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本源法师所有开示-> 本源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本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七 |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要解》。底下跟大家介绍的是来听这部《弥陀经》的大众,就是六成就当中的众成就。 【(丙)二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从这部经的听众所排列的顺序,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等觉菩萨位置的文殊菩萨、阿逸多菩萨(弥勒菩萨)怎么会排在声闻众的后面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声闻众显出家相,剔除须发,著染色衣,出家为僧。比丘在佛的七众弟子当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所以对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们要赞叹,是一切世间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并论的。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就是出家的沙门不需要向王侯将相去顶礼。但反过来,王侯将相要向出家人顶礼,什么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这个世俗的礼仪去压束。僧人应该接受世间人的顶礼供养,当然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现在末法时期,有一些迷惑颠倒不了解佛法的,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谄曲,低头哈腰,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们现在的居士也喜欢出家人来尊敬他、恭敬他,这都是违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宝。 第二、常随从故。这些千二百五十声闻众,他们长期跟随释迦佛后面。有这么多人跟在佛陀后面听法,让大众生起听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赖僧传故。佛在世的时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宝。佛自身是佛宝,讲的法是法宝,他示现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宝。佛灭度后,常住三宝就变成了佛像、经典、与出家僧人。如果没有出家僧人,那佛宝跟法宝只能变成工艺品,摆在家里面装饰,法宝就成为一门学问,没有人对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传承要靠僧宝,如果没有出家人的弘扬,佛法就没有办法延续下去了。现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团当中有点不如法的现象,会对僧团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时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对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违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诚恭敬。当然我们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出家人的职责是什么?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事情,利益众生是我们的事业。不要出家以后,剃了个光头,整天还妄想纷飞。光头俗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这个没意思了,出家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要出家?把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个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断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后还是心系世俗,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义了。有些人问我,如何能使道场兴旺?这个问题我也在反复地思维,我总结了一下,“四个持”通俗易懂:一诸佛菩萨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护持。在这四个持当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场,最重要。你把道场住持好了,佛菩萨会来加持你,党和政府会来支持你,居士也会来护持这个道场。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断了他就成佛了,弥勒菩萨是候补佛啊,“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为什么要站在声闻众(就是罗汉)的后面呢?我们再看大菩萨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萨一般都是示现在家相,我们看四大名山这四位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只有地藏王菩萨显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学识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觉得自己学佛很多年,会唱几个赞子,读诵了很多经,就瞧不起那些刚刚出家的沙弥、沙弥尼,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是不对的了。我们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时期的五种乱相在里面讲得非常清晰:末法时期,白衣诈言,我解大乘,当居上首,出家人无识了,当处下座,这就是末法的表现。所以我们哪怕肚子里面学的东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不常随故。这些等觉菩萨,有大慈悲心,不忍众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众生。他也有能力去度众生,因为已经是断无明烦恼的法身大士。所以为度生故,不能常随佛陀身边。 第三、表中道义故。菩萨有智慧,不住生死。因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这个世俗当中而不会被世俗所污染。菩萨也不住涅槃,因为有慈悲心。不忍众生受苦,所以要去度众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义。 天人列后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间相故。这些天人当中,虽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须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众生,福报、智慧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烦恼没有断的凡夫,虽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贵,但是还要六道轮回。所以排于最后。 第二、凡圣品杂故。这些天人当中,有凡夫,也有许多是大菩萨示现,品类繁多。比如前面讲的须达多长者、祇陀太子,这些都是大菩萨示现。如果没有大菩萨示现,须达多长者能把那么多黄金拿出来铺地吗。这个世界,我估计一般的人是舍不得啊。 第三、外护职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对像,但他们同时又是佛教的大护法,属于外护。我们比丘是内护,住持佛法。我们讲佛教的出家众与在家众,如鸟双翼,缺一不可。内护跟外护结合在一起,佛教才能兴旺发达。 【(丁)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过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出家众。我们赞叹出家的功德,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说简单地剃个头,穿件僧服,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层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觉得出家人无情无义,父母亲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尽孝道就去出家了,没有帮助家里传宗接后代。其实不然,出家是出小家为大家,把对父母亲的这种自私的爱,来对待一切众生。所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轮回当中,他宿世说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众生都视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当中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净土法门是横超三界,通途法门竖出三界。我们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这个家,就是要出六道轮回。第三、出烦恼之家。修学佛法就是要断烦恼。我们的佛性为什么不能彰显出来呢,就是因为有种种的烦恼。(1)见思烦恼——凡夫执著的错误见解、错误的思想,觉得世间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2)尘沙烦恼。(3)无明烦恼。我们要把这三种烦恼全部断尽。那我们修学通途法门首先要断见思惑,见惑断尽才能初入圣流;见思二惑全部断尽,就证得了罗汉果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对于现在的众生来讲,修一般的通途法门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修学信愿念佛法门,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多么殊胜啊。出家就要出烦恼之家,把这些烦恼全部断尽,就成佛了。这是出家的三种意思。 比丘,就是受过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众。比丘是梵语,多含不翻,具足三义: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资慧命。这个法什么地方给你?法师,师父。要乞法来资自己的法身慧命。我们比丘啊,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资本去度化众生。(2)下乞食以资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修头陀行。每天要出去托钵,乞食来维持这个色身,乞不到就要饿肚子。印度是以乞讨为荣,奉行苦行。佛教传入到中国,在中国的国情,认为乞讨是比较低下的。佛教为了要在中国传承下去,要契机啊,所以它借鉴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大众来供养三宝。所以我们现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们现在坐在这个道场里面,不要你去乞讨,但是还是不能安心修道。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好的条件,不用担心四事供养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修学呢?今生不了道,来世披毛戴角还啊。 第二、破恶。恶就是烦恼,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烦恼恶。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学,有学识,来破除一切恶知见。你自己都没有修行,没有学识,怎样去教化大众,怎样去分辨正邪呢?现在末法时期,种种的邪恶现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着佛教的旗号,做一些违背佛教教义的事情。