们的祖先便放开肚皮,大食一通,结果麻烦不断,比前以长得更丑了(当然,少食的自然还是可以保持“色犹悦泽”的)。这样一来,端正者轻视丑陋者,丑陋者憎恨端正者,大家都相互争吵。这一吵坏了,把地肥又吵很很烦,它也“遂不复生”,被吓跑了。

  第七步,“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味道比前面的地肥要差一些,但人类总得填饱肚皮吧,于是“复取食之”。这样一来,人类永远飞不上天了,只能永久地呆在这个地方了。和上面一样,美丑相恶,于是粗厚地肥亦不复存在。

  第八步,就是“此地生自然粳米”,而且“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我们老祖宗这么一吃,麻烦更大了,因为这“粳米”属于五谷,这一吃不要紧,“便有男女”之别,而且彼此还产生了好感:“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一开始大家对这一现象还表示反对,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但在光天化日之下乱搞男女关系总不好意思,怎么办呢?“遂造屋舍”,于是人类产生了早期的房屋。事情还没有完,紧接着,“玩习非法,YIN欲转增,便有胞胎”,就这样人类便开始生育后代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人类起源观,与基督教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

  第九步,由于贪心的驱使,很多人开始积余粮食,“竟储积已,粳米荒秽”,接着地下只能生“糠糩”,而且这种东西也越见稀少,弄得大家很是苦恼。

  第十步,在这种没有公粮可以食用的情况下,大家怎么办呢?于是便开始分地,这点有些像土地承包到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这样多收与少收,就泾渭分明。收成不好的怎么办?就去偷人家的粮食,于是便发生了争吵、打架斗殴事件。

  以上这十步,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它非常类似于人类从早期的一切物品的公共所有的原始社会,向社会分工以及私有化产生的奴隶社会过渡的变迁史。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先把这个议题先放一放,在后面的诸篇中说不定会重新提及。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主持公道的,且经过大众推举的共主,这就是经中所谓的“大王”,这位大王“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它类似于人类早期社会的氏族首领。这位首领不过可以调解大家的纠纷,而且可以带领大家去寻找食物。当然,我想,作为首领,它的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全体领民们的安全,不受他族的侵犯。经中说,这种领主,就是刹帝利的前身。

  那么婆罗门是怎么来的呢?有些人就舍家,入山林中去修道。大家见了很欢喜,就去供养他。接着去山林里修道的人也渐次增加,于是,婆罗门就产生了。然而这些人并非都是那么纯洁,有的就到人间,“诵习为业”,就是专门念诵一些经咒,祭祀超度,并以此为业。

  在这部经中,把作为第三等级的“吠舍”称作“居士”,这些居士“好营居业,多积财宝”。作为第四种姓的首陀罗是做什么的呢?“有多机巧,多所造作”。按理说,这些都是些能工巧匠啊,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位建师周那不就是干这一行的吗?在当代来说,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工厂企业里的各种技术工人,都是属于这一块的。他们的地位在当代来说是属于“主人翁”阶层啊。可是在印度把他们划为最低一档,实在是不合理。但是我想这是佛陀从这个种姓起源时所从事的职业,比如像农民属于哪一等级,在这部《小缘经》中也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他们既然从事着并不低贱的工作,将农民阶级划入“吠舍”种姓,应该不会有大的出入。

  按照上面的分析,我们便看出从事建筑、修理、服务、工程技术甚至是创造发明之类的职业,我们觉得这种所谓“首陀罗”的种姓并不低贱,反而有些崇高,因为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麻烦。比如说鞋子坏了,总不能一出毛病立马扔掉,经过修补后再穿,这是传统美德啊!但是后来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这些首陀罗真正的来源,应该是三种人。第一种,就是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他们由于衣食无着,只得卖掉土地。农民失地后,只得沦为奴仆。第二种,是那些早期的土著民,也就是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第三种,是由于战争而掠夺的俘奴,他们由士兵和百姓两部分组成。这些俘奴有的赏赐给战胜的将领和王宫王臣,有的直接拿到人口交易市场上待价而沽。这些人的命运我们可想而知,即使是像古希腊时期富有才华的寓言家伊索,也逃避不了被贩卖、被杀害的命运。首陀罗也是这样,凡是像宰杀、挑死尸、除粪等那些最下贱最肮脏的累活苦活,都统统交给他们。

  我们的释迦佛是主张种姓平等的,他宣称首陀罗可以出家,与其他三种姓的比丘一样,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和虐待。可以说,在当时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最低种姓的首陀罗,只有加入到佛陀的僧团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杂阿含     

界定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长阿含》

化永法师讲长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