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中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六)~A 蜱肆经 |
|
漫说《中阿含》(十六) (卷十六) 蜱 肆 经 说法地点:拘萨罗国斯惒提村的尸摄惒林 主讲人员:尊者鸠摩罗迦叶 参加人员:蜱肆王等人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鸠摩罗迦叶答蜱肆王所问,内容为有关于有后世是否存在的问题。王虽一一举出反证,但迦叶乃巧妙的举喻以服他,王虽服他之说,然而又恐人闻后对他轻视,故仍坚执己见。迦叶又用种种的医喻,劝王舍弃邪见等恶法,以免受无量的恶果。王终于信服而皈依三宝。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部《蜱肆经》,与《长阿含经》中的《弊宿经》在内容上,基本相同。在《弊宿经》中,主人公叫“弊宿”,是位婆罗门;而在《蜱肆经》中,主人叫“蜱肆”,是位“王”。如果我们将二者进行对比后发现,“弊宿”与“蜱肆”,在读音上十分近似,应该说是同音异译;从内容上讲,“弊宿”是位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的婆罗门,他的领地是“梵分”而来;而“蜱肆”虽然也称“王”,但这个“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王,而是相当于某一个领地里的“邦主”差不多,经中说他的领地范围是一个叫“斯惒提”的村子,“斯惒提邑泉池草木一切属王”。并且,这个领地是直接受封于波斯匿王,“从拘萨罗王波斯匿匿之所封授”。因此,这个村子规模并不大,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实际上“蜱肆”与“弊宿”是指同一个人。而且,更有力的证据是,经中的说法者,都是鸠摩罗迦叶童子(《弊宿经》中的“童女迦叶”属于译误)。 在这两部经当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一组命题。 在《弊宿经》中,迦叶童子前后用了十三个譬喻,步步破除弊宿婆罗门的邪恶知见。而这部《蜱肆经》中,也是用了十三个譬喻,破除蜱肆王的错误知见。二经之中,除了极个别譬喻稍有差别外,总的来说是相同的。二经中的主人公的错误观点就是:无有后世,无众生生。其意思是说,根本没有什么前世后世,也没有什么人死了再轮回六道的说法。实际上,对于到底有没有来世,有没有生死轮回,这个问题相当难以回答。比如说,人有生有死,这话谁都不会否认,因为每天有知道有多少人生下来,有多少人死去。那么,人死了以后,是不是就会重新投胎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坚信是存在的,但是让哪位高僧大德当场试验给你看,用事实证明一下六道轮回的真实性,恐怕谁都做不到。如果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且让人心悦诚服,很不容易,需要极高的智慧方可做到。经中这位鸠摩罗迦叶尊者是如何回答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一)死囚之喻 蜱肆王与鸠摩罗迦叶尊者初次见面,自然要客套一番。由于鸠摩罗迦叶来到了蜱肆王的地盘,因此二人可谓是主宾关系。待客套完毕,蜱肆王随即切入正题:“迦叶,我的观点是,无有后世,无众生生。迦叶,不知您意下如何呢?” 迦叶尊者说:“蜱肆,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 蜱肆回答说:“可以呀!我有一个亲戚得了重病,我曾去探访他,就对患病的亲戚说:请你一定要相信我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来世的说法,也没有死后再投胎的讲究。那些出家人总是胡言乱语来蛊惑你们说什么善恶有报,做了恶业,就会下堕地狱。而我从来不相信他们说的那一套!如果这些出家人说的是真的,那么你以前做了不少坏事,你肯定会堕入地狱的。如果你死后真的像出家人说的那样堕入地狱,那么你一定要回来对我打个招呼,让我们都了解一下地狱里究竟是何种模样,好吗?” 蜱肆接着说:“我那个患病的亲戚,都已经死了好久了,到目前为止,他根本就没有回来向我们讲明什么地狱里的情况嘛!