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慧律法师所有开示-> 慧律法师开示楞严经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


 下载DOC文档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十八张DVD

[卯九 显见超情 (分四)]

[辰初 正遣自然]

[二 正遣因缘]

[三 迭拂妄情]

[四 责其滞情 辰初(分二)]

[巳初 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

[二 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 (巳初分三)]

[午初 领性遍常 二 疑滥外计 三 疑违自宗 今初]

这个[情]分二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和知见,这一段是显示佛悟的究竟见性,不生不灭的见性,是超越一切的情执、一切的知见。这个[情]包括四个角度说:一、凡夫情;二、外道情;三、二乘人之法执;四、权教菩萨。显示见性是超越凡夫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显示见性是超越一切凡夫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的知见,这一段就是讲这个。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阿难对佛说:世尊!就像法王您所说的:觉缘遍十方界,这个[觉]是觉性有能缘之功能,它是遍十方界的,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也就是我们每一个都有佛性,就是指这个。湛然常住,所以,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个人的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指每一个从觉性里面散发出来的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就是比喻遍十方,只要你心和合无诤,没有能所,心性就是僧,这个就是指自性常住。性非生灭,什么叫做生灭?生灭就是能所不断,叫做生灭。

[此一大科,显见超情。以见性不变随缘故非自然],这个外道的自然,接近无因论,就是拨无因果,无因无缘,就自然生自然灭。诸位!外道所讲的这个自然是无明,建立在无明的。以见性是不变,也就是说:见性常存,亘古以来,我们每一个人的不生不灭的见性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开发,但是,它能随缘,像摩尼宝珠一样,所以,它不是外道所讲的;建立在无明的一种自然。随缘,但是这个见性是不变的,是亘古存在的,所以非因缘。因缘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所以,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在这个《菩萨戒经》里面有一句话说:非因非缘非果法是诸佛之本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契入佛的领域,必须要顿悟。进入没有任何的能、所;没有任何的阶位,与天地一体,同时存在的佛性。

[随缘不变故非因缘;自然]、这个外道的自然,还有凡夫和二乘人所讲的这个[因缘,皆是妄情计执],在这里是因为讲的是究竟,连这个二乘的方便的所讲的因缘法,都要破除,都要放下。所以,皆是妄情所执,[见性两皆不属],因为见性非生灭法,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灵光独耀的。见性二皆不属,意思是:也非自然,也非二乘人讲的因缘法,意思是:超越外道所讲的自然,也超越一切凡夫、二乘人所讲的因缘法,[故曰超情。诚如法王所说:诚者实也;法王所说,指如来上文诸科,所说遍常之义。觉缘指见性,谓亲依觉性具有能缘之功能,故称觉缘。遍十方界者:乃称性周遍,不分科中,见性遍见一切,同体不分];在显见不杂这科当中[不杂科中,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此二科俱成遍义。 湛然者:如寒潭止水],就像寒潭静止之水,[湛然不动,领不动科中],[领]就是依据,依据前面的显见不动这一科当中,[身境动摇,见无所动];在显见无碍这科当中,[无碍科中,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之义。常住者:领无还科中],就是显见无还这一科当中,[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不失科中]显见不失这一科当中,[虽称颠倒,无始不遗之义]。虽然是颠倒,但是无量亿劫以来,从来就没有消失,没有遗失。[性非生灭者:领不灭科中],依据显见不灭科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之义。如上诸科,俱成常义。阿难蹑之起疑],就开始怀疑了,[疑滥外宗],就是外道,[宗]就是思想。就是怀疑混乱了,佛门跟外道的思想,现在搞混了,外宗就是外道的宗旨,就是思想。[遂计自然。既破自然,复计因缘,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妄情用事耳]!那个识心就是客尘烦恼,不是永恒常住的觉性,识心是依境所引出来的分别、烦恼、无明,不是亘古以来常存的觉性,所以,应当放下,这是妄情用事耳。[初领性遍常竟]。

[午二 疑滥外计]

[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后来就称为修行人,在《阿含经》,梵志后来就一切外道的修行,统统称为梵志。娑毘迦罗,翻译成中文叫做黄发外道;或者叫做金头外道;或者叫做龟种,这金头就是金色的头,头发是金色的,或者是黄发;这个是印度古仙人的名字,为数论派之祖。因为他的须和发这个面色,[面]就是脸,都是黄赤、黄色、赤色,所以,号称为黄赤色仙人。他们也谈,但是他们所谈的最初的冥谛,万物为什么有性呢?就是来自于冥谛,就是冥性,也是立一个类似我们中国人讲的盘古开天,类似这种思想,有一个开始。以及投灰等,这个[投]就是我们讲的涂,把灰涂在身上;这个我看Discovery频道,或者是国家地理频道,有的印度修行人,把全身都抹上那个灰土。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什么差别?现在就是阿难把佛道跟外道弄混了!

[先梵志是古来梵志也。其人自谓,梵天苗裔,志生梵天,即婆罗门种。娑毗迦罗],在序分中里面已经有讲。[解见序分中。冥谛,为冥初自谛,]就是一切的开始,自谛就是依这个开始,依这个冥初、冥谛,为依据的开始。[是外道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也]。注意!这个第一谛,不是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意思是:从这里开始建立的。[彼数论师,计冥性是常,能生大等二十三法,与现今所说,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义似有滥],这个义理有一点混乱了。[及投灰等,诸外道种:投灰,亦云涂灰,有时以身投灰,有时以灰涂身,而修无益之苦行。等者等余拔发]、我有看到在做那个印度耆那教,这出家女众,她们那个头发,要出家的时候,我在影片看到,真的是这样。不是象我们佛教的出家人,剃度的时候用剃刀,没有的!她是头发长长的,然后抹那个湿湿的先洗一下,她的师父就是赤裸的,统统没有穿的,男众;女众是有穿啦,她师父都光光的,我第一次看到,我也是吓一跳。然后就用拔的,这是剃度的仪式。

