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一--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宗性法师所有开示-> 宗性法师开示金刚经



 宗性法师:《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一


 下载DOC文档  



《金刚经》讲课记录·9月08日

宗性法师主讲

  小布丁 记录

  大家都知道,《金刚经》在佛教界非常地受欢迎。由于它文字的流畅,语言的朴实,大家很容易读,朗朗上口,并且它的义理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有指导意义,深受教内外信众的普遍欢迎。所以,在讲《金刚经》之前,我们要谈一谈这部经的重要性。

  从佛教史上,特别是从中国的禅宗史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禅宗从达摩祖师以来(当然,在达摩祖师来以前也有禅法的流传...)所传授的禅法与以前所传授的禅法相比在风格上、方法上发生了些变化。从达摩以后,一直传下来,到二祖慧可,到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到五祖弘忍,他们基本上都继承了达摩祖师传授禅法的风格。可是,到了六祖慧能的时候,禅宗的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形式上看,过去的禅宗(从达摩到弘忍)的印心采用《楞伽经》,可是从五祖弘忍传给六祖慧能的时候却采用了《金刚经》。我想呢,这个改变不是偶然的,因为佛法讲啊,凡事讲因缘。一切法的产生,世间法有世间法的因缘,佛法有佛法的因缘。从五祖弘忍到六祖,传法上,从《楞伽经》到《金刚经》也是有一定因缘的。从禅宗史上看,特别是从四祖道信有这个倾向。

  我们怎么知道的呢?在敦煌文献里面,有一个文献,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这是道信法师传授禅法的一个记载,是一个文本,后来叫做语录。这个里面谈到,道信法师曾经到湖北传法,在行脚途中,遇到一群盗人和城民闹矛盾象要农民起义,水也断了,粮也断了。城民的生活遇到困难大家都去请教道信法师问他怎么办。他告诉大家不要慌,大家都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传说啊,那个时候天空出现奇异的现象,所谓的护法,龙天,天神都来帮忙,盗贼吓跑了,城民得救了。这个记载与现在所谓的科学的考据觉得好象是个历史传说,好象不真实。可是,我觉得是个真实的记录。这说明,在四祖道信的时候,在传法上有所改变,有所转向,就是重视般若,重视智慧。弘忍大师在教导学徒的时候也采用《金刚经》的办法。

  我们知道,在六祖坛经里记载,六祖没有什么文化,但按现在的考证,六祖有文化,综合来看,六祖没有一点文化,是不现实的,还是有一定的文化的,只是不是太高。六祖在青年的时候靠打柴为生,有一天。遇到有个居士在诵金刚经,当诵到“应无所住而生起心”的时候,六祖听到觉得非常好,就去问他,“这是诵的什么经呢?”居士说:“是《金刚经》。”六祖:“经是哪里来呢?”居士:“是湖北有个弘忍法师,他教导我们诵《金刚经》的,所以我去请的。”六祖很诚恳,他说那我也要学。居士说,那你得到湖北找弘忍法师请教。从这里我们看到,五祖不仅仅是在教导六祖的时候用了《金刚经》,在平时接引弟子的时候,教导禅法的时候,都采用金刚经了。那么,五祖的这个传承从哪里来?没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那么,追溯起来,五祖的这个传承是从道信法师开始的。从道信法师开始已经重视般若。所以,不是突然的事。从六祖正式地把金刚经作为印心的经典,从此,中国的禅宗在传播禅法的形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前面五代传授的特点,他们居无定所,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没有固定的传法基地,这样,就没有强大的僧团,没有凝聚力,这样传法就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看到,从达摩祖师到五祖弘忍都是单传。到了五祖以下就有了变化,特别是六祖以后,一下子,传法从南方到北方,从北方到南方,开始遍地开花。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个人的行为变成了大众的行为,再说得明白一点,从过去的个人的修持到大众的修持的转变。这是划时代的。