有些出家人还去给人家算命看风水,去看看《佛遗教经》,“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这些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啊,佛在遗教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们到了现在这个时期,就是喜欢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学习。看到经典,看到祖师大德的讲解,“哎呀太深奥了”,什么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现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啊,都喜欢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有学识的比丘,不能自己无知,一盲引众盲啊。出家比丘真正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就不会堕入世间的情爱。 第三、怖魔。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为佛会度化众生,那他的魔子魔孙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诱惑释迦佛,派魔兵魔将来威吓释迦佛,但释迦佛不为所动,最后都将他们降伏住了。如果一个人发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时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会辗转相告,互相赞叹,传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会非常害怕,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但是如果我们受了这个戒,你不持戒,还是在搞六道轮回的事情,还是在搞贪嗔痴慢,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看不起那个,那个看不起这个,好了,你又变成魔子魔孙了,魔王又高兴了。这是比丘的三种意思。 那什么叫“大”比丘呢?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们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都是大菩萨示现来协助释迦牟尼佛一起度化众生的。所以称为大比丘,表赞叹。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称是僧伽,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众。所以我们讲“僧”不是指一个出家人,而是一个团队,四个人以上才可以称为僧团。僧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合,如果一个僧团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挤,互相诋毁,那就不叫僧团,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兴,僧要赞僧啊。不但僧团要和谐,我们这个世间,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世界,都要和谐。如果一个人他的器官不和谐,那身体就要出问题。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不和谐,哪里有幸福可言?一个单位勾心斗角不团结,那还有发展吗有前途吗?一个国家不和谐,那这个国家就要分裂了,不会繁荣昌盛。世界不和谐,那是战火连连,民不聊生啊。我们这个寺院是四众弟子道场,也要和谐,否则就不清净了,它就没有发挥它道场的真正意义,道场是修道的地方啊。那个旅游的地方叫什么?游乐场啊。所以来到寺院,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修道。你不和谐,那造业啦,造恶业。到了这样一个团体里面,是个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个人主义,那是决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与事和合。理和合,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成佛。我们到了这个道场来,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们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明白这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注重当下的这些小问题。别人来讲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是你往生的助缘。始终记着你的目标,就不会计较当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们目标是一致的,要证无上菩提,要证中道实相。事相上面,我们有六和,是我们四众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须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们住在一个道场,必须要保持身业清净,大家要统一行动,统一来听经,要随众。同时和睦相处,不能发生磨擦,甚至于打架这些行为决定不能有。 二、口和无诤:口业是最容易犯的了。我们人道的众生啊,有一个最大的劣根性,总是喜欢嘴巴去说别人,动不动就说别人。学了一点佛法,他把这个佛法当做指责别人的工具,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如法,什么地方违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佛法是学过来对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讲别人。守住口业,成佛一半。口业包括很多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一定要让自己的语业清净。还有讲话不要粗声粗气的,要柔和,要让别人听了舒服,“这个法师讲话挺好的,挺温和的。” 三、意和同悦:我们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诚心对待别人。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对待别人,那我们道场自然和谐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别人,讥讽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对了。 四、见和同解:这个知见啊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我执思想,都有我见。我们在一个道场,知见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还有很多的派系,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见太多,自己的成见太多。我们统统放下自己的成见,按照佛的圣言量,按照祖师大德的教诲,讲法就没有争议了。你乱讲,或违背圣言量去讲,那就麻烦了。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弥陀寺的依止,净土法门就按照五经一论,按照印光大师的思想去做。我相信这个是决定有保障的啊,不会走冤枉路,不会走错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众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们每个人都按照我们的戒律去做,那就没问题了,也就和谐了。我们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时还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规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这是考验我们的平等心,面对一切供养,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要有所改变。学习之后,真正地能够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这是介绍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随弟子的情况。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后,去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后来他觉得这样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个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门,就会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观察智观察到迦叶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门,这三兄弟是修学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气,其中大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还是频沙王的国师。佛陀就决定去度化三迦叶。他首先来到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木瓜林借宿。对优楼频螺迦叶来讲,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许他留宿。佛陀说天色已晚了,就指着门口的一个石窟,说我就住在这里。优楼频螺迦叶和佛陀讲到,石窟里面有一条毒龙不能住人,会被毒龙吃掉的。佛陀说不要紧,就住下了。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里,优楼频螺迦叶说他自己要住在里面,就让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龙真的出来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和弟子出来看看佛陀有没有被毒龙吃掉,看到毒龙被佛降伏在脚下都大惊失色。优楼频螺迦叶见状,担心弟子会跟佛陀走,忙说你们不要相信这种小沙门的雕虫小技,不足为奇。虽然他嘴上这么讲,心里面还是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来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来多次显神通最终把他度化了,优楼频螺迦叶就带领他的五百徒众跟佛出家修行。二迦叶伽耶迦叶,看到大哥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众二百五十人跟随佛陀出家,并把从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里。小迦叶那提迦叶有一次在河边修道,看到了哥哥抛弃的火器漂在河里,以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寻找,发现两位哥哥已经带领徒众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于是他也带着二百五十徒众出家。这样三迦叶的徒众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连,是目犍连。这俩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众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很庄严,很安详。他就问马胜比丘,你是跟谁在学法,学的什么法?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是跟在释迦佛后面学法,我学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一切法,它是随顺因缘而生,随顺因缘而灭。舍利弗听了这首偈子,当下就证果,随即率领徒众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长者子也率领五十同学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地方零头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众,是佛的常随弟子。以上就是众成就。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