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中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九)~A 一、梵天请佛经 |
|
漫说《中阿含》(十九) (卷十九) 一、梵天请佛经 说法地点:舍卫国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梵天、魔王波旬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一位梵天起邪见,执着梵天界之有、常、不变。佛陀虽为其说无常、变易之理,然而梵天仍不舍弃邪见,却视佛应随其所见,佛陀则破其邪见。梵天乃以神力与佛较量,然而不敌佛陀。这时,魔王波旬因恐惧减少其魔的眷属,而请佛勿教化弟子,佛陀知此,而斥退之。 本经的经题叫《梵天请佛经》,既然是“请佛”,无外乎是请佛陀梵天里去参观指导,然后种种美妙饭食供养,接着,便恭请佛陀为诸天说法;到最末,自然是“诸天欢喜作礼而退”。但是从本经的主要内容来看,却见不到梵天有礼请佛陀的举动,甚至一开始诸天们对佛陀并不是那么友好礼貌。当然,到最后诸梵天众已被佛的威德降伏,正准备为诸梵天说更深一层的佛法,但是最终被魔王波旬再三的蓄意捣乱所干扰。 其实,“梵天”信仰原先是婆门教的专利,“梵”的意思就是“清净”、“无欲”。古印度的思想核心,就是认为“梵”是宇宙的原始创造者。原本“梵”被作为宇宙的本源,它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并无具体所指。后来“梵”被神格化和集中化,因而被作为某一特定的神祇来加以供奉和信仰。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就把“梵”作为本教的最高神。后来,印度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衣钵,梵天作为该教的三大神祇(即梵天、湿婆、毗湿奴)之一,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崇待遇。 佛教作为古印度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绝非凭空产生,而是将印度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各个部分进行了汇兑和挑选,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因而佛教与婆罗门教,二者除了根本观点上存在迥异之外,而在诸多祇神的观点上,也有重合之处。比如说,佛教并不否认梵天的存在,而是将其梵天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比如说,佛教将整个众生所居的地方分成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色界四禅共计十八天,而初禅有三天,即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佛教认为,只要认真修行诸善业,就可以在死后生到梵天之中。 那么,生到梵天之中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涉及到本经中所叙述的内容了。我总结了一下上生梵天的好处,第一就是长寿。具体有多长呢?没有统一标准,主要看每人的因缘与福报情况。但是天上的时间与我们人间的时间,大约有很大的差别,所谓“天上一昼夜,人间一百年”。第二,就是乐多苦少。在天上,各种快乐是无法形容的,也是取之不尽的,比如说能腾云驾雾,能变化多端,能够身出异香,等于生到了一个无忧国。因此,过多的快乐与无限的长寿,使这些天人们丧失了理智,他们开始乐不思蜀起来,终于生起了邪见,即本经中所说的“此处有常,此处有恒,此处长存,此处是要,此处不终法,此处出要,此出要更无出要过其上,有胜、有妙、有最者”。就是说,他们认为天上的一切快乐都是永恒的,他们是万寿无疆的,永远不会死去的;他们认为生到天上,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再也没有比天上更美好、更理想的去处了。当然,对于一贯自以为是,或者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来说,如果你此时指出他的想法是简单幼稚的,甚至是极其愚蠢的,那么他肯定不会接受你的建议。不仅如此,他甚至会认为你才是错误的,颠倒的,进而向你宣传天上的种种好处。因此尽管佛陀再三指出梵天的想法的过失之处,然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梵天的自我感觉是极其良好的,此时在他的眼前,是充满灿烂美好的憧憬——他深深地陶醉于梵天之上的种种享乐之中而无力自拔。当佛陀当面呵斥他这种颠倒梦想、为无明所遮蔽的错误观念时,可能梵天的内心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震撼。但是,潜伏在梵天之中的魔王波旬却在一旁极力为梵天帮腔,指责佛陀的不是,而高声歌颂梵天的英明与伟大。经过魔王波旬在一旁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使得梵天的贡高我慢之心再次急剧膨胀——梵天更加不会相信佛陀的劝言了。 