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本源法师所有开示-> 本源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本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十七 |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十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 这里涉及到天台宗的思想,引用了天台宗藏、通、别、圆四教,在这四教当中四谛的内容不同。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将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分为五时八教。五时分别是:一、华严时。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三七日中,跟法身大士所讲的一真法界的境界,就是讲的华严经。二、阿含时。佛讲华严经的时候,二乘,就是小乘的人如聋如哑,听不懂佛所讲的法,释迦佛又广开方便之门,给小乘根机的人讲四阿含。三、方等时。佛在阿含之后又讲方等,像楞伽经、楞严经就是在方等时所讲,是要让小乘根机的人能够修学大乘,耻小慕大。四、般若时。般若部的经典很多,金刚经、心经、大般若经全都属于般若时所讲,这是佛为回小向大的众生宣说般若妙空,破色显空,要让一切众生断除分别偏执。五、法华涅槃时。在法华会上,佛开权显实,三乘教皆回归到一乘教,没有前面所讲的三乘佛法,这三乘皆是虚妄,皆是方便说,佛法只有一乘大法,所以最后都回归到一乘佛法,入佛知见。五时判教又分通五时与别五时,上面所讲的属于别五时,通五时就是在每一时当中佛又不拘次第,根据众生的能力与根机而说其他法,这就显现出佛法的圆融无碍。八教分为两类:一、化仪四教,这是佛度众生说法的四种仪式,有顿、渐、秘密、不定。顿教,就是跟利根的人直讲无上大法,像华严经。渐教,是慢慢地引导小乘根机的人到大乘。秘密教,佛以神通妙力对众生说法,个人的悟证不尽相同,互相不知对方说法内容。不定教,佛以一音说妙法,众生根据自己根机所体悟的法不尽相同。二、化法四教,就是佛所讲法的内容,有藏、通、别、圆四教。藏教,是对小乘根机的人所讲的,修学生灭四谛,修析空观,证偏真涅槃。通教,通前通后,钝根的人通藏教,利根的人通后面別教跟圆教,所以叫通教,修无生四谛,体空观等法。別教,是唯独菩萨所修之法,修无量四谛,修学次第三观,成別教佛。圆教,是为最上根人所说,也能够普及一切行人,修无作四谛,圆修一心三观,证究竟涅槃。从八教里面可以看出,最圆满的教就是圆教,最直接的教就是顿教。我们前面学过,念佛法门是圆顿法门,所以这个法是最究竟的了,念佛成佛,不假方便。 前面我们讲了四谛法,苦集灭道在藏通别圆这四教当中有所不同,下面来跟大家一一介绍。藏教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藏教的生灭四谛观是从现实人生的角度,从客观的角度来阐述人生的生灭变异。生灭苦谛,人一出生就是生,人死之后就是灭,当中的过程就是变异的过程,人的一生充满了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这些苦都是生灭变化的,这是生灭苦谛。生灭集谛,人生的苦是由众生的贪嗔痴以及等分烦恼产生的,这些烦恼性也是流动迁移的,它指导了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不断地造业,形成的业力就产生了种种的善恶果报,所以召感了生死的苦果。生灭道谛,以戒定慧的修学方式来对治贪嗔痴,改变我们以前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是道法的善巧方便。生灭灭谛,以戒定慧修行的功力灭尽三界的因果有为法,出三界生死,回归到永恒的空性,永远不生烦恼。藏教生灭四谛告诉我们,三界之内众苦皆遍,没有快乐,只有通过修道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净土往生者在往生之前是修学生灭四谛的,到了极乐世界他的小乘种成熟之后,一定是依照生灭四谛而修,所修的道品就是藏教道品。 通教依无生四谛观修智慧,不必入于空性,再用理观的方式进一步了达四谛如幻。当体即是无生,即色即空,修体空观,不等烦恼灭尽方证无生,所以称为无生四谛。无生苦谛,了知一切苦皆是幻化之相,身心也是幻化之相,因缘所生法,本体即空,所以他的苦就没有逼迫之相,苦时不再被苦所逼,生死即涅槃。无生集谛,了悟一切迷惑所造之业都是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全体是空,空无和合,更无烦恼可染之心,烦恼即是菩提。无生道谛,所对治的惑业是幻化之相,能对治的道法也是空设,也是幻化之相,没有能所,道法也就空无所执,不再被道法所阻,道与烦恼也就成为不二之相。无生灭谛,苦谛与集谛都已经成为了虚空,空性之中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的性质就是涅槃,涅槃的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没有幻化的苦集二谛能够污染真性,灭谛中就无生相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如果在他往生之前修学的是通教无生四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的通教机熟,定依通教道品而修。 別教的无量四谛观。无生如幻的观修,也就是通教所修的四谛观,偏于顽空,未能空中出假,这个空没有起作用,所以他的智慧虽然很利但是不广,他的境界虽然很深但是不能普遍。