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慧律法师所有开示-> 慧律法师开示楞严经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下载DOC文档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十七张DVD

经文,[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注释:[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在此也是当及物动词,义为:以……为缘(而有)。此言:这个见性是以明相为缘而有能见之性吗?上面的[因],是主要的条件,此处的[缘],是次要的条件,为助缘。然而因与缘必须都具足、和合,才能令法生起。这一段经文,跟前面那一段经文就差很多,你要对照一下,诸位先翻开492页,先对照经文,说:[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有了见性,所以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在这里注意那个[因]字,这一段都是一个[因]。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那么,翻过来这一段,就是用[缘]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用这个[缘]字: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义贯:佛言:[复次,阿难,此]能[见]之性[又复]为[缘]于[明]相,意思就是(以明相为其生起之缘)。这样看,看不太来,这生起[见性]之缘,那就是说:喔!原来用明相为生起见性之缘。就是假设说:见性借着明相之缘才存在的话,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而[有]能[见]之功能呢?还是[缘]于[暗]相(以暗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能?还是[缘]于[空]相(以空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能?还是[缘]于[塞]相(以塞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能?

[阿难,若]见性是[缘]于[空]相(以空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的话,则当空相之生缘灭去时,见性应跟着缘灭而灭;生起之缘没有了,灭掉的时候,所以,这个生缘就是生起之缘。当这个空相的生起之缘灭去的时候,那么见性应跟着缘灭而灭去,因为它是借重明相才存在的;或者是借重空相才存在的。若见性随缘灭而灭,这个灭就是不复存在了。就是见性如果随着缘灭而失去了见性,就是这个意思。则当塞相现前时,因为见性已经没有,不存在了,灭就是已不复存在了。以见性已灭,[应不]再能[见塞]相,然而事实不然,今于空相灭去,塞相生起之时,仍然见塞;说:空来见空,塞来见塞,见性无关于空、塞。由此知能见之性并未随空相之缘灭去而灭去——因而可知、空相实非见性生起之缘。这里的空相是虚空的意思。故见性非缘空而有。[若]见性是[缘]于[塞] 相而[有],这个塞是对空,空是通达,塞是阻塞。若见性是缘于塞相而有,(以塞相为生起见性之缘而存在),就是在塞相才能见性的话,则塞相之生缘灭去时候,见性应随之而灭;见性既随塞缘而灭,则空相现前时,[应不]再能[见空]相(其理同前);[如是乃至]说见性是[缘]于[明]相、或[缘]于[暗]相(以暗相为生缘),凡此,皆[同于]以[空]相、[塞]相为生缘一样,是不能成立的。

因此可知,见性非是以所见之空或者是塞相、明暗等相为主因。主因就是:为主要生起见性之因,意思就是说: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些空、塞、明、暗,不是生起见性的主因,或助缘而生。为什么?它是独立存在的,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虚空,无关于塞相,无关于明相,无关于暗相,叫做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就是这个意思。亦不随之而灭——能见之性是离一切生灭之缘而仍有自体性的,这一句就是:离尘有自体性,佛陀发现了什么?就是发现了这个:离尘有自体性。那我们随着尘有意识心,而这个意识心却是妄。如果是我们的如来藏性,无关于尘现前或者是尘灭去,都不相关。其性非是依外相之因、缘而有,或随外相之因、缘而无。诸位!这一句话最大的含义是什么?幸福、快乐,要开发来自于心灵的深处,这样得到的般若智慧的知足感,那一种幸福跟美满,就会变成永恒。

我们今天借重着外在的一些假相,来得到所谓的快乐,或者是知足,或者是幸福,那么,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失去的。世间人拼了老命要追求幸福跟快乐,而且他是永远找不到;佛法却发现,真正的幸福跟快乐,来自一颗般若的心、来自一颗安详的心、来自一颗明因识果的心,了解说:种善因才能得乐果、种恶因一定得苦果,他会守住这个因果的法则,在追求快乐的当中,更能守住他快乐的原则,这个是站在渐次第的角度说。所以,法亦顿亦渐,顿就是你必须悟到万法不可得,缘生就是无生,一切法本自无生,这样顿悟、契入。你要进入佛的领域,必须放下所有的次第跟善巧方便,一悟就入如来地。可是,不坏事相的渐次因果,渐次因果就是要慢慢来,就像播种、插秧、施肥、阳光,慢慢我们才有收成,一点都快不了,证悟了无生,可是,不坏事相,他就必须对任何事情、任何的次第不能间断,他必须负起责任。因此了解佛法的人,他无论在理、无论在事,都非常的圆融,也非常的圆满,理不坏事,事也不坏理。 

诠论:阿难在说[因缘]时,是把[因]、[缘]合起来说,而实际上[因]与[缘]是有差别的:亲者为[因],疏者为[缘];主要条件为[因],次要条件为[缘]。现在也是这样,你有一颗想要成佛的因、想要修行的因,师父就在旁边做你的缘、同参道友在旁边做你的缘。所以,二个条件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有一颗成佛的心、坚定的心,才有办法,要不然,亲朋好友、善知识也没办法的!故佛在破斥时,则将因与缘分开来破,因而显示见性之性为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幸福,我们可以从自性当中去开采,不需要假借外缘起。非从外得,亦不随外缘而生、而住、而异、而灭。因此一切外境,皆非见性之因或缘。为什么要学佛?就是生命要自己作主,快乐从心性中发。为什么要学佛?就是幸福不需要别人施舍、快乐也不需要别人给予,我们的本性就充满了幸福、快乐跟安详,不需要任何人给予,他就能过解脱自在的日子。因为因缘是生灭法,而见性本具,不用再生,故不待因而生,不依缘而有——见性若再依缘有生,则成头上安头。所以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就是我们的见性。

经文:[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我先解释一遍:当知我们的精觉妙明之本性,绝对不依外在的因,也不依外在的缘;更不是外道所说的自然;非不自然,但是,因为它本自具足,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存在的。如来藏性清净的本性,彻底的绝对空性,当他拥有大般若智慧,开悟、成佛的时候,里面没有所谓的非,也无所谓的不非;里面也不能立一个是,更不能立一个非是。为什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同时,注意看这二个字:离一切相,同时,[即]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一切智慧般若之法。所以,它这个重点,就是在离的当下就是即;即的当下就是离,这就是佛法的奥妙。

注释:[非因非缘]:本性非依外因而有,亦非依外缘而生;若依外[因、缘]而生,则是依他起性,也就是借重条件存在的,叫做依他起性。然而本性非依他起性,是故非因缘生法。所以,因缘生法就是一定会生灭。又,以依他起性即是生灭性,也就是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佛法,一念之间必须总观,才能得到究竟解脱,然本性实不生灭,故本性非属于任何外因外缘之所能造作。[亦非自然]:本性亦非自然性之[自生自灭];又本性虽一切众生共有,然众生迷而不能觉悟;而欲证悟此本有之性,亦须要有善知识指示及自修行之因缘,而非无因无缘[自然]能证得,故说[亦非自然]。也就是你要开采这个本自的觉性,要假借种种的因缘。[非不自然]:而本性本具,非属造作,故非不自然。

