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第一天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9号,星期一,农历是十月二十三日,是打佛七的第一天。第一天有点难度,大家各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反应还比较大。总的来说,大家能够发精进勇猛心,克服了困难,第一天还是比较圆满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掉举和昏沉,有些人是掉举,坐立不安,坐不住。掉举是第一天必然要出现的,因为我们刚从社会上来,在社会上要做工作、做家事,第一天“啪”跑到这里来坐十二个小时,要马上心息下来是不容易,而昏沉是不应该的,有人甚至打起了呼噜,有些人昏沉的原因主要是坐姿不对,后背还靠着墙,这样就容易昏沉,这个如果不注意,甚至还会吐血、会胸闷。还有一个原因是头往下低,胸部也压着,这样胸容易闷,头一往下低就昏沉,呼噜呼噜睡去,尤其是老修行。禅堂那些禅和子,每年都打禅七,一上座就是昏沉,那什么时候能开悟?今天昏沉的几个人也是老修行了,打七也非第一次,你怎么还昏沉呢?不把自己提起来,那你怎么能够看着自己的心,怎么能够持咒念佛、心念耳闻,怎么能够打开本来?掉举与昏沉一定要克服,怎么克服,就是一心一意地念咒、听咒,心念耳闻、不睬杂念,坐姿要正,头不要低下去。
今天师父在禅堂与大家坐了一天,发现存在问题不少:昏沉者,有人头低了下去,有人后背靠着,有人两种情况皆有;伸脚者,在此打七按要求已坐满三百座了,怎么还会把脚伸出来,在禅堂打坐脚伸出来,香板伺候;年长居士,有几位老菩萨信心很大,请他不要参加,他一定要参加禅七,按元音老人所讲,“年龄大者,年轻时少有打坐者,念佛也很好。”,年龄大参加打七问题很多,对周围大众影响很大。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改不了,希望大家扬长避短,奋发图强,努力用功!
下面这个问题请大家务必注意,这几天天气变化很大,时冷时热,今天上午就很热,在禅堂打坐,有人感觉很热,外衣脱掉了,只穿背心,这是不允许的,一、禅堂是大众共修场所,二、容易着凉感冒。07年灵岩寺打七期间,室内有取暖设备,室外很冷,在室内打坐很热,跑到室外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到了第三、四天陆续有人感冒。鉴于这两天温差变化较大,请大家要高度重视此问题,严防感冒,若是得了感冒,那就更辛苦了,恐怕你自身很难再坚持打坐,何况还会传染给其他人。
这次打七开示内容,师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讲,打七的由来;第二讲,戒为无上菩提本,以戒为师;第三讲,证体与启用,如何证体、怎样启用;第四讲,禅宗公案。考虑到参加此次打七的人根基不同,受教育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也是老中青不同,如何开示,尽可能考虑到每个人的接受程度,能让大家各有较大的收获,此问题连日来萦绕在我脑海里。师父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再考虑怎么讲,怎样调整。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打七?
答曰:打七是克期取证。有人已经回答出了。
第二个问题,打七是打什么?
答曰:七就是第七识,打掉妄念,证见本性。
其实“打七”这个词也不是很正确,这个“第七识”本来是没法打,第七识怎么打?是吧,每个人的第七识都存在,你要把它打倒,打不倒。讲到第七识,师父简单讲一讲唯识。说到唯识你们要全神贯注地听,否则听不明白。一共是八个识,我们是讲九个识,第九识、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一般只讲八个识,每个识里面都有四个成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第八识里面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第七识里面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第六识里面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识里面也都有见分、相分、证自证分、自证分。
下面讲一下怎么会发生这四个成分,不然的话,你打七打哪儿,就很难明白。
第九识又叫白净识,只有自证分和证自证分,没有见分和相分。从唯识上讲,就是互为体用,互为体、互为用,证自证分是体的话,那么自证分就是用;自证分是体的话,证自证分是用。
先分析证自证分和自证分是怎么产生的,再分析见分和相分怎么产生的。假设自证分就是自体分,把它名词改一下,自证分作为自体分来理解,证自证分作为证自体分来理解。
自体分是什么?自体分其实就是我们的佛性本体,叫自体。如果没有证自体分,那个自体分就不需立名存在。因为有证自体分之故,所以设立了一个自体分。也就是说有证自证分故,所以设立另外一个名词叫自证分。自证分也就是自体分,证自证分也就是证自体分。如果把这个名词这样一换,那么听起来就很清楚了。
第九识为什么叫白净识?因为它什么东西都没有,里面是空净的,所以叫白净识。第九识它也有能所,但是它是空净的,怎么个能所法呢?就是说这个自体分,就是自性。那么这个证自体分是什么呢?证自体分就是一念无明,也叫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头上按头无明本嘛!
