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法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第六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明安法师所有开示-> 明安法师开示宝箧印陀罗尼经



 明安法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第六讲


 下载DOC文档  



第六讲
诸位大德、同修:
大家好!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请看经文:【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状若土堆。尔时世尊迳往塔所】。这是讲佛在应供的路上,到了丰财园。一般情况下,佛都是在接受施主的供养后才讲法,今天在应供的路上至丰财园就宣说了宝箧印经法,此经的兴起因缘很特别,表明此法殊胜无比,救众生苦难最急,所以佛在应供的路上就宣说了此法!这一段经文从字面上简单的解释为:【释迦牟尼佛在往前走不远的地方,到了一座名叫丰财的园;在丰财园当中,有一座古老朽坏的塔,塔已经摧坏崩倒了,种种的荆、棘和爬蔓的草掩盖住了塔的庭院和门户,塔被破碎的砖瓦掩埋起来,看上去像土堆一样。这个时候,佛直接走到塔的地方。】这只是简单的表面意思。我们前面讲过,经有“涌泉”的意思,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有无量的深义;此经全体是佛境界,全显如来藏性,所以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前路不远”表我们的佛性时时刻刻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一旦修行开悟,才知道佛性就在面前。像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几年当中都没有得到师父一句半语的法要。他有一天向道悟禅师说:“师父!弟子跟您出家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没有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道悟禅师听后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自从你跟我出家以来,我时时都向你传授修道的心要啊。”崇信禅师说:“弟子不知道您传授给我什么!”道悟禅师说:“你端茶给我,我喝;你捧饭给我,我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这样的禅宗公案很多,确实我们能动能看能听能说,都是佛性的妙用,也就是这里的【前路不远】;【有古朽塔】表明此宝箧印经法过去佛就已经宣说过,今释迦牟尼佛又要宣说,说明此法对众生利益广大无边,所以过去现在诸佛一再宣说,乃至未来诸佛亦要宣说。由此可知,此法是三世诸佛之心要,众生离苦得乐之慈航,我们能值遇此法实在是无上的福报!“丰财”是表我们的自性有丰富的法财,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也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佛果地的智慧德能相好我们本来都具足,就是【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状若土堆】“塔”代表佛意,也是代表我们的佛性,“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代表我们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被种种的烦恼掩盖住了,也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状若土堆”说明我们背觉合尘,烦恼做主,所以轮回六道,做苦众生。“尔时世尊迳往塔所”表佛彻证真如自性。
  【于时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盛,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这一句简单解释为:【在这个时候,塔上放出大光明,光明照耀的非常炽盛,在土堆当中有声音赞叹道:“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你今天所行的是极善境界,婆罗门你今天将会得到非常大的善妙利益】,再深讲一些,佛放光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盛”表诸佛彻证自性,从体起用,广利一切众生。【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在这里有两个“善哉”,表示赞叹到了极点。诸佛出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圆满成佛。而宝箧印经法能广度一切众生,大畅诸佛度众生的本怀,所以一切诸佛都来赞叹“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这是十方诸佛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是佛的别号,有别于其它的佛名。“释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寂默的意思。