[无非、不非,无是、非是]:无非、无不非,无是、无非是。这个[无]字要贯用下来。此即言,本性乃[离四句、绝百非]。初学佛法看到这个,实在是无法理解的,离四句、绝百非,简单讲就是离一切相,离语言相、离文字相、离一切心缘相,就是这个意思。绝百非就是讲什么统统不对,禅宗讲的:说似一物即不中,讲见性是个什么东西,它就不对,它既不是长短方圆,也不是青黄赤白,它统统不是!说似一物即不中。非言语思议、世间戏论可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佛法不即不离的道理能参得透,万法就尽通。

底下这一句看注解,可是非常重要的:若离一切依于妄情计度之妄相,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妄情计度之妄相,即是一切法之本相。这世间法,谁会教你这个啊?每一个人都教你执着啊!谁会教你说:一切都是妄情、都是计度?简单讲就是说:这个世间发生什么事情,不用太在乎,因为它一定会败坏,学佛就是神经不要太敏感,这样就会解脱了!你什么都会过敏的话;过敏性体质还有办法吃药,你那个过敏性的心灵,你要吃什么药呢?什么都很过敏,那你怎么修行呢?那痛苦没有办法停止的。

义贯:佛言:[当知如是]见[精]本[觉]本[妙]圆[明]之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非]依外[因,非]依外[缘]而有,意思就是说:它独立存在的,无关于这一些的。因此你一个人活得解脱、活得自在,是谁都没办法剥夺的,这个就是世尊给我们人类最了不起的遗产!有一句话,好好的冷静一下,假设说:上苍能够赐给我们礼物,那么,你认为什么礼物最好?你有没有想过?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不再让我们来娑婆世界转世投胎,这个就是最好的礼物!什么礼物都不要,你没有来转世、没有来投胎,苦就停止了!你要最好的礼物,它也是会败坏的。

有佛法跟没有佛法是差很多的,我以前在看美国片的时候,美国在这个公路的旁边,在等不到车子的时候,她又一个人在走路的时候,等不到车,你看那个影片,她就会把那只腿伸出来,因为影片常常这样演啊!这是没有学佛的时候,会觉得:喔!那一只大腿很漂亮!所以,她伸出来,车子就会停了,还要配乐!如果你把那只腿锯下来的时候,放起来放七天,锯下来,放七天、再放十四天,那只腿要送给你,你就吓死了,你不敢要的!当有般若智慧的时候,他就能够照破这个假相上的迷惑,虽然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断掉所有的执着,但是至少不会迷惑到不可自拔。学佛,他痛苦就会慢慢一直减少,那个执着,他就会慢慢的远离。也不会像世间人,说迷到不可自拔,有的人突不破,就去自杀,学佛以后,他那个抗压性就会愈来愈强,很能接受世间种种的变化。

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你要有个心理准备,这个无常的世间,它骤然会突然种种的变化,一下子回去,你爸爸死了,这个你就是心理要有准备啊!人好好的,咦?出国没有回来!身体本来很健康,突然医生宣布说:癌症末期!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你一定要有那个很勇敢,去面对骤然、突然来的那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噩耗,你才有办法活得心安、安详、解脱,没有随时随地准备这种骤然来的无常,还不能算是一个有智慧的佛弟子。[亦非自然]无因无缘而自生自灭;[非不自然],以其性本具,非属造作;其性与相[无非]、亦无[不非、无是]、亦无[非是],究竟离四句,绝百非。若[离一切]妄情计度之[相,即]是[一切法]之本相。

诠论:此为如来总破一切情执:若离一切情执,真如本性即自显发:一、[非因缘、非自然],此为破凡夫与外道之情执;以凡夫执[因缘],就我们平常讲的:因缘生因缘灭,凡夫还没有证空,总是认为这个是因缘法。外道计[自然],若离此凡夫外道二计执,即离凡夫、外道所行境界。二、[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此为破二乘之法执,以二乘已证人空,法执犹在;若离法执,即超二乘所行境界,入菩萨境界。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不能说:它不是因缘法;也就是说:它就是因缘法。非不自然,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因为本性具足,自然存在,所以,它本来就是自然。可是,佛讲的这个自然,是透过因缘的修行,发现这本自其然的妙性,不是外道那种卡了一层无明的自然,完全不同的境界。三、[无非不非、无是非是],此为破权教菩萨之微细法执,而入于究竟实相的境界。因此,佛意为:不但因缘、自然(正邪二因)要离;非因缘、非自然也要离;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也要离;无非不非、无是非是亦离。至于离无所离,即诸情荡尽,法法皆真。

诸位!他讲来讲去就是讲离;这一句也是多的。所以,讲了愈多,那个离,有时候愈来愈搞混了,放下就是!所以,禅宗,它是整个佛教的灵魂,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你看!讲得多么的简短有力,不必像说这个教下的,搞来搞去,一直讲要离,还是不能离啊!禅宗的心法如果不懂,佛法的精要就没有办法掌握。什么是禅?佛的心就是禅,佛的心都不能理解,是没办法修行的!又,[离一切相]为显[空如来藏],以离一切相即得诸法空相。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离一切相就是离一切假相。[即一切法],为显[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就是大用现前。以诸法相虽空,但并非没有真如之体,依体就可以起用。万德具足。于此之中,[离]时便是[即],[即]时便是[离],离即不二,即是显[空不空如来藏]。

又,[离一切相],即是妙奢摩他之空观;[即一切法],即是妙三摩之假观;离即不二,即是妙禅那之中观。诸位!把它列为空观、假观、中观,那个是祖师的慈悲,为了让你渐次第的理解。真正的观是一观也没有,有能观,它就变成有所观。所以,这个都是为了破除众生的迷执,方便说:有空观、有假观、有中观;六祖那一句不是很清楚吗?本来无一物,这本来无一物,那有能止所止、能观所观?哪来的空、假、中?无一物,哪里是空?哪里是假?哪里是中?无一物就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不立空、假、中,三观若成,便成就首楞严大定,是为了解说次第方便,只好这样讲。一切事究竟坚固,断三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见思惑)、尘沙烦恼(尘沙惑)、根本烦恼(根本无明);证三菩提,就是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是即本经之宗旨。