由此可见,地狱是不存在的,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后世,也没有什么投胎轮回之说。” 迦叶尊者听后,就对蜱肆说:“现在有一个人因为偷窃,被判了死罪。临刑之际,这个死囚对监斩官说:‘大人,能不能等一会儿再行刑,我现在需要回家去向我的父母、妻子儿女告个别,可以吗?’蜱肆,我且问你,你觉得这个死囚犯的要求,会得到满足吗?” 蜱肆回答说:“那怎么可能呢?” 迦叶说道:“蜱肆,你的亲戚也是如此。当他堕入地狱之中,被狱卒捉去问罪行刑之时,倘若他请求回来向你说明地狱里的情状,也是不会被允许的。” 迦叶尊者接着说:“蜱肆,你应该持这种心态去观察后世,而不能仅凭肉眼所见才肯相信。世俗人肉眼凡胎,又岂能望穿三世?只有那些大修行人,通过自己的不断修行,最后证得天眼的神通,才可以把众生的生死大事,以及生前死后的去处好坏,都观察得一清二楚。如果你仅凭你现有的能力,是永远也无法把后世以及轮回问题彻底搞清楚的呀!” (二)深厕之喻 和上面一样,这位婆罗门对于是否有来世的问题仍持否定态度。他说:“你虽然这么讲,但是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就是‘无有后世,无众生生’。”接着,他又举出他的另一个亲戚的例子:他有一个亲戚,做了很多好事,可谓十善兼备。如果按照佛教的观点,死后升天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和前面的一个行了十恶的亲戚一样,这个婆罗门就在这个亲戚临死之前,就对他说:你生到天上以后,麻烦你有空下来一趟,告诉我你的去处,以及天上是如何地快乐。可是到现在,这位亲戚连一个托梦都没有,可见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生死轮回的问题了。 迦叶听了以后,就问他一件事:假如现在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厕所,浑身上下搞得不成样子,奇臭无比。后来国王发现了,命人将他给救了上来,用水冲洗干净,并且还用香汤给他沐浴,将各种香料涂在他的身上,把他身上的恶臭驱除干净,穿上一身漂亮的衣裳。国王对他格外关照,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工作,让他好吃好喝,从此衣食无忧。蜱肆,你说说看,这个人从此以后,还愿意重新掉进茅坑里去吗? 蜱肆一听,连连摇头,说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去犯这样的错误了。 迦叶听后,就紧接着说:人生天以后,和上面所讲的例子是一个道理。我们所居住的世间,就像茅坑一样,可谓臭秽不净。而天上离我们地面有多高呢?大约几百由旬吧(一由旬大约为四十华里)。可是远在天上,尚且还能闻到人间的余臭。蜱肆,你想想看,你那位亲戚,一旦生到天上,必然过着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他还会下来,到我们这个如同厕所一样的人间来吗? 蜱肆听后,一时语塞。但是他的嘴里,还是嘟噜着,说根本没有什么来世及轮回之说。 (三)盲人之喻 蜱肆又举出一例:他有一个亲戚,生前广做善事,大行布施,在修行上可谓精勤不懈怠。按照佛教的说法,他死后必定会升至善处,生在天上。当时我就对我的亲戚说:如果你真的生到天上了,就麻烦你回来,告诉我一声,告诉我一下天上是怎样的快乐。可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是没有回来告诉我嘛!由此可见,根本就没有什么来世不来世的。 迦叶说:“蜱肆,看来你是有所不知。天上的一天一夜,就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就算你的亲戚真的生到了天上,不说别的,他生到忉利天上以后,在那里随便呆上个两三天功夫稍加体验一下天上的快乐,也不算过份吧?可是当他把天上的事情都安顿好,再来人间向你说明天上的快乐时,人间已经过去了三、四百年。三、四百年以后,你还活着吗?” 蜱肆一听,顿时张口结舌。他急忙说:“三四百以后,我连骨灰恐怕都影子都找不着,更谈不上与亲戚相见了。”但是蜱肆对迦叶的话还是不予认可,他说:“你所说的天上的寿命,动辄千岁万岁,你凭什么这样说?” 迦叶说:“我现在再作一个譬喻给你听。