有一种外道就是专门拔这个头发,用烟熏这个鼻子,[熏鼻、卧刺]、卧这个棘,或者是[自饿]、就是一直饿着肚子,认为受一点苦可以生天,不吃东西。我们常常称为打饿七,有时候也变外道,自饿外道。有时候调整这个身体,还是需要靠智慧的,不吃,可以;但是,要充满智慧的,只有不吃,不能代表他就叫做修行,有时候就变成自饿外道。[与持鸡戒]、持鸡戒是什么意思?外道以苦行,认为出离解脱之道。什么叫做苦行?意思是:吃苦将来就可以生天,吃苦就是把这个身体一直折磨,让它折磨,认为就像我们观念讲的,这样叫做消业障的意思;观念卡住了,不知道从心性下手,所以就认为:我就吃了很多苦!持鸡戒是什么?就像鸡一样,整天站一只脚,叫做一足而立,你听过一句成语叫做金鸡独立吗?就是这个,学外道的,用一只脚站立整天的。他们认为这样身体受一点苦,将来可以生天,认为这个是生天的因,叫做非因计因。其实生天是十善,行十善自然就生天,行十善是生天的因;他现在把这些没有意义的吃苦,当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计因,不是生天的因,却把它误认为是生天的因,很可怕的,这思想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持[牛戒],这个牛戒就是戒禁取见的一种,古代的印度外道当中,有错认为执这个牛行,以为生天之业因,就是学牛走路,所以叫做持牛戒。还有就是模枋牛眼睛阖起来,还有牛常常低头,人是人,他就是不学人样,他学牛。还有食草,吃这个草,人吃草等等种种的苦行,以期生天,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期待生天。这辈子只要没有听到佛法,全世界都一样,英国也是这样子,他们认为人有很多烦恼,所以,他们这一些行为学家就去学什么?学猴子叫;学着大象走路,把这个手像小朋友一样,人的两脚独立站起来,他不要,那个英国的动物学家,认为人的情绪没办法渲泄,是因为没有办法像动物一样,在森林野外这样吼叫、这样走路,所以,他认为教导这些人类,学习、模仿这些动物的行为,会回归到自然。他自己就学,电视演出来,人不象人,他就学那个猴子;还有学那个金刚,这样搥着胸部…看到那个新闻报道,就三个字:好好笑!没有听到佛法,也没有办法,没人教他。就认为要回归自然,就是一定要学学那一些动物,还学那个长臂猿,学那些动物。我们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可能也会学到这些,也回归到自然的畜生,悲哀!牛戒,也就是象牛学习,把牛的行为当作是生天的因,这种种的苦行没有意义。

[诸外道种。此等皆心游道外];不知道即心就是佛,心外无道,心外无佛。[种者类也。说有真我,遍满十方:真我,或即二十五谛,末谛之神我]。末谛就是最后的神我。[外道计我相有三:一、大我;二、小我;三、不定我。此所说觉缘遍十方界],佛所讲的,阿难错认为[义似有滥大我],[滥]就是混淆。佛讲的觉缘遍十方,阿难把它混淆了,跟外道讲的这个大我,把它搞混了。[如来所说遍常,与外道有何差别?二疑滥外计竟]。

[午三 疑违自宗]

经文,[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世尊也曾经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大慧菩萨他是十地菩萨。现在阿难怀疑:是不是佛所说的法,跟以前所讲的不太一样。所以,这一段叫做疑违自宗,好象有违佛所讲的自己的思想,叫做疑违自宗。就是阿难怀疑佛陀所讲的,是不是违背了以前所讲的思想?所以,世尊也曾经以前在楞伽山,讲《楞伽经》的时候,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外道的自然就是透过无明,佛教讲的自然是本自寂然,也就是破无明,见法身,恢复妙然的天性那一种自然;不是没有破无明,任其自生自灭,不理它、不管它的一种自然,完全不同!佛教讲的妙性天然,是破无明,见法身,是开采、开悟如来藏性的;外道讲的这个自然,完全是无明的,而且是意识型态,依据推论出来的。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就是佛法,佛却说因缘;因为外道常说自然,而佛就说因缘法,来破自然;当然非彼外道,因缘法绝对不是外道自然的境界,当然非彼外道境界,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再讲一遍,说:世尊也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而佛说因缘法,破了外道的自然。所以,佛说了因缘法,当然非彼外道的境界。

[此举昔日自宗。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也就是你要听《楞伽经》,要飞上楞伽山,没有神通是上不了的!所以,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叫做不可住。[佛依此而说《楞伽经》,表法殊胜,非二乘所能及。 大慧菩萨,是楞伽会上当机,等者等余众故。佛曾在楞伽山,为大慧等,广辩内教,与外道不同之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者,清凉云:无因论师,计一切物,无因、无缘,自然生,自然灭]。就是放纵它,没破无明,完全建立在无明烦恼。[如彼偈云:谁开河海堆山岳?谁削荆棘画兽禽?一切无有能生者,是故我说为自然]。他们外道的偈颂说:到底是谁开凿出河还有海?还有堆积这么高的山岳呢?是谁削这个荆棘,而画出这个鸟兽呢?画出这个禽兽,一切无有能生者,根本就没有能生它的,是故我说为自然,而佛说业感缘起的,业感,它就生,我们今生今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呢?是业感,业力所感召而来的。[此则拨无因果,不立修证],这句话不立修证,就是放任无明,不去破除无明。[佛说因缘以破之],为什么要讲因缘来破这个外道呢?让大家众生重视因缘果报的可怕,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不能像外道这种放任自然,不立修证,拨无因果,叫做修行。

[故曰:我说因缘,非彼境界。]就是佛所说的因缘法,绝对当然不是外道,讲自然思想的这种境界,[如楞伽经颂云:我说唯钩锁,离诸外道过,若离缘钩锁,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彼坏钩锁义]。钩锁,有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环环相扣,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受、取、有、生、老死,无明缘行,行缘识……就是一个钩锁接一个钩锁。这个钩锁就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就是缘起,这个钩锁就是互为钩锁,就是缘起。任何法不能单独存在,都必须有前因,还有外缘,一定会产生后果的。所以,我说万法,也就是都是有缘起的,如果是十二因缘,也是环环相扣,为钩锁。[(钩锁,即是因缘,取相连不断义,十二因缘,名十二钩锁)]。就是环环相扣的意思。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受、取、有、生、老死,死了以后再来,无明又行……这个十二因缘,有三世十二因缘;有二世双生的因缘;有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这个讲起来又是很多、很深。

离诸外道过,为了离开外道的断灭见;或者是常见,所以,佛说万法都是环环相扣的钩锁的,都是有因果的。若离缘钩锁,意思是:离开了这个缘起法,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就会变成外道的无因论了,彼坏钩锁义,就是不能坏缘起的义理。[又因谓种子亲因],种子就是我们的亲因缘。[缘谓资发助缘,内而三乘等性,须假宿生善根,种子为因;复假如来教法,以为外助之缘,方生诸乘所证之果;外而百谷等物,亦须种子为因,水土为缘,方生芽等,大异于彼外道所说,故曰非彼境界]。意思就是:万法必须统统假借缘起,不是像外道这样讲的。