经文:[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注释:[措心]:[措],置也,举也,用也。[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世间的戏论名相,为什么把[名相]上面加一个[戏论]呢?佛有一个定义:凡事无益于生死的,统统名为戏论;不能断烦恼、了生死的,统统叫做戏论,世间的学问,差不多都是这样比较多,当然世间的知识性的东西,也帮助我们很多,包括物理、科学、化学,这个是不可以否定的;医学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要生存,就必需靠这些了。所以,世间的戏论名相是指[是因缘、非因缘、亦是因缘亦非因缘、非是因缘非非因缘]及[是自然、非自然、亦是自然亦非自然、非是自然非非自然]等四句之说,这些言说,以佛观之,皆是戏论,类如近世所谓[大脑的游戏]。成观法师这句话写得很好,都无实义。大脑的游戏,师父现在加强一个更深一层的定义,叫做观念的游戏,也就是观念,全部都是观念,无益于解脱,大脑的游戏就是观念的游戏而已。用这些戏论的名相,怎能如实了知妙明的真性呢?充其量不过增加一些妄想分别而已。

又,宗门所言[四句]者,以现代符号逻辑之横式表示之,即是:(1)正A是对的;(2)负A是对的;(3)正A及负A两者皆对(双亦);(4)正A及负A两者皆非(双非)。[如以手掌撮摩虚空]:[撮摩],捉摸。 

义贯:佛言:阿难,此精觉妙明真性,清净寂灭,[汝今云何于]其[中措心]举念,[以诸世间]之[戏论]之[名相,而]欲[得分别]妙明之真性?换句话说:用观念、假相、名相,是永远没有办法证入真实境。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修行是真实的内证功夫,没有任何的言说、语言、音声、文字,没有!要亲证到佛性,妙明的真性才能显得出来。[如]人[以手掌]欲[撮摩]捉取[虚空],然虚空之相,实不可捉持,是故[只]增[益]妄[自劳]累,而无所获——[虚空云何]可[随汝]之[执捉] ?同理可知,以世间的戏论名相,如何能捕捉、触及妙明的真性呢?

只研读经典的人、看经典的人,如果碰到事情,一样跟众生迷执、搁不下、放不下,那跟没有看经典是一样的。诸位!语言、文字是真实境的,你今天为什么来听经闻法?就是为了究竟解脱,你才来听经闻法的。所以,这个听经闻法,要更向上一层的提升,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灵性,千万不能像世间人迷惑颠倒,死执不放,放不下,贪嗔痴无法熄灭,等于跟不看经典没什么两样!佛法不是叫你来做学问的;佛法是叫你来亲证如来寂灭的境界,弄清楚这一点啊!不能把佛法当作是学术来研讨,那是学者啊;把佛法亲证、悟入、契入,这个才是祖师,祖师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学者可以把佛法讲得头头是道;但是,碰到争执的时候,学者就比人家执着得更严重了,甚至更会批判对方了!为什么?可以口诛、可以笔伐,他讲的这个语言、文字美得不得了,但是,是通达内在里面的烦恼,不是解脱的人的心境。反而那个书读得少的,确实真的做得到内证的功夫,他也没有流利的口才,也没有犀利的文笔;但是,他有真实解脱的心境,难能可贵啊!佛法的可贵处就在这个地方,无关于学历,无关于身分,无关于权位,只要你肯放下,幸福就到来,快乐就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学佛弟子,某些东西是要坚持的,要坚持深信因果;要坚持放下,那万法就是莫可奈你何,想要烦恼也很难!

第10.显示见性离见

离见就是离一切的知见,就是禅宗讲的:动念即乖,你只要有所见,就会头上安头,清净自性本自有所见,此见无能见、无所见,千万不要自心取自心。那么,离见,为什么见呢?它就是头上安头,如果见性安一个见,就是头上安头;见性离见,清净自性里面就是本来面目,不需要安任何的意识型态、观念。所以,我们要了解,见性就是绝对,在这里所谓绝对是佛的境界,它是离见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种:一个是离缘第一义谛;一个是离见第一义谛,现在讲到:显示见性离见,是最究竟,要让你成佛的!所以,这一辈子

要能够把《楞严经》弄通,种下这个究竟菩提的种子,这个无量劫来的法身慧命,终将受益,功不唐捐。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注释:[见性具四种缘]:依小乘说,则四缘成见:有心、眼、空(有距离)、明(光线)。然佛只是说,若具备这四种缘,便能成就[见](有所见)这件事,而并未说这四缘能生出能见之性;但阿难仍以为能见之性为从这四缘中生出来的。而佛之意为:能见之性本有,若根境相接,根就是内,内根外境。如果根境这样看得不是很熟,就加二个字:根就是内根;境就是外境,叫做根境,内根外境相接,就接触了。内外四缘和合之时,便能有所见(看见东西——所谓[成见]),这与阿难所错解的[见性为四缘所生],差得太远了。阿难所谓的见,是指看得到东西;而佛现在讲的见性,是超越一切外缘的。[因空、因明、因心、因眼]:[空],空间,亦即距离;作为能生识的[空间]之缘,不能太近或太远;太近太远都看不到。[明],即光明,光源,要有足够的光才能见。[心],即识,这里指本识,阿赖耶。[眼],即眼根。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必]此[妙]明能[觉]之见[性],如世尊方才所说,[非因非缘]所生,[世尊云何]以前[常与]诸[比丘宣说]:能[见]之[性]须[具]足[四种缘,所谓因空]间、[因]光[明、因心]识、[因眼]根;[是义]理[云何]与如今所说的不一样?因为如来方才说见性非从因缘而有。 

诠论:依小乘说为四缘成见生于眼识,而大乘唯识则为九缘成见:根(眼根)、境(外境)、空(距离)、明(光线)、作意(动念,遍行心所之一,五遍行心所里面的作意)、分别依(依据第六意识)、染净依(依据第七意识)、种子依(表示我们有无量的潜能)、根本依(第八意识)。

每一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有的人上辈子已经书读很多了,这一辈子来投胎转世以后,他从幼稚园、读小学统统第一名,读到大学,念台大还是第一名,他就是有那个读书的种子!有的人他就没有办法,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大学教授,生了一个儿子,不管花多少钱请多好的家庭教师,钱拿了跑去撞球,snooker,每次成绩都是最后一名!所以,以前人家在讲笑话:有一个人也是念小学,乡下,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第一名,毕业十几种奖品,因为全校只有他一个,因为乡村,没有人要念!你知道吗?他毕业的时候,领十几种奖,校长也给奖、老师也给奖、家长会会长也给奖品,反正他一个人统统得啦!这个不是很会念书的。后来这个学校也解散了。如果我们今天讲《楞严经》,也剩下一个,阿弥陀佛!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后就:下课!马上就结束了,只剩下一个!

