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慧律法师主讲
第10套
讲题: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日期:2009.7.12 - 2011.10.02
片数:共 8 片(本片为第1片)
编码:093【DVD简体版】
内容概述—————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 圆瑛法师《讲义》第641页——第764页
● 从「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消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763页)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大 佛 顶 首 楞 严 经
慧律法师主讲
641页,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讲义》641页,今天我们要进入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叫做三摩;前面叫做说奢摩他,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三摩。那么奢摩他就是叫你舍识用根,开采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三摩就是告诉你:如何来进入如来的境界,怎么修?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有如来的德性,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具足如来藏性。那么,从641页这一开始,就教你用什么方法进去。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一间豪宅,但是没有钥匙进不去;或者是找不到门的人,你也进不去豪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有如来藏性;但是,如果你不得其门而入,那你的如来藏性也开采、开显不出来。换句话说:你有一间豪宅,但是你要得其门而入,而入,就是你一定要方法正确。所以,这一段就是告诉你:如何来修行,这样可以进入如来的不生灭的境界。
641页,经文,这是依据前面那一段。
【辛三 大众领悟赞善谢益】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说:【此文总结,】正答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正答满慈,】)【兼示阿难两大科。】满慈就是富楼那。兼示阿难:同时附带也要开示阿难;当然,这个就是表示在座的根机、根器,佛都有兼顾到的意思。说:正答满慈,兼示阿难两大科。【以前答满慈之后,无有结文,】没有一个结文。【故此并结。】【先敍领悟,必由开示,故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开示训诲,未敍满慈之名,摄在大众中,】没有讲到满慈,当然就是摄在大众中。【非单结阿难也。】意思就是:不单只是对阿难而言。【疑惑销除者:疑惑有五,】富楼那满慈有四,(【满慈四,】)阿难有一个疑惑,(【阿难一,】)【此皆深疑细惑。】
这个满慈子的四种疑惑是:(【满慈:】)【一、疑清净本然,】所谓清净本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都是清净的。为什么【云何忽生三种相续?】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佛示以万法生续,】也就是所谓的不空如来藏。【起于一念无明,故有世间诸相。】这个一念无明,有时候我们称为根本无明;有时候我们称为无始无明,其实指的是同一种东西。许多人看了经典,还写信来问,在这一本经典看到「根本无明」;在另外一本经典看到「生相无明」;在另外一本经典看到「无始无明」;在另外一本经典又看到「一念无明」,他搞不清楚,他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无明?这个就是每一部经典在叙述的时候,它有自己的名相。所以有时候称一念无明;有时候称根本无明;有时候称生相无明;有时候称细中细无明,非常微细的无明;有时候称为无始无明。所以站在每一个角度,都有他诠释的角度、立场、依据的经典。所以起于一念无明,这一念就是非常清楚,就是非常的微细,难以觉察。故有世间诸相。
诸位!这个世间种种的相,你告诉一切众生:这个是如梦幻泡影的。没有人会相信你,这明明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为什么讲是虚幻的呢?是不是?除非他有学佛,能够理解众相本空、生灭无常、缘起无自性的道理;否则你跟众生讲,他一定有二种惑:一、同分妄见,二、别业妄见,所以他一定会卡在它有实体性的东西,有实体性的东西,他这个烦恼就不会断,什么都不肯放下。为什么?他认为有东西嘛!所以学佛就学什么?就学没有东西,没有东西。这个修行,如果你一定要论输赢的话,就像赌博来论的话,你一定要论输赢,那么就是:执着就是输,坚固执着就输得很惨;放下的人就赢,无诤的人就进入绝对的赢,忍辱的人就赢!所以你修行如果要用世间法来论断,一定要论赢跟输的立场来论,那么就是:坚固执着的人就一定输,输去如来藏性;肯忍辱、无诤、退让,他就赢,赢得了清净心,无诤,没有能所。这个就是用比较世俗的角度来诠释,也许不是很得体,但是观念非常的崭新,喔!修行跟赌博一样,不是输就是赢,执着就是输,不执着就是赢,就这么简单, 一翻两瞪眼!你看过人家在赌博吗?一翻(师父拟牌桌上翻牌动作)就是两瞪眼,不是赢就是输。佛法,你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是赢就是输,就用这种观念来,你就会特别小心,喔!看自己不对劲,就要好好的约束自己。
底下,【二、疑五大性不相循,何得互遍无碍?】地、水、火、风、空不相循,为什么能够互遍无碍呢?【佛示以全相即性,】为什么?诸位!相相本空,所以相相当体即空,就是性。因此你一定要了解这个当体即空,你用这个不变、随缘不变,这个很容易落入二分法:有一种随缘,有一种不变。为什么?它是二种观念的,它没有办法恢复到当下那一刹,这个会变成二法;一二三四的二。如果你了解相———体本空,就是性,你这样就了解,没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其实就是用空来代表永恒。诸位!能够改变观念,这个是最好,相空就是永恒,你记得!这种观念完全就是佛的正确的知见。相本空,没有东西可以讨论,只要但有言说,它都无实义,都是识心分别,周遍计度。好!那就相相空相相空,相相本来就是不可得,相相皆是法身佛。所以,以全相即性,为什么?所有的相都是本性影现出来的,没有一相不是本来。为什么是本性影现的呢?因为都是法性本空,法性本空。如果你能够了解,所有的相,色声香味触法、根、尘、识一十八界,统统是本性,那么就很好做事!【惟一不变妙体,故得随缘自在。】所以,你在这个不变的妙体,你必需要活看,而不是有一种东西叫做不变,而是因为与空相应的东西,它叫做不变,你一定要确认这个正确的角度。你认为有一种东西不变,完了!那为什么讲:如来藏性就像摩尼宝珠呢?随色随变呢?随着七大会种种的变化,这就表示它没有一时一刻不变化;可是当体即空,它就是不变化。要这样子去理解,千万不要误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不变,那么就没办法依体起用了,就一潭死水了!所以这个妙体就是重点在诠释无生,同时不坏大用,记得!无生才能够大用,故得随缘自在。
【三、疑诸佛如来,何时复起其妄?佛示以妄本不生,】妄本不生,其实就不需要去灭它。诸位!你能够体悟到妄性本空,其实本不可得。所以修学佛道,在《金刚经》里面讲,说:以无所得,所以,燃灯佛才会传法给他,授记:你未来成佛叫做释迦牟尼佛。诸位!若悟无心法,即是传佛心印。你听过禅宗这一句话吗?如果你悟到一切法无生、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心,那么,佛就是把钵传给你了。佛示以妄本不生,【如翳眼见空华,空华本不生,真终无变,如矿既销成金,不复重为矿。】
【四、疑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佛示以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阿难疑佛,】前面这四个是满慈的疑惑,佛一一为他开示。阿难疑佛【顿弃因缘,】平常所依靠的那一支拐杖——因缘法、权教的因缘法,突然佛也一并的摒弃,告诉我们:如来藏性它是绝对、独立的,非因缘法。为什么?记得!有增有减、有能有所、有生有灭、有根、尘、识,叫做因缘法。诸位!建立在因缘法,它的根本思想,必需承认微尘有其自性,也就是说:所有的相分析到最后,那一个最微细的颗粒微尘,它有其自性,你才必需承认它有其自性;如果颗粒微尘没有其自性,那么所有的相都不可得,当体即空。如果说你承认那个因缘性,就是承认颗粒微尘有其自性。换句话说:就是二乘人所修的析空观,一直分析、一直分析。。。。。分析到最后,有个颗粒微尘,认为再分析下去就变成空,佛陀说:析色不成空,合空也不成色。所以,你前面这个没有听,今天来听,又开始很困难!你只要缺少二堂课,或者是一个礼拜没有来,一看:哇!怎么讲了一百多页了?四堂课没有到就一百多页了,现在不是高铁,现在是坐飞机!所以说你一堂课没有来,二、三十页就pass 过去了。因此听经闻法还是要坚持。阿难疑佛顿弃因缘,【恐滥自然。佛示以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则因缘、自然,】自然就是无因论,因缘就是生灭,所谓因缘就是能所不断,根、尘、识建立,叫做因缘法;没有建立根尘识,你怎么建立因缘法呢?自然,【俱为戏论。因闻重重妙示,所以疑惑得以销除。】
642页,【满慈执因疑果,又疑妄有因;阿难执悋昔宗,】昔宗就是以前修因缘法的权教的方便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个是阿含重要的思想:缘起性空,那么就知道,二乘人,这个是佛一时方便说。所以,佛陀为什么要讲因缘法?为了破外道的无因论;佛为了破外道的无因论,才讲因缘法。可是对二乘人来讲,这个听了几十年的因缘法;佛在七十二岁左右,讲《弥陀经》、《楞严经》,佛在七十二岁,那么就是说:一切的二乘人,根器都已经因缘具足了,就准备讲最深、最究竟的、最上乘的无上大法:《楞严经》。所以,这个时候佛又告诉他们:连这个二乘人所执的权教的因缘法,都要放下,因为那个不是佛果,那个是佛一时慈悲所讲的化城。所以,这个阿难执吝昔宗,平常所执着的因缘法、权教。【疑真滥自,】就是怀疑:这个真心是不是跟自然的无因论——本自其然嘛,佛说不用修行啊,本来就存在啊!是不是?那跟外道也是一样,放着不用修行,八万四千劫以后,自己成道,这个完全是自然、完全是无因论,是不是一样?所以叫做疑真心,这个「真」就是真心,怀疑这一颗真心,佛讲的不用修行,跟外道的无因的自然论,怎么样?混滥,分不清楚,「滥」就是分不清楚、混淆。现在末法时期也是这样子,鱼目混珠,龙蛇混杂,现在的末法就是这样子,分不清楚什么叫做正法,什么叫做邪法。那么,阿难这个是怀疑真心,混滥了无因的自然论。【二人皆耽着戏论。】戏论就是不究竟,识心分别,不究竟。【佛又诲以戏论无功,若不舍戏论,则历劫徒劳,终无实证;能舍戏论,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语虽独对阿难,意则兼为满慈,可谓一点水墨,两处成龙矣。】一点水墨,一点点的水墨,两处,像画龙点睛的意思。
