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中阿含 |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B 二、世间经 |
|
二、世间经 说法地点:舍卫国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自断世间之集,证世间之灭,修世间之道。如果有人,一切都尽普正的话,乃是由于佛陀的知见,而所觉得的。因为佛陀的言说应对,一切的一切,均为是真谛而不虚,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是真谛审真,故世尊乃在于大众当中有所讲说,所谓狮子吼是。 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往往会发觉这样一个现象,佛陀为了更加有效便捷地教导弟子们,往往会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用通俗的语言宣讲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比如说这部《世间经》,佛陀就是在居止于祇园精舍期间,为大家所作的一个简短的开示。当然,我们会注意到,佛陀一生的许多时间里,都是在祇园精舍里度过。祇园精舍位于拘萨罗国,属于波斯匿王的势力范围。根据现有的各种资料记载来看,佛陀出家后,最早出现于摩揭陀国一带;在未证悟佛道前,曾与摩揭陀的频婆娑罗王有过一段对话。关于这些内容,我在《走近佛陀》一文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说明。现在我们似乎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佛陀为什么对位于印度偏北方的拘萨罗国情有有独钟?事实上,从印度佛教被发扬光大的角度来讲,阿育王正是摩揭陀国的后裔——虽然阿育王的种姓出身似乎并不是很高贵。 记得去年上半年,我在动手写《漫说阿含》系列随笔时,曾经是那么的雄心勃勃,并且很天真地认为读经写随笔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后来我发现情况似乎朝着不太有利的方向发展。可以抛开诸如毅力之类的官话不讲,单是时间,就很有问题——写四部阿含经,需要大片大片的时间;更为要紧的是,我得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坐冷板凳的那种落寞之情。除此之外,写漫说之类的随笔,随要有好的心情。有时心情不好时,连一个字也难以写出来。有人会说,佛门中人不是在教导人们要保持“天天好心情”吗?所谓看空一切,放下一切,不要执着等等,反正都是经典之语。依个人愚见,“天天好心情”乃是一句官话,不能全信。大家想一想,人生在世,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哪有天天好心情的?官话(或者说漂亮话)可以讲,落到实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说大家都会讲些清高之类的堂皇之语,所谓“绍隆佛种,继佛慧命”云云。坦率地说,我个人以为,“佛种”未必能够真正做到“绍隆”,只要我们少做或者不做朝佛祖脸上抹黑的事情,那就得烧高香了,哪来什么资粮去奢谈“继佛慧命”,不入地狱之门、保住人身就已经是不错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少说些官话,多干些实事。在这方面,还是闻一多先生高明,他说:“别人说了再做,我做了再说;别人说了不一定做,我做了不一定说。”瞧瞧这几句话,大白话之中,蕴含着了不起的做人智慧!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怎么跟说书的似的?我不止一次地重申过这样的观点,佛法并不是遥不可及之法,而是与我们生活紧切相关的智慧总结。因此佛陀有八相示现,说成佛必须要在人间完成,过去六佛皆是如此,这一点我们在《长阿含经》的开篇《大本经》里讲得非常清楚——这对一心求生净土的信士来说,或许是个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讲,佛法就是高度抽象化、浓缩化的人法、世间法。因此,在本经的开头,佛陀就对弟子们说:“如来自觉世间,亦为他说,如来知世间。”所谓“如来自觉世间”,有三种理解法。一为如来觉悟了世间真理;二为如来于世间,觉悟了无上的真理;三是如来是靠“自觉”,而没有现成的指导老师。从这句话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几点,第一,如来真是了不起,他在没有任何现成指导老师的指点下,全凭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把无上的真理搞明白了,“自作证成就游”;第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远比世尊那时候幸运,因为我们拥有佛陀这位明师在给我们做指导,我们可以依照他交待的去做,不再需要走弯路了,多幸福呀!第三,因此,世尊对我们说,他把他的修行经过与修持心得,对他的弟子们都和盘托出了,并没有半点保守。在《涅槃经》中,佛陀曾经对弟子们说,他决不会像那些拳师一样,教授徒弟功夫时,总时会留一手防身——佛陀不会这么干,他把毕生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了。这些修持心得法语,主要就是保留在《四阿含》当中。因此,四部阿含经是诸经之母,我们切勿舍本逐末。 那么,佛陀主要觉悟了世间什么样的道理呢?佛陀在这部经中告诉我们,他觉悟的,最主要的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佛陀说:“若有一切尽普正,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此处的“普正”,是指对世间的普遍正理,都能做到究竟觉悟。为什么?因为如来自夜睹明星之后,所觉悟的都是真实不虚,绝对不会有半句欺诳之语。“若如来口有所言说,有所应对者,彼一切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如来所说法,如狮子之吼声,令世间一切的天、魔、梵天、沙门、梵志,悉皆获得清凉,无烦无热。 最后,世尊用诗偈的形式,告诫我们—— 佛陀对于世间一切 ,悉皆洞察彻底,无有遗漏; 世尊是世间最上的尊雄, 他能帮助我们解脱一切结缚。 如果众生至诚至心归命,必会获得无上的利益—— 因为佛陀智慧如比大海,至深至广,无边无际; 他获得了无上的安隐,安住于禅定,远离尘垢。 我们应以佛陀为黑夜明灯, 以佛陀为指针。 诸位,诸珍惜这宝贵的人生吧, 否则,一旦错失良机, 我们将追悔莫及! (09.07.07,于南海普陀山)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中阿含》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