经文,[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离远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它这个文言文太省略了,以致于看起来很吃力,一般人一看,根本看不懂!我今观此:我现在看到这个佛所说的觉性,就是觉缘之见性,觉缘遍十方的见性。自然,自然就是好象相同于外道所讲的自然。再讲一遍: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性自然,这个觉性自然的存在,又好象外道所讲的自然。佛所说的非生非灭,非生就是本有;非灭就是究竟不坏,非生就是:不是假借缘起而生,不是生出来,意思就是本有的。这个觉性是一直存在,尽未来际它仍然存在的,叫做非灭。我们这个觉性自然,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似]就是像,[非因缘]就是自然。就是说:又像外道所讲的自然,与彼自然。与彼自然就是说很像。又好象佛所说的这个非因非缘,当体即空,听起来本性具足,自然的具足,又好象相同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与]就是同彼自然。所以,看起来,前面就是说:佛所说不得非因非缘,当体即空,也可以这样解。彼自然,彼外道所说的自然外道的道理差不多。现在整个搞混了!再讲一遍,佛陀所讲的非因非缘,这个自然存在的觉性,妙性天然的觉性,又类似外道所讲的自然的道理差不多,这样子来讲。所以,前面所讲的非因缘也是自然,是佛所讲的妙性天然,当体即空的意思。非因缘把它拆开来,叫做因当体即空,缘当体即空,要这样拆开来解。非因缘就是非因非缘,就是佛所说的当体即空的妙性天然的那一种自然,听起来又好象是外道所说的自然的道理差不多,我阿难被搞混了!云何开示,如何来开示佛道的妙性天然,与外道的自然,到底是同还是异,令佛弟子不致于误入群邪。群邪就是外道可怕的知见。获真实心,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我再讲一遍,平铺直叙下来,你会更清楚!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缘的见性遍十方界,妙性天然,自然存在。而佛所说的这个妙性天然,自然存在,就是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听起来就像佛所说的非因非缘,妙性天然存在的那种自然本觉妙性,同外道所说的那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我们如何请示佛陀来开示,我们佛性的妙性本自具足的自然本性,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理,到底是同还是异?能令佛弟子不误入外道的知见,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才不致于误入歧途,修佛道又变成外道,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首句判同外计。谓我今观此,觉缘见性,亦成自然。非生非灭三句,谬取],[谬]就是错,错取[如来所显见性之义,以证成之。非生者,由来本有;非灭者,究竟不坏,即不失不灭科义。若有动、有还、有杂、有碍、有分、俱属虚妄颠倒,前显不动、无还、不杂、无碍、不分,故云远离。此实大乘]究竟之[正理],现在《楞严经》是大乘究竟之义,[迥超凡情外计],凡夫的情执、外道的计着。[阿难不达],阿难不了解佛意,[反取之以证自然],反而误认为佛陀讲的妙性天然,把它误认为外道的自然。[故曰似非因缘(即自然),盖外道自然,佛昔所破,今佛所说同彼自然,此疑违昔宗]。阿难自己怀疑说:佛现在所讲的,跟以前讲的不一样,产生怀疑。

[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者:意谓佛之所说,与外道自然,或同或异],是相同,还是有所不同?[固所未谙],就是不熟悉。[云何开示分明,令知拣择,不入群邪,顿获无戏论之真实心,而证妙觉明性之全体大用耶?初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竟]。

[巳二 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 (分二)]

[午初 责惑索体 二 详与诘破 今初]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佛这段就是感叹,感叹就是说:要找到那个根器很利的,很难!这个如果咱们中国的祖师,早就大悟了!去,二句话就解决了;阿难却搞了老半天!你所想到的问题,阿难他老人家都替你想好了,你要问什么,他都替你想好,其实阿难就是代替众生而问,所以大权示现。众生想到的问题,阿难统统想到了,你要问的,他都替你问完了!佛告阿难,佛很无奈的就说了:我这样很辛苦的,如是开示种种的方便,已经把究竟的真实义告诉你了,汝犹未悟到究竟如来藏性,你把这个见性,妙性天然惑为无明那一类的自然,变成外道的自然。

[此破自然。先呼当机之名,而责之曰:我今前来八番,如是开示,费却许多唇舌,或直显],或者是[旁通,或明彰],[明彰]就是很明显的显示;或[曲示],就是绕一个弯,方便来开示,[曲示]就是善巧方便开示。[种种权巧方便,无非将一真实相之道],实相无相无不相的道理,[告知于汝,汝犹未能悟见性为真本,反乃惑为自然],把佛教讲的见性的真本,搞成外道的自然,[岂不辜负于我哉]!

佛云:[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这一段对不见性的人来讲,听起来很吃力、很困难!阿难!如果你讲的,像外道的自然,你自须甄明,甄明:你要好好的分别、鉴别。有自然体,有不有一个自然的体性?意思是说:离尘是否有自体性?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体性?你依靠什么来讲自然?整句的意思是:阿难!如果说:你一定要提到外道的自然,你一定要好好的鉴别,有没有一个自然的体性?离尘是否有自体性的自然体?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性呢?

[若汝必定,以此觉缘周遍不动,性非生灭,以为是自然者],外道思想的自然。[自当甄别明白],[甄别]就是审查、区分,好好的明辨一下。[有一自然之体],[体]就是体性,[方可。初责惑索体竟]。自然一定有自然的体性嘛!所以,这一段是责惑索体,就是责备阿难迷惑,变成自然了,指导佛性变成自然的外道。好!你讲自然,没关系!你自然是依什么为体?你讲出来,佛听听看。

[午二 详与诘破]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好好的观照,看一下,鉴别一下,你要弄得更清楚,在这个妙明的见性当中,是以哪个为自然的自体性呢?这个见性是以明——明亮的明相,就是有光线的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还是依靠暗的,暗相为自体性;或者是依靠,[以]就是依靠,或者是以虚空来当作是你自然的自体性?或者是以阻塞——有障碍的塞,为你的自然的自体性,佛要他好好的冷静思惟、鉴别,你讲自然,行!以什么为自然的自体性?[此就中诘问。谓妙明真见、遍见诸缘,汝且观察,此妙明见中,以见何者为自然之体,此二句为总诘。此见为复下,约明、暗、空、塞四缘,逐一别诘]。[诘]就是问,问清楚。[以明]如果是你用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体性,[为自者,谓以见明者为自然体]。底下三例就知,[下三例知]。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这段对初学佛法来讲,相当的困难!阿难!若明为自,如果你把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换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你依靠明相,才有这个自体性的话,假设说了!应不见暗,为什么呢?因为明走了,你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暗来,你就看不到,所以叫做应不见暗。就是:如果你只依靠明为自体性,那么,暗来就看不到,因为明、暗是对立的,是互相取代的。明相现前,你才有体性的话,那么,暗相来你根本看不到。明走了,你就跟着走了,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如果我们的见性,只跟前明显现的话,明走了,我们见性就跟着走了,暗来,就看不到暗了。这个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依靠明,认为是自然的自体性,那么,明走了,暗现前,这个体性就没有了,所以,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那等到了塞的时候,应不见塞;因为虚空已去,不复存在了。如是乃至,诸暗等相,若诸暗等相,把它当作是自体性,则于明时,就是明相现前的时候,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见性断灭。如果你把种种的暗相,来当作是你自然的体性的话,那么,暗才存在这个自然的体性,明相现前、有明相的时候,见性就断灭,因为不复存在嘛!云何见明?可是,相反过来的,你为什么暗来见暗,明来见明呢?既然我们的见性已经跟着暗走了,为何你现在很清楚的可以见到明?意思是:暗去,见性也是不动;暗来见暗,明来见明,无关于见性。