  所以,六祖大师对整个传法的形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是形式上变化了,而非传播的思想内容?因为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禅宗,就说“禅宗是彻底中国化的佛教”。好象是中国的,已经彻底本土化民族化了,与印度佛教没有关系了,好象已与佛法割断了。后来我一直研究,得出一个个人的看法:对于中国化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完全正确。我们知道,中国禅宗有两大精髓:一是佛性思想:自己觉悟,自己修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不增不减的佛性,只是因为个人智慧的不够,让无明所遮,所以还是凡夫。所以禅宗里最重要的思想是:每个人都有佛性,有佛性的都可以成佛。所以,禅宗提倡:自觉、自度、自悟。这个是禅宗里最核心的思想理论。二是般若思想。   为什么这么讲呢?从菩提达摩开始就有这个倾向了。哪里可以表现呢?达摩祖师从广州登陆以后,达到南京,由于与梁武帝的对答不投机,就渡江到河南,由此有了慧可法师的断臂公案...二祖慧可说:弟子心不安,妄想多,请祖师给我安心。菩提达摩讲:“将心来吾于汝安。”慧可回答:“觅心了不可得。”菩提达摩讲:“吾为汝安心已。”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东西:第一、精神上讲,心不可得。第二、空性法上讲,缘起缘灭,无自性,空性。从道信,到弘忍,到慧能都体现这个思想,只是不太明显。后来表现最突出的是:呵斥骂祖。从空性上讲,一切都了不可得,这即般若思想。可是,我们不能这样做。因为你我都是凡夫啊,凡夫尚没有证得第一义,没有证得般若的思想,那么呵斥骂祖就是烦恼。所以本着性空的思想,禅宗的思想。

  整个禅宗贯穿这两大思想:佛性思想和般若思想。而这两个思想从哪里来呢?从佛法中来,从印度佛教来,所以,中国的禅宗在思想上与印度佛教没有变化。为什么这么讲?中国有佛性思想吗?中国有般若思想吗?没有。那么,为什么说禅宗又是中国化的佛教呢?恐怕这个话不太全面。因为,中国禅宗的理论体系:佛性思想和般若思想在整个大乘佛教里都是有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讲有一定道理。就是说,禅宗的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印度佛教的理论体系,但传播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从六祖那里,把传播的形式从个人到大众化。把僧人的修持转化为现实的生活化。六祖大师的改善从哪里来的?从《金刚经》里来的。所以,六祖才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个理论就是从《金刚经》里来的。所以说,六祖的传法在整个禅宗史上是个革命,是在传播形式上的革新。六祖以后,这个变化非常明显。禅堂,清规,印度有吗?没有。这些东西,只有中国才有。为什么?因为佛法的传播是契理契机的。禅法的传播也是要契理契机的。佛性思想,般若的思想,不抛弃,这是契理;而传播形式,根据时代,根据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的改变,是契机。这个局面的改变,就是大众化了,中国化了。

  这个思想的体现,《金刚经》里是一致的。比如《金刚经》里第一品的描述佛陀的,都是很生活的记载。可是,要知道就是在生活化里,你会体会到佛法的奥妙,你会领悟到佛法的精髓。所以,六祖在金刚经上得到这个好处,所以,把原来的个体转化成大众化。可以说,《金刚经》在禅宗史上的地位是整个中国禅宗奠基性的经典,非常之重要。后来很多禅宗祖师大德,都很重视金刚经。如果有兴趣,查一下语录,可以看到,很多都是提倡《金刚经》的。例如,唐代,有个姓周的人,一辈子读金刚经,作注解,非常得意。过去的注解很多,一打挑子,找人较量,结果,当时交通不发达,半路上歇脚,有个凉亭,遇上个老太太,想买点东西来吃。老太太问他,你挑的什么东西啊?这么辛苦啊?他说,我挑的《金刚经》和我对其的注解。老太太说:“那我考你一个问题,若答上来,免费吃,否则,拿钱也不给。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你现在吃点心,是哪一个心呢?”他答不上来,很气愤,就把《金刚经》烧了。后来,拜龙潭法师学佛,最后开悟了。我们得到的启发,光是用语言是不够的,《金刚经》是很接近生接近生活的,从这样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金刚经》在禅宗史上的位置很重要。所以,大家能够把《金刚经》吃透,能指导你的生活、行为、行动。那么,你的生活一定是智慧的生活,你的行为一定是智慧的行为,你的行动一定是智慧的行动。