第九识有这两个成分,一个是自体分,一个是证自体分。这个自体分就相当于自体佛性,自体佛性是无量劫以来无始无终存在,每个人都如此。你如果是见性的人,那么你就知道。它没有时间、空间,无量劫以来都存在。没有时间,故名无量寿;没有空间,是名无量光。那么怎么又产生一个证自体分呢?这个证自体分叫做无始无明,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就有,而证自体分是可以消除掉的,当你开悟了之后,这个证自体分就没了,那就是自体佛性完全显现,就叫法界体性智了。
在我们没有开悟,没有证见本性,没有明白心地之前,这个第九识叫白净识。在《首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佛性清静本然,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云何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呢?释迦牟尼佛就反问富楼那说,“你认为是觉明还是明觉呢?”,富楼那说,“那当然是本觉不明,需要明它才能觉了。”,这个思想就是一念无明。也就是说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切众生都认为,本性是需要去观照,需要去觉它,才能够明了的,而不知道自性本来就是妙明明妙的,就是本觉明妙、性觉妙明。
众生不知道,认为佛性本体需要观照它,需要去证见它,本觉才能明了。这就是头上按头无明本,起明觉的这一念,叫做一念无明,也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也就是证自体分。本体是本觉妙明,本来不须加明觉的。众生认为本觉不明而要明觉,是故觉明变为空昧,空昧就产生了虚空相。
就是以证自体分为能,以佛性自体分为所,起一念去观照这个佛性。也就是说证自体分为能,去缘自体分,中间产生这个相分,这个相分就是虚空相。所以白净识就是空空荡荡的,空明的。因为空相之故,所以就没有设立它是相分,其实这个白净识是三个成分,即自体分、证自体分、空相分。一般只讲自体分和证自体分,或者说佛性和无始无明。众生一旦破除无始无明证见佛性,白净识就转为法界体性智了。
第八识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相分,自体分和证自体分同白净识一样。那么,第八识的相分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空有”是相对“存在的”,是故有第九识的虚空相,就有第八识的色相产生。第八识的相分就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这一切的色相,也包括虚空相。空相和有相是第八识的相分。
要注意听啊,一定要听清楚。因为唯识这个名词又重复又繁琐,你听不清楚就象听天书一样,你如果听清楚了就很有味道,听懂唯识而悟入明心见性。
第八识的见分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见分就是动了第二念,动第二念的见分缘证自体分而产生相分。我们的这颗识心就象莲花一样,以唯识的理念将识心一层一层剥开来,让你不得不相信有佛性。你不明唯识就不易明心,见性了也不易彻底明心。如果明白唯识的话,你就能很清澈地明心见性。
第八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证自体分,然后产生相分,这个相分就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这一切色相和空相就此产生。这个相分怎么会产生的,因为有能所妄动之故。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因为里面储藏着很多东西,也叫如来藏。如果开悟了之后,你能转过来,第八识就是大圆镜智啦。大圆镜智就有现量能所,如镜照物。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妄动的一念无明,也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产生了世界相、众生相、业果相。《首楞严经》上讲的三种相续相: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都是因为一切众生一念妄动,性觉加明,头上按头无明本。性觉加明,真空便暗,明暗相待,互相倾夺,因成摇动而生风轮,故空轮之上,而有风轮执持世界。因心动而空昧,由妄明坚执而妄成地大坚硬有碍的境相。世间最坚硬的金刚,是由妄觉坚固所感而成,故风轮之上,又有金轮保持国土。因妄明妄动而风生,风与金互相磨擦而生火,故有火光照明世界。火性有变化生热的功能,火光上蒸化气生润而成水大,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性上蒸,水性下降,水火相济交发而成物质世界。第八识的相分就产生了。由于众生妄心与妄境交互为用,辗转相生,互相为种,以是因缘,依报世界,自报身心,轮回相续不绝。
第七识也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我们打七是要把第七识的哪个东西打掉?也就是要给它转化掉。这个“打”字其实是“转”的意思,打是没法打的,打是一种方便说。第七识的四个成分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清楚了,你才知道打七打什么。第七识的见分直接缘第八识的见分。也就是第七识的见分起念认为第八识能主宰的那个见分就是我。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它是以第七识的见分为能,第八识的见分为所,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这个相分叫我相。