[此难破。若以见明为自然体者,自然应当不变],不变就是有一个体性。[既以明为自,只应见明],意思是:依靠明才有自体性,明走了,暗就绝对看不到。[至于明去暗来,应不随缘,不能见暗,方成自然]?才叫做有个自然的体性存在。[以空为自等],如果是以虚空为自体性,[例此可知。如是乃至,超略以塞为自,应不见空?诸暗等相者:子夜黑月,云雾晦冥等,皆为暗相,既以暗为自然体,自应不随明缘,故难]就是反问。[以则于明时暗灭],明相现前的时候,暗就灭,[见性应当断灭],但是,见性不断灭,为什么?[云何明时仍旧见明]?意思是:见性无关于明暗。[既然明来见明,暗来见暗],那表示如如不动的心性[乃是随缘],缘现,无关于独立的见性,外面的明、暗,可以随缘显现,但是,无关于见性。[有何自然之义]?自然如果有体性,自然则无法随缘的意思,有何自然之义呢?有什么自然呢?你找不到体性![初正遣自然竟]。

[辰二 正遣因缘 (分二)]

[巳初 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

[二 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今初]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说:必此妙见,这妙明的见性叫做妙见。这个妙明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非自然就是:并非外道的自然。前面被佛所破,现在转执着因缘法,佛陀连因缘法都破!现在讲的是究竟无上的大法——首楞严大定,无关于外在的因缘。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空来见空,塞来见塞,无关于明、暗、空、塞,都不相关。阿难错把见性认为是缘起。阿难被佛所破斥了,了解这个妙性,妙然的天性,妙性天然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亦非外道所讲的自然。[发明],就是发现,[明]就是明了,我发现了,我明了了!在这里要小心:阿难不是真的悟到如来藏性那种发明,意思是:我现在有所体悟了,而这个体悟不是真正的大悟,非真的悟到如来藏性的发明,只是有所理解。这个妙见是因缘生,前面破跟外道自然混在一起,现在阿难转计因缘法。喔!我知道了,这个见性是因缘生的!底下就没什么肯定,心犹未明,前面讲的自然被佛陀所破,现在转计成因缘;可是他的体悟到底对不对呢?阿难不敢肯定;不敢肯定,他就说了:心犹未明,但是,心还不是真正的悟。咨询如来,是义云何,此妙性是否合于因缘性!我这个妙见,是否合于因缘性呢?佛陀一直讲因缘法,自然会落入这个因缘的观念。前面佛破外道的自然,阿难现在知道外道的自然观念错了,放下。现在变成因缘,就问如来: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到底究竟的见性是什么?这个见性到底是不是合于佛平常所讲的因缘性?

[当机闻佛难破自然,转疑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二乘人所执,包括我们学佛的凡夫,也执着有因、有缘、有果;不知道说佛陀正是方便善巧,怕你落入外道的断灭见,所以讲因缘是破外道的。但是,你着一个因缘,就见不到清净自性,它迥脱根尘,独立存在。[故曰:必此妙明见性,非是自然,我今发明,必定是从因缘所生]。因为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以,必定是从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生。因为从一开始就是因缘……而阿难就是落入这个观念,众生不是着此,就是着彼;不是着彼,就是着此,总是摆脱不了缘起的假相、意识型态的观念。[此之发明,不是真智发明真理,乃是对待发明,故心犹未曾明悟,必须咨询(问也)如来],还要问问佛陀,[是前来各科,所说遍常之义,云何符合因缘性;诚是未明],实在是不了解,这个见性是不是合于因缘所起之性?是不是因缘法才有见性?[今教不但不堕自然,兼亦不堕因缘]。佛为二乘人方便所说的因缘法。意思是:不究竟,佛所讲的因缘,是暂时方便说,不究竟,非是究竟第一义。现在开楷显实,《楞严经》是开权显实,究竟讲首楞严三昧,一点都不能停留在善巧方便的。诸位!佛教最重要的是般若智慧,佛教最贵的就是首楞严三昧。三昧正定是佛教最可贵的,一个人心有定,他的气质就完全出来,无论他的行住坐卧,他的内心里面完全安祥、完全解脱。所以,一个人心在定,这个定的时候必须要从持戒,摄心为戒开始。所以,只要我们肯,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佛道;但是,众生他不肯,他就存留这些习气。[肯]是什么意思?说:我们以佛为模范,佛就是身、口、意清净。诸位!你至少可以做到身跟口。身,譬如说:杀、盗、淫,你稍微注意一下;再来,这个口业的话,如果你肯下功夫,一辈子统统讲好话,从现在起,不必到下课。三业,这个口业最好守,也是最难守。看看你有没有志气,朋友之间,或者是学佛的人,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或者是出家、在家,在一起谈,谈正知、正见、谈解脱法。这样子的话,能够守口如瓶,下定决心,就断!在佛前自己发愿:我这一辈子绝对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诸位!不难啊!比较难的是什么?比较难的是心控制不住,比较难的是这个。就是习气,起心动念。所以,要学佛,不能说我等到临命终,我现在每一分、每一念,都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佛法是心法,心外无佛,心净则国土净,心外也没有极乐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往内心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生极乐世界的道上一直前进。