在这种情况下,佛陀该怎么办呢?通过思索,他意识到必须首先将魔王波旬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彻底揭露,才能逐步软化梵天。于是世尊对魔王说:“魔波旬!你既非梵天,也非梵天眷属,而你却胆敢自称是梵天。你就是魔王波旬,你骗得了梵天,又岂能骗得了我?!” 魔王波旬一听,觉得自己已被佛陀识破,于是他便生起愁忧,“即于彼处忽没不现”。魔王是不是就离开了呢?没有,他只是暂时性地隐身了,只要时机成熟,他立马就会跳出来挑拔搅局——这是他的本性使然。 尽管佛陀再三劝说梵天放弃自己的错误知见,然而梵天依然不为所动。到后来,他却开始在佛陀面前炫耀起自己的神通术:“大仙人,我今欲自隐形。” 佛陀回答说:“悉听尊便。” 于是,梵天便施展起自己高超的隐身术,俗话叫“土遁”。可是无论梵天隐身于何处,均被佛陀一一道破。梵天一看身形败露,觉得很没面子,只好现身,再也不敢炫耀了。 佛陀见状后,对梵天说:“梵天,你想见识一下我的隐身术吗?” 梵天说:“好啊,大仙人,那你就施展一下吧!” 于是佛陀即呈现其如意足(神通),“放极妙光明,照一切梵天”,然后隐身起来,众梵天只见其声却不见其身形,无论他们如何找寻,终一无所获。于是这些梵天们不禁敬服起来:“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他们对于佛陀的神通,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时,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梵天并不是万能的,起码在神通方面,他们和佛陀相比,那简直是判若天地!此时,他们的高傲心理,终于开始被佛陀降伏下来了。 佛教讲慈悲,这是常识,因此大家一见到出家比丘,往往就会习惯性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有时候,出家人若与世俗无赖发生了纠纷,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无情指责,他们总是习惯性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怎么能这样这样呢?”好像出家人除了慈悲,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做——说话要轻声软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论是遇到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只能讲慈悲,不能讲原则。如果你这样认为“慈悲”就是出家人唯一的份内事,那就大错特错!虽然佛陀一再教导弟子们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但是这决不是让你无原则地滥慈悲。当道理讲不通的时候,怎么办?只能诉诸武力。比如说菩萨,我们既要看到菩萨慈悲为怀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金刚怒目的一面。有时候,不讲原则的滥慈悲,那不叫慈悲,而叫放纵或纵容,其本身就是一种罪过。要知道,当面对邪恶时,我们若呈现出金刚怒目之相,同样也是一种慈悲!因此,当佛陀对梵天讲道理讲不通时,就别无选择地显示了无与伦比的神通。我们要知道,佛陀是反对炫耀神通术的,但是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不施展神通术,那么就无法降伏梵天众的贡高傲慢之心。 当梵天们开始低下高傲的头颅时,魔王波旬再次现身了。他甚至颠倒黑白,说佛陀为弟子们说法,会导致弟子们命终之后堕入“下贱妓乐神”之中。因为在梵天众中,妓乐神的地位是比较低贱的,他们只是梵王的娱乐工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什么地位可言。魔王波旬当着众梵天的面,挑唆梵天们不要听佛陀的教导,否则以后就会投生到下贱妓乐神当中去。这种离间术的用心是极端险恶的,梵天们也是很容易受到蛊惑的。 针对魔王的挑拔离间,佛陀再次予以揭露:“魔王波旬,你完全是胡说八道!如果事情果真如你所言,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些披着出家人的外衣,‘彼非沙门称说沙门,非梵志称说梵志,非阿罗诃称说阿罗诃,非等正觉称说等正觉’。魔波旬,我是堂堂的佛陀,我是彻证真理之人,听了我所说的法,只会一心向道,证得殊胜的境界,而决不像你所说的那样!” 最后,佛陀大声呵斥魔王:“我为弟子们说法,完全不关你的事!你哪儿凉快到哪儿呆着去!”魔王一听,觉得再闹下去就于己大大不利了,他见势不妙,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本经主旨:梵天并不究竟,决不能陶醉于其中,而忘记自己的修行之路尚属遥远。 梵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界定,09.03.29)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中阿含》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