这个名号的意思是说佛能够慈悲的教化一切众生,而心却是寂然不动的。所以能仁是慈悲,寂默是智慧,佛是慈悲智慧都圆满的圣者。另外,这个名号也是以被教化众生的根机来立的,佛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太缺乏慈悲心,所以名字中用“释迦”;看到我们烦恼太重,所以名号当中用一个“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极善境界”就是宣说宝箧印陀罗尼经法。“极善”是说善到极点了,什么样的境界才是“极善”呢?当然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功德还没有圆满,不能称极善。由此可知,此经确实是佛全体果德的境界,我们众生不一定能完全相信,所以一切诸佛都来赞叹证明,我们看到这里,要生起信心啊。这样的赞叹证明,经文后面还有,在佛讲完宝箧印陀罗尼的之后,十方诸佛又是赞叹证明。赞叹一方面显示出此经称佛本怀,一方面来帮助我们生起信心,我们要清楚啊!【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这是诸佛对婆罗门的赞叹和授记,在下面经文当中就有【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这就是无垢妙光获得的善利。其实不仅如此,因为有无垢妙光的祈请佛应供,所以才有佛讲宝箧印经,一切众生才能得到此法的无边利益,那么无垢妙光所获得的善利就不仅仅是“远尘离垢,得五神通”了,而是“大善利”,将来必定能很快的成就佛果。就像《无量寿经》上阿难尊者看到佛现稀有的瑞象,那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于是请问佛是什么原因,这样一问就引出了佛说《无量寿经》,所以佛赞叹阿难:“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所以,我们要清楚啊,是“大善利”。
  再看下面:【尔时世尊礼彼朽塔,右绕三匝,脱身上衣,用覆其上,泫然垂泪,涕血交流,泣已微笑。当尔之时,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流泪,各所放光来照是塔。】这段是说: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顶礼朽塔,右绕塔走了三匝,并且脱身上衣,用来覆盖在塔上,伤心的流下了眼泪,眼泪和血交在一起,佛哭完后又微笑起来。此时,十方一切诸佛,也共同观看,也共同流泪,并且每尊佛都放光来照宝塔。
  我们说过,佛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密意的,在这里佛的举动确实很不寻常!“尔时世尊礼彼朽塔”释迦牟尼佛也顶礼宝箧印塔,佛是究竟圆满最尊贵的,为什么还顶礼宝塔呢?因为宝箧印经法是诸佛心印,从此心印出生一切诸佛,所以佛也顶礼宝塔。像《心经》上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金刚经》也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另外,佛都顶礼宝箧印塔,可见此宝箧印塔的殊胜功德,是最高最上的,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法啊,一定要好好修持,千万不要空过!
  “右绕三匝”佛不仅顶礼此塔,还绕塔三圈,可见佛对此塔的恭敬。佛这是以身说法,来告诉我们此塔的殊胜功德,我们要信受啊。“脱身上衣,用覆其上”佛把自己的衣服盖在塔上,这是表塔与佛身是无二无别的,我们见塔就等于见佛;供养塔就等于供养佛,尤其是宝箧印塔,代表的是一切诸佛。
  “泫然垂泪,涕血交流,泣已微笑。”佛流泪时,是泪血交流,显现的是极难过的样子。我们要问,佛是断除一切烦恼的,为什么还流泪、微笑呢?要知道,佛的流泪与我们一般凡夫的流泪不一样!我们伤心难过才流泪,我们是被烦恼所牵;而佛没有任何的烦恼,只是现一个样子而已。就像镜子里面的人一样,我们哭他也哭,我们笑他也笑,样子一样,但我们有心,镜子里面的人无心,只是样子而已!佛也是这样的。佛为什么要现这个相呢?后面的经文,佛把原因告诉我们了:“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佛这是在为我们一切众生难过啊!像当年佛在世时,魔王波旬看到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难过,他也来见佛,请佛赶快入涅槃,佛也答应了。魔王告诉佛:“等你灭度之后,我要破坏你的佛法。”佛笑笑说:“佛法是真理,真理决定不能破坏。”魔王说:“到末法时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孙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的佛门弟子,来破坏佛法。”佛一句话不说,也流泪了,这是佛悲悯我们一切众生的苦啊!“泣已微笑”,佛又微笑了,因为佛今天终于机缘成熟,可以宣说此宝箧印大法了,此法能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经文当中都说的很清楚,佛是在为我们众生而微笑!佛对我们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
  “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流泪”表示佛佛道同,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一样的心,都是为众生流泪。“各所放光来照宝塔”表明此塔总摄一切诸佛的智慧功德!