底下,【故同得心悟实相。此实相,即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菩提胜净明心是也。空如来藏,前三卷已悟,故不指在内。第二卷,十番显见之末,佛责汝等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此第一次说实相。则后文剖妄所出之真,】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科所会之性,皆实相也。第三卷,圆彰七大之前,许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此第二次说实相,则以下所谈七大遍周,及阿难大众,所悟遍常之心,皆实相也。第三次此处经家所敍,已悟实相,可以推知。前来佛说后二藏,正答满慈,兼示阿难,全是发挥实相也。】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用现在的语言讲叫做真相。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就是空相,也不可以坏缘起,这个就是实相。以前用这个实相的名词,我们现在用叫做真相,世间的真相,就是世间的实相,世间的实相是什么?就是无相无不相,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也就是空相。
【身意轻安,得未曾有:意即心也,三卷末,阿难与大众,悟空如来藏,则曰:「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悟空藏,则妄身妄心,荡然无存,故得无碍;真身真心,荡然宽廓,】什么叫做真身真心?就是法身叫做真身,法身就是无生;真心就是如来藏心。为什么?我们的真身真心是荡然宽廓,这个如同虚空,跟虚空一样,不着,虚空就是法身;着,法身就变为虚空,因为法身是真空,就变为没智慧的顽空,就是这样子。悟了,虚空就是法身;不悟,虚空跟法身有二法。底下说:【本无挂碍。今悟后二藏,则身心轻安,了达无明万法本空,无有身心粗重之见,故轻;】这个「见」就是一些意识,无有身心粗重之见,也就是着的意思,所以叫做轻。【自知菩提真心本有,不借劬劳肯綮之功,故安;】所以修学佛道的人,有感到轻安,这个是很可喜的,但是不能执着。【此皆昔日未曾得,而今得之,故曰得未曾有。】
643页,
【重复悲淚!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解释一下:这阿难又哭了,哭了,佛就一直讲。所以这一本经都是阿难哭出来的,从头到尾总共哭了五次,哭了五次。如果他没有哭,佛就讲:你就开悟,你没有哭,大概就是开悟了,就不用讲了!所以就一直哭,他就一直讲,一直哭,就是一直讲。后面会讲,阿难总共到现在为止,哭了五次。
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悲」就是拔苦。所以人家讲:你佛教很悲观!是对的,这一句话是对的,说:你们佛教很悲观!这一句话是讲对的,「悲」是拔苦观,我们佛教专门在拔众生的苦。但记住喔!佛教不是悲哀观喔,诸位!差一个字差很多,佛教是悲观,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像有一个道场叫做大悲寺,然后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就走过来说:喔!人生已经很惨了,还取名叫大悲哀!人生活得已经很辛苦了,还命这个名字叫做大悲哀!的确,这样解释真的很悲哀!所以世间人不能了解佛菩萨的心。「悲」不是悲哀,「悲」是拔苦、是拔苦观。所以:你们佛教很悲观!这是对的。但是一般人把「悲」弄不清楚这个定义,拔苦观,观世音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这个有什么不好?救苦救难大悲观世音菩萨嘛!所以这个大悲,这个要念国语的比较好,有的人他对佛教没什么信仰,不太会念,譬如会念成:大悲(pi音)观世音菩萨。人家就打趣说:听起来就像台语大埤一样!所以他对佛教了解不是很透彻,有时候念国语、有时候念台语。无上大悲,清净宝王,所以佛教不是悲哀。
清净宝王,善开我心,清净宝王当然是指佛,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的因缘,方便提。。。。「提」就是提携,提携;「奖」就是奖劝,就是往上一拉,免得你下坠,叫提;「奖」就是奖劝,来奖励你、来劝告你。引诸沉冥,「沉」就是凡夫;「冥」就是没智慧,二乘人智慧不够大。所以出于苦海,来提携、奖劝,引诸凡夫、二乘人来出于苦海。所以,佛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就是要救苦救难,救度一切众生。
【前四句敍仪,中三句赞善,后谢益。】
【重复悲泪:此是阿难,第五次悲感垂泪,故曰重复。】哭了五次,很严重!
我讲经讲了这么久,二、三十年,没看过一个比丘哭过,也没看过居士哭过。有!有居士来,大陆团,或者居士来看到师父,很激动,很激动,他会感伤,会感伤。重要的,他们大陆团来,一定会做几种动作:第一、就是希望师父加持,加持,来,摩摩顶摩摩顶。第二、那就是一定要皈依,简单念一个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陆团来的一定是这样。第三、那是你绝对跑不掉的,就一定要合个影;如果不合个影,回去祖国大陆,死不瞑目,阖不上眼,他们自己会解释:假相是假相,可是我们还是很喜欢跟上人合个影。我现在快变成北京人了,真的!讲久了,这个腔已经像山东,或者像四川,北方人讲「我」就是讲「俺」,「俺」。
故曰重复。【第一次因被邪术所禁,提奖归来,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哭了第一次。
【第二次,三迷被破之后,重复悲泪,自述恃佛威神,不勤定力,所以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第三次,显见无还科中,垂泣叉手,而白佛言,虽承佛音,悟妙明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第四次,十番显见之后,剖妄出真之科,因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悲泪顶礼,求佛施大慧目。】诸位!为什么叫做大慧目?一个人没眼睛,就什么都看不到!修行记得!解如目,行如足,解行并重,这个才是佛法。佛法不是说盲修瞎练,不是这样,要先把解弄清楚,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就是要开大慧目,开佛的正知正见。
【今乃第五次,信悟既深,愈觉佛恩难报,故悲泪顶礼,对上为谢前,望下为请后。】这一句乍看之下会看不懂!对上,是对上面那一段文章来讲,对上面那一段文章来讲,为谢前,就是谢前面的开示;对下面那一段文章来讲,「下」就是下文,所以对上文来讲,为谢前面之开示;望下文来讲,为请示后,后是什么?后面连续的开导。【长跪合掌,而白佛言,皆示敬也。】
【无上大悲, 清净宝王者:佛具同体大悲,】什么叫做同体大悲?就是心性都一样,我们的体性跟佛是一摸一样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此佛救度众生,其实是他心中的该有的责任。所以佛并没有觉得说他在度众生,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
所以在座诸位!你们是我心中影现出来的众生,让大家都成佛,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每次讲经说法,都怀着一颗喜悦的心、快乐的心、无上荣耀的心。所以连鬼神,在经典记载,法师不说法,鬼神会愁,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得度的!所以今天在这里讲《楞严经》,除了利益我们的讲堂法师,还有这些工作人员、还有这些居士,最大的利益是谁?最大的利益是这些点灯的,还有在地下室这些亡灵的牌位。这在经典里面讲:有说法处,说法处四十里内皆超度!如果有讲无上的大法,四十里内,蒙佛加被,统统会解脱!因此在经典里面讲:如果有人讲无上大法,天龙八部、诸佛菩萨,都会放光加持;但是,问题我们众生看不到。因此一场法会办下来,那叫做冥阳两利,冥阳两利。因此我们今天这样看起来是活人在听,其实不是,是十方法界有善根、因缘的,包括鬼神、天道,统统会来听!因此师父的准备功课就特别的重要,就是不能有一句话讲错,一句都不能讲错!因为十方诸佛菩萨,我们讲的:会护持正法;十方的鬼神也需要正法,听了以后,很多人会得法眼净,证悟到无生,也能够超脱。所以,佛法是冥阳两利的。
底下,说:佛具同体大悲,【是为无上大悲,观一切众生,与佛同体,今则沉沦苦海,故运至极之悲心,拔出于苦海。】644页,【佛从因至果,复本心源,究竟清净,证离垢妙极法身,犹如摩尼宝王;不变随缘,随机施教,善能开发,我等惑妄重封,】重封就是一层一层的封死自己,一层一层的封死自己,我们就是封死在五蕴身里面。所以我们称五蕴,我们的如来藏性被束缚在五蕴身里面,叫做五重牢狱;如果是十二因缘,叫做十二重城,在佛经都有这样比喻的。
佛经有这样的比喻就是说:我们清净心,被色受想行识的牢笼关起来,就像一只鸟被五层的笼子关在里面,那一只鸟关一层笼就已经飞不出去了,我们这一只鸟关了五层笼,这个笼子,关在五层的笼子,一层一层!为什么?色、受、想、行、识,来投胎的时候,识先来,慢慢的结色,出生以后,最后是这个色。来投胎的时候是识、行,然后第六意识:想,受、色。可是,我们要解脱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了,解脱的时候就要色。。。。。。一层一层的外衣要脱掉。所以你要修行证悟到如来藏性,就必需要一层一层的脱掉,就是你一定要放下这个缘起的色法。第二层,要放掉所有的感受,就是吃得好、吃得不好,或者是睡得好、睡得不好,这些觉受,觉受,要慢慢慢慢的放下,感受,就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第三层要放下的牢笼,就是妄想太多,我们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我们一直想一直想。。。。。。「教我如何不想她?」他就一直想一直想。 为什么?这个想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的,不想,他还是想啊!对不对?第四层牢笼是生灭法,就是这个身口意,只要是发现生灭的东西,你统统要彻底放下,身口意的造作,根尘识的意思。最后这个识,重点就是八识心,重点是:我执放下、法执放下、我空放下、法空放下、空空放下,最后,你这一只鸟才飞出来,才飞出来!所以我告诉诸位:成佛不是一件非常容易,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祖师大德鼓励我们:见性就是佛,那是一种鼓励我们,但事实上很难!你第一个这个色法,是非长短你都看不开,第一个色法而已啊,你都没有办法!譬如说小朋友去看这个漫画,你看这个漫画,看到忘记了,才第一层而已啊!再来年岁大的,你看那一天新闻报导的,有一个男孩子,四十多岁的,去那个网咖,泡在这个网咖,老婆也不要,儿女也不要,他就一直泡在那个网咖,你看,第一关而已喔!色,缘起法它就是色,哎呀!还不要讲到这个什么受、想、行、识,第一关的这个就没办法!最容易破的这个色,这缘起法的基本就没办法了,遑论说要破第二层受、想、行、识。那个识又刹那生刹那灭,那个微细的执着,包括你梦境都必需如如不动,你看,成佛有多难!