经文:[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你看!就是世尊讲因缘相,注意喔!世尊从生灭的角度来发挥,只是迫不得已的,众生根器不够,所以,非究竟第一义谛,你看!到那个时候,佛就告诉:要成佛,必须进入究竟第一义谛。

义贯:[佛言:阿难,我]往昔为小乘人[说]一切[世间]诸法乃[诸因缘]所生之[相],是为权法,为遮斥外道断灭善根之无因无缘之自然之说,故是权教,并[非第一义]谛之理。因此不可以把权教误为实教,第一义谛,讲第一义谛就是实教,开权显实嘛,不再用任何的方便。

诠论:如《大智度论》所言,佛说二谛:一为真谛,二为俗谛。而真谛中又分为了义(第一义谛)以及不了义(权教)。俗谛之说,是为了方便摄引世俗众生,令得渐渐长养善根,故随顺世俗而说,例如佛亦教在家人修五戒、十善、修福等生天、人之法,生天,或继续转世成人,令离三恶道。真谛是为了真正发心修行的人而说的。但发心修行之人,根智有大小,为中小根智之人,佛即为开示权教,指示化城,此等诸法虽不了义,然而根智不足,亦不堪能摄受如来真实大fa。若为大根众生,如来即为之开示第一义谛了义之法,令达究竟。四依止里面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这个就是告诉你:修学佛道要依大乘最究竟了义之教,才能成佛。所以,如来在此即说出了如来真正的本意,这种开示是很稀有的,除了在第一义谛了义经中,此外极少看得到。

经文:[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我先解释一下,这一段很多人看不太懂:阿难!我现在问你:一切世间人说:我能够看得到东西。云何名见?为什么?怎么样才算是看得见呢?云何不见?在哪一种情形又叫做看不到呢?阿难言:世间人因为有日光、月光、灯光,见种种相,我们就称它能见,就是看得到东西。若复没有这日、月、灯光三种光明,我们就说:看不到东西。阿难,若无明时名为不见,这个[无明]就是没有光线,不是那个无明。如果没有光线时,我们就称为看不到,那么,反过来,也应当看不到暗啊!因为它没有光线的时候,你就称它看不到,那现在是连暗你也看不到才对啊;可是,事实不然,当我们失去光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见到暗。

若必见暗,如果你眼睛确实也可以看到暗,只是没有光,此但无明,这个只是没有光线而已啊,云何无见?怎么可以说他看不到呢?因为见明也是见,见暗还是见啊,见明、见暗统统叫做见,统统叫做看得到啊!阿难,如果在暗的时候不能见明,我们就说这样叫做不见;现在有光线的时候,我们也是不见到暗啊,还是不见啊,也是看不到暗啊!还名不见,这样子二种情形,统统叫做不见,看不到,在明的时候不见暗;在暗的时候不见什么?不见明,二个角度统统叫做不见啊!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如果这二种只是暂时的,明来暗现,暗来明去,这个只是二种相互相倾夺而已,非汝见性于中暂无,不关你的见性说在那一刹那暂时没有,明、暗无关于见性。所以,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并不是指你的见性在那一刹那暂时没有,如是则知二俱名见。因此我们要了解,见明也是见,见暗还是见,云何不见?为什么你讲不见呢?

所以说:这个如果不消文释义的话,也看不懂。

注释:[云何名见?云何不见?]:怎么叫作[见]?怎么叫作[不见],没有见到?[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如果没有日、月、灯三种光明时,你就把它称为“不能见”的话,那么就应该连暗相也看不到,事实不然,我们把所有的灯光关掉,可以看到暗啊!连暗也看不到,才能称为真正[不能见]。现在暗看得到啊,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无关于见性,统统能见啊![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如果没有日月等光明时,一定还是可以见到暗相,因此那只能说是没有光明,怎能说是[没有见]呢?因为只是没有光线而已啊!不坏见性啊!

[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这么说来,不见明及不见暗两种相,应该都称为[不见]才对,而不应只有[不见明]才称为[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陵],侵陵。[夺],递夺,取代。如果是明与暗两种尘相在互相嬗(嬗〈动〉①本义:缓。)递取代,而现出有[明来暗去]、[暗来明往]之相,如此则是外尘在来跟去,而你的见性却是一直都在的,并没有于明暗之嬗代之中,暂时变为没有了,而成为[不见]。[如是则知二俱名见]:如是观察,则知唯明暗有来去,见性并无来去;见性于[明]来之时[见明],[暗]来之时[见暗],所以不论是明相现前,或暗相现前,两种情况之下,都能有所见,都称为[见]。

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是出在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认为:把光线灯光关掉,他就说不见,见明才叫做见,见暗不算见。要把见到物他称为叫做见到、能见;要见到暗呢?他就不算,因为看不到东西啊;那只是看不到东西,没有光线而已啊,见性继续在作用,为什么?见暗啊!这句话重点在哪里?意思就是说:当你眼睛睁开的时候,你也不要受外在差别相所蛊惑;当你眼睛闭上的时候,你内心里面也没有恐惧感,因为眼睛睁开的明,跟闭上眼睛的暗,或者是没有光线的暗处,你清净自性一样可以作得了主的,无需恐惧的。睁开眼睛不必分别;没有光线的时候,也不需要恐惧,因为无关于明、暗。简单讲就是: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这个含义,它的后面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个。[云何不见]:这么看来,见暗之时怎么可以说是[不见]呢?

义贯:佛言:[阿难,吾复问汝]:当[诸世间人说:我能见]时,[云何]得[名]为[见]?又[云何]称为[不见]呢?[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称为三种[光]之缘,而能[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之缘,前境全黑,不能分辨种种物象,[则]名为[不能见]。这个是普天下,大家所共同接受的观念。佛言:[阿难,若无]光[明时]即[名]为[不见者],则亦[应不]能[见暗]境![若]无光明时而仍[必]能[见]到[暗]境者,[此]情况[但]是[无]光[明,云何]可说是[无见]呢?若真无见,则应连暗境也不能见,才称为无见。[阿难,若在]黑[暗]中[时],以[不]能[见]到[明]相[故],你就[名]之[为不见]的话;反之,[今]若[在]光[明]之[时],则定[不]能再[见]到[暗相]了,这时是否[还名]为[不见]?按照你的说法,则[如是]不见暗与不见明[二相]应[俱名]为[不见]才对;如此,则世间人便没有能说[我能见]的时候了!因为明来的时候,你见不到暗;暗来的时候,你也不见明,二个统统不能见,所以,世间人说:我能见。就永远不可能了![若复]了知明与暗[二]种尘[相]只是在[自相]侵[陵]递[夺],而现有明来暗去、暗来明去等相,并[非汝]之[见性于]其[中]间[暂]时变[无],而成不见;[如是]观察[则知]明时见明,暗来见暗,于此[二]境现前之时,[俱名]为[见,云何]复说见暗之时即名为[不见]?