  【于时大众惊愕变色,互欲决疑。】这个时候,与会的大众内心都很惊愕,面色也有变化,彼此相互之间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来决断心中的疑惑。这表明此法是佛境界,大众不能明了,所以“惊愕变色,互欲诀疑”。
  再看下面的经文:【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
  “金刚手菩萨”,又名秘密主,在密宗的地位很高,手持金刚杵,是八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合称为“三族姓尊”。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金刚手菩萨代表力量。诺那祖师讲:“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之忿怒像。又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心所变化,故为阿弥陀佛之化身。修金刚手菩萨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外,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诸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命终时直生西方净土。因金刚手菩萨,是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故。”不过也有认为金刚手菩萨是普贤菩萨的,像黄念祖老居士说:“从密教来看,普贤大士就是密教的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也就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在《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所以金刚手就是普贤。又《五秘萨诀》说:金刚萨埵者,就是普贤大菩萨的异名,也叫做一切如来长子,也叫做大阿阇黎。”其实,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化现,这都是应我们众生的机缘显现的。像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在《金刚棒喝》上我们看到有人问宣化上人:“有人说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是不是?”宣化上人回答中就说:“谁都可以化谁的身,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所能测量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觉得不一样,总之,金刚手菩萨是不可思议的大菩萨,他的证悟与诸佛无二无别,只是应众生的机缘显现菩萨的形象而已。像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叫“正法明如来”,但他又示现为菩萨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金刚手菩萨也是如此,早已成佛了!
  【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上面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是十方诸佛流泪,而大众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这里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这就代表金刚手菩萨通诸佛心,证悟与诸佛是一样的。“金刚手菩萨等”表明与会的还有很多像金刚手一样的大菩萨,并且还有很多金刚手菩萨的法眷属。“威焰炽盛”这就与佛放光是一样的。【持杵旋转】,金刚手菩萨的形象上就有右手持金刚杵,金刚杵是十方诸佛菩萨赐予威力灌顶的标志,这个金刚杵有多重呢?在《佛说如来不可思议秘密大乘经》中就提到:当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一天金刚手菩萨和很多大众集聚在佛的身边。阿阇世王看见金刚手菩萨手持金刚杵,心里就想:“菩萨右手持的这个金刚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刚手菩萨知道他的心念,就告诉阿阇世王:“这个金刚杵也轻也重,为了调伏傲慢者,所以就显得特别重,而在谦虚者面前显得特别轻。”金刚手菩萨把金刚杵放在地上,然后让阿阇世王试一试,可阿阇世王使尽全力,金刚杵也丝毫不动。于是就生起稀有尊重之心。本来他以为自己很有力气,因为他带领军队打仗时,神勇无比,能降伏很多军队,但居然举不动金刚杵;于是他就让帝释天主试试。帝释天主以前与阿修罗作战时,轻而易举可拿起阿修罗王的大车,但竟也动不了金刚杵。帝释天主又请的目犍连试试,目犍连尊者在佛声闻乘弟子当中是神通第一,能把大海水放在手掌上,转动三千大千世界就像一般人用手指转动金钱一样轻松,可还是没有办法移动金刚杵。所以目犍连就生起稀有心问佛:“金刚手菩萨有大力量能够持金刚杵,他的力量是父母所生的力量呢,还是神通的力量?”于是佛回答:“父母生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菩萨的神通是无尽的,我如果开示的话,人天都不能明白!”然后佛让金刚手菩萨自己举一举金刚杵,金刚手菩萨用左手很轻松的举了起来,然后抛向空中转了七圈,又用右手接住了金刚杵。于是大众都生稀有心,都来顶礼赞叹金刚手菩萨。然后由阿阇世王请法,佛开示菩萨修十法能获得这样的胜力,这十法是:一者、菩萨宁舍身命,终不舍弃无上正法;二者、于一切众生,作谦下想不增慢心;三者、于彼劣弱众生,起愍念心不生损害;四者、见饥渴众生施妙饮食;五者、见怖畏众生施其无畏;六者、见疾病众生施药救疗;七者、见贫乏众生惠令满足;八者、见佛塔庙形象涂饰圆净;九者、出欢喜言安慰众生;十者、见彼负重疲困苦恼众生为除重担。菩萨若能修这十法就能获得如是的胜力。我们也要随学啊。
  【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金刚手菩萨到佛跟前,问道:“世尊啊,这是什么原因现出这样的光相,为什么如来要这样流泪呢,为什么十方诸佛都现大瑞光相呢?希望您能在大众中解释我的疑惑!”“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从这里我们看到,实际上金刚手菩萨对于事实真相很清楚,不然他为什么像佛一样也流泪呢?“于此大众”这分明是金刚手菩萨代与会疑惑的大众请法啊。此法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唯有像金刚手这样的大菩萨才懂得请法。“解释我疑”金刚手菩萨没有疑惑,示现疑惑,代众生请法,这一句所讲的就是菩萨四摄法中的同事摄!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