菩萨在无生理观的基础上能够从空出假,进一步展开悲愿广大,知解无边无量四谛,以此适应无量众生的差别机缘。无量苦谛,观照十法界诸苦无量境况,菩萨能够谛观人的苦恼有无量无边,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的苦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苦谛有无量相。无量集谛,观照五住烦恼不同故,五住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菩萨谛观见惑就有十六知见,六十二见,一百八见,一一见中各具八十八使,这只是见惑,还有思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无边差别的烦恼,所以四弘誓愿里边有“烦恼无尽誓愿断”。菩萨要能够通达一切众生界的无量烦恼,方能转烦恼而为菩提,广度一切众生。无量道谛,要观照出世的无量法门,一佛出世的无量法门就有大小二乘偏圆权实,各有八万四千种之多,十方世界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来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一佛的法门就有恒河沙数,十方诸佛的法门就是无量无边了,所以四弘誓愿讲“法门无量誓愿学”。道也有无量相,菩萨能够了达无量道相,方能广施方便,普及一切。无量灭谛,观照涅槃指归的无量差别,烦恼无量,法门也无量,无量的法门灭尽无量的烦恼,所到达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所以灭也有无量相。往生西方的众生,若是往生之前行菩萨道的,往生之后別教机熟,一定是按照无量四谛来修,所修的道品就是別教道品。 菩萨所修的无量四谛虽然广大无边,但还是有差别相存在,没有达到究竟圆融。圆教的四谛是真如实相,是天然本具非造作而有的,所以叫无作四谛,为佛法最究竟圆满的体现。无作苦谛,看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这些苦境的存在都是我们真如本性所变现出来的,法尔如是,本然任运,一切苦相都不必舍弃,因为全体即真。无作集谛,谛观无明烦恼即是菩提,因为无明无性,即是法性,法性的当体即是一念清净心,此心即是菩提,所以不必离菩提而去修学菩提,无集可断。无作道谛,有些人执著于边见,有些人执著于邪见。边见就是要么执著于空,要么执著于有,邪见就是心外求法。不管是边见也好邪见也好,都是中道实相为真体,没有自性。无作灭谛,谛观生死是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下即空,即是寂灭性,一切众生即是涅槃相,因此离开生灭就没有涅槃可得,生死即是涅槃,离生死无灭可证。净土众生如果在往生之前,是修学无作四谛圆修圆证的,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他的圆教机熟一定是按照无作四谛而修。 【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 前面是从四教的角度来谈道品的,这里是从四土的角度来谈道品。四教当中,藏教属于小乘教,称为半字教,半就是偏,不圆满。大乘的通别圆就是满字教。西方净土是五清世界,没有五浊,所以不必用藏教的道品。一些小乘根机的人,在临终之前能够闻到信愿念佛法门,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往生在同居土,所以同居土有很微细的五浊。这些人以前是修学藏教的道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为了契机,让他欢喜,所以还是暂用藏教道品。 【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说之。】 通教是大乘的初门,就是别圆二教的初门。通教道品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共修的,所以通教道品当中不但说四谛法,也说十二因缘以及六度法门,在这里称为“三乘共禀”。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众生见思烦恼没有断,而通教道品以空为体,空能断除见思惑,所以在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众生,是以修通教无生道品为主。 【别道品名独菩萨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 別教道品不是声闻缘觉所修的,而是菩萨独修之法。从般若的角度来讲,声闻缘觉断除了见思烦恼,一切智现前,这是智慧的初门,称为共般若,因为菩萨也要先断见思,再断除尘沙。菩萨所断的尘沙惑是不共二乘的,尘沙惑断尽道种智就显现,道种智就是不共般若,是菩萨才有的。极乐世界同居土与方便土的众生多是修持別教的无量道品。 【圆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皆得闻也。】 圆教道品是无上的佛法,最高的佛法。圆教根性的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四土都可以闻到圆教道品,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相融相通。上面是讲的极乐世界的四土所闻的四种道品,在极乐世界的同居土能够闻到藏通别圆四种道品,在方便土但能闻到别圆道品,实报庄严土只能闻到圆教道品,常寂光净土唯是一心,无教不教。 【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 “如是”指弥陀经所提到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就是三十七道品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就是余下的四摄六度,包括十力无畏,无量法门。 