譬如现在有一个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的人,他从来没有见到青、黄、赤、白等五色,他也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世间的一切东西。假如现在有人问他:青色是什么青色啊?他肯定答不出来,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青色的啊!但是假如这个盲人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白色黑色,也没有什么长的短的粗的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它们呀!’蜱肆,你是否同意这个盲人的说法?” 蜱肆说:“我当然不同意啦!因为世间的确有着不同的颜色,也不形状各异的物体。盲人不能因为眼睛看不见,就否定他们的存在。” 迦叶尊者说:“蜱肆,你的见解,与这个盲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蜱肆再次无语。 (四)妊妇之喻 蜱肆对迦叶尊者的话仍是将信将疑,他说:“如果我那位生前广行善事的亲戚,死后真的上升天界的话,那么我应当立即行布施,修诸福业,奉斋守戒后,就赶紧自杀,然后就可以上升天界啦!” 迦叶听后,就对蜱肆说:“你这种想法又是过于天真了!这样吧,让我再说一个譬喻让你听听,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从前有一个梵志,总共娶了两房夫人。大夫人早逝,留下一个儿子,早已长大成人;大夫人死后,他又娶了一房太太。在老梵志临死前,二夫人已经身怀六甲。待丧事办完,老梵志的大儿子就找到二夫人,对她说:“现在老头子已经死了,按常理,家中所有的财宝和地产,都是归长子继承,你是没有份的。”那个二夫人就对长子说:“你也不用太着急,我肚子里已经有了小孩。等孩子生下来后,如果是男孩,家中的财产应有他的一份;如果是女孩,一切悉听尊便,我们不要任何财产。”可是老梵志的大儿子很不耐烦,隔三差五就就跑到二夫人那里去吵吵闹闹,弄到二夫人心情烦躁,整天精神恍惚。后来没等到肚中的孩子出世,她就用利刃剖开自己的肚皮,掏出胎儿,想看看里面到底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结果呢,那个二夫,自己的命丢了不算,还白白搭上胎儿的性命。 迦叶说:“蜱肆,你就和这个愚蠢的妊妇一样,不善晓理,无有智慧!” (五)螺声之喻 但是蜱肆还是顽固地坚持他的观点。他再举一例:他有个亲戚,临终之前,他曾去探视。当然,病人在没死之前,思想意识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会对前来看望他的人,都会说上几句感谢的话,或者点头示谢。可是等到病人死去了,他再也不会点头,更不会开口说话了。因此之故,可以推知没有后世,没有轮回。 迦叶尊者听后,再举一例: 从前有一个人很善于吹螺,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国家表演吹螺。可是,这个国家上至国王下至臣民,从来没有听到过螺声,大家一听到螺声,都纷纷凑过来听听,声音果然是十分美妙。于是大家都围在吹螺人的四周,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大家都说你刚才所吹出来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好听呢?这声音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吹螺人听后,就把螺置于地上。然后指着地上的螺对大伙说:刚才大伙所听到的动听音乐,就是这个东西里发出来的。村民们很好奇,就拾起地上的螺反复观看,反复抚摩,满腹狐疑地问吹螺人:这个东西会发出声音吗?你说什么我们都不相信啊。你说会发声,为什么到了我们的手里,就发不出声音了呢?那个吹螺人没有办法,就取过贝来放在嘴上,吹了一通。如此演奏了好几次,这些村里人忽地恍然大悟:我们终于搞明白了,刚才所发出的美妙的声音,并非螺的功劳,而是吹螺人朝螺里吹气的功劳啊!如果你不往贝壳里面吹气,螺是永远也不会发出声音来的。 迦叶于是总结道:人也是这样的。