  从这一段开始,进入到此经的“正宗分”,正式的讲宝箧印经法。
  薄伽梵,是诸佛通号之一,译为“世尊”,就是佛十号具足德行圆满,为一切世间所尊重!薄伽梵的意义是“出有坏”,所谓“出”,是出离有寂二边;所谓“有”,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所谓“坏”,是指佛陀具有摧坏四魔的功德,《菩萨地持经》中说:“坏一切魔力,名婆伽婆。”在这里就是指的释迦牟尼佛。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佛告诉金刚手菩萨,就是在告诉与会的大众,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金刚手菩萨是我们的代表。【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大众看到的是“状若土堆”,而佛却说这是“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这是佛眼所见的真实之相,是集聚诸佛如来全身舍利的大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俱胝”是量词,译为千万,或者亿。“心陀罗尼”就是心咒,元音老人讲:“密咒是佛和菩萨在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的符号”,佛的心咒里面有佛全体的果地功德。【密印法要】佛果地的功德,众生很难明白称“密”,我们持咒时佛果地的功德印在我们心里就是“印”。“法要”就是法的精华,是佛无量劫修行成就的果实。这一句是说,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果地功德,都在宝塔当中。
  【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变为重叠无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来之身】金刚手啊,因为有这样的法要在塔中的缘故,所以塔就变成了重重叠叠没有间隙就像胡麻子一样无量百千的如来之身。由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来,佛的心咒与佛本身是无二无别的,麦彭仁波切说:“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我们要有这样的正见!
  【当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之聚】应当知道,也是像胡麻子一样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全身舍利的聚集。这一句就是说,此塔就等于有一切诸佛的全身舍利。现在佛的舍利被全世界都视为稀世珍宝,我们很难得以在家供养佛舍利,但只要供养宝箧印塔,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的全身舍利,可见宝箧印陀罗尼塔的殊胜!
  【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亦在其中】,“八万四千“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形容无量无边的意思。这是说诸佛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宝塔中,由此可知,宝箧印经法确实总摄一切法门。后面的经文也有与此相同的地方。
  【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也不是具体的数字,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如来顶相”是佛三十二相的第一相“无见顶相”,佛在世时,游化到波罗奈国,有东方的应持菩萨,想看到佛顶,他上升了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土,仍然看不到。佛的境界不是菩萨能够测度的。佛是最尊贵圆满的,“如来顶相”代表尊贵当中的尊贵,殊胜当中的殊胜。这一句是说,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的顶相都在塔中,也说明塔中有诸佛最殊胜的功德!
  【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因为有像这样的奇妙之事,所以此塔所在的地方,就有大神验,有殊胜的威德,能满足一切世间的吉庆之事。因为此塔代表一切诸佛,诸佛有圆满殊胜的威德,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所以供养宝塔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能满足一切善妙的愿望。“一切世间”说明不仅仅是我们人道,十法界统统包括在内,佛、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四圣法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是六凡法界,十法界的“吉庆”都可以满足。“吉庆”就是吉祥喜庆之事,也就是善心善愿。佛的愿的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快速成佛,此塔能满愿,经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塔对众生的利益;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塔亦能满愿;缘觉、声闻虽是小乘,但此塔代表一佛乘法,也能令他们回小向大成就佛道;六道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此塔也能满愿。经文当中都有,处处可见“满一切世间吉庆”之文。在这里我们要提的是“吉庆”,我们必须是吉庆的善心善愿才可以满足,若是希望塔满足自己的恶愿,那是颠倒妄想,印光大师在一函遍复中也开示我们:“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所以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存心和愿一定要与善相应才可以!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在佛讲完上面所说的话的时候,与会的大众听到佛这样的说法,都远离了尘垢,断除了种种的烦恼,得到了清净法眼。这一句是总说,下面是分别来说。“远尘离垢”是远离了尘垢,尘垢是烦恼的总称,烦恼能够污染我们的清净心,所以称尘垢。一般多指小乘初果断八十八品见惑而得正见,称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但这里是总说,所以这里的“尘垢”“诸烦恼”包括的就很广,不仅仅是见惑,也包括思惑,尘沙惑,四十二品无明惑。“法眼净”不仅是指小乘初果见道的法眼,也包括菩萨的法眼。下面我们分别来说!