现在归纳一下。第九识的相分是空相;第八识的相分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所组成;第七识的相分也是由心识所显现。这几个相分是怎么形成呢?唯识上有一句话叫作“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两头都是心产生中间的相分。第九识以一念无明的心缘自体真性,以一念无明这个心为能,以这个本性为所,中间产生空相,这是第九识相分。第八识也是一样,第八识的见分心缘第八识的证自体分无明心,然后产生第八识的相分。也是“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第七识也是这样,第七识的见分起念的这个心缘第八识见分那个心,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其实就是我相。因为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认为第八识的见分就是自己,这种牢固不破的理念产生的一个相,这个相就叫我相。这都是活里活泼的起心动念的心哦。这是第九识、第八识和第七识各自相分的产生,也就是说它们各自的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相分是怎么产生的。
接下来讲第六识,第六识的相分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它是缘那个相分了。以第六识的见分为能,这个心起心动念为能,缘第九识的那个相分(空相)、第八识的那个相分(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一切地水火风空根识所组成的这些相)、第七识的相分(我相),然后产生了第六识的相分。这个第六识的见分就是分别,分别空的、有的,我的、你的,在这里分别。从唯识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中间产生第六识的相分,是第六识的见分所生出来的,它不是第九识的空相、第八识的人相和第七识的我相所生,那个相分没办法生。
相不会生相,只有心会生相。万法唯心所生,相不能生相的,只有心能生相。第六识的相分是依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然后产生第六识的相分。所以,第六识的相分就很复杂了,这个分别执着就很复杂了。
前五识的相分,就是眼识,有四个成分;耳识,有四个成分;鼻识,有四个成分;舌识,有四个成分;身识,也有四个成分。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前五识的相分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看外面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前五识的见分缘所有的相分,但是它以缘第六识的相分为主,以第六识的分别执着为主。因为第六识直接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前五识,它就缘第六识的相分为主,同时也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这样就产生了前五识的相分。所以,前面的八个识里面都有四个成分,它就是这么产生的。
有个学生发短信问,“师父,什么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此问题,谁来作答?
学生甲答:人相就是众生相,寿者相就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我相就是去掉执着与习性。
学生乙答:我相就是第七识的那个我执,一般就是指我们自己的色身;人相就是分别我了以后,就有你、有他,这就是人相;众生相就是一切山河大地吧,就是第八识里那个相;寿者相就是时间相。
下面我给大家讲:
寿者相,从唯识的角度来讲,第九识的那个相分就是寿者相。以前没人这么讲过的啊,是否正确仅供参考。第八识的相分叫人相,第七识的相分叫我相,第六识的相分叫众生相, 前五识的相分叫世界相。
第九识的相分叫寿者相。刚才有人讲了,寿者就是时间很长。无量寿就是没有时间相,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如果能够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话,就是空空的相,空空的相就是自性显现,就是无量寿、无量光。这是对圣人来讲。
那么,对凡夫来说呢,那就是有时间、空间相啊!有过去、未来、现在。这个时间是什么呢?第九识就有时间了,虽然空,但是还有时间。第九识怎么还有时间呢?第九识为什么还有时间相?有时间他就有计数哦。没有时间就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有时间就有过去、未来、现在。所以这个第九识既然是寿者相的话,它就有时间相,就是长一点、短一点的问题。