所以我们就知道说为什么我们见到佛要这样恭敬的顶礼?这个太难了!这个世界上伟人一大堆、圣人也一大堆,而佛不是圣人,佛是圣中圣,你要记住这个观念,佛陀是所有世出世间的圣人里面,最了不起的圣人,因为无人能及!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他的伟大,就是在他绝对的平凡。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平凡,所以就变成苦恼;佛之所以超越,是因为他进入绝对的平凡,没有能、没有所、没有高、没有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佛是全世界最平凡的人,你做不到的平凡,因为你没办法摆平你自己;你没办法摆平你自己,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入于最平凡的人,你常常觉得你不平凡。记得!常常觉得不平凡的人,他苦恼就多,他有能所、有高低、有狂妄、有自负、有不满、有占有、有强烈的攻击性,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伟大!所以你讲:佛是全世界最不平凡的人。错!佛陀是全世界最平凡的人,而平凡到你做不到。而你一直觉得你是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觉得你是全世界最不平凡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你的苦恼就多!所以你这个观念要稍微改变一下,佛绝对不是说不平凡,他是平凡到你做不到,因为他进入如如不动的心性,没有高低,是法平等,绝对的空,你有办法吗?没办法!你动念就是乖、动念就有能所、动念就有高下;人家进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佛在这个《楞伽经》里面强调、形容,就是说:如果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无理,就是没有道理,而且来到佛陀的面前,用种种恶毒的语言骂詈(li四声),乃至伤害,经无量无边的众生、经无量劫,佛绝不会动一个念头。何以故?在《楞伽经》有一个比喻:搾沙不出油。佛已经断尽一切烦恼了,任何人来欺负他、攻击他、伤害他、毁谤他,还是无量无边,还经无量亿劫,佛都是如如不动。你做得来吗?他就是平凡到你做不来,你们没办法!对不对?不要说人家是打、骂、棍棒百千劫,不用这样,对不对?人家稍微使一个脸色、大声一点,我们就起瞋恨,把累积的福报领出来花了,哪可能还等到百千劫?马上就花光了!(笑)对不对?没有办法的!这个必需要承认,我们真的是还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能够过超越一点的日子,已经算不错了!对不对?茶可以静静的喝,话不能随便乱讲!这就告诉大家:是很不容易的!
底下,犹如摩尼宝王;不变随缘,随机施教,善能开发,我等惑妄重封,【权宗固闭之心,】权教封死自己的心。【今得豁然通达也。】
【能以如是,种种因缘者:此举善能开发之所以,由佛能用如是种种因缘。如是乃指上文,演若迷头狂走,登伽顿销爱欲,耶输同悟宿因,】有一次我在诵这个《楞严经》的时候,念到这一句:耶输,旁边一个人,不懂佛法的人,说:啊?你们佛教也有耶稣啊?喔!(笑)那差很多,念这个「耶输」,他以为那个「耶稣」,差很多,真的!我们这个耶输是女的,他们那个耶稣是男的,差很多!底下,耶输同悟宿因,【种种因缘,透机之谈,善巧方便,提撕奖劝。】这个「提撕」就是提携。【或以向上一着提撕,则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却又不舍婆心奖劝,则云历劫忆持无功,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引诸沉冥,出于苦海者:接引凡、小出离憎、爱二苦海。】诸位!这二个字很容易理解的,爱恨交织一定会毁掉一个人的。所以,你千万不要让这二个字的情绪,充斥在你的如来藏性。我常常称为,憎跟爱,第一个就是台风,比喻;第二个就是大地震,让心灵大地震就是爱、恨;让心灵受到飓风的重创,就是爱、恨。我常用比喻的,这个爱跟恨就像飓风一样,一直旋转每一个众生,而且一直到死!所以在座诸位!飓风来的时候会有灾难,所以我们应当怎么样?把它挡住,像台湾经过中央山脉,到最后变成怎么样?轻度的台风出海以后,就变成低气压。所以当你在憎、爱这个高亢的时候,记得!要把它变成低气压,把这个飓风化作没有,你有这个能力的,诸位!你有这个能力的!以前如果一做台风的话,你跟你老公,或者你跟你老婆,三个月冷战、苦战,或者是半年;现在不用了,知道这个爱、恨是苦海,喔!现在我的心灵又在做台风了!然后心砰砰跳:我的心要大地震了!九二一大地震死多少人啊?对不对?四川大地震,官方统计说将近死十万人!喔!不行!心灵的大地震就是爱跟恨;心灵的飓风就是爱跟恨。所以我们要心静如水,慢慢的,记得!要在最短的时候,解决你的爱、恨所起的情绪,那么慢慢慢慢就进入佛的领域。这爱跟恨强大的执着,不稍微慢慢慢慢看淡,那个没有办法修行的,而且你也没办法脱离苦海。既然爱、憎(就是恨),爱、恨是苦海,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把它去除!【又沉谓凡夫,沉沦分段生死苦海;冥谓二乘,冥滞变易生死苦海。】所谓变易就是境界的转化,所以,变易换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微细的刹那生灭法,叫做变易。诸位!所以,你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你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你在莲花里面,诸位!就不会经过生死。而且你听经闻法,这莲花里面,如果那个心灵充满着智慧,莲花的光就愈来愈强、莲花就愈来愈大。那么,这个莲花,我们还没有往生前,莲花要变大,怎么变大呢?就认真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每天要浇水,每天要浇水。诸位!大开智慧,你的莲花就会变大,你今天来听《楞严经》,诸位!你的极乐世界莲花一直变大,你在薰习啊,你一直在薰习啊!胸量一直放大,极乐世界九品莲花就会光明照耀,现在的心灵,就会感得极乐世界的果,有因,一定有如是果嘛!所以,你现在这一棵莲花,要好好的照顾,你心中。。。。。。在净土法门讲:你念佛,动个念,想要去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种子,八功德水里面已经有你的种子了,那么,就开始看你怎么照顾它?当然要精进啊,诵经、拜佛、念佛、善事、什么都做!是不是?人家说:哎呀!师父啊!我就很想要听经闻法,可是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听久了以后,就会自然的睡着。说:师父!我这样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说:可以啊!不过那个是变成睡莲!莲花本来就开的啊,你听经听到睡着了,极乐世界的莲花就睡着了,就变成睡莲了,睡莲要好几大劫!所以在座诸位!你现在所有的因、下的苦功,不会白费,极乐世界的莲花在等着你!【若照本经,一乘了义说,接引凡、外,出离二种生死苦海,而达菩提涅槃彼岸,】亦所以启动。。。。。。启后就是启动后面的修门。(【亦所以启后修门矣。】)【自满慈发问至此,复为一周,名「无生无碍周」。】
【《正脉》云:前周中,谈空如来藏,以直指自心,本具妙定之体,极显其常住周遍;此一周中,谈后二如来藏,】就是不空如来藏,还有空不空如来藏。【乃至圆融三藏,以详发自心,本具妙定体用,极显其无碍圆融。此即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圆真心,不假修习,如如本定,】如如之本定。所以什么叫做如来?乘如实之道,来度化众生,如实之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实相。【三名中,即妙奢摩他;而悟彻此者,即微密观照也。又此心此定,一切众生,乃至权小,悉不测知,所以错乱修习,终无实果,故于经题四实法中,】四实法中就是理、教、行、果。
诸位!把这个《楞严经表解》打开第一页,四实法中,正属于如来密因,《楞严经表解》第一页,看最下面,最下面这一行,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诸位!大佛顶就是比喻;如来密因就是理法,如来就是果人。
诸位!如来密因就是我们这一段讲的:前面那一段讲的,是什么?叫做妙奢摩他,妙奢摩他就是在讲这四个字:如来密因。
诸位!底下:修证了义,底下写:就是妙三摩,这一段就是妙三摩。
所以这个经典,你看!理法是如来密因,真如实理之法。再来就是教法——修证了义,这个教法就是妙三摩,理法就是妙奢摩他,教法就是修证了义,我们现在正在讲修证了义——妙三摩,我们正在讲这个。所以理法、教法。
底下就是行法,行法就是诸菩萨万行,菩萨是因人;那么求佛道,最后就是如来,就是果人。
那么,最后一个叫做果法,就是首楞严,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就是佛的大定。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整部《楞严经》背不起来,你一定要记住一个观念,人家问你说:你有没有去听慧律法师讲《楞严经》?他说:有啊!其实是讲了好几年,你才来一次而已,不过刚好听到了!