诠论:在这里所牵涉到的,是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切凡夫最基本共有的计执:认为明时见物才叫作[见],暗时见暗就不叫[见],就称为[不见]或[不能见]。这不只是凡夫为然,连二乘及大乘权教菩萨也是这么认为。现在佛讲的首楞严大定就不是这样,超越一切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究竟要让众生成佛的!二乘法中,四缘成见:心、眼、空、明,一定要有[明],就是一定要有光线,才能成见。大乘唯识九缘亦有[明](光线)之一缘。这些都是权教之法,非了义教。若依了义,则无[明]与[暗]之分别,了义就是究竟,了义就是用本性修行,开采不生不灭,初发心即成等正觉的修行法,就是依了义教,就无所谓的明跟暗的分别。

俱名为见: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所以,无关于见性。见性恒常,无来无去,我们的见性一直存在,不会用的时候,它就失去。不依外缘而称有无,不但不依明缘,且四缘俱不依,茕茕独立——此是第一义谛。若得如是现前知见,方知见性离根尘识、不依他有,诸位!这个根、尘、识,在禅宗里面讲,统统叫做尘,尘自生灭,自性不动,这个就是十八界统统空,无一法不空。大悟,悟到什么?悟到无所得,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它就是在告诉你:没有六根、没有六尘、没有六识,《心经》里面讲: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三六一十八统统空,只存如来藏性。因此要了解,所有的宗派,统统要叫你成佛;不要讲到成佛那么遥远,你这一辈子能够听到大乘佛法一句、一字,或者是一语,都会终身受用的!所以,这个见性是离根尘识,不依他有。

是故本自圆成,注意这四个字:本自圆成,那你为什么要让它变成缺陷呢?就是一直动执着的念头;息灭贪嗔痴,名为沙门。什么叫做出家?息灭贪嗔痴。那么,换句话说: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不息灭这个贪嗔痴,这个有违佛的教化。因此出家人他的重点就是降伏自我,没有贪嗔痴;在家居士呢?有能力的可以达到这个,但是,听经闻法,任何一句他也很受用,因为这个贪嗔痴,不论出家、在家,他都有。因此,学佛的目标定了以后,就了解:喔!我们本自圆成的清净自性,体用恒常。在这里,体即不生灭,用即不可思议,叫做体用恒常,非暂有无。不是暂时的有或者是无,暂时有,那不是真的有;暂时无,也不是真的无。我们现在体用不出来,而这个用是思议、是生灭法、是语言、是文字、是争执、是斗争,所以,我们那个不思议的业用、不思议的妙用,用不出来,不证悟到如如不动的本体,则没有妙用,体用是一如的,体用是不二的,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体用一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那个打破无明烦恼、打破所知的障碍,是很重要的!我们因为有烦恼障,不能证得涅槃;我们因为有所知障,所以,不能证得菩提。烦恼是什么?就是妄执这个四大为我,所以,每天就是为了这个色身,衣食住行,他就一直烦恼,玩了全世界,还是烦恼!所知障就是后天所学习的,叫做所知,所知道的反而变成一种障碍,因为菩提是无知,无所不知;而你有知就是知见立知。所以,我们从出生,他就是一直学习。悟了以后,所有的学习变成很好的工具,他心境一如,可是,他书读得多,可是妙用现前,妙语如珠。如果我跟师妈二个人都是大彻大悟,假设说啦,你请谁讲经呢?当然请我啰!因为我书读得多啰,善于表达。悟了也能讲,他懂得心体;可是,后天所学习的知识,他少。所以,你作一个法师,如果你也懂得物理、懂得科学、懂得美妙的语言,善于形容,有自信心,有知识性,就很容易折服听经闻法的众生。如果你一上台就说:念佛!不念佛就是业障!那底下问说:我为什么要念佛?你说:你念佛就好了,问那么多做什么?你也不能服人家,要你讲出一个,又讲不出所以然,因为书读得又少!讲起来的时候,人家信徒还没生气,我们做法师的就先气得脸红脖子粗!因为他问太多了!这里就可以看到,语言、文字、知识很重要,佛法没有一样不是重要。

经文:[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师父先解释一遍:说:是故阿难,汝今应当知道,在见明相的时候,见性绝对不是明相;当见到暗的时候,这个见性绝对不是暗相;当见虚空之时,见性也绝对无关于虚空,也绝对不是虚空;见塞相之时,见性也无关于塞,这非明、非暗、非空、非塞,独立存在的见性,四义:这四义就是:非明、非暗、非空、非塞,这四种义理很清楚了,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离开了这些外缘,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些外缘。更进一步的是离见第一义谛,就是我们十番显见的最后一番:显示见性离见。汝复应知,你现在更应当知道;底下有二种解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当真见见到了妄见之时,真见绝对不是妄见。见犹离见,就是真见是离开一切妄见的,是一切妄见所不能及的,这个就是一种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见见之时就是:当修行人以观行力而照见了见性的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亲见到见性之时;所以,第一个[见]是亲见;第二个[见]就是见性。当我们亲见到见性之时,见非是见,就是:此所见到的,犹非是真正的见性。所以,第一个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见非是见就是:我们所见到的,仍然不是真正的见性。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意思就是:真正的见性犹且离于能见,叫做见犹离见,真正的见性离于能见,及一切见所不能及的。所以,见性是离见,离于能见、所见,无有能所,只要能够离能所,就叫做真见,所以,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哪里更可以说是一时方便,对二乘人、凡夫讲的因缘法?或者是更谈到什么外道的自然?还讲什么和合相、不和合相?这个和合相,底下一定会有一个不和合相,这经文就少掉这几个字:以及和合相与非和合相?

注释:[见明之时,见非是明]:当你见到明相之境的时候,此能见之性并非是所见的明相。莫把[所见之尘]当作是[能见之性],否则即是[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句话什么意思?用照相机,以前的底片就是这样子,就是一照的时候:啪!这个照一棵树,一棵树的影像留在哪里?留在底片,这底片表示我们的意识心,我们看到照相机一照,一座山照在摄影机里面,摄影机底片,这个就是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把外在的缘起的假相,当作是:这个就是真实相,这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心灵所缘的,其实是不实在的,所以,每一分、每一秒他都在错觉;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对生命当中有一种期待,引颈期盼,希望嫁一个好先生;希望更有钱;希望有房地产,而不知道这些都是如梦幻泡影的。可是,我们又是人,活在这个世间,又不得不去面对,这个就有许多的无奈!底下说[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我们把缘起的东西看来,就变成自己心所显相的东西,我们看到的就是底片的假相,而认为那个是真的,不知道那个是心,以心缘心的假相。