但是佛性是没有时间相的,佛性是没有时间空间相的,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佛性,它的空间是无量无边的大,它的时间是无量无边的长,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佛性是这样,那个自体分就是这样的。第九识的自体分就是我们的佛性,它是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三心了不可得,没有空间,十方无量无边的大,这就是自体分。然后加了个证自体分,头上安头,认为这个本觉不明,我要明它才能觉,这一念无明,产生了空相,这个空相一产生,它就有时间相,有时间相它这个时间就会结束。当你把无明打破的时候,把那个证自体分打破了的时候,这个空相就没了,第九识就转为法界体性智。
这个寿者相,一直延续到后面第八识的相分,它也有空和有了,第七识的相分、第六识的相分、前五识的相分,都是有空有组合的相,只有第九识的相是空相,没有色相。所以,当一个人造业造得很多,杀盗YIN妄造得越多,这个第八识、第七识这些相是连到一块的,造业往里面装,装山河大地,装草木丛林,装这个杀盗YIN妄的业,善业、恶业都往里面装,恶业装得多则多病短寿,善业装得多那就健康长寿。这个第九识的相分它什么也没装,一个人入定能够入到第九识那就是空定,空定最长,人家说八万四千个大劫。八万四千大劫就是无量长的时间,一个劫的时间就是没有具体的时间叫一个劫。 人入定,如果入得空定,那些外道入空定,他在那里不动,寿命就很长。如果他出定了,然后通过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开始造业,在这个空相里面灌东西,灌的恶业越多就越短寿,杀业越重身体就不好。所以看你往里面灌的什么业,它就产生什么样的果报。有些人是生下来就死掉了,有些人四五十岁就生病死了,有些人能活一百多岁,寿命人人不等,这是寿者相。
第八识为什么叫人相?人相,不是指具体某一个人,它是指人的那种元素。我们人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组成,山河大地也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的,这些元素所构成的这个相,都叫人相。这个很容易明白吧!
第七识就是我相。这个最重要。第七识的我相,也是“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出来的,以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所产生出来的这个相分,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真实的是我,形成一个牢固的概念,这个就是我相。这个心就是我,这个身体就是我。所以每个人“我执、我见”就很重啊,我见就是那个心、那个思想,我的就对,你们的不对,我这样就是正确的,你们那样不正确。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围绕自己这个身体,要享受好一点,要快乐一点,造种种的业,这就是第七识的相分。
第六识的相分就是众生相。它是以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所形成的,所以叫众生相,众生相就是由很多相所形成的相。三个人以上叫众,三个僧人叫作僧团,所以众就是好多的相所形成的这个相叫作众生相。第六识的相分叫众生相,
前五识的相分那就是世界相。世界就是有时间和空间,世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这个相叫世界相。
那么,在所有的这些相里面,哪个相问题最大、最紧要呢?就是第七识的我相。如果一个人把第七识的这个我相打破了,其它的相对你都没有作用。为什么呢?因为第七识的我相一破,就没有我了。没有我这个心啊,我这个心毕竟空,我这个身体毕竟空。那我都毕竟空了,还在乎外面的什么东西,我都没有了怎么还能分别执着外面的东西呢?!没有“能”了,哪还有“所”呢?!为什么要打七?就是要打掉第七识的相分,把这个第七识的相分打破。
第七识的相分给你打破了,其它所有的相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无我了,那些相都是梦幻泡影啊,没有作用了。不管它是多好、多高、多低,因为没有“我”,一切相对你不起作用。所以打七是把第七识的相分打破,这是最重要的。第七识的相分要真正地打破,要见本来面目。就是刚才师父讲的,你如果知道那个自体分是什么,不要头上安头,那就没有第一念无明,没有第一念无明,那么后面的这个相分都不会产生。无无明故无寿者相、无我相,无我相故无众生相、无人相、无世界相。
自性本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本来就是光明无量、了了分明。不是需要观照它才了了分明,不观照它本身就了了分明。你还要观照它才了了分明,那是头上安头,无明本,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都由一念无明而产生。人家说那是佛父佛母,佛性是佛母,一念无明就是佛父,佛父和佛母合到一块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就这么产生出来的。不加那一念无明,那就清静本然,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真常独露啦!