  【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
  这是说与会大众分别所得到的利益!“时众机异,利益亦别”,大众听佛说的法是一样的,但得到的利益却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大家的根机不一样。确实如此,我们在佛经和祖师大德的传记开示当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起学一样的法,但有的人开悟了,得到利益了;有的人没有得到太大的利益。这都是宿世的善根和今世的对法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一方面,确实有些人过去生修得很好,根机很利,今世闻法很快就相应了。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一次给小旅店送柴,听到客人念《金刚经》,他就听,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悟,于是去黄梅拜见五祖求法。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只听了半部《金刚经》,但见五祖时就能说出“人有南北,佛性何有南北”的话,在寺院劳动了一段时间后又说出“阿那自家日生智慧,未审再做何物”的话。后来听五祖为他讲《金刚经》就大彻大悟了。六祖学法的时间不长,但水平早就超过了在五祖身边的神秀等人。这都是根机不同的结果啊,与宿世的修行有关!另一方面,根机的优劣不仅要从前世的修行来说,今世对法的态度也很重要。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业障深重,根机都不是太高,今世的修行能不能获得成就,主要看我们对法的恭敬心如何,印光大师讲“欲得佛法实益,需向恭敬中求”若有恭敬心,能好好的去身体力行,在现前就是利根之人。像我们净土宗八祖,明朝莲池大师,出家后到处参访,一次去拜访辨融大师,师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莲池大师受教而退,同行的人大笑说:“这几句话,哪个说不出,千里而来,还以为有什么高妙处,原来不值半文钱。”莲池大师说:“这个正见他好处,我们渴仰企慕,远来到此,他却不说玄说妙,凌驾我们,只老老实实,把自家体认过,切近精实的功夫,叮咛开示,故此是他好处。”莲池大师着实遵守辨融大师的教导,不曾放失,获得大成就,成为一代祖师。对于同样的开示,莲池大师与同行者的态度完全不同,所以获得的利益就不同。所以,我们要向莲池大师学习啊!
  下面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是声闻乘的四果,与会的大众有的证得了须陀洹,有的证得了斯陀含,有的证得了阿那含,有的证得了阿罗汉果。“须陀洹”译为“入流”,断除了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而入圣人之流,不会再退转为凡夫,最多七生天上,七返人间就能断除思惑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所以初果圣人还没有出离三界,但比天道的众生要好,为什么呢?天道众生,纵然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也只是伏住烦恼而已,没有彻底断除,禅定功夫失去后,还是要堕落轮回乃至下三恶道的;而须陀洹是断除了见惑,纵然是有隔阴之谜,但毕竟已入圣人之流,不会退转为凡夫,更不会退入三恶道。涅槃经上说,初果须陀洹断见惑,如截四十里之流。可见得见惑很不容易断,但与会的大众听佛说法就有证须陀洹的,由此可知此法的殊胜威德!“斯陀含”译为“一来”,不仅断除了见惑,也断除了欲界九品思惑的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所以称“一来”。“阿那含”,译为“不还”,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所以叫“不还”。但还需要上升色界的五不还天继续修行,断除色界、无色界的思惑才能出离三界。“阿罗汉”,断尽了三界的见思烦恼,是声闻乘的极果。有“应供”,“杀贼”,“无生”三个意思。“应供”,阿罗汉是圣者,是殊胜的福田,应该受人间天上的供养;“杀贼”,阿罗汉断除了三界的见思烦恼之贼;“无生”阿罗汉已证有余涅槃,了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可以不在三界受生,所以称“无生”。大众闻法后,由于根机不同,在声闻乘中证得了不同的果位!