你记住!人家问你说:那《楞严经》讲什么?
你要背起来:《楞严经》就是讲首楞严大定!
首楞严大定是什么?
就是讲佛的定,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二六时中都在定。
那么首楞严大定是什么定的合名?
喔!那个就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就是首楞严。
我告诉你:你一讲出来,对方会非常惊讶,我不骗你!就会吓一跳!至少你有这个观念,才知道说为什么叫《首楞严经》?为什么讲《首楞严经》?《首楞严经》就是讲佛的大定,时时刻刻,二六时中,统统是本性的定,具足戒定慧,超越戒定慧,本自具足。
好!教你们那个诀窍了,翻回来,翻回来,6 4 4 页最后一行,四实法中,【正属如来密因也。】所以刚刚讲过了,刚刚讲过了,所以,这一本《楞严经表解》,其实是很好,那么为什么说师父不讲这一本,偶尔提到?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时间。你看,这一本,是在佛学院、南普陀佛学院做的,那时候二十八岁,第一篇文章,师父写这个序文,广化律师都吓一跳,他说我怎么会懂古文?我说:我就是念这个的啊,白话文我反而不会写。我写这个序文,呈上给广化律师,广化律师没有改过一个字。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这个文学的基础不错!真的!【而旧注谓见道分者,亦齐于此。】也是到这个一个段落,旧注这个见道分,就是一个段落。所以见道分就是所谓的如来密因,也是到这里。而齐于此就是:这个到奢摩他,这如来密因就是到一个段落。所以我们那个DVD、VCD做出来,一定要写得很清楚,说奢摩他,对不对?如来密因,大开圆解,这一段,就一定要写说:至此。【正宗至此,己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竟。】这一段就是DVD、VCD一定要写的。
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
——————————————————到此结束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自此开始
645页,诸位!看第三行,这个大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己三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分二)】
诸位!请翻开《楞严经》前面最大张的,最大张的。如果《楞严经》讲到下册的话,那么我们讲堂要发一张前面的这个科判,活动性,不是黏在一起的,发给他,你们就必需要带在下册,因为随时随地都会用到。
好!诸位!翻开最前面大张的科判,这大张的科判,你看这个,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个正宗分的底下说,怎么样?我这个字打得很模糊,字太小了。底下看中间,正说妙定的始终,这个正修具示成佛妙定的底下就如来答定——正说妙定的始终。
诸位!右边第一大段,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诸位!就是我们讲到641页,就是到这个大段。
诸位!往左边看,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为什么叫做三摩?或者称为三摩地?或者称为三昧?这个就是定,很重要的定!那么为什么要讲:令耳根一门深入?因为六根,那太复杂了,眼、耳、鼻、舌、身、意,佛陀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人耳根最利,耳根最利。所以看底下,选根直入,你有没有看到?有看到。选根直入,就是教你要选耳根,选耳根,选根直入。那么平行看过去,叫做道场加行,道场加行。好!选根直入的底下,有如来教令一门深入,有没有?如来教令一门深入,为什么要叫你一门深入?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听经闻法用耳根、念佛也要用耳根、诵经也要用耳根,所以我们这个耳根,在六根里面很容易成就的!所以师父要告诉你说:你回去要买一台念佛机,常常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一直薰习又薰习。。。。。。临命终,自自然然就去极乐世界了。你八识田中的种子,由耳根薰习的统统是阿弥陀佛的种子,内心具足信、愿、行,哪一个不会往生呢?所以这个薰习是特重、特别的重要,特别的重要!
好!再翻回来,翻回来,好!己三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前面大张的表格,就简单看一下。
【庚初 选根直入 二 道场加行】
【(庚初 分三)】
【辛初 阿难说喻求门得入 二 如来教令一门深入 三 大众承示开悟证入 】
【(辛初又分二)】
【壬初 述领佛旨 二 喻屋求门 今初】
往左边看,经文: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解释一下:说:世尊!我现在虽然承如是的法音;底下这个“知”如来藏就是悟,悟了我们本如来藏,这个本妙本觉本明之心,遍十方界。这个「妙觉明心」把它加一个:本,哇!意思就更清楚,本妙本觉本明之真心,多好!全部都是绝对!
本妙本觉本明之真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含育如来就是含容,同时生育如来。为什么?我们的如来就是如来藏性,没有佛性,你哪里有办法修行?所以,含容生育出一切的如来,也就是所谓的如来就是应化身佛。
而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这个妙觉王刹是指报身佛,是指报身佛,报身佛住在实报庄严土。所以含育如来,那个是应化身佛;而妙觉王刹是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佛。可是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其实等同一身,一就是三,三就是一,看你面对的根器是什么?所以佛陀在十方世界,就是劣根性的他就用应化身佛;如果是断惑证真的这些登地菩萨的,那么就是用报身佛,报身佛,因为境界不一样。
【此为正宗第二大科。佛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三摩,】三名当中妙三摩,就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这第二段妙三摩。【经题中修证了义,文中所说,名义皆相合也。】刚刚我们已经看过了,这一段是修证了义。【于建立义门文中,佛亲命名,妙三摩提,通科之中,或称三摩提,或称三摩地,或称三摩,】也称叫做三昧,就是从以前到现在翻译的音,种种的音都不一样。【但是梵音小异耳。】梵音翻译有一点点差别,三摩提也可以,三摩地也可以,三摩也可以。【首二句承领法音,通指后二藏】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所说之法音。观虽承二字,乃是虽然领悟,已开圆解,须请圆修,】这个「圆」就是不生不灭为本修因,了知要成佛下手处,就是要用不生灭的心,你才有办法成佛,叫做圆解圆修。那么简单讲:「圆」就是没有能所的修行。【方克证入,故下喻屋求门,即是求示修门也。】
【知如来藏:知字即大开圆解,】这个大开圆解,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叫做明心见性。【已悟三如来藏之圆理。】
【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即一真法界之心,乃领悟空不空藏中,惟妙觉明,圆照法界之义。既悟心遍十方,故能含育,四圣六凡之十界。文中独约佛界说,九界虽不明列文言,】没有明显的列出来。【可以推知,皆是妙觉明心,随缘显现耳。】
【含育如来,十方国土者:含育二字,双贯下两句,含是含容,育是生育,如来指化身佛,】这个化身佛,全名叫做应化身佛,包括凡夫、二乘人,应化身佛。【国土即变化土。】
【清净宝严,妙觉王刹者:妙觉王指报身佛,刹即实报土,佛身具足宝相庄严,刹土广聚七宝庄严,身土悉皆清净,故曰清净宝严,妙觉王刹。此中但说报、化二身,不说法身者,以法身即妙觉明心,为能含育,由法身垂现报、化二身也。】所以法身因为无相,应大根器的现报身,应劣根器的就叫做应化身。我们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印度的,就是应化身,因为是示现在这个人寿百岁以内,还有五浊恶世,人的色身又很矮小,这个统统是应化身。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如来又责备,我这样多闻无功,「不逮」就是比不上,「修习」就是如实修习,比不上一日修习无漏业。佛在前面呵叱着这个阿难,说:你只会听经闻法,却不如实的下功夫的修,听了三藏十二部有什么用?没有用!
【上敍心开之相,此领劝修之旨。前如来云:「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是责多闻无功也。又云:「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所以在座诸位!你修行要快吗?很简单!爱恨统统放下!
