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八)~B 二、马邑经(下,183)--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定法师所有开示-> 界定法师开示中阿含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八)~B 二、马邑经(下,183)


 下载DOC文档  



二、马邑经(下,183)

  说法地点:鸯伽国的马邑马林寺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说:沙门当学沙门的道迹。所谓如不止息贪、恚、瞋、不语、结、悭、嫉、谀谄、无惭、无愧、恶欲,以及邪见的话,则倘使如法而持僧伽梨衣,或无衣,乃至持水的苦行的人,也都不能称为是沙门。而如果息灭贪,乃至邪见的话,就为之沙门道迹。所谓只要修行沙门道迹,则统统可说为是沙门。

  《马邑经》的下部与《马邑经》的下部,二者说法地点完全相同,只是内容方面稍有差异,但总体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可能是在不同的时间内,分两次宣说此经。而本经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即怎么做才能成为合格的“沙门”。从该经的上部我们可以得知,“比丘”与“沙门”这两个词从意义上讲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丘是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子,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称作“比丘”。相比之下,沙门一词所要求的标准就比较高,它不仅指剃除了须发,受了戒条,在外相上成为一名出家修行者,而且从内在的修为来说,需要达到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以期趣往涅槃之道。我们在《长阿含经·游行经》中,佛陀曾将沙门分为四种,即胜道沙门,例如佛、缘觉等能够自证自觉者;示道沙门,即能将道法四处宣说,并做到准确无误者,例如舍利弗;命道沙门,即以出家为生活依托,求个温饱,籍机发财致富者;污道沙门,即那些伪作沙门,污染圣道,欺世盗名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比丘与沙门二词,在意义上既有重合之处,也有相异的地方。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出家沙门呢?按照佛陀的说法,叫“当学沙门道迹,莫非沙门”,要做一名“真谛沙门、不虚沙门”。

  什么叫非沙门道迹?就是“有贪伺不息贪伺,有恚不息恚,有嗔不息嗔”。此外,如果比丘具备诸如不语、结、悭、嫉、谀谄、欺诳、无惭、无愧、恶欲、邪见等等毛病习气,却不知更改或不愿更改,则被称为非沙门之道,因为这些毛病都是可以称作“沙门垢、沙门谀谄、沙门诈伪、沙门曲”的,都是导致我们趣入恶途的首要因素,丝毫不能麻痹大意。

  那么什么叫沙门道迹?就是上面所列各种毛病习气的反面,比如说“有贪伺息贪伺,有恚息恚,有嗔息嗔”,对于不语、结、悭、嫉、谀谄、欺诳、无惭、无愧、恶欲、邪见等坏习气,都能够自知自觉地加以勤修除灭。在这个基础上,要成就戒,做到身、口、意三清净,心中无有贪伺,无有嗔恚,无有睡眠、无有掉举,无有骄傲,做到断疑度惑,正念正智,无有愚痴。当我们做到这些以后,再来修习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以及做到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漏心解脱,便能够达到最后的解脱。

  佛陀在经中作了一个形象的譬喻:“犹去村不远,有好浴池,清泉流盈,翠草被岸,花树四周。或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有一人来,饥渴疲极,脱衣岸上,人池快浴,去垢除热,亦除渴乏。”在这里,佛陀将沙门道迹,形容为使我们将“饥渴疲极”彻底消解的绝佳的“浴池”。这个“浴池”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前方。只要我们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便可以抵达令我们永远摆脱烦热的侵扰,永远沐浴在无生无死的清凉“浴池”之中。这个巨大的“浴池”无边无际,它向四面八方的苦恼众生都敞开了欢迎的怀抱,时刻期待着我们早日前去沐浴清凉。可是我们众生明明知道那是个好去处,却对自己身处的各种欲望、贪著深深地吸引着、包裹着,不思出离,无有出期。

  众生愚痴么?又岂是“愚痴”二字所能说得明白?  (09.08.28)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定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界定法师讲长阿含     

界定法师讲杂阿含     


其它法师讲《中阿含》

宽运法师讲中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