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下节--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界文法师所有开示-> 界文法师开示金刚经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下节


 下载DOC文档  



下节

    4、寸丝不挂
    真正的般若,心是寸丝不挂的。只要有一点点执著,就还落在生死间。
    有这样一个公案。当初,雪窦山的祖师雪峰义存禅师,禅法很出名。有一位比丘尼,法名玄机,在大日山禅修。玄机去见雪峰,雪峰问她从哪里来。她说,我从大日山来,大日一出,冰雪融化。意思是说,在我的智慧面前,你这个“雪”抵挡不住,马上就化了。雪峰又问她的法名。她说叫玄机。雪峰一听,织布的“机”啊,就问她,那你一天能织多少布呢?玄机说:“寸丝不挂。”雪峰就很客气地接待她。她临走的时候,雪峰在后面喊:“法师,袈裟拖地了。”玄机回头一看,雪峰哈哈大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对空的领悟,在生活之中,不是在教理上知道一点就行了。当你的执著减轻的时候,你自己也会知道的——烦恼减轻,慈悲增加,更能理解和关怀别人。这是契入空性的征兆。如果你修空性,修得越来越僵硬,好像跟周围越来越格格不入,烦恼越来越重,那么,你一定是修错了。
    三相并寂,才是真正的空。这个空,不是跟有相待的,它是绝待的,是遍一切处的空。

    5、无为法空、涅槃空
    我们看看《大智度论》中的两段话。
    第一段,关于“无为法空”:
    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复次,有人闻有为法过罪,而著无为法,以著故生诸结使……以此结使故,能起不善业,不善业故,堕三恶道。是故言无为法空。
    有为法空,大家都能理解——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为什么说无为法也是空的呢?龙树菩萨说:“若除有为,无无为。”有为法的实相,就是无为。无为法,并不是离开我们生生灭灭的世间,另去找一个空,一个无。生生灭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当下就是无为法的体现,因为我们执著了,才成了有为法。就像我们之前举过的那个例子,波浪起起伏伏,让你拿一个波浪来给我,拿得到吗?它是一个假名。只是我们把起伏的现象说是波浪,并不是真有一个自性的东西是波浪。
    执著于无为法,也会起烦恼。比丘尼玄机觉得自己证到了空性,傲慢自大,这就是烦恼的表现。
    第二段《大智度论》中的话:
    爱等诸烦恼,假名为缚,若修道,解是缚得解脱,即名涅槃,更无有法名为涅槃。如人被械得脱而作戏论:是械是脚,何者是解脱?是人可怪,于脚外更求解脱。众生亦如是,离五众械,更求解脱法。
    因为有系缚,我们才会说有解脱。离开枷锁之外,并没有另外一个东西叫解脱,枷锁打开就是解脱。离开了五蕴烦恼,所谓的解脱还存在吗?开悟的当下就是涅槃,涅槃并不是另外得到一个东西。众生本来是佛,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学佛的过程,不是得到的过程,而是放下的过程。你放下得越多,就越接近真理,越接近你的本来面目。
    问曰:若云无为法空,与邪见何异?
    答曰:邪见人不信涅槃,然后生心言定无涅槃法。无为空者,破取涅槃相,是为异。复次若人舍有为著无,以著故,无为即成有为,以是故虽破无为而非邪见。
    邪见的人,不认为有涅槃。无为空,是指知道断除烦恼为涅槃,但不执著于涅槃。

    6、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陀很慈悲,他说法,是为了破我们的执著,但他怕我们听了法之后,又对佛法产生了执著。他告诉我们,法就像过河用的船,过河之后,不需要把船继续背在身上。
    连法都要舍掉,何况非法?
    非法,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著于空,二是著于罪业。其实两者也是一回事。
    我们要知道佛法的第一义。佛陀制戒,就是因为我们会犯戒。有人说,我要等到我不会犯戒的时候,才去受戒。如果你真的完全不会犯戒了,还有必要受戒吗?佛陀成佛之后,前12年都没有制戒,因为没有人犯戒。
    对法,不要觉得是系缚。每一种法,都帮助你对治烦恼,解脱罪业。当你的烦恼去除之后,法也可以放下了。
    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没有任何限制,但处处都不会破坏伦理规范。这个境界很高。