换句话说:你昨天发生的事情、去年发生的事情,这一辈子,这一辈子到今天为止,你发生的事情,统统放诸东流,江水一去不回头,就是这样,放下,无漏业就立刻现前!谁对不起你,不打紧;谁最疼爱你,不打紧;哪一个是你最爱、最执着的人、最割舍不下的,都放下!为什么?爱是苦。这个「爱」包括情执、包括欲望,他用一个「爱」,就是表示凡所有对相上的执着的情绪上的东西、贪染的东西。所以,这个「爱」的范围很大。
所以因此我们要把这个爱升华成慈悲,要把这个憎升华成平等。我们为什么会恨?因为没有平等心,把对方当作敌人,把对方当作敌人,你才会恨他。如果你把这个憎(就是恨),升华成平等心,那么就是没有能所,就是:他的佛性跟我的佛性是一样,他今天造业,我没有,我反过来要很庆幸的!所以不要恨他,恨是全世界最愚痴的行为,因为恨,别人不知道,而且痛苦了自己,痛苦了自己。所以如果我们恨一个人,要恨一天、二天,然后恨了一年、二年、三年,恨了三年了,哇!受不了!然后告诉他:我恨你三年,你知道吗?他说:我不知道呢!哎哟!(师拟捶胸痛恨貌)我恨你三年,你都不知道?就是自己一直生闷气、恨,像果冻一样,果冻,整个凝结住了!我恨你三年了呢!别人都不知道。恨,恨别人,苦的是自己,这个就是最愚痴的行为!是不是?
再来,这个爱要升华,变成慈悲,把执着那个男女欲望、金钱的欲望,把它变成慈悲。为什么?因为我们执着是轮回,慈悲是菩萨的心。因此要把这个狭隘的爱转化成博爱;博爱是国父讲的,还要再转化成大爱;再来,再把它转化成慈悲;再把它转化成大慈大悲,那么就是佛菩萨了!
所以这个一步一步:把欲望升华变成爱;把爱再升华变成博爱;把博爱再升华变成大爱;把大爱升华再变成慈悲;再把慈悲再继续升华,就变成大慈大悲,就是这样子,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这样子升华。所以,当一个学佛久修之人,他可以说是享受生命;但是,世间人他这个爱恨交织,他是惩罚生命,他一出生,就开始惩罚自己,因为自己的心,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平静过。为什么?就是爱恨会引来无量的痛苦,无量的痛苦。
【是责不逮(及也)修习也。】
【壬二 喻屋求门】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这一段是喻屋求门,说:我现在就像旅泊之人,诸位!陆宿的叫做旅馆,在海上的叫做停泊,泊。
有一次,我也是想搞一点新鲜的,就到日本,我就跟导游讲:到日本,我没有在晚上在船上。。。。。。船,大艘的船。我说:弄一点新鲜的吧!每次去,不是看花草树木,就是坐缆车、公共汽车、游览车,这没什么,看看能不能哪一个旅行、旅行社,办一个晚上坐船的?他就:好啊!坐船。这晚上就去坐船。结果为了省钱,因为团费可能不是很高,结果就坐那个船,我的房间安排在哪里?安排在机器的旁边,底下那个船,最底下那一层,整个晚上砰砰砰。。。。。。然后实在睡不着,又跑到船的这个上面,来看这个外面有栏杆、风景;可是,整个海面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东西,四周都看不到什么景色,只看到栏杆。我说:这样是要看什么风景?完全没有能所,(笑)就是一片黑漆漆的!然后就开始坐在那边,只听到声音: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我说:为什么拿钱来看这个黑噜噜的海上良宵?自己一个,就拿着念珠,没有能所,当下又空不了那个心情,然后就一直坐在那边。后来实在是太累了,又进去床铺上,那个床铺像当兵一样的,刚好一个人可以躺的,之后那个晚上,整个晚上都没有睡觉,都没有睡觉!所以发现说,哎呀!跑船的人真的很辛苦,我光是一夜就受不了了,跑船的人,你看,多么辛苦,在海上,这样子,真的,海上!
像我姊夫他当海军,他刚刚进去当兵的时候,他不知道,这新兵进去,穿这个海军服很好看;这是我姊夫讲给我听的。说:穿这个海军服,那个水手服多好看啊!哇!然后那个老兵就跟他讲:每一个人都去拿一个脸盆!他们都很高兴。结果拿来就问老兵说:拿这个脸盆要做什么?那老兵说:等一下你就知道。结果那个军舰在航行的时候,经过几级的风浪这样打,所有的新兵统统倒,为什么?吐到不行,那个吐到。。。。。。又停不下来,又不是说公车摇一个手,下来,军舰一开,它都不停。他就吐到那个胆汁、吐到那个整个胃,那个胆差一点就吐出来!(师父学呕吐的样子)他在形容,一个都没有例外,一个都没有例外喔!还不能说:你船开慢一点!军舰在开,哪有在叫你开慢一点的?所以一直呕吐、一直呕吐。。。。。。哇!那个脸盆,那个胆全部都吐出来,胆汁,那个痛苦到极点!然后那些老兵都不会同情他们,说:你们真的没有爱心!他说:爱心不能让你成长,就是要吐!经过几个月的航行,军舰再大浪,吐不出来,大家这个胆量多好啊,每一个脸盆统统丢掉!为什么?不会吐了!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就是这样子。这一句话你要牢牢记住!
所以,你要记得师父的话:任何的逆境,在一个修行人来讲,其实是好事,不是坏事。任何一个人,对不起你的人,那个人其实是在成就你,千万不要攻击、伤害他,要感恩他。
你看,像当海军这个例子你就知道,那个大风大浪这样训练出来的,再大的风浪,对不对?然后舰长就告诉他们:这呕吐,呕吐到很严重的时候,怎么样会马上不会呕吐,你知道吗?他说:响那个紧急:叭叭~~~就是准备战争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都不会吐。敌军来现前,发出那个紧急:叭叭叭~~~那时候大家都不会吐。为什么?因为生命重要啊,要打、开打了,还吐什么?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不会吐。然后敌军走了以后,一放,大家脸盆又拿起来。(笑)当这个海军就是旅泊之人,我这听到的,告诉我们:喔!当这个海军很不简单,半年内、三个月内,吐到实在是不行!
说: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然得到这个大宅,要因门入。因门而入。
【陆宿曰旅,水宿曰泊。】现在叫说:哎呀!师父啊!我带您去玩,去走一走。是什么?坐船!谢了,再连络!一次就吓死了!你不知道,我告诉你:讲一个不讲会很难受的!我们去那个夏威夷,你知道吗?那个夏威夷,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然后就说,导游跟你讲:我们有跟你安排那个什么?爱之船喔!那就很兴奋exciting,这个爱之船是不是很好啊?结果就安排,那一天听说美金二百块,美金二百块就是快六千块了!就去爱之船,也跟人家游览车上去,什么叫爱之船,去看一下。 哇!吃饭的时间到了,吃饭的时间到了,拿出来是什么?牛都没有这样吃,那么难吃的东西!也没煮过、也没烫过,全部都是生菜;生菜也有一点沙拉,那一些蔬菜水果,连我家的牛都不会吃!那个又硬!旁边那个牛排、猪排、沙拉,那样也是二百块美金,我们这个,连牛都不吃的,也是二百块,我端着那一碗菜,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二百块美金,六千,一碗六千!阿弥陀佛!真的!哇!那个什么爱之船?应该讲恨之船!那一天晚上这样六千块!对不对?然后再来,有的人,他们讲英文,说:你们可以去外面,那个大船的外面去走一走、去看!晚上进去看,也没有能所啊,黑漆漆的,就看到我们这只船砰砰在走在走。。。。然后那个美国人很开放的、很那个的,美国人就跳舞、唱歌,是不是?我们就坐在那边发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叫爱之船?也没有佛法,也没有菩提,也没有涅槃,都没有!是不是?所以这个就是:你很好奇,你去走一走,其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不是山就是水,就是这样子;如果不去,也没办法讲给你听。(笑)所以我常常讲说:什么叫出国?拿钱来痛苦自己,叫做出国,拿钱来痛苦自己,叫做出国啦!吐一吐,回来讲给你听,就是这样。
还好我福报很大,有一次我的同学出国,他跟我讲说:师父!我告诉您,我有一次出国。。。。。出国怎么样?去坐那个缆车,缆车,每一国都有坐那个缆车。结果那个缆车在上面坏掉,坏掉,他整整在那边十四个钟头!我说:多久啊?他说:十四个钟头!十四个钟头。缆车吊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也不能前进 ,也不能后退,在那边。我说:那你们大小便怎么办?他说:没办法啊,要小便的时候就叫他们:你们转身,让一让。我问:那女众呢?那个时候管什么男女众?那时候统统平等!不小便会死人啊,还管你是不是女众?「你们转身,尊重一下。」后来就看到那个缆车下面有水滴出来!我说:那如果说要大便呢?我告诉你:灵则通,通则灵,灵则会变,那个多厉害!我说:那个时候大便怎么办?他说:大便很简单,我们男孩子把这个内衣脱起来,男孩子每一个人都有穿内衣,脱起来。脱起来的时候,对不对?然后就是:你们让一让,转身。然后就拉一拉,包起来;包起来就学那王建民,咻!(师父学丢出去的样子,笑。众笑)那一包就丢出去了!不然你在缆车上要怎么大便?难不成要憋死吗?真的啊!我说:丢得准吗?有啊!丢中了底下的人!那没办法了,那个死人啊,要不然你大小便没办法,会死人啊!对不对?我说:那后来怎么办?他说:后来用那个什么直升机,还有用那个什么很高的东西,送东西来,哇!那个很辛苦,十四个钟头!我就想说:那如果是我的话怎么办?我是法师呢,要有威仪呢,也不能在信徒面前大小便,那时候我会怎么办?到底我讲楞严大法的人,可以不可以在缆车上面叫你们避一避?那么多双眼睛注视之下,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出来?这要有很深的功夫!同学跟我讲,我都会回想说:那个如果是我的话怎么办?真的!所以会得到恐缆症,缆就是缆车的缆。所以,我每次坐缆车的时候,都会想到说,它停一下。。。。。。有一次我去印尼。。。。。。新加坡,那个学舍师坐在我旁边,新加坡要进去那个岛,坐这个缆车,坐到一半停了,我就想到大小便,我就问学舍师,开始紧张了:喂!学舍师!要停多久啊?师父!不会不会,停一下,很快就走了!我说:喔!那就好了!然后就往底下看,哇!101层楼高,那个底下很深很深!所以什么叫做旅游?旅游的定义就是自己花钱找罪受,负责去吐,然后回来讲给你们听,就是这样。好!