[四义成就]:[四义]即见精离于四缘(明、暗、空、塞)的道理,亦即:见性离缘,因而成就了离缘之第一义谛。[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当修行人以观行力而得照见[见性]之时,此所见者犹非是真正的见性。[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真正的见性犹且离于能见,乃一切见所不能及:见性离见,离于能见、所见,无有能所——若离能所,而朗朗鉴照,斯则真见。诸位!没有亲证到这种功夫,究竟解脱的,不管讲到死去活来,他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他仍然会把它化作一种观念、意识心想像,把如来的亲证的真实境,化作一种语言、文字、观念来言说、来描绘;也没办法,讲只能这样讲,要契入就得看功夫了!不能停留在语言、文字相;可是,要讲经,它就是这样啊,只好假借这个语言、文字的桥梁,契入真如实相的如来藏性,否则没有办法,没有一个善巧方便,也没办法入啊!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若了妙明之见性是离于能见、所见,那你还说什么见性是由于因缘而有(二乘、大乘权教菩萨境界、乃至初学佛法的,都认为这个是因缘)、或自然而有、无因无缘(外道境界),或和合一相(凡夫境界)呢?此“和合一相”即《金刚经》所说之一合相。诸位!这个一合相、和合一相,有事跟理来讲;而《金刚经》里面真正一合相是不可说,是讲得很清楚了,真正的一合相,那就是绝对心性,无所不合。这一合相就是:把这个元素凑起来,譬如说:我这个色身,这个事相的一合相;把这个讲堂,钢筋、混凝土凑合起来,这个一合相,一栋建筑物,这一合相,这是事相来讲的一合相,那么,理上来讲的话呢?理上来讲,一合相不可说,究竟心性是真正一合相,而凡夫贪着其事,他贪着有一合相这个东西,就把一合相如来藏性,化作一念观念来理解、来体悟。所以,凡夫在语言、文字里面,他一直讲,永远就没有办法进入,也只有用这种善巧方便,要不然没得悟;连这个善巧方便的桥梁都没有,那就更惨了!所以,也只有这样子,能够接引众生。

义贯:佛言:[是故阿难,汝今当知]:当你[见]到[明]相[之时],此能[见]之性[非是] 你所见之[明]相,是故,莫把所见之尘当作是能见之性,因为尘有来去、明暗,见性没有。所以,莫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而一切众生都是攀缘尘,当作那个即是自己的心,心里所影现的,无非都是六尘的影像。当你[见]到[暗]境[之时],能[见]之性亦[非是]你所见到之[暗]尘;复当你[见]到[空]境[之时],能[见]之性亦[非是]你所见之[空]尘;当你[见]到[塞]境[之时],能[见]之性亦[非是]你所见之[塞]尘。见性为究竟离于[四]缘(明、暗、空、塞)之[义]理决定[成就,意思是,简单讲: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之义理,完全无关;也可以在这明、暗、空、塞里面显现见性。因而显示第一义谛离缘之理。

此外,[汝复应]更进一步了[知]究竟无上甚深的极理:当修行人以观行力而得亲[见]能[见]之性[之时],此所[见]到之见性,犹[非是]真[见],以此见仍有能见及所见之对待故;真正的能[见]之性,[犹]且[离]于一切[见],离一切见,换句话说:头上绝对不安头。诸位!犹且离于一切见,就是离一切微细的动念,在这个,完全大菩萨才有办法,只要立一切微细的见,禅宗讲:动念即乖,就是这个意思,连动到念都不行!动什么念?动到微细的能所、微细的执着,乃至于你没有表现出来,没有表现出在这个形体外的,你只要内心动念,那一念就是,那一念就是没有离见,连动念统统算喔!你可知道,佛的功夫可不是一般!非能见、所见,离于九法界一切能所,为什么你会有能、有所?因为你动念,你如如不动,它就没有能所。这个如如不动还不是用说的呢!这个如如不动是亲证到诸法毕竟空相的解脱的心灵状态,还不是刻意说:我要如如不动……这个又是知见立知,你想要如如不动的这个念,它就是知见,还不是真功夫呢!茕qing独立而不改,遍照一切,乃有限的[见]所[不能及],唯有顿离能所,方能契悟,惟证方知。若了见性究竟离一切缘,乃至离能见所见;[云何复]能[说]见性是[因缘]而有、或[自然]而有,[及和合]一[相]而有等,凡、外、权、小境界?

诠论:此段经文显示见性离缘、离见,离缘第一义谛,离见第一义谛,离缘就是先放下外面的根跟尘;离见是包括内在的动念,最微细的动念,要如此的理解。离缘就比较初步的功夫,无关于根、尘;离见就是很深的三昧,就是首楞严三昧了。离缘之见性是绝于一切对待的,没有根与尘。更无能所之对待,故是一真之见;若有对待,则成二法,二法则是生灭之法,佛法是圆满法。是故真见非是见闻觉知之见精,诸位!在这里所说的第二月,就是见精,那么,一开始只好先指出见精,离缘第一义谛;最后纯真的见性,就是离见第一义谛,这是没有办法的,你还摸不着见精,你哪来的纯真的见性呢?你要见到真月,就必需要从见精慢慢的去讨论。见精在这里的定义:带有少妄的真心,你要如是体悟,那就接近第二月。带有少妄,少许的妄的真心,就是已经接近真月了,要这样来理解,这是见精。

以见闻觉知即有对待,所以,众生是能所不断的。且见精亦有能所故。见性更非明暗空塞等之妄见。[真见]是本觉真心,犹如真月,为圆成实性。圆成实就是圆满成就,[实]就是不假,它是真实性的东西。圆满成就了真实之性,叫做圆成实性,无一法不实。所以,做人太假,没有办法修行的,做人要真实。[见精]是依他起性,如第二月;[妄见]是遍计所执性,如水中月。[水中月]旁边写:完全都是影像,众生统统在捞这个水中月啊!在座诸位!如果我们在享受五欲六尘当中,仍然一直到死没有办法觉悟,就叫做水中捞月。换句话说:我们用有限的生命,要去追求这个无穷尽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外在的欲望,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生命太短了,无穷的宇宙,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境太多太多了,你没有办法攀缘得完。

有一个人,她说:她一辈子要去坐什么?要去坐那个豪华游轮,结果她是真的去坐豪华游轮了。这是外国人,我看这个报导的,她的先生就是很疼她,就带她去坐豪华游轮。结果不坐还好,坐那个豪华游轮以后,哇!不得了!她得了一种怪病,她航行了七天七夜,回到家以后,开始怎么样呢?不管她所站的地方,她都认为在摇动,她先生带她去看医生,看了几年都不会好,每次要上厕所的时候,跟她先生说:门不要关,我好怕!她先生说:你怕什么呢?她说:你看!连厕所都在摇啊!她就豪华游轮那一种海浪摇晃的感觉,回来以后,叫做豪华游轮症候群,就得了这种病,就开始走路也说:老公,老公!这个路在摇!每次她先生去上班以后,铃声当~~~她就吓一跳,赶快冲出来外面;因为外国人都有小小的那个草皮,冲出来以后,她自己说:还好!地震!而治了几年都治不好!本来我也想去坐一下什么叫做豪华游轮,看到这样报导,喔!怎么讲堂在晃?不敢去,好好在床上睡觉就行了,为什么要跑去那里呢?你看喔,她才玩一次,七天七夜,治疗了多少时间都不会好;当然这个是很少人会这样子啦!还是特别贵呢!