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知道,修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具备四种条件:第一要有大智慧,第二要发菩提心,其后就是能够专一、精进地修持这样一个法门。现在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往往忽略一个条件,对菩提心的理解存在着误区,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有些人修学佛法不是为了求佛道求解脱道的,对于念佛求生西方的,他念佛不是为了求生西方。我们现在念佛也好,行四摄六度法也好,这些法修学下来一定要有一个方向的导归,就是在于你因地里面发的什么心,你要回向到哪里。像我们念佛,你是不是发愿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如果没有这种发愿,那你所修的这些法门当然就没有方向了,最后只能变成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是有为法。《金刚经》中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不是我们念佛所追求的,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些人他的发心带有小乘思想,修行忽略了度众生,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居士,他觉得寺庙里面人多是非多,不清净,所以不愿意到寺院里面来护持三宝,在家里面闭门念佛。但是他就不知道寺院里面就是成就你的助缘,这些僧人就是给你种福田的助缘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在家居士是以护持佛法、护持三宝为己任的。还有些人发心闭关念佛,当然这是好事情,要赞叹,但是闭关也需要有大福报的,没有大福报谁给你去送饭啊,没有大福报在关房里面也坐不住的。就像我们出家一样的,出家人要有大福报。所以刚刚发心过来的净人一定要能够吃苦,先培养福报,如果没有福报,就是帮你把头剃掉了,到时候还是要还俗的。出家之前一定要先苦,能够吃苦。我们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刚刚开始到寺院的时候都是在做苦力啊,做苦力就是在培养福报。我们对菩提心要有正确的理解,不但是要上求佛道而且要去下化众生,如果修学一切法门没有发菩提心,《华严经》讲到“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没有发菩提心修学的一切佛法都是魔业了。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讲,出来造庙、讲经说法,不为名不为利,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的行为,那菩萨修什么呢?就是修四摄六度,六度万行。下面我们来学习四摄六度。 四摄:一、布施摄。娑婆世界众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心重,喜欢贪小便宜,诸苦皆由贪欲起,苦恼也是由于贪心导致的。怎样去度化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呢,佛告诉我们要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行布施道,给这些众生结善缘,你能够给他恩惠,他觉得有利可图就会来听你的教诲。在布施法门中有三种布施:(1)财布施。财就是金钱跟财产,我们学佛的人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自己的金钱跟财产用到合适的地方去,做慈善利益众生,建寺造塔弘扬佛法。布施能够对治我们的悭贪心,大家要知道,金钱存在银行里面自己不用,它不一定是我们的钱,只有你用掉了用到合适的地方,它才是我们的钱。我们看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做企业做了一辈子,到最后都变成慈善家了,因为他有大智慧,他知道把这些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才能得到无量的利益。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家裸捐,陈光标裸捐,他留给下一辈的不是金钱,留的是道德。财布施又分两种,内财布施和外财布施。外财布施就是布施金钱,像发心到寺院里面来的这些义工,就属于内财布施。(2)法布施。法布施就是给众生讲佛法,使他能够明理,从以前错误的见解当中转变过来,让他能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法布施能够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啊,让众生成佛,这个功德非常之大。我们在单位里面,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别人,也属于世间的法布施。(3)无畏布施。给那些身心不安的人以善巧方便开示,让他能够远离恐怖,远离烦恼,就属于无畏布施。在这三种布施当中,法布施最为第一,给众生讲佛法,这个利益是最大的。我们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二、爱语摄。