由于我们人活着的时候,有意识,有呼吸,就能够弯胳膊抬腿,能够睁眼看东西,能够开口说话;当我们死了,没有了意识,没有了气力说话,自然就像那个螺失去了吹气一样,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六)称铁之喻 蜱肆此时又举出一例:他说在他所封的村落里,有一个人犯了重罪,需要处以极刑。于是他就对一旁行刑的人说:“你们不要一下子让他死了,也不能损伤他的皮肉。要让他慢慢地死去。”那么采用什么办法可以既不损伤皮肉且不流血而死去呢?大约是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这位婆罗门命人将罪犯的死前和死后的重量分别量称,发现死前轻,而死后重,二者所获得的重量是不一致的。于是这个婆罗门得出结论说:为什么人活着的时候轻呢?那是因为他的识神还在体内,能够说话,意识清醒;为什么死后身体变重了呢?那是因为识神已灭,又不能说话的缘故。由此便可以看出,人死神识即宣告消亡,神识消亡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来世与他世的区分了。 此时迦叶也反问蜱肆一个问题:好比我们去称铁的重量,是冷铁重呢,还是热铁重呢?蜱肆答道:热铁被烧得通红,自然是柔软而轻;而冷铁则冰凉坚硬,自然比热铁重啦! 迦叶听后,就说人死后就好比冷铁,而人活着就好比热铁,自然是死前轻而死后重。人活着的时候,自然是色悦泽好;而人死后,人的脸色也如同死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七)梦中之喻 蜱肆再次举例:他的手下曾经逮捕了一个犯有重罪之人,然后送到官府去审讯后定罪。官府下命令说:把这个罪人绑起来,然后倒放于铁釜之中,将铁釜的口密封起来。继而在釜下燃起大火,把这个罪人活活烧死。最后召集许多百姓围在四周,看看这个罪人的灵魂是如何进去的,又是如何出来的。结果呢,大家什么都没有看到。由此可见,没有什么众生转生投胎之类的说法。 迦叶尊者听后,对蜱肆说:“你有睡午觉的习惯吗?在睡午觉时,会经常做梦吗” 蜱肆回答说是啊,我每天睡午觉啊,而且几乎天天做梦,还经常做好梦呢! 迦叶问:“你睡午觉时,旁边有人站着侍侯你吗?”得到蜱肆肯定性的回答。 迦叶继而问:“在你睡午觉时,你在美梦之中遨游,那么你旁边的侍者,是否看到你的灵魂从肉体中出入呢?” 蜱肆回答说:“除非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才能看到,普通的侍者怎么能够看到呢?” 迦叶尊者说:“你刚才所列的那个例子,不也是这样吗?你作为一介凡夫,又凭什么看见人家的灵魂从釜中出入呢?” (八)事火之喻 蜱肆继而再举一例:当捉到罪人时,他就命令狱卒剥去罪人之皮,剔除其肉,,截断其筋髓,然后祈求这个罪人早点投胎重新做人。可是,我们一直把这个罪人的尸体折腾到粉身碎骨,也不见这个人重新投胎啊!由此可见,没有什么轮回之说。 迦叶尊者举出一喻:过去有一个梵志,是事奉火神的外道。有一次,他在他所修行的林子里捡到一个婴儿,就带回家去养活。转眼之间,小孩已长到十岁。有一天,这个梵志有事要出趟远门。临行之前,他对孩子说:你要好好看护好我所事奉的火种,千万不要让它熄灭了。如果一旦熄灭,你就采取钻木取火的方法,把火种点着,让它继续燃烧。 梵志走后,这孩子开始时还算规矩,老实地呆在火旁看守。但是孩子天性贪玩,不久便跑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了。等孩子回来的时候,火种早已熄灭了。此时孩子非常懊恼,他就想起养父临行前所讲的话,就想方设法寻求火种。他用嘴吹灰,用斧子劈柴,把柴放在石磨中使劲地磨捣……无论他怎么使劲,就是弄不出火种来。弄到最后,孩子只得眼巴巴地瞅着熄灭的火种发呆,希冀能发生奇迹。 后来这个梵志远行而归,当他发现火种已灭,就问孩子:你怎么不按照我所说的钻木求火呢?孩子说您说的方法我用过了啊,可是就是弄不出火来。这位梵志也没有过于责怪孩子,就让孩子在一旁看着,他亲手用木钻出火来。他对孩子说:你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你把木头弄断了,弄碎了,于事又有何补呢?(09.03.20.) (未完待续)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中阿含》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