现在的旅游,大家都说很惨!要去北欧说二十万!现在旅游业惨不忍睹,物价一直狂飙,像今天来讲,说很多的建筑业统统停,钢筋涨价、水泥涨价,统统涨,涨到所有的东西,连那个卫生纸都被抢光了,因为卫生纸涨得很严重,全世界都在涨啊,美国也是、欧洲也是受不了!说那个公园,只要放卫生纸,那个工人就说:放了十分钟,整捆喔,那个滚筒式的整捆卫生纸,都不见了!是这么惨,是真的!说那个公园没有人敢放卫生纸,到这种程度,你看看,涨到这种程度!叫我们怎么活下来啊?那怎么办呢?不知道呢!那些老师也哀哀叫了,那个老师以前都开车,台湾愈来愈环保,后来油价上涨,开摩托车;后来油价又受不了,因为老师没钱,一大早,五、六点就骑脚踏车,真的!或者坐捷运的,没办法了,物价飙到这种程度,全世界的影响很大的,因此我们要知足了。

经文:[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注释:[狭劣无识]:[狭劣],指心量狭小低劣,以声闻人不发四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等等,趣求无上菩提故。[无识],指无智慧,声闻人没有平等之大慧。[清净实相]:此指如来藏妙真如性。[吾今诲汝]:这是指如来开示修行应先依于闻慧。诸位!这个闻慧,思慧、修慧,闻法要列为第一。师父是怎么样勉励大家的?无论你发生什么事情,这一辈子,你要把听经闻法列为生命当中的第一要务,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听经闻法,在短暂的时间内,他便能吸收最多,师父把三十多年来的心得,浓缩在这二个钟头里面告诉你。所以,我们那个大学的教授说: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听演讲,因为那是人家心路历程杀出来的一条血路,是多么可贵的经验啊!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只要有因缘,我们就去请那个专家来演讲,为什么?这样快啊,你不要以为,关在家里自己k会更快,我们教授讲的:你错了!在家自己k,反而更慢,因为k不烂,搞不来!(笑)反而好像从很远的地方来听经,看起来好像慢,其实快,在这二个钟头速战速决!很多观念马上就厘清,你靠自己悟,你悟到几年几月?何年何月何日啊?来听经闻法速度快!师父依旧这样鼓励你。

[当善思惟]:这是指应依于闻慧而起思慧。[无得疲怠]:此指应进而发起精进修行而入修慧,所以,闻、思、修。[无得],不得,不可以。不可以显示疲怠。广化律师讲过一句话,他说:世间人为了赚大钱,都会拼了老命,还没有目的呢,那一堆钱,在临命终什么都用不上呢!我们想要修行菩提的人,能不吃苦、能不精进吗?所以,你看那个广化律师,他再怎么生病,每天都诵《弥陀经》七次,每天念佛念几万声,这个非常让人赞叹的,这种精进实在是不得了!他无论生得多重的病,乃至手发抖,因为他的脑部开过刀,这口水有时候没办法控制。生病、重病、开过刀,广化律师都这样,点卧香,合掌,每天念《弥陀经》七次,到他往生前没有间断;除了开刀那个时候没办法,在医院。广化律师常常讲:有佛菩萨的、有观世音菩萨的!因为佛菩萨有不思议的业用,佛菩萨证得了首楞严三昧,尽虚空界、法界,都是佛,成就了无上的法身,所以,哪里虔诚,哪里念,哪里就会感应,不分时空,你就是要虔诚,因为诸佛菩萨、观世音菩萨,他有身、口、意不思议的三业妙用,哪里虔诚,哪里就感应;哪里至诚恳切,诸佛菩萨就会现身,一点都不虚假!广化律师要往生的时候,他就是坐着,有闻到青莲华的香味,他是坐着这样,我赶过去的时候,他就是坐着往生,那一种重病的人,那种坚持、那种意志,到死亡都不认输,不让业力转走,他到面对死亡,一样这样自在!所以,讲到这个无得疲怠,就是勉励大家要精进,好好的念佛,用本妙、本明、本净、本真的心,来好好念佛。

[妙菩提路]:此指乃至究竟六十位胜妙菩提之阶位。

义贯:佛言:[汝等声闻]之人,不发无上悲愿,心量[狭劣],且[无]殊胜通达之器[识],以无平等大慧故;又执依他、遍计故[不能通达]如来藏[清净]真[实]圆成之[相。吾今]以第一义谛示[诲]于[汝,当善思惟]之,更依解起修,[无得疲]厌[怠]惰,依此修行,及至圆满五十五位胜[妙]无上[菩提]修证之[路]。

诠论:佛意为:声闻人,乃至一切修行人,欲悟入清净实相之理,首先须具备第一义谛之闻思修三慧,方能究竟妙庄严路。

好!我们很不容易讲到这个地方:十番显见,现在翻开目次,第<5>页,十番显示见性,跟着师父念(三遍):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显见不分,显见超情,显见离见。

那么,还有一个,第十一番是什么呢?翻过来,喔!第十一番没了,第十一番叫做显见再见,(众笑)!诸位!我们很不容易,把这个《楞严经》讲到今天的十番显见,诸位要会善用于我们摩尼宝珠的如来见性、如来藏性,这是最尊贵的!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唵嘛呢叭咪吽就是:莲花上的摩尼宝珠,就是比喻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语言、音声都是表法的,契入如来藏性是最重要的!

师父也很辛苦的,怕中间间断,有时候身体不舒服,还要硬推上来。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说:那第五套什么时候出来?就是十番显见这个,然后人家打电话,看电视说:咦?这个《楞严经》为什么讲到第四套[七处征心],后面就没有接呢?师父不是说全部都讲完了吗?没有啊!他误认为我们已经整部《楞严经》都讲完了,打电话来一直催,像催魂一样,一直要叫你:赶快播啊!我们怎么都没有看到?所以,因为电视的关系、中国大陆的关系、还有澳大利亚,美国也是,一直要《楞严经》。说实在话,要把这个《楞严经》说出来的法师,说实在已经不多,不是很多;要把它诠释得淋漓尽致的,善于表达,就更难!因此就是稀世之宝!这个楞严大法,有的人听到以后,诸位!一定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到现在为止,《楞严经》仍然负一千万,minus,也就是收入不够支出,包括印《楞严经》,包括DVD、VCD,我们都是如此的,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的。佛菩萨没有叫我这样做,没有的,这是身为一个比丘、弘法的一个法师,负有历史的深责重任,佛教不可以毁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实力、又有这个悲心,那为什么不做呢?

所以,为什么说:助印《楞严经》的人,可以让你以前所犯的重罪完全消灭,而且极乐世界的莲花池上,会产生朵朵的莲花,因为这个《楞严经》的功德非常的大!