  下面是【辟支佛道】辟支佛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修十二因缘而断烦恼出三界的圣者。梵语全称是“辟支迦罗”,翻译过来有两个意思,一是缘觉,在有佛出世的时候,闻佛说十二因缘而悟道出离三界的人;二是独觉,在没有佛出世时,因喜欢寂静,或行头陀,或观察飞花落叶等,而自己能悟道解脱生死的人。“辟支佛”,我们不要看到有个“佛”字,就以为“辟支佛”也是佛,他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阿罗汉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但都属于小乘。不过阿罗汉是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圣者;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缘而成就的圣人。辟支佛比阿罗汉的根性利。辟支佛修的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我们来分别解释:
  一、无明: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指的是“枝末无明”,也就是三界内的见思等烦恼,在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十二因缘的“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一品,成为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这个我们要清楚。
  二、行:行就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烦恼,所以我们就迷惑颠倒,发动身口意造种种的业,这就是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就是我们投胎的神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我们前生的业报身死了后,一般都会形成中阴身,在中阴阶段看到有缘的父母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贪爱心,随着这一念心,神识就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身。“识”入胎后,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六根还没有形成,只是一块肉团,肉团就是“色”,但是肉里头有神识,也就是“名”,所以叫它做“名色”。
  五、六入:胞胎慢慢的长大,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个时候就叫“六入”。没有形成六根时叫“名色”。形成六根时叫“六入”。因为我们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并不是说两个东西相接触,而是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是“心所”。比如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境,胎儿一出世,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的,眼、耳、鼻、意,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这就是“触”。
  七、受:有了这个触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领纳前境苦乐之事,而生起苦受、乐受等。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我们有了受,就迷在其中,染着这个受,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都是“爱”。
  九、取:既然有“爱”,就不愿意舍离,还希望得到更多,就会想尽办法把喜欢“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享受,贪得无厌;如果感到讨厌的,就会想把它消除掉,这都是“取”。
  十、有:就是业有。因为我们贪爱执取,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十一、生:依爱、取形成的惑业,成为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继续发生,我们的身体败坏后,未来世再从新投胎受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生”“老死”是未来的苦果。
  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十二因缘又有流转门与还灭门。上面所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流转门。
  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只要不“生”就没有“老死”,灭三界“业有”就不“生”;以此类推,最后只要无明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就像砍树一样,只要先把树根砍断,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然后顺观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就是还灭门。
  辟支佛就是观察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圣者,我们也要随学。不要以为这是小乘法,其实小乘法也很重要,对我们修道有很大的帮助。大乘法是奠立在小乘法的基础上!比如念佛是大乘法,但我们也得要有小乘的出离心才能相应,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嘛。“愿”就是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出离心,若没有出离心你修的大乘法是不能成就的,我们一定要清楚!
  另外,想起一个关于辟支佛的公案供养大家:阿那律尊者,是佛声闻乘弟子中天眼第一的大阿罗汉。在无量劫以前,他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现得是老比丘的样子。老比丘是七天下一次山,化七家门户的缘,如果七家无人供养,他也就不再化缘,而回山去。七天前,他就没有化到饮食,而这次也是如此,于是又要托著空钵回山去。那时候正好闹灾荒,大家的生活都有问题,哪还有余粮布施给出家人。阿那律在当时是个穷农夫,每天耕田很辛苦,他所吃的米饭乃是最不值钱的粗米。这天中午,他看见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于是很同情的说:“你们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饥荒年,没有饭吃太可怜了。您若不嫌弃我的这袋粗米饭的话,我供养您。”
  老比丘说:“我很乐意接受你这供养,但你自己吃什么呢?”阿那律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紧的。”于是老比丘辟支佛就把粗米饭吃下。吃完后,辟支佛就显神通,现十八变,说道:“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后生生世世再也不会贫穷。”老比丘为他回向后,阿那律仍继续耕田,不一会儿从田里跑出一只兔子来。兔子很奇怪,直绕着他蹦来蹦去,一下就跳到他肩膀上不下来。阿那律想摆脱它也没有办法,故马上赶回家,叫他妻子把兔子拿下来。一拿下来,活兔子早已变成一只光耀闪闪的黄金兔,于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脚剁下,拿去卖换钱,虽然金兔子的前脚被剁下来,但等一下又回复完整如初。所以从此以后,阿那律不但在此生成为一个富翁,乃至于九十一劫他都富贵荣华。
  由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知道供养辟支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辟支佛是殊胜的福田,在《四十二章经》上,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千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明安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其它法师讲《宝箧印陀罗尼经》

其它法师讲宝箧印陀罗尼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