陆宿为旅,水宿为泊。【阿难尚在有学,未返家乡,犹如旅泊之人。前佛告以菩提、涅槃,尚在遥远者,】这个就是因,此也。【即因此也。天王者,《左传》称周天子为天王,佛乃法中之王,故以喻焉。华屋喻如来藏心,华屋文质相称,喻如来藏体用圆融。前蒙如来开示藏心,得开圆解,犹如忽蒙天王,赐与华屋,实出望外!】就是喜出望外。
【虽获大宅,要因门入者:虽得蒙赐大宅,未得其门而入,犹如宫墙外望之人,】就是在宫墙外面看的人,没有办法进去宫中,犹如宫墙于外望,内宫之人,犹站在外面,墙的外面,墙的外面你进不来啊!就是你要修行,才有得其门而入,你不修行没办法,而且修行方法要对!【安能受用?】【喻虽悟藏心,广大圆满,未得修门,】就是你修行不得其门而入,当然【不能证入,何由安住?故请修为当务之急也。华屋之门,即在六根门头,阿难未知,无由得入。】
647页,中间经文: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
说:惟愿如来,不舍这个大悲,示我在楞严会中,诸蒙,这个蒙跟暗,「蒙」是比喻这个权宗,锢蔽在一个缘起、因缘法的范围。这个锢就是左边一个金,右边一个固;那个蔽,那是要艹字头,锢蔽权宗。那么「暗」就是昏迷,对这个实相的道理不了解,叫做暗字。那么,「捐」就是弃、放弃。就是弃舍小乘。毕竟可以获得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
此普求入大乘之法,(【此普求入大之法。】)【若不蒙示,则涅槃无路可修,故惟愿如来,不舍无上大悲,指示在会诸蒙暗者。锢蔽权宗】锢蔽权宗就是没有办法放舍缘起法,没有办法。【曰蒙,昏迷实理曰暗;此等即未入华屋,门外汉也。】
【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者:令在会各各回小向大,不住化城,】648页,【前趋宝所,】「捐」就是弃,【捐(弃也)舍昔日修证小乘,有余涅槃,毕竟求得如来极果,无余涅槃。】
【本发心路者:根本发心,下手起修之门路,此即求示因地心。】你因地心就是要正确,所以你发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你因不真,果就弯曲了,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若最初发心,能依二根本中真本,】是依不生灭根性,不是依识心修行。【为因地心,则直趣菩提,自然不遭纡曲,即是正修行路。下文佛令从根解结,即本发心路也。】
648页,第五行,
【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佇佛慈旨!】
令有学就是不是四果人,令有学,四果以下的叫做有学。令有学者,从何摄伏,就是从哪里收摄。「摄」就是收摄,「伏」就是降伏,「畴昔」就是往昔,「攀缘」就是意识心,畴昔攀缘之心。令那一些非阿罗汉果的有学,从哪里可以收摄,降伏往昔的攀缘意识心?就是这个意思。得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在楞严会上的这个时候,这些圣凡众,怎么样?伫,「伫」就是等候,等候还有期盼佛的慈旨,就是慈悲的法音。
【此别为有学,正求初心方便。】
【令有学者:即未得无学果位之人,从何方便,可以摄伏畴昔攀缘心?摄,是收摄而不放;伏,是降伏而不动;畴昔指过去,自从无始,以至今生。攀缘心,】攀缘心就是能所不断,【即意识心,攀所缘六尘之境,念念分别取舍,】这个念念特别的重要,意思就是:没有一时一刻、没有一个念头不执着。所以我们众生的苦,是无以复加的,他是二六时中都在苦,你只要不学佛,他二六时中这个念头,要叫他放一下,非常困难!【即二根本中妄本。为楞严大定之障碍,故佛前对阿难,首先破除此心。】
【得陀罗尼:解见第三卷,剖妄出真文中。彼佛云将欲敷演,是知前说】次第三如来藏,【次第三藏,圆融三藏,无不是敷演陀罗尼也。】敷演就是开演。【今欲必得,庶可】庶可就是希望,可以【入佛知见。佛之知见,众生本具,但迷时埋没,佛知见,成为众生知见;悟时显露,众生知见,无非佛之知见,由来生佛不二,只因迷悟成差。若欲入佛知见,】但从根,就是根性,【但从根中入流,】入流,入流就是反过来,入流亡所;顺流是顺着,攀缘这个外尘叫做顺流,入流就是逆流,不缘外尘,也没有能缘的心。从根性中入流,【即便得入。】「入」就是逆流,回光返照的意思,转过来。逆着生死流叫做入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人众】但心是专一的,(【心一,】)在会的人众,这个心是非常专一的。【伫候如来慈悲法旨,均欲奋发真修,以免错乱。】这个错乱修习,尤其我们末法这个时代,就特别的多!错乱修习,你讲你的,他讲他的,他讲他那一套,跟你的佛义那一套完全不一样;你讲的这一套跟他们也不一样。现在的修行人也很辛苦,这个人来说药师佛法门很好,他开始诵《药师经》;这个人来跟你讲,说地藏经很好,开始诵《地藏经》;这个人告诉你说,念佛很好,修念佛法门;后来密宗的来告诉你,灌顶很好,可以解冤业,消无量亿劫,是不是?很不错!灌顶修密宗。对于心性法门,不懂也不重视。师父不一样,你修哪一个宗派、法门,我都没意见,但是你一定要开大智慧、要见性,诵《药师经》,《药师经》充满智慧;诵《地藏经》,《地藏经》充满佛的智慧;念佛,念佛充满佛的智慧;持咒,持咒充满佛的智慧;没有什么不好,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佛的智慧还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明心见性。
649页,【辛二 如来教示一门深入(分四)】
为什么要一门深入呢?众生,你叫他六根同修,他怎么修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叫他怎么修?当然要一门深入啊!
【壬初 分门以定二义 二 验证以释二疑 三 绾巾以示伦次 四 冥授以选本根】【(壬初分二)】
【癸初 标开妙修行路 二 教明二决定义 今初】
底下,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此经家敍述佛意,正为现在回心之众,】回心就是回小向大。【兼为当来大根之机。】就回心声闻。【尔时即阿难请示修门之时,世尊哀愍现会之中,已经回小向大,缘觉、声闻之众,于菩提心未自在者。】【今作二解:一、此众于诸佛如来,修证无上菩提,秘密之因地心(即如来密因,三如来藏心。),悟虽已悟,未得修门,不能证入,】不得其门而入,就是这个意思。【故其心未得自在;】【二、此众于菩提因心(即妙觉明心。),虽然与阿难满慈同悟,前三卷末,各各自知,真心遍常,后承佛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国土,难得圆解,未起真修,尚属不定性,】不定性就是说不一定不会回小向大,不定性声闻就有可能回小向大,要是定性声闻就非常困难!定性就是已经固定了。所以定性声闻很难转,要不定性,他就有救,因为还没有把他锢蔽在权教的二乘人,这不定性就把他转过来。尚属不定性,【难免遇缘便退,无自由分,不得自在。故佛勉以不生疲倦,示以二决定义,】 二决定义 。【欲令不定性,而成决定性矣。】
【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者:及者兼及并及,佛之悲心无尽,欲益现未,】「现」就是现在,「未」就是未来。【当来即未来。佛灭五住烦恼,度二种生死,变易早尽,分段亦离,而归涅槃,大寂灭海。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众生,根浅智劣,而能发菩提心,诚为难能可贵。】在座诸位!你们就是这样,难能可贵!难能(男人)可贵,女人就很尊贵,难能可贵!是不是?我都会把它这样念八个字:难能(男人)可贵,女人尊贵。
【开无上乘,妙修行路者:无上乘,即最上一佛乘,同教一乘,犹为有上;】同教一乘就是说,共同来教导这个一乘,犹为有上。所以这个同教一乘,表示小、中、大统统这样教;如果是别教一乘就同了,不一样,同时教一乘,这个还是有上;现在是别,就是特别,别教一乘,就是special,你到这个机场去,它都有贵宾室,这个算是特别了,一般人不能进去的。【别教一乘,方称无上,是所趣之果,即上阿难所请之无余涅槃。下句是能趣之因,即上本发心路。此云妙修行路,密指耳根圆通,从闻性妙理,起反闻妙智,以妙智照妙理,闻、思、修证。】闻、思、修就是三慧,三学是戒、定、慧,戒学、定学、慧学;而这个慧开出来,就是闻慧、思慧、修慧,所以这个闻、思、修是由慧开出来的。三学叫做戒、定、慧;三慧就是闻慧、思慧、修慧。【上句开字,】就是开无上乘。【对下句】是什么?妙修行路,(【路字,】)所以上面的「开」是指开无上乘;「路」是指妙修行路。【说根本发心,妙修行之路既开,而无余涅槃,无上菩提,斯可希冀矣。】
650页最后一行,
【癸二 教明二决定义(分二)】
【子初 宣示总征 二 分判二义 今初】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於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这个意思就是说: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在这个佛如来妙三摩提,一定要精进,不可以生懈怠。
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二决定就是一定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你就不可能解脱!所以底下说: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此先教明二决定义。】
【宣示阿难,及诸现前大众,等未来众生,】「等」就是以及,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决定发求成无上菩提之心,不愿终止化城,】化城就是得少为足,裹足不前。【有志前趋宝所。】【于佛如来,妙三摩提者:三摩提加一妙字,即阿难所请佛定,第二妙三摩是也。又即经题中,修证了义之功,又即观世音从闻、思、修,所入之三摩地,为诸佛共修之法。不生疲劳倦怠之心,美则美矣!应当先明了,发觉(觉即菩提)】发觉【最初之因地心,还是真心耶?还是妄心耶?】就是你是依真修?还是依妄修?【若依妄心,】来修,【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犹如蒸沙,不能成饭;若依真心,则依不生不灭为因地心,然后可以圆成果地修证。故对二种决定义,不得不预先明了。二决定义,下文佛自解说,先总征:刚开始,【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底下是【子二 分判二义(分二)】
诸位看,看底下这个黑字体的,倒数第三行,651页倒数第三行,这个很重要的!