诸位!大乘佛教的佛国土里面,包括台湾、大陆、日本、韩国,这个属于大乘国土的,能够把这个《楞严经》的思想——首楞严三昧的思想,把它传开来,就不会坏大乘的知见。只要有人有因缘听到《楞严经》,这一辈子修行就不会走错路,而且一定不会走错路!哪一个是正法;哪一个讲的是邪法、恶知见;哪一个是善知识,你心中就会像一面镜子一样,你能分辨何者是正、何者是邪,也不会被误导。很难能可贵的,大家坐在这里来听经闻法,最可贵的是每一堂课都没有缺席的人;偶尔缺席一、二次的也很可贵,还可以看到熟悉的脸,你那个熟悉的脸庞,常常让我看到,印象很深!所以,大乘国土里面,把《楞严经》的思想这样推广出去,助印、助录,或者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发挥,诸位!无论出家、在家,尽心尽力,佛法就不会灭,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哪一个国土把楞严大法弘开来,那个国土,佛教就决定大大的兴盛!不管是台湾、中国大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只要能弘传开楞严大法,这个国家,佛教就决定会大兴盛;那就看我们出家、在家愿不愿意合作了?除了师父讲以外,还要靠所有的法师、所有的护法居士鼎力来相助,才有办法成就无上的功德、成就正法的重现。

为什么我们讲到十番显见,还停下来讲几句鼓励的话呢?后面如果没有讲,整部《楞严经》的思想,到现在为止,重点全部都讲出来,七处征心就告诉你:妄识非心、无处、非真。叫你舍识;十番显见叫你用根,舍识用根——舍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就是整部《楞严经》的最重要的重点。所以,就算后面没有讲;当然我会讲啦,你不用紧张,我还是会继续讲下来。就算后面没有讲,大乘佛教一样会大兴盛的,就看大家,在家、出家有没有这个愿力,要不要让这个国土的佛教强大、兴盛?就要看大家的发心了!你要任它[散散的],这样我也没有办法,[散散的]就是伞兵部队的队长,没办法,反正佛教就是慧律法师的,那这样就没办法了!如果你说:佛教是咱们佛弟子的,每一个出家都有责任!每一个在家居士都有责任,那就没话讲了,速度就很快了!中国大陆会兴盛很快,因为它有二千年的佛教的文化。马来亚他也邀请师父年底去演讲,他们就是有一个感触,好像就是说外道的也很强盛,好像佛教也有在弘传;可是,力道好像不是很强!说有的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讲;这是他们反应的啦,讲那个看起来像出家人讲,可是,讲起来又不是正法,有时候他们也很感伤。所以,这个知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明眼人来理解,才有办法。因此只要是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文听得懂的,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期盼,期盼能够听到楞严大法,那我们就是很尽心尽力的把它讲完,佛教是咱们自己的,我们男子大丈夫顶天立地,总是要做一番有意义的工作啊!所以,我们不厌其烦,很辛苦的,连生病都要上台!现在很难得告一个段落,

我是真的很高兴!讲到这个十番显见还真是卖命喔,还真是的!你不知道我的辛苦,不知道!你们在听,好像没什么,诸位!你要不要试试看?本来我是想说:你们底下用抽签号码的,12345678.。。每一个人发一个号码,我在这里摸,摸那个号码起来:79!那个就要上台。79,手中拿79的!拿到的那个人说:没有啊!79?79号不见了!没有人敢承认他是79号。你要不要试试看?你认为演讲很简单吗?你要不要试试看?我保证你一上台就直发抖,连茶杯都拿不稳,我不骗你的!你认为这个台上这么简单喔?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有一个法师,我们同参道友,他准备了很久,要去演讲三天,结果一讲,第一天全部讲完了,他跟我讲说:喂!慧律法师!我所准备的,第一天全讲完了,该怎么办呢?第一天就全部讲完。因为他很紧张,很少上台,结果准备了很久,第一天就全部讲完了,底下的人说:师父!你是用念的吗?他就拿演讲稿这样子。他不晓得我从大二,老师没来,就是我上台上课的;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忏公那边教授没有来,就是我上去的;我念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才刚刚去,广化律师就说:慧律法师啊!你干脆起来当法师好了,反正也没有人教得过你,你每一科都是一百!他说:我办过佛学院这么久,没看过一个程度这么好的,每科都一百分!只有《金刚经》扣一分,那达理法师就说:我说:师父!您为什么要扣一分?他说:这个是面子!哪一个佛学院的学生这么厉害,每一科都一百?扣一分!师父:那我错在哪里?他说:你没有错!就错在因为我是师父!反正就是要扣我一分就对了,就一定要扣一分,每一科都一百!他们就说:喔!这个慧律法师这种根性实在是太利,我们法师教不过你!后来我刚进去就自己上台,我讲课的时候,底下佛学院的同学还很认真听呢!所以,我们这个是宿世有责任的,这一辈子就是注定要来讲经的,我们善于表达。

我们在建中,就是辩论会的主辩人;什么叫做辩论会的主辩人?就是可以把白马讲成黑马的那种辩论会;不过,现在学佛了,走正路了,不是强辩了。所以,这个就是有宿世的因缘、善根,也有这种根器,也把它当作:这就是我的责任!世尊也没有叫我这样做;佛菩萨也没有叫我这样做,是我自己愿意这样做的,因为我拥有很好的出家的弟子来支持,也有好的护法居士,因缘全部具足,都来护持师父推广这个正法,我不做,愧对诸佛菩萨!所以,我必须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我义不容辞就是要这样做,如此而已,没有其他的。那么,《楞严经》就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段落,这一辈子能够听到这里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回 向

愿意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消灾本讲堂点灯者,以及亡灵拔度者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慧律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慧律法师讲大乘起信论     

慧律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慧律法师讲佛说疗痔病经     

慧律法师讲观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净土十疑论     

慧律法师讲普贤行愿     

慧律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慧律法师讲坛经     

慧律法师讲心经     

慧律法师讲圆觉经     


其它法师讲《楞严经》

忏云法师讲楞严经    

常持法师讲楞严经    

彻悟法师讲楞严经    

传喜法师讲楞严经    

慈法法师讲楞严经    

大虚法师讲楞严经    

大愿法师讲楞严经    

果煜法师讲楞严经    

海涛法师讲楞严经    

憨山大师讲楞严经    

交光大师讲楞严经    

净界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觉性法师讲楞严经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    

妙祥法师讲楞严经    

妙心法师讲楞严经    

明贤法师讲楞严经    

明一法师讲楞严经    

明证法师讲楞严经    

其它法师讲楞严经    

仁清法师讲楞严经    

倓虚法师讲楞严经    

惟海法师讲楞严经    

惟贤法师讲楞严经    

宣化上人讲楞严经    

印光大师讲楞严经    

智旭法师讲楞严经    

智者大师讲楞严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