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乘一法师所有开示-> 乘一法师开示楞严八十分义 |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五阴妄想分第七十九 |
|
当机疑问 阿难即从坐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分义】此当机阿难疑问有三:一疑问,如佛所说,五阴皆依妄想安立,未知妄想以何为本?二疑问,欲破五阴境界,未知五阴以何为界?三疑问,欲破除五阴妄想,未知顿渐次第?唯愿如来详细开示,以为末世众生作入道正眼。 总示妄元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分义】此总示五阴本因同是妄想。精真妙明的本觉真心,本来圆满清净,中无他物,纯一无杂,纤尘不染,一法不立。是故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何有五阴差别境相?而其虚空世界众生业果等事,皆因妄想所生起。其妄想的根元,皆是从本觉妙明精真妙心中,一念妄动为生相无明,而成阿赖耶识见相二分妄现有情世界,是故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头本在而妄认为失,影非实而反认为真。是故妄本无因,有因就不是妄。以自己妄想发生递相为种,于妄想中立因缘性,此已是迷。若迷因缘,再说自然,岂不是迷中加迷?因缘所生法,是为破外道邪见,而方便之说,非真实义。若是妄有起处,尚可说因缘,今知妄想根本无起处,则因缘所生法就不能成立。何况连因缘都不知的外道,更推说自然,岂不是更加虚妄?是故如来与你说明,五阴及五阴本因同是妄想,而妄想本非有故。 列示五阴妄元 一色阴妄元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分义】此示色阴妄元。色身本空,初因父母爱欲妄想交媾,自己的心(即中阴身)乘此纳想为胎,始成色身。若自己无爱欲妄想,就不会与父母想心感应和合,传续命根。想虽虚妄而能成事,如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故知酸水是由妄想而生,亦知色身同样是从妄想而有。是故流爱妄想,凝结成色,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二受阴妄元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分义】此示受阴妄本。受阴本空,如上譬喻所说,虚想临高而明受酸湿,由想心而有受生,能动色体。而今现前顺益为乐受,违损则有苦受,苦乐二受,驰流不停来操动身心,皆是虚明妄想而有,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三想阴妄元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分义】此示想阴妄本。色身四大本属无知,但被妄想念虑所转使,心念一生,随念取像,故心生形取,与念相应。醒时念想,睡时梦事,皆是想念摇动妄情,妄想融通身心,是名融通第三妄想。 四行阴妄元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分义】此示行阴妄元。行阴本无,但由妄心生灭变化,迁流不息,隐秘推移,难以觉察。如甲长发生,气消容皱,日夜不停生住异灭。此迁流不息的行阴,若不是你心,怎会使你的形体迁变?若真是你的心,为何又一无所觉?两边皆破,是非皆非。是故这个念念不停迁流而微细幽隐难见的行阴,全属虚妄无体,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五识阴妄元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想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分义】此示识阴妄元。识阴本非有,元是真精妙明心体,受妄想熏习盖覆真性,故名为识阴。此精明为根本识阴,体通如来藏性,微细难知,似是恒常不动,于身不出见闻觉知之用。所谓元是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若此精明(识阴)果实是精真妙性,则不会容留虚妄习气,如真金不染泥沙一样。为何昔年曾见奇物,久而不忘?此是习气内熏存在八识田里的种子。则此精明识阴,虽湛然不动,但念念受前七识生灭妄习所熏,经年累劫无量习气种子无法计算。是故你所执精明湛然非精真湛寂,其微细流注生灭,非金刚萨埵定不能觉知。如急流水,望似恬静,以急流不见,非是无流。若此精明识阴不是妄想根元,怎么会受妄习熏变?今既受妄习所熏,故知此精明是识阴妄元,而不是真常恒一的精真妙觉真心。只有禅定力达到六根互用,开合自在,才能照破消灭识阴微细妄想。是故你现在见闻觉知中,串穿习气微细生灭之相,犹为妙觉湛然中之微细颠倒。似有若无不能穷诘者,正是罔象虚无微细精想,名为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中串习几】于见圆觉知性中,能念念串穿几微习气,虽罔象虚无,犹为妙觉湛然中之微细颠倒。 五阴边界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分义】此示五阴边界。五阴皆是妄想所成,覆盖真性,由想行识三阴造业因,而招感色受二阴受果报,故通名五受阴。欲知五阴边界的深浅,当知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有相为色,无相为空;色名浅界,空是深界;色空俱尽,才是超出色阴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取著六尘是触,厌舍六尘名离;触是浅界,离名深界;触离俱尽,才是超出受阴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有念为记,无念为忘,记是浅界,忘是深界;有念无念都尽,才能超出想阴边际。惟生与灭,是行边际;行阴是生住异灭不停迁流之相,散心粗行生相为浅界,定心中幽微灭相为深界;粗细生灭相俱尽,才能超越行阴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依根本识,旋有念而入无念,是名湛入,守无念安住于本识,是为合湛;湛入无念是浅界,合湛安住本识是深界;尽湛入合湛,内外明彻六根互用,才能超出识阴边界。 除妄顿渐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分义】此答除妄顿渐次第。此五阴最初生起的根元,是由一念无明妄动,迷藏性以为阿赖耶识而变起见相二分,以此色心二法和合生起,便成五阴重叠浑浊之众生世界相,是故生因识有。今返妄归真,先破色阴后破识阴,是故灭从色除。若依圆理,五阴本因同是妄想,当体皆空。由此一念顿悟,不历渐次而登佛地,是故乘悟并销。若就事修,历劫无明习气须一一研穷破除,是故渐除习气,须因次第而尽。如前已明示劫波巾结解次第,为何还有此疑问?最后结劝:五阴身心世界同一妄想所建立,若了知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生,心识无体,妄想无性,则身心世界当下消亡。那么,还有什么涅槃可证、三界可恋呢?是故将此妄想根元,传示将来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令知佛法修证心要。 所谓三界者,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古德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明朝有名高僧,刚出家时还经常回家探视夫人。夫人是聪明人,心想丈夫已出家,而不专心务道修行,放不下情爱,怎能上进?因此在家门入口处,挖一深坑,下面放着火,上面用草席遮盖着。恰巧莲池大师又返家,一入门便跌进坑里,很惊慌说:“为什么这里是火宅?”夫人说:“既知道是火宅,为何还要回来!”这句话点醒了大师,从此便专心修道,再不回家了。(全经正宗分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乘一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楞严八十分义》 没有内容!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