中间,
【丑初 决定以因同果澄浊入涅槃义 二 决定从根解结脱缠入圆通义】
好!第一个决定是什么?决定以因,就是这个因地心,就是用不生不灭的因地心,同果就是果地觉。决定用不生不灭的因地心,同如来不生灭的果地觉,来用这种心来做功夫,叫做澄浊入涅槃义。为什么?这个「浊」是指五浊,就是色身所引起的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等等,这个就是五浊。而《楞严经》讲的这个五浊,完全是自身心所结出来的五浊,跟一般的五浊恶世的定义是完全不同!
二、决定从根解结脱缠,从这个根来解这个结,脱离这个缠缚,入圆通,其实这个圆通就是圆满通达,其实就是如来藏性。
【(丑初分三)】
【寅初 令审观因果 二 示所除五浊 三 明伏断证极 今初】
翻过来,652页,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说:阿难!第一个决定义是什么?「欲」就是志愿,如果你们自己想要捐舍声闻;这个「欲」要用二次,欲修菩萨乘,欲捐舍声闻,再加一个「欲」,欲修菩萨乘,那个意义就很清楚了,这个「欲」要用二次。志愿捐舍声闻,也自己欲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心,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到底你这个初发心,跟佛的果位是不是一样?
【此下别示二义。】
【今先示第一义:决定以因心,要同果觉,乃可从真因,而克妙果。故呼阿难而告之曰: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愿乐也)】希望【捐舍声闻小乘,不愿沉滞空寂,欲修菩萨大乘,智悲并运,求入佛之知见,前文已解。欲字双用,欲即是志愿,志愿舍小乘,志愿修大乘,求入佛之知见,即求成佛道。应当谛审观察,因地最初发心之心,与果地究竟取证之觉,同耶?异耶?因心若同果觉,如以空合空,因心若异果觉,如煮沙作饭;不得不加观察,以免因差果谬矣!】
经文:【阿难!若於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文字简单,看注解。
【此明异相。】你发的是生灭心,想求果地不生灭果,那不可能!此明异相,【阿难若于(在也)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此心即第六识攀缘心,】能所不断的攀缘心,这是【妄根本也。以此心为本地修因之心,若求二乘小果则可,而求诸佛最上一乘,不生不灭,真常果觉,则不可,故曰无有是处。】这个文字都简单,不困难,我们浏览一下就可以。
653页,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
这就告诉你:你自己要审谛观照,这个世间什么东西不会坏?会坏的,就不能依它来作为因地心;不会坏的;所以后面佛陀讲:你看虚空会不会烂坏啊?那个就是真心,不生灭心就是真心。
看这个注解,【以是因果不同之义,汝当起智照察,照明器界世间,可作之法,即有为法,有为有生灭,故曰皆从迁变坏灭。恐其不信,故重呼其名,告以汝观察世间,可作有为之法,谁为不坏?要其自观自悟自信也。可作之法,例第六识,生灭无常之心,决定不可用为因地心,前佛与阿难,三番破妄识,即此意也。】
中间经文:
【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这个就是告诉你:虚空就不会烂坏,就告诉你:真心就是不生灭的;意识心,那只是真性的影现而已,所以,它是离尘无自体性的。所以,妄识非心,妄识无体,妄识无处,就是这个意思。
倒数第四行,
【上例明异相,此例】怎么样?【明同相。】「异相」就是世间。上一个例子是说明世间是会败坏的;那么这个例子是用同相,就是虚空,虚空就不会烂坏了。意思就是说:你发的那个心,生灭意识心是会变灭的,你要发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心,那么,就等同虚空不会变坏的,这才是真正你的真心。【然字转语之词,终不闻烂坏虚空,虚空例根性,不生不灭,真实常住之心,故以不闻烂坏虚空例之。何以故下,释其所以,以虚空非可作有为法故,从始至终,其性真常,无坏灭故,决定可取为本修之因地心。前佛与阿难,十番显真心,】就是这个道理,【即此意也。以上决定以因同果,是第一决定义之宗。】底下,【下澄浊入涅槃,是此宗之趣。】在这一句就是很重要,你要下定决心,能缘的心放下、所缘的境放下,如如不动,诸位!就是用这个心。
我们难免会有动,诸位!会有一些执着、烦恼,诸位!用最快的速度放下它,师父就是这一句。你真的没有办法完全进入菩提心、智慧的心,你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谁的速度最快,谁修行就成功!师父在开宗明义已经讲了:如果你论修行一定要论输赢,就是最快速度放下,那个人就赢!就这么简单。这样讲最快,不然你听不懂。哪一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放下恨、放下那个爱的执着,那个人单刀直入就最快,你诵什么经都无妨!为什么?你不再执着世间的假相。对不对?用这个心念佛,就是佛心;用这个心来诵经,就是佛的心;用这个心拜山,就是佛的心;用这个心与人相处,就是佛的心。诸位!凡夫的心要放下,佛的心要提起来,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佛。学佛如果不能理解、体悟佛的那一颗心,白学了!都是用你凡夫的心,用你种种的执着跟情绪。对不对?佛心没有这个,佛心进入绝对的状态。所以简单讲:你看到什么事情,日常的生活,食衣住行、行住坐卧、与人相处、早课、晚课、参加佛七、禅七、水陆法会、梁皇,都没有关系;走到台湾、到大陆、去美国,都没有关系,都要用什么?用如如不动的心,用如如不动的心。
还有一点特别要强调的,如如不动的心,一定要先照顾健康的身体,这个一定要附带讲的!为什么?你脑部受到重创、身体受到重创;你想如如不动,没办法,因为你脑筋里面没办法正常,那个就变成物质的色身会影响到你脑力的正常。因为我们的年龄层,随着年龄层愈来愈大的时候,我们脑部慢慢的细纹会被磨平,我们记忆会慢慢的消失。到年岁大的时候,真的!我看过很多,像我爸爸正在生重病的时候,我回去,我叫他:爸爸!我是谁?不认识!他讲了一个很圆满的话,爸爸!我是谁?「哎呀!自己人啦!」每个都是自己人。我叫什么名字?「喔!我认识你啦!」叫不出来!我爸爸就这样;还会念佛喔,阿弥陀佛。。。。。。他会记阿弥陀佛这个名字,可是你名字、自己儿子的名字叫不出来,因为那时候已经病得太严重了,我回去看他好几次,他在台北,好几次,连我都不认识!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这个?因为你想修学佛道,这个看起来好像两码事,其实是一种事,身心是不二的,修行人不能讲大话的,没办法的!到了那个时候,你看,我爸爸完全不认识人;不过还好,还会念南无阿弥陀佛。我每次去,就跟他加持,然后咒轮、大悲咒水,就交代那一些慈悲的居士,要弄大悲咒水给我爸爸喝,然后咒轮、往生被也带去。他在医院的时候,看不对劲的时候,我们还去抢尸体,我去上面跟大哥去谈,才在谈喔,那个医务室的人,马上就连络那个殡葬业的说:这个林桑断气往生了!我都还没有来到楼下,还跟大哥在那边算钱,在跟他谈,在二楼。楼下跟我二哥,还好我先交代二哥,我说:二哥,二哥!如果有人要来抢尸体的时候,就说:我们弟弟本身是法师,我们自己处理!就真的来抢尸体了,殡葬业的就真的来,我人都还没有走到楼下,跟大哥在楼上跟他谈,一下子人家殡葬业的来了,速度之快,比临命终接引莲花还快,莲花都还没来,殡葬业就先到,吓死人了!速度真快!二哥就:喂喂喂!那是我爸爸呢!喂喂喂!那是我爸爸呢!拖着就要拖走了!所以我告诉你:如果你爸爸还没死,你要注意一下,不骗你的!一下不见人,连尸体就被拖走了,我们的爸爸差一点尸体就不见了!我哥哥就一直阻挡他:我弟弟是法师,我们自己处理就好,还要跟他拜托。哇!很辛苦!所以一个人到年岁大的时候,在座诸位!你现在听经闻法,你很正常,你不觉得什么;但是年岁慢慢大的时候,你会很麻烦,你没有办法正常思惟,平常对你很好的人,你会怀疑他:为什么会对我这么好?你今天记好的事情,明天说:咦?我有讲吗?你马上忘记了,这个就开始短路,脑筋里面开始短路,短路,表示电线快烧坏了。所以,你要补充这个营养,一定要运动,让它这个脑筋里面完全正常,像佛一样,三十一岁成道,每天都打赤脚这样走。。。。。。走到在石头上,这样一直刺激脚底那个穴道。。。。。。我们现在是不能用这种方式,不过就是要运动,一定要把身体照顾好,让你的脑筋、脑部不要提早退化,提早退化会很麻烦的,真的会很麻烦!为什么?两眼无神,爸爸!我是谁?「自己人啦!」我叫什么名字?「哎呀!我认识你啦!」阿弥陀佛!这个影像到现在我都记得,「哎呀!我认识你啦!」没办法了,真的!你如果活到八十岁了,我去看你:我是谁?你也是会讲:「哎呀!自己人啦!」你也会这样讲,名字叫不出来了!是不是?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说,我们上人开示得对,身体跟心灵,它是不二的,它是绝对是不能分离的,修行是不能讲大话的,凡夫俗子就一定要按部就班来,好好的正常饮食、好好的正常睡觉、好好的听经闻法,就是这样子。