  好了,我们在讲正文以前,强调一下《金刚经》的重要,可以说,如果你把金刚经的精神领会到家了,“成佛有余”。这里啊,自信很重要。看看六祖多有自信啊。五祖问他:“你干什么来的?”六祖回答:“成佛!”多大的自信心啊。这,是成佛的关键。


  一、序讲——讲课的原则和方法,
  1、对生活的感悟,大众化的语言。
  2、微言大义,个别所提。

  1、对生活的感悟,大众化的语言
  为什么要提这两句话?大家都知道,佛法,从佛陀创办佛教以来,两千五百年,传播的历程非常的艰辛。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面临很多的困难,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变,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对佛教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比如,现在我们学佛,听到很多:“师傅啊,学佛很不容易啊,文言文,我看不懂啊”。这是文字的障碍。对学佛的人带来很多的不方便。另外,世界一体化,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多元化的文化,文化是这样,宗教也是这样。宗教之间也是平等。宗教的传播面临很多的问题,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挑战。并且我们现在还有问题。比如,问,“听没有听经呢?”“听,可是听不懂。”这是语言的障碍。佛教,从汉代传到中国来以后,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一段,文化传统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的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乃至佛教的文化进来后,传统文化的根基没有发生变化。中华民族里有一个很特别的信仰习惯。“举头三尺有神明”啊,有时候人们不太相信,觉得可有可无,有时人们又觉得不信又不行。这就是我们说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教。”就这么个心态。虽然儒家里不太这么讲,孔子讲:不知生,焉知死?可见他们也注重生命永恒的问题。

  可是,到五四运动后,特别是解放后,整个文化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外面西方的文化都进来了。佛法的传播就发生了问题。以前,祖师大德,经典注释也好,全是按照传统文化的路线来做的。所以我们今天文化传统发生了变化,给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就带来了文字上,文化上和语言上的障碍。所以,大家产生”听不懂“的困惑。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师父啊,我听的时候欢喜,知道应该怎么做(应该发菩提心,应该去奉献,觉悟),在你讲的时候没有问题,可是,回到生活中的时候就不行了,还是有烦恼。”这个,就对讲法的人有一个要求:生活的体验,自己被感动了以后,才能感动别人。所以,我们提倡:“为了佛法,关照生活”。佛法就是关照生活的,让你生活得自在,安详,喜悦,快乐。

  所以,我们讲经有个原则,一方面要大众化,要克服语言和文字障碍。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活在不同的阶层,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语言。工人阶层的人有工人的语言,生活在乡村的人有乡村人的语言,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语言。所以,我们要把传统佛法的精神吃透,用大众化的语言,用不同阶层的语言来转述佛法,让不同阶层的人,分享到佛法的喜悦,佛陀的法喜。另一方面,我们要本着一个生活化的原则。要避免与实际生活脱节。这个“佛”啊,对不同的人,怎么讲呢?对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普通的老百姓,分别怎么讲?按我们传统的讲法,“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是觉悟的人,首先自己觉悟了,再帮助他人觉悟,最后圆满。我们长期学佛的人,懂。可是,对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怎么说呢?要这样去解释,要他懂的,恐怕非常地艰难。可是,我们学佛法的人,有责任有义务让其他的人懂得,所以,就要用大众化的语言用生活中的感悟。

