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达观法师所有开示-> 达观法师开示普门品 |
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1 观音殊胜 |
|
普门品讲记(1)-观音殊胜 目次 壹、前言 诸位善知识: 悟后起修 所谓『悟道』,即是明白大道。不悟,怎么修行?古德言:「悟后起修」。悟前是盲修,悟后才是实修。若不能契入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也修不来,再怎么修都是门外汉,根本进不了门。所以,俗语说:「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那什么是大道?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领悟一切万有皆因缘和合而成,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此法则谓之『缘起法』。此法则不是诸佛所发明的,而是佛陀所发现的,只是我们都未察觉,所以执迷不悟。 真理本来就存在,为何我们没有去领悟?观察自然界的法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奇怪,我们从早到晚,活在大自然中,怎么没悟道。有人一辈子都住在山上,有人在林务局上班,有人在国家公园工作,有人在教自然科学,有人长年在大海生活,有人务农,有人靠海,虽然他们很接近大自然,但是又有多少人悟道?只要是人,有离开大自然吗?为什么『道』在眼前,我们悟不了呢? 六祖说:「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因此,学佛要藉由善知识来开导;若无因缘遇见,当以佛所说的法为师,这些法义都记录在经典里。所以应以“经典为师”,只要经典所在之处,便是佛所在之处,应恭敬学习。 何谓『修道』?即是顺应大道,依教奉行,了知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之法,毕竟空寂,就应该去除贪爱、执著,时时与『三法印』或『一实相印』相应,直到究竟圆满,根本无明除尽,即能『证道』,见到本来面目。证悟之人,才能彻底为人解说大道,不致於有所偏差,这便是『传道』。因此,『悟道』是修行人最重要的关键!若是悟入,自然会水到渠成,功不唐捐。 根机不同 自古以来有二本大经,一本是《华严经》,一本是《法华经》。《华严经》是为菩萨说,直示一佛乘的境界;《法华经》是为三乘人说,同归一佛乘的实相。由於是大部经,故古大德常单独拿出一品来流通,像《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法华经》的〈普门品〉。 为何要如此?因为眾生的根器不同、因缘也不一样。我们能够把整本经听圆满,然后信解受持,那是最好、最殊胜;若是因缘不足或是时间上没有办法配合,那就好好聆听此品,持诵〈普门品〉,就无比殊胜了。 不可思议 依据《高僧传》记载,惠恭法师卅年唯诵〈普门品〉的事蹟: 惠恭法师,南北朝时期,益州成都人。惠恭与同寺僧人惠远最为亲近,二人常在一起修行。后来师兄弟,各自参学去。惠远至京师,听闻学习许多大乘经典;惠恭则至江左,隨缘云游。 〈普门品〉虽从《法华经》二十八品中,所节录出来的一品,作为单行本来流通,然其不可思议处,是凡夫所不能知道的,故世人尊称该品为《观音经》。 甚深因缘 尤其是观世音菩萨,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相当深厚的因缘。不论有没有学佛,任何人只要遇到灾难、苦厄,都会称名观音圣號。我记得以前上班时,我们有个主管,她每次有心事的时候,都会跪在其供奉的观世音菩萨面前,向菩萨诉说心事。讲完了之后,就感觉较轻鬆,心也安定下来了。十几年来她从来不间断,虽没有学佛,只是纯粹的信仰,但是我们不要小看这件事。 我听她这样讲,觉得很不错,以后我也鼓励很多人说:「当你们遇到困扰,求助无门时,不妨诚心跟观世音菩萨倾诉;讲完之后,让心静下来,一心称名南无观世音菩萨,定会有意想不到效果。」你们或许会说:「家里没有供奉观世音菩萨。」假设想要好好的恭敬、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不见得要有一尊菩萨像,只要一张画像也可以。假设连佛像、画像都不方便,那你们就恭敬礼拜《法华经》,或是〈普门品〉也可以,都没有也不要紧,只要至心称名即可。 若能信解受持〈普门品〉,以后要劝人家念佛学佛,乃至度化眾生亦比较容易。因为大部分的人平常不念佛,遇到危急时,才会临时抱佛脚,祈求观世音菩萨救度,很少有人会念其他圣號,要往生时才会想念阿弥陀佛,求佛接引西方,因此在我们潜意识里面深植观世音菩萨的名號。 不只於中国如此,日本、韩国或是西藏,到处都有观世音菩萨的信仰者,从古至今流传无数的灵感事蹟。举《法华传记》其中一例:河西人王,沮渠蒙逊,皈依三宝,久病不癒。於梦中见一菩萨向他说:「观世音菩萨与此世界有深厚的因缘,你应至心读诵《普门品》。」河西王听信菩萨的劝告,每日虔诚读诵,不久病就痊癒。由此可知,娑婆世界的眾生与观音菩萨有甚深的因缘。 古佛再来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因悲悯眾生,而示现菩萨,如同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在《法华经》第十六〈如来寿量品〉中,佛亲自告诉诸菩萨云:「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大家常诵的〈大悲咒〉,是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於此经中佛言:「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於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眾生故现作菩萨。」