我们现在无明、烦恼、习气是不能等到临命终的,你千万不要说:我现在听到正法、佛法,开始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不亲近善知识,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把中间这个全部都打断,我听到佛法以后,喔,生死重要,就不听经、不闻法、不亲近大善知识,那就是断掉!断掉以后,不懂得说念念提升极乐世界的正念。诸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提升自己的正念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极乐世界前进。一个人一听到佛法以后,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亲近大善知识、也不听经闻法,不解佛教的究竟义理,就像一个眼睛瞎掉的人,怎么样?你们不要扶我,我不搭飞机、也不坐车,我要用走的,从高雄走去台北,行吗?为什么不行?你眼睛看不到路的指标!一个眼睛好的人,用走路的,是可以从高雄走到台北的,因为他有眼睛看!眼睛就是解,解如目,行如足,你不解如来的真实义,你如何把这句佛号念到炉火纯青呢?根本就不可能,会害死众生的,是很可怕的思想。所以,我们要了解,要开采如来藏性,要明心见性,要开大般若智慧,要理解佛的心到底是什么?要念念提升正念,诸位!你正在往极乐世界前进,绝对不容许无明、烦恼在你心中作崇,同时你的日子也会过得很好!禅宗有句话:不能离相修行,注定这个人一辈子要过痛苦的日子,他痛苦的日子绝对没有办法离开他。他没有办法跟意识型态烦恼切割,他会一直困扰又困扰,想要把它化解,又没有智慧,绝对没有办法的,被绑死!所以,听经闻法重要、亲近大善知识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不听经闻法,就会说:耳聋的人要去听交响乐曲,你能听到什么声音?但是,告诉诸位喔:眼睛瞎掉的人,他的见性存在的喔,所以,有时候瞎子的修行比你更快!为什么?我不颠倒、不起分别,我认真念佛、听经闻法,反而更快!耳朵听不到的人,他的觉性是存在的,他刚好不听到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反而好修行,真的是!眼睛看不到,见性是存在的;耳朵听不到,他的觉性一样很灵敏的,不影响的!眼睛跟耳朵只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开采心灵的深层智慧。所以,如果你身上有残缺,不要自卑、不要气馁,你是绝对有希望的,只要你有听到正法,你是绝对有希望的![初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竟]。

[巳二 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分二)]

[午初 约因破 二 约缘破 今初]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这段是佛法因跟缘分开来,讲合因缘性,意思是:这个明心见性是从因缘法而来的,那以何为因?又以何为缘?所以,分二段来开示。那么,这一段探索明心见性的因,在因能不能找得到?此段是寻因。下面这段是找这个缘,阿难误认为这个见性是因缘法,以前佛常常讲的因缘而显出这个见性,佛就因跟缘彻底分开来,彻底的破。告诉你:佛讲的因缘法只是一时善巧方便,不是究竟第一义谛。

师父先解释一下:汝言因缘,好!你说这个见性,是借着因缘而有见性,我现在问你:汝今因见,见性现前,你今天因为有见,而见性才能现前,那么,此见为复因明有见?你现在能见,是因为见性现前才能见,这个见性为复是因为有光线、有明相才显出这个见性呢?还是因为有暗相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虚空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塞相才显示这个见性?因为阿难认为,自性因缘生的,佛就正用:以何为见?就是以何为因,佛正用因何而有见?是因,去探讨这个因,这一段是索因。

[上段以真如随缘义,破其自然,此段以真如不变义,破其因缘。因是亲因,如种子;缘是助缘,如水土,故分而破之,此先约因破。佛对阿难言:汝言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吾再来问汝]:现在再来问你,[汝今因见明、暗、空、塞之境,见性乃得现前],意思是:借重明、暗、空、塞之境界这个缘的因,所以,你的见性才有办法出现。[但此性为复因明而有见耶]?中间那个[因]字,一直在找这个因。[为复因暗而有见耶?若因明有,即是以明为生见之因],就是以明相为生这个见性的根本因。[余可以此例知]。所以,佛对阿难说:汝言我今发明,是因缘生,我再来问你:汝今因见明、暗、空、塞之境,这见性才在你的前面,那么,这个性到底是因明相才有见性?是因暗相才显示出见性?如果是因明相的话,就是以明才有生见性的因,那么,暗来,你就根本看不到!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佛陀说:阿难!如果因为明相,才能够显示出这个见性,明相走了,应不见暗;暗相现前的时候,你的见性跟着跑了,你就看不到暗相了。如果我们这个见性是因为暗才有见性,暗离开了,暗去应不见明;暗如何离开了,就看不到明相,为什么?你跟着暗跑了嘛!如是乃至,如果说:因空、或者是因塞这样的道理是一样的,同于明暗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因空而有见性,进入暗室、阻塞的室里面,虚空就消失了;如果进入暗里面,应不见塞啊!可是在虚空见空,在塞处的话看到阻塞,答案还是一样的。意思是:明、暗、空、塞,都无关于见性。

[若见性因明而有],意思是:只有明相才有见性,假设在这种状况成立的话,[则明为生见之因],明相是生出见性的因,[及至暗生明灭,则汝见性,应随明以俱灭,不应当再见暗];因为只有明相现前,你的见性才作用。那我们把日、月、灯光全部关掉,暗相现前你当然看不到暗了,因为你没见性,可是暗来见暗。[如因暗有,明暗相倾],[倾]就是夺,互不相容,明来夺暗,暗来夺明,叫做明暗相倾。意思是:如同水火不容,明相现前,暗就没有;暗相现前,则明就没有。[明时无暗,则汝见性,应与暗以俱亡],统统没有了,见性如果依靠明的话,那明走了就跟着走了。譬如一个女孩,爱上唯一男孩子,因为他是她唯一,他就到哪里,女孩子就跟着男孩子跑了,就算有另外一个男人来,也没有用啊!这见性也是这样子,绝对不跟任何东西跑来跑去,你唯一依靠的东西——依明相而有见性,明相没有了,你就跟着跑了。用这个见性如如不动,无关于明暗,听不懂;用跟人家跑了,你比较听得懂!应与暗俱亡,[不应当再见明。下因空、因塞,与此相同。初约因破竟]。

[午二 约缘破]底下这段,就缘来破。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前面讲的是依因来讲的,这一段就[缘],也就是依靠。阿难!这个见性到底是依靠明相才有见性?还是依靠暗相才有见性?是依靠虚空才有见性?还是依靠塞相才有见性呢?如果说:把这个[缘]不要动的话,加一个依就更清楚。我再念一遍:复次阿难!此见性又复依缘于明相有见性?是依缘于暗相有见性?是依缘于虚空有见性?是依缘于塞相有见性呢?依靠外面的尘,你就会跟着尘跑。正因为见性不依明、暗、空、塞,完全不依,它是独立存在的。

[此约缘破。复呼当机,谓汝此见性,于明、暗、空、塞四种,究竟以何为发见之缘]?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这一段是找缘,阿难!如果你依缘于虚空,才有这个见性显现,那么,虚空不显在前面的时候,只有塞相的话,你就看不到塞,因为跟着虚空跑了。若塞相现前,才有见性,你就根本没有办法看到虚空之相。如是乃至,依缘于明相才有见性,应不见暗;或者是依缘于暗才有见性,就见不到明。它的道理跟虚空、跟塞相是一样的。这一段是找缘,前面那一段是找因。

