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上节--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文法师所有开示-> 界文法师开示金刚经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上节


 下载DOC文档  



第四次课(讲于2009年3月21日)

上节

    大家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此前的课讲了发心菩提和伏心菩提。发心菩提,是将自私自利的凡夫心转化为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发心之后,伏心菩提的阶段是漫长的。不是我们听了一次课,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就立即能够降伏烦恼。即使是证到初果的圣人,也还有贪嗔痴的烦恼。在这个阶段,要行菩萨行,不住相修布施。心量慢慢开阔,烦恼渐渐微薄,才终于可能达到明心菩提,也就是开始证入空性。

明心菩提
    我们来看,佛陀如何开示明心菩提。从“如理实见分”开始。
    佛陀是从三个方面开示的。
    第一,法身离相而见。这是证得空性的标志。
    第二,众生久行乃信。这是证得空性的前提条件。
    第三,贤圣无为同证。这是空性的果位——三乘圣者皆契入同一空性。
    ——由此可见,《金刚经》有着严密的脉络。

一、法身离相而见
    我们一起读诵“如理实见分”的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如来的身相也是妄相
    佛陀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我们知道,佛陀的身相明明白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坐在大众面前。而须菩提深解空性,他回答:“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如来的身相,不过也是假名如幻的妄相。若取著假相为佛,即不见如实空相,也就不能深见佛何以为佛了!
    有的同学可能感到奇怪:明明是一位三十二相的佛陀,为什么说他不是真正的佛陀?
    因为不能认为佛陀的色身就是如来的本质。佛陀的色身也会衰老,也会显现疾病,也会受伤,也会入灭。如果这个色身就是如来的本质,当佛陀入灭了,三宝岂非不存在了?那么,他就不能成为我们的皈依处。我们要见到的佛,是佛之所以成为佛,是佛的本质。
    佛为什么成佛?因为他见到了诸法实相,证到了空性。不是因为他的长相。

    (二)不要执著缘起的幻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进一步说,不仅如来的身相,乃至一切法的法相,也无不是缘起缘灭,虚妄不实。若能不执于妄相,即能由诸相非相的无相门,契入法性空寂,彻见如来的法身了。
    从缘起幻相看,生灭变化,千差万别;从本性空寂的如实相看,即是一味平等。不须于妄相之外另求法身,能见诸相非相,即直见如来!
    这一段,所讲的道理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世间缘起的幻相。
    不是离开这些缘起的现象之外,另找一个法身。生生灭灭的当下,就是空性的体现。缘起与性空,是一体的两面。因为缘起,所以知道它的本性是空的;因为本性是空的,所以能显现无量的缘起的幻相。
    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一花一木,一事一物,无非都在演说着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理。我们有没有从身边的一切,从待人处事之中体悟空性呢?有没有体悟一切法的平等性呢?
    作为佛弟子,我们学习了《金刚经》,要用这样的一种见地,来观察我们的生活,看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用缘起的观点,用无常的观点,用无我、无自性、空的观点。这样观察的时候,你会觉得心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你的内心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原来一切法本来如是!过去,我们苦苦地执著,苦苦牵扯,现在,都可以微笑着用恍然了知的态度去对待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在一切事物上,你都可以见到如来。
    佛陀是从我们最为执著的佛的色身来给我们开示,从佛的色身,他又善巧地引入一切法的法相,把众生引入无相解脱门。

    (三)如何看待禅修中的境界
    有人在打坐中见到了种种境界,因此感到害怕或者欢喜。对于这样的情况,一些禅宗的大德就会说,在禅修中,无论是看到佛还是看到妖魔鬼怪,都可以反复默念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告诉你,不需要执着外相。显现得很恐怖也好,显现得很漂亮也好,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我们心中的幻相而已,它没有本质。这样,你就不会误入歧途,不会在禅修的无量幻境中迷失本性。
    要知道,在禅修中见到的佛的样子,并不是佛的本质。有时,人们在禅修中看到的“佛”,也可能会说出一些贪嗔痴慢的法。
    有一个修行人,在禅修中经常能见到所修的本尊,“本尊”还告诉他很多事情,而且都应验了。一次,“本尊”又告诉他,某地有一位女子,去找到她并与她结婚,修行就会有很大提升。这个修行人不知是否应该听从,就去询问自己的上师。上师说,这是魔,不要理睬他。但是这个幻相很清楚,反复显现。修行人终于忍不住了,跑去看看是否真有这样的女子,发现确实有,而且地点、环境以及人的具体情况,与在禅修中所知道的完全符合。于是他以为,这是菩萨在指引我,就跟那个女子成亲了。可是,成亲之后,一切境界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禅修整个都退失了。
    所以,我们要透过外表看本质。