我们去度众生的时候,要以真诚的心态跟众生沟通,讲真实语,同时讲话要柔软,不要粗声粗气,一句好话到了你嘴巴里都变成坏话了。要用柔和语去跟众生沟通。三、利行摄。娑婆世界的众生贪心最大,把名利都看得很重,利超过名,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利益。佛菩萨为了度化这些众生,以身口意三业去利益一切众生,众生觉得有利可图就来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个叫利行摄。四、同事摄。顾名思义,就是跟众生做一样的事情,在做一样的事情当中来度化众生。众生喜欢跳舞,菩萨就陪他一起跳舞;众生喜欢喝酒,菩萨就和他一起喝酒,喝酒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来唤醒他,让他觉悟,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不如法。能够行持同事摄的不是一般的人,都是大菩萨。我们看济公活佛,他吃肉喝酒,这样的人都属于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我们一个业障凡夫,你也去行同事摄,跟着一起喝酒吃肉,那麻烦了,不是你度化他来成佛,而是他度化你去做魔了。所以同事摄不能随随便便去行持,一定要谨慎。 六度。度,梵语“波罗蜜”,中文译作“到彼岸”。彼岸就是解脱的彼岸,成佛的彼岸。此岸是烦恼的此岸。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的此岸到涅槃彼岸的方法。一、布施度悭贪。众生为什么会轮转?就是因为无明烦恼,而无明烦恼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其中贪最为厉害,居三毒之首。对治贪毒就是用布施法,贪烦恼断了就能出离三界,修学布施法门能够到达解脱的彼岸,所以叫布施波罗蜜。二、持戒度毁犯。释迦牟尼佛临涅槃之前,咐嘱阿难尊者及其他大弟子,我在世时,你们以我为师,我灭度后,你们要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戒法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戒法是三无漏学的基础,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保护戒法要如同保护我们的眼睛一般。众生由于贪嗔痴三毒,指引身口意三业造作种种的恶业,恶业形成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中轮转。要断除贪嗔痴,前面讲布施是从断贪惑下手,持戒是从保护身口意三业下手,身口意三业能够清净,时间久了,贪嗔痴三毒自然能够熄灭,这样就能出离三界,趋向解脱大道,所以称为持戒波罗蜜。三、忍辱度嗔恨。菩萨修忍辱行,能够度脱嗔恨之心。经中告诉我们“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心是无明业惑,嗔心一发可能就失去了理智,什么业都敢去造。佛又告诉我们“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心中只为图一时的报复,一时的怨恨,就不考虑一切而去伤害众生,把以前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功德全部断送掉了,叫火烧功德林。嗔恨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导致犯罪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危害性也是最大的。每个人的嗔恨心最容易爆发,嗔恨心是我们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一定要断除。前面讲到布施是对治贪心根本烦恼,能够依此修学到达涅槃的彼岸,忍辱对治的嗔也是根本烦恼,依此修学也能到达涅槃的彼岸。那如何修学忍辱法门,转变嗔恨的心态呢?有五种方法。(1)生忍。每当被辱的境界现前,观想对方是善知识,调整我们的心态,对方是示现给我看的,来教导我的。(2)力忍。当被辱的境界现前,用最大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为境界所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就用一句佛号来降伏住嗔恨心,这就是力忍。(3)缘忍。当被辱的境界现前,别人来骂我,我们要思考,这个人为什么不去骂别人,不骂张三不骂李四,为什么要来骂我呢?大概前世我也骂过他,所以这一辈子要受这个报应,要还债。做了这种观想之后就能够逆来顺受,不起嗔恨,心情舒畅。(4)观忍。当被辱的境界现前,别人来骂我,我们用一种因缘观,骂我的人他是因缘所生法,我自己也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空相,空对空,就没有嗔恨心能生起来了。(5)慈忍。当被别人辱骂的时候,我们不但不生嗔恨心,而且去怜悯他,他是由于自己的无明,犯嗔心来造口业,我们不但不怨恨他,而且等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去跟他讲道理,讲佛法,让他明白自己的这些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在《金刚经》中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他没有生起嗔恨心,因为佛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没有嗔恨心,而且发愿成佛之后第一个度化的就是歌利王,佛去度化的憍陈如就是歌利王。我们学佛就要向佛学习,学习他的忍辱,忍辱能够波罗蜜。四、精进,度懈怠。