  比如,普通乡下的老太太:“师父啊,我要皈依。”要皈依,总不可能什么都不讲吧。皈依什么呢?皈依佛,佛是什么?佛是天地下最善良最体贴的人,是天底下最懂得关怀人的人,是最懂得怎样帮助别人的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好人。这样啊,她就觉得很实在,不是飘渺虚无的。可是对知识分子这样讲,就太简单了。对知识分子讲:“佛是智慧圆满,人格圆满,修养圆满。”可是,这样对老太太讲她听不懂。所以啊,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转述。对知识分子讲:“佛是智慧圆满,人格圆满,修养圆满的。”圆满:我们用现在话的讲,就是保持你智慧和人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说,在没有成佛之前,都不圆满,这体现在不稳定,不连续。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时候,被现实生活所左右,智慧就没有连续性,稳定性,所以,你这个智慧没有连贯性。所以,佛的智慧是连续的,稳定的,这个就是圆满了。

  这个就要靠我们学习佛法的人把道理用现代的语言载体,现代文字的载体,现在模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让大家能够了解接受。所以,将来一定要本着这个原则。这次我们讲金刚经也是用这个原则。这个也是大家以后弘扬佛法的原则——用大众化的语言,用生活中的感悟。

  2、微言大义,个别所提。
  就是说,古代的文字啊,非常的冗长难懂,意义非常得多。并且这个语言呢,他主要传递一种信息。所以说,我们在对传统理解的时候,不是只是在字面上,文字上去理解,而是要透过这个语言文字载体去理解,透过这个要表达什么?

  我们语言,都是要向我们表达一个意思。例如“我已经吃过晚饭了。”他传递什么信息?这是告诉你我这个时候,肠胃的状态,心理的状态。所以一切语言文字,都是载体!都是工具!我们不是要在语言文字上去做文章,而是要透过这个语言文字的行间去了解佛要告诉我们什么。就是要“依义不依语”。我们要知道,这个语言文字与道的关系,语言文字,只是符号,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语言文字载体给我们传递信息,那么,佛经透过语言文字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呢?觉悟!三藏十二部,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觉悟,能够去烦恼,证菩提。所以,我们在讲《金刚经》的过程中也要本着这样的方法。比如,“如是我闻“如:如果,是:这样,我:阿难,闻:听到。更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个文字去理解里面的意思,佛法的文字与一般的文字不一样,它是透过这些文字向我们传播佛法的真理的。所以呢,我们的思想怎样去接近佛法的智慧海,去接近佛法的智慧根,然后去检验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内心的智慧根,唤起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觉悟。

  另外,《金刚经》里也有一些明相,比如,罗汉,比丘,须菩提,这些东西我们不做过多的阐释。所以,我们重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讲。所以,微言大义,依义不依语。

  我们讲金刚经就将本着这样两个原则。

  二、本经的宗旨——在奉献中忘我,在忘我中觉悟。

  我为什么做这样的概括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我慢,我执,非常的严重。这部《金刚经》就是要我们放下我慢,放下我执。怎么放下呢?“我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就是对众生而言,我们都有这个义务帮助他们觉悟;同时还有一句话,“而实无众生可灭度者”——什么意思?度一切众生,就是奉献,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乃至佛法上的,都是度众生的工具。“而无众生可灭度者”是讲:众生也是虚妄的,也是空的,我自己能度化的人也是虚幻的,也是空的。所以呢,我们说:在奉献中忘我,忘我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达到觉悟!这个精神非常重要!