    (四)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凡夫著相,处处生起贪嗔痴慢的烦恼。我们总是执著于味道的好坏、颜色的美丑……这种对相的执著,就是无量烦恼的根源。
    我在研究所里讲课的时候,也经常跟同学们讲到这个方面。比如寺院斋堂的伙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咸的,有人喜欢吃米,有人喜欢吃面……看到馒头,有人很高兴,心想,“太好了,终于有面食上来了”;有人皱起眉头,“太难吃了,怎么又是馒头”。馒头到底好吃不好吃呢?其实它无所谓好吃不好吃。你著了这个相,就会给它安上“好吃”或“不好吃”。如果你有空性的观照,你就会知道,都是了不可得的。食物就是食物,它在我们嘴里引起的味道,刹那之间就消失了。味道的本质是什么,找不到。不要为这些幻相所迷惑。了解到本质,执著就可以放下了。
    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是我们对外境的执著!
    别人骂你一句“笨蛋”,你就生气了。他说你笨,你是真笨吗?如果你很聪明,他说你笨,并不会影响到你,不会把你变笨,你不需要生气。如果你真的有点笨,那么他说的是真话,你又何必生气?
    一个证到空性的人,应该离一切相。

二、众生久行乃信
    无相、空性的道理,怎样才能证得呢?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缘。佛陀告诉我们,有以下的条件:戒慧具足、久集善根、诸佛摄持、三相俱寂。
    大家一起读诵“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向佛陀提问说,甚深的空性,是那样难信难解,那么,众生听了佛陀的这番话,就能生起实信吗?
    实信,不是一般的信心。在声闻里,要证到初果,所谓“四不坏信”,才能真正生起。从大乘来说,是要到见道位的净心地。
    一般的信心,都是比量的——大家一听,“哎,这个道理讲得蛮好,确实是这样的。”但这还没有真正地见到空性。要见到空性,要通过禅修,借助很深的定力,亲自体验到空。那时候生起的信,是决定不疑的信。

    (一)戒慧具足
    戒慧具足,显示的是如何修行。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指的是什么时代呢?有的注解说,是指如来灭度五百年之后,那时大乘的教法,般若的法门开始流行。有的注解说,是指末法时代的第一个五百年。如果按后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个时间段上。
    但不管是什么时代,证得空性的条件是一样的。“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明显有两个条件,一是持戒,二是修福。

    1、持戒
    持戒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断除外染,易能摄心;第二,对治贪嗔,易能离相。
    想证得空性,首先要能把的心静下来。我们常常感觉到,内心非常混乱,像野马一样静不下来,不要说观察空性了,想把自己的念头观察清楚都不容易。而持戒能够断除外界对我们的干扰和沾染。少看电视,少去跳舞,少去欢宴聚会,不去色情场所,就比较容易得到清净的心态。
    心里有强烈的贪嗔,想要放下肯定非常困难。但心情平静的时候,我们就能看透很多东西,生起智慧。持戒,是帮助我们不住于相,随顺空性的助缘。

    2、修福
    修福,是深信因果,观缘起相,看到众生有需要,有痛苦,所以发心利益他们。这样,不取断灭,可以对治无见。而不著于相,可以对治有见。断除空有两边,契入缘起的中道。

    3、修行的窍诀
    在修行中,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这个过程中,心要静下来,烦恼不要太重。
    对世间法来说也是如此,当你生气的时候,和猛烈地贪婪的时候,不要做决定。因为这个时候的决定,都是在很深的执著的前提下做出的,很容易出问题。要平心静气,好好地想一想,才比较容易理性地处理事情。
    修行的窍诀也如是:当你情绪猛烈的时候,不要着急。你就看着这个情绪,去体验它。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位做母亲的,因为儿子出家了,她很生气,到寺院里来,非要把儿子抓回去。她的儿子是研究所的学生,客堂安排我去处理。
    这位母亲我知道,已经来过不止一次了。我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很冷静地来处理,但觉得自己心里有点东西,于是就做了几个深呼吸,仔细地观察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体验到,有一点愤怒,也有一点焦虑:“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执著呀,你的孩子已经很痛苦了!”我发现自己有个想要去呵责她的冲动。我静静地让这个情绪浮现出来,不去干扰它,不拒绝,不压抑,当然也不助长。观察了一阵,愤怒开始散开,我突然感受到了这位母亲那种很深的痛苦——养大的孩子离开了家庭,她接受不了。于是我就知道该怎么跟她交流了。
    我们谈得非常好。她觉得孩子太狠心,我则引导她看事实:孩子并非不爱你,他只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你非要把他拉进你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里,这是用你的执著把他赶走了。她也体悟到,确实如此。以我执为中心的爱,恰恰是一种伤害。这种爱,你抓得越紧,对方会逃得越开。当这个做母亲的,用开放、平等的眼光,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自然就回来了。后来母子二人谈了很长时间,话都说开了。
    是执著把我们和周围的一切隔开!当你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你会发现,你从来都没有失去过什么。
    《金刚经》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人生中,你会发现,以前想不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都是有因有缘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应该,不合理的。看到因缘,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心里就不会有什么疙瘩。