清楚记载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其號-正法明如来,他成佛却不享福,而遍游十方法界,只要眾生有难,称念其名號,菩萨必然闻声救苦,故號-观世音。 从理上来谈,何处不是观音道场,只要有苦难眾生的地方,就有观世音菩萨的救度,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普门示现。释迦牟尼佛亦是如此,虽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於常游於他方世界教化大眾,佛於《法华经》中说:「我成佛已来,復过於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於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眾生。」可谓是佛佛道同。 发愿修行 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其之前还是跟我们一样,佛还是从凡夫修成的。我们还没成佛,所以现在叫学佛。而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佛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一切眾生也成佛,离开这个概念,你学佛就偏差了。所以我们回向偈才说:「我等与眾生,皆共成佛道。」这个概念大家要清楚。 有愿才有行,无愿行不了。凡是要修行必然先发愿,观世音菩萨也是发愿、修行,最后成就。若不发愿,根本修不了行,你们要发愿啊!不论发什么愿,其重点离不开『度尽一切眾生』。理上只有一个愿,事相上却有无尽。譬如,观世音菩萨,发闻声救苦之愿;地藏王菩萨,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愿;或是我们常发的四弘誓愿,归纳起来就是要『度尽一切眾生』。不论个人的愿力如何,若没有符合这个条件,就没有正知正见,所以经上常说,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佛弟子们,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己要成佛,才能度眾生。就像国家的根本宪法一样,其他细则条款由此衍生制订。度一切眾生就是根本愿,所有的诸佛菩萨一定没有离开这个愿。 二乘人是以『出离心』为要,菩萨是以『大悲心』为首。愿力是建立在慈悲心上,若无悲心,又如何发愿。我们举《华严经》里的善財童子,他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一位是观世音菩萨。他问菩萨:「大士!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请教我如何修行?」观世音菩萨就跟善財说:「菩萨要学的法门很多,菩萨应学无量的法门,我本身专门修“大悲行解脱法门”。」由此可知,愿力必与悲心相应的。 耳根圆通 有慈、悲、喜、捨四无量心,心地必然柔顺,要修行才不会有障碍,根据《楞严经》观世音菩萨是由耳根圆通而证道的。经中有二十五圆通,是由二十五位证道的人向世尊报告,他们是因修什么法门而证悟的。 观世音菩萨就跟佛稟告:「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於时有佛出现於世名-观世音。我於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与诸眾生同一悲仰。」经文所敘述即是观世音菩萨所修的耳根圆通法门,简称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该佛教他以耳根入三摩地,也就是从耳根下手。 我们一般凡夫是听外面的声音,观世音菩萨是返闻闻自性;他察觉到耳根的根性在闻,而非耳朵在听。耳根的根性即是闻性,这个闻性不论是有声无声、大声小声、笑声哭声、讚声毁声、远声近声,不论是任何声,那个能闻之性,都从来没有消失过,所以他一直观照到「能闻所闻,能现所现,能觉所觉」都亡而证悟的。 一心称名 然本品的重点不是要讲耳根法门,你们若是不能理解,不用紧张。若要按照这一段经文来修,大部分的人都会有挫折感,因为根机不够,我们只要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来修即可。佛於〈普门品〉中向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摩訶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一心称念名號,即可断贪瞋痴,若无三毒,心地必大开智慧,明心见性。且念佛的方法是三根普被,任何人皆会,端看自己是否老实称念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达观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
其它法师讲《普门品》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