  我们常说,生活中人们的我执非常重,非常计较,可是我们现在还发现,学佛的人啦,在奉献中,在度化众生中,也还是有“我”的,也还是有我执我慢的。比如,这个世间人,他帮助人的时候,都是有计较的,都是求回报的。我们常常听到有这样的抱怨:“这个人简直没良心啊,他困难的时候我帮助过他,我给他很多恩惠,很多好处,他现在恩将仇报啊。”你想想,这表现出来什么问题?图回报嘛。人家帮助了他,就一定要他人对我好。按佛法讲,这是没有道理的。佛法讲,帮助别人,是无条件的!这个就是在奉献中忘我。

  我们学佛的人都做到了嘛?包括我都在反思。为什么图回报,因为我执嘛,我们学佛的人,也有学佛人的“我执”,也带来很多烦恼。在寺庙里,我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我到这里来,我捐了功德钱,100块,50块,第二次来,没有看到我的名字,马上去找师傅:”我捐了钱,怎么没有我的名字刻上?“于是发一大堆牢骚,发一大堆脾气,最后气得不得了,这是花钱买烦恼啊。这个有什么问题?就是因为奉献中没有忘我,就是因为图回报嘛,就是因为有我执嘛。而《金刚经》告诉我们,无有众生可灭度者。如果一个人生活里,老是斤斤计较,怎么得自在,怎么得法喜,怎么有快乐?

  所以,我们把金刚经的精神概括成这么两句话,而金刚经实际上就是讲这么两句话——“在奉献中忘我,在忘我中觉悟。”你去帮助人,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的过程中自己非常之坦然,而不去计较对方会有什么回报。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佛法讲活在当下嘛,检查当下的一念心,就是看你的这一念心里,忘我没有?如果你能真正做到在当下一念能够忘我,你就得分自在,秒自在,分分秒秒都自在了。反过来,如果不排除我执的烦恼,那么你就分不自在,秒不自在,天天都不自在。那你这个学佛会有进步吗?很难的。“在奉献里忘我”,这是佛法里讲的福德,“在忘我中觉悟”这是佛法里讲的智慧。福德和智慧就在你的一念心里面。

  有人经常跟我讲:“师父啊,这个成佛不容易啊,难啊!”我问:“为什么?”,“因为要智慧圆满,福德圆满才能成佛啊。”我说,“非也”。禅宗的精神,是在一念之间啊。不是吗?如果你能在一念中达到“在奉献中忘我,在忘我中觉悟。”你能在一念当中积累智慧,积累福德,那你这一念就是佛啊。那为什么还是凡夫呢?因为你只是这一念做到,而非念念做到是佛。如果我们每个人能保持在每一念有奉献的心,有忘我的心,有觉悟的心,那么每一念就是佛。“一念觉悟一念佛,念念觉悟念念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念念都奉献,都忘我,都觉悟了,所以他才是彻底圆满的,具备功德妙用的。而我们自己呢?虽然我们自己在一念觉悟了,可是保持不了,下一念,你就不是了,就还是凡夫了,所以,禅宗里强调:念念觉悟。“念念当下,念念觉悟”。所以,《金刚经》非常重要,是成佛的宝典。

  我们现在在生活里很难办到,那怎么办呢?不等于很难办就不办了,不能因为艰难就不去做了。当然是艰难,否则都成佛而非凡夫了。因为我们凡夫,历劫以来,习气毛病非常的重,所以是,有个过程。学佛人的有个毛病,一学佛了,一天以后就问:“师父啊,我怎么还没有成就呢?”要知道从发心到成就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物理讲惯性,习惯势力,因为我们的习气毛病非常的严重,这个习惯力,这个惯性,老干扰我们发心,所以,我们还办不到。这里,我提倡大家经常“觉照”——从你的一念心去训练。学佛修行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你心的训练!把你原来那个习气毛病的心训练成一个觉照的心,觉悟的心。我们现在这一生,已活了几十岁,习气毛病已经不得了,所以,由于习气惯性的干扰,使我们的发心很薄弱,使得我们奉献的心,觉悟的心不容易生起来。怎么办?觉照!注意当下那念心,把自私的心改变成无私的心。我怎么要无私的奉献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要把众生当父母看待,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亲人的痛苦,我们怎么能不管呢?如果能这样训练的话,我想是容易办到的。

  所以,整个〈金刚经〉的宗旨就概括成这么两句话——“在奉献中忘我,在忘我中觉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宗性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宗性法师讲瑜伽师地论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