三、贤圣无为同证
    接下来,我们看“无得无说分”。佛陀举三乘圣者为我们见证,空性是解脱的根本。

    (一)举如来为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诸法实相
    佛陀的证觉,即是体悟了诸法的如实相,这如实相本来如是,并不因佛的证与不证而有差别。
    所谓的觉悟,并非是得到了什么,而恰恰是放下了些什么!放下了错误的执著和见解,诸法的本来面目就如实呈现了。故《心经》云:“无智亦无得。”
    有的外道认为,能量聚集得越多越好。其实那没有用处,能量聚集得再多,死时也都消散掉了,烦恼依然如故。智慧没有打开,永远解脱不了。修金丹、修幻化身……都是竹篮打水。
    吕洞宾修成长生法之后,经过黄龙山,见紫气弥漫,知道山上必有高人,上山见到了黄龙祖师。黄龙祖师问他如何得道,吕洞宾说囊中有不死之药。黄龙祖师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不过是个守尸鬼。——这样,等同于只是守着一具尸体,而且最终仍会消散。
    乃至到了非想非非想天,证得八万四千大劫的定力,还是会退失。内在烦恼的种子,还是会发芽。

    2、应病与药
    如来说法,也是对治众生的习气和执著,应病与药。若众生无病,佛即不须说法。故而无有定法可说。但无有定法可说,决非随便乱说,在缘起面来看,应病与药,又是丝毫不错乱。故云:非法、非非法。
    药没有好坏,关键看能不能对治病。人参与甘草,无所谓哪个更好,有的病吃甘草才能好,有的病吃人参才有效。虽然没有好坏,但用药是不能错乱的。乱吃药,会加重你的症状。虽然不能错乱,但你也不要执著它。
    很多人学佛,不对治自己的烦恼,却执著于戏论。论坛上,有些人经常吵架。是不是针对烦恼在谈问题呢?有时候越谈越远,烦恼更加炽盛。
    学佛,要把握住见地。学佛,是因为有烦恼,有执著。对治烦恼,才会有进步。佛法,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逃避社会、逃避责任、逃避人生的借口。如果那样,法也会变成毒。
    有些人学佛,没有用法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而用法看到别人的渺小,看一切人都是生死凡夫,罪业深重。——这是很危险的!

    3、圣贤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大圣佛陀、大乘菩萨、二乘圣者,或还在修证的进程中,或已达究竟极果,都因体悟无为法而成。
    无为,即离一切戏论而都无所取著的平等空性。
    空性虽无差别,但三乘圣者却因对空性体悟的深浅而体现出差别相。

    4、校量福德
    我们看“依法出生分”。这一段,主要是为我们做一个校量,赞叹。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一段,是佛陀怕我们有所执著而讲。没有如来可得,没有法可说,但不能落入空。因此,佛陀指出因果不空的道理,说明福德之多。
    把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宝装满,用来布施,所得福德当然很多。但是,这是缘起性空的福德,不是有自性的福德,对福德也不能执著。福德,只有善用的时候,才能体现。
    比说说,钱在不使用的时候,其实就是纸。但是世间的人往往执著于钱,存了多少钱在那里放着,一辈子都不敢用,这样,并没有真正拥有钱。那么,钱是不是福报呢?你要是用得好,它就是福报;你要是用得不好,它会惹来无尽的烦恼。
    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乃至为他人说,福德远远超过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
    受持和为他人说,实际上讲的是十法行。概括起来,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总共是十个方面: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讽诵与披读不同,讽诵是指不加思维地读诵。
    其中,受持即是自利,为他人说即是利他。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皆从般若成佛。诸佛所说的法,无非都是宣扬般若的甚深法义。当然,也不能对佛和法产生执著,要把这种执著割掉,“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十法行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前段时间有同修问,诵经的时候,到底是要理解它的意思,还是不用思考它的意思而一直读下去呢?两种都需要。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维法义,也可以心无杂念地诵下去。讽诵,是一种熏习的方法。如果有人看不懂经的意思,就可以先不用管它,就这样诵下去,诵久了,种子种在阿赖耶识里,慢慢地会发芽的。如果你慧力够强,就认真地把它理解下来。我们大家现在学《金刚经》,学一遍之后再读,感觉就会不一样了。讽诵与披读交替进行,效果最好。