学佛的人就怕懈怠,懈怠是我们众生最大的毛病,佛门有这样一句话“初发心成佛有余”,我们刚刚发心学佛的时候非常精进,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但是时间长了这个心就发不起来了,开始懈怠了。所以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就是现在末法众生修行的写照。修学念佛法门要精进行持下去,精是专一,进是不退。我们执持名号不断,时间久了必然能够降伏烦恼,念佛成佛。俗话也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有信心,信愿具足,精进执持这句佛号,就一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品位不低。释迦牟尼佛因为在因地修行勇猛精进,所以他超过了弥勒佛先成佛。我们讲十六尊者的时候,讲到阿那律尊者喜欢睡觉,每次听经时他都要睡觉,佛后来呵斥他,说他是螺蛳蚌蛤类,他听了佛的呵斥后生大惭愧心,发心修行,七天七夜不睡觉,结果把眼睛搞坏掉了,佛又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他通过修学这个法门得到了眼根圆通三昧,看大千世界一切物犹如看手中庵摩罗果一样清楚,他在佛的众多弟子当中是天眼第一。所以精进心能够度脱懈怠堕落之险。精进法门通其他五度,修学布施要精进,才能度化悭贪心;持戒要精进,才能度毁犯心;忍辱要精进,才能度嗔恨心;禅定要精进,才能度化散乱心;般若要精进,才能度化愚痴心。在六度当中,哪一度不精进都不行。有些念佛人念佛很精进,但是嗔心很大,忍辱不精进,好不容易念佛积累一些功德,被他嗔心一发,火烧功德林。五、禅定度散乱。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的时候,讲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执著是烦恼,妄想是心地散乱。众生的心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散乱的,特别现在末法时期,哪有一个是定下心来,好好地去修学佛法了,心不定啊。对治心散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禅定,禅定翻译过来叫静虑,就是寂照的意思,禅定有世间禅定(就是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定和出世间上上禅定。我们现在修学的念佛法门,就是无上深妙禅。念佛如果能念到一心不乱,断除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断除见思尘沙开始破无明就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是无上深妙禅啊,这个禅定的功夫非常深啊。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魔王派魔女来诱惑他,派魔兵魔将来威胁他,但是释迦牟尼佛没有被诱惑跟威胁吓倒,就是因为他有甚深的禅定。佛法的修学次第就是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因定发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的佛性不能显现?就是妄想执著。对治妄想用禅定,对治执著用智慧,用这两大法宝就能去除妄想执著两大障碍,去除清净之后我们的自性佛性就能显现出来。所以禅定是对治散乱的最好方式,我们念佛人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吃饭睡觉都是阿弥陀,那你往生的时候也是阿弥陀,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自在往生。把我们的乱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面,心不散乱。六、般若度愚痴。众生轮回的根本就是无明,无明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为什么会有贪,有嗔呢?就是因为愚痴啊,对治愚痴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般若。“般若”是梵语,中文译作妙智慧,大智慧,但妙智慧大智慧无法完全代表般若的意思,所以尊重不翻。般若有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文字般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我们看的经书,这是文字般若,是一个工具。它是教我们转迷开悟,转凡成圣的说明书。我们按照这个说明书去做,看自己有什么地方跟文字般若不相应的,就加以改正,这就是修行,就是观照般若。最后我们的一切烦恼习气全部断尽,就到达实相般若了,实相般若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刚刚讲到禅定,禅定只能伏住我们的烦恼,要想让烦恼彻底断尽,就要用大智慧啊,所以般若法门能让我们到达涅槃的彼岸。在佛法的修学中,般若智慧很重要啊,《大智度论》有“智目行足。到清凉地。”我们通常把智慧比喻成眼睛,行持比喻成双足,若想到达一个目的地,但有脚走路是不行的,要有眼睛指引方向。所以藕益大师在《要解》中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念的佛变成人天福报。信愿就是智慧,是慧行,持名是行行。能否往生就是靠的大智慧,即信愿,所以智慧非常重要。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