为了强化大家的记忆,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你看!这个[因]都是因。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底下又是缘,那个[缘]字。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在这里就是讲缘。把因跟缘切成二段来讨论,找出到底这个见性是借哪一种因缘而起的?分析到最后,就不假借因缘,不离因缘,不假借因缘,后面佛陀会讲。

[若见性缘空而有,则空为发见之缘,及塞时空灭],塞时,虚空之性则灭。[则汝见性,应随空以俱灭,不应再见于塞;如缘塞有,塞空相夺],阻塞与虚空,它是互相倾夺的。有虚空的地方,就见不到塞相;有塞相就见不到虚空,是互相倾夺的,它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虚空的通达,一个是阻碍的塞相。[塞时无空,则汝见性,应与塞以俱亡,不应再见于空;下缘明、缘暗,与此相同。二正遣因缘竟]。

[辰三 迭拂妄情]再一次的除去所有的情执。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标号A,这个有它的作用。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标号B;无非不非,标号C;无是非是,标号D。它是一句一句,逐句深入的。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就是这个见精本觉本妙,[明]就是圆明之性。当知我们这个见精的本觉本妙,本来的圆明,这句话是讲:我们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意思之性。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因就是:非依外在之因,非缘:亦非依外在之缘;亦非依外道无因而生的自然,亦非外道所说的自然。当知佛陀讲的,见精本觉、本妙、本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是性,它绝对非依外在之因;亦非依外在之缘;也不是外道所说的无因论的自然,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当知者:应当起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这八个字就是开悟的关键,了知见是独立存在的,换个角度,你心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真正见性的人。你的情绪完全可以控制,无论是你生病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癌末快死掉的人;无论今天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无论你今天家庭碰到什么挫折,你仍然见性屹立不摇,知道此是幻,彼亦是幻,无一法不是幻。你能够随遇而安过日子,苦的时候不叫苦;贫穷的时候也不难过;当你干皇帝、总统、你是台湾首富,几千亿的资产的时候,也不骄傲,一点都不贪染;当别人说恶毒的语言,你也能够消化;别人赞叹你的时候,仍然了解与自性无关,一切的赞叹,如梦幻泡影;一切的恶毒的语言也空无自性,如是于贫、于穷、于富贵,统统像浮云,不实在的。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外尘,就是这种功夫,进入首楞严三昧的功夫,无一法可以难得倒一个见性的人,不怨天也不尤人。经贫穷也不自卑;在很有钱的时候,也不高傲,如是了悟平常心就是道,这个就是真见性的人。也就是完全可以掌控,无论这个色身变化到怎么样,他都不失佛陀的慈悲喜舍。以前的高僧大德,这腰部长脓烂掉了,溃烂长虫。他活动的时候,这虫掉到地上来,掉到地上虫会死,他就把虫捡起来,又放到他这个化脓的地方,就告诉这只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吃吧,不要饿死了!把虫抓起来,让它继续吃自己的肉,诸位!这种功夫,就完全破除那个我见了,这色身了知如梦幻泡影,是世界共有的色身,内四大、外四大本来就平等。今天活着的时候让虫吃;死的时候让更多的虫吃。

有一个高僧大德,他往生以后不火化,人家问说:您在世的时候,这么有修行,我们火化一些舍利子出来来供养!他说:我要供养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就不火化。不火化以后,尸体就埋葬在后山,简单躺下来。简单躺下来以后,生前的时候:我要供养无量无边的虫!经过一阵子以后,人家去翻开他这个简单的坟墓,翻开来看,面貌如生,全身看起来都好好的。可是,有一个人,他了解说:我师父在世的时候,这样是违背他的愿力,他旁边捡一支树枝,把他的肉掀开来,结果里面全部无量无边的虫,就满他的愿了!因为毕竟会坏、会烂的,我们就做如是的供养,我看到这个《高僧转》,感动得掉眼泪,真是了不起!有没有要这样做的?你交代我,我来做,我们内门乡也很大片。就是这样,悟到天地与我一体的,所有的我执、我见、色身,完全看透,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他会放不下,这个叫做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人!

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精觉妙明:即是见性,以不变之觉体,纯一无杂曰精觉;以随缘之妙用,灵明不昧曰妙明,此申其正义。体既不变,故非因缘];因缘它就会变,生灭法叫做因缘法。[用既随缘],既然不是生灭,但是,他能如如不动,却可以大用。用既随缘是什么意思?就是般若智慧能够大用,不是无明外道,外道绝对不是精觉妙明,如来藏性,妙真如性。所以,绝对不是无明的外道的自然性。[故非自然,此属第一重遣]。此属第一重,所以,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又一解]:又另外一种解释,[精觉者,见精之体,亲依本觉之性,从妙起明,即明而妙,寂照双具,故曰妙明。众生不达,即明而妙,不变之义,固执而为因缘,则属权宗];权宗,不究竟义,非究竟第一义谛,叫做权宗。[不达即妙而明,随缘之义,固执而为自然,竟成外计],变成了外道,修学佛道变成外道。[故嘱以当知:如是精觉妙明,本如来藏,既非因缘,亦非自然。因缘自然,皆为戏论],为什么叫戏论?完全摆脱语言、文字、意识型态、观念、符号、对立、二元论、二分法,完全进入绝对,讲因缘、自然,都是戏论,都是生灭意识心,现在要进入绝对的如来藏性,是不容许有善巧方便的,你必须悟到究竟实相第一义谛。[古德云:非因缘非自然,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罗万象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意思是:我们的如来藏性不是假借因缘生,它是独立存在的;它也是不是外道所说的无明,所显现的那种自然。是妙中之妙玄中玄,在森罗万象当中所显现的;这[光]就是般若智慧,森罗万象的般若智慧就显现了。寻之,如果你要去追寻,不见有源头,无始无终,随时都可以显现。[上但反诘,此申正义,下更迭拂]。迭拂就是再一次的遣除、遣相,一切的执着统统要遣!

B段,非不因缘,非不自然,那个[不]就是非,非非因缘,非非自然。这是B段,B段就是遣A段的,知道吗?第二层就是遣第一层,这个非因缘,非自然,就是第一重。所以,第二重加一个[非]字,就是连那个非因非缘,亦非自然也要放下。

经文,[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看C段,无非不非,[无]非[无]不非,这个[无]要有二次;底下无是无非是,[无]要用二次,更不容易!