    4、真谛法师译本
    在真谛法师的《金刚经》译本里,把契入空性的条件分成三个部分。
    “复次,须菩提!于未来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有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修福及有智慧。”
    罗什的版本只讲了两个条件,持戒、修福,但其实是一样的,这样翻译并没有过失,因为整本《金刚经》就是在讲智慧。

    5、功德施菩萨的注解
    我们来看一下功德施菩萨做的相关注解。
    持戒:谓能善守六情根故。(持戒,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做起。)
    修福:种无贪等三善根故。质直柔和及智悲等。(修无贪无嗔无痴三种善根,令内心不谄曲,柔和,有智慧和慈悲。)
    修慧:了知生、法二俱空故。(了知我空和法空。)

    6、藕益大师的注解
    若无三种善根,虽在佛世,实信不生;若有三种善根,虽后后时,能生净信。(后后时,佛灭后的末法时代。)
    此三善根,前不兼后,后必助前。(持戒不能摄持修福,但修福必须持戒。修慧,也要以持戒修福为基础。)
    前二为助,后一为正。若无正信,则助善福微;若无助善,则正信不发。(持戒修福是助行,智慧是核心。如果没有空性的正信,一切善法的福报都是微薄的,甚至你的爱也会对人造成最深的伤害。没有持戒和修福,想契入空性也是空谈,修行要从实事做起,绕不过去的。)

    (二)久集善根
    佛陀继续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什么是善根呢?对佛的三种供养:给侍左右、严办所须、询承法要。
    这样,我们在诸佛面前才不会空过。否则,即使天天和佛在一起,也种不了善根,反而可能造业。

    (三)诸佛摄持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佛是大菩提的圆证者,菩萨能生一念净信,即与如来的大觉相契,能为诸佛所护持。
    与诸佛同一知见,善根福德肯定是无量无边的。

    (四)三相俱寂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1、破三种执著
    有的论典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证入三种空,破三种执著。
    外道执我相,以我空破之。
    内法凡夫和声闻,执法相,以法空破之。
    增上慢菩萨,执空相,以空空破之。

    2、诸法无相
    诸法本无相,比如这个桌子和这个纸杯,虽然似乎有相,但这个相当下就性空的,当下就是无常的。如果我们有执著,即有了能执的我与所执的诸法,就不能了解我与法都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的。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有人说,我不执著于自我,但是一切法的相都是实在的,干嘛要破除呢?这样执著于法的时候,有了能执所执,就还是落于我执了。
    因为众生有常执,有乐执,为了对治这些,世尊才对我们说法。但如果我们对这些法也产生了执著,那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律藏里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为比丘说不净观的修法,有的比丘观身不净之后,感到一切都那么肮脏丑恶,于是很痛苦,活不下去了。而佛教又不允许自杀。这时有个外道过来,这些比丘就请求他杀死自己。当时,为此杀了很多人。
    佛陀说不净观,是为了对治我们对容貌、身体产生的贪著,如果没有贪著,也就不必说不净了。净与不净,是二元对待的。对法界来说,无所谓净与不净。如果执著于不净,又成了烦恼。
    有的论典这样说空:比如,这个纸杯是空的,因为它由纸构成;纸也是空的,因为它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也是空的,因为它们由更小的微粒构成。这种方法叫做析法空。但是这样,最后会出现一个问题。最后有个最小的微粒,所谓极微,它不能再分了,那么极微岂不是有自性的了?极微若不是实有,一切法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而佛法般若的空性,是当体空,不是析法空。缘起的当下就是空的。如果另外树立一个极微来成立万法,那么极微就破不掉了。
    当代科学也已经证明,所谓极微是找不到的。试图寻找最小的微粒时,出现一个原理,叫“测不准原理”,微粒小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测它了。它在波动着,像一团能量,而不像物质了,没办法测它的大小和体积。
    物质,其实只是幻相。佛法里早都说得很清楚了。不可能有“基本粒子”之类的东西。
    心法,其实也是幻相。找不到一个基本的心所单元。
    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我,也不要执著于法。

    3、勿执非法
    同时,也不要执著于非法。
    藕益大师说:“凡夫不达戒之与福,当体即是无相,而欲别求无相戒福,不知一拨戒福法相,便堕非法相中。妄谓不著戒相,不知全堕破戒相中;妄谓不著福相,不知全堕众罪相中。即取非法,生执宛然。欲会二空,愈趋愈远。”这段话告诉我们,断灭空仍然是众生执著的表现。
    我们的执著非常狡猾。听了空性的道理,就容易执著于空。比如,看到别人持戒,以为别人太执著了,实际上这是著于破戒相了;觉得慈悲是空的,没必要执著于福相,其实这已经执著于罪相了。既然无我,看到众生有痛苦,当然应该去帮助他们,你不去帮助,还是因为觉得众生与我无干,还是我执的表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文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海涛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