你只要把一念无明打破了,再打破第七识我相,无“我”了,那就没有能所了,没有能所就是真常独露,走到哪里都是佛性显现、起妙用。所见万相皆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不可得。你就明白金刚经上讲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三心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这个打七呢,就先这么简单的讲一下。打七的第七识是什么?第七识的相分就是我相,把这个我相打破,我相破了,回过头来,悟明心地。那么赶紧把这无明除尽掉啊,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无明分四十二品,等觉菩萨还留一分无明,要到妙觉,才能无无明尽。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念念在起无明。为什么?十地菩萨以前念念在起无明,不相信吗?为什么你还要修行?你还要起念去观照你那个佛性不污染,你起念观照佛性的那一念 其实就是无明。但是,你不观照不行,不观照就跟着妄念跑了,跟着业流流走了,跟着习气走了。
那怎么修?从第七识下手,就是修啊!把第七识我相打破,然后倒过来从前六识开始修。我们讲道理是从高处往下讲,从里面内心往外面讲,剥出来。但是修行要由外往里修,就象剥百合一样,没办法从里面剥的,只能从外面一层层往里面剥,最后剥到里面的那个中心。那个中心就好比是佛性,就是自体分啊,修行也是这样。
先把你的前五识清静了,看到一切的东西不要粘着它。不要粘着没办法做到,还是喜欢,所以修行第一步叫大家持戒,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YIN、不打妄语、不饮酒。五戒是围绕前五识戒的,看到东西你不要贪,不贪、不嗔、不痴。贪YIN是生死根本,在这个六根上叫作YIN,在心里叫贪,YIN就是贪多。所以,你就要以戒为师,学持五戒、十戒,不要贪。看到好看的东西,空的、不可得。要先从六根、六识开始修,先剥掉六根、六识。刚开始修行的人为什么要去受五戒、受十戒、受菩萨戒呢?就是要求按照戒律来行持。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是历代祖师菩萨给定出来的戒规,叫你这样去做,就是造善业不造恶业,慢慢你的心就会清静下来。第六识妄念不要乱动,一心念咒,一心听咒,心念耳闻,不睬妄念。妄想来时,就持咒:跋啦跋啦……。就是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把意根先摄住,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这样做功夫。把前六识先静下来,把前六识这外层百合先剥掉,静下来了。第六识静下来不动了,还有第七识我执、我相,把这个我相再去掉。第七识的相分(我相)的百合“啪”一剥掉,了分段生死,证阿罗汉果。
接下去把第八识的那个相分也剥掉,了尘沙惑。再把第九识的那个百合心全部剥掉,了无始无明,四十二品无明全部清除了,最后就自体分真常独露。什么是佛?真常独露。
打七很重要。今天强调叫大家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要说话,不要妄想,不要乱走,嘴先要管住,前面的五根先管住,五识先管住;然后再管住意根,一心念咒、一心听咒,慢慢地把意根停下来,再破我执、我相;我执、我相破了之后,无我的人才能开始行菩萨道,无我地为众生服务,才能行菩萨道消除尘沙惑;第八识的相分尘沙惑消除了,最后消除四十二品无明,那第九识的相分全破掉,这样就完全证得佛果。要等到等觉妙觉,要蛮长的时间,这个要发恒久心,发无上菩提心啊!
怎么修行?如果明白师父今天讲的这个道理,你要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要把上求佛道放在第一位呢?佛道不明,怎么化众?!故先要自修,要把佛道先求到。佛道是什么?佛道就是智慧,就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你先要把它悟明白了,这个真理不是修来的,真理是悟出来的。你把真理悟明白了,然后再掌握这些真理,运用这些真理,消除自己的我见、我执,再用此智慧服务于大众,消除尘沙惑、消除无明惑,最后圆成佛果。修行就是这么个过程。
打七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先从第六识、前五识下手,身体不要动,身动则意动,前五识先不要动,打坐四个小时,就坐在那里不动,前五识就停下来了。然后叫你持咒念佛,把第六识慢慢停下来。第六识停下来,第七识我相才能破。这样一步一步地用功,所以这打七是很重要。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知道怎么用功,就会老老实实地用功。
打佛七是为自己来修行。师父对你们严格要求,那是鞭策你们,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用功,通过此次打七,能够证见本来面目,早日成就。
今天就先讲这些,下面还有几分钟,如有疑问,尽可提出!
学生问:师父,您再讲一下打七用功的原理和方法,您说打七破我相,是用什么原理把第七识我相破掉,请您再细说一遍。好吗?