打开《楞严经表解》:

第一重:非就是非因缘,非自然。第二重:非不因缘,非不自然,B。第三重:C就分二段,无非因缘,无非自然,就是不可着一个因缘相,不可以着自然。第四重: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第五重:最后一个就是是跟非是,无是因缘,无是自然;第六重: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第一重这个是破凡夫还有外道,因为凡夫跟二乘人都着一个因缘,非因非缘是破凡夫;亦非自然是破外道的执着。非不因缘,非不自然,这一段是破二乘人;无非不非,无是非是,这一段是破权教菩萨。

简单解释一下,非因非缘,这个是破凡夫跟外道的情执,以凡夫执着这个因缘,外道执着这个自然,如果凡夫和外道离开了执着因缘和自然,就是离凡夫跟外道的执着。第二段,非不因缘,非不自然。[非不]就是[是],就是因缘了。如来藏性不离因缘,如来藏性就是妙性天然的意思。非不因缘就是如来藏性要显现,必须在缘起法里面显现,它虽然是绝对独立存在,但是它可以运用一切缘起法,缘起法本来就空。换句话说:缘起就是假,假放下,那一念就是真,所以,非不因缘,就是是因缘,也就是如来藏性就在因缘法里面显现;它不是因缘法,可是,能够大用现前,非不因缘就是不离因缘法的意思。非不因缘就是非非因缘。非不自然就是:非非自然,就是自然。意思是:本性本来就具足。这一段是破二乘的法执,因为这个二乘已经证入人空了,法执犹存,如果能够进一步离开法执的话,也就是超越二乘人的这个境界,入菩萨的境界。第三跟第四:无非不非,无是非是,C跟D,是破权教菩萨的微细的法执。无非不非,无是非是,就是微细法执,他入于实相的境界,因此佛的意思是:不但是因缘、自然,因缘,就是佛讲的正因,包括那些外道的自然,自然就是邪因,无论是正是邪,统统要离!什么是正知?什么是正见?正知就是没有正,也没有邪;正见就是没有邪见,也不着一个正见,叫做正知正见。正就是绝对的正;知就是绝对的知。这个知就是不知见立知,因此我们要了解,因缘是佛陀一时善巧的方便,这个也要放下。这段是破权教菩萨微细的法执,要让权教菩萨入于究竟的实相的境界。因此,佛的意思,不但因缘、自然,正邪二因要离,非因缘,非自然也要离,统统要离!至于离无所离,也就是诸情妄尽,法法皆真,如来藏性就会显露。

一切修学佛道不可以在戏论里面一直探讨,师父曾经讲过:修行大悟它是真枪实弹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离一切戏论、因缘、自然,包括那个非因缘、非自然、无非无不非、无是无非是,统统要放,要离!那你就知道,修学佛道就不是儿戏了!哪里是说简简单单拜拜佛、念念佛,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修学佛道没有下真实的功夫,就会微细的能所烦恼不断。

[首句非不自然上]面,[应有非不因缘一句,但是遗脱矣!非不之不字,即是上非因非缘],只是文言文念起来很美,其实就是指上面的。[不]字就是前面讲的非因非缘,讲不因不缘又很难听!非不因缘,非不自然,喔!又很好听![亦非自然之非字],也是一个非自然的[非]字,意思是:这个[非]字要念二次了。[以因缘自然,皆是妄情计度,故上以非字遣之。恐转计不因缘,不自然,仍旧未离戏论,故更以非字遣之,曰:非不因缘],非不因缘之下,[非不自然(即非非因缘,非非自然)]。非非因缘就是不离因缘,负负得正嘛。非非自然也是负负得正,就是因缘法,就是妙性天然,意思是:本性就是具足的,自然本性。[此以非遣非,即遣上两句,此属第二重遣],再一次的遣。底下更细了,[无非不非者:无字双贯,非与不非,此为蹑遣],依前面而遣。[以一无字,蹑遣前四句,应具四个无字,属第三重遣]。就是:无非因缘,无非自然,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合云:无非因缘,无非自然,(遣第一重)]因为第一重就是非因缘,非自然,在这里把它遣除;[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无不非因缘就是前面讲的:不非因缘,就是无非不因缘。无不非自然就是:无非不自然,就是前面二个,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把它除掉。[即遣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与遣第二重,不非非不义同]。不非即非不的意思。意思是一样的,不非就是非不,非不就是是,负负得正嘛,就是因缘。

[无是非是者,无字亦双贯,是与非是。此为对遣,防其对非计是,对是计非]。所以,在如来藏性里面没有是跟非。诸位看:C跟D就是这样,无非不非,有个非,无是不是,你看!加一个是跟非,统统不对,所以叫做防其对非讲是,对是计非。[或闻上文,诸非尽遣,仍然计是,故更以无字遣之。亦有四句,应具四个无字,属第四重遣]。刚刚我们讲的ABCD,都标好了。[合云: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或闻是既不存,非仍成立;再以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非是二字,亦即非字,到此重重迭拂,妄情自尽]。诸位!不遣除还不知道什么是尽不尽,愈遣就愈迷糊,真的,连念到哪进而都不知道。让大家了解一下,佛法有多辛苦!

师父要用白话文,彻底解释这一段:当知我们的见精,本觉、本妙、本圆的本性,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它非因,因当体即空;非缘,缘当体即空,因为因是依靠外面存在的;缘是依靠外面存在的。所以,如来藏性非依外在的因,也绝对不是依靠外在的缘;也绝对不是外道无因论所讲的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也不能讲它不是因缘。因为它就是不能离开因缘,离开因缘无法显示如来藏性。虽然独立存在,在缘起法里面可以大用现前,所以,非不因缘就是因缘法,不可以离开因缘法而显如来藏性。非不自然,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因为妙性天然,就是自然,而这自然存在,是破无明的本如来藏性,它就是天然妙性,无一法不具足就是自然,但不是外道无明所讲的存在的自然。无非无不非,如来藏性里面,没有一个非,还有一个不非;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是,还有加一个非是。也就是说:如来藏性无非因缘;如来藏性无不非自然;如来藏性里面,非因缘跟自然统统无,如来藏性里面,不非要破除,就是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是绝对的,不可以安一个是因缘,或者无非是,都不行!所以,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也就是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非,或者是不非;不可以加一个是和不是,因为本自具足,绝对独立的存在,不是因缘,不离因缘;于因缘法里面,可以展现一切般若的大用,如是慢慢的体悟,这样子。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若能离一切妄执计着之相,即一切法之本相。这个很重要!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相,就是不加一个执着、妄想、分别、颠倒见,心若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彻底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即显现一切法的本相,如来藏性就显!简单讲就是:执着、分别彻底放下那一刹那,真如实相,如来藏性立刻就显现。但是,刹那见到不代表永恒,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三昧的功夫。刚刚师父已经讲了:心不能离相,注定这一辈子是要过痛苦的日子,为什么佛陀能入寂灭的大乐?因为他就是能离一切相。这一句就是整部三藏十二部经典。你要修行,彻底的关键就在这一句,八个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如果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就是一切法的本如来藏之法,就是一切法的本相。