底下,
【寅二 示所除五浊(分三)】
【卯初 尅示浊体 二 总喻浊相 三 别列浊明 今初】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解释一下:那么则你的心中,坚相的就是比较固体的,坚相的为地。润湿的为水,像血液、尿液、唾液、精;暖触为火,就是温度;动摇为风,就是呼吸。由此四缠,诸位!这个「缠」不是烦恼,是指四大互相纠缠在一起,就是组织成身体,叫做四缠。这个四缠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起来,互相缠结在一起,组织成身,此四缠。
那么,这个四大组合起来,变成你的身体,就分汝湛圆妙觉明心,就是此四缠分开了你湛然本圆、本妙、本觉、本明之心,就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为视,这个「视」,注意,这个「视」是视精,带有少分妄见的见精。在这里讲的变为带有妄的、少分妄的见精,就是眼之识,之见精;为耳之听的闻精;底下,为觉,这个「觉」是指鼻的嗅精;那么中间少了二个:就是舌,还有身,就是简单化了。底下这个为察,这个「察」就是指意根,因为根性有照察之作用、有觉察的能力,所以,这个「察」是指意根。那么意思就是说:用这个四大互相缠结在一起组成的身体,把你湛然圆明妙觉的明心、本心,变成了眼的视精、见精,耳的听闻的闻精、鼻子的嗅精、舌的尝精、身体的触精,乃至意根的根性的照察觉知精,这个「察」就是觉知。
从始入终,就表示没有办法形容开始,也没有办法讲一个终点,叫做从始入终。就表示无始来,如果你不修行,也是无终,讲不出一个所以然的开始,到了今天的所谓终,明天也可以叫做终。这个五叠浑浊,这个称叠,一层又一层的,五叠浑浊,其实就是五浊。
底下,【此克示五浊之体。本经与诸经,名同义异,】名就是名相是相同,就是其他的经典也讲五浊,这个《楞严经》这里也讲五浊,名同义异,意思就是:名相虽然相同,但是,它的义理完全不同!意思就是说:《楞严经》讲的五浊,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经典,叫做名同义异,义理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因为《楞严经》讲的是如来藏性,完全是心讲五浊,完全是在心,就是色、受、想、行、识,讲这个五浊。【但取圆湛心水,投以诸大之土,水失清洁,】就是我们清洁的水丢进去这个土,水失清洁,【以致见等不圆不湛,】我们看出来的这个见性,变成带了妄,本来是绝对、没有能所,却变成带妄。为什么?由四大组合的这个色身,硬是把圆妙觉明之心,变成了带妄之见精。以致见等不圆不湛,【便是浊体。】浊当然就是带有妄。【交师云:外五大】地、水、火、风、空。【与内四大,】地、水、火、风。诸位!外五大跟内四大,【虽均为浊体,而逼切生死,障绝涅槃,惟内四大为尤甚,】为什么?每天跟你相处在一起。【故此文多论身中四大也。】
【先释身中四大:则汝现身之中,坚硬之相,】一、坚硬之相,【肌肉筋骨为地大;润湿之相,津液精血为水大;暖触之相,燥热温度为火大;动摇之相,气息运转为风大。】这个文字很容易就看得懂。
【由此四缠:】地、水、火、风,所以,这个「缠」不是烦恼,是指地、水、火、风交织成色身。【即四大假合,互相缠结,组织成身。既有身相,妄有六根,】诸位!既有身相,妄有六根,这什么意思?因为身相本空,父母未生我们,没有这个身相;现在拥有了六根,仍然是妄,身相是妄,六根不是妄吗?但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分汝湛然圆遍,妙觉明真心,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诸位!这个不生灭、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你就把它当作是方便说,让你容易理解。成阿赖耶识。【识精元明,映在六根门头,为视,即眼根见精;为听,即耳根闻精;为觉,即鼻根嗅精,舌根尝精,身根觉精;】这个我们看到了、研读到六百多页来讲,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为察,即意根根性照察,拣异意识分别了知,此即色心和合以为浊体。下文所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从始洎(及也)终,始于识阴,】这五阴中的识阴,因为识阴先来,最微细。【终于色阴,】就像穿衣服一样的,小件的穿里面,再来加大一点点,再来又加大一点点,最后加个外套。从细的一直加,色阴就是最粗了;我们薄的衣服穿里面,最厚重的衣服一定穿外面。断的话要怎么样?要从色阴开始断,从粗的一件一件脱开来,色阴脱、受阴脱、想阴、再脱行阴、再脱识阴。来的时候由细转粗;脱缠的时候,由粗慢慢慢慢转到细。所以修行还是有个次第。【以生从识起故,五叠(重也)浑然不清,而成浊相,】此结成五浊之名数。(【此结成名数。】)
这五浊怎么来的?就是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所以现在讲,我们简单讲就是:如来藏性混合了我们这个地水火风,变成有见闻觉知,但是这个见闻觉知变成带了妄,没有办法进入能所的绝对性,变成:眼睛,能见、所见;耳朵,能闻、所闻,就整个圆妙觉心全部被隔开来,失去一精明。有六和合,眼见、耳闻;但是,同是一精明,这一精明找不到了,一精明,圆妙的觉明之心找不到!所以,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来藏性混合了地水火风,把这个湛圆妙觉的明心,变成了带妄的眼的见精、耳的闻精、鼻根的嗅精、舌头的尝精、身体的触精。对不对?身体有根身,有这个觉精,那么意识就是觉知精,就变成统统带妄。虽然带妄,见精、闻精等等六精,其实是一个怎么样?一个如来藏性,唯是一心。
诸位!这个很容易了解,诸位看!如果说眼睛看这个事情,感到很喜悦,这个喜悦其实就是你的心。眼睛不看,我们用耳朵,耳朵听到我们自己喜欢的话题,心灵喜欢,其实还是这一颗心!对不对?鼻子嗅,闻到自己喜欢的香味,心里很欢喜,还是你那一颗心啊!同一个觉知体,同一颗心、同一个觉知体,虽然眼见、耳闻,对不对?都合作,其实都是一颗心,一精明嘛!但是,因为我们融入了四大,变成分开来。所以说一不对,如果说一,有六种作用;如果说六,却是一精明,所以后面讲的:一六不准,一跟六都不一定准确,非一也非六,即一也是即六。为什么?你讲六,不对,因为是同一个觉性。对不对?你讲一也不对!为什么?它的作用完全分开来。眼只能见,你有没有看到眼睛可以听到音声的?当然没有啊!因为由尘所引起的能缘的见精,它只能缘这个色空、明暗,它没办法听声音,眼睛没办法听声音,六根没有办法互用;但是,觉知,体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心在感受,同一颗心在感受。就是这个意思,整段就这个意思。
好!今天要诵楞严咒,为什么呢?因为我讲了三天,都没有诵楞严咒,因为在赶功课,我也很辛苦了,昨天喉咙有一点痛,有一点痛。好!诸位!诵个楞严咒,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好好的诵楞严咒,实修是很重要的,用本性修行。诵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