    (二)举声闻为证
    我们来看“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在这里,佛陀举二乘的圣者为证。

    1、声闻四果简介
    一果——须陀洹:断除三结,身见、戒取、疑,不复见我,唯见正法。但犹有“余慢”未尽,虽因无我智力,不再起分别的我我所见,但无始以来习以成性的“内自恃我”还不能净尽,故还有有限的七番生死,令其彻底根绝。(就像大树的根已砍断,而枝叶未尽;又如镣铐已经解开,但因为铐得太久,需要活动活动,才能习惯。)
    二果——斯陀含:断除欲界九品修惑的前六品,贪嗔痴薄,还须一返生死。(见惑在证果的一刹那就断掉了,但修惑非常顽固,因此证二果之后,还要慢慢地把贪嗔痴慢打磨掉。)
    三果——阿那含:断尽欲界九品修惑,不再于欲界受生。
    四果——阿罗汉:断尽色、无色界一切见惑、修惑,永入涅槃,不再有生死流转。

    2、由斯陀含说到愤怒
    学佛的人生气,很正常,就连证果的圣者也还会生气。但是,生气之后怎么看待愤怒,就很重要了。没有学佛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就应该生气,并且因此开始攻击别人。学佛的人可能会压抑自己,不会攻击对方,但是会转而攻击自己,也很痛苦。
    我们应该了解愤怒也是空性的,看了知它是假的,内在有种子,外在有缘起,所以现起了愤怒相。不动,不加入,不随顺,只是看着它。不必责备自己不该生气,也不要再想对方的坏处。这样看一会儿,愤怒就自己消失了,让你再愤怒,你都愤怒不起来。有没有人能够一天到晚都愤怒?想继续愤怒,需要再用思维把情绪调动起来,如果不思维,愤怒是持续不了的,它会消失。
    愤怒消失之后,你就可以公平地看待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对方的痛苦,看到对方为什么会伤害你。你就会接纳——有因有缘,一切法就是这个样子。
    下一次,你可能还会愤怒。但是这样修行下去,愤怒会逐渐减弱。你就会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有同理心。

    3、无所得、无我
    须陀洹是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而成为须陀洹呢?不是的。恰恰是因为舍去了色声香味触法,无所入,他才入流了。佛法就是如此巧妙——当你放下的时候,你就得到了。你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无所得,智慧就开了。
    我们说斯陀含是一往来,是不是真有一个人在往来呢?要知道,斯陀含也是空性的显现,并不是有一个实有自性的众生在往来着。
    阿那含不再于欲界受生,会在不还天一直修行到契入涅槃。但是,当我们说他不来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人住在那里,不来了呢?也没有。因为本来无我。
    斯陀含的有来有回,和阿那含的不来不去,一个人是动相,一个是静相。佛法告诉我们,动相和静相都是落于两边的。佛法讲的“不来”,并非与“来”相对,而是超越“来”与“不来”的两边。本来就没有,何谈来与不来?
    如果还执著于我,认为有一个我往来一次或者不来,那还没有证到初果,更别说二果和三果了。
    同样地,说阿罗汉不再有生死轮转,也不是有那么一个众生不再有生死轮转。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这是须菩提以自己作为例子。他证得了无诤三昧,处处观察缘起,不因众生起烦恼,慈悲心超过一般的阿罗汉。但他没有这样一个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
    阿兰那行,就是无诤行。
    无诤三昧的慈悲,是没有执著的慈悲。由于众生有烦恼,慈悲才现起。如果一个人执著于慈悲,他就不是真正的无诤行的阿罗汉,而是增上慢的阿罗汉。
    在《清净道论》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德,修得很好,证到很多神通,觉得自己已经证得阿罗汉了。他教了很多徒弟,其中一个优秀的徒弟证得了阿罗汉果。后来这个徒弟观察师父,发现师父并没有证得阿罗汉,决定度化师父。徒弟问师父有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师父说已证到多年。徒弟请师父用神通变现一只白象出来,师父一刹那间就把白象变现出来了。徒弟又请师父把白象变现得发怒,师父即用神通使白象发怒。发怒的白象咆哮着朝师父猛冲过来,师父害怕了,不禁拔腿就跑。跑了几步,听到徒弟喊他,这时师父醒悟到:原来我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有恐惧,还有执著。于是师父顶礼他的弟子,请其开示。徒弟教师父修行的法门,师父很快证到了真正的阿罗汉果。
    阿罗汉没有凡夫的恐惧和欢喜,他的内心是寂静的。阿罗汉没有执著的慈悲,比凡夫的怜悯心不知要广大、深刻多少。