[此乃情尽法真]。这个是关键,情尽法真,这个[情]包括执着和知见;第九叫做显见超情,这个[情]含有执着和知见。一切的执着,统统放下;一切的知见,统统不可以立。立圣着圣见、立贤着贤见、立凡夫着凡夫见,不可以立一切知见的!人家讲说:喔!不要高兴,因为心如果还有一个圣的观念,你就是头上安头,你就是凡夫。本性本来就具足,不需要加一个圣,那个是头上安头。一切法本自离一切相、语言,清净自笥本来自如的,需要安一个圣、一个贤、一个凡夫吗?没有这种东西,也没有外道可得。所以,真正悟得究竟菩提的人,没有外道可除,心不入知见,自己就是本性具足,没有无明烦恼,哪来的外道呢?万法都是同一个心性,也没有佛道可成,因为本性具足;有成,它就会坏。说:那不是有成佛吗?那是佛陀对次第性的凡夫来讲,方便说说。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佛陀是这样子方便的。[相非万法之自相,乃是妄情计度之心相],众相本来就空,缘起本来就不可得。一切缘起,我们都不知道是如幻,[即执因缘自然等心。遣之又遣,诸情荡尽,法法元真;当知法本无差,情计成过],因为执着而变成了过失,这句话就是很重要!情计成过就是:你只要有所执着就不对,问题就是出现在执,叫做情计成过。要记得!让我们如来藏性发挥,让我们过一个和谐、平静的日子。

[但用亡情,何劳坏相]?讲得真是好!只要你肯放下那一分执着,又何需要去除掉外面的假相呢?这底下不是六祖讲的,不是禅宗讲的。六祖的意思讲的,其实不离这个,如来藏性,本自具足。[六祖云: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也可以讲:六祖也讲过这句话,其实佛教的义理是相通的,只要讲到见性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正觉,禅宗的祖师讲的都是一个见性,所以,其实谁讲的都是一样。如果这个禅师跟那个禅师讲的都不一样,那这个禅师就有问题了!只是善巧方便不一样、语言、文字不一样、所用的方法不一样,见性都是一样。所以,经典就是谁讲的其实是不重要,六祖讲的也好,禅宗祖师讲的也好,符不符合佛的本意,这个才是重要![但能离一切妄计之相,即一切诸法,无非全体法界。如唯识云:若离遍计执,当体即是圆成实]。如果你对缘起法迷了,[遍计]就是到处执着,无一法不执着。如果了悟当体即空,当体就是圆成实,就不离本处了。这句话意思: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就是这个道理。[又此二句,即离妄即真四字]。记得一句话:就是要离一切相,就是要离妄执、妄分别、妄想颠倒,这个[离]字就是放下,要彻底的放下。[三迭拂妄情竟]。

[辰四 责其滞情]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汝今为什么?于中措心,措心就是说:多一层的执着和分别,[措]就是安,分别、执着的心。以诸世间,你为什么在当中,用种种安置、执着、分别,以世间种处的戏论名相,无益于生死的叫做戏论。为什么以诸世间种种的戏论名相,而得继续再分别?汝就像以手掌撮摩虚空(伸手在虚空中乱抓),意思是:万法本来就不可得,万法色就是空,缘起,本来就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空。为什么你在不可得里面,硬要增加那一些疲劳的戏论呢?只益自劳,虚空本来就不生不灭,也不会因为你撮而变大变小,你对虚空撮摩,只增加你的疲劳。虚空意思就是:如来藏性。就是如来藏性是远离六根、六尘、六识的,云何可以随你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去执着分别、去讨论的?所以,禅宗的大悟是以心印心,最高峰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语言、文字的!六根、六尘、六法十八界,本来就空,无有一法让你可以执着的。记得!你眼睛所看出去的,没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

[云何责怪词。谓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汝今云何于精觉妙明中,措心作意,用诸世间戏论名相,欲得分别妙明真性;此性离名绝相],而此妙性,本来离于一切假名,绝于一切假相,叫做离名绝相。此性就是这个妙性,我们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妙性,是离一切的假相、假名,也绝于一切假相。[岂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哉]!分别是:怎么可以让世间的语言、名相,让你就样子去体悟呢?怎么可能呢?要体悟要用佛的心,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去体悟的;透过语言就变成第二层了,又变成自性分别了。[世间戏论名相,因缘权乘所宗],权乘的善巧方便,权教菩萨所方便的一时讲的。[即学者世间戏论];学者就是专用语言、文字,把它写得很美的;但是,对这个解脱没有帮忙的。就是文章写得很好,文笔很好;或者讲得很好的学者,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这些都是在玩弄语言、文字的,不是真功夫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一个世间的学者,要把学者转换成真心,是真实落实到究竟的如来藏性。这样子,如是体悟,如是修。[自然外道所宗],自然乃是外道所宗,前面讲的因缘乃是权乘所宗,现在自然乃是外道所宗,[即非学者世间戏论。下文所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是也]。这八个字就是在告诉你: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是语言、文字,你要用心去领悟佛性,佛的心,千万不可以在学问里面、文字里面做功夫,要在解脱、自在、慈悲喜舍真正下功夫!

[如以手掌,撮摩虚空:下喻明无益,只增自己劳苦,虚空云何随汝执捉乎?此以手掌撮摩喻戏论,虚空喻真性,虚空既不可措手,而真性又安可措心耶?此科以见性超情论,显其诸情不堕,越远外计]、外道之计。[权宗,即四义中,妙明之义。九显见超情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慧律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慧律法师讲大乘起信论     

慧律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慧律法师讲佛说疗痔病经     

慧律法师讲观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净土十疑论     

慧律法师讲普贤行愿     

慧律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慧律法师讲坛经     

慧律法师讲心经     

慧律法师讲圆觉经     


其它法师讲《楞严经》

忏云法师讲楞严经    

常持法师讲楞严经    

彻悟法师讲楞严经    

传喜法师讲楞严经    

慈法法师讲楞严经    

大虚法师讲楞严经    

大愿法师讲楞严经    

果煜法师讲楞严经    

海涛法师讲楞严经    

憨山大师讲楞严经    

交光大师讲楞严经    

净界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觉性法师讲楞严经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    

妙祥法师讲楞严经    

妙心法师讲楞严经    

明贤法师讲楞严经    

明一法师讲楞严经    

明证法师讲楞严经    

其它法师讲楞严经    

仁清法师讲楞严经    

倓虚法师讲楞严经    

惟海法师讲楞严经    

惟贤法师讲楞严经    

宣化上人讲楞严经    

印光大师讲楞严经    

智旭法师讲楞严经    

智者大师讲楞严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