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八)~C 三、净不动道经--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中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八)~C 三、净不动道经


 下载DOC文档  



三、净不动道经

  说法地点:拘楼国的都邑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乃毁呰一切之欲、色、欲想、色想。以欲为无常,为虚伪,为妄言,为魔饵,为生无量的恶不善之法的本。假若能善观,就能净不动、净无所有处想、净无想处而次第升进,以至于舍我、我所之本有。然而如又执着此舍的话,就不得涅槃(因法执)。如果不乐、不住、不着此舍的话,就能获得涅槃。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净不动道经》虽说篇幅不长,但是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很不容易把握。经中的关键词主要有四个,即欲、色、欲想、色想。而经中,一共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内容,主要为:①净不动道;②净无所有处道;③净无想道;④无余涅槃;⑤圣解脱。

  在经文的开始,佛陀没有过多的客套话,而是直奔主题,对弟子们说:

  一、净不动道

  1、关于“欲”。所谓“欲”,就是指我们的各种贪欲、欲望。佛陀教导我们说,“欲”实际上是无常的,是虚伪的,是虚妄不实的,是属于愚痴之法;

  对于“欲”,不管它们是现世还是后世,全都是魔的境界,它们都是魔王蛊惑众生的诱饵;它们只会使我们生起不善邪恶之法,它只会徒增众生的贪欲和嗔恚,以及会引起我们众生之间纷争不已。对于修行者来说,如果没有认识到欲望(贪欲)的本质,那么将是莫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在修行时,必须要用心观照欲与色的本质,行事低调、不事张扬,时时摄伏己心。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生起不善之法,才能使我们本来染污的心,能够彻底地清净下来。在此基础上进入禅定,那么就会成就一切智慧。由于这种功德,那么比丘在身坏命终之际,就不会畏怖于死亡,就不会被生死所转。

  2、关于“色”。所谓“色”,它实际上也是无常的,也是虚幻不实的,也同样属于愚痴之法。广义的“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世界;狭义的“色”,是指我们眼根所摄及的境相。对于色相,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就是一切色相,都是由于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和合而成,它们实际上是没有实体的,是虚幻不实的,是属于无常之法,是苦灭之法。作为出家修行的比丘,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3、关于欲想、色想。无论是现世之欲,还是后世之欲;无论是现世之色,还是后世之色;无论是现在的欲想,还是后世的欲想;无论是现世的色想,还是后世的色想……这所有的一切色,一切想,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之法,都是苦灭之法。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必定会得到不动之想——不为一切色、色想、欲、欲想所动,那么我们的心就会逐步清净下来。

  二、净无所有处道

  1、不管是现世的欲想、后世的欲想、现世的色想、后世的色想、不动之想,乃至一切之想,所有这些,都是无常之法,都是苦灭之法,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都是归于消灭的——出家比丘修行之众,应该作如此的观察与念想。

  2、上文说一切色皆为无常,皆为空,那么就可以推演出,此世间是空的,是我们心识的显现,是无我的,是不被我们所拥有的,因而也是虚幻不实的;不仅如此,这个世间并不是恒常不变的,也不会永远不坏不变易的,它也会遵循着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总有一天会归于消亡。

  3、由于“我”也是由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因而“我”实际上也是个“假我”、“无我”,“我”也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修行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他”,也不是为了“我”。一切都是不真实不究竟的,因此也不存在一个“自我”和“实我”的问题。

  三、净无想道

  不管是现世之欲,以及后世之欲;不管是现世之色,还是后世之色;不管是现世欲想,还是后世欲想;不管是现世色想,还是后世色想;不管是不动之想,还是无所有处想……这一切的一切之想,这一切一切之色,都是无常法,都是苦灭之法。如果比丘能作此念,那么就会证明得无想处的境界。

  四、无余涅槃

  佛陀在说上面三种义理时,侍者阿难尊者就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假如比丘按照上面所指示的去做,也就是所谓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如果有的话,就全部舍弃掉。比丘做到了这些,是不是就一定会证得涅槃之境了呢?”

  阿难所提的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与针对性。

  佛陀明确地告诉阿难说:未必。就是说,若比丘按照上面去做的话,那么有的可能会证得涅槃,而有的则无法证得涅槃。

  那么为什么不能证得涅槃呢?

  佛陀的观点则更深一层:对于“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这些观点与念想,到最后也要全部舍弃。就是就,仅仅树立“无我”、“无常”、“空无”、“假有”等这些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很容易执着于这些念想。最后,连这些观点统统都要舍弃。既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无”,不著二边。实际上,佛陀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中道”,也就是“不二法门”——对于这些佛教理论,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因为难以理解难以领会就一眼带过,因为明白这些道理,对于我们平时的修习实践,相当有帮助!

  正因为如此,佛陀对阿难说,如果比丘喜乐于“舍”,执着于“舍”,住止于“舍”的话,那么,这类比丘,是注定不会证得涅槃之境的!这样的比丘,最多只能证得有余涅槃,而无法真正证得无余涅槃。我需要说明一下,在这部经典中,所谓的“涅槃”,一般都是指无余涅槃,它和有余涅槃有所差别。而在此经中,“有余涅槃”几近于修行不究竟、不彻底的同义词。

  那么,比丘怎样才能证得无余涅槃呢?

  一句话,就是既不执著于“有”,也不执著于“舍”。这样,就可以证得无余涅槃。

  五、圣解脱

  对于现世之欲、后世之欲;现世之色、后世之色;现世的欲想、后世的欲想;现世的色想、后世的色想;不动想、无所有处想,无想想……对于之想,都要树立此无常之法,是苦灭坏空之法。这些对我们来说,是的确存在的。既然是作为一种存在形式,那么就会有生、老、病、死或者成、住、坏、空的自然演化规律。如果想要把这种规律打破的话,那么就要从源头上去破除它们、消灭它们,不让它们再次产生,再次成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从而达到没有生老病死的解脱状态。

  在这里,我们首次见到了“甘露”二字。什么叫做甘露呢?在《吠陀书》中,甘露被认为是一种天神饮用的药酒,只要喝一点,就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状态,因此甘露可以理解为不死的神药。佛陀在这里将它的涵义扩大了,它既指“不死”,也指“不生”的一种生命状态,即不生不灭的解脱的高妙法门。这种高妙法门是什么?就是去除我执、法执,最后舍其二边,而住于中道的不二法门,就会证得无上的圣果。

  最后,世尊一再叮嘱阿难:如果比丘照此法门精勤不怠,就一定能够早日证道!

  由于本经有些名相只能靠我们去细细领悟,因此不便多作展开,就此住笔。

  (界定,2009.03.26,于南海普陀山)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杂阿含     


其它法师讲《中阿含》

宽运法师讲中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