师答:就此问题,我分三点讲述。第一,要止语,打七注意事项第一条。第二,打坐时将自己当成“活死人”,身体不可乱动,将身体的五根先停下来。第三,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闻所闻尽。这是最初的用功方法。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就是利用这个方法,把前六识息下来。念咒念得能所脱开没有我了,能念之心和所念之咒(佛号)脱开,闻所闻尽,没有我,就没有我相。再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最后这个心没有了,这个身体也没有了,觉所觉空,我相就没了。我相没了,就没有我,能觉的心和所觉的境界全没有。有时候没有我相,可能还有这个山河大地的影相。念咒的时候山河大地也没有了,这是偶然脱开。然后再观照,时时念咒,下座观照,观照得能观之心和所观之境,能所脱开,没有能所的时候,就没有我。
这个用功方法就是要打破第七识的我相,打破第七识的我相和打破其它的诸相,从而证见本来面目。当你真正见性,悟明心地了之后,自然就没有我相,没有寿者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也没有世界相。诸相本无,诸相是因为一念无明所产生。无明本来就没有,无明就是空架子,就是头上安头。既然无明都没有了,那么下面的相也就本来没有了。所以说无寿者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世界相。此真理在悟不在修。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打七机会,好好用功,把心静下来之后,证见佛性,见道后再悟明心地。
有人说,见性就是明心。我说未必,见性不明心,等于未见性。见性要悟明白无生法忍的道理,才是明心见性。花开见佛不一定知道无生的道理。所以说花开见佛要悟无生的道理。这一切相本来就不生,本来也不灭,这个无生的道理悟明白了啊。本来就是佛,就不存在再要修正它。而习气未除尽前,还要保任,保任就是观照。
学生问:师父,刚才您说那个观照了了觉知是一念无明。那么,我们还要用一念无明来观照吗?
师答:凡夫没有打破无明而证明心见性,每个念头起来都有无明。明心见性之人,每个念头起来皆是妙明真心,开悟之人不以无明来观照,而是以一念妙明觉知来观照。众生本觉虽与无明掺合在一起,但不会受无明污染。悟明心地者是这样用功的,以一念觉知(本觉起用的妙明真心)来观照这个心不被无明习气所遮盖。
如何用功:第一步,在没有明心见性的情况下,就多念咒、多念佛号。有些人要明心见性很难,那怎么办,好好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二步,悟明心地之后,以佛性的道理(真理)为标准,时时观照你的心,与真理相一致。最后观照功夫做到,你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和佛性的真理相一致,随心所欲而不会违背真理,那个时候就可以放任了,不要观照了。而习气未除尽,则观照不停止。如果你真明白了,西方东方同一个地方,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好好保任消除你的习气,圆成你的佛果。
学生问:请教师父,有时候在座上绵绵密密地持咒,持着持着那个咒持不出来了,在持不出来的这一段时间里,自己觉得什么也没有了,这个时间是越长越好吗?座下用功夫就会更有力吗?
师答:你这个理念就是延长那个空,空在那里还是住在第九识无色界里。要如理如法地做功夫,时时地观照念咒,如果咒号念不出来了,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都没了,就是空相现前;再继续观空,最后把空相也要空掉,才是真正得能所脱开、真常独露。念佛也一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不出来了,阿弥陀佛也没了,这就是没有能所。这个没有能所就是闻所闻尽,闻所闻尽之时空仍在,观照它,观住这个空,这个空也没有了,那就真常独露。我们不要求延长空相时间。要掌握这个方法,这么观照就行。有念头也不要恨它,哎哟,我怎么空不了啊,我的念头这么多呢。你恨它,这是妄念上加妄念。妄念来的时候,观照着它,不跟着它想。因为每个人都有念头的,人是活里活泼的。没有念头的时候观照着,空空净净而了了分明,空空净净而无空相的时候,体悟心性。做观照功夫还不能死在那里,死水不藏龙,没用处。保持一个念头不起,延长空相时间,那就死在空界里了。
把佛性无生道理悟明白之后,再以无生法理观照这个心,起心动念就是无念,不起心动念也是无念。这样观照,不起贪、嗔、痴就是无念了,不着相就是无念了。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不起贪、嗔、痴,每个念头都是妙明真心。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