    (三)举菩萨为证
    我们来读诵“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过去生中,佛陀作为菩萨,在燃灯佛那里得到了授记。一个人要成佛,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发菩提心,是很久以前堕在地狱里的时候,他对地狱里的其他众生产生了悲悯,希望代其受苦,这一念慈悲心生起,他就从地狱里解脱出来了。得到最初的授记之后,又经过四个阿僧祇劫和十万大劫的修行,才证到佛果。
    这个公案,是佛陀成佛之后回家乡看父母的时候讲出来的。当时佛陀家乡的王公贵族很傲慢,觉得佛陀虽然证得佛果,也是他们的晚辈,拒绝向佛陀行礼。佛陀应舍利弗的祈请,讲出自己成佛的历程。佛陀说,成佛不是因为一生的修行,而是经过了无量劫的修行。他在讲这个历程时,第一个故事就是燃灯佛的故事。
    佛陀在过去生中,名叫须弥陀,生于一个高贵富有的家庭。父母去世后,他散尽家财供养众生,出家修行,追求解脱。他想,世间有染,就必然有净,有痛苦,就必然有痛苦的止息。他观察到世间的污染,相信一定有解脱之道。他来到山里修行,由于善根深厚,七天之内就证到了四禅八定和五种神通。
    那时,燃灯佛已经成佛。一个大城市里的人,要邀请燃灯佛来讲经说法,事先努力地洒扫、铺路,做各种准备。一天,须弥陀以神通在空中飞行时,看到这些人在忙碌,于是降落下来打听原因。得知燃灯佛要来,他立即生起了很大的信心,要帮助大家做准备工作。
    人们看他有神通,就分给他一段最难铺的道路。如果用神通,他一刹那就能把路铺好。但是,出于虔诚,他决定背土填路。没等把路完全填好,还有最后一个泥坑,燃灯佛已经带着弟子过来了。须弥陀看到燃灯佛远远走来,安详寂静,放出六种颜色的光芒,像晴空下的闪电一样璀璨,后面跟随着上万名阿罗汉弟子。须弥陀感到,对这样伟大的佛陀,用身体供养都不为过。
    须弥陀扑在泥坑上,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并且发下这样的大愿:
    此时此刻,以我的善根,当下就能证到阿罗汉,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要证到殊胜的佛果。今天,我用身体为燃灯佛搭桥,将来我要用生命搭成桥梁,接引无量的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所以,我必须成佛。以我的生命为誓言,我要成佛。
    燃灯佛走到须弥陀跟前,观察到了他内心的愿望,也观察到了他成佛的因缘。燃灯佛微笑着说,四个阿僧祇劫和十万大劫之后,须弥陀会成佛,称号为释迦牟尼,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父母叫什么,上首两个弟子是迦叶和舍利弗,上首两个女弟子叫什么,上首两个在家信徒叫什么……就这样一一授记。此时诸天震动,用鲜花撒在须弥陀身上。燃灯佛也没有踏在须弥陀身上行走,而是带着弟子们从旁边过去了。
    经典里认为,得到授记有八个条件。第一要是个人;第二要是个男子;第三要相信业果,修习佛法;第四,要遇到一位在世的佛;第五,以现生的能力至少能证到阿罗汉;第六,具足四禅八定和五种神通;第七,愿意为佛陀奉献生命;第八,有极强的要成佛的善法欲。
    须弥陀观察到了空性,得到了无生法忍。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法忍。也就是说,他成为了不退转的菩萨。燃灯佛给他授记的时候,须弥陀的菩萨位次在第七地。如果他证阿罗汉果,那一世就会入灭,不会再轮回。但是因为他发了菩提心,证到的是七地菩萨。
    这次课没能把明心菩提的内容讲完,下次再接着讲吧。

    思考题:
    1、般若经的佛陀观
    2、如何修习才能契入般若智慧?
    3、认识众生常犯的三种著相
    4、预习:如何